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古寧頭大捷擊出第一砲的國軍英雄熊震球老先生走了,享壽90歲。今天,我與國安會高華柱前秘書長等人一同參加他的公祭,向這位保臺英雄致敬。
古寧頭戰役發生時,熊老才18歲,擔任戰車第三團第一營第三連上士射手。民國38年10月24日,他所屬的66號M5A1戰車在演習結束回程途中履帶故障,搶修期間,同排的64號、65號兩輛戰車一同留守灘頭警戒。24日深夜,共軍第十兵團下3個團9千餘人,搭乘以漁船為主的大小船隻3百餘艘渡海進犯金門。25日凌晨一點多,我軍201師突擊排排長卞立乾中尉查哨時誤踩地雷,驚動了防線上的官兵,也因此發現渡海來犯的共軍。
當時熊老急忙跳上戰車,順手摸到一發砲彈,腳一踩就打出去了,正好擊中共軍彈藥船,引發爆炸與大火,不但重傷船上的副指揮官,也照得海面有如白晝。共軍如潮水般一波波湧上灘頭,熊老的手幾乎沒離開過扳機,戰車上的123發砲彈與7500發機槍彈,天亮時已打得一發不剩,海灘上盡是共軍死屍。
去年10月23日,我與高前秘書長登門探望高齡熊老,並在10月25日古寧頭戰役70週年當天,與他到金門參加紀念活動。熊老是湖南長沙人,我祖籍也是湖南,會說長沙話,跟他以鄉音對談,倍感親切。回憶起當年那場血戰的慘況,即使時隔70年,熊老仍充滿不忍。他告訴我,清理戰場時,還聽到有垂死的共軍士兵哀求他,「老鄉!做做好事,補我一槍好嗎?我好痛喔!」是敵人,卻也是同胞,那一槍怎麼補得下去?這段回憶,道盡戰爭的殘酷。「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熊老與我,都深深的這麼認為。
戰事持續了兩天半,9千多名共軍陣亡5千餘人,被俘近4千人;國軍也犧牲2千4百多人,受傷2千多人。27日捷報傳臺北,蔣中正總統含淚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臺灣安全了!」古寧頭戰役規模不大,但影響深遠,它保衛了臺、澎、金、馬,也確立了兩岸隔海分治70年的歷史格局,讓中華民國政府能在大陸失敗的基礎上徹底整軍經武、生聚教訓、推動一系列改革。
古寧頭的勝利,歸因於國軍高層洞燭機先的領導,與官兵英勇奮戰的行動。當然不只有熊震球個人的勇敢與智慧,當時四萬多國軍官兵,都像熊老一樣的冷靜強悍,以「我死則國生」的偉大情操捍衛國家,才有可能出現古寧頭勝利的結果。我任內時特別頒發「保衛臺灣紀念章」給參與古寧頭戰役等歷次保衛臺灣作戰的國軍官兵,並在總統府親頒熊老001號紀念章,以肯定他的英勇事蹟。
老兵凋零,但他們不死的精神,不能被遺忘,尤其不能被國家遺忘。我們會永遠懷念熊老。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草地狀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銅板圓一個夢,有施才有得,施比受更有福, 奶奶濃濃的人情味及默默行善的堅持,一切都甚過金錢更有價值。』 在台灣的故事第41集-賣夢老人。 十年前賣夢老人節目片段完整內容影片經典重現!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
享壽三十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陳之藩教授在前天下午病逝於香港,享壽87歲。我相信這則消息一定讓許多包括我在內的忠實讀者,感到十分震驚與不捨。昨天上午我特別在到達馬祖後在機場致電陳教授的遺孀童元方教授,表達我內心的難過與慰問。
在我念中學的年代,陳教授的作品尚未進入中學教材,但已廣受喜愛。不論是「旅美小簡」、「在春風裡」還是「劍河倒影」,都是膾炙人口的暢銷書,也因此都是你我世代的共同記憶。事實上,陳教授的著作不只激盪了我們的文學想像與美學感受,更讓我們一窺科學與人文互動的火花。這是一般文學作家不易展現的特色。他的作品,不受時空限制,將持續感動我們,啟發我們。
昨天早上我打完電話,跟同車的連江縣楊綏生縣長談到陳教授,楊縣長當場背出引自「哲學家皇帝」的精彩片段:「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綏生兄比我小三歲,他念中學時國文課本已經收錄了陳教授的作品。事隔40多年,這位醫生出身的縣長居然還能背誦陳教授的名作!令人驚訝與敬佩。這說明了陳教授對我們這一代影響之深遠。而我們也將一直記得陳教授教我們的道理:一個民主社會可貴之處,在於提供一個可以讓勤苦自立、努力向上的人民實現夢想的公平環境。
享壽三十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向夕陽敬酒:年過五十歲的你,該閲讀的好書》
認識王浩一多年,成長過程坎坷,卻始終笑容滿面。年輕時候的他,已學會如何和「苦」相處。之後他出版了許多經典書籍,「府城漫食」·一書他教會了我們不只是古老城市的小食糕餅,他考証歷史,這個台灣第一府城至今有反清復明天地會祕密印記的糕點:蝦卷是鄭成功海上豐撈時延展出的新創意料理。食品的樣貌,向來是歷史,是常民文化。王浩一向來不是取巧的人,他有著台灣老一輩的憨厚,每本書嘔心嚦血,或寫古建築,或寫千年老樹的故事。
這一回他給讀者的禮物是:人過中年,如何自處。他的書名取了一點李白,一點三國演義的混合體:「向夕陽敬酒」。
以下是自序摘錄:
向每一個夕陽敬酒
Toast each sundown with wine
*終老,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如果沒有提前部署,「人生會後悔的項目」清單將快速增長。
*中年後,夕陽無限好?
