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VS【務實】
如果您帶著嚴重色彩,建議您跳過這篇文章;如果您自認為是「中間選民」,也許可以看看無妨。
高雄過去1年半,是否真的在空轉?
以下是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公報,韓國瑜的政見。
十大支票:
#一落實中英文雙語教育
打造高雄新世代與世界無縫接軌,讓下一代出路海闊天空。
(108年增設外師「雙語教育特色學校」24所。預計109年增設至48所。簡單說,一個星期有8堂全英語課程)
#二領導招商引資小組
市長親自擔任小組長,全力爭取外商投資高雄,經濟繁榮。
(重大投資累計達2257億元。)
(啟動「仁武產業園區」招商及開發。)
(2019年國際會議商業展覽達191場次,近五年新高。)
#三推動南南合作
爭取農、漁、畜產品外銷訂單,打入大陸南方及東南亞市場,增加農民收入。
(農產品外銷12.3億元、漁產品外銷110.7億元。)
(市長常直播幫助農、漁民及光觀業者銷售,用最直接的方式協助業者,並成立網路平台擴大農漁民國內通路。)
#四發展旅遊產業鏈
推動醫療美容、愛情產業、地方特色旅遊,讓高雄成為好吃、好玩、浪漫的光觀勝地。
愛情摩天輪??中央、地方各說各話,也許被卡?也許沒做?我不知道,暫無法列入。
(108年高雄住宿旅客939萬,成長17.36%。)
(打造「愛河水舞」「愛之鯨」「白色情人貨櫃棧」「LOVE高雄追光季」等光觀勝地。)
(推動醫療光觀,選擇至高雄市之國際病人達4.1萬人次。)
(國際郵輪停靠高雄港64艘次,進出旅客近10萬,周邊光觀效益達2.3億。)
#五南海科技首都
升級高軟園區,整合港都空海優勢,提升高科技產品發展。
(目前查無任何資料)
#六優化整體高雄交通網路
改善轉乘接駁,規劃完善捷運網,強力推動路平專案,順暢高雄交通。
(108年中央道路評鑑「優等獎」、改善道路面積394.5萬平方公尺、人行道面積3萬平方公尺、開闢道路18.7萬平方公尺、投入9.6億元改善中山路及沿海路。)
(短時間內拆除6座大型陸橋(青海、自立、青年、自強、大順、維新)、填平2左營及中華地下道。)
(貫通自由路接復興路、貫通美術北三路接銘傳路、貫通曹公路接文衡路)
(捷運紅線延伸至岡山、路竹預計民國114年完工。)
#七向校園毒品宣戰
集校區、社區、警區三區力量,聯手防治毒品問題,讓校園毒品一掃而空。
(成立126點「社區防治毒品關懷站」,防毒宣導634場,參與人數達16.5萬人次。)
(培訓反毒種子師資618位,辦理融入式防毒宣導場4624次。)
(創設「耕欣園」及「抒心園」藥癮家庭社區服務據點,共服務2283人次。)
#八成立青年局催生青年創業基金
解決青年就學、就業、創業以及住宅問題,吸引北漂青年返鄉服務。
(一年半期間共辦理576場就業徵才活動。)
(青年創業基金,民間捐款+市府提撥,共3.3億。)
(開辦青年創業貸款,提共低利貸款及友善環境,供北漂青年及本地有志青年在高雄創業,以媒合35案,金額達4325萬元。)
(推出「移居津貼2.0」,目前累計補助125人,共1500萬元。)
(「老青共居」三方案,老青分租、老青共棟及分租認證。)
