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
#Kevin Ma
抽中《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請於2021年9月9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謝謝您!
情緒和性,影響男人一生的課題
因為生養了兩個兒子,才讓我慢慢的發現與發覺,原來男性和女性除了生理的不同,心理上的需求與不安,雖然不同,卻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跟家裡三位男性同居一家多年,我發現男生顯得比較好相處,女生卻顯得容易受傷。因為女性的情緒多變又敏感,但男生也不是沒有情緒唷!而是在強調陽剛的氛圍下,讓男生漸漸忽略甚至漠視自己的情緒表達。但這樣好嗎﹖
最近在閱讀《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這本書,帶給我很多的反思和啟發。
情緒和性,是影響男人一生的課題。
雖然書中剖析的是美國青少年文化,但西風東漸多年,加上網路世代隨時可看到各式各樣的影音圖片,我們青少年對性和愛的價值觀真的健康嗎?
書上提到,我們大部分看的電視電影和圖片等,只要跟性有關的大多帶著性別歧視,很習慣的就把女性物化,以至於當男生處在一群男性的世界中時談論起性,自然而然就變成是炫耀、比賽、甚至極盡誇張之能力。因為在他們的口中,性並不是愛的交流或探索,「其實是在講權力,講怎麼透過控制女性的身體來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
很多男子氣概帶著「毒性」,不但殘害著男性的心靈健康,更有甚者會造成女性的身心靈受傷。
不成熟的男性,常常會覺得性和愛是可以分開的,但真正身心成熟的男性,卻執行著愛和性是一致的生活型態。
在書中提到的勾搭文化,往往要靠酒助興,或是說痲痹真的自我,只是借酒壯膽,好像就可以不必為自己的選擇和後續的行為負責。但當酒醒了,忘了之前的荒淫,卻忘不了那種無法擺脫的空虛。而和同儕之間的討論與比較,卻又讓本該是私密的行為,反而有了公開的特質,以至於不是性的歡愉卻成為比較的壓力。
當年輕人的肉體關係先於親密關係,並沒有讓他們更享樂。甚至根據西方文理大學社會學副教授莉莎.韋德的說法,學生對自己的性經驗表達了「一種深沉、無法定義的失望」。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沒有愛和尊重和責任為基底的性接觸,充其量是試探、買賣、交易、誘騙、強迫、暴力、凌虐,甚至是性侵,並不是愛的交流而淪為慾的宣洩。
在不對等不尊重的性接觸中,不是只有女性可能受傷害,很多未成年的男性,也變成性的被害者。
在佩吉.奧倫斯坦所著的《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這本書中,作者花了兩年的時間,跟十六到二十二歲的年輕男生進行深入的交談後發現,男孩大多也是在懵懂未知中急著想進行外在的探索,卻其實根本也搞不清楚自己在愛與性中的真實需求,而總是被同儕刺激的情緒,讓他們會為了想發生而發生,或是應該發生而發生。
成長中男性對性的渴望,有時只是愛的缺乏下而形成的對長大的焦慮。那份無法安撫的焦慮,好像一但有性經驗,有性對象,就可以證明自己是大人了!
