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經濟重點新聞12/16
* 【北京迎來今冬第二場降雪,故宮博物院一早就美不勝收,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出現暴雪】12月15日晚,北京迎來今冬第二場全市性降雪,預計將持續到16日中午前後。與今冬初雪相比,這場降雪強度更大中國大陸北部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於10毫米的暴雪。—澎湃新聞
* 【美財長指中美協議利好全球增長 第二階段談判或再細化拆分】美國財長努勤表示,第一階段協議得到全面執行後,中美將著手第二階段磋商,「或許還會有‘第二階段A’、‘第二階段B’、‘第二階段C’,我們到時候就會知道」 。美中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文本,兩國暫停15日起互徵新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首階段貿易協議除翻譯工作外,已「完全完成」,並指協議將令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在未來兩年增加近一倍;而美中正式簽署協議的時間和地點仍未決定。—CBS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在「癌症診療合作定點醫院」等全國癌症專病醫院,2010~2011年被診斷為癌症的患者5年後的生存率為66.4%,較2009~2010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此次為第5次計算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持續呈改善傾向。2013年的癌症確診患者3年生存率為72.4%,與2012年的癌症確診患者相比生存率提高了0.3個百分點。—日經新聞
* 阿富汗調查報告曝光後最新消息:川普普將很快宣佈未來幾個月內從阿富汗撤軍至少四千人。目前美軍在阿富汗駐軍大約一萬兩千人。—WP
* 【歷史上的今天】1770年12月16日,德國古典音樂作曲家貝多芬出生。貝多芬上承古典樂派傳統,下啓浪漫樂派之風格與精神,在音樂史上佔有幾乎最重要的地位。自1814年開始他的聽力急劇下降,於是放棄了鋼琴演奏和指揮,但卻堅持創作。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帶有編號,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很多人都認為貝多芬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在ZDF主辦的「100位最偉大的德國人評選」中,德國觀眾通過手機、電話、互聯網和郵寄等形式投票,貝多芬排名12,在古典音樂家中只有巴哈比他靠前(排名第6)。貝多芬改變了作曲家的地位,作曲家從前只是一種接受委託進行創作的職業。而貝多芬則是以一位藝術家的身份出現,借由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與理智,以演出和出版使得自己的生活獨立起來,不需取悅貴族皇室。—Euronews
* 【為紀念誕辰250週年,AI將續寫貝多芬未完成作品:《第十交響曲》】為迎接貝多芬誕辰250週年,一個由音樂家和程序員組成的研究小組,正在訓練AI來續寫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當AI生成後續部分後再用人工調整,使其更貼近貝多芬的風格。最後的作品將作為紀念活動的一部分,於明年4月28日首演。—財經網
* 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澳門發揮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作用。—華爾街見聞
* 在2019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額排行榜上,香港交易所預計將維持世界首位寶座。雖然大規模遊行讓夏季出現了企業推遲上市的動向,但9月以後阿里巴巴集團等大型IPO讓香港股市重振旗鼓。融資額達到372億美元,創出9年來最高水平。雖然香港保住了作為金融中心的臉面,但混亂造成的隱憂仍未消除。—日經新聞
