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坪林茶鄉,發現台灣包種茶背後的故事〉
我們一行人清晨九點多到達坪林,陰雨罩不住好心情,山間白霧飄蕩,只覺神清氣爽。
停車不遠處,國小操場中央幾座鷺鷥雕塑,形態優雅,或坐或立,不對,把雕塑架在操場中央,小朋友怎麼踢球?牠們是真的!
#初識坪林--山水間的茶鄉秘境
包含坪林在內的大文山堡區域都屬包種茶產地,為保護當地生態,坪林限制蓋娛樂場所,拒絕工廠,這裡沒有商業快餐的烏煙瘴氣,只有雲霧繚繞中一望無垠的茶樹梯田。環境山清水秀,氣候溫潤宜人,丘陵地勢利於排水,生物多樣滋養沃土,使得坪林包種茶香氣獨特、質量特優。
「一般人聽說坪林,都會說坪林我知道啊,在大坪林捷運站嘛!」導覽員阿德把我們逗得哈哈笑。
阿德七年前決定返鄉創業,如今已是老街上頗有名氣的文創餐飲「坪感覺」的老闆,還迎娶了賢惠俊俏的坪林姑娘。
「坪」是一條溪的兩岸,阿德開玩笑說:「北勢溪翡翠水庫是台北的備用水庫,所以我們坪林人都講:喝不完的水,留給台北都市人喝!」坪林茶固然好,得山溪水加持的坪林茶,更好。
「林」是山林,坪林依山傍水,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天看山櫻杜鵑百花爭鳴鳥語花香,夏日騎腳踏車觀賞螢火蟲,秋天登山露營賞秋葉,冬日萬物蟄伏萬籟俱寂,朝拜雲深不知處的天佛禪寺,別有一番意境。
從前遊人行經北宜公路,一定會在坪林落腳小憩,但現在,「交通改變了坪林生態,雪隧建立後,坪林就被大家錯過了。」
「坪林曾有一萬多的人口登記,現在只剩六千多人,實際居住只有3000人。」
老年化和少子化的雙重挑戰帶來產業沒落凋零,坪林成為台北都市和宜蘭「後花園」之間,一個「不山不市」的地方。
#茶青回流在地創生,坪林的再生和希望
老一輩阿公阿嬤總嘆氣:「唉,坪林沒有希望了。」但提起坪林茶葉時,他們又是那麼精神振奮,拍拍胸脯道:坪林茶是最好的!
「開發一個地方,不是看這裡缺什麼,而是看這裡有什麼,發揮到極致。」阿德神情堅定地說。
是啊,雖然人變少了,但相對的,污染也少了。對於茶葉生長,倒是天時地利的好條件!
自然生態韜光養晦的同時,一群漂泊的年輕人陸續回流,在外打拼多年,他們體會到背井離鄉或許能帶來物質溫飽,但茶才是身為坪林人的使命,才是讓心真正安定的羈絆。
因此,他們放棄待遇不錯的工作,毅然回鄉深耕,學制茶,成為茶二代、茶三代、茶四代...幫助年長的茶農,運用現代社群媒體和網路行銷,為坪林茶產業帶來新的動能。
「烏龍茶發酵後融入食材中,可以很迷人。」百年老茶店「滴滴香」店內,新一代繼承人偉毅拿出一款茶味爆米花供我們品嘗。
偉毅是回鄉茶青之一,就讀觀光系的他在日本看展,見抹茶做得豐富多樣,便發下狠勁:為什麼我們的茶葉不可以呢?
