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的國慶。我要特別感謝遠道而來的各國貴賓,還有我們從世界各地回到故鄉臺灣的僑胞。謝謝大家,跟我們一起來見證這個莊嚴的國家慶典。
我也要特別謝謝陳金鋒先生,今天他離開了熟悉的棒球場,帶領所有人唱國歌。他是我們全臺灣人心目中的英雄。
在國家生日的這一天,我要向這麼多年來,曾經為這個國家奉獻和犧牲的人,致上我最深的敬意。
這個國家曾經走過威權統治、走過族群對立、也曾經走過國家認同的尖銳對立。對於過去,我們心中抱持感念。現在,新政府肩膀上的責任就是讓這個國家脫胎換骨。
在520就職演講中,我提到「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過去幾個月以來,我們所啟動的改革,每一項都是圍繞著這個主軸在前進。
年輕人憂慮房價太高、負擔太沉重,我們便著手辦理社會住宅。四年之內我們會辦理八萬戶,預計八年辦理二十萬戶。臺灣會跟許多先進國家一樣,變成一個社會住宅普及的國家。
年輕人要衝刺事業,政府要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家中的長輩需要有人照顧,我們著手推動長照制度。家中的小朋友需要照顧,我們著手推動托育計畫。
我們的年金制度可能破產,我們用最嚴肅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在年金改革之後,年輕人的負擔會相對減少,年輕人也不用擔心繳交的費用,到老付諸流水,而且這個國家將公平地保障每一個國民退休之後,有尊嚴的生活。
同樣的道理,我們推動轉型正義。新政府要給予臺灣的民主政治一個嶄新的開始,給年輕人一個健康多元的民主政治,這就是推動轉型正義的真諦。
除了這些正在推動的政策之外,我們也正在推動經濟產業的振興。我們提出以創新研發為動能的「5+2」產業發展計畫。在前一段時期,這些計畫以及相關法規修正配套,也已經一一啟動。我們的目標很清楚,我們要為年輕人創造好的工作機會,提高他們的薪資。
產業轉型是振興這個國家經濟的根本之道,我們會堅定地往這條路邁進。但是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不過,我們有決心,突破各種困難。政府已經提出擴大投資方案,從改善投資環境、激發民間投資、加強公營事業投資、以及強化創新等等,多管齊下,致力扭轉低迷多年的經濟。
我們的努力已經有初步的成效,上星期,我們在臺北舉行的全球招商大會。外資來臺的投資意向金額,已經創下近年新高。外資重燃對臺灣的信心,是因為我們有堅定的決心及改革的勇氣。臺灣經濟的振興及產業的轉型,關鍵就在我們自己。
親愛的國人同胞,改革的路上一定會有波折。不過,我誠懇呼籲全體國人,不要因為這些波折而對臺灣失去了希望。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可以一起好好坐下來思考:我們到底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給年輕人?不要讓這個機會從我們手上溜走,決定權就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
新政府的藍圖很清楚,我們過去幾個月的作為,就是要讓這個國家脫離原地踏步的狀態。產業轉型帶領臺灣經濟發展,社會安全網確保國民的安全,年金改革確保國家財政與人民的退休生活,轉型正義要讓民主重新出發。同時,我們司法改革的準備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一旦司法人事到位之後,改革就會加速進行。
我們堅持帶領國家往前走,方向已經確定,我們將會在這個方向上繼續前進,絕不退縮。
臺灣人民嚮往和平、追求民主、希望走出去,希望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新政府上任之後,秉持「踏實外交、互惠互助」的原則,我走訪了巴拉圭和巴拿馬兩個邦交國。會晤了巴拿馬、巴拉圭、多明尼加、宏都拉斯、貝里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等國的元首或副元首。我們的副總統陳建仁先生則走訪了多明尼加及教廷。我們希望,外交不是單方面的投入,而是跟友邦攜手規劃互惠的合作計畫,讓雙方共蒙其利。
我們積極地走向世界,即使參與國際組織的路不好走,但是我們還會堅定地走下去。臺灣從來沒有在重要的全球性議題上缺席,即使受到壓力,我們依然要跟所有主要的民主國家一起努力,希望對人類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在過去幾個月,我們和友邦進行了多場跨國的活動,包括疾病防治、能源效率、婦女賦權,以及為縮短區域數位落差所舉辦的電子商務訓練,以實際行動為區域發展做出貢獻。也在這段時間,我們和不同國家積極討論災害防救、海上搜救以及各項海事合作議題,建構區域合作的能量。臺灣能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就是我們臺灣人民值得驕傲的成就。