原來男孩跟女孩一樣,敏感、纖細,需要被關懷與理解。他們只是不會懷孕,好像就不用大人擔心似的,但沒有愛的性對男生來說一樣是空虛,如果他不慎和自己並不喜愛的對象發生性行為而讓對方懷孕,一樣很難置身事外。
這次#高寶書版,提供一本贈書給本粉絲專頁的讀者抽獎,只要完成下列三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唷﹗
1、追蹤本粉絲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2、在本篇貼文按讚留言:#我想讀《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因為......。
3、分享本篇貼文,分享貼文要記得設定公開唷﹗
#活動即日起開始至2021年9月6日24:00時止
#2021年9月7日會在本貼文處公布得獎名單
#得獎者請於2021年9月9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得獎者書籍會由#高寶書版一併寄出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257?sloc=main
在華人的世界中,性像是一個可以做卻不能說的禁忌。不但父母不敢跟成長中的孩子們討論,就連配偶之間都很難用心交流。這樣的心態不但不健康,甚至會影響到生活的幸福指數。
《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是一本適合大人閱讀的好書,不但讓你了解該用何種方式和孩子聊聊情緒、愛和性,也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心態是否健康與成熟。
讓我們用健康而成熟的心態教養我們的男孩,使他們長成心理成熟健康,懂得在情愛關係中善待自己與他人的男人,這樣他們才能創造身心都健康的幸福生活。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八卦
【來抽好書:澤爸最新著作】《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送出3本)
#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8/11(三)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並【標註兩個朋友】
3. 在自己臉書【公開分享本文】
4. 8/12(四)行電腦亂數抽獎(將以私訊通知)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
菊仙覺得這是澤爸寫得最好的一本書,整理得非常有條理、循序漸進、耐心且仔細的引導父母一步一步掌握薩提爾的技巧,和任何階段的孩子都能拉近距離,進入他們的內心。
一轉眼,呵著兩個小蘿蔔頭的最溫柔奶爸---澤爸的孩子也開始進入青春期。然而,我發覺澤爸並沒有因為孩子長大而常常向讀者喊冤、喊累、喊沒法度、寫抱怨文。
澤爸反而愈來愈溫柔、善於自省、善於學習。他真是一個非常難得、不斷進步的父親典範。
我非常推薦澤爸這本新書《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不說教的情商課,讓親子都被好好理解》,就是因為澤爸以一個虛心的學習者身分,來為讀者見證如何運用薩提爾方法來靠近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自然而然拿掉防衛、流露真情,進而願意吐露真心話。甚至在對話時,孩子能學習自己梳理好情緒、釐清問題的能力。
關於薩提爾的書籍非常多,課程也不少,我當然都很推薦,因為薩提爾對話的技巧並不容易掌握,能多看一些例子才能多些揣摩,澤爸這本書提供非常多、非常具體、整理得相當完整的對話記錄,並呈現了親子衝突的前因後果,我認為是一個薩提爾自學者值得參考的模範書本。
我喜歡澤爸這本書的第一個原因是,澤爸一開始並不急著教導對話技巧,而是希望父母能首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自己穩定了,才有能力展開對話。
他鼓勵父母要(覺察)、(承認)、(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並且先陪伴自己的情緒。接受它、轉化它,然後(欣賞)自己的坦承,與自己的內在連結好,這是練對話功之前必得先站穩的馬步。
但許多爸媽都急著想用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卻卻沒先站穩這個馬步----安頓好自己,因此在自己情緒也還混亂之時就急著想和孩子釐清問題講道理,因此小衝突就演變成大爆炸。
接著,澤爸才逐步展現對話的技巧。安心的對話姿態是:眼神平視、姿態和平、語調平穩、語氣溫和、節奏放慢、過程中要適時停頓、呼喊小名。
對話的技巧是:以感受為出發點,來探索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澤爸說:「高品質的對話,如同一場乒乒球,要有來有往」,但絕對不是你來我往的爭論不休。
對話要能提升到這個層次,首先要關心人,而非解決問題,要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內在狀況,而非他犯的錯誤。澤爸在書裏面有好多關於如何「從感受出發來挖掘想法」的完美示範,看了之後便能掌握精髓。
關於核對的技巧,澤爸也提供很容易執行的方式:順著話來反問、重複孩子的話來核對、體會他的感受。
讓孩子進入到高品質對話的前題絕對是親子在情感上能夠深刻連結。這部分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事實上涉及到很多情緒層次,因此本書不僅是以薩提爾為主軸,也擴及情緒教養、爭吵之後如何破冰、如何降低孩子說謊、如何點燃孩子願意改變的動機……,澤爸也加進了很多他個人的經驗談、多年的觀察、研究與領悟。不論孩子處在什麼階段,我都非常推薦大家一起來觀摩澤爸的示範。
#臉書粉絲團【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www.facebook.com/ZeBaParenting
………………………………………………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不說教的情商課,讓親子都被好好理解】
(((面對最愛的家人,我們更應該要好好說話)))
(((當你好好說話,孩子才會展露真心,開啟改變的契機)))
你在外面交遊廣闊、很能聊,
但是回到家面對孩子,只會說教、罵人嗎?