* 【「推特之王」川普繼續破個人記錄 1天發推123條】國會山報統計上上周日,川普當天原創加轉發105條推特,創下新個人記錄。但五天前,他又破了自己的記錄。國會山報統計,截止到當天晚上11點30分,川普原創加轉發,一共發推123條。大部分內容是對眾議院彈劾調查的攻擊。川普也嘲諷了瑞典環保少女桑伯格(格里塔),勸她「冷靜點」。到了凌晨,他還給英首相強森送勝選祝賀。—FOX
* 【紐西蘭軍方自懷特島火山運回六具遺體】軍方搜索隊出發之前,已用無人機確認六個遇難者具體位置,最終成功將遺體運回。由於搜救隊員須穿戴厚重的防護服,並攜帶種種配備,阻礙了他們的行動,所以暫時無法尋找另外兩名失蹤者。—新加坡聯合早報
* 據韓聯社16日獲取的朝鮮雜誌《千里馬》10月刊消息,隨著朝鮮智能手機的普及,朝鮮積極宣傳和使用二維碼掃碼支付方式,引人關注。—韓聯社
* 距離美朝談判期限只剩半個月,朝鮮多次警告美國,近日更在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重大測試。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比根批評,朝鮮近日的言論「充滿敵意且毫無必要」。他嚴厲要求朝鮮回到談判桌。—BBC
US envoy Stephen Biegun tells North Korea: ‘Let’s get this done’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asia-50804568
人臉搜索引擎 在 Middle Facebook 八卦
《消失的六月四》
⠀
⠀
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的故事,敬請留意。
⠀
⠀
⠀
⠀
2089 年,世界跟現在沒有太大差別,一樣馬照跑、舞照跳,一樣有人死、有人不想死;人類文明未有因為科技更加發達而出現突變,幾十年來似乎都一直原地踏步,除了以下這兩件事 —— 世界終於落成全球一體化,以及地球每年由三百六十五日變成為三百六十四日。
⠀
全球一體化、世界政府成立,是當時最重大的一件事,單單籌備慶典就已經花了一年時間,所耗資的人力物力更是難以計算。但是地球公曆每年少了一日,卻沒有太多人為意,甚至可以說,大家從來不知道地球原來有三百六十五日;大部份人都以為,地球每年就只有三百六十四日,除了每四年一閏、才會特別的有三百六十五日。沒有人提出過公曆為何會少了一日、更別說會對於六月三日之後就是六月五日這種不合邏輯提出過疑問。
⠀
除了嘉恩。
⠀
嘉恩是一個喜歡異想天開的少女,平時專愛對一些旁人不會理會的微小枝節問長問短,例如手提電話明明被稱為電話、為何會有隨機相睇及計算個人總價值的這些非手提電話功能;又或是法律訂明只允許一夫一妻制度,但很多人都擁有多於一個妻子或丈夫、執法機構卻沒有對這些違法者提出檢控或懲治。嘉恩常常提出這些大家早已經習以為常的問題,她的父母與朋友很多時都回答不來,漸漸也再懶得去答她。可是嘉恩的天性實在太過喜歡發問,因此當她這天看到電子月曆上偏偏沒有出現六月四日時,就忍不住向煮飯中的母親問:
⠀
「為甚麼六月三日之後會是六月五日呢?」
⠀
嘉恩的母親正專注於烹調有機無流感豬扒,對自己女兒又發作的每事問隨口回道:「一向都是如此嘛。」
⠀
一向?嘉恩不信母親的敷衍,將電子日曆調較到五月,見到有五月四日,再較去七月,也有七月四日,但偏偏六月就沒有四日,這很不正常。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六月三日之後應該是六月四日才對呀?」嘉恩說。
⠀
母親莞爾,將烹熟的有機無流感豬扒放到電子恆溫飯盒裡,對她說:「六月三日跟六月五日已經是法定的公眾假期了,再加多一天六月四日假期,你是想連續三天不用考試吧?」
⠀
「媽!」
⠀
「好了好了,媽媽也不知道為何會這樣。」母親摸摸扁著咀的嘉恩臉頰,將電子恆溫飯盒鎖上密碼鎖,又對她說:「但幾千年來月曆都是沒有六月四日吧?你不如待會回學校向老師請教看看。」
⠀
嘉恩不情不願的接過電子飯盒,拿起手板般大的書包,出門上學去。
⠀
在乘搭地下電梯回校時,嘉恩用書包連上互聯網絡,到「大中百科事典」搜尋關於「六月四日」的資料,豈料事典竟然搜尋不到半點相關資訊,這讓嘉恩心裡更加起疑 —— 過去她試過在事典隨便輸入一個人的名字搜尋,雖然事典沒有找到她想要的相關資訊,但不相關的資訊起碼也超過一千條;現在卻一條不相關的項目都沒有,這不是很奇怪嗎?
