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做迷因圖就關十年」的年代真實存在過。
「大力水手」這部漫畫,是許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但是「大力水手事件」可就沒有這麼美好了。這個發生在白色恐怖時期著名的文字獄事件,大家或許對它的另一個名字「柏楊案」較為熟悉。
1968年,知名作家柏楊翻譯了一篇大力水手漫畫,內容是主角卜派父子一起買了一座島,建立起只有兩個人的國家,並且互相競選總統。當小孩問卜派在寫些什麼時,卜派說:「我要寫一篇『告全國同胞書』」。就是因為這短短一句話,為柏楊帶來了近十年的牢獄之災。
情治單位抓他的理由,竟然是「因全世界只有我國總統寫告全國同胞書」,父子兩人共治一島的情況,則是在諷刺兩蔣。這些在我們今天看來再普通不過的譬喻,在當時都能成為羅織入罪的理由。
如今網路發達,嘲諷政治人物的圖片隨處可見,網路上還有只要打字就能產出圖片的「迷因產生器」。你能夠想像,花幾分鐘做出來的一張圖,代價是好幾年的牢獄之災、甚至死刑嗎?
今日的台灣擁有世界最自由的環境之一,但那段文字獄的過去其實離我們並不遠。謹記歷史,才是確保未來自由的最好方法。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278789
人物名字產生器 在 陳惠敏 Facebook 八卦
昨天臉書河道上充滿了「我宣布放棄」的照樣造句,但是學位論文真的是你想放棄就可以放棄的嗎?
❌ 根本沒有這種事 ❌
根據《學位授予法》第17條:
「學校授予之學位,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予撤銷,並公告註銷其已頒給之學位證書;有違反其他法令規定者,並依相關法令規定處理:
一、入學資格或修業情形有不實或舞弊情事。
二、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
該管學校主管機關發現學校就前項情事之處理有違法或不當之疑義者,應通知學校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主管機關得予糾正。
學校經主管機關糾正後仍未就第一項違法或不當之情事妥為處理者,主管機關得邀集學者專家、學校代表組成審查委員會,對於違反情形作具體處分認定及建議,由學校據以辦理;屆期未辦理者,主管機關得予糾正,並減少各項獎補助及招生名額。
學校依第一項規定撤銷學位後,應通知當事人繳還該學位證書,並將撤銷及註銷事項,通知其他專科學校、大學及相關機關(構)。」
⭕ 只有撤銷,沒有放棄 ⭕
🌿 七月是研究生趕這學期畢業的死線,96%的一模一樣,叫目前正在水深火熱的研究生情何以堪(還有寫不出來的研究生)。
🌿 資料當然可以參考,引用出處是基本的;用了這麼多卻不引出處,這可不行。
🌿 現在大陸研究所都紛紛改名東亞所、中國與亞太研究所……,名字改了,系所的轉型正義改了嗎?
🌿 全面檢討在職專班的學位授予方式。
🌿 特定系所的在職專班是政治人物的學位產生器?
📽 Youtube高畫質在這裡:https://youtu.be/24B-PUwOIEU
------
👋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並開啟「小鈴鐺」通知唷:https://npptw.org/QTPlHp
👋歡迎追蹤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huimin_npp/
👋歡迎加入我的Line@:http://nav.cx/cRAWPrn
人物名字產生器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八卦
【用三十年換來的一分鐘】
嗨,大家晚上好~
記得昨晚那部「凝視瑪莉娜」的影片(連結:https://goo.gl/czCL39)嗎?
沒心沒肺的小編一直對於這部影片有些費解(就是挺無感的xD),只能苦等一天榮哲老師的分析文。以下,就讓我們來揭曉答案吧。
-
用三十年換來的一分鐘 / 許榮哲
我必須承認,這支影片我每看必流淚,甚至流得比女主角還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因是「人物設定」,只要人物設定的好,輕輕鬆鬆就能奪人眼球,和眼淚。
用「維基百科」的話來說,人物設定,簡稱人設,指的是動畫、小說、遊戲、電影等媒體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裝、表情等。
舉個例,網路有一種叫「人設產生器」的玩意兒,只要輸入「名字」,就會自動幫你「創作」出角色。
例如,我輸入「許榮哲」之後,得到的人物的設定如下:
許榮哲的性別是男,體型有點肉感
髮色灰色,包包頭
瞳色一橘一綠
主要穿著為四角褲(男)/內衣(女)
配件為夾腳拖、髮箍、武士刀
但這裡我想講的不是「外在」式的人物設定,而是「內心」式的人物設定。
如何創造「內心」式的人物設定?
