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很不一樣,這個農曆新年我是吃年夜飯配肺炎新聞,而不是賀歲節目。今年的新年歌曲恐怕也要改成: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口罩買到沒?」
這場疫情實在讓大家都很不好過,網路上謠言不斷、真假消息難辨,今天就要帶大家來瞭解一下,我們要對付的敵人究竟是什麼來頭。
我們先來正名一下,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暫時把病毒稱作「2019 novel coR0navirus」,簡稱2019-nCoV,中文翻譯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 去年12月疫情爆發初期,中共衛生當局直接把矛頭指向「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還二話不說下令關門清洗,之後更堅稱沒有人傳人的證據,但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卻打臉說,去年12月1日發病的第一個肺炎患者,明明就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而且一整個月下來,41名患者中,有三分之一都跟市場無關。
既然沒有「人傳人」,那沒去過市場的人,到底是從哪裡感染病毒的?北京當局給不出答案,再加上態度遮遮掩掩,這使得網路上傳言四起,有的甚至說中共其實正在秘密研發「生物武器」,病毒就來自武漢一間國家級的P4實驗室!
各種「腦補」繪聲繪影超精彩,但我們還是得用科學的角度來探討源頭。其實早在2002年SARS爆發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石正麗」,就帶著團隊到中國各地採集蝙蝠樣本,試圖找出SARS的病毒源頭,十多年來總共發現500款過去從未發現過的冠狀病毒,還在2018年公布了研究結果。
而這次的疫情爆發後,「石正麗」團隊就火速發表了最新論文,內容提到他們當年在雲南發現一種「中菊頭蝠」,從這種蝙蝠身上採集到的冠狀病毒「RaTG13」,和武漢肺炎冠狀病毒的序列,相似度高達96.2%,幾乎可以說兩種病毒是兄弟。
雖然目前無法證實,武漢肺炎病毒直接來自雲南,也無法得知,別的地方還有沒有更相近的病毒株,但專家根據現有證據推斷,很有可能是這種蝙蝠,把病毒傳染給中間宿主,然後中間宿主再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傳播模式就跟SARS大同小異。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的新型傳染病,幾乎都跟動物脫不了關係。SARS病毒可能來自蝙蝠,H7N9禽流感來自禽鳥類,伊波拉來自猿猴,MERS疑似來自駱駝,全部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這些原本跟人類完全無交集的病毒,到底是怎麼跳到我們身上的?原因不外乎是吃「野味」,以及我們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下一場人類大瘟疫》的作者David Quammen幾天前就投書紐約時報說,病毒原本可能好端端的在蝙蝠洞裡,是人類活動把它釋放出來,今天爆發這樣的傳染病,恐怕是我們「自找的」。
接下來我們現在再來看看這個病毒的傳播力有多強。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武漢肺炎冠狀病毒是藉由飛沫傳染,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傳播距離大約在6英呎,也就是1.8公尺內,比起麻疹、水痘病毒可以飛30公尺遠,好得多。
但再來我們要搞懂病毒的「基本再生數R0」,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病患平均可以感染多少人。如果能藉由醫療措施把R0降到1以下,就代表一個病人能再感染不到一個人,這個疾病也就能被撲滅了。
不過統計樣本和傳染模型的不同,會大幅影響R0的估算結果。目前WHO的數據最為保守,介於1.4到2.5之間,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則估計2.6。光看數字好像有點不痛不癢,我們實際拿R0 2.6來算算看,如果5名武漢肺炎患者,每人能感染2.6人的話,在5個感染週期後,就會有368個人生病。拿季節性流感相比,平均一個病人會傳染給1.3個人,同樣以5名病患、5個感染週期來算,最後只會有45人生病。R0只差1.3個百分點,最後結果卻是差了8倍。 這樣一比就「很有感」了吧?也難怪先前四名英美專家公布論文,說武漢肺炎R0高達3.6到4.0時,就嚇壞不少人。
