1984年,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多次到訪東京體會日本歷史及文化。那年夏天當他決定再次到訪日本時,向當時的東京新聞處處長張超英提了個要求:「能不能見到日本的 Number One?」 指的,當然就是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後來,某次宋楚瑜和張超英在東京的高爾夫球場打球,竟然在第九洞的茶室旁遇見了中曾根康弘以及讀賣集團日本電視的副社長氏家齊一郎,四人相談甚歡,中曾根首相便提議雙方合影,遂留下此照片。
那日讀《宮前町九十番地》興起,便一口氣讀完,抬頭一看,已是深夜兩點,雖然這本張超英的回憶錄寫得雲淡風輕,但讀完數日仍是餘韻猶存。本書主要分作三大部分,分別是少年時期、戰後初期和駐日時期。
張超英的祖父張聰明,在日治台灣初期便經營煤礦開採,累積極大的財富。自小養尊處優的張超英,那生活待遇即便在如今看來,都遠勝如今的許多富二代的優渥生活。不管是讀超貴的幼稚園,讀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喝可口可樂,擁有台灣第一台速克達,或是隨意搞丟祖父的百達翡麗等等,都證明了張超英擁有的優渥生活絕非常人所能想像,更何況那可是在日治時期,就已能擁有如此豐沛的物質資源。
戰後,張超英自日本完成學業後歸台,進入國民政府的新聞局工作,而後1967年至新聞局的紐約新聞處工作,駐美期間目睹了1970年黃文雄刺殺蔣經國事件,也經歷了與美斷交、退出聯合國等重要歷史事件。這些經歷雖然精彩,卻遠遠比不上本書的末段,也就是駐日時期。
1980年,張超英轉駐日本東京新聞處處長,本書最精采的章節於焉展開。當時國民政府因為位處第一島鏈的重要關節,加上必須親美才能獲得生存空間,所以那時中華民國政府反共的態勢非常明顯。在那時期,日本的媒體生態也和現在非常不同。那時候日本有四大中央報社,從大到小分別是《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產經新聞》。這四家媒體的意識形態分別不同,但只有《產經新聞》明顯偏向右派,而日本的左派聲勢向來不小,雖然在二戰後被嚴重打擊,但隨著蘇聯及中共聲勢壯大,《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兩大媒體在光譜上也偏向中共、忽視中華民國。當時政府的態度也顯而易見,不願與親共媒體交好,而只願意和右派勢力《產經新聞》交好,哪怕產經新聞的發行量是第四名也沒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在日本的媒體能見度極低。
日本於1972年親台首相佐藤榮作宣布退休後,兩方關係越來越差,隔年日本即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於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並於同日宣布與日本斷交。國民黨勢力向來就仇日,黨內中高層對日本的了解也不深,加上斷交之故,幾年下來,與日本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遠,到最後當然只願意停留在右派同溫層《產經新聞》中。1980年的張超英初來乍到東京,對這樣的現況感到沮喪,並認為應該要全力開拓與《讀賣》、《朝日》和《每日》的關係,但他面臨的文化差異,卻使得這目標異常困難。
日本相對我們所熟知的社會來說,更要求彼此的信任關係,也更更在乎產業共識和團結。對於一個外人來說,想要打入任何一個圈子都無比困難,因為日本人並不和有錢的陌生人做生意,你得擁有信任關係,才能擁有彼此交流甚至交易的機會。