⠀
「怎麼在皺眉呀,小恩?」
⠀
鄰邊的電梯忽然傳來聲音,嘉恩沒有回頭,就知道是自己的死黨小敏。
⠀
「小敏,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日曆會沒有六月四日這一日?」
⠀
她邊說邊再次輸入「 June 4 」搜索,依然是零搜尋結果。
⠀
「六月四日?有這一日的嗎?」小敏嘟咀。
⠀
「每個月都有四日這一個日子,但偏偏六月沒有四日,你不覺得奇怪嗎?」嘉恩放下書包。
⠀
「我只擔心每個月的三十一日幾時到來。」小敏吐舌說,每月的三十一日是法定的兒童節,所有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都可以到一處叫「歡樂天地」的樂園盡情玩耍,即使本來在受罰的小朋友亦能夠於這天獲得赦免。
⠀
「你就只顧著玩。」嘉恩嘆氣,雖然她也喜歡「歡樂天地」的無憂無慮,那裡是難得讓她不會每事問的地方。
⠀
「聽說以前是沒有兒童節這個節日呢,直到世界政府成立之後...... 」小敏在旁邊繼續嘩啦,但嘉恩沒有用心細聽,她們已經回到屬於她們的教室,在各自的座位坐下。
⠀
「今天要考歷史科呢……」
⠀
嘉恩打開書包,螢幕傳來了歷史科的考題:「試詳述世界政府之起源、成立之經過、以及成立後為世界所帶來的發展與前景。」,嘉恩記得自己在「大中百科事典」看過這條欄目,於是就連上互聯網搜索相關資料,左拼右貼一會,十五分鐘就完成了考題。在覆檢一次文法沒有出錯之後,她按下「交卷」鍵、比法定完卷時間早了五分鐘。回頭望坐在後方的小敏仍然皺著眉作答,嘉恩猜她大概不知道可以在「大中百科事典」找到答案。
⠀
走出課室,嘉恩乘電梯到圖書館,打算搜尋館內珍藏的電子古籍、繼續發掘有沒有關於「六月四日」的資訊。可是她呆坐在圖書館半小時,翻了「美利亞小百科」、「羅馬辭典未修訂版」甚至記述了二千多年野史的「新地球史」,都依然查不到半點資料,每本古籍就只會對她說,根本沒有「六月四日」這個日子。這是圖書館第一次讓一向好奇的她嚐到了失望。
⠀
「為甚麼一個人留在圖書館呢?」年輕的王老師帶著笑,坐在嘉恩的對面。
⠀
「王老師,圖書館原來也有解答不出的問題嗎?」嘉恩抱怨,即使王老師是她少有喜歡的老師。
⠀
王老師「哦」了一聲,笑說:「那也要看是甚麼問題啊。」
⠀
「為甚麼六月會沒有四日這一天呢?」嘉恩苦著臉。
⠀
「怪不得,你的問題在最初就已經問錯了。」王老師莞爾。
⠀
「問錯了?」嘉恩愣住。
⠀
「因為本來六月就是沒有四日呀,從創立公曆的時候開始,六月份就只有二十九天,沒有四日這一天的。」王老師解釋。
⠀
「可是,王老師你不覺得奇怪嗎?」嘉恩有點不服氣,但仍然保持尊敬的語氣說:「其餘的十一個月都有四日這一日啊,偏偏六月沒有,這是當時創設公曆的人出錯了嗎?」
⠀
王老師呆了一下,但之後又笑著反問:「那每個月都有三十日這一天,為甚麼偏偏二月就沒有三十日?」
⠀
這次輪到嘉恩呆住,過了好一會才懂得說:「是因為方便計算曆法的緣故,所以就..... 刪了二月的二十九及三十日吧?」
⠀
王老師繼續笑問:「那為甚麼不扣除一月的三十一日及三月的三十一日呢?」
⠀
嘉恩回答不來。
⠀
「所以有時有些事情,本來就是不能解釋的。」王老師這樣作結,看看手錶,又說:「嘉恩你不是要考數學科的試嗎?應該夠鐘了吧?」
⠀
嘉恩一嚇,連忙向王老師道別、趕回課室進行數學科的考試。這天要考的是「排比定律」,但她根本就集中不了精神應考;雖然她有到「大中百科事典」找到題目的解法,可是看著考題的一大堆數字,她對王老師的解釋就更加不能釋懷 —— 二月沒有了的是最末的兩天,為甚麼六月偏偏沒有第四天呢?
