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台美關係繼續深化中!
我要恭喜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成功連任。裴洛西議長對民主、自由、人權價值的堅定信念,我相當敬佩,也很謝謝她對台灣的支持。相信在接下來的新任期中,我們可以在共享相同價值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台美夥伴關係。
去年訪台的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則在Twitter上表達了對台灣的深深感謝。我要謝謝柯拉克次卿主持 #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 的貢獻,為台美經濟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展望2021年,我和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的同仁會繼續努力,深化和美國不同政黨、學界、民間朋友的互動,落實各項台美合作的成果。也期待在台灣、美國共同克服疫情挑戰後,我們和美國的好朋友之間,能再次面對面交流。
➡️歡迎追蹤我的Twitter,一起關注台美互動:https://twitter.com/iingwen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韓市長之前很自豪,陸橋花三天就拆好了,表面很風光,但背後的排水導流系統都沒做到位,這就是這次高雄國瑜水上樂園的原因之一。 只說漂亮話、只做表面事,這就是目前高雄市政的問題,也是整個台灣政治的問題。 閱聽大眾浸淫在某些扭曲的媒體文化裡,喜歡「六個月就做到OO」、「上任保證發大財」,這種近乎毒癮似的...
人權價值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八卦
跟所有關心我的朋友報告,520之後我不再續任總統府秘書長。今年一月,在小英總統帶領下,我們一起守住了台灣的民主自由與改革成果,向全世界證明了台灣人的智慧與勇敢。在台灣即將邁向一個新階段的此時,我認為,總統需要有更大的空間,作最好的布局;因此我選擇,離開工作了兩年的總統府。
2018年九合一敗選後,我們跌落低谷。幾十年的犧牲奮鬥所累積的民主成果,面臨能否存續的危機。我們的團結,不斷被撕裂。我們的價值,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支持者的信心一點一滴地流失。小英總統當時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我無法袖手旁觀,更不能退縮放棄。我堅持,即使面對謾罵抹黑,也必須跟她共渡難關,協助她連任,以鞏固我們的國家,守護民主,讓改革能夠繼續。
2020大選,我們克服了滔天巨浪的挑戰,讓民主站穩腳步,台灣繼續前進,這是所有人民的勝利。而其後,我們又團結起來,面對疫情的威脅,讓台灣獲得國際社會空前的肯定。我們應該驕傲!台灣的民主體制,可以面對各種危機,並貫徹我們對自由與人權價值的追求。
選後,我向總統表達,現在是我告別總統府最適當的時候。過去兩年,我跟隨總統渡過最艱難的關頭,我也看到許多年輕世代,熱情投入公共事務,承擔民主的重任。社會充滿著希望與活力,我對台灣的未來深具信心。
兩年來,能與小英總統、陳副總統在總統府同甘共苦,這是一段不在我人生規劃中的旅程。過去,總統府是黨國威權的象徵;如今,它是人民的總統府。我從一個為弱勢發聲的黨外小妹,走過驚恐的戒嚴時代,見證了政黨輪替,到走進總統府,輔佐台灣第一位女總統,歷經五十年。這條道路崎嶇而漫長,但民主、自由、人權已經逐漸紮根。我們一起走過黑暗,也一起創造了屬於台灣的榮耀,讓台灣充滿希望。
在離開前,我要感謝總統對我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謝總統府所有工作夥伴的努力與合作,一起實現我們對台灣人民的承諾。
未來,我仍然會和大家站在一起,不忘初衷,守護我們深愛的土地,追求一個沒有恐懼、沒有威脅的美好社會。我也希望,大家一起來當小英總統的後盾,支持她,給她更多力量,帶領國家大步前進。
人權價值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八卦
今天非常遺憾,沒有機會在國會殿堂向大家說明,因此僅在臉書上向國人們報告。