日本有個截然不同於其他社會的「稟議」文化,事情一定得在所有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敲定。以簽公文為例,若基層公務員簽公文簽至高層,一路上所有人的意見都相同,那高層就會批准。反之,若這過程中,有哪個環節層級表達了不同的意見,高層就會認為事情還有不夠圓滿且值得商議之處,會緩下整個決策過程,盡可能了解哪裡做得還不夠。在這種文化底下,下屬不會輕易表達不同意見,長官也鮮一意孤行,是種「團結」優先的文化氛圍,明治天皇甚至言:「萬事必由公論決定之。」深刻體現日本式民主的文化。但相對的,這樣的社會相對非常非常封閉,對外人的陌生關係極難建立。
體現在新聞界運作。舉例來說,若你想要單純邀請某一家媒體到台北訪問,怕是你大概吃了九次軟釘子,依然不明白為什麼無法成功。因為該家媒體會納悶為何只有自己,莫非其他家媒體都不參與,自己去了會不會被他家媒體側目? 所以一定不會成功。因此若要邀請,你得邀請所有相同份量的媒體共襄盛舉,只要幾個重要人物沒點頭,這樣的邀約就無法成功。落實在聚餐上,就是你得邀請所有媒體圈的朋友來共襄盛舉,然後所有人一起開心喝酒聊天,所有人一起喝到吐,所有人一起於午夜後結束當天的酒局。因此單純培養任一條關係鏈,到頭來是甚麼成果都不會有的,你得同時培養與所有日本媒體的關係,並且得忍受初期毫無成果的境況,經長期耕耘後方有成果。
當時的駐日新聞處,多是1949年自大陸遷台的外省人,少有台籍人士。這些外省領導人成長於二戰,那時態勢分明,而後撤退、韓戰、美援以致重重的仇日氛圍中,怎會有甚麼與日本關係良好的官員存在? 但張超英不同,他是台籍菁英,且長輩們於數十年前便與日本關係良好,許多情誼甚至傳承至第二代第三代,便有了開拓彼此關係的契機。
正如前文所述,張超英之祖父張聰明,為日治時期著名台灣商賈,張超英之父親張秀哲,則為當時著名的社會運動家。那時日本於台灣推行鴉片政策,張家反對,永井柳太郎時任日本拓殖大臣,主掌殖民地事務,因此次意見矛盾而結下緣分,進而兩家往來數十年。甚至張超英之外祖父甘得中,更早在1914年便與永井柳太郎結識,張超英之母親甘寶釵更曾在赴日讀書期間,暫託永井家照顧。而永井柳太郎之次子永井道雄,於日本國內享有學術界、媒體界及政治界之聲譽,更是與張超英有超過數十年之情誼,在張超英赴日時,便曾邀請到《朝日新聞》拜訪他。而後,張超英靠著永井道雄在日本的人脈關係,順利打通與《朝日新聞》的關係,靠著這層關係,拿到一張張名片,打通一層層關竅,與《讀賣》和《每日》的情誼也才有機會養成。對於日本人來說,憑藉著如永井道雄這種長輩的「介紹」,不只情義份量重,於人情義理更沒有拒絕的空間。
我個人認為本書最精采之處,除了少年時優渥的物質生活令人感到新奇之外,便是屬於篇幅後段兩次駐日期間的回憶。這其間張超英促成的關係不少,除了透過氏家齊一郎巧妙安排宋楚瑜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不期而遇之外,安排《讀賣新聞》花了三年拍攝故宮博物院的紀錄片,協助台北市長陳水扁到日演講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行銷李登輝在日本的能見度,並於日後牽線促成曾寫成松下幸之助自傳的知名作家江口克彥執筆,寫成暢銷日本的李登輝自傳《台灣的主張》。本書有許多描述日本媒體及政治圈氛圍的文章,讀者可從其中感受日本社會極度排外的風氣,也能從中體會當時退出聯合國之後,駐外使館或代表處之難為。