儘管各國專家估算的R0不一樣,但怎麼看都覺得中共當局公布的確診案例數據好像…「太客氣」了,目前綜合各國專家發表的研究結果,實際感染人數恐怕上看10萬人,甚至更多。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主任佛契就警告說,武漢肺炎病毒傳染性非常非常高,幾乎可以確定將成為大流行。還有許多專家不約而同提到,這波疫情令人聯想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當時爆發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導致全世界5億人感染,至少5000萬人死亡,連當時的台灣也有4萬多人喪命。
大家可能會想,預防重於治療,現代醫學這麼發達,疫苗應該很快就能上市了吧?恐怕沒那麼樂觀,問題出在:第一速度,人體試驗的速度,第二還是速度,病毒變化的速度。
北京當局1月10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密碼後,各國醫藥專家爭相投入了這場疫苗競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就聯手生技公司Moderna聯手開發疫苗,預計三個月後,就能進行第一階段試驗。中國首富馬雲,也大手筆捐贈1億元人民幣,相當4.4億台幣,用於疫苗研發。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正在研究,可以同時預防武漢肺炎和流感的「鼻噴式疫苗」。
美國醫療保健產品大廠嬌生,也加入戰局,預計8到12個月內進行人體試驗。美國加州聖地牙哥Inovio實驗室更宣布,他們只花了短短3個小時,就設計出一款叫做「INO-4800」的疫苗,預計初夏以前就會進行人體試驗。
想當初2003年SARS爆發後,研究人員花了20個月的時間,才研製出可用於人體試驗的疫苗,到2015年茲卡病毒蔓延時,專家們已經將疫苗研發時間縮短至6個月,現在竟然只要3小時!“愛的迫降”我只看三集他就研發出來了,好犀利呀!不過別以為研發成功就沒事了,難是難在後面一系列的安全測試,無論怎麼壓縮時間,疫苗都必須經過動物測試,再經過人體試驗,整套流程差不多要一年時間。
再來就是,醫藥科技快,病毒變化更快!冠狀病毒是一種「核醣核酸RNA」病毒,偏偏RNA變異的速度很快,一旦變異個幾代,原先針對某種特定病毒所設計的疫苗,可能就完全失去效果了。加上冠狀病毒疫情往往來去一陣風,殺個你措手不及然後就銷聲匿跡,例如當年的SARS。
大家要知道研發一款疫苗,都是幾千萬、幾億在燒欸,這就很像大手筆製造了最新型的飛彈坦克,但等武器做好,敵人根本已經換了一批,或是早就消失了,還打什麼仗?
所以啊,現在不管研發疫苗或解藥,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只能勤快洗手,盡量避免前往疫區,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過年很不一樣,這個農曆新年我是吃年夜飯配肺炎新聞,而不是賀歲節目。今年的新年歌曲恐怕也要改成: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口罩買到沒?」 這場疫情實在讓大家都很不好過,網路上謠言不斷、真假消息難辨,今天就要帶大家來瞭解一下,我們要對付的敵人究竟是什麼來頭。 我們先來正名...
人臉相似度測試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今年過年很不一樣,這個農曆新年我是吃年夜飯配肺炎新聞,而不是賀歲節目。今年的新年歌曲恐怕也要改成: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口罩買到沒?」
這場疫情實在讓大家都很不好過,網路上謠言不斷、真假消息難辨,今天就要帶大家來瞭解一下,我們要對付的敵人究竟是什麼來頭。
我們先來正名一下,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暫時把病毒稱作「2019 novel coR0navirus」,簡稱2019-nCoV,中文翻譯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 去年12月疫情爆發初期,中共衛生當局直接把矛頭指向「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還二話不說下令關門清洗,之後更堅稱沒有人傳人的證據,但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卻打臉說,去年12月1日發病的第一個肺炎患者,明明就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而且一整個月下來,41名患者中,有三分之一都跟市場無關。
既然沒有「人傳人」,那沒去過市場的人,到底是從哪裡感染病毒的?北京當局給不出答案,再加上態度遮遮掩掩,這使得網路上傳言四起,有的甚至說中共其實正在秘密研發「生物武器」,病毒就來自武漢一間國家級的P4實驗室!