我們知道活得夠久,才能填寫完畢所有的「人生考卷」,而如果能夠寫下最後的答案:「我了無遺憾!」這樣的境界我們嚮往。
心態如果能「俯天涯海角,萬端塵事付浮雲」,我們相信,最終也可以靜心地,看「雲卷千峰色」,聽「泉和萬籟聲」。
「你當過老人嗎?」問的不是人生經驗,問的是人的同理心。
蘇東坡說「最是橙黃橘綠時」,提供給現代人中年後的張望與借鏡,也思考50+想要過什麼生活?
*我們總在不知不覺中看見父母的白髮,察覺他們的腳步漸漸蹣跚。幾年後再一個轉身,赫然發現自己「不一樣」了,許多年輕時可以做的動作,肌肉仍有記憶,但是肢體已經力不從心了,許多事我們愈來愈像當年的父母,甚至思維、習慣。
我們不禁要問自己:「是什麼時候變老的?」
有一次搭上捷運,因為手上拿著登山枴杖,有人急急要讓座給我。
在南京旅行,有一位年輕的母親抓住小孩說:「小寶,讓爺爺先過!」
五月在國稅局,幫我服務的女工讀生,一直尊敬地稱呼我:「阿北!阿北!」
*認真讀了文茜的新書《終於,還是愛了》,她談了許多自己生病、手術後的生命思緒,也說到「愛」,「如果連好好愛自己都學不會,你為什麼覺得別人懂得如何愛你?包括那個別人的名字叫做母親?父親?」
閱讀她的領悟之後,把這本書收入書架,放在詹宏志《人生一瞬》旁邊。宏志說的是「年歲漸長,記憶發酵,孩提往事一幕幕,如此鮮明多彩,卻令人心生疑惑」。
*如果,我們把五十歲當是一條線,那些50+的唐宋詩人、詞人他們在晚年生涯,人生最後幾年的作品之中,透露些什麼幽微情懷?
面對遠離朝廷,隱身江湖,年華老去,他們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的感慨之下,如果選出他們晚年的一句話「代表老後態度」,有豁達曠遠的,有深情依依的,有自由自在的,我是這樣整理與羅列的:
一、陸游,享壽八十六歲,夜靜孤村聽笛聲
二、李清照,享壽七十二歲,載不動許多愁
三、黃庭堅,享壽六十一歲,心情其實過中年
四、司馬光,享壽六十八歲,我已幽慵僮更懶
五、白居易,享壽七十五歲,香山閒居一千夜
六、辛棄疾,享壽六十四歲,問松我醉如何
七、薛濤,享壽七十二歲,滿腹相思東流水
八、劉禹錫,享壽七十一歲,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九、柳永,享壽七十一歲,柔腸斷,還是黃昏
十、賈島,享壽六十五歲,歸臥故山秋
十一、陶淵明,享壽六十三歲,獨曠世以秀群
十二、蘇東坡,享壽六十五歲,人生無處不青山
十三、蘇轍,享壽七十四歲,幽居一室少塵緣
*退休之後,人生還有風景,人生沒有想像中的短。
去察覺人生有那麼多條路可走,偶爾多繞路也無妨,因為可以看到更多人生風景。
我們要「替未來二十年準備」,預約優雅的老後。
*梵谷說:「倘若你聽到心理的聲音在說,你不能畫畫,那麼,你將想盡辦法作畫,然後那個聲音將會沉默。」
從初老到終老,我們一定會聽到自己內心很多的「否定」,記住:不要論斷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如此才能活出「不自我設限的人生」。
反正機會不多了,為何不多去試試?
