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公司法】
#科普
#企業法律週記
嗨~大家晚安,我是祁明。自從今年司法官、律師、會計師考試結束後,我們又邁入新的年度,伴隨著學長姐的經驗傳承,我們又會有新的學弟妹投入國考的懷抱(摧殘)。所以2019年度老師要開啟一個新的文章分享類型:白話公司法。以週記的方式,每週介紹一個主題。
學弟妹剛開始投入考試後,對商法的第一個評語就是,商法離生活好遠好難理解。所以這個系列我們打算以最口語白話,以科普式的論述讓「國考初學者」能夠無痛接軌XD
另一方面也希望「非法律系的朋友」也能用最白話易懂的方式了解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甚至提供「企業法律從業人員」進修或吸收企業法律新知的管道。
【法律白話文】X【科普】X【企業法規】=【白話公司法】
------------------------------------------------------------------------------
《本週主題:(週記01)企業社會責任》
近來我們越發重視環境永續維護及資源合理分配,我們期待企業能為社會盡一分心力,至少不應為了追求利益而犧牲環境與公益,因此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下稱守則)第1條第2項明定,上市上櫃公司宜參照本守則訂定公司本身之企業社會責任守則,以管理其對經濟、環境及社會風險與影響。甚至我們要求一定產業或資本額達一定規模的公司須強制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但非公開發行公司則無相應的規範,故有此次修法。
換言之,企業社會責任是國人早已承認的價值,此次修法只是將此既有價值觀明文化,使公司負責人不會被輕易認為違反受託人義務而已。至於社會企業....(全文詳參連結)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強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八卦
全球聚焦巴黎時...一場低碳風暴已悄悄襲台!! (12/07/2015 ) 專題系列報導 Part 1
(謝錦芳、劉永祥/專題策畫)前言: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1屆締約國大會(COP21)正在法國巴黎舉行,為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地球暖化,避免人類生存發展受到危害,各界期待此次會議能達成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新減碳協議。台灣雖非締約國,卻也無法置身事外,本報特別製作專題,探討全球減碳潮流中,台灣企業的挑戰與機會。
綠色創新搶商機
台達電:不必怕減碳成本、丹麥格蘭富減碳17% 營收大增47%
「我們採購時會把環境永續(sustainability)做為審核供應商的重要標準,最近一個長期合作供應商因為減碳未達標準,經輔導未改善,被disqualified(取消供貨資格)。」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日前揭幕,全球泵浦製造大廠格蘭富(Grundfos)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邊士杰在台北受訪透露的這個案例,清楚說明一場「低碳風暴」將悄悄侵襲台灣。
綠色供應鏈 已崛起
超過190個國家的代表聚集巴黎,希望能在12月11日前達成新的全球減碳協議。不管結果如何,曾任國貿局長的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吳文雅提醒,「國際供應鏈的壓力早進來了」;同時,自由貿易協定納入環境條款,正對台灣形成壓力。
未減碳 將失去市場
隨著極端氣候頻頻出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全球焦點,國際企業紛紛趕搭減碳列車。德國西門子公司9月宣示,計畫在2020年將碳排放量減半,2030年達成零碳足跡;為達成目標,未來3年將投資1億歐元。
許多國際企業也引導供應商及代工廠落實減碳,美國蘋果公司10月宣布推動中國合作夥伴減碳;回應客戶要求,鴻海集團同意2018年前在大陸廠區裝設400百萬瓦(MW)太陽光電。
吳文雅強調,「企業供應鏈及國際間的要求,將會影響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換言之,未能順應減碳潮流的業者,可能面臨失去市場的風險。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點出,COP21可能不會把碳定價(包括碳交易、碳稅、能源稅等)納入協議,但「碳定價的時代就快來臨,台灣必須重新計算經濟裡的碳成本」。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總經理黃正忠批評,氣候變遷議題是國安問題,需要政府前瞻性眼光及引導,但在台灣「看不到低碳政治領導力,沒有應對的機關出來擘畫藍圖,也沒有低碳基礎建設。」這些基礎建設,包括對低碳友善的融資環境、電力供應等。
黃正忠強調,COP21會把「碳應有價格」顯性化,當全球都在進行低碳基礎建設,台灣若沒有準備好,未來招商拿什麼跟人競爭?若碳有價,將驅動台灣企業海外重新布局,「結果就是台商出走,外資不進來。」
太陽能 未落地生根
他說,「低碳市場在地化」很重要,台灣企業做了很多低碳創新,卻無法在本土市場存活,只得仰國外鼻息。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居全球領先地位,產品卻98%出口;更諷刺的是,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產業,過去10年化石燃料進口依存度不減反增。
黃正忠表示,國際供應鏈尚未發出要求配合減碳的主流訊號,台灣公司面對的客戶要求還沒有碳的因素,但個別公司已承受壓力,很多產業也陸續有相關要求,促使部分公司發展綠色產品及碳減續效管理。
政府不推 台廠束手
他強調,國家引導機制不健全,多數企業就會以一如往昔(business as usual)的方法來經營。台灣企業掃描未來發展的雷達上並沒有氣候議題,「前瞻性不足,就只能是趨勢的跟隨者,不可能是在浪頭上。」
吳文雅建議,政府應將強制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的適用對象擴大至所有上市櫃公司,揭露企業經營對環境的影響。企業也應揭露溫室氣體排放量。
黃正忠指出,政府應以行動展示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誘發企業投資低碳技術創新。他樂觀認為,台灣企業一旦嗅到商機,就有機會迎頭趕上。(中國時報)
★★ 專題系列報導:
Part 1 - 綠色創新搶商機、綠色供應鏈是台灣產業新藍海
https://www.facebook.com/…/a.214032908732…/697803193688604/…
Part 2 - 節能減碳提升競爭力,台達電提供節能解決方案,爭取低碳商機。台達電:不必怕減碳成本!