(前金警察宿舍將整建為社會住宅,有效利用降低公舍閒置。)
(推出安居高雄市民首購優惠房貸專案(利率1.35%起,最長40年)。)
(南臺灣首座新建「機11社會住宅」動工。)
#九推行世代共好政策
發展托育、扶老的照護產業,解決育兒養老問題。
(在高雄偏遠地區新增27條路線設有公車式小黃,服務年長者方便就醫及購物。)
(免費發放155萬張「安心餐卷」供弱勢學童,讓他們不再挨餓。)
(第一胎生育補助加碼至2萬元。)
(大幅提升準公共幼兒園家數,減輕家庭負擔。)
#十改善空汙及水質
監督燃煤品質,優化水質,還給市民乾淨的飲用水和天空。
(擴大公告水汙染管制區,加強管制河川汙染,引進高科技設備輔助稽查,並提高罰則嚇阻偷排行為。)
(啟動「幸福川」及「茄萣大排」清淤作業,改善異味。)
(108年4月-109年3月,PM2.5紅害站日數為「0」天。)
(空氣品質指標AQI良率提升至77.8%。)
(列管工廠氮氧化物及硫化物排放量達歷年新低。)
(汰換老舊機車3.49萬輛,全國最高。)
以下施政是沒有在選舉公報政見上的:
1.路燈全面汰換LED路燈,減少電費支出超過1億元。
2.清除水道淤泥107.6萬噸,改善22處容易淹水熱點、修補441處明顯破損雨水箱涵。
3.簡化繁雜行政流程,提升效率,打造友善投資環境。
4.大寮81期重劃區動土開工、岡山87期重劃區道路通車、前鎮79、83期重劃區道路通車。
5.重劃區87、93期重劃工程,榮獲「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
6.開源節流,108年市府歲出入差縮小為10.4億元,節省8成以上的預算經費。「財政績效」、「年度預算編制」及「執行效率」,「全國最佳」。
7.推動校園增設冷氣機、空氣清淨機,約63000名小朋友受惠。109年擴大實施,預計180000小朋友受惠。
8.啟動珍珠計畫,設置16所珍珠小棧,讓未婚小媽媽免費諮詢並提供必要服務,並可申請補助營養津貼最高6000元。
9.滿天星計畫,提供高雄在地大專院校學生推薦名額100名、公務員推薦50名,補助出國遊學一年拓展世界觀,一年2萬美金。
10.還地於民,全面推動18個都計區公保地解編,並審計通過12個計劃區共47公頃公保地,省去市府支出135億元。
11.辦理N合1便民服務,結合18個公民營機構「一處申辦、多項服務」,不用舟車勞頓曠日廢時。
12.各區舉辦里長座談會,傾聽基層,截至目前已辦理56場。
13.成立「新住民事務專案辦公室」整合跨局處資源提供完善服務,打破族群隔閡,共榮共好。
如果您真的願意看到這邊,請問這樣的市府團隊算有做事?還是沒做事?
【情感面】他也許傷了許多高雄人的心,這是事實。但【務實面】他沒有背棄對高雄的承諾,這也是事實。
情感跟務實都很重要,如果硬要選一個怎麼辦?
我想留下的是一個可以改變高雄的團隊,而不是一個已經治理20多年卻每況愈下的團隊。
如果你要說,高雄治理很好、很漂亮啊也改變很多啊!
那有人是否可以回答我,為何高雄會被台中超車?
如果高雄再走回老路,再過幾年被桃園超車也是遲早的事...
言盡於此,請各位高雄市民好好思索一下吧...
支持做實事不貪污的人沒什麼好怕的。
整個國家已經為了選舉空轉2年多了,真的還要再空轉下去嗎?