各種「腦補」繪聲繪影超精彩,但我們還是得用科學的角度來探討源頭。其實早在2002年SARS爆發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石正麗」,就帶著團隊到中國各地採集蝙蝠樣本,試圖找出SARS的病毒源頭,十多年來總共發現500款過去從未發現過的冠狀病毒,還在2018年公布了研究結果。
而這次的疫情爆發後,「石正麗」團隊就火速發表了最新論文,內容提到他們當年在雲南發現一種「中菊頭蝠」,從這種蝙蝠身上採集到的冠狀病毒「RaTG13」,和武漢肺炎冠狀病毒的序列,相似度高達96.2%,幾乎可以說兩種病毒是兄弟。
雖然目前無法證實,武漢肺炎病毒直接來自雲南,也無法得知,別的地方還有沒有更相近的病毒株,但專家根據現有證據推斷,很有可能是這種蝙蝠,把病毒傳染給中間宿主,然後中間宿主再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傳播模式就跟SARS大同小異。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的新型傳染病,幾乎都跟動物脫不了關係。SARS病毒可能來自蝙蝠,H7N9禽流感來自禽鳥類,伊波拉來自猿猴,MERS疑似來自駱駝,全部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這些原本跟人類完全無交集的病毒,到底是怎麼跳到我們身上的?原因不外乎是吃「野味」,以及我們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下一場人類大瘟疫》的作者David Quammen幾天前就投書紐約時報說,病毒原本可能好端端的在蝙蝠洞裡,是人類活動把它釋放出來,今天爆發這樣的傳染病,恐怕是我們「自找的」。
接下來我們現在再來看看這個病毒的傳播力有多強。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武漢肺炎冠狀病毒是藉由飛沫傳染,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傳播距離大約在6英呎,也就是1.8公尺內,比起麻疹、水痘病毒可以飛30公尺遠,好得多。
但再來我們要搞懂病毒的「基本再生數R0」,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病患平均可以感染多少人。如果能藉由醫療措施把R0降到1以下,就代表一個病人能再感染不到一個人,這個疾病也就能被撲滅了。
不過統計樣本和傳染模型的不同,會大幅影響R0的估算結果。目前WHO的數據最為保守,介於1.4到2.5之間,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則估計2.6。光看數字好像有點不痛不癢,我們實際拿R0 2.6來算算看,如果5名武漢肺炎患者,每人能感染2.6人的話,在5個感染週期後,就會有368個人生病。拿季節性流感相比,平均一個病人會傳染給1.3個人,同樣以5名病患、5個感染週期來算,最後只會有45人生病。R0只差1.3個百分點,最後結果卻是差了8倍。 這樣一比就「很有感」了吧?也難怪先前四名英美專家公布論文,說武漢肺炎R0高達3.6到4.0時,就嚇壞不少人。
儘管各國專家估算的R0不一樣,但怎麼看都覺得中共當局公布的確診案例數據好像…「太客氣」了,目前綜合各國專家發表的研究結果,實際感染人數恐怕上看10萬人,甚至更多。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主任佛契就警告說,武漢肺炎病毒傳染性非常非常高,幾乎可以確定將成為大流行。還有許多專家不約而同提到,這波疫情令人聯想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當時爆發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導致全世界5億人感染,至少5000萬人死亡,連當時的台灣也有4萬多人喪命。
大家可能會想,預防重於治療,現代醫學這麼發達,疫苗應該很快就能上市了吧?恐怕沒那麼樂觀,問題出在:第一速度,人體試驗的速度,第二還是速度,病毒變化的速度。
北京當局1月10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密碼後,各國醫藥專家爭相投入了這場疫苗競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就聯手生技公司Moderna聯手開發疫苗,預計三個月後,就能進行第一階段試驗。中國首富馬雲,也大手筆捐贈1億元人民幣,相當4.4億台幣,用於疫苗研發。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正在研究,可以同時預防武漢肺炎和流感的「鼻噴式疫苗」。
美國醫療保健產品大廠嬌生,也加入戰局,預計8到12個月內進行人體試驗。美國加州聖地牙哥Inovio實驗室更宣布,他們只花了短短3個小時,就設計出一款叫做「INO-4800」的疫苗,預計初夏以前就會進行人體試驗。
想當初2003年SARS爆發後,研究人員花了20個月的時間,才研製出可用於人體試驗的疫苗,到2015年茲卡病毒蔓延時,專家們已經將疫苗研發時間縮短至6個月,現在竟然只要3小時!“愛的迫降”我只看三集他就研發出來了,好犀利呀!不過別以為研發成功就沒事了,難是難在後面一系列的安全測試,無論怎麼壓縮時間,疫苗都必須經過動物測試,再經過人體試驗,整套流程差不多要一年時間。
再來就是,醫藥科技快,病毒變化更快!冠狀病毒是一種「核醣核酸RNA」病毒,偏偏RNA變異的速度很快,一旦變異個幾代,原先針對某種特定病毒所設計的疫苗,可能就完全失去效果了。加上冠狀病毒疫情往往來去一陣風,殺個你措手不及然後就銷聲匿跡,例如當年的SARS。
大家要知道研發一款疫苗,都是幾千萬、幾億在燒欸,這就很像大手筆製造了最新型的飛彈坦克,但等武器做好,敵人根本已經換了一批,或是早就消失了,還打什麼仗?
