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次
應邀參加一場座談會
主題是要不要拆蔣中正銅像
這樣的「主題」
可想而知
參加的人多半是主張要「拆」
雖然有被圍攻的風險
我還是答應出席
輪到我發言時
全場靜默,要看看我這大概是全場「唯一」的不同立場者怎麼説
我一上台,就説
拆啊
若拆不能洩憤
潑漆也可以
若潑漆還是不能洩憤
砍銅像的頭也可以
全場睜大眼睛看著我
我停頓了一下
接著説
但在拆、在潑、在砍之前
先向蔣中正總統説三聲謝謝
謝謝他保衛台灣、建設台灣、普及台灣的教育
「保衛台灣」
1949年,如果沒有他領導的國軍擋下中共對金門的進犯,贏得古寧頭大捷、撐過1958年到1979年的八二三砲戰
沒有他領導的國軍衛戍台海
大家今天也不用在這裡討論要不要拆蔣中正銅像了
因為毛澤東就會幫大家拆光光
甚至,大家也不用反中仇中了
我們都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治下
台灣早已是中共轄下的一省
「建設台灣」
十大建設對台灣基礎建設、經濟發展影響多大?大家現在都心知肚明,但大家還記得是哪十大建設嗎?
桃園國際機場、台中港、蘇澳港、中山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北迴鐵路、大煉鋼廠、中國造船廠、石油化學工業、核能發電廠
「普及教育」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讓窮人翻身,台灣識字率從5%提升到75%
所以有後來的佃農之子陳水扁當總統
有礦工之子賴清德當副總統......
如果,説完這三聲謝謝
你仍認為二二八、白色恐怖,蔣中正的過大於功
所以要拆他銅像、潑他銅像、砍他銅像
那就去拆去潑去砍吧
我説完
全場再度靜默
一位主張拆的與會學者説:你這樣説我能接受
一位學生舉手問:沒有蔣中正,當年真的擋不下共產黨嗎?
這世上並無完人
但社會,不能沒有感恩之心
#記於蔣公逝世45周年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心休耕、農地活化政策_蕭美琴籲農委會傾聽農民心聲] 立院經濟委員會今(4)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針對「肥料價格上漲」及「休耕、農地活化政策」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除關心東部地區農業發展現況外,也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反覆一事提出質詢,最後也針對農委會鼓勵種植「黃小玉」的...
佃農農保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踏進乾淨明亮的廠房,觀看著高科技的全自動生產裝填設備,及牆上製作精美的中英文流程簡介,我幾乎認不出這個高度現代化又有過人創意的觀光工廠,竟是我過去幾年造訪過兩次、有92年歷史的雲林西螺老品牌—瑞春醬油。直到我走到室外甕場,聞到撲鼻而來熟悉的甘甜味,我才確定這就是那道地、本土黑豆百年精釀的老味道。
瑞春醬油創立於1921年,從第一代老闆沿街叫賣、第二代摩托車送貨、第三代卡車送貨,到現在的第四代網路行銷,我們看到了這個百年老字號「堅持古法,時時創新」的經營理念。看著牆上介紹店家歷史的老照片,我們彷彿穿過時光隧道,民國初年店家用扁擔挑著裝豆油的陶甕沿街叫賣,現在醬油滋味依舊,但隨著科技進步,瑞春醬油的販售通路已經從「鄉間小路」轉移到數位時代的「寬頻網路」,讓人看到臺灣傳統產業創新與進步的軌跡。
瑞春醬油為了保留百年傳統好味道,始終堅持古法,使用臺灣黑豆加上濁水米釀造出獨特的優質西螺醬油。為了確保在地黑豆質量供應穩定,瑞春推動原料在地化,配合政府「小地主大佃農」、「一鄉鎮一特色」政策,成為國內與在地農民簽訂契作的優質示範廠商。近年來,瑞春醬油積極轉型為觀光工廠,讓來訪遊客不僅能帶回包裝精緻的伴手禮,更可現場了解製作過程、感受舒適的休憩空間。這是政府推動「傳統產業特色化」、「製造業服務化」的極佳例證。
下次您有機會來到雲林西螺,別忘了給臺灣在地老味道、努力創新的好品牌一點鼓勵。瑞春醬油的鍾朱洪董事長告訴我,今年他們剛推出了全國獨家的「臺灣黑豆醬油冰淇淋」!這樣令人驚艷的創意,網友們不妨來嚐嚐鮮。
佃農農保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踏進乾淨明亮的廠房,觀看著高科技的全自動生產裝填設備,及牆上製作精美的中英文流程簡介,我幾乎認不出這個高度現代化又有過人創意的觀光工廠,竟是我過去幾年造訪過兩次、有92年歷史的雲林西螺老品牌—瑞春醬油。直到我走到室外甕場,聞到撲鼻而來熟悉的甘甜味,我才確定這就是那道地、本土黑豆百年精釀的老味道。