自從接受總統的提名後,我一直期許自己能成功扮演 #最後一任監察院長的角色。在修憲通過後,確保監察權順利換軌,國家人權機構能夠延續。在憲改工程完成後,業務還在,同仁還在,只有一生為人權奮鬥的民主老兵,會完成最後的任務,光榮離開。
這段時間來,我始終期盼能夠在國會殿堂上,與朝野黨團就監察院和國家人權委員會未來的工作規劃,乃至監察院的存廢,進行溝通討論,並且直接清楚地回應在野黨對我的種種質疑。
然而,我相信每一位國人都清楚看見,在野黨不僅不願意理性行使人事同意權,更不願意當面與我將他們所質疑的種種說清楚講明白——即使他們口口聲聲要我出來面對。
我對我的理念、我的清白,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無奈在野黨只有不停地片面抹黑指控,用非理性的手法阻止我走上備詢台向朝野立委及全體國人說明。
因此,我只能在此,將原先預計在立法院報告的全文,直接向全體國人同胞報告。
--------------
《立法院同意權審查報告全文》
主席、各位委員。首先,對大院為監察院院長及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選召開審查會,行使憲法所賦予之同意權,本人表達由衷感謝。本人也深感榮幸能有機會對大院說明未來監察院及國家人權委員會推動善治與人權保障的工作,請各位委員不吝指教。
一、出身農家,追求民主自由人權
本人是台灣農民的女兒,出身宜蘭三星,從19歲投入民主運動、從事人權工作,至今已經五十年,見證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艱辛歷程。我曾被軍事法庭以唯一死刑起訴,也坐過六年半的黑牢,在從事反對運動的過程中,不僅致力於救援政治犯,也積極協助許多處境艱難的家屬;在我走入政府體制後,弱勢優先、關懷弱勢更是制定各項政策時一貫堅持的信念。
捍衛人權是我一生所繫,50年來,我從未忘記。在美麗島事件後,我繼續從事人權工作,任職台灣人權促進會超過十年,在1988 年受德國維薩克總統邀請參加「世界人權宣言四十周年」活動,1993 年獲聯合國邀請參加世界人權會議,為台灣人權發聲。
1994年到2000年,我先後擔任國大代表、台北、高雄的社會局長,從街頭走入體制,因為長期為弱勢爭取權益,我深刻明白弱勢的聲音幽微細小,因此,我以促進並保護人權為目標,推動各項社會福利政策。
2000年我擔任勞委會主委。在將近六年的任期內,捍衛過去常被忽視的勞動人權,完成許多重要的法案及政策,包括性別工作平等法、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大量勞工解雇保護法等等重大保障勞工權益的法案,過去勞退舊制有百分之九十的勞工領不到退休金,使街頭抗爭不斷,我們建立了年資可攜的勞退新制,同時也修改勞保條例,確保勞工的勞保年資得以接續。這是台灣勞動人權的重大發展,保障並促進每一位勞工的權益。
2006年底我當選高雄市長,以近十二年的任期全力建設高雄成為安居樂業、多元文化、保障人權的幸福城市。我們成立高雄第一個人權委員會,更率全國之先,首創同性伴侶的戶政註記制度,核發「同性伴侶證」, 使每個多元個體都能在人權城市高雄得到尊重,真正落實「相愛是人權」。
過去兩年,我擔任總統府秘書長,依然關注人權的促進與深化,我協助促成婚姻平權法案通過,也參與政治檔案解密,讓許多塵封檔案一一揭露,令歷史的真相有機會露出曙光。
二、監察院的轉型與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設立
本人今日以監察院長被提名人至大院向各位委員報告,是民主憲政、責任政治的體現。本人在接受蔡總統提名擔任院長職務後,深深感受到社會對於監察院及國家人權委員會的高度期待與重視,更深刻了解社會對於監察院定位和功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去年12月10日《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三讀通過,標誌著監察院即將轉型、邁入嶄新的階段。接受總統託付,推動監察院轉型、建立國家人權機構的重責大任,我感到非常榮幸,更感到戰戰兢兢。未來的監察院,不僅要繼續發揮監察權救濟人民權利、監督政府施政的職責,更必須完成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制度建立,發揮國家人權機構的功能,促進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
如蒙大院通過提名,本人將全力推動以下工作:
(1)監察院必須超然、公正、效率行使職權,確實監督政府、伸張公平正義。