#訪茶廠——瞭解茶葉製作的前世今生
老街旁的茶廠,展現了茶的前世今生。「茶的所有部位都能用,茶葉泡茶,茶籽榨油,茶花釀蜜!」茶農阿伯的聲音鏗鏘有力。
茶葉出籠,有六個萃取步驟。第一步,採摘茶菁,上午茶有露水,下午茶水汽回流,中午茶(10點到3點)最好。「狀況好的話,坪林茶一年能採五次。」
坪林有兩種採茶方式,人工或機器採摘接近成熟的「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茶芽。
阿伯笑著說:「歌里唱採茶女唱得很好聽吼,但坪林採茶姑娘平均六十五歲,你們如果來採茶,就是最年輕的採茶姑娘!」大家哈哈笑。
第二步、第三步是日光葳凋和室內葳凋,日光葳凋指利用太陽光能去除茶菁水分,室內葳凋指靜置十小時以上。別看這簡單的步驟,卻忙壞了茶農,產季時分,茶農眼睛都泛紅帶血絲。
第四步炒菁,以高溫破壞茶菁中的酵素活性,第五步揉捻,將茶菁揉捻成條索狀,破壞表面細胞層,衝泡才清香。
最後一步乾燥,只留精華。坪林人寵茶,阿伯說:「我們都吹冷氣,但冷氣不是在房間,而是在茶房。」
步步講究,是一絲不苟的職人精神,
成就了坪林茶的有口皆碑。
老伯邊介紹,邊請我們吃茶,「泡茶第一道叫醒茶,記得對它說醒來了醒來了!我要泡你了!」
#做茶包,福建茶師和茶郊媽祖的淵源
「古人求吉利,琴棋書畫、筆墨紙硯、衣食住行,總少不得封上好意頭好意趣,茶也不例外!」
包種茶諧音「包中茶」,老伯去學校制茶,正是為了祝當地學子金榜題名。茶葉開枝散葉,婚禮上常有茶,則旨在多子多孫多福氣。
圖個吉祥,我們跟老伯學做「茶包」,即裝著茶葉的媽祖御守,「啊我們坪林在山邊,又不是在海邊!為什麼有媽祖?」對啊,為什麼呀?
老伯的祖輩們,曾請福建的品茶師傅漂洋過海來教大家吃茶,途經黑水溝,為保平安,出海的人便在船上供一尊媽祖。
以前賣茶的叫茶郊,賣鹽的叫鹽郊,港口有很多茶郊,下船後把媽祖挪放在茶商工會茶郊,久而久之,茶郊媽祖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跟坪林冠軍茶師父學品茶!
十幾分鐘蜿蜒山路車程將我們送至最後一站--茶園。三位冠軍茶師父已排排坐於茶几前了,他們親自泡茶,教我們最專業的品茶知識。其中一位師父的茶竟賣得五萬台幣一公斤。
下午,我們喝了三道、約莫十多味茶。一道是由輕到重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顏色從淡黃到褐紅,第二道是四款包種茶,第三道冠軍茶,由茶青們特別招待遠道而來的我們。
我們一伙人邊喝茶邊談天,請教茶學問,聽茶青的故事,窗外是高低起伏的山巒和綠油油的茶樹田,除了一直跑廁所,這樣的午後時光真讓人享受。
行程到這兒就結束了,當天晚上睡覺前,抿抿嘴,鼻腔似乎仍盈滿茶的香氣,清甜回甘。
#坪林鄰里大家庭
廣東人的生活里,茶是家庭會議、招待客人最必不可少的角兒,尤記得多少次跟爸爸掏心窩子的談話,都是在一杯涼了又添上、涼了又添上的茶湯里凝結而成的。
慚愧的是,來坪林遊覽,卻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對茶的凝視與深究。
我問茶青們這一行的門檻高嗎?他們說只是每個步驟都有很多「每每嘎嘎」,就看你願不願意跟大家交流。
下午準備離開時,一位茶青問另外的幾位:「餵!等會有事嗎?沒事泡一輪再下山!」
坪林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坪林茶招牌和口碑背後,茶鄉人的互助和互愛。
坪林冠軍茶師父層出不窮,都說「一山不容二虎」,這兒的人們卻從崇尚共學共贏的風氣。
他們是彼此尊敬的對手,也是對方的良師益友。偉毅農閒時也會和其他茶青鬥茶,「我們會想為什麼他的茶葉香氣會是這樣子,彼此研究。」
