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有定義的情緒中心 也會迴避衝突嗎?
#長文慎入
#個人經驗
書上說:「空白情緒中心的人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是不是想迴避衝突?」
之前和友人在群中閒聊,我提到:「其實我也會想迴避衝突。」友人驚訝:「你不是情緒中心有定義嗎?你也會害怕衝突?」
會啊。
是曾經,也是現在。
#乖乖牌的年輕歲月
我的童年沒什麼叛逆可言。就是標準的「乖乖仔」。功課好,但不是最好;有禮貌,但其實害羞;10號閘門開三次,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事在什麼場合做才適合,我心裡有數。知道分寸的緣故,有時也覺得頗為約束。工作後的我,曾經思考:如果不是真心的想去約束自己往德性培養的方面發展,而是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個「自我行為的管束」真的行得通嗎?
因為在佛堂長大,我很快就知道,「自我監督」的重要。「慎獨」的概念也很快入腦。在眾人面前,更是自然謙恭有禮。「很乖」是偶爾會聽到的長輩評語。基本問候、適當談話、禮貌告辭,道德應該不差,我卻隱約覺得對自己很陌生。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方向在哪裡(有定義的G中心的我竟然覺得沒方向🧐)。
這個很「得體」的我,是否真的是我?
#愛是不輕易發怒嗎
我也不喜歡發脾氣。我不知道這是被佛堂教化而來的、被師長灌輸的、又或是我的自我行為在管制著。青少年的我,覺得「生氣」是不好的。生氣代表自己修養不夠,應該再自我要求,而不是覺得他人不應該。
我的意識,著實認為我的脾氣很好。即便很多時候被嘲笑、被捉弄,我還是避諱不談、用微笑帶過、或者委屈自己,換取大家的和樂融融,其實無妨。6-59的破冰很有用,但如果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這幾乎是災難的前兆。
因為懂得隱忍,大學前,我對自己的好脾氣評價極高。有好幾次我去算命,對方說我脾氣很壞。我很訝異。我自認脾氣很好。何來很差之說?後來想想,「若是生氣中他計」,也不再追究。可回想最早在網路算命,給出的也是同樣的說詞。
後來,當我知道 #空白情緒中心 的休眠6號 有 #母老虎閘門 (反射他人情緒兩倍)之稱,我想著我自己有定義情緒中心的黑色6號,也不可能「良善」到哪裡去。
但是,我的脾氣還是被努力的維持在及格線上。因為「生氣是不好的」,懂得保持平和是一種良好的形象。
於是,我也很愛當「和事佬」。
5爻人加上 #空白頭腦中心,面對兩派人馬吵翻天,不想讓局勢惡化的我,在有覺察的情況下,可以聽出雙方意見是其來有自。把各自想法的緣由說出來,總是有機會讓人恍然大悟。只要事情不一發不可收,就已是功德圓滿。回想起來,我真的很雞婆,但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我不想讓自己身陷怒火圈。
#人生的第一次暴怒
在大學即將畢業回國之際,大概是10年前了,我參加了一個「全人成長課程」。
三階段的課程,我覺得我最後是狼狽告終的。但重點在,我處於第二階段時,不知在哪一個環節,我終於「失控」了。
在這個要求人放下限制性信念、發揮個人潛力的環境中,#空白意志力中心 的我不斷面對極大的挑戰,莫名其妙自信滿滿的許下各種承諾,表示自己一定做得到。
在一個討論環節中,我急於求成,不用再戴上面具的我、不怕再丟什麼臉的我,朝著小組大喊:「那!為!什!麼!你!不!早!說?!」
當整個事件脈絡都漸漸模糊,我的記憶中只留下這句話迴盪在腦海,直至今日。那個我,像是頭瘋了,因為再也無所畏懼,不允許自己退縮;那個彷彿已承受不住壓力的我,一股腦的將脾氣猛地丟在如今對我來說面目模糊的幾個人身上。
我不記得有沒有人叫我冷靜,但其他人也說出他們的想法,讓事情繼續有所進展。
如今我的記憶,只保存這第一次的震怒。
我不記得我對這次震怒是否有愧疚感。
我只記得我憤怒了。或許是氣自己,或許是氣隊友。
後來,我好像再也沒有這麼憤怒過。
#你這樣子才對
回到馬來西亞後,開始工作。北上吉隆坡,我投靠學長A的公司開始記者生活。
也忘了是什麼時候了。
某次和學長談論一些事,我開始義憤填膺地批評著某些人事物,高談闊論著不滿的想法。
「就是這個樣子。」
「什麼?」我不解。
「就是你眼睛亮了起來。你應該這樣才對。」
或許是,我在他面前「乖乖牌」了那麼久,忽然有那麼一回,我「活過來了」。
我從來都沒死過,但在他眼中,大部分時間,大概都「不存在」,又或者說,是「了無生氣」吧。
中文多麼巧妙。
不「生氣」,是不是就「了無生氣」了呢?