所以啊,現在不管研發疫苗或解藥,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只能勤快洗手,盡量避免前往疫區,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人臉相似度測試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無尾熊性病」vs.「達賴出專輯」。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無尾熊性病」獲得56%的網友支持。
我們難得可以這麼光明正大討論性病。這則我提議的,先前還真的不知道在無尾熊可愛外表下竟然藏著花柳病,而且據說有半數都被感染,有些地方甚至九成都確診。
其實性病並不是人類專屬的,例如牡蠣會得皰疹,兔子會得梅毒,海豚會得生殖器疣,就是像「菜花」那類的東西。但是今天的主角「披衣菌」(Chlamydia)是一種「很成功的菌」,從青蛙到魚再到鸚鵡等的所有動物,都可能被它感染而生病,披衣菌可以說是聯繫所有物種的細菌,是全球最常見的性病,每年有大約1.31億人患病,而美國大約有十分之一性生活豐富的青少年,都感染了披衣菌。但是呢,披衣菌在人類身上的症狀很輕微,大部分的人是沒有症狀的,所以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感染,但是放著不管最後可能導致不孕、骨盆腔發炎,病人往往是等到想生小孩卻一直不孕的時候,才赫然發現自己感染了披衣菌。
雖然這些症狀是「人熊共通」的,但和人類不一樣的是,無尾熊一旦感染披衣菌,症狀就會非常嚴重,會引發劇烈發炎反應、長巨大的囊腫,還會損傷生殖器官,其實最明顯的就是,如果看到無尾熊眼睛周圍怎麼紅紅的,好像發炎的樣子,通常都是感染了披衣菌,而且細菌會快速跑到泌尿道,從生殖器跳到膀胱上,在最壞的情況下,無尾熊小便的時候會痛到慘叫,而且會產生明顯的氣味,嚴重的話可能會失明,最後死亡。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無尾熊一天差不多會睡20小時,清醒的時候也不太會消耗牠們珍貴的體力,唯二會做的事情就是吃飯和進行「樹上運動」,而且不管母熊有沒有排卵,公熊都會「硬上」,但公熊處處留情又不戴套,小寶寶生下來也會被媽媽感染,所以性病就這樣傳來傳去,最後就變成現在這樣超過半數都得病了。
加上無尾熊跟人類一樣也會感染「反轉錄病毒」,這種病毒類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會削弱無尾熊的免疫系統,讓牠們更容易遭受病魔攻擊,像是感染披衣菌或罹患癌症。還有我們人類壓力大的時候,免疫力不是會下降,容易生病嗎?無尾熊也很容易在壓力過大的時候感染披衣菌,我也不知道他們每天都在睡覺壓力是能夠多大。
其實無尾熊很脆弱,熊生很辛苦,主要死因有10%是被狗咬死,30%被汽車撞死,近年森林大火也是嚴重衝擊,但這些都不及披衣菌的殺傷力,40%的無尾熊都死於性病,導致最近20年來無尾熊數量暴跌了80%。
目前雖然有抗生素可以對付披衣菌,但有點治標不治本,加上用抗生素會干擾無尾熊的腸道微生物群系,影響牠們分解尤加利葉的能力,專家就希望從能夠預防疾病的疫苗下手。我們剛剛提到披衣菌是人熊共通嘛,但其實無尾熊感染的披衣菌版本,和人類感染的並非一模一樣,不過因為披衣菌本身的特性,加上菌的基因組比較單純,所以人熊身上兩種菌的相似度還是非常高,這些相似之處就使得專家認為,無尾熊很可能就是研發人類疫苗「缺少的那塊拼圖」!
