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養大他的惡]
這個星期一在youtube直播,主題是講「老闆驚句」,很多勵志人心的金句到了老闆嘴裡,一說出來,都讓人心一驚,怎麼會說出這句話,並憂心接下來是不是有什麼「居心叵測」,所以「金句」成了「驚句」。可是不惟老闆或主管,即使同事都可能會說出「驚句」,問題是為什麼連他們也能說出口?我後來得了一個結論:
你的善,養大他的惡。
年輕時在報社做主編,由於創意佳﹑肯努力,做出來的內容每每獲得普遍的讚賞。當時另一塊版的主編企圖心強大,一路很會布局職涯,給自己身上貼了不少標籤,跳到報社時,大家都以為來了明日之星,也給他不少的例外待遇,比如他動不動就申請各種名目出國考察。相比之下,他是鑽石,我們每天勤勤懇懇的人有如一粒沙。當然,鑽石走到哪裡,都會被看見,也不乏吹捧。
有一次他又申請到政府的補助,出國研究半年,他的版面沒人編,怎麼辦?照理說,他的薪水要讓出來,給報社另外請人。沒有,兩邊領!結果你猜怎麼著?我那個也經常請領各項補助的男主管走過來跟我說:
「你能者多勞,他賞識你,你編他的版,他出國比較放心。」
我楞住了……我需要他來賞識?這是主管調派人力的責任,卻變成我的事?心想有沒有搞錯呀!可是我的個性溫和退讓,鼓起極大勇氣才說出個「不」。只要同事都知道,凡是有人來找我幫忙,我都是二話不說就一疊聲的「好!好!」這次是破天荒拒絕工作。哪知道這位同事隔天來跟我說:
「你要顧大局﹑識大體,接下這個版。」
什麼?他的工作不做,不是乾領薪水﹑尸位素餐;反而變成我不做他的工作半年,是我格局不夠寬廣,這是什麼道理!我這個人頂多只能做到不理他,這是我的不禮貌極限。事情沒有就此結束,後來主管有一天頗有感慨地說:
「團隊合作很重要,這兩個女人的戰爭,是要鬧到哪天。」
啊?我自始至終沒把他當對手,哪裡稱得上敵人!好吧,就算是兩個女人的戰爭,我看著主管,心裡想著,那你這個男人是跑到哪裡去啦!從此以後,我就仔細觀察男性主管,遇到同事之間的爭執,比如勞逸不均,不少都是這種料,袖著手不管事,還說風涼話,給人扣帽子,活脫脫就是個不管事先生。
你注意到上面這三個對話框了嗎?它們就是典型的驚句。網路溫度計曾做過調查,列出前十名老闆或主管經常說的驚句,你聽過哪幾個?
1. 共體時艱
2. 薪水不重要,學到東西才是重點
3. 能者多勞,你就多幫忙點吧!
4. 年輕人要多忍耐,別衝動
5. 大家甘願做就要歡喜受
6. 吃虧就是占便宜
7. 失敗為成功之母
8. 我們都是一家人
9.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10. 有話不要藏在心裡,有問題可以跟公司反映
拿共體時艱來說,不只是老闆或主管掛在嘴上,連政府也會說,只不過是換個說法罷了。比如最近疫情期間,本來缺疫苗,民間有很多聲音出來,記者問官員,官員就說,這是什麼時候了,我們的敵人是病毒,大家應該團結至上。可見得只要是非常時期,比如公司營運困難或訂單爆增都會聽到。
營運困難時,說共體時艱,是為了少發薪水。
訂單爆增時,說共體時艱,是為了加工作量。
但是你發現到這背後有個邏輯在運作嗎?明明是對方的問題,當他想要把肩上的猴子丟到你身上時,心裡發虛,就產生一個心理機轉,自圓其說,把這件事轉個180度,給個冠冕堂皇的說詞,說得好像是你錯了。這個做法是這樣的:
他以為在戴高帽子;
但是你聽起來就是在給你扣大帽子。
看看上面10個驚句,哪個不是?比如明明你很忙,隔壁同事在滑手機做團購,老闆或主管叫不動他,念頭轉到你身上,來跟你說「能者多勞」。他是不是先給你戴了高帽子,指稱你是能者,其實是要塞工作。你聽起來舒服嗎?不舒服呀,因為如果拒絕,好像在扣自己大帽子,不是能者,不願意幫公司忙。
年輕人都說這些是「瞎話」,不明白老闆或主管智商為什麼這麼低,拿這些話來唬弄他們,因為一聽就知道「居心叵測」(最近流行語,本文用第二遍)。道理很簡單,金光黨能夠行騙天下,因為知道「或然率」這個概念,十個有八個會中,另外兩次會失手,但是中八個也夠撈本了。同理可證,這些驚句能夠被不時拿來說兩下,也是靠「或然率」,十個有八個中就值了。
至於為什麼會中?原因不脫這個—
善良!