新政府跟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民主國家的關係,在520之後,都有實質的成長。這些國家對於臺灣的國際參與議題,支持的力道也超過以往。在這裡,我要代表國家向這些國際上的好朋友,致上臺灣人誠摯的感謝。
同時,為重新定位臺灣在亞太地區的角色,並尋找新的成長動能,我們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並且已擬定政策綱領及推動計畫。未來將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觀光等方面,和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國家,加強互惠互助的合作關係,並透過廣泛的協商對話機制,建立合作共識,減少障礙。
我們和中國大陸在區域發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臺灣將充分利用在人才培育、農業發展、科技創新、醫療、中小企業等領域的經驗及優勢,為區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我們也願意在區域基礎建設及多邊經貿合作方面,和對岸進行協商,攜手合作,共同樹立歷史的里程碑。
對於兩岸關係,我要再次重申,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維持臺灣民主及臺海和平的現狀,是新政府堅定不移的立場。
「維持現狀」是我對選民的承諾。在520就職演說中,我的每一句話都未曾改變: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我們也會盡最大努力來維持兩岸間的對話與溝通機制,我們會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也主張兩岸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19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並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我也呼籲,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雖然過去幾個月,兩岸關係有些起伏,但我們的立場仍然一致而堅定。我們的承諾不會改變,我們的善意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這是我們對「維持現狀」的基本態度,也是基於對兩岸和平的共同願望。
我要強調,「維持現狀」更積極的意義,是在深化民主機制的基礎上,以更前瞻積極的作為,推動兩岸建設性的交流與對話,進而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
我要呼籲中國大陸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臺灣人民對於民主制度的堅信。兩岸之間應該要盡快坐下來談,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展現智慧和彈性,以冷靜的態度,一起把兩岸現存的分歧帶向雙贏的未來。
從520到現在,過了一百多天,許多的工作,都逐步展開。我要在這裡特別感謝林全院長所領導的行政院團隊。改革沒有捷徑,走捷徑的改革通常不是真改革。為了讓國家真正脫胎換骨,新政府選擇一步一腳印,務實前進。有錯就改,對的事情,就堅持到底,不必憂讒畏譏。我想,這才是臺灣人民期待的政府。
今年六月,我拜訪巴拉圭的時候,卡提斯總統告訴我:「你的國家比你想像的更大」。在今天演講的最後,我就用這句話獻給我們全體國人。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讓人民相信,這個國家將因改革而偉大。
謝謝大家。祝我們的國家國運昌隆、一切順利。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老王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果是夏季必不可少的,奶奶說,他們小時候,一個蘋果就是價值很高的保養品,甚至說,蘋果皮和蘋果核都捨不得浪費,如今,人們吃過的許多水果已經發展了多年,並且演變成如此大而甜美的外觀。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前,這些水果和蔬菜與現在完全不同。今天,帶大家了解水果的祖宗。 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人類在科技上不斷追求進...