本書並引起了我對其他四本書的興趣。首先是張超英之父張秀哲《勿忘台灣落花夢》,再來是駐美時期兩位大使的回憶錄,分別為沈劍虹的《使美八年紀要》和陸以正《微臣無力可回天》,最後則是駐日期間大使馬樹禮的《使日十二年》。張秀哲是日治時期的風雲人物,但卻遭受二二八事件的迫害,在本書著墨極少,只說父親自牢裡歸來之後,將自己封於書房中,再也不問世事。而之所以對張超英的三位長官感興趣,則是因為書中對於這三位長官的描述太過片面,且感覺這些長官作事綁手綁腳,似乎甚麼都不願做也不願碰,也因此好奇是甚麼原因導致這些長官做事異常保守。
最後,本書另一個深刻之處,是張超英駐美期間的張家基業。由於父親遭受二二八事件迫害,終日閉鎖書房再也不問張家事。戰後礦業生意當然在國民政府底下沒法繼續做,加上母親甘寶釵早逝,祖父張聰明又已過八旬,,家中頓失倚靠,繼母掌握家中大權。繼母是日本人,有個中文名字張梨華,於1960年代做了不少生意,將中山北路家族宅邸改裝成「綠園飯店」,甚至在香港、日本等地都開起餐廳、飯店,不斷賣掉家中房產土地,家境因此逐漸稀薄。
張超英說祖母從小教他不要與人計較,也因此他從未與繼母及其子女計較過財產的分配,凡是拿到眼前需要簽名的,他都照單全收。最後,駐美期間因為薪水短缺,只將中山北路一間房產換作美金添作家用。張超英的一生風采卓然,但從簪纓家族的公子至駐外新聞處處長的過程,雖其姿態依舊瀟灑迷人,依舊止不住那股感傷。
圖文部落格版本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html
PS.論這篇阿姨會出現的機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50的網紅香港喵喵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隻狼:暗影雙死》(英語:Sekiro: Shadows Die Twice,中國大陸譯作「只狼:影逝二度」)是由From Software開發與動視發行,製作人宮崎英高,於2019年3月22日在Microsoft Windows、Steam、PlayStation 4和Xbox One平台上發售的...
佐藤養助香港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八卦
1984年,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多次到訪東京體會日本歷史及文化。那年夏天當他決定再次到訪日本時,向當時的東京新聞處處長張超英提了個要求:「能不能見到日本的 Number One?」 指的,當然就是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後來,某次宋楚瑜和張超英在東京的高爾夫球場打球,竟然在第九洞的茶室旁遇見了中曾根康弘以及讀賣集團日本電視的副社長氏家齊一郎,四人相談甚歡,中曾根首相便提議雙方合影,遂留下此照片。
那日讀《宮前町九十番地》興起,便一口氣讀完,抬頭一看,已是深夜兩點,雖然這本張超英的回憶錄寫得雲淡風輕,但讀完數日仍是餘韻猶存。本書主要分作三大部分,分別是少年時期、戰後初期和駐日時期。
張超英的祖父張聰明,在日治台灣初期便經營煤礦開採,累積極大的財富。自小養尊處優的張超英,那生活待遇即便在如今看來,都遠勝如今的許多富二代的優渥生活。不管是讀超貴的幼稚園,讀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喝可口可樂,擁有台灣第一台速克達,或是隨意搞丟祖父的百達翡麗等等,都證明了張超英擁有的優渥生活絕非常人所能想像,更何況那可是在日治時期,就已能擁有如此豐沛的物質資源。
戰後,張超英自日本完成學業後歸台,進入國民政府的新聞局工作,而後1967年至新聞局的紐約新聞處工作,駐美期間目睹了1970年黃文雄刺殺蔣經國事件,也經歷了與美斷交、退出聯合國等重要歷史事件。這些經歷雖然精彩,卻遠遠比不上本書的末段,也就是駐日時期。