多半的上班族都是講情分的,他們真心相信「我們是一家人」,也願意「共體時艱」,所以「能者多勞」,並且遇到委屈時「甘願做歡喜受」,也同時領受古訓「吃虧就是占便宜」。真的氣不過要翻桌子時,再告訴自己「年輕人要多忍耐,不要衝動」。這時候有高薪來挖角,聽到「薪水不重要,學到東西才是重點」,又留下來。
這就是我們的本性,台灣人相信「善良是一種選擇」,結果是我們的善,養大他們的惡。今周刊去年公布一個多數人不察的事實,台灣上班族的薪水中,固定薪占比64%,其他國家都在七八十左右,像是香港84%﹑日本73%,就連東南亞的國家,菲律賓88%﹑馬來西亞82%,而去年首度—
連越南都超車台灣!
越南將固定薪占比提高至84%。沒錯,我們是亞洲最低!固定薪低,就是變動薪高,像是遇到疫情就會實質薪水大幅縮水。現在你明白了,為什麼企業經常要將驚句掛在嘴上,像是共體時艱。而年輕人不買單,也因為看透驚句徹頭徹尾是謊言,勵志的背後是利用員工的善良。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拿出你的實力,戳破他們的驚句,把你的善良用在值得的地方。
如果讀了本文,你有受益,請留言+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洪培芸 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所不知,但卻時時痛苦。 一種在華人文化裡,扼殺關係的最大劊子手──人際剝削。 領先全球,由洪培芸心理師首度提出,在華人文化中,總是以不公平,甚...
今周刊 大局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八卦
台灣掉隊了?
最近AIT動作不斷升級,又是中元節奠祭,又是與民進黨青年立委合辦青年夏令營。這些直接訴諸台灣社會的動作,讓我產生一個不恰當卻又十分貼切的聯想:美國聯儲局跳過財政部,直接「直升機撒錢」給民眾,因為一般的官式手續太煩、官僚顧慮太多,到達千家萬戶的過程太慢了,甚至來不及了。
在這聯想下,對美國而言,台灣社會內部還處於共識不足,不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而政府方面則是瞻前顧後掉隊了,必須扶一把,方式則是直接把信息帶給民眾。
台灣正處於一場世紀大變局,但許多人還看不清。事實上,大勢在兩年前就定局了。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中興公司禁運,10天後的4月26日,在《貿易戰其實是經濟行為規格戰》一文中我根據北京的反應方式判斷到:《。。奉陪到底的結果只能是將經濟拉高到軍事。19世紀的西方,其實最初也不過是要求清廷表現「經濟對等性」,但朝廷中多數人看不懂、不願看、不敢看。結果如何?就是升高到軍事》。
台灣對變局的反應是錯亂的。這盤大棋中,台灣分明脫不了身,甚至就是鎂光燈,但台灣社會卻有這個本領,把自家的事當成別家的事在看。議論的是美中結局,卻不敢碰觸台灣的結局;辯論的是美中軍事死傷的程度,卻不敢估量台灣軍事死傷的場景;熱議的是中共是否會垮台,卻完全不考慮中國社經文化,直接假設只要中共垮台,台灣就可以從此公主王子。
另外,台灣在一個關鍵問題上產生誤會了。世界對台灣的關注,並不來自台灣的山清水秀、人心美好,而來自台灣是一面折射中國的鏡子。中國已經強勢到令世界害怕,台灣則因為地緣和歷史的獨特因素,可以為世界扮演礦坑中的金絲雀角色。這才是台灣的獨特價值所在,若台灣不明白這點,那就是誤會世界了。
大局下,台灣不是只能被動的配合形勢,其實大有主動提出解決方案的地位,但前提是台灣,尤其是蔡總統,必須先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波頓的《白宮密室風雲錄》書中說川普原先喜歡習近平,因為可以做交易。此言意味深啊!
美國近一年來對台灣做了一連串大動作,交易意味濃厚,那為什麼還需要AIT來做小動作直接提醒台灣民意?我看就是因為台灣表達不出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因而在交易上掉隊了。
(本文原刊於今周刊1238期)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5/post/202009090049/%E5%8F%B0%E7%81%A3%E6%8E%89%E9%9A%8A%E4%BA%86%EF%BC%9F
今周刊 大局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八卦
地球減資,誰將是失敗國家?