坪林老街的各家各戶一樣相親相愛,隔壁攤的阿嬤跟我們湊熱鬧,孩子似的,來這邊攤位拿糖吃。
表演採茶相褒歌的雜貨店老闆娘月娥姐不說自己家茶好,而是說:「我們坪林茶都一樣好!」
就連坪林人拜的宮廟,都有一個象徵鄰里情的故事。保坪宮本是偉毅家的家廟,一百多年前他們全家遷居坪林,把神明玄天上帝也一起請了過來。
老街上的人們需要精神依託,偉毅的祖先便敞開大門歡迎大家,久而久之,保坪宮從私人家廟,變成了老街最古老、香火最鼎盛的公共宮廟。
沒有惡性競爭和嫉妒是非,坪林一代代茶農,用互助互愛,守護上天賜予他們的福澤和恩典。家和方能萬事興,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天同覆、地同載,和諧共榮的土地定能和氣生財,詩意裊裊,生機盎然。這是坪林,也是茶教會我的事。
2020.12.11
什麼是採摘芽 在 斟茶緣茶業 Facebook 八卦
怪給c中的怪給c來了
【斟茶緣】2021年台灣『紫芽』『山茶』『蜜香紅茶』(3月15日採收)
一斤3200、2兩的2包800元
賣進550斤(3月15日採收)
聲明1:紅茶因爲要達到全發酵所以對葉面的揉捻碰撞會比較劇烈又是條索狀的所以外觀破碎葉多、支梗多是正常現象,半球狀的只是把支梗包起來而已,介意外觀的人請你不要買,不要買了才來問題一大堆
聲明2:這支茶包多少寄多少,不要一直問也不要催才不會增加工作量
忘了說,我有用紅玉跟紫芽PK,結果是紅玉看不到紫芽的車尾燈
為了這支茶我還特地去訂做茶葉的真空袋,因爲太興奮了🥰🥰🥰
這茶是『第一次』出現在斟茶緣的價目表,我相信只有少部分人聽過『台灣紫芽山茶』這種茶,更大部分人對紫芽山茶應該是『連聽都沒聽過』,知道而且喝過的人就更少了(蜜香更不用說),所以有一些名詞要解釋清楚,請各位仔細看一下,順便學習學習
第一:山茶
1、台灣山上原生茶種,已經生長存在台灣山上幾百年的時間,而後經過人工培育成為具經濟規模的茶種,與阿薩姆配種孕育出著名的『台茶18號紅玉』所以山茶也可以說就是『紅玉的爸爸』,為什麼是爸爸不是媽媽?因爲山茶是台灣的原生種是阿薩姆嫁來台灣的、是山茶娶了阿薩姆,這地位不一樣,台灣的一定要高一等所以當然不能『入贅阿薩姆』,要說我有『台灣茶的大男人優越感』我欣然接受,我的心目中『台灣茶就是世界第一』
2、山茶與老茶樹完全沒有關係,一般台灣茶樹採摘一段時間為了品質考量所以茶樹就要進行深剪讓茶樹重新生長(有時深剪到幾乎砍頭),所以有人一直以強調是台灣老茶樹來當賣點我也只能笑笑,老茶樹會產出好茶我不相信,而且在產地採購時也沒遇過有人會『笨到』強調自己的茶樹有多老,茶不是麻豆文旦也不是普洱,普洱一直強調老茶樹的用意在哪裡我真的搞不懂也不關心因爲那是大陸茶,只要不是台灣本土產的茶我一律不關心,一塊茶餅別說幾萬,一塊50元或送我我都嫌佔空間,我是台灣人我不吃大陸那一套💪💪💪
第二:紫芽
山茶的心芽與第一葉的末端常呈現「紫紅色」所以稱『紫芽』
第三:蜜香
也稱『蜒茶』,就是經過小綠葉蟬的叮咬再經發酵後有類似蜂蜜香的香味
第四:紅茶
全發酵茶
『台灣紫芽山茶』確實是『不多』但是也沒有想像中的少,其實山茶很會生長一年可以採收4-5次,那茶都賣哪裡去了?告訴各位,少部分在台灣大部分到對岸,這情況跟鳳梨一樣,因爲運輸到對岸的成本低再加上『正台灣山茶』本身的『稀有性』所以可以賣超級高價,聽說隨便賣都破萬台幣。
再回來說台灣,『魚池鄉農會』有賣台灣紫芽山茶(要看農會的賣價請點以下連結:https://24h.m.pchome.com.tw/prod/DBALAL-A900AB76V-000)農會取名『台灣山茶-藏芽』名字取得真是好聽只是缺少了『蜜香』,賣『紫芽+蜜香』的目前是還沒有看到,農會的我有點進去看(50公克賣380元、1斤等於4560元)這是我在網路上找到最實惠的售價,不知道除了斟茶緣還有沒有誰能賣更便宜?