1980年,張超英轉駐日本東京新聞處處長,本書最精采的章節於焉展開。當時國民政府因為位處第一島鏈的重要關節,加上必須親美才能獲得生存空間,所以那時中華民國政府反共的態勢非常明顯。在那時期,日本的媒體生態也和現在非常不同。那時候日本有四大中央報社,從大到小分別是《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產經新聞》。這四家媒體的意識形態分別不同,但只有《產經新聞》明顯偏向右派,而日本的左派聲勢向來不小,雖然在二戰後被嚴重打擊,但隨著蘇聯及中共聲勢壯大,《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兩大媒體在光譜上也偏向中共、忽視中華民國。當時政府的態度也顯而易見,不願與親共媒體交好,而只願意和右派勢力《產經新聞》交好,哪怕產經新聞的發行量是第四名也沒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在日本的媒體能見度極低。
日本於1972年親台首相佐藤榮作宣布退休後,兩方關係越來越差,隔年日本即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於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並於同日宣布與日本斷交。國民黨勢力向來就仇日,黨內中高層對日本的了解也不深,加上斷交之故,幾年下來,與日本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遠,到最後當然只願意停留在右派同溫層《產經新聞》中。1980年的張超英初來乍到東京,對這樣的現況感到沮喪,並認為應該要全力開拓與《讀賣》、《朝日》和《每日》的關係,但他面臨的文化差異,卻使得這目標異常困難。
日本相對我們所熟知的社會來說,更要求彼此的信任關係,也更更在乎產業共識和團結。對於一個外人來說,想要打入任何一個圈子都無比困難,因為日本人並不和有錢的陌生人做生意,你得擁有信任關係,才能擁有彼此交流甚至交易的機會。
日本有個截然不同於其他社會的「稟議」文化,事情一定得在所有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敲定。以簽公文為例,若基層公務員簽公文簽至高層,一路上所有人的意見都相同,那高層就會批准。反之,若這過程中,有哪個環節層級表達了不同的意見,高層就會認為事情還有不夠圓滿且值得商議之處,會緩下整個決策過程,盡可能了解哪裡做得還不夠。在這種文化底下,下屬不會輕易表達不同意見,長官也鮮一意孤行,是種「團結」優先的文化氛圍,明治天皇甚至言:「萬事必由公論決定之。」深刻體現日本式民主的文化。但相對的,這樣的社會相對非常非常封閉,對外人的陌生關係極難建立。
體現在新聞界運作。舉例來說,若你想要單純邀請某一家媒體到台北訪問,怕是你大概吃了九次軟釘子,依然不明白為什麼無法成功。因為該家媒體會納悶為何只有自己,莫非其他家媒體都不參與,自己去了會不會被他家媒體側目? 所以一定不會成功。因此若要邀請,你得邀請所有相同份量的媒體共襄盛舉,只要幾個重要人物沒點頭,這樣的邀約就無法成功。落實在聚餐上,就是你得邀請所有媒體圈的朋友來共襄盛舉,然後所有人一起開心喝酒聊天,所有人一起喝到吐,所有人一起於午夜後結束當天的酒局。因此單純培養任一條關係鏈,到頭來是甚麼成果都不會有的,你得同時培養與所有日本媒體的關係,並且得忍受初期毫無成果的境況,經長期耕耘後方有成果。
當時的駐日新聞處,多是1949年自大陸遷台的外省人,少有台籍人士。這些外省領導人成長於二戰,那時態勢分明,而後撤退、韓戰、美援以致重重的仇日氛圍中,怎會有甚麼與日本關係良好的官員存在? 但張超英不同,他是台籍菁英,且長輩們於數十年前便與日本關係良好,許多情誼甚至傳承至第二代第三代,便有了開拓彼此關係的契機。