這次疫情,導致地球各區域輪流停擺,生產/消費不定時斷鏈的經濟慘狀,2020第三季度將赤裸裸的展現。即使年底出現疫苗,地球經濟的慘態也會延續到2022年,何況這還是在假設病毒沒有變異的前提下。若病毒變異的速度超過疫苗研發的速度,世界秩序的紊亂持續到2025年都是可想像的。
即使在疫情之前,世界金融秩序也已處在核彈級別的流動性連鎖爆炸的臨界點,這與2008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的「債務貨幣化」(Debt Monetization)有直接因果關係。疫情還在延漫中,粗估一下,各國央行明的、暗的用來紓困的超發貨幣債務換算為美元,數字不下10兆,待得疫情「結束」時,這數字恐怕連20兆美元都打不住。
簡單說,這景象就像是一個金融癌症勉強維持在一期的生病地球,突然受到重創,直接從一期跳過二期進入了三期。世界債務/GDP比,在疫情之前已經來到核彈級別的322%,加上龐大紓困債務,再計入疫情間的經濟衰退因素,2020年的這個比例就會到400%,再往下就不敢想了。
世界會不會破產?固然有「現代貨幣理論」(MMT)的冷門理論認為不會,但是可能一個常識就可以給答案了,那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以公司經營為比喻,一個債務4倍於收入的公司,若還想經營下去,只能股東認賠,先打掉壞帳,再圖發展。這是一個減資的過程。
疫情加上全球債務危機,地球不減資是不可能的了。問題是,減哪個國家的資?這就是一場零合博弈了。以美國和中國為例;疫情下美國的債務/GDP比可能從當前的102%高升至150%-170%,而中國可能從目前的300%升至不可能持續的500%甚至更高。另方面,美元是全球貨幣,根據國際銀行交易協會(SWIFT),世界45%的貿易通過美元,而人民幣的貿易使用佔比只有1.6%,中國的國際交易98%最終通過美元交易。
從信用強度看,美中兩國之間被迫先減資的一定是中國。而過去兩年美國正在強力圍堵中國,因此,通過金融手段將美國的疫情損失部份轉嫁至中國,幾乎是不可避免之趨勢。
當然,除了美中兩國,歐洲、日本和所有其他國家,都得減資,這意味著出售資產,裁員減薪、國民生活水平下降、通縮及通脹反覆發生甚至同時存在。地球減資過程中,許多國家會失敗甚至再也爬不起來。
大變局中,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第一波疫情控制得算好,熱錢也不斷流入,但台灣究竟是一個幾乎完全依賴世界經濟穩定循環過日子的國家,脫離不了變局下不可測的混亂。因而,在此不得不再提一次前兩期本專欄對台灣提出的12個字:「放下增量、盤活存量、佈局災後、立足多語」。提出這十六個字正是為了「地球減資」大局而做準備。
(本文 原刊於今周刊 1230期)
今周刊 大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洪培芸 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所不知,但卻時時痛苦。
一種在華人文化裡,扼殺關係的最大劊子手──人際剝削。
領先全球,由洪培芸心理師首度提出,在華人文化中,總是以不公平,甚至是殘忍方式壓榨對方、扼殺彼此關係的「人際剝削」。
到底是從哪一個時間點或環節開始改變的呢?
對方的得寸進尺,以及無理不饒人。
婆媳:「你究竟是有沒有打算要生啊?」媳婦不斷接到婆婆的「催生」電話。
職場:「這次外派,還是你去好了。」單身的她,永遠是老闆外派的第一人選。
婚姻:「我老公三年不工作,全家都靠我養,我好累……」
情侶:「我們在一起一年多了,但他從不對外公開我們的關係……」
在強調以和為貴、為大局著想、鼓勵大家當好人,彼此界限不明的華人社會裡,我們很難拒絕被人際剝削,甚至我們更常──
自我安慰:「他都是為我好。」
自我麻痺:「我再忍一下,他就不會再氣了。」
自我催眠:「我是因為在乎對方感受。」
自我歸咎:「是我不夠乖(孝順),爸媽才會這樣對我。」
但,這些只會豢養出關係裡的怪物,讓彼此的關係更走向凌遲與傾斜。
曾經是妻子、媳婦角色,如今卸下的洪心理師,她能理解一般人面對人際剝削的難處,但她更想表達,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處理「人際剝削」的困境。
首先,請正視你心裡的不舒服。其次,你的犧牲與隱忍,只會讓對方軟土深掘,所以學習說不,以及立下界限,才是長遠地對關係好。
最後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傷,這些傷一寸寸地斲傷自我,但現在長大了的你,除了為傷口上藥,你還可以一片片地將自我尋覓回來。而在這過程裡,你會疼痛、受挫,但你也會看見越來越茁壯的自己,以及越來越喜歡,且能接納的「不完美」的自己。如此,你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培芸心理師:「在我人生最低潮的那一年,跟多數人一樣,有過不想活的念頭,我在心中死過無數回。
受重傷後的每個瞬間,我都有機會變成一條毒蛇,去反擊這些在關係裡剝削我、傷害我的人。可是我沒有,即使很痛,即使很難過。
不是因為我修養甚好,更不是因為我神經大條。而是因為我深切知道,剝削別人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剝削別人,可以轉移心中的痛楚,圖得一時痛快,可是長遠下來,只是把「受害者」這個角色演得稱職又熟練,然後把悲劇活成了我的這一生。」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現任養心心理治療所心理師、新北衛生所駐點心理師、桃園特殊教育團隊特約心理師、台灣菲斯特─心職場系列講師。
曾應邀到News98電台、台北愛樂電台及環宇廣播電台分享。目前在《今周刊》、《大人學》擔任專欄作家。文章持續受到《商業周刊》、《Cheers快樂工作人》、《業務講堂》……等媒體轉載,也是大專院校常邀請的心理學專家。如果你聽說有個人不是在西班牙,就是在前往西班牙的途中,那人就是老蝦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rKzq5lR7j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