https://www.facebook.com/…/a.214032908732…/697807380354852/…
Part 3 - 他山之石:丹麥格蘭富台灣分公司減碳17% 營收大增47%
https://www.facebook.com/…/p.697825440353…/697825440353046/…
圖片說明:
綠色創新搶商機,各種領域的綠色環保新商機是適合台灣產業切入發展的新機會。
文章原始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07001172-260102…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強制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八卦
[推動醫院與學校的CSR企業永續/事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落實第三方監督與認證管理]
去年九月總質詢,我請賴清德院長以行政院永續委員會積極推動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作為台灣與國際社會在永續發展議題的接軌與合作,我很開心,看見這一年來政府承諾與積極推動的成果。
今天的總質詢,我們要求下一步,鼓勵醫院與學校提出CSR(事業永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落實產業的永續經營,與其社會、環境與利害關係人責任。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認為,CSR的主要議題包括:人權、員工權益、環保、社區參與、供應商關係、監督(透明化與揭露)、利害關係人權利。
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針對「經濟」、「環境」、「社會」三面向提出CSR的責任涵蓋議題,並有各項明確指標作為國際標準檢視。
台灣在2014年9月,金管會規範「國內上市(櫃)之食品工業及最近年度餐飲收入佔總營收達50%以上之特定公司、金融業、化學工業及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之公司」應強制編製CSR報告書。根據「CSRone永續報告平台」的統計,去年(2017)台灣CSR報告數量已經達到歷史新高的515份,而且有超過100家的台灣企業回應SDGs。
從2016年到2018年10月初,醫院勞檢違法數,共336件,其中以違反勞基法為大宗,也有違反性平法的案件。雖然今天衛福部陳部長和行政院賴院長不想增加醫院評鑑負擔,都不希望要求醫學中心進行撰寫CSR報告,認為醫策會評鑑就足夠,但是我想,這麼多年以來,醫策會的評鑑,長期並未被醫療工作者認同。
事實上,醫療機構出版CSR報告的數量,近5年來最多只有4份,很可惜這些願意自我揭露、檢視其事業社會責任的醫院,並未因此獲得比較好的給付,或者評分; 醫院並未被鼓勵、被支持積極的落實進行有共通國際標準與認證的CSR事業社會責任報告。
教育部從2017年試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並於2018年於「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以「善盡社會責任」為四大目標之一,鼓勵各大專校院可另提附冊「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並透過人文關懷與協助解決區域問題之概念,善盡社會責任。今年核定的USR達220件。但是,USR計畫為以各學校為單位組成團隊,申請並執行計畫以關注特定議題,和向利害關係人提出承諾、資訊揭露透明化、確立邁向永續行動和確保遵循法律規範的「大學永續報告」(sustainability report)和「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report)仍有差別。學生也是大學的利害關係人、學生在校內商店以及附近商圈工作、消費,大學應出版永續報告,提出承諾。
去年,勞動部、地方政府針對大學周邊商圈進行的勞動檢查,還有幾所大學的學生團體發佈的「大學周邊薪資地圖」,許多店家都違反勞動法令,違法店家範圍甚至擴及至校園內餐廳。近5年來,大學出版永續報告的情況,僅有6間大學,共11份報告。
今天教育部葉部長提到USR對於校園社會責任,以及地方創生的發展責任,我認為是非常積極且正面的行動,從USR轉化到CSR報告,讓學校對於社會的責任不只是校園內,而是擴及周邊利害關係人,更是永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我們辦公室還是會積極推動,讓政府鼓勵、支持、推動醫院及學校,主動進行公開與監督揭露企業發展的CSR報告,讓企業/事業能夠接軌國際,並且創造內部永續。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強制 在 擴大CSR報告書範圍50億以上106年上路 - 公司治理中心 的相關結果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104年10月19日公告修訂「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 ... 書之上市公司範圍,預計106年將增加80家以上之上市公司需強制編寫CSR報告書。 ... <看更多>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強制 在 上櫃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 - 證券暨期貨 ... 的相關結果
前項所述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內容應涵蓋相關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之風險評估, ... 上櫃公司應於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內揭露報告書內容對應GRI準則之內容索引,並於報告 ... ... <看更多>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強制 在 2023年起-20億元上市櫃公司需寫永續報告書 - 倡議家 的相關結果
藍圖計畫也指出,將現行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更名為「永續報告書(Sustainability Report or ESG Report),並推動英文化;為落實資訊揭露,將擴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