⠀
結果到了完卷時間,嘉恩都未能答完所有算題。王老師也彷彿知道她的心事,又在課室門後向她招手。嘉恩沒精打采的走上前,王老師就笑道:「不如我跟你一同去請教歷史科教師吧?我知道你一定仍然在想著那個六月四日的事。」
⠀
嘉恩臉上一紅,但還是喜孜孜地跟隨王老師乘電梯到歷史科教師的教室、向薄有名氣的歷史專家楊老師請教。楊老師是位年過七十的長者,但他保養得宜、看上去就只像四、五十歲;在聽了嘉恩的疑問後,楊老師就只是一直在沉思。
⠀
「是不是有點妙想天開呢?」王老師見楊老師沒有作聲,以為嘉恩的問題真的有點笨,於是就笑著打圓場。
⠀
楊老師搖了搖頭,緩緩說:「也不完全是,只不過這是一段很久遠的野史了,久遠到沒有確實證據、幾乎被認為是傳說。」
⠀
「到底有多久呢?」嘉恩忍不住問。
⠀
「大概差不多是五千年前的歷史了。」楊老師又搖頭,然後到教室一旁的電子書櫃按鍵,書櫃彈出一張四方板。「那時候有三個自稱為神的人,說當六個月亮及四個太陽同時升到天空的時候,就是他們統治世界之時...... 」
⠀
「那三個不是聖經所記述的魔鬼使徒嗎?」信奉天主教的王老師冷笑。
⠀
「就是了。」楊老師點頭,看著四方板上的文字,說下去:「傳說他們最後都被自己的部下出賣、甚至暗殺;於是後來有些愚夫愚婿穿鑿附會,六月四日就是惡魔復活的日子。其實那時連最初的儒略曆都未出現,又怎會可能有六月四日這個日子呢?」
⠀
「老師,那會不會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公曆就沒有了六月四日呢?」嘉恩試著問。
⠀
「當然不是,當然不是。」楊老師莞爾,彷彿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可笑的問題。
⠀
「那為甚麼會沒有六月四日呢?」嘉恩又不服。
⠀
「歷史沒有記載。」楊老師冷冷的,「所有關於製訂儒略曆與公曆的文獻或史料也沒有特別解釋。」
⠀
嘉恩不作聲了。在旁的王老師發現到氣氛有點尷尬,於是連忙拉著嘉恩向楊老師拜別。
⠀
放學後,嘉恩沒有乘搭地下電梯,一個人踱步回自己的家。這個時代的人都不喜歡走路,街上沒有幾多行人,但嘉恩也不害怕,只是不斷重覆唸著「六月四日」。
⠀
「小妹妹,你想知道六月四日的事嗎?」
⠀
嘉恩一呆,循聲音的方向望去,只見一個乞丐瑟縮在街的角落,一頭灰髮隨微風亂散。
⠀
「你……知道六月四日?」
⠀
乞丐微一點頭,抬起了臉,這讓嘉恩不由得嚇了一跳;只因乞丐的臉上佈滿了皺眉,已經很老很老了,嘉恩有好久沒有見過這麼蒼老的人。乞丐忽然又大聲的笑,但嘉恩只覺得他的笑聲很難聽;乞丐啞著聲音嚷:「六月四日,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日!」
⠀
「……不會忘記?」
⠀
乞丐瞪著嘉恩,大吼:「這是我們的民運、是我們爭取自由的……你說我們怎麼會忘記!」
⠀
嘉恩被他吼得混身抖震,這時她方想起這條街上除了她自己外、再沒有其他途人;但她還是大著膽、去問乞丐:「你說的……『文運』,是指甚麼運氣嗎?」
⠀