目前生物學家正打算在無尾熊身上,進行披衣菌疫苗的相關試驗,但其實也是頗有難度,因為專家們還在努力瞭解牠們的免疫系統,另外光是要從樹上摘下一隻無尾熊並且進行健康檢查,就要花掉2000美元,差不多6萬台幣,後續要讓無尾熊測試30種不同的標靶疫苗,費用也將會相當可觀。一般實驗室都會用「白老鼠」來做醫療研究,但可惜的是老鼠對披衣菌的免疫反應與人類的有很大不同,所以直接拿無尾熊做實驗會是較為理想的。目前還無法得知,對無尾熊披衣菌的研究,會對開發人類疫苗方面有多大的幫助,尤其是目前COVID-19衝擊,連動物學家們的實驗室都被迫關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項研究就算沒有幫到人,也絕對會幫助到無尾熊們。
看起來披衣菌的疫苗研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法被抗生素治療的無尾熊,現在已經嚴重威脅整個物種的生存,目前有個充滿爭議的解決之道,就是把感染披衣菌的無尾熊安樂死,留下健康的個體繁衍後代,你同意這個做法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人臉相似度測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今年過年很不一樣,這個農曆新年我是吃年夜飯配肺炎新聞,而不是賀歲節目。今年的新年歌曲恐怕也要改成: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口罩買到沒?」
這場疫情實在讓大家都很不好過,網路上謠言不斷、真假消息難辨,今天就要帶大家來瞭解一下,我們要對付的敵人究竟是什麼來頭。
我們先來正名一下,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暫時把病毒稱作「2019 novel coR0navirus」,簡稱2019-nCoV,中文翻譯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 去年12月疫情爆發初期,中共衛生當局直接把矛頭指向「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還二話不說下令關門清洗,之後更堅稱沒有人傳人的證據,但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卻打臉說,去年12月1日發病的第一個肺炎患者,明明就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而且一整個月下來,41名患者中,有三分之一都跟市場無關。
既然沒有「人傳人」,那沒去過市場的人,到底是從哪裡感染病毒的?北京當局給不出答案,再加上態度遮遮掩掩,這使得網路上傳言四起,有的甚至說中共其實正在秘密研發「生物武器」,病毒就來自武漢一間國家級的P4實驗室!
各種「腦補」繪聲繪影超精彩,但我們還是得用科學的角度來探討源頭。其實早在2002年SARS爆發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石正麗」,就帶著團隊到中國各地採集蝙蝠樣本,試圖找出SARS的病毒源頭,十多年來總共發現500款過去從未發現過的冠狀病毒,還在2018年公布了研究結果。
而這次的疫情爆發後,「石正麗」團隊就火速發表了最新論文,內容提到他們當年在雲南發現一種「中菊頭蝠」,從這種蝙蝠身上採集到的冠狀病毒「RaTG13」,和武漢肺炎冠狀病毒的序列,相似度高達96.2%,幾乎可以說兩種病毒是兄弟。
雖然目前無法證實,武漢肺炎病毒直接來自雲南,也無法得知,別的地方還有沒有更相近的病毒株,但專家根據現有證據推斷,很有可能是這種蝙蝠,把病毒傳染給中間宿主,然後中間宿主再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傳播模式就跟SARS大同小異。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的新型傳染病,幾乎都跟動物脫不了關係。SARS病毒可能來自蝙蝠,H7N9禽流感來自禽鳥類,伊波拉來自猿猴,MERS疑似來自駱駝,全部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這些原本跟人類完全無交集的病毒,到底是怎麼跳到我們身上的?原因不外乎是吃「野味」,以及我們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下一場人類大瘟疫》的作者David Quammen幾天前就投書紐約時報說,病毒原本可能好端端的在蝙蝠洞裡,是人類活動把它釋放出來,今天爆發這樣的傳染病,恐怕是我們「自找的」。