正如前文所述,張超英之祖父張聰明,為日治時期著名台灣商賈,張超英之父親張秀哲,則為當時著名的社會運動家。那時日本於台灣推行鴉片政策,張家反對,永井柳太郎時任日本拓殖大臣,主掌殖民地事務,因此次意見矛盾而結下緣分,進而兩家往來數十年。甚至張超英之外祖父甘得中,更早在1914年便與永井柳太郎結識,張超英之母親甘寶釵更曾在赴日讀書期間,暫託永井家照顧。而永井柳太郎之次子永井道雄,於日本國內享有學術界、媒體界及政治界之聲譽,更是與張超英有超過數十年之情誼,在張超英赴日時,便曾邀請到《朝日新聞》拜訪他。而後,張超英靠著永井道雄在日本的人脈關係,順利打通與《朝日新聞》的關係,靠著這層關係,拿到一張張名片,打通一層層關竅,與《讀賣》和《每日》的情誼也才有機會養成。對於日本人來說,憑藉著如永井道雄這種長輩的「介紹」,不只情義份量重,於人情義理更沒有拒絕的空間。
我個人認為本書最精采之處,除了少年時優渥的物質生活令人感到新奇之外,便是屬於篇幅後段兩次駐日期間的回憶。這其間張超英促成的關係不少,除了透過氏家齊一郎巧妙安排宋楚瑜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不期而遇之外,安排《讀賣新聞》花了三年拍攝故宮博物院的紀錄片,協助台北市長陳水扁到日演講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行銷李登輝在日本的能見度,並於日後牽線促成曾寫成松下幸之助自傳的知名作家江口克彥執筆,寫成暢銷日本的李登輝自傳《台灣的主張》。本書有許多描述日本媒體及政治圈氛圍的文章,讀者可從其中感受日本社會極度排外的風氣,也能從中體會當時退出聯合國之後,駐外使館或代表處之難為。
本書並引起了我對其他四本書的興趣。首先是張超英之父張秀哲《勿忘台灣落花夢》,再來是駐美時期兩位大使的回憶錄,分別為沈劍虹的《使美八年紀要》和陸以正《微臣無力可回天》,最後則是駐日期間大使馬樹禮的《使日十二年》。張秀哲是日治時期的風雲人物,但卻遭受二二八事件的迫害,在本書著墨極少,只說父親自牢裡歸來之後,將自己封於書房中,再也不問世事。而之所以對張超英的三位長官感興趣,則是因為書中對於這三位長官的描述太過片面,且感覺這些長官作事綁手綁腳,似乎甚麼都不願做也不願碰,也因此好奇是甚麼原因導致這些長官做事異常保守。
最後,本書另一個深刻之處,是張超英駐美期間的張家基業。由於父親遭受二二八事件迫害,終日閉鎖書房再也不問張家事。戰後礦業生意當然在國民政府底下沒法繼續做,加上母親甘寶釵早逝,祖父張聰明又已過八旬,,家中頓失倚靠,繼母掌握家中大權。繼母是日本人,有個中文名字張梨華,於1960年代做了不少生意,將中山北路家族宅邸改裝成「綠園飯店」,甚至在香港、日本等地都開起餐廳、飯店,不斷賣掉家中房產土地,家境因此逐漸稀薄。
張超英說祖母從小教他不要與人計較,也因此他從未與繼母及其子女計較過財產的分配,凡是拿到眼前需要簽名的,他都照單全收。最後,駐美期間因為薪水短缺,只將中山北路一間房產換作美金添作家用。張超英的一生風采卓然,但從簪纓家族的公子至駐外新聞處處長的過程,雖其姿態依舊瀟灑迷人,依舊止不住那股感傷。
圖文部落格版本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html
PS.論這篇阿姨會出現的機率
佐藤養助香港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八卦
【《深夜食堂》主題曲演唱者鈴木常吉逝世 】