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監察法,監察院行使彈劾、糾舉、糾正及審計權。彈劾權是對公務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所做的處置;糾舉權則同樣針對公務人員的違法失職,所先行的停職或其他急速處分;而糾正權則是針對行政機關行政作為的問題,促其注意並檢討改進;近日來部分人士將糾正案與弊案混為一談,這顯示監察院職權未被社會大眾普遍認識,徒增紛擾爭議。因此,未來監察院,一方面要加強社會溝通,讓審議的過程更公開透明,接受全民監督。另一方面,更要強化監察委員行使職權的獨立性、非黨派性和公正性,讓未來監察權的行使,更能受到社會的廣泛信賴。
(2)設置並完善「國家人權委員會」的相關制度,監察院將不再只是消極的舉錯糾正,更要積極地保障並促進人權。
從1948 年聯合國頒布世界人權宣言,至今人權已成為全人類追求的普世價值,由國家設立保障人權的專責機構也已成為世界潮流。
2019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大院院會三讀通過《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於監察院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感謝大院的立法,讓台灣的國家人權機構終於獲得法定正式的組織地位,這不但是台灣落實「人權立國」的里程碑,也是監察院轉型的起點。
國家人權機構象徵著國家的「良心」,必需致力聽見最細微的呼救聲、為最脆弱的群體發聲,落實憲法對人民權利的維護,促進及保障人權,確保社會公平正義。
「國家人權委員會」是銜接台灣與國際人權規範的重要橋樑,使台灣符合國際人權標準,落實國際人權公約。未來,我們將依據巴黎原則的精神,以憲法或法律保障「國家人權委員會」的獨立性,提供人權的諮詢、監測、受理申訴和教育,調查對人權的侵害及歧視,並建立指標監督政府施政是否符合人權標準。
「國家人權委員會」將整體性、系統性監督國內的人權狀況,其目的並非立即嚴懲被調查機構或人員,而是要發掘制度與結構上的困難,參照國際人權標準與所掌握的事實證據,提供立法、行政等政府部門保障人權的諮詢與建議。
「國家人權委員會」也將積極推動人權教育,提升、強化各級公務機關人員的人權意識及人權保護機制,協助公務機關找出具有侵害人權疑慮之處,並提供相關解決方案。
推動人權外交也是「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工作重點。過去由於威權統治以及遭受國際孤立,台灣長期與國際人權運動及組織脫節,未來「國家人權委員會」將積極與國際人權組織交流,並廣邀各國的國家人權機構來台訪問,讓台灣與國際人權無縫接軌。
此外,身為坐過六年半黑牢的政治受難者,我始終堅信轉型正義是台灣脫胎換骨很重要的歷史工程。歷史真相大白是公道的基礎,如果沒有歷史真相、就沒有真正的公平與和平,我們必須牢記受難者和家屬的傷痛,誠實面對曾經侵害人權的國家暴力,以及創傷的歷史真相,才能帶領台灣真正走過黑暗,走向真正自由民主的未來。
(3)監察院長的自我期許與定位。
作為監察院院長,首要為超出黨派,以公正中立之地位,捍衛監察委員行使彈劾、糾舉、糾正等職權,不受任何特權、外力、利益及個人利害關係的干涉。
本人已向民主進步黨申請註銷黨籍,退出所有政黨職務和活動,全心投入人權保障和促進的工作,依法行使監察院長職權。
其次,身兼監察院長及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我有義務與監察委員、監察院及國家人權委員會一起凝聚共識,推動監察院改革轉型、並履行國家的人權責任及義務。
更重要的是,廢除監察院與考試院,是社會長期普遍存在的呼聲,我也認同這個主張。最近朝野各政黨已經逐漸形成廢考監的憲改共識,相信各位委員會在憲改工程啟動後,實現這個對人民的承諾。
我也會在修憲程序完成前,遵循大法官解釋,依憲法妥善行使監察院長的職權,提昇監察權的效能與公正性、保障人民救濟的權利,同時也積極配合憲改工程,承擔起制度轉換、銜接的重責大任。
我期許自己能成功扮演最後一任監察院長的角色,在修憲通過之際,確保監察權能夠順利換軌、國家人權機構能夠延續,而在憲改工程完成後,業務還在、同仁還在、監督還在,只有一生為人權奮鬥的民主老兵,完成最後的任務,光榮離開。
三、清白自持,始終如一
監察院為台灣最高監察機關,職司端正官箴、澄清吏治,因此監察院成員的個人操守、歷練、專業能力都必須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我從政以來坦蕩磊落,面對過無數嚴格檢驗,清白自持,始終如一。我在此必須強調,除了美麗島事件的六年黑牢,我一生從未被司法判刑,更從來不曾遭到彈劾。