人類農業社會 在 潘孟安 Facebook 八卦
【以愛為名。和諧共生—幸福的公約數】
首先,請讓孟安深深一鞠躬,感謝大家的栽培和疼惜,沒有大家的支持,沒有今日的孟安,我只想說,有大家真好。
參與過無數次選舉,對孟安來說,這一仗,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透過這場選舉,孟安面對外在的挑戰,最重要的,孟安和自己挑戰,重新站上一個高度,要和屏東人開創新局。
選舉,是民主政治根本之所繫,卻也是赤裸人性的看見。
在漫漫的選舉過程中,不論候選人、政見或團隊,全部都攤在陽光下,接受大眾的檢視,在灼熱的翻騰氣氛下,對立與衝突難以避免,在激烈的煙硝激辯中,人與人的信賴、族群與族群的互動、階級與階級的認知,在一次次的對談中被擾動著。
但,這是選舉制度下無法迴避的善與惡,因為,唯有透過不同觀點的審視,不同認知的對談,才能在共好的目標下,不斷的討論、修正、討論再修正,在一次次的對立與和解中,凝聚共識,找出方向。
一如戀人、朋友、夫妻、父母、親人,無論如何親密,再怎麼有默契,溝通依舊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唯有透過不斷的溝通與對談,才能找到屬於彼此的幸福公約數。
孟安深信,面臨一次次挑戰,必然釋放出波波能量,只要用心、用對方法,屏東就能一天比一天更好,我們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大體上是這樣說的,愛,是人類生存問題的解答,沒有愛,就沒有照顧、尊重、責任和了解的企圖,孟安相信,我們的看法不一定相同,步伐不一定一致,但,一切的原點和初衷,必然是因為愛,因為愛自己、愛家人、愛土地、愛我們周遭的一切,才會有所思,有所言,有所為。
屏東,是我們的家,我們站在同一塊土地下,呼吸相同的空氣,在大武山下,我們一起笑,一起生活,一起伴著孩子長大,另一方面,一起承擔無良商人的傷害,一起煩惱台灣競爭力的衰退,一起面對高齡化的問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孟安相信,只要我們尊重彼此的不同,只要心存愛與關懷,歧見總會一點一點的消除,對立總能一步一步的化解,我們的社會將會因為多元及包容而更美好。
在這場選戰中,孟安最感動的是看到年輕的力量,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看到這些年輕人上山、下海,陪伴老人,撿拾垃圾,有個年輕人說得極好,要愛自己的土地,也讓家鄉值得被愛,這些話,孟安聽到了,孟安將和大家一起為屏東注入新力量。
11月29日,我們寫下了屏東的新頁,謝謝屏東人的支持,投下2號的選民,孟安深深一鞠躬,孟安知道,每一張票都是一份期待,有著深深的囑咐,一直都在的孟安﹐不會怠惰,會繼續陪伴大家。
沒有投下2號的選票,孟安心懷謙卑,時時自省鞭策,會朝最大的幸福公約數努力,不同想法的人都有權利得到自己的幸福,最後,謝謝頂著黑眼圈,拖著疲憊身軀的夥伴們,無怨無悔與孟安衝到終點。
今夜,我們抵達終點線,而這條終點線是另一條起跑線,明天,太陽依舊會升起,我們每個人要回到自己的位置,扛起自己的責任,做如常的工作,為生活繼續打拼,激情過後,屏東要怎麼走到更好、更穩,才是孟安心中的牽掛。
當選是責任的開始,1129更是孟安從政20年的新起點,孟安要成為全民縣長,設定全新座標,讓屏東UPDATE,朝觀光首都,農業世貿的目標邁進,讓屏東成為每個人可以戀愛、作夢、生活的好坐在。
讓我們在幸福屏東的基礎下,重新起跑,步入安居樂業的新里程碑,謝謝大家。
人類農業社會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八卦
因為男人天生就是當 #獵人 的料
所以男生負責輸出、女生乖乖輔助
聽起來好像是那麼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然而最近考古學家從美洲的史前遺骨中發現
在一萬年以前,獵人根本不是男性限定職業
經過統計推估,石器時代的狩獵小組中
約有三至五成左右的組員是女孩子
一直要到原始部族、甚至農業社會出現後
因為社會型態或文化條件發生了改變
女性參與狩獵工作的比例逐漸降低
人類的 #性別分工 開始各分東西
才形成了男性更會打獵的說法
這也顯示,很多性別上的差異
往往都是後天文化或環境所造成
可一旦這些差異被誤認為是天生的
就很容易被搬去合理化各種 #性別不平等
比如過去有科學家主張,男性更擅長狩獵
是因為他們的力量、注意力及空間感更強
但後來研究也證實,在注意力及空間能力上