改編自安倍夜郎同名漫畫、由小林薰主演的日劇《深夜食堂》,自從2009年10月在TBS首播,去到2016年改於Netflix上架,過去10年,每集開首,觀眾都會看到東京的璀璨夜景,聽到由鈴木常吉演唱的主題曲《思ひで》(《追憶》)。平淡、低沉、沙啞、慵懶,是鈴木先生的聲綫特色,伴隨哀怨的曲調,跟劇中訴說無數夜歸人的故事,三者出奇地融合,縈繞心間,念念不忘,可惜據日本傳媒報道,鈴木已於7月6日因病離世,終年65歲。(重溫現場演出:https://bit.ly/2P6T9op)
死訊是周二(28/7)透過鈴木助手的Twitter發布(https://bit.ly/2P2SR1R),而鈴木常吉的經理人公司指,一年前他發現罹患食道癌後,隨即專心治療,最終仍不敵病魔,其家人已低調處理他的身後事,葬禮在不公開的情況下完成,未知會否另外舉辦告別儀式。
據資料顯示,1989年,當年35歲的鈴木常吉,曾經以鈴木常之的名義,跟茂林功、增田俊行、松村孝之和佐藤揚彥組成樂隊「Sement Mixers」(セメントミキサーズ),並於平成年代著名電視節目、深夜在TBS播出的《三宅裕司的魅力樂隊天國》(三宅裕司のいかすバンド天国)演出,翌年推出專輯《笑的身體》(笑う身体),當中一曲《再來一杯》(もう一杯)頗受歡迎,而由長谷川集平包辦曲詞的《赤色的夕陽在燃燒》(真っ赤な夕陽が燃えている),1991年獲香港寶麗金購入版權改編,主唱的是李克勤,歌名叫《護花使者》。
他生前接受內地《三聯生活周刊》專訪時曾說,李克勤的那首歌,原曲也不是「Sement Mixers」原創:「其實我們的樂隊也是對原曲改編,這首歌的英文版名叫《Ubangi Stomp》,不過關於它的翻唱版本太多了。」《Ubangi Stomp》是美國樂隊1981年推出的作品。但《笑的身體》是「Sement Mixers」唯一一張專輯,「樂隊解散以後,成員們都在做著一些和音樂無關的事,一直堅持理想的,好像只有我一人。」鈴木常吉說。(專訪原文:https://bit.ly/3g6kR0q)
之後鈴木曾經另組樂隊「肉屋」,曾於1997年推出專輯《雲》,將民謠、前衛搖滾、三味綫、手風琴等等五顏六色的音樂混在一起,不拘一格,但出碟後,「肉屋」成員就各奔東西,像雲一般消散,之後鈴木雖然沒有出碟,但堅持創作,終於在2010年推出兩張大碟《稜鱗》(ぜいご)和《望鄉》。而令他廣為觀眾熟悉的,必然是《深夜食堂》主題曲《追憶》,原曲來自愛爾蘭的民謠《A Pretty Girl Milking Her Cow》,講述一個純真的女孩正為她飼養的牛擠奶。
為何當初會創作這首歌?鈴木在專訪中說:「我有個吹Saxophone的朋友,去世前常常去一個公園練習演奏,他走了以後,我就常常去那個公園散步,好像能見到面一樣。我以前是一個很喜歡熱鬧的人,和很多人在一起就會感到開心,後來我覺得這個朋友再也見不到我們了,可能會感到很孤獨吧,所以我就寫了首歌去陪他。」《追憶》其中一節歌詞這樣寫:「你所呼出的白色氣息/現正緩緩乘著風/往天空中的浮雲/逐漸消逝而去」。透過歌詞,鈴木寄托對故友思念之情,而歌迷和劇迷則透過這首歌,永遠懷念鈴木。
圖片來源:互聯網
(2907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深夜食堂 #鈴木常吉 #日劇 #李克勤 #RIP 快樂的 Music Picks 午夜翻牆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用鉛筆寫日劇 浪遊旅人 論盡音樂 Stupid Music 做乜膠睇電視
佐藤養助香港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評價