以上數據及資料如有錯誤歡迎指證,並希望能提供正確資訊,別只會用酸的。當然!如有遺漏施政,也歡迎留言補充。
最後,也想跟各位來個君子之約,只要您願意分享此文,我免費送您一罐【可寧乾洗手】,規則不多,截圖私訊即可獲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OAX8bTxWU&t=2s
我是高雄市民也是庶民,最多只能提供300罐扣大,送完為止。算是我對市府團隊的肯定做最後一點努力,讓大家知道高雄市政府的執行效率,絕對不會讓高雄人漏氣。
人行地下道英文 在 李昆澤 Facebook 八卦
《阿澤的選舉日記》
陽光普照的日子,早上到中都市場及社區向市民頭家請安問好,也向大家說明我為高雄爭取包括鐵路地下化、綠色廊帶、路橋拆除以及明年二月將進行的中華地下道填平工作。
明天就是冬至,許多攤位應景的賣起湯圓,充滿濃濃的節令氣氛,加上大家對我的肯定與支持,這人情與熱情,十分溫暖,讓我充滿力量、繼續打拚。
下午,高雄正紀錄著台灣民主的新里程碑。
站在路口,親手將水遞給自主走上街表達訴求的民眾,看著滿滿的人,拿著標語、揮舞旗幟,大聲喊出心中的想望跟訴求,這,不就是民主自由最可愛也最可貴之處。
感謝所有上街的人,行過台灣自由之路,也讓我們一起守護台灣難能可貴的民主。
#總統支持3號蔡英文立委栽培3號李昆澤
#會做事認真拚
#立法院唯一連續15個會期獲得公督盟評鑑優秀立委
#建設高雄守護台灣
人行地下道英文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在「張哲生」專頁即將達到10萬人說讚之際,我特地剪輯製作了這段長達25分鐘,回顧台北北門(承恩門)半世紀歷史影像的紀錄片,與各位分享。
《關於北門》
清末,隨著北台灣茶葉生產和貿易興起,清政府在大稻埕和艋舺之間興建台北城,其正門「承恩門」在1884年竣工,由於此城門位在台北城的北側,而俗稱北門。當時在大稻埕上岸的商旅,大都從北門進入台北城。
清光緒10年(1884年)中法戰爭之際,從基隆進軍北台灣的法軍,在進軍至暖暖一帶即被清軍擊退。為抵禦外敵而於1884年趕工完成的台北城,幸運地在此戰裡免受戰火試煉。不過在11年後(1895年)發生的台民抗日乙未戰爭中,台北城卻也沒發揮原本應有的防禦功能,便被侵台日軍「兵不血刃」地輕易入城。
1895年6月7日,由辜顯榮為前導的日本侵台軍到達台北城北門之外,城內老婦人陳法與家眷冒著城內動亂之險,登上北城城牆,放下竹梯打開城門,日軍於是輕易進了台北城。同月17日,日軍舉行「始政式」,象徵日本正式統治台灣。
日軍進入台北城後,日本殖民政府對於原來設計中帶有防備日本性質的台北城之存在價值,初始也曾有過不同議論;後來在1897年成立的「台北市區計畫委員會」裡,開始研議拆除台北城之城牆。之後,在1899年公告的第一次市區改正計畫之中,台灣總督府以街地整理與貫通道路為由,將台北城的部份城牆連同城內原有清朝時代的建築物,如文廟、武廟等,一同予以拆除。
1900年,台灣歷史上的首次正式實施的都市計劃當中,台灣總督府的「台北城內市區計畫」所進行的市區改正,不但將台北城的所有護城河填平,並將城垣至護城壕間的空地規劃為公園,更以增闢九個城門為由,開始小規模拆除妨礙道路貫通的城牆,而西門(寶成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遭到拆除。
真正開始大規模地拆除台北城的城牆,是在1901年公告「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之際,該計畫的重點乃是加快原本已在進行中的拆除城牆工事;於該計畫中,台北城的所有城門本應該全數拆除,不過因為拆除西門後的民間反彈壓力,致使台灣總督府改變原計畫,留下了尚未拆除的北門(承恩門)、東門(景福門)、南門(麗正門),以及小南門(重熙門)。
1904年底,除了刻意留存的四座城門之外,台灣總督府幾乎已將台北城的所有城牆拆光,而拆除城牆時所卸下的石材則大多運往東門附近,用以建造台北刑務所(今日之臺北監獄遺跡)與兵營區(後來曾成為陸軍總部之所在,然後該地改建為中正紀念堂)。