兩性間並沒有顯著差異。類似的錯誤假設
會強化男生更能勝任高風險工作的印象
進而導致職場上的 #性別歧視
而這其實才是今天真正想講的:
男女之間,當然存在先天上的差別
可這些差別從來沒有大到足以定義 #你是誰
──一個人想做什麼事、想過怎樣的生活
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及能力進行選擇
與生理上是男是女沒有任何關係
我一直相信,這個結論
並不只是 #性別平等 所追求的理想
也是我們每一個都希望活成的模樣──
期待這個社會可以給每個人同等的機會去實現
#婦女節快樂
#怪奇冷知識649
人類農業社會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水果是夏季必不可少的,奶奶說,他們小時候,一個蘋果就是價值很高的保養品,甚至說,蘋果皮和蘋果核都捨不得浪費,如今,人們吃過的許多水果已經發展了多年,並且演變成如此大而甜美的外觀。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前,這些水果和蔬菜與現在完全不同。今天,帶大家了解水果的祖宗。
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人類在科技上不斷追求進步。以農業來說,栽種的技術不斷更新,過去出現在野外的蔬果,經過人類精心改良變得更容易栽種,甚至就連外型和外道也跟一開始有所不同了。奶奶說,他們小時候,一個蘋果就是價值很高的保養品,甚至說,蘋果皮和蘋果核都捨不得浪費,如今,人們吃過的許多水果已經發展了多年,並且演變成如此大而甜美的外觀。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前,這些水果和蔬菜與現在完全不同。
0:47 玉米
2:00 酪梨
3:27 桃子
4:03 茄子
4:43 草莓
5:35 番茄
6:25 胡蘿蔔
7:27 黃瓜
8:24 香蕉
9:05 西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em2dkcYJ9o/hqdefault.jpg)
人類農業社會 在 Xiaofei小飛 Youtube 的評價
我這次去了小琉球學水肺潛水。小琉球除了很簡單容易到之外,因地理位置關係,水溫及浪況整年都適合潛水。我的教練是NEMO,他很專業也很注重安全細節,而且中文、英文都沒問題。如果你有興趣想知道更多資訊或是安排來一趟體驗潛水,我非常建議與他聯絡,臉書連結在下面這邊:
NEMO: https://www.facebook.com/playfuldiveclub/
小飛
多訊息跟詳細地圖:https://tw.followxiaofei.com
Facebook: https://fb.com/followxiaofei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followxiaofei
Support me: https://patreon.com/xiaofei
海洋是個廣闊無窮的美麗好地方,蘊涵著無數的驚奇,除了承載著海洋生態以外,陸地生態也與之息息相關。我們的海洋調節著氣候、氧氣、溫度。人類需要海洋才得以生存。
很不幸的,由於我們的疏失,海洋現在需要我們的幫助。氾濫的塑膠垃圾、海水溫度上升、過渡捕撈、海洋酸化、工業與農業用化學品排放海中等等。基本上,所有的海洋生物都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脅。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現在進行式的事實。
我學習PADI 潛水課程的原因,因為淺層海水生態系在滅絕。珊瑚白化,魚兒都被捕撈走了,表層海水了無生氣不像過去那般值得探索,想看看海中生態,需要進入更深的水中,這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在台灣,同樣的危機也在發生。
時間尚未太晚,生命富有韌性。海洋尚存一線生機,但還能撐多久?我建議大家安排一趟旅程看看水下的世界,理由如下:
1)時間所剩無幾,海洋正在產生劇變,現在會是短期可預見的未來中,您有機會見到的最佳海洋樣貌。現在上路吧!當我們還看得到些什麼的時候。
2)看看海洋的真實樣貌,或許能改變您對消費以及丟棄產品的想法,或許能改變您對社會及經濟運作方式想法,我們該如何衡量價值?若每一位CEO以及政治人物都被要求潛入海中看看,或許這世界有機會變得不一樣!