你一直很遺憾自己跟父母,除了噓寒問暖就沒話聊了,
並且渴望跟自己的孩子能像朋友一樣促膝長談嗎?
關係是從日常的相處中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
其中少不了要以「對話」和「陪伴」來強化心的連結,
當彼此的關係變得親密,就能因為受到信任而發揮出影響力。
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在本書中,澤爸先傳授父母如何穩定自我情緒,然後引導孩子學會辨識和抒發情緒,並以對等的姿態和好奇的提問,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透過有效的對話,點燃孩子願意做、願意改變的決心,就能克服天下父母最傷腦筋的教養問題。
【目錄】
PART1 自我的對話
Chapter 1 面對自我
1.衝突當下的情緒覺察
2.衝突當下要如何應對?
3.衝突後的親子和解
4.衝突後的自我對話
PART2 親子的對話
Chapter 2 對話的開端
1.孩子的內心,都渴望與爸媽對話
2.親子關係是開始對話的根本
3.從日常生活建立對話習慣
4.培養與孩子的情感連結
Chapter 3 對話的基本功
1.對話的姿態
2.以感受為出發點,探索想法
3.好奇的客觀提問
4.體會孩子當下的感受
5.翻譯孩子內心的話語
Chapter 4 破冰──讓孩子願意溝通
1.親子不溝通的緣由
2.孩子不正面回應
3.孩子回嘴、鬥嘴、不耐煩
4.孩子說謊、找藉口與理由
5.孩子躲避爸媽
Chapter 5讓孩子表達
1.太陽般的溫度
2.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Chapter 6探索──了解想法與原因
1.有範圍的選擇題,讓孩子核對
2.讓孩子試著描述當時的情境
3.探索行為背後的事件
PART3 教養的對話
Chapter 7孩子願意聽進去的溝通
1.連結彼此情感,討論出雙贏辦法
2.教養的對話
3.不要再假民主真聽話
4.有條件的反問,讓孩子思考後果
5.教養有時不一定要解決問題
6.不要拿孩子的所愛來談條件
Chapter 8回溯過往
1.回溯,與過往的我們和解
Chapter 9點燃改變的動機
1.讓孩子看到內心真實的自己
2.引領發現恐懼背後的美好
3.連到內心對彼此的愛
4.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價值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710?sloc=main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在 Facebook 八卦
恭喜
張淑惠抽中《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乙本。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謝謝您!
女孩與性,了解自己比只能當工具人重要
結婚前,偶爾會有長輩或是前輩聊到夫妻生活。她們總是說「那件事」都是因為先生有需求才會配合,自己覺得沒甚麼意思。
我的行為比思想還保守,也沒辦法理解她們對「那件事」的想法是否是真的。
結婚快十八年的現在,我偶爾會想,當初她們說那些話,到底是騙我的?還是她們沒有真正的達到完整的兩性交流呢?
最近在看《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這本書,我想我比較可以理解以前長輩們的處境和困境了!
早期大多是相親結婚,夫妻在先有肉體關係後也許才慢慢培養情愛關係。因為沒有避孕觀念,往往在肉體關係不久後就懷孕生子,甚至孩子是生完一個再來一個。在結婚一年後可能就從夫妻生活變成養兒育女的生活,女人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去分辨,除了妻子或母親之外,自己身為女人的想法與感受,而在忙碌的角色扮演中失去了自己。
傳統女人在親密關係中,像是一個傳宗接代或是讓男人洩慾的工具人。妳也是這樣的女人嗎?