「運氣?」乞丐的反應更大,顫抖著站起身來,身子比嘉恩還要高出兩個頭;他又再次大吼:「你說甚麼運氣?你說我們是靠運氣嗎?」
⠀
但嘉恩沒有回答,她已經拔足狂奔離開。幾經辛苦回到家裡,母親剛巧不在家,於是她就躺在大廳的沙發上歇息;混混噩噩的,又想起自己今日不停的探究「六月四日」,實在超出了腦袋的思考極限,最後還要被那個瘋丐這麼一嚇,這刻她真的覺得很累了。可是嘉恩仍是有一點不能心息,於是又打開書包,到「大中百科事典」搜索「文運」兩字。
⠀
結果是,理所當然的出現了一大堆沒有相連關係的「文運」資訊,嘉恩不禁苦笑了。這時她的父親下班回來,見自己的女兒一臉苦惱看著書包,心裡忍不住疼惜,問道:「怎麼了?讀書辛苦嗎?不如先休息一會吧?」
⠀
嘉恩抬頭望著父親,想起自己的父親是政府的公務員,於是問他:「爸爸,為甚麼我們的曆法會沒有六月四日?」
⠀
父親一呆,原來自己的女兒只是又為一些怪問題而苦惱,不由得失笑一下,答:「我也不知道,而且這是已經沿用幾千年的曆法了。」
⠀
「政府裡面沒有這一天的記錄嗎?」嘉恩不死心。
⠀
「又怎會有呢?本來就沒有這一天嘛。」
⠀
嘉恩賭氣:「政府真沒用。」
⠀
父親聽見了,不由得正色向嘉恩教訓:「現在的世界政府已經很好了,自從統一地球後,所有的地方都發展得更加繁榮呢……」
⠀
「是了、是了。」
⠀
嘉恩敷衍,她一向不喜歡父親這種性格,於是就乾脆躲回自己的睡房。這時睡房內的電話響起鈴聲,嘉恩應了一聲,房內中央立即顯示了一個男生的立體顯影,笑道:
⠀
「嘉恩?」
⠀
「阿立?」嘉恩喜道,阿立是她一直心儀的男生。
⠀
「在做甚麼呢?」阿立笑著問。
⠀
「唔……在想著為何會沒有六月四日囉。」嘉恩唸道。
⠀
「六月四日?」阿立揚一揚眉。
⠀
「你知道為甚麼嗎?」
⠀
「嗯……我曾經在 EURT 的搜尋引擎內看過相關的條目呢。」
⠀
「咦,真的嗎?」嘉恩喜出望外,同時間立體顯影旁邊多了一個圓形的光屏。
⠀
「我一向跟你說、EURT 的搜尋能力是最優秀的嘛,至少比 google 98 要快。」阿立搖頭笑道,嘉恩臉紅,又看見光屏列出一段關於「六月四日」的文字。原來公曆沒有「六月四日」這一日,是源自古時宗教的一個傳說,當時一位西方先知向信眾說六月四日是一個不祥之日,因此後來有份參與制定曆法的後人就棄用六月四日、並將六月三日及五日定為假日,讓大眾上街狂歡慶祝,避免邪惡乘虛入侵……
⠀
「想不到楊老師的說法是真的呢。」讀完後,嘉恩失笑。
⠀
「楊老師?」阿立問。
⠀
「這天我向他請教,他也有提過類似的傳說,可是他自己卻不相信。」嘉恩的眼神有些不屑。
⠀
「他這一輩人就是喜歡讀死書的喇。」阿立和應,又問嘉恩:「怎樣喇,現在你的疑問終於完滿解決了吧?」
⠀
嘉恩點點頭,看著阿立的笑臉,只覺得這一刻真的心滿意足。
⠀
⠀
⠀
⠀
「報告長官。」
⠀
國家安全情報局國民資訊分析部隊員 9527 舉起右手,情報局長官 0028 來到他的身邊,問:「9527 ,怎樣了?」
⠀
「長官,國民編號 3710 2675 9001X 、鍾嘉恩對『六月四日』的探索終於中止了。」9527 匯報。
⠀
「中止的原因是?」0028 沉聲。
⠀