二十多年來,我歷任國大代表、台北市社會局長、高雄市社會局長、勞委會主委、近十二年的高雄市長以及總統府秘書長等公職,我必須面對最嚴格的質疑、調查,接受最高標準的檢驗,我知道,心中有天堂的人,就不怕被釘在十字架上。
但是,近年來「資訊戰」成為民主政治的嶄新挑戰,在媒體與網路充斥各種造謠抹黑與不實指控的訊息,造成社會嚴重撕裂、衝突對立、令台灣的民主自由蒙上陰影。而我個人也首當其衝,成為這種資訊戰的打擊標靶,例如前述將監察委員針對行政機關提出的糾正案混淆為弊案,甚至在網路的搜尋引擎上隨意輸入亂碼,竟會出現影射我涉及弊案的連結,實在令人震驚、遺憾,台灣民主發展至今,不該以濫用言論自由及侵害人權的方式製造對立鬥爭。
各位委員。在爭取自由民主、推動政治改革的路上,面對威權的壓迫,我不曾恐懼退讓;如今,面對鋪天蓋地的抹黑與攻訐,我也不會因此退縮。台灣的民主可以繼續向前,不只是因為許多人無懼威脅的前仆後繼,也是因為台灣人民對是非公道、對價值理念的堅持,相信各位委員都秉持相同的信念,一起為了台灣的民主自由、憲政與人權發展,時時刻刻警惕著這些今日若不維護,明天就可能會失去的珍貴價值,以合作化解對立,以溝通取代衝突,共同開創更美好的未來,期待台灣成為真正公平正義的國家。
四、不忘初心,用餘生守護人權
我從十九歲開始,投入黨外運動與人權工作,爭取民主自由、捍衛人權尊嚴,在這條路上不曾計較個人得失,因為這段過程已經給了我豐富且充滿意義的一生。
五十年來,我和許多人一起走過威權時代的黑暗,也共同創造並分享過台灣的榮耀,更一起見證了台灣民主轉型的奇蹟。然而,縱使台灣的民主自由,在眾人多年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鞏固與深化,但我們不應停止追求更美好的社會、更有尊嚴的生活,因此,人權的保障與促進更顯得重要。
最後,在我逐漸淡出政治的人生階段,能有機會回到投入公共事務的初心,人權的領域,再為台灣盡一份心力,我感到十分榮幸,更令我確信,為人權奮鬥是我一生使命。我必盡全力不負所託,以我的初心,用我的餘生,守護台灣、維護人權,讓台灣成為一個不僅民主自由,更落實人權價值的國家。
願我們,同心協力,讓台灣更加美好公平、沒有恐懼、沒有壓迫,讓人民更有幸福尊嚴。謝謝各位。
人權價值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韓市長之前很自豪,陸橋花三天就拆好了,表面很風光,但背後的排水導流系統都沒做到位,這就是這次高雄國瑜水上樂園的原因之一。
只說漂亮話、只做表面事,這就是目前高雄市政的問題,也是整個台灣政治的問題。
閱聽大眾浸淫在某些扭曲的媒體文化裡,喜歡「六個月就做到OO」、「上任保證發大財」,這種近乎毒癮似的空話,讓大家覺得好爽。結果什麼都做不到,什麼都推給別人,遲到了還不能指責他,這市長不像市民公僕,是市民的三歲寶寶,罵不了批評不得,只能說他好棒棒,只能給他糖吃,否則就要哭鬧說一定是別黨或中央霸凌他。
我也在此呼籲韓市長,罷韓不是無聊的事情,是市民在反彈,從來都很嚴肅認真。若你對人民還有一點心,我本人在此邀請你對談,但我想你根本對這土地沒有期望、沒有感情。
說到對土地的感情,我們正見證港人的絕望,香港正在急速腐朽。
向來對政治冷漠的港人,自6月9日以來,已發動6次數十萬人至百萬人的大遊行,因為基本生存條件沒有受到保障,居住、醫療、教育、母語都受到中國因素侵吞,特區政府非但不保護香港人民,反而壓制香港人民的聲音,且手段越來越粗暴,視人民如糞土。
在「一國兩制」只剩「一國」,港人在忍無可忍之下只能持續反抗,香港的傷痕也越來越多。香港讓我們知道,如果接受中國的和平協議及九二共識,換來的承諾只是一張廢紙,中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面對民意,港府不思檢討,持續研發更卑鄙的鎮壓手段,包含全面性的科技監控,以及利用黑道作為代理人傷害市民,讓政府能躲在暗處暗箭傷人,製造香港的社會動盪與恐懼,一個史上最可怕的獨裁政權,正在吞噬一個長期擁有高度法治與自由的進步城市。
面對網路壓力,港府與中共政權刻意以新聞或網文帶動輿論,以「暴民」、「擾亂社會秩序」,或者是抹黑發出不平之聲的市民是「拿錢的香港版1450」,又或者是,挑弄保守安定派對於社會運動的不滿。
我們在留言評論裡可以窺見這些毒果子,什麼「打得好」、「正義之士維持家園和平」、「欠教訓」。如果哪天你參與社會運動和倡議,看到親友、同事如此留言,會不會覺得很心痛?中共政權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肉體的暴力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性被分化對立,挑弄地扭曲變形,忘了什麼是對於生命的尊重,揚棄基本人權價值。
