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長文>
昨晚睡前,躺在床上看小說,看得快睡著時,聽到羊媽在走廊上叫我。我馬上放下書,跳下床,等到羊媽緩緩走進來時,我已經穿好拖鞋準備衝去她房間了。
羊媽說,她這幾天身體不好,要我陪她多住幾天,我說:「好啊。」等羊媽走出去時,我發現自己剛才說「好啊」兩個字時的聲音可以用「欣然」來形容。
躺回床上時,我感受著這兩個小動作背後,內心對羊媽的態度,忍不住在心裡摸摸自己的頭。
我和羊媽感情很好(我覺得啦),羊媽也常在親戚面前稱讚我孝順(從來不當面稱讚),但其實稱不稱讚都無妨,只要我知道,我對她的態度,能夠讓她感到滿足和幸福就好。
其實,我是打罵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在無限接近真單親的偽單親家庭中成長,經常覺得某些挨打是情緒的發洩。雖然當時和羊媽之間的關係的確緊張,雖然從小到大,她一直比較喜歡我姊姊,當時一直說她「偏心」。
但成年懂事之後,就略微能夠體會她所承受的生活壓力,也能客觀地看待「偏心」這件事。人和人的個性有合得來、合不來,親子之間也一樣,兒女對父母其實也一樣,有人比較喜歡爸爸,有人喜歡媽媽。更何況如果其中一個孩子能夠帶給父母心靈上很大的安慰,一個調皮搗蛋,讓父母操很多心(我啦),比較不被喜歡也在情理之中。小時候難免計較,長大之後沒必要糾結了。最重要的是,我現在很好。
小時候,羊媽比較不喜歡我,但並沒有不讓我吃飯,不讓我讀書,只是挨打挨罵多了些,其他的好像也想不起來了,但挨罵只是因為她覺得我太皮了。有時候做同樣的事,我姊不會挨罵,我卻挨罵了,也許是因為我在其他事上已經讓羊媽很火大了,所以情緒一下子爆發。又或者,只是運氣不好,她剛好心情不爽而已,但和她為了扛起一個家所承受的壓力相比,我受的皮肉苦也許不算多。這樣一想,就不會只想到當年受的「委屈」了,也會想到自己給父母帶來的壓力。
我不知道年輕時沒自信和這樣的成長過程有沒有直接的關係,但長大之後,我靠自己建立了自信。
即使現在相處,羊媽也有很多生活上規矩。比方說,有一段時間堅持要六點吃飯,有些飲食上的習慣更是讓我冒出很多黑人問號,以前稍微年輕一點,還會和她爭一下,但這幾年個性更成熟了,就順著她,也尊重她的生活方式。
只是有一點,在親戚家人的相處上,當羊媽希望我以和為貴(老人家嘛),我認為是在踐踏自己的尊嚴時,就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到底。當然面對羊媽時,不需要談什麼尊嚴,因為她是我媽,但只有我媽可以有這種特權。
照顧老人,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如果能夠照顧老人的心情,自己做一點小小的讓步委屈,盡可能抽時間陪她聊天、出去走一走,讓她有幸福滿足的感覺,也是一種「成就」和回饋。畢竟,她為人生辛苦了一輩子,畢竟,自己的生命就是她帶來的,畢竟,兒女永遠不知道,母親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所受的委屈和壓力。
並不是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當然有一些把兒女推入火坑的父母,也同樣有一些泯滅人性的兒女,但大部分父母都用他們認為「對」的方式在教育兒女,也許不合時宜,也許造成兒女壓力,但這受到了父母本身所受教育、環境的影響,他們在盡自己的力。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在學習中成長,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也沒有人天生會當兒女。要求父母完美之前,我們自己有沒有成為完美小孩呢?有沒有成為稱職的兒女?在控訴父母愛比較之前,自己不也是在拿父母和其他不愛比較的父母相比?