北門、東門與南門這三座城門原本是中國南方閩式建築的紅瓦城樓,然而,臺北市政府於1966年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全面改建為風格迥異的北方式綠琉璃瓦頂亭閣式建築,原貌盡失。北門原本也在改建之列,不過由於當時已經計畫在忠孝西路上興建高架道路,並且將通過北門所在位置,因此預定直接拆除北門(1976年高架道路開工後,在學者極力爭取下,市政府才同意修改興建方案,讓高架道路改以彎道繞過北門所在位置),所以北門便逃過了此劫,成為世界僅存的閩南式碉堡城門。
目前,台北城僅存的四座城門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名稱為台北府城之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
《關於北門圓環高架橋》
圍繞著台北北門(承恩門)興建的北門圓環高架道路(亦稱北門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或是簡稱北門橋),於1976年2月10日動工興建、1978年9月16日竣工(10月10日通車),其建造目的乃為了方便車輛跨越鐵路以改善交通狀況。而在1982年5月1日忠孝橋通車之後,這座高架橋因銜接忠孝橋台北端,所以也被台北市政府稱作忠孝橋引橋(引道)。
在台北市區的鐵路地下化之後,北門高架橋已不再被需要,加上為了重塑北門及忠孝西路景觀之需要,台北市政府遂於2008年開始評估北門高架橋之拆除,最終在2013年決定於2016春節期間進行拆除工程。於是,北門高架橋拆除工程自2016年2月7日凌晨動工,並於6天後(2月13日上午8點)完工通車。
1966年,台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全面改建為中國大陸北方宮殿式建築,導致原貌盡失。原本北門也在改建之列,不過由於當時政府已計畫在忠孝西路上興建跨越鐵路的高架橋(並連結忠孝橋通往三重),而高架橋將會通過北門所在位置,因此決定不改建北門,而是直接拆除它。
1976年,跨越鐵路的北門圓環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開工,在學者極力爭取下,市政府才同意修改興建方案,將高架橋改以彎道繞過北門所在位置,車輛可可從忠孝西路往西(重慶北路口)、忠孝西路往東(西寧南路口)與塔城街往南等三處上橋,並可從忠孝西路往東(重慶南路口)、忠孝西路往西(西寧北路口)、延平北路往北,與延平南路往南等四處下橋。
1976年3月,時任台北市長張豐緒指示工務局,應考慮北門高架道路竣工後,連接忠孝橋的可能性,可以使西寧南北路、環河南路一帶立體交叉,已改進該地區的交通秩序。當時公佈的北門高架道路工程內容如下:
主橋沿著忠孝西路,自重慶南路口以西起坡,興建四車道跨越北門圓環後,下至西寧北路口,另從該高架橋北側於北門城樓附近接一座八公尺寬匝道,沿延平北路跨越鐵路後,下至鄭州路附近。在塔城街口附近沿北門公園西側並建二車道之上坡引橋,漸轉向忠孝西路,便與延平北路之北向下坡道,形成南北交通之單向行車系統,工程預算包括北平路在內約為三億三千餘萬元,第一期工程以高架道路為主,從1976年2月8日開始打築鋼管樁基礎,並預計在1977年底以前完成。(不過後來實際的完工日期為1978年9月16日)
北門圓環高架道路的開工日期為1976年2月10日,完工日期為1978年9月16日,其效益為「跨越鐵道,便利忠孝西路東西方向及延平北路、中華路南北方向交通」。當時北門一帶的工程,除了這座跨越鐵路的高架道路外,還有其他配合為忠孝橋通車所興建的道路(北平路)、人行地下道(博愛路至延平南路至中華路、通過忠孝西路地下、公園路北平路口)、人行陸橋(中華路東側跨越鐵道至洛陽街口)與停車場(公路東站前廣場)等多項公共設施。