但台灣,其實也正在潰爛。
我們同樣面臨中國獨裁政權透過科技監控、金錢收買、代理人政治等,各種卑劣手段的滲透。唯一的差別是,香港的主權已被中共的魔掌攫住,台灣的主權目前還握在台灣人手裡,我們正是因為守住「兩國」體制的防線,因此還能自主選擇自己的未來。
在此聲援香港人對於獨裁政權的抵抗,希望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而不是中國的香港,黑道的香港,共產黨的香港。也期望台灣人更該團結一致,維繫最基本的主權底線,抵抗中國對民主世界的攻擊。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預防勝於治療、珍惜生命遠離中國。兩岸不是一家,不管親不親,不要玩火燒身,台灣永遠都該是台灣人的台灣。
台灣基進「護台抗中法案」,我們不能讓中國資金和政治勢力影響台灣民主,拜託大家連署起來:https://tafi.statebuilding.tw/
由熱心網友剪輯精華,版權為民視電視台所有。原始出處:
https://youtu.be/K0l0kFbYQ04
https://youtu.be/3S3l7IsGFvI
#陳柏惟 FB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3Q陳柏惟 反正要選立委後援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4607250528296/
柏惟噗浪
https://www.plurk.com/wondafrog
柏惟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ondachen/
柏惟推特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網路廣播 Podcast ( Spotify 或 Apple Podcast 搜尋3Q)
#台灣基進 官網
http://radicalwings.tw/
台灣基進 FB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台灣基進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Q4sJJO-d8YJl_FK-bmt_g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入黨申請
http://radicalwings.tw/survey.ph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Rfe5hnJ5_M/hqdefault.jpg)
人權價值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評價
2012.0604 鄭麗君痛批龍應台:沒有文化良知,只會以產業思考文化
文化部長龍應台今(4)於立法院,接受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鄭麗君質詢時,公開表示對六四天安門事件「不能發言」。面對龍應台直言無法捍衛民主自由與人權價值,失去文人良知、失去文化部長該有的高度,而只會以產業思考文化,鄭麗君感到十分意外。
鄭麗君指出,今天是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滿23週年,過去常為六四寫文章的龍應台,卻表示「背負兩岸交流任務,對此不能發言」,與其過去擔任作家時立場完全不一致,令人極為失望。
鄭麗君說,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3週年,龍應台卻發言表示「背負兩岸交流任務,對此不能發言」,與其過去擔任作家時立場不一致、當上了部長卻不能代表文化界的良知。
鄭麗君並舉德國文化部長班恩德‧諾伊曼(Bernd Neumann)今年二月在柏林影展開幕致詞中,痛批中國踐踏人權、迫害藝術家,呼籲德國政府聲援藝術家艾未未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鄭麗君補充,今年是德國首次舉辦「中國文化年」活動,也是德中建交以來,中國在德國舉辦的規模最大、參與項目最多、影響範圍最廣的活動。然而,德國文化部長諾伊曼卻公開指出「德國不能因為龐大的經濟利益,就對中國政府的人權紀錄與監控藝術家的行徑視而不見」,充分展現文化部長該有的高度。鄭麗君認為民主國家的文化部長,有責任努力捍衛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價值與文化,期盼在德國居住多年的龍應台能借鏡諾伊曼,不要一面對中國經濟利益,就丟了過去念茲在茲的價值與風骨。