《隻狼:暗影雙死》(英語:Sekiro: Shadows Die Twice,中國大陸譯作「只狼:影逝二度」)是由From Software開發與動視發行,製作人宮崎英高,於2019年3月22日在Microsoft Windows、Steam、PlayStation 4和Xbox One平台上發售的動作冒險遊戲[2]。本作被視為《天誅》系列的精神續作,延續了以高難度和潛行暗殺為特點的遊戲風格。
遊戲講述忍者隻狼為了向擄走其主人並棄屍而去的武士復仇的故事。該遊戲獲得了全球評論家的一致好評。
角色
隻狼(隻狼/セキロ,Sekiro) 配音員:浪川大輔(日語) 諾申爾·達拉爾(英語)
魁忍貓頭鷹派去侍奉於卿子九郎的忍者。沉默寡言的性格。主人遭擄時被斬掉左手臂,之後得到了「忍義手」。為了奪回主人,狼展開漫長旅程。
卿子 九郎(御子 九郎/みこ くろう,Kuro the Divine Heir) 配音員:佐藤美由希(日語) 安伯·胡得(英語)
隻狼的主人。是葦名土地上某古老家族的末裔,被葦名重臣平田氏收為養子。因擁有不死「龍胤」之力,而被葦名大將囚禁,成為各方爭奪的對象。
佛雕師 猩猩(仏師/ぶっし,Sculptor) 配音員:浦山迅(日語) 布萊恩·卡明斯(英語)
失去左臂、稍顯老態的男子。一直於荒廢寺廟中埋頭雕刻佛像,卻只能雕出憤怒的鬼佛。他拾到了同樣被斬掉左臂的狼,並將自己的「忍義手」送給了他。
英麻(エマ,Emma) 配音員:伊藤靜(日語) 史蒂芬妮·謝(英語)
於荒廢寺廟旁出現在隻狼面前的藥師。她自稱是奉主人之命前來協助狼達成他的使命。
葦名 弦一郎(葦名 弦一郎/あしな げんいちろう,Genichiro Ashina) 配音員:津田健次郎(日語) 瑞伊·蔡斯(英語)
弦一郎是劍聖葦名一心的孫子,但他並非正統出身,而是生於市井之家,母親去世後被葦名收養。在葦名國存亡之際,他不惜染指「龍胤」之血、化為異端,也要守護他的國家。
葦名 一心(葦名 一心/あしな いっしん,Isshin Ashina) 配音員:金尾哲夫(日語) 安德烈·索吉劉茲(英語)
強大的劍聖,一生都在追求武技極限。經由「盜國之戰」統治了葦名國。一心衰老後,葦名國被內府勢力圍剿,面臨存亡危機。但衰老的劍聖,仍能揮劍。
變若卿子(変若の御子/おちのみこ,Divine Child of Rejuvenation) 配音員:清水理沙(日語) 安伯·胡得(英語)
被不死的求道者製造出來的虛假的龍胤持有者。認為龍胤會扭曲人的生存方式,所以願意協助隻狼斷絕不死。
魁忍 貓頭鷹(大忍び 梟/ふくろう,Owl) 配音員:土師孝也(日語) 達林·德保羅(英語)
隻狼的義父,一個沒有主人的忍者。曾在盜國戰場上拾到年少的狼,並將狼培育成忍者。教導狼忍者的教條是絕對的鐵則。
幻之阿蝶(まぼろしお蝶/まぼろしおちょう,Lady Butterfly) 配音員:宮寺智子(日語) 辛蒂·羅賓森(英語)
曾是義父指定給狼的忍術老師之一,是身經百戰的幻術師。
劇情
16世紀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劍聖葦名一心透過「盜國血戰」統治了葦名國。此時,魁忍「貓頭鷹」也在戰場收養一位無名的孤兒,是為「貓頭鷹之子」並將其命名為「狼」。
20年後,由於葦名一心的衰老和染病以及被內府勢力圍剿,葦名國處於崩壞的邊緣。因渴望找到拯救葦名國的方法,葦名一心的孫子葦名弦一郎綁架了「卿子九郎」,希望利用他的「龍胤」來製造不死的軍隊。此時,隻狼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忍者,作為九郎的忍者試圖阻止弦一郎,但是卻被弦一郎砍去左臂。由於三年前,九郎已經將「龍胤」授予了隻狼,所以他活了下來,在一個頹敗的古廟甦醒過來。在那裡他遇見了曾經身為忍者的佛雕師。佛雕師將自己的忍義手,一隻複雜的、可裝備不同忍具的義肢,贈送給隻狼。