—-圖片二,Lala還撐著,現在正在試著和一個半歲的大白態談戀愛。圖三:天后梁靜茹在我的廣播節目上,倆人在一起搞笑。她還青春,我已是夕陽,但⋯⋯我決定向Lala學習,愛著生命,到最後一分鐘。
享壽三十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評價
『一個銅板圓一個夢,有施才有得,施比受更有福,
奶奶濃濃的人情味及默默行善的堅持,一切都甚過金錢更有價值。』
在台灣的故事第41集-賣夢老人。
十年前賣夢老人節目片段完整內容影片經典重現!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ermaster
更多台灣奇特風景,請前往草地狀元IG↓↓
https://www.instagram.com/i.career131/?hl=af
#10元便當阿嬤 #莊朱玉女 #賣夢老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69MrvJwdpQ/hqdefault.jpg)
享壽三十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評價
2/27那天我們聽到了一個令人難過的消息:知名香港演員吳孟達,因為肝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而病逝,享壽70歲。
最近因為我們開始解析周星馳的作品,重溫了許多達叔的表演,因此當聽到噩耗時震驚不已。如果你也是出生在80、90年代的話,一定對於達叔非常熟悉。他和周星馳合作過二十餘部作品,每一部都稱得上是經典、每個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甚至還有不少人像我一樣,連台詞都背得滾瓜爛熟。
他的表演風格自然細膩,幽默卻不低俗、誇張卻不浮誇;演起喜劇來固然讓人發笑,但內心戲時又能絲絲入扣。不管是好人還是反派、紅花或是綠葉,達叔總是能將角色發揮地淋漓盡致,幾乎只要是他一出場,就能瞬間抓住觀眾的眼睛。而且你知道嗎?除了搞笑之外,達叔更是位實力派演員,在1991年時憑藉《天若有情》裡『太保』這個角色,贏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殊榮,從此奠定了他的地位。
為了向他致敬,今天的節目我們整理出了心目中達叔最經典的十個電影角色,希望你能跟我們一起在回顧的同時,謝謝他用生命拍出了這麼多的好作品。不過達叔經典的作品絕對不只這十部,所以也歡迎你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最喜歡達叔在哪部作品裡的演出!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吳孟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0lIJMGgaw0/hqdefault.jpg)
享壽三十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評價
只有誠實地做好自己,別人才能真心地喜歡你。
The only way for others to truly like you is for you to stay true to yourself.
蜘蛛人 (Spiderman), 2002
前幾天我們看到了一則令人難過的消息,有『漫威之父』之稱的Stan Lee於美國時間11月12日於洛杉磯一處醫療中心過世,享壽95歲。
他最廣為人知的成就,就是與幾位知名漫畫家合作創造了許多被譽為經典的超級英雄。近十年來隨著漫威影業的蓬勃發展,他筆下的角色們紛紛躍身大銀幕,所衍生出來的『漫威宇宙』更是獲得了極大的商業成功還有良好的口碑。
回顧他的一生,除了商業上的成就之外,他透過漫畫闡述想法、捍衛理念,幾十年來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年輕人,超級英雄更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代表。Stan Lee創造出來這些角色們個個栩栩如生,所遇到的挑戰、做出的選擇,承受選擇帶來的結果,往往也都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進而受到啟發。
今天的節目我們除了想帶你更加認識這位偉大的創作者之外,也想要跟你分享,我們從他身上學到的幾件寶貴的事。
--------------------------------------------------------------------------------
上一部影片【終極倒數】這5部台灣導演的電影,入選了BBC百大外語片 ⇨ https://youtu.be/7IZRfk0aGAo
【欠推系列】
你可能聽過,卻不一定看過的經典影集 ⇨
https://youtu.be/3ZnwNIhuWO0
5部你很想看,卻一直看不到的影集 ⇨ https://youtu.be/jh41slVDgto
5 部你沒聽過,但一定要看的歐洲電影! ⇨ https://youtu.be/6PihxvCESM4
【影評系列】
《一個巨星的誕生》:我們是哭著撿起雞皮疙瘩的 ⇨ https://youtu.be/5uJcVX_QbX4
《女神卡卡:五呎二吋》女神卡卡教我的事 ⇨ https://youtu.be/wgudaS83D2s
《無雙》- 無間道之後最好看的香港電影 ⇨ https://youtu.be/hWLMMvurRuc
#StanLee
#史丹李
#漫威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lWdoB857p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