#環保 #小飛 #小琉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DSSw2akV7E/hqdefault.jpg)
人類農業社會 在 老頭 OldMan Youtube 的評價
來源1:http://bit.ly/2mYjSbh
來源2:http://bit.ly/2nW5Oy5
3月31日當週次更新項目
- 新系統:水陸兩棲生物繁殖
- 新生物:古野馬
- 新生物:利茲魚
- 新生物:魚鳥
- 新生物:禽龍
- 新建築:Tek水下基地
- 新機械:Tek傳送器
- 新機械:Tek滄龍鞍
- 新機械:Tek發電機
物種:古野馬
時間:更新世
飲食:草食性
性情:忠誠型
捕捉:可
騎乘:可
特性:首隻能放牧其他生物的生物;首隻能裝備特殊化學、食物馬鞍的生物
野生:
古野馬看上去是現代馬科動物的祖先。基於身上的條紋,牠有可能是巨馬的非洲變種,一種出現在北美洲冰川期的大型馬科動物,當然這純粹只是猜測。古野馬在野外的行為類似於其他的野生馬科成員—牠們會自行放牧的同時,亦可以在掠食動物的威脅下保證種群的安全;並運用超快的速度和卓越的耐力逃離捕食者。
馴服:
長期以來馬一直是人類生存上的夥伴,在島上也不例外。以古野馬來說,生存者們將會夫到一匹能攜帶物品迅速穿越島嶼的戰馬與馱畜。事實上,古野馬的可靠使得一些生存者會為牠們做一個特殊的馬鞍。我甚至還親眼見過一個人為馬鞍添加了額外的馬鞍袋,這個袋兼備移動化學平台、食物儲存箱或存放其他物品的功能。儘管不像你在村子裡那樣,但是這個工具確實能幫助渡過孤獨的遊牧生活。
一些生存者以超長的鞭子或一個套索,利用古野馬放牧其牠生物!這些工具有時會成為很好自衛武器,因為古野馬自身的戰鬥能力有限…至少比起一些好戰的史前食肉動物來說。
外觀:
古野馬看起來像斑馬和大型現代品種的家養馬的混合種。牠擁有長的野生鬃毛,斑馬樣條紋。 像馬一樣的尾巴和像山羊的毛茸茸鬍子。從檔案看來,牠的大小似乎可以比對較大的馬品種,如夏爾馬。
物種:利茲魚
時間:侏儸紀中期
飲食:魚食性
性情:防禦型
捕捉:不可
騎乘:不可
特性:首隻不用殺死也會產出優質魚肉的生物;首隻存在巨大白化變種生物(未知用途)
野生:
利茲魚可能是島嶼周邊水域中體型最大的魚類。其肉質極為鮮美多汁,就體型來說可真是一個驚喜。牠的肉類通常與優質肉的價值相當,也因此經常被稱為"優質魚"。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利茲魚肉都擁有如此的高品質,不過至少大多數都是!
馴服:
儘管利茲魚擁有巨大的體型,實際上也強壯到足以搬運重型貨物,但利茲魚貌似智商並沒有高到可以馴服的程度。雖然如此,仍有一些大型部族以養殖的目的,將一些利茲魚圈養在大規模的圍欄當中,這樣可以重複收穫優質魚肉而不用殺死牠們。
已知訊息:
雖然對利茲魚肉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利茲魚卻以難以追蹤並獵獲而著名。不單是因為其巨大的體型、強力的攻擊和難以置信的速度(尤其在轉身逃亡的時候),人類對於開放水域的不適應,讓獵殺利茲魚成為島上極具難度的任務之一。捕獵傳說中極其難以捉摸的"巨大白化變種"利茲魚已經能讓有理智的男男女女們痴迷,這種魚類彷彿可顯示出人性的邪惡。
外觀:
利茲魚對於任何深潛的生存者而言都是一個壯觀的景象。沒有什麼比得上這條巨大的魚,這種野獸的巨大喉部能夠吞下整個人(幸運的是,此生物只進食細小的魚和浮游生物)。牠的頭部戴著輕型裝甲,以保護自己抵禦滄龍;牠的尾巴能夠將木筏轉成碎片,以利牠們穿越開闊的海洋。這種野獸如此巨大,可供生存者與水中小型食肉動物從牠的身體上刮掉一小部份的肉而不會嚴重傷害牠。
物種:魚鳥
時間:白堊紀晚期
飲食:魚食性
性情:膽小型
捕捉:可
騎乘:不可