接下來我們現在再來看看這個病毒的傳播力有多強。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武漢肺炎冠狀病毒是藉由飛沫傳染,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傳播距離大約在6英呎,也就是1.8公尺內,比起麻疹、水痘病毒可以飛30公尺遠好得多。
再來我們要搞懂病毒的「基本再生數R0」,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病患平均可以感染多少人。如果能藉由醫療措施把R0降到1以下,就代表一個病人能再感染不到一個人,這個疾病也就能被撲滅了。
不過統計樣本和傳染模型的不同,會大幅影響R0的估算結果。目前WHO的數據最為保守,介於1.4到2.5之間,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則估計2.6。光看數字好像有點不痛不癢,我們實際拿R0 2.6來算算看,如果5名武漢肺炎患者,每人能感染2.6人的話,在5個感染週期後,就會有368個人生病。拿季節性流感相比,平均一個病人會傳染給1.3個人,同樣以5名病患、5個感染週期來算,最後只會有45人生病。R0只差1.3個百分點,最後結果卻是差了8倍。 這樣一比就「很有感」了吧?也難怪先前四名英美專家公布論文,說武漢肺炎R0高達3.6到4.0時,就嚇壞不少人。
儘管各國專家估算的R0不一樣,但怎麼看都覺得中共當局公布的確診案例數據好像…「太客氣」了,目前綜合各國專家發表的研究結果,實際感染人數恐怕上看10萬人,甚至更多。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主任佛契就警告說,武漢肺炎病毒傳染性非常非常高,幾乎可以確定將成為大流行。還有許多專家不約而同提到,這波疫情令人聯想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當時爆發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導致全世界5億人感染,至少5000萬人死亡,連當時的台灣也有4萬多人喪命。
大家可能會想,預防重於治療,現代醫學這麼發達,疫苗應該很快就能上市了吧?恐怕沒那麼樂觀,問題出在:第一速度,人體試驗的速度,第二還是速度,病毒變化的速度。
北京當局1月10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密碼後,各國醫藥專家爭相投入了這場疫苗競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就聯手生技公司Moderna聯手開發疫苗,預計三個月後,就能進行第一階段試驗。中國首富馬雲,也大手筆捐贈1億元人民幣,相當4.4億台幣,用於疫苗研發。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正在研究,可以同時預防武漢肺炎和流感的「鼻噴式疫苗」。
美國醫療保健產品大廠嬌生,也加入戰局,預計8到12個月內進行人體試驗。美國加州聖地牙哥Inovio實驗室更宣布,他們只花了短短3個小時,就設計出一款叫做「INO-4800」的疫苗,預計初夏以前就會進行人體試驗。
想當初2003年SARS爆發後,研究人員花了20個月的時間,才研製出可用於人體試驗的疫苗,到2015年茲卡病毒蔓延時,專家們已經將疫苗研發時間縮短至6個月,現在竟然只要3小時!“愛的迫降”我只看三集他就研發出來了,好犀利呀!不過別以為研發成功就沒事了,難是難在後面一系列的安全測試,無論怎麼壓縮時間,疫苗都必須經過動物測試,再經過人體試驗,整套流程差不多要一年時間。
再來就是,醫藥科技快,病毒變化更快!冠狀病毒是一種「核醣核酸RNA」病毒,偏偏RNA變異的速度很快,一旦變異個幾代,原先針對某種特定病毒所設計的疫苗,可能就完全失去效果了。加上冠狀病毒疫情往往來去一陣風,殺個你措手不及然後就銷聲匿跡,例如當年的SARS。
大家要知道研發一款疫苗,都是幾千萬、幾億在燒欸,這就很像大手筆製造了最新型的飛彈坦克,但等武器做好,敵人根本已經換了一批,或是早就消失了,還打什麼仗?