其實只要利用「靶心人公式」裡的前兩個步驟(目標+阻礙)就行了。
舉個例子:
有個小男孩在看電視,電視裡播出的是奧運游泳金牌選手,飛魚菲爾普斯的報導,他曾得過23面奧運金牌。小男孩看著、看著,興奮的說,「我長大以後也要像飛魚一樣,成為奧運游泳金牌選手。」
一般人聽到小男孩這麼說,可能有人覺得天真,有人覺得勵志……
但也就僅此而已。
這時,如果你轉頭看一看小男孩,赫然發現他居然沒有手、沒有腳時,這時你剛才的感受就會立刻往上飆,乘上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沒有手、沒有腳的小男孩,居然夢想成為奧運游泳選手。
當你發現男孩的目標和阻礙,相距幾千萬里,以至於就算耗盡生命,恐怕也無法達成時,你的心一痠,眼淚當場就流出來了。
此時,小男孩什麼都還沒做呢!
這就是「內心」式的人物設定,只要設定得精準,角色還沒開始流汗、流血,觀眾的情緒就被激發了起來。
當然啦,你要說這叫「腦補」,我也沒意見,重要的是如何引起觀眾的「腦補」。
現在回到這一次的影片,它其實是紀錄片《凝視瑪莉娜》裡的其中一小段。
女主角叫瑪莉娜,她是法國行為藝術教母,那一天她正在進行一場行為藝術,叫「藝術家在現場」。
整整三個月,從早到晚,瑪莉娜都坐在椅子上,專心一致的凝望著對面椅子上的觀眾,不管對方是誰,瑪莉娜一律保持沉默,認真凝望。
來的人都是不認識的人,因此對瑪莉娜而言,他們只是一個又一個,只有當下,沒有過去的陌生人。
但這一天,突然來了一個有背景的人,這個人叫烏雷。
烏雷是瑪莉娜三十年前的「傳奇」戀人,有多傳奇呢?
七○年代,青春正盛的他們,愛的轟轟烈烈,一起完成了多場「愛」的行為藝術。
舉其中三個例子。
初階版:烏雷和瑪莉娜,背靠著背,把彼此的頭髮交纏在一起,結成髮辮,寸步不離。
進階版:烏雷和瑪莉娜,嘴對著嘴,你吸我吐出來的氣,我吸你吐出來的氣,直到兩人的肺部都充滿了對方的二氧化碳,雙雙昏迷倒地,生死不離。
終極版:這是烏雷和瑪莉娜分手前,一起做的最後一件事,它也是一件行為藝術,名叫《情人-長城》。他們各自從中國長城的兩端,緩緩的朝彼此走了過去,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後,他們終於相會了,然而交會的時間極短。
短暫的交會之後,就是永遠的分手了,隨後他們各自朝再也沒有彼此的人生走去。
2500公里大概要走多久?
人的時速大約是5/小時,所以2500公里要走500小時。如果每天走8小時,一共要走62.5天,足足兩個多月。
極長的時間長河裡,相戀的兩人短暫的交會,然後分手,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正是這麼深刻的背景(人物設定),所以三十年後,烏雷突然出現在瑪莉娜眼前時,簡直就像重現了三十年前的那一場《情人-長城》的行為藝術。
只是這一次,他們各自走了更遠的路──不是兩個月,而是三十年,但相會時間卻更為短暫,只有短短的一分鐘,而且連一句話都不能講。
你可以想像成牛郎織女經過一年的等待之後,才好不容易有了一天的相會。但那完全不足以形容烏雷和瑪莉娜啊,他們可是三十年才換得一分鐘的相會,他們是牛郎織女的30*24*60=43,200倍。
用三十年換來一分鐘,正是這樣的人物設定,使得這一分鐘,烏雷和瑪莉娜什麼都不用做,就足以讓每個人都淚流滿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