從小到大,因為擁有一身被人稱讚漂亮的皮相,讓我備受關注和禮遇,但愈長大,也遇到愈多的騷擾和排擠。年輕時候的我,覺得女人的美麗像是藝術品,但女人卻不是物品,而且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應付或反擊不禮貌的對待和追求,只會選擇逃避或是把自己藏起來。
但在親密關係的發展上,我跟先生算是很幸運的人,因為我們兩個歷經了十年的初戀才走入婚姻。從情愛關係開始,雖然相處的過程中難免爭吵與衝突,但也在愈來愈會溝通與包容下,慢慢的走向了身心的協調與一致,滿足了親密關係的需求。
以前人沒有機會談情說愛就先從婚姻開始,現在的人呢?為什麼這麼多經由自由戀愛結婚的人,在婚姻經營不久後就會選擇離婚呢?到底他們的情愛關係或是肉體關係出了什麼問題呢?才沒有發展成穩固兩人或家庭的親密關密呢?
西風東漸,現代的孩子性觀念甚至性接觸愈來愈開放,父母都有跟孩子聊過怎麼保護自己和他人嗎?
家長想保護成長中的女兒,不能只靠法律和道德,還需要女孩們有知識和危機意識。
當女孩們在展現自己的青春和美麗時,是否有排除危險和保護自己安全的能力呢?這需要學習的。
女孩很容易把自己對愛的幻想,混淆成對男孩滿足「性的追求」,以為男孩要,而女孩給,就是愛的連結,這根本就是平行時空的兩種思維。
在《女孩與性》這本書中提到「因為青少年間勾搭文化的流行,提供可靠的管道讓男生發洩,竟也變成了女生的責任」。在青少年的性接觸中,女生好像要負責煞車。但她的界線,卻常常變成男生想要突破的防線,這樣的攻守心態,真的健康與安全嗎?
在美國文化中,勾搭行為的發生,往往有著酒精的催化,這表示年輕人不僅是藉酒壯膽,也藉酒推卸自己要照顧好自己身體的責任嗎?
很多事不是要等到有不好的結果發生後才來補救。當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對性的好奇與衝動是一種物種想要繁衍的本能,父母應該可以選擇陪孩子一起想一想、聊一聊,如何建立自己的情愛關係?
當青春期的孩子,還不了解自己對情愛的需求和喜好前,卻因為好奇的性接觸而讓肉體關係先於情愛關係時,孩子有足夠的知識和智慧去承擔風險嗎?這樣對他日後發展親密關係的走向時,是健康的經歷嗎?
如果孩子只是從朋友間、網路上自己去搜尋與解讀,可能會掉入不可測的風險之中。買本好書來跟孩子一起解析,如何開始從了解自己來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吧!
這次#高寶書版,提供一本贈書給本粉絲專頁的讀者抽獎,只要完成下列三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唷﹗
1、追蹤本粉絲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2、在本篇貼文按讚留言:#我想讀《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因為......。
3、分享本篇貼文,分享貼文要記得設定公開唷﹗
#活動即日起開始至2021年9月15日24:00時止
#2021年9月16日會在本貼文處公布得獎名單
#得獎者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得獎者書籍會由#高寶書版一併寄出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074?sloc=main
很喜歡書後提到的「親密正義」。在親密關係中,女性不應該只是扮演讓男性歡愉的工具人角色,而是藉由對自己的了解和需求出發,在親密關係中發展出互惠共利的交流,才可以享受做自己,也讓親密伴侶跟妳可以真的滿足彼此。
親密關係,是幸福人生的基石。從小時候的子女和父母的關係做起,到孩子進入青春期成長慢慢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父母不需要干涉,但也不可以讓孩子在懵懂無知下自己亂嘗試。
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不是交出權力,就是得到權力,父母在把孩子人生的權力交付給他時,也需要讓他有足夠的智慧和知識去做選擇和承擔後果,才不會讓親子陷入悔不當初的困境。讓孩子有健康與負責的知識和能力,是對孩子必要的協助與保護。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在 台灣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申請CPTPP 蘇揆 - YouTube 的八卦
台灣 以 " 台澎金馬 個別關稅領域"為名申請CPTPP 蘇揆:核食解禁非附加條件|非凡財經新聞|20210923. 2.2K views · 1 year ago #CPTPP #非凡新聞 #台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