特性:首隻能生產可補血魚肉的生物
野生:
作為島上叫聲最為響亮的一種生物,魚鳥實質上與一般海鷗更為相似。牠居住在海灘附近,主要以食用魚類為生,魚鳥獨特的叫聲往往迴響在島嶼的每處海灘上。當你誤以為是海鷗的叫聲時,最細微的風吹草動已能令魚鳥立即逃離。
馴服:
魚鳥讓我驚訝的地方是,一旦被馴服後所擁有的忠誠度和社會性。牠喜歡騎在飼主的肩膀上,並帶給人們一些恩惠(當然是以魚的形式),為人們帶來額外治療性的維他命。魚鳥的這種特性讓我想起了將死蜥蜴叼回家中的家貓,不過魚鳥帶來的是更有營養的魚。
已知訊息:
魚鳥是相當出色的捕魚者,通常僅憑一次攻擊就能捕殺中小型的魚。主要的狩獵方式是衝入水面中刺穿或是撕咬其獵物。在覓食的過程中,魚鳥通常會在水面上不斷盤旋,以等待下一頓飽餐的機會。
外觀:
魚鳥在方舟的海岸的是很常見,玩家們能經常聽到牠們的叫聲衝擊著浪濤。牠們在各個方面都能比照標準的現代海鷗,但有一樣不同。牠們的喙內帶有鋸齒狀的牙齒-這是抓住表面滑溜的魚的完美工具。
物種:禽龍
時間:侏儸紀晚期
飲食:草食性
性情:反應型
捕捉:可
騎乘:可
特性:首隻可將果子分解成種子的生物
野生:
我在島上所遇到的許多生物中,還沒有哪一種像禽龍那樣擁有多樣能力,並可以在瞬間改變其主要的行動方式。兩足步行狀態下,牠能使用其特有的拇指尖爪進行快速的穿刺攻擊;相反地,在四足著地的形態下,牠彷彿有了無盡體力一般,即使是在衝刺下!
馴服:
有趣的是,禽龍的拇指尖爪能夠採集果實當中的種子,能幫農民從一堆水果中取出用來種植的種子。高效率地收穫果實再加上大體型的負載量,結合出色的雙足姿態時優秀的移動性,讓禽龍成為非常理想的農業幫手。在需要時,禽龍還能快速逃離或是敏捷地進行防禦。
已知訊息:
在島上諸多草原和森林中通常能夠發現禽龍懶洋洋的狀態,而在需要提升速度或是機動性的時候,牠能快速地切換成雙足站立姿態,並表現得像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物!
外觀:
禽龍是一種大型草食性恐龍,與副櫛龍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沒有明顯的頭冠。相反,禽龍有兩個長釘狀的拇指,用於撬開水果以得到美味的種子,以及刺傷可能的掠食者。牠們能夠用上四肢行走,但實際上牠們只使用後腳腿站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woV-QW0KYg/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lXT3i_wjKHzZmRy_6qE_CUX73dA)
人類農業社會 在 竟是因人類在1萬4千年前做了「這件事」... - 商周財富網 的相關結果
人類 從「狩獵採集」轉向「農業」讓人們生活更穩定、人口成長,最後產生文明。 ... 現代富裕社會的人每周工時是40~45小時,但狩獵採集者, ... ... <看更多>
人類農業社會 在 第二講世界綠史:農業、人口與社會摘要 的相關結果
第二講世界綠史:農業、人口與社會. 摘要. 從適應方式的演變以及農業的推進帶出文明興衰的原因,隨者時光回顧殖民時期. 農業的特色,並且再次體驗人類歷史的大躍進: ... ... <看更多>
人類農業社會 在 農業社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農業社會 為以農業為經濟主導的社會。當人類的農業活動達一定規模,便漸漸進入農業社會,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是一般區分農業社會及工業社會的方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