我是一個商人所以我就必須接受廣大的消費者監督,因爲消費者都希望越便宜越好所以我的售價就盡可能的壓低,1斤1360元的『價差』證明『我是盡忠職守的商人』🙇♀️🙇♀️🙇♀️🙇♀️🙇♀️
『註:我賣的紫芽山茶與任何人或農會賣的山茶「完全沒有關係」,我的品質好太多了所以我絕對是『梭哈』,我才不會讓這麼好的茶流落到別人手中,不要誤會了』
那我為什麼可以取得這一批茶?很簡單,兩岸關係惡化已經一段時間了最近阿陸仔更是用戰鬥機不斷的恐嚇(豆腐渣飛機,敢來拎杯就拿彈弓把他打下來),在兩岸關係惡化之前『紅玉蜜香紅茶』價格『貴到不合理』而且又難買,後來對岸開始刁難我就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了,紅玉不但買到了而且還陸續買了幾千斤,多到可以成為常態供應的茶(還在買進中),現在這一支『台灣紫芽山茶』之前也是『貴到不合理』後來大陸用跟『鳳梨事件』一模一樣的套路坑殺台灣茶所以我又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了,這段時間大家都把焦點放在鳳梨卻不知道在更早之前阿陸仔早就對台灣茶葉下手了,我的目標也是藉這個機會看能不能讓紫芽山茶以合理的價格變成『常態供應』,只是不能保證這批賣完後的下一批台灣紫芽山茶會不會也有蜜香,因為蜜香要靠小綠葉蟬,小綠葉蟬不來咬就沒有蜜香。
最後,會買這支『台灣紫芽山茶蜜香紅茶』完全是因爲『品質與價格合理』,原本的稀有性再加蜜香讓這支茶變成『稀有中的稀有』但這些都只是額外的加分,只要品質、價格稍微不過關就算是鳳毛麟角對我來說也不具任何的吸引力,品質與價格永遠是斟茶緣的大政方針我不會搞錯方向,這點請茶友們放心。
~~~
茶商買茶就是『買管理』
消費者買茶就是『買誠信』
~~~
買進3月15日採收550斤
~~~
因為我是茶葉買賣的「商人」⋯
我願意也有「義務」承擔『輸贏』
我願意也有「責任」承擔『庫存壓力』
所以⋯
我用實際買進的動作來證明『這是好茶』
我用實際買進的動作來證明『我的自信』
我用『現金加大量買進』來表示對生產者的肯定與鼓勵
~~~~~
『台灣紫芽山茶蜜香紅茶』全家(常態供應賣場):https://famistore.famiport.com.tw/236391/index.php?action=fmall_p23639108722288
===
『台灣紫芽山茶蜜香紅茶』在斟茶緣7-11(熱門茶賣場):https://myship.7-11.com.tw/general/detail/GM2103244701440
===
Google表單:https://goo.gl/forms/A3DhyeL0ZF7VVV3C3
什麼是採摘芽 在 全聯福利中心 Facebook 八卦
你知道嗎?
------------😊你不知道防雷線😊------------
抹茶採摘時就是以葉芽為主
殺菁後還會再次挑去茶梗
最後才研磨成細粉末狀
所以,抹茶是沒梗的。
不信你吃吃看嘛~
https://bit.ly/2Ugh200
#全聯宇治抹茶舖
#就真的沒梗
#我說抹茶
#看到梗的朋友在想什麼呢 🤔
你一定知道的PX Pay在這裡
https://pxmart.onelink.me/XxmV/2afc1bba
什麼是採摘芽 在 製茶流程- 鮮自然特極連鎖茶飲專賣店 的相關結果
茶是採摘茶樹新長出的芽或葉作原料製造而成,這些被採下來的新葉,就叫做「茶菁」,現行的採收方式可分為人工與機器兩種。自古以來的人工採茶仍是高級茶葉的採收方式, ... ... <看更多>
什麼是採摘芽 在 全國採茶好手齊聚傳承臺灣手採茶葉技術 - 茶業改良場 的相關結果
農業新聞 ; 茶類, 採摘時期, 手採標準 ; 綠茶, 對口芽比率10% 以內, 1 心1~2 葉 ; 條形包種茶, 對口芽比率60~70%, 1 心2~3 葉及對口芽2~3 葉 ; 高山茶、凍頂烏 龍茶、鐵 ... ... <看更多>
什麼是採摘芽 在 關於茶葉辨別 - 農業知識入口網 的相關結果
對口葉又稱駐芽,係指這一季茶芽已停止生長,最上兩個葉片形成對口狀。 茶葉適採期要看不同製茶種類,其適採期也不一樣,若要真正了解,可到茶園看看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