隻狼利用忍義手潛入葦名城,再次與葦名弦一郎戰鬥,並將其擊敗。儘管他們可以永遠地離開葦名國,但是九郎決定留下來並完成「斷絕不死」的儀式,從而去除他體內的「龍胤」,防止其他任何人爭奪他來獲得永生。隻狼勉強答應幫助九郎,並在葦名城附近收集儀式所需的所有必要材料。當隻狼收集到「棲宿之石」、「芳馨水蓮」與「不死斬」返回葦名城的時候,卻驚訝地遇見了本應於三年前死亡的義父「貓頭鷹」。 「貓頭鷹」表明他同樣想要九郎的「龍胤」,並要求隻狼放棄他對九郎的忠誠。
結局
劇透注意
與「貓頭鷹」對話時會讓你做出選擇:
如果隻狼選擇堅守對九郎的忠誠,他會與「貓頭鷹」交戰。由此線可通往「斬斷不死」、「回歸凡人 」「龍歸故土 」結局。之後隻狼會前往源之宮擊敗盤踞於此的櫻龍,獲得完成「斷絕不死」儀式的最後材料——龍之淚。當隻狼返回葦名城,他發現葦名一心已經病逝而內府也乘機偷襲葦名城。隨後隻狼在城外與九郎匯合,卻被弦一郎伏擊。此時,隻狼再次擊敗弦一郎,而絕望的弦一郎選擇犧牲自己復活一心和隻狼決一死戰。
如果隻狼選擇放棄對九郎的忠誠,他會與藥師英麻和年老的一心交戰,並踏上「修羅」結局。
四種結局
1. 斬斷不死
如果隻狼在整個遊戲進程中沒有學會「斬斷不死」,那麼九郎會服下龍淚並命令隻狼殺死自己來完成「斬斷不死」儀式。無奈之下,隻狼只得遵從九郎的命令殺死他。之後,隻狼成為了佛雕師,通過雕刻佛雕贖罪,同時等待著將忍義手傳遞給下一位尋求力量的忍者。
2. 回歸凡人
如果隻狼在整個遊戲進程中學會了「斬斷不死」,他會將龍淚交給九郎並犧牲自己來確保九郎能捨棄永生,平凡地生活下去。不久後,九郎來到隻狼的墓前祭拜,之後踏上了自己的旅途。
3. 龍歸故土
如果隻狼能從卿子手中獲得冰凍的龍之淚,那麼九郎服下龍之淚後會被吸入變若之子的心中,隨後變若之子決定西行至櫻龍的出生地歸還「龍胤」,使得凡人無法覬覦永生之力。而隻狼則會陪伴變若之子和九郎一同踏上修道之路。
4. 修羅
藥師英麻與年老的一心會和隻狼對戰,皆均會被隻狼給擊敗。一心被殺後,「貓頭鷹」叫囂著沒有什麼能阻擋他統治日本。就在這時,他突然被隻狼從背後刺死。九郎親眼目睹這一幕,意識到現在的隻狼已經成為修羅。之後,隻狼幾乎將整個葦名城屠殺殆盡。幾年後,一個惡鬼在葦名遊蕩的傳說一直在人間流傳。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交鋒聯盟 fight leagu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1085637274178/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8:00PM 停台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魔靈召喚+喵燈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遊戲王+喵燈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交鋒聯盟+喵燈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五 JAPHK 8:30PM 魔靈召喚
海外贊助LINK
https://www.paypal.me/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366486_453558281684242_8914950341890999248_n.jpg?oh=cfaf757fc08985067f936b9bb457188e&oe=59E49B95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