瑞春醬油創立於1921年,從第一代老闆沿街叫賣、第二代摩托車送貨、第三代卡車送貨,到現在的第四代網路行銷,我們看到了這個百年老字號「堅持古法,時時創新」的經營理念。看著牆上介紹店家歷史的老照片,我們彷彿穿過時光隧道,民國初年店家用扁擔挑著裝豆油的陶甕沿街叫賣,現在醬油滋味依舊,但隨著科技進步,瑞春醬油的販售通路已經從「鄉間小路」轉移到數位時代的「寬頻網路」,讓人看到臺灣傳統產業創新與進步的軌跡。
瑞春醬油為了保留百年傳統好味道,始終堅持古法,使用臺灣黑豆加上濁水米釀造出獨特的優質西螺醬油。為了確保在地黑豆質量供應穩定,瑞春推動原料在地化,配合政府「小地主大佃農」、「一鄉鎮一特色」政策,成為國內與在地農民簽訂契作的優質示範廠商。近年來,瑞春醬油積極轉型為觀光工廠,讓來訪遊客不僅能帶回包裝精緻的伴手禮,更可現場了解製作過程、感受舒適的休憩空間。這是政府推動「傳統產業特色化」、「製造業服務化」的極佳例證。
下次您有機會來到雲林西螺,別忘了給臺灣在地老味道、努力創新的好品牌一點鼓勵。瑞春醬油的鍾朱洪董事長告訴我,今年他們剛推出了全國獨家的「臺灣黑豆醬油冰淇淋」!這樣令人驚艷的創意,網友們不妨來嚐嚐鮮。
佃農農保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關心休耕、農地活化政策_蕭美琴籲農委會傾聽農民心聲]
立院經濟委員會今(4)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針對「肥料價格上漲」及「休耕、農地活化政策」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除關心東部地區農業發展現況外,也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反覆一事提出質詢,最後也針對農委會鼓勵種植「黃小玉」的農作問題,她質疑農委會推動五萬多公頃的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水稻以外的作物,但究竟要讓農民去種什麼才能生活,這才是關鍵。此外,原來已經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農民,已經貸款投入購置烘乾機、收割機等昂貴的農機具,最後血本無歸;對此她認為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有責任減緩農民所承受的痛苦。她並要求陳保基主委一定要到地方聽農民的心聲。
蕭美琴首先表示認同休耕地應活化利用,且基於國家財政負擔的問題,長期來說,政府不能只是仰賴補貼方式維持農民生活的基本水準。她說觀諸世界各國具農產競爭力的國家,如荷蘭在歐盟內部討論中,一直是反對補貼政策的國家,但其國內每位農民的平均產值卻相當高,顯示我國在農業政策上是有調整的空間與機會。蕭美琴認為,只要能提供農業競爭力,讓農民能夠有更高且穩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更具競爭力的農業環境,現階段很多正面臨的國家財政負擔及土地活用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但是,台灣在農業轉型的過程中,未達到農民普遍有穩定收入前,政府還是需要承擔責任,以減緩農民的衝擊。且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後續的影響。特別是農委會於2009年5月推行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反覆問題,她已多次反映並在地方聽取意見,東部地區的農民影響比例特別高且嚴重。蕭美琴說,她能夠理解政府推動土地的活化使用、提升農業競爭力及整體產值的政策考量,但前提是農村可以年輕化,同時鼓勵年輕農民回鄉以提升農業品質。但農委會的政策轉向,卻讓一些當初最配合的農民受害最深,擔心血本無歸。
蕭美琴指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曾讓青年農民懷抱夢想、返鄉投入農業,農民相信並配合政府政策,用祖傳的田地貸款,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千萬都有;他們相信只要7至10年時間就可以回本。但農委會卻無預警的以公文申令停辦大佃農種稻申請,令人遺憾。且原先1公頃耕地,扣掉成本六個月一期的淨收入約3萬9千多元,政策調整後的收入卻減至2萬多元,帳面看起來是一戶,實際可能是好幾個農戶共同參與,顯見這些農民非常辛苦。
至於對農委會為推動五萬多公頃的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植「黃小玉」農作問題,在東部地區,飼料玉米僅有每公頃3000公斤的產量,惟每公頃生產成本為40000元(從翻耕播種至烘乾),因此保證收購價格9元/公斤,根本不符成本。因為花蓮還有氣候條件,如颱風或日照較短等不利因素,她認為這些因素都要一併考慮。至於小麥也一樣賠本,主要是生產期與其他作物不同,因此好不容易生長的小麥卻被鳥吃掉,過去一年的狀況就是這樣。