我很老派,總覺得母親是自己的根源,所以必須善待,有衝突、有不合沒有關係,但必須是內心好好呵護的部分。
如今,責怪母親是顯學,把自己的不順遂怪罪在從小沒有被好好對待,尤其怪罪主要照顧者的母親,或許可以讓自己鬆口氣,當作一種手段或心靈解藥也許無妨,但是,如果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永遠都不會成長。
努力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很好,過得幸福,在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時就會有餘裕,即使從小沒有被好好對待,現在仍然可以過得很好,就會感謝父母給予自己生命,會寬容地發現「原來我的父母也很辛苦」,這才是真正的成長,也代表真正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
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是善待自己。
人生的修行要靠自己。
以和為貴小說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八卦
【若我不是你想像中那種人,請放棄我】
從小就有寫作習慣,不是因為作文比較高分,
單純就只是喜歡閱讀,然後開始寫作,
曾經想著林黛玉愛著賈寶玉,
能不能把腦裡牛郎織女變成一篇小說,
多年後,沒辦法!文章只剩下了罵公司的碎念。
打工度假,開啟了人生另外一種視野,
沒辦法寫下哪裡好玩好吃,
卻能分享自己不同一般的感受,
部落格寫作,不是因為想要有人關注我,
只是想把旅行歸來後的感觸用文字宣洩,
沒想到一個一個讀者告訴我,
你的文字有我的影子,那些感受被你用文字說了出來,
有著無比的感動,感覺有人理解了我。
又驚又喜,突然間有了讀者,不是只有另外一個自己,
慢慢累積了讀者,還受邀了許多專欄,
時間推演,我不再憤怒,寫下不同感覺的文字,
不只是旅行,更多的觀點,那些思考的衝擊,
以及對於人迷惘的回應。
三十二歲才開啟寫作生涯,似乎有點慢,但也不算慢。
過程,當然也有人不明究理看了標題就在罵,
更多,問候你祖宗三代甚至到信箱留下不堪入目的文字。
我問自己「哪裡得罪這些人?」
或許某些言論觸及到別人底線,
就像我也有不喜歡政治傾向以及文字,
我也不認同某些作家的觀點甚至是他的文章,
於是取消追蹤,
但不會到別人家說「你文章怎麼變得越來越差!」
我發怒,不是針對這個人,
大家勸「別生氣,認真就輸了!」
實際上,我只是想張貼一個公告,
「若我不是你想像中那種人,請放棄我。」
這個社會大多人會叫你掩飾太平,以和為貴,
最後大家都以為你好欺負,騎到你的頭上來。
身為一個文字者,跟隨的是心,不是讀者的眼光,
早就明白無法討好所有人,
但也不需要被某些人來刻意質疑,
不用來告訴我,
你的文字該怎麼寫比較好,
你的書該怎賣比較好,
你的演講該怎麼說比較好,
你的未來該怎麼走比較好。
我再迷網,都會自己找方向,
我再困惑,也都會自己找答案,
收起你沒有意義的評論,那只會讓人惱怒。
若你的人生週遭出現類似的人,拜託!
先給他一個白眼,然後再告訴他「你的言論讓人很不舒服」
跟價值觀不同的人溝通,是折磨。
還要默默把情緒吃下來,更是折磨。
#被討厭的勇氣
#自己才是旅程的終點
#最後一篇靠北文
以和為貴小說 在 Boiz Dorm男生宿舍 Facebook 八卦
【讀者來函】之12 (文長注意)
嗨,你好,你的祝福和讚美很溫暖,在此先謝謝你!
可以體會年輕的你對於未來的愛情及伴侶充滿憧憬與想像,或許有時候會產生「我也想要像他們一樣」的想法,不過其實任何情侶間的相處都是獨一無二的,不一定能成為他人的參考,更何況我們也不是什麼模範夫夫,哈。因此下面說的東西不一定有參考價值,也可以單純當做小說(?)看看就好。
如果說些場面話,像什麼「你還年輕,只要努力一定會找到真愛」,這樣的祝福太虛假,況且感情不是像學業或工作一樣,可以很容易設定出具體目標甚至量化的。不過,我們兩人相處以來,的確有體會出一件對於維繫關係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多「溝通」。
有些親近我們的朋友會知道,我們完全可以說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價值觀存在極大差異,交的朋友都是不同群的人,對小孩的教養觀念也不一樣,既沒有共通的興趣,也很少共同的話題,所以我們兩個獨處時常常陷入沉默(這也是另一個證明我們絕不是什麼模範夫夫的要點XD)。
這樣情況下的兩人,常常會產生巨大的衝突和「激烈的討論」(不過我們有共識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執),在這種相處模式下要如何維繫感情呢?就是我們學到把所有這些「討論」都視為一種「溝通」,每次「討論」的最後我們都會放下激動的情緒,不感情用事,向對方確認彼此真正想表達的觀點或訴求。透過這樣的「傾聽」,每次都能更了解對方一點點,因此爭執後就不會只留下諸如「我好討厭這個人」、「我和他好合不來」這種負面情緒,而會產生「原來他是這樣想的」、「其實我們兩個的出發點都沒有錯」的念頭。
所以回到你的問題,達不成共識對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天到晚發生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日常」吧,哈哈!而一開始我們還沒學到這一點時,反而常常逃避去「溝通」,就因為害怕爭吵,想要以和為貴,而去營造出一種表面和平,實則暗潮洶湧的相處,但其實所有衝突能量並沒有消失,只是在暗地裡不斷累積,形成那種一爆發就會毀天滅地的局面…,有過幾次這樣的教訓之後,我們才慢慢學到可貴的經驗。
因此不停止「學習」,大概就是除了「溝通」之外的另一重點吧。時常要提醒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的東西,無論是學習當家長,還是學習當一個丈夫,永遠沒有畢業的時候。當產生「學習」的心態時,會很容易想到自己是不足的,也會比較謙虛,且願意去尊重並理解對方的想法,就可以輕易放下固執和堅持,讓「溝通」更容易達到前述的效果了。
那小說就寫到這裡啦,最後如果要用簡答法來回覆這個問題的話,那就是:沒有! 因為我們早已對彼此說好:絕不會放棄對方,也不會再逃避和對方溝通了。
提問箱連結:https://peing.net/zh-TW/6da58ec49f4b964?v=1&event=0&even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