1978年9月16日,北門圓環高架道路正式完工,主橋長530公尺、寬15公尺,接著再進行與忠孝橋銜接之引道橋工程。引道橋由忠孝橋主橋銜接北門圓環高架道路之西寧北路口,中間引道橋寬8公尺,由忠孝橋至西寧南北路口後,岔成寬5.5公尺之兩單線道高架橋,與原北門高架道路橋面銜接,長220.5公尺。兩側自橋台上下主橋引道,引橋至西寧南北路口,均為長162公尺,寬10.5公尺之兩線道。至於引道橋跨越環河南路高架橋時,增高為4.3公尺。
連接三重地區與台北市的忠孝橋由國際知名的橋樑結構工程師林同棪(音炎)設計,外型呈上T(橋樑)下Y(橋墩),主橋長1,145公尺,寬31.5公尺,往返各有3個快車道、1個機車道、1個人行道。1978年,由台北市政府開始動工興建台北市端的626公尺路段。1979年,由台灣省公路局開始動工興建台北縣三重市端的519公尺路段。1982年5月1日,忠孝橋全線完工通車。
忠孝橋之上構為每跨11支的預力混凝土T型樑,下構在牆式墩柱兩端向四角斜伸出四支柱子呈Y型,末端串以短樑構成框架,延長跨距以減少落墩數。忠孝橋的上構為T型梁,下構為Y型柱,設計師林同棪巧妙地將自己名字的英文縮寫 T. Y. 融入設計之中。
在北門圓環高架道路(北門高架橋)完工後的十幾年間,北門被高架橋主線和延平南路匝道緊密包夾,且橋身逐漸擠壓到北門,所幸整體原貌終未受太大破壞。
1989年,華山至萬華間的鐵路地下化之後,當初為了讓車輛能迅速跨越鐵路而建的匝道之使用率便大幅下降。因此,首先,延平北路的下行匝道在1993年進行拆除。
再來,延平南路的下行匝道則於1995年於8月26日進行拆除,此舉解除了北門被延平南路匝道靠在身上的危境,不過忠孝西路上的忠孝橋引橋主線對於北門仍然繼續造成北面視覺上的遮蔽至今。
2000年1月1日,塔城街上行匝道亦被拆除。
隨著機場捷運及捷運二期路網將在未來幾年內陸續通車,台北車站周邊交通需求也將大增,台北市政府確定拆除銜接忠孝橋台北端之北門高架橋,並排定在2016年2月的過年期間進行拆除,屆時,被困縛在高架橋下的國家一級古蹟北門便可重見天日。
台北市交工處表示,將以拆除北門高架橋、移除所有槽化設施、放大北門周邊空間,並將鄰近「忠孝西-中華路(塔城街)」與「忠孝西-延平北」所有車行動線拉直,讓道路維持接近垂直正交,為拆除引道後之最佳方案。新方案上路後,將能解決北門周遭動線複雜問題,行人經忠孝西路穿越中華路也不用再繞道開封街。另外,北門南側車道北移、集中後,也將擴大北門周邊腹地,有利未來古蹟廣場整體景觀規畫。
750公尺長的北門高架橋,於2016年2月7日(除夕)凌晨開拆,原預計8天拆完,最後提前在2月13日上午8點完工通車,僅花了6天多的時間便完成拆除工程,其動用之人數與機具數量,以及拆除範圍的長度,皆為歷年之最。而為了保護道路與附近的古蹟,北市府則祭出號稱「金鐘罩、鐵布衫」之措施,並設置高架平台「北門觀」,讓民眾見證歷史。
北門高架橋距離古蹟北門的最近處僅有90公分的空間,周邊還有北門郵局、三井倉庫等古蹟,為了保護道路與古蹟,北市工務局決定祭出「金鐘罩」與「鐵布衫」兩項法寶。
在高架橋緊鄰北門的區段將採用鐵柵欄圍成「金鐘罩」,並以機械切割工法,避免碎石飛濺而傷及北門;並在周邊的古蹟與歷史建築一帶,設置十個建物傾斜計與十四處沉陷觀測點,以隨時監測。
北市工務局副局長黃治峯表示,北門高架橋的地下層就是捷運、高鐵、台鐵站,為避免施工影響交通安全,拆除工法將避免就地打鑿,而是採單元分割再吊移拆除。
而所謂的「鐵布衫」就是在北門周圍的廣場,鋪上2.2萬平方公尺的鋼板,其面積相當於52座籃球場,以保護廣場地表設施,這是北市歷年來拆橋工程中鋪設鋼板數量最多的一次。
黃治峯說,北門高架橋的拆除工程分為三階段,2016年1月6日至2月6日期間,完成測量放樣、圍籬設置、臨時支撐架設等「第一階段」前置作業。
「第二階段」是拆除橋身,北市府選在春節期間(2月7日至14日)施工,以期能將交通影響降到最低;在8天施工期間;施工期間每天動員工程人員與義交多達900餘人,日夜輪班作業,並出動700公噸的吊車、破碎機與高空作業車等機具。
「第三階段」乃路型調整與引道拓寬,工期為2016年2月15日至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