鄭麗君進一步就經濟部在3月30日公布的第三波開放中資投資名單中,新增開放中國投資公共工程「文教設施」一質詢龍應台,並要求部長於兩週內提出「中資經營文教設施」之作業規範與機制。龍應台卻認為有困難,鄭麗君表示經濟部公布開放時間已經超過兩個月,文化部居然無法在兩周內提出報告,根本是嚴重行政怠惰。
鄭麗君指出,「文教設施」的內容包括「公立文化機構及其設施」、「依法指定之古蹟、登錄之歷史建築及其設施」,以及「其他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之文化、教育機構及其設施」,主管機關文化部至今竟沒有明確的作業規範。那麼國家人權博物館、兩廳院,歷史古蹟如紅毛城、反共堡壘莒光樓、金城城區地下坑道等反共軍事設施,未來也要開放中資經營嗎?
鄭麗君表示,「文化部長要能代表文化良知,不要只會以產業來思考文化」,也應勇於捍衛台灣人權與自由民主的尊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w825o8cKZs/hqdefault.jpg)
人權價值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中國強硬通過香港國安法,很多人都在期待強調人權價值的歐盟會不會實際做點什麼。但看起來除了老調重彈的聲明,沒有什麼具體措施。另外歐盟的領頭羊德國給我們的印象也是人權價值的守護者,而且過去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中國時,也都會去見維權人士替他們發聲,中國詩人和藝術家劉霞,也是已逝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也是到德國受庇護。不過這次香港國安法,卻沒有看到梅克爾出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可以關注的是德國將從7月1日開始擔任為期6個月的歐盟輪值主席國,與中國關係的討論是重中之重。德國外長馬斯就表示,德國想利用這個身分幫助美中的緊張關係。他強調,世界不能被分成兩個大集團,歐洲人不會坐視不管。歐盟各國外長對於中國通過香港國安法表達「極為關切」,但沒有更多的共識。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也出面強調,歐洲尋求的是對話而不是制裁。他說歐盟跟中國的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
因此德國《世界報》就發表一篇評論叫「香港不關我們的事嗎?」,裡面就用1938年納粹德國領袖希特勒併吞捷克為例,說歐洲人當年犧牲了捷克人民以為自己能免受納粹德國的侵略,但最後還是一一被攻陷。他認為能夠阻止獨裁專制不是綏靖主義,而是堅定不移的鐵腕。
不過梅克爾現在還是希望跟北京保持「重要、具建設性」的對話,她認為跟歐盟跟中國的合作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她的目標是與中國達成投資協定,並在應對氣候變遷和全球衛生挑戰方面找到共識。但是兩難在於德國既不想加入美國妖魔化中國的行列,加快世界的分裂,也不想任由中國為所欲為,縱容北京做一些違反歐盟價值觀的事。
歐洲會怎麼做,看起來各方還沒有達成共識,但是至少可以確定大家對於給予香港人道救援的立場是肯定的。中國違背一國兩制的承諾到底付出什麼樣的政治代價?美國制裁會不會雷聲大雨點小?歐盟或德國會不會有新動作?我們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關注的。畢竟香港真的淪陷後,對台灣來說是唇亡齒寒。國際人權價值到底有沒有用?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KNNMOVRaXY/hqdefault.jpg)
人權價值 在 捍衛民主人權價值總統:團結是克服障礙的必要條件【央廣新聞】 的八卦
蔡英文總統15日出席「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紀念600萬猶太人及其他身亡的大屠殺受難者。總統強調「我們承諾永遠不會忘記這段因意識形態而罔顧人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