所以啊,現在不管研發疫苗或解藥,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只能勤快洗手,盡量避免前往疫區,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QBEMSPT3pM/hqdefault.jpg)
人臉相似度測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無尾熊性病」vs.「達賴出專輯」。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無尾熊性病」獲得56%的網友支持。
我們難得可以這麼光明正大討論性病。這則我提議的,先前還真的不知道在無尾熊可愛外表下竟然藏著花柳病,而且據說有半數都被感染,有些地方甚至九成都確診。
其實性病並不是人類專屬的,例如牡蠣會得皰疹,兔子會得梅毒,海豚會得生殖器疣,就是像「菜花」那類的東西。但是今天的主角「披衣菌」(Chlamydia)是一種「很成功的菌」,從青蛙到魚再到鸚鵡等的所有動物,都可能被它感染而生病,披衣菌可以說是聯繫所有物種的細菌,是全球最常見的性病,每年有大約1.31億人患病,而美國大約有十分之一性生活豐富的青少年,都感染了披衣菌。但是呢,披衣菌在人類身上的症狀很輕微,大部分的人是沒有症狀的,所以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感染,但是放著不管最後可能導致不孕、骨盆腔發炎,病人往往是等到想生小孩卻一直不孕的時候,才赫然發現自己感染了披衣菌。
雖然這些症狀是「人熊共通」的,但和人類不一樣的是,無尾熊一旦感染披衣菌,症狀就會非常嚴重,會引發劇烈發炎反應、長巨大的囊腫,還會損傷生殖器官,其實最明顯的就是,如果看到無尾熊眼睛周圍怎麼紅紅的,好像發炎的樣子,通常都是感染了披衣菌,而且細菌會快速跑到泌尿道,從生殖器跳到膀胱上,在最壞的情況下,無尾熊小便的時候會痛到慘叫,而且會產生明顯的氣味,嚴重的話可能會失明,最後死亡。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無尾熊一天差不多會睡20小時,清醒的時候也不太會消耗牠們珍貴的體力,唯二會做的事情就是吃飯和進行「樹上運動」,而且不管母熊有沒有排卵,公熊都會「硬上」,但公熊處處留情又不戴套,小寶寶生下來也會被媽媽感染,所以性病就這樣傳來傳去,最後就變成現在這樣超過半數都得病了。
加上無尾熊跟人類一樣也會感染「反轉錄病毒」,這種病毒類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會削弱無尾熊的免疫系統,讓牠們更容易遭受病魔攻擊,像是感染披衣菌或罹患癌症。還有我們人類壓力大的時候,免疫力不是會下降,容易生病嗎?無尾熊也很容易在壓力過大的時候感染披衣菌,我也不知道他們每天都在睡覺壓力是能夠多大。
其實無尾熊很脆弱,熊生很辛苦,主要死因有10%是被狗咬死,30%被汽車撞死,近年森林大火也是嚴重衝擊,但這些都不及披衣菌的殺傷力,40%的無尾熊都死於性病,導致最近20年來無尾熊數量暴跌了80%。
目前雖然有抗生素可以對付披衣菌,但有點治標不治本,加上用抗生素會干擾無尾熊的腸道微生物群系,影響牠們分解尤加利葉的能力,專家就希望從能夠預防疾病的疫苗下手。我們剛剛提到披衣菌是人熊共通嘛,但其實無尾熊感染的披衣菌版本,和人類感染的並非一模一樣,不過因為披衣菌本身的特性,加上菌的基因組比較單純,所以人熊身上兩種菌的相似度還是非常高,這些相似之處就使得專家認為,無尾熊很可能就是研發人類疫苗「缺少的那塊拼圖」!
目前生物學家正打算在無尾熊身上,進行披衣菌疫苗的相關試驗,但其實也是頗有難度,因為專家們還在努力瞭解牠們的免疫系統,另外光是要從樹上摘下一隻無尾熊並且進行健康檢查,就要花掉2000美元,差不多6萬台幣,後續要讓無尾熊測試30種不同的標靶疫苗,費用也將會相當可觀。一般實驗室都會用「白老鼠」來做醫療研究,但可惜的是老鼠對披衣菌的免應反應與人類的有很大不同,所以直接拿無尾熊做實驗會是較為理想的。目前還無法得知,對無尾熊披衣菌的研究,會對開發人類疫苗方面有多大的幫助,尤其是目前COVID-19衝擊,連動物學家們的實驗室都被迫關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項研究就算沒有幫到人,也絕對會幫助到無尾熊們。
看起來披衣菌的疫苗研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法被抗生素治療的無尾熊,現在已經嚴重威脅整個物種的生存,目前有個充滿爭議的解決之道,就是把感染披衣菌的無尾熊安樂死,留下健康的個體繁衍後代,你同意這個做法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E1xfBmtjY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