我大概是,在滿腔怒火之際,點燃了眼神,自信莫名升起,在那當下宣示了自己的存在吧。那麼招搖地在用言語昭告:「就是我啦。我在這裡。」
只是,學長這麼一點,反而讓我心頭一縮,回應:「噢?」
然後,我又做回我的「縮頭烏龜」了。🐢
#生氣的必要性
可以迴避的衝突,我還是想迴避。
即便在大學《心理學概論》中提到衝突的好處,我著實沒有信心,是否可以撐到果實豐收的時候。那過程,光用想的都太可怕了。
又後來,我在新加坡工作的時候,參加了一項心靈成長線上課。
每週,引導師會和我連線,去一一解開心裡的枷鎖,傾聽自己內心的真實,並發現自己的陰暗面。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陰暗面」這個詞彙,還有「接受自己的陰暗面」這件事。
前幾次連線中,某次她提到:「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生氣嗎?」
我不知道。
「有些時候,你可以好言好語;可是遇到一些行不通的地方,你如果生氣了,對方才有可能加快動作,或者讓事情有轉變。在那種情況下,你不生氣,別人是不會改變的。」
在後來因個人因素草草了結的課後,我大概是慢慢瞭解到 —— 我不允許自己憤怒,是多年來糾結的根源。
#壓抑後的大悟
認識人類圖,就是上述經歷之後的事了。
上完課的那年,其實只是多了些知識。我根本不敢相信我是情緒中心有顏色的人。還「親密通道」哩!
我真不敢相信多年來 #壓抑情緒 可以把自己搞到多麼不成人形。儘管在別人眼裡,那形象並不會不好。
所以,近來的這三年,有時候我會告訴有基本人類圖知識的友人,我那陣子就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
最「糟糕」的是,我會開始對我媽發脾氣。
#對於情緒所產生的情緒
我和媽媽的相處,向來沈默寡言。
除了一般的閒聊,許多重要問題我不多言;能順從的,做就是了;不喜歡的,逆來順受,有苦自己吞。若是有委屈自己的待遇,不發怒是最高原則。
當我開始允許自己發怒時,家人當然最先遭殃。
我媽是急性子。某次,她按照她的步調要求我必須如何如何,我提高了聲量,表達了我的怒氣:「你怎麼可以這麼突然的要求而不事前說,人家也是有事情要做的啊!」
她沒說什麼。
我發完脾氣後,突然意識到:「這是不是不大好?」對媽媽發脾氣,真的OK嗎?
「有什麼不能好好說的呢?這麼生氣幹嘛?」
這句話,真的是我人生的常用語。
有那麼幾次,我覺得愧疚,好像不應該這樣。可是也有這麼幾次,因為這樣的氣憤,我感覺到了自己的「被重視」。
總算,有那麼幾次,我真正的把自己擺在了第一位。我沒有再讓自己受委屈。我再也沒有獨自舔傷口,或者等別人來給我「秀秀」,可是事後又覺得怎麼那麼無力。
#從迴避衝突到面對衝突
在這一切之後,我才發現,大學生涯其實有一件我「沒有迴避衝突」的事。
某次,我和閨蜜A以及朋友們在校園某處練舞。我其實有點不想練,也不喜歡身上黏噠噠的感覺,於是一直抱怨,希望可以趕快回宿舍。
閨蜜這時對我發火了:「你以為只有你一個人累、一個人髒嗎?」大罵了幾句後,我也忘了後續如何。只記得,我們有段時間形同陌路,不再說話。
轉機是,我基於珍惜情誼的出發點,在線上打出自己的心情和說明當時的情況,她也開始回覆我的訊息並訴說她的部分。在一來一往數次後,事情大概也落下帷幕。
大概又等了幾個月後,我們又重新交流。
而我可以明顯感覺,我們的關係更好了;當我們經得起情緒浪尖上和衝突的考驗,更多的真心,就不怕無處安放。
#允許自己的情緒
我自己的心得是:如果你的情緒中心有定義,對於自身情緒的「接納」,才是從情緒中心獲得能量的關鍵。
所以,當我是「麻木」的,我會毫無動力可言。
是哭、是笑、是怒,關乎那體內荷爾蒙的擺盪,是開啟能量活動的機制。
即便是我的55憂鬱能量,也促使我寫出了很多「為賦新辭強說愁」以及「真情實意動人心」的文章。
如果你還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還不如先釋放一波,並檢視自己對各種情緒「背後的情緒」,從中理解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才是能讓這個中心好好運作的起點。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人類圖
#情緒中心
#情緒中心是察覺中心
#允許感受
#推薦李天民的書
#允許出現願意感受
#欠了很久的文終於還了
Photo credit: wallpaperaccess.com
人類圖59閘門 在 賴瑞有完沒完 Facebook 八卦
59-6真的是人見人愛嗎?
8月初的夥伴時段說到6號閘門,
我祇有59沒有6,很難體會6(摩擦)的感覺,
果然分形線促使下當场祇有一位有6號閘門的同學。
我們發現6號閘門的確挺有個性的,
決定要不要讓別人靠近他,
但相對59號閘門呢?