「她接觸到我們預先安排的EURT 的條目、並由國民編號 1826 0987 2637A 郭子立輔助,最終確認眼前的資訊為真,於是停止繼續探索。」
⠀
「不錯。」0028 嘉許,細看 9527 工作檯上所列出的相關資訊,又說:「那個乞丐也是時候送去老人院吧?」
⠀
「是,已經交由國民運送部交運。」
⠀
「嗯。」0028 點頭,再看了其他資料一會,最後拍拍 9527 的肩膊,說:「繼續好好觀察這個鍾嘉恩,直到她進入『歡樂天地』為止,知道嗎?」
⠀
「是!」
⠀
9527 大聲應道,這是長官特別指使他的任務,令他倍感光榮。其他的分析部隊員看到長官如此重視 9527 ,心裡也只能恨得牙癢癢。
⠀
0028 在分析情報局逗留了一會,就乘搭地下電梯離開。臨別前他吩咐高級分析部隊員替他注意 9527 的一切行動,若有任何異動必須立即向他本人匯報。
⠀
然後十五分鐘後,0028 來到了世界政府總部的一個極密會議室。
⠀
這天所有世界政府的實質領導人將會雲集這裡,開一個關乎世界政府命運的重要會議。
⠀
會議的主題是,取消公曆 8 月 10 日這個日子的一切存在。這次他們打算用五十年時間。
⠀
⠀
⠀
#
人臉搜索引擎 在 謝長廷 Facebook 八卦
感謝NowNews整理我被虐稱為「助日」代表的爭議言論,讓我可以解釋一下。選舉已經結束了,大家應該可以冷靜來釐清事實和是非,法院要判死刑也要讓被告有最後陳述的機會,輿論審判也應該如此吧!?
首先,2016年11月間臺灣有人質疑福島等縣市的農產品在日本根本不能賣,日本人也不吃的東西,竟要賣到台灣。的確,我當時認為開放進口與否是一回事,但事實不應扭曲,所以我在臉書PO出日本超市的照片,強調「福島縣產」的花椰菜也是被買光,可見那些質疑文章是假消息。人民表達意見(包括公民投票)是憲法上自由權利,人民必須有知的權利,知道事實真相,其表達意見才會正確,如果是建立在假消息上表達意見,其意見容易被誤導。我PO了花椰菜照片後,遭到舖天蓋地的攻擊,但我沒有後悔,我後悔的是當時如有更多人繼續對抗,揭發更多類似假消息假新聞,也許公民
投票的結果會不一樣,我們就跟美國歐盟澳洲一様,毫無疑問會被視為是一個貿易自由水準極高的國家,不會像今天一様在國際組織遭遇質疑。
其次,提到「9月份颱風與地震等天災接連侵襲日本,導致上千台灣旅客滯留日本關西機場,謝長廷沒去救災卻在臉書發政治文批評國民黨含血噴人云云。
事實上,9/4夜晚台灣旅客只有四十人左右困在機場,9/5上午6點已經由機場派車送出,我臉書發文的時間是大家都看得見的。時間是2018年9月5日晚上11時。那個時間已經沒有任何旅客受困機場,至於中國客優先救出以及旅客打電話救助遭受冷漠嘲諷的事,已經証明是假新聞了。當時很多民眾也是根據假新聞而憤怒攻擊,可見表現自由必須建立在知的權利上面。堅定對抗造假才能維護自由權利。
SETN.COM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464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