至於黃豆,蕭美琴說,很多農民沒有種植黃豆的農機具,且種黃豆一公頃就要50公斤的種子,東區農改場現在一年只能提供200公斤的種子,等於是只有4公頃的產量,目前種子數量顯然不夠。對此,蕭美琴要求農委會必須盡快解決問題,陳保基主委應親自下鄉去了解問題,回應農民的需求,不要只是紙上談兵。

佃農農保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佃農農保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面臨整個區域整合的趨勢,必須積極尋求加入 TPP、RECP 等區域整合的機制當中。去年各國已達成 TPP 最後協議、所有的談判均已結束,我們也取得相關TPP 談判結果的本文,惟行政院、經濟部後續的相關資訊卻相當有限。經濟部宣稱 1 月份已成立 TPP 溝通專案辦公室,相較過去在服貿議題上的處理,政府願意更積極地與社會各界溝通,本席予以肯定,但是針對法規盤點包括國內的法規中落差的部分、及協助可能面臨 TPP 負面衝擊的相關弱勢產業,做了哪些準備?本席關切我國加入 TPP 的議題已歷經 3 任院長,雖然政府一再強調「溝通」,但與國會溝通上的相關資訊明顯不足。TPP 溝通專案辦公室目前看來是宣傳多於實質。以日本為例,這必須靠整合外交系統、農業體系、經濟體系及貿易體系合力達成目標,絕非單靠個人的力量進行溝通或上網宣傳。
部長:已指示各部會於 3 月31 日前,必須將所有法規落差及盤點完成清倉,並列出最後的清單,屆時會是溝通的良好時機。將於 3 月底一併提出我國加入 TPP 的影響衝擊評估報告初稿。
▶各部會在評估的過程中,應特別關切弱勢產業尤其農業,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及最近農委會所提出的數據,預估將有 600 億到 700 億元的農業損害,勢必要儘快協助農民做相關產業調整與輔導措施。院長也希望有機會能夠在東部務農,但至今未見政府對東部農業積極的政策,好讓整體農村經濟出現新的活力與發展的契機。再者,即便東部地區有良好的農產品及極佳的天然環境條件,惟現今東部最匱乏的正是農業二級加工設施。東部良好的農產品送至西部加工,再送回原產地行銷,這些物品在交通運輸上所需要的成本,對一般的小農、家庭農業、部落型農業或社區型農業而言成本負擔大,對地方農村的經濟也沒有顯著的助益。東部地區所欠缺這些環節,本席與政府已經討論多年,從當初討論在地經濟的問題,直到現在我國準備加入 TPP 的過程,均遲遲未見政府提出相關配套與具體作為。現今農委會規劃的方向也較欠缺小農與家庭性小型農器的輔導與協助,大多以傳統的農會為輔導機構的型態,既無法因應新的趨勢,也無法提高年輕的農民願意留下來,以創造新的農業、農村活力發展的新契機。建請農委會在計畫推廣方面應該特別注重青年農村創業。另外,要個別農戶裝置自己的加工設施,經濟效益有限,所以需要進行整體區域性整合,這個整合該由誰來做?是否要依賴傳統的農會體系,還是要另外成立一個可以超越以鄉鎮為基本標的的新型態區域整合機制,理應跟地方、農改場、農糧署溝通,地方的農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返鄉的年輕人的需求是什麼?就我的了解,目前行政部門並未積極地跟他們溝通,就他們的需求做比較直接的規劃。
農委會主委:今年開始執行的花東計畫有機農業面積應會倍增,全國農業面積為六千多公頃,花東地區的面積則占一千五百多公頃,依照4 年計畫,未來有機農業將會倍增三千五百多頃。花蓮與台東的縣長都非常重視有機農業的發展與食品加工,譬如現今批發市場改建計畫須花費兩億多元,這部分在花東計畫中已經核定,至於相關的產銷履歷,或是保健食品方面,目前我們也正在評估花蓮縣的相關產量是否足夠,如果相關產量足夠,農委會將輔導他們成立加工廠。今年 1 月,已在花蓮舉辦青農座談會,將花蓮的青農為重點規劃對象。另外,除了農會以外,也會針對產銷班進行規劃,希望吉園圃能導向產銷履歷。
▶過去以相關的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做為補助依據,但是這個辦法也有一些限制,譬如當農損面積沒有達到一定比例時,農民就拿不到相關的補助,如果土地承租產生相關的爭議,農民也會面臨相當大的風險。之前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許多大佃農、年輕務農者都面臨極大風險,去年開始試辦農損災害保險制度,其實印度早就推行,其他國家推行的制度應該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為什麼試辦至今只有高接梨部分納入相關的保險機制,畢竟種植高接梨農民的比例還是不多,希望這個保險制度的建置能讓更多農民受惠。
主委:高接梨部分比較好推動,所以只納入高接梨,今年開始推動芒果、水稻、農業設施及漁業中的石斑魚,以及溫網室之類的農業設施。商業保險也正在談,如果保單出來,由農民投保即可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