如果你有59號閘門願意分享一下你的感覺嗎?
1、你常被認為是大眾情人嗎?
2、常有人喜歡碰碰你、摸你一下嗎?
3、你不喜歡非家人(好友)的碰觸嗎?
4、性合對你來講很重要嗎?
5、還是你有什麼困擾?跟59號閘門有関?願意跟我們分享。
#59號閘門毛有一點多
#不要亂摸59號閘門會變刺蝟
#人類圖第1階課程
#亞洲人類圖學院授權
#台中場 假日報名連結🔗
8/22-~8/23
https://humandesign.org.cn/lv1/20200822
#台北場 假日報名連結🔗
9/5-6
https://humandesign.org.cn/lv1/20200905
人類圖59閘門 在 靈魂的設定 -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Facebook 八卦
分享 | 從 #人類圖 的矛盾到學習架構
• #輪迴交叉的矛盾
許久前閱讀一些貼文的討論和留言,看到一個耐人尋味的分享。
憑著記憶復述,這個留言大概是說:「輪迴交叉 (Incarnation Cross) 的四個閘門特質各自拉扯,又彼此矛盾,結果還聲稱是人生終極使命,不是很奇怪嗎?」
我懷著這個疑問,沒有馬上尋求解答。
輪迴交叉在官方的課程裡,排在第六階(PTL3)。我連我自己的輪迴交叉都難以理解,上課目前也打算停在三階,於是只讓這個問題留在腦海。
然後不久前,那麼巧,又看到另一個輪迴交叉的解釋。在正文解釋的「末尾」,據回憶大概是類似這樣的說明:「四個輪迴交叉的閘門的確是彼此拉扯的,唯有當你活出自己的設計後,才會真正體驗到這個輪迴交叉的意涵。」
• #學習中的矛盾
類似這種矛盾的顯現和化解,在上課的歷程中屢見不鮮。
我記得上一階時,看著自己的6-59,俗稱「人見人愛的通道」,一開始是有點樂的,「原來我是被喜愛的呀。」但,內心還是暗暗吃了一驚。
「其實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人見人愛啊。」
我一直覺得,是不是我沒有活出自己的「天賦」呢?一切怨不得人。
後來到了二階,恰巧又提到這條通道,我順勢在交流時說,「可是有時候我覺得我也不是那麼人見人愛啊?」
「噢,因為那也可以是疏離的通道啊!」
那回應多麼地了當爽朗,讓我「喔!」得自在淡然,但我整個人是愣住的。不是說好,這是條「人見人愛」的通道嗎?怎麼突然間又變成「疏離」了?
到了三階,一切明朗化,才會發現其中的本質。
這個過程,單靠閱讀《區分的科學》是得不到的。我是認為,這個看似矛盾的「學習的歷程」,是整個體驗蠻重要的一部分,為之後的一切「定調」。
• #學習架構的重要性
所以,當有人問我,他有沒有活出某條通道的特質,或者糾結於他是否應該根據閘門而怎樣怎樣時,我通常會嘗試回答,但我真實的想法經常是:「不如試試看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或者去察覺空白能量中心如何影響自己」。
我不是刻意將這兩件事的重要性放大。
而是當我見到輪迴交叉矛盾的例子後,我察覺到「先後」的重要性。再加上這幾天,看完卡巴阿拉的十個圓質的解釋後,忽然了解到,學習順序的重要性。
根據課程架構,一階先主要介紹四大類型、內在權威與策略和九大能量中心與非自己,二階介紹紅黑、通道群類型和六個爻,三階作整合、通道解釋和進階的人生角色分析。大家最感興趣的64個閘門、384條爻竟然屬於四階課程(進入專業分析師領域內容)。
難道沒有人覺得好奇,為什麼不在一階就開啟所有閘門的知識呢?(雖然一階有稍微提到每個閘門的基本含義)
如果了解自己是否活出閘門特性或者天賦如此重要,不是應該一早就讓大家學習嗎?
這樣說,並不是指閘門或通道沒有類型及內在權威重要;我相信,一切都是環環相扣;但有沒有可能,一切是「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學習的進度
以英語教學來比喻,當我們學習介詞「to」的用法時,我們是不可能在一開始揭露它的所有用法,原因只有一個:「亂」。
你懂得了全部又如何,你會知道什麼時候應自動轉換這個字的使用方式嗎?
一般上,老師都從最簡單的開始,在「to」的後面,一律使用「原型動詞」(original verb)。有些聰明的學生會說:「老師,不對,我看過有些to後面可以放ing 的形式。」
在知識的層面,學生說的是沒錯,但是為什麼有用法的差異,背後各有原因,總是不能一次說到底。
當一切同步解釋,孰輕孰重,哪些常見哪些罕見,變得模糊不堪。
該先記什麼,後記什麼,才是學習的關鍵。
#人類圖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反正腦袋被填滿有衝動就寫吧
Photo credit: siliconan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