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超過兩百億的交通罰鍰到哪裡去了?台日用途大對比」
近日檢舉達人的議題再度引起討論,利用今天質詢交通部的機會,我先跟大家分享幾個罰鍰使用的基礎事實。
簡單講,交通罰鍰應該用來改善交通號誌、道路設計、人行道等設施,而不是拿來強化執法設備。
交通部 #長期疏於修訂罰鍰分配辦法,就是 #交通事故死傷連年攀升的元凶。
1⃣ #交通罰鍰一年超過兩百億
對,你沒看錯,違反道交條例跟公路法的罰單金額,#一年超過兩百億,是房地合一稅的兩倍左右。
我自己也貢獻了好幾張。
2⃣舉發件數、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受傷人數 #同步成長
從2008年到2020年,舉發件數從1039.6萬件成長到1,464萬件。
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從3,474人下降到3,000人,但近三年連續成長。
受傷人數從22.6萬人,暴增至48.2萬人,暴漲113%。
單子開越多,傷亡人數越多,這是合理的現象嗎?
當然不是,答案就藏在罰鍰收入的運用裡。
3⃣罰鍰沒有不見,只是 #沒有用來防止交通事故發生
兩百億的罰鍰怎麼使用呢?
依照〈道路交通違規罰鍰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直轄市、縣(市)政府可以拿到75%的罰單收入。
這些收入,應至少提撥百分之十二作為交通執法與交通安全改善經費。
但是,「交通執法與交通安全改善」包含下列項目:
一、道路交通違規案件舉發處理費用。
二、購置及檢定交通執法裝備器材費用。
三、交通執法資訊電腦化費用。
四、設置或租用違規車輛保管場所或卸貨分裝場地費用。
五、交通執法與安全宣導費用。
六、交通執法教育訓練及考察費用。
#沒有改善交通安全,#沒有防止事故發生,通通 #用在促進交通執法。
也就是說,罰鍰沒有不見,只是拿來強化交通執法,#變成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
說好的交通安全改善呢?
4⃣連交通部都承認 #縣市政府沒有專款專用
根據監察院2009年的調查報告,交通部很誠實:
「縣市政府 12%罰單收入應用於交通設施之改善,惟這部分未專款專用,希望 12%罰單收入能落實編列。」
「12%罰單收入用於交通設備、執法器材等用途,但錢到了地方怎麼運用,交通部實難置喙」
用白話講,規定寫好看的,有沒有落實編列,#我們交通部也不知道。
交通部卸責不管,就是罰單越開越多,事故越來越多的原因。
5⃣日本交通罰鍰怎麼專款專用,怎麼防止事故發生
在日本的「交通安全對策特別交付金制度」,開宗明義就表示,這是用於支付發展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費用,#目的是防止事故的發生。
接下來,依照事故發生件數、人口密度等條件,來決定罰鍰收入的分配,把這些錢用在交通號誌、道路標誌、天橋、護欄、道路反射鏡等的改善。
而不是 #通通拿來強化交通執法設備,只為了創造更多罰單。
這就是日本交通事故死傷連年走低,死亡人數還在2020年低於台灣的原因之一。
質詢連結:https://youtu.be/mMkDm-6LHL0
交通安全教育訓練 在 Facebook 八卦
2021 runfordream校園講座
教育不一樣的可能
如果你問我:「對我來說,有意義嗎?」
我會回答著:「連續9年,也許對現實生活沒有實質的幫助,但心靈絕對是充實的。」
每年連續兩週,山線、海線、市區,
這次破紀錄移動了將近3014km!!!
開車累了就路邊睡一下,體力快被扎乾,
因為要去很多地方和轉點,開銷也算大,
為了省下費用,用火車和租機車方式移動,
連民宿或是學校都驚訝,
2個行李箱、2個背包,還有手提袋,
竟然可以裝的下這樣騎車,
有去過印度和非洲,看過他們更厲害,
這對我說是小case🤣
(有顧及交通安全請大家放心)
很多學校以為我會開車或是有保母車,
沒想到我帥氣的騎車穿雨衣到學校分享,
我想對於校園與教育,簡單而純粹,
不要有任何包裝,不要有物質迷失,
才是最直接的方式,
我沒有比較特別
和大家都是一樣的
這兩週,奔波不同的縣市,
前往從沒去過的地方,
看了從沒看過的景色,
深入12所學校與文化及部落,
看見了許多不一樣的台灣,
記得去了花蓮偏遠的學校,
沒想到校長比我還年輕,32歲,蝦密!
詢問一下才知道,校長以前是念師大教育系,
一直對於偏鄉希望能夠來耕耘,
於是他離開板橋來到花蓮,
一待就是好幾年,
與校長聊天中,有幾句打動我:
「雖然學校人數很少,只有32人,
別於市區,這裡的學生的純真與善良,
會讓你真心想繼續留在這裡,
如果沒有人來任教,或是學校消失了,
可能這裡的部落也會慢慢埋沒,
他們沒有坐過捷運、沒有近看過飛機,
我們希望能夠帶動不同的教學活動,
活化校園與這裡的社區,
所做與希望看到的,
是教育不一樣的可能。」
這9年前往了221所校園,
山區、海線、市區,
看見了不一樣的風格與教育資源,
有校園產學合作,讓學生自己種菜,
認識牛耕的體驗,推廣環境生態教育
以及海洋課程,
考試升學為第一優先的目標等等...
也看見有學生家庭背後的心酸與過程,
父母吸毒、家暴、隔代教養、新移民、
無人照顧、營養不良...
其實社會還有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環境,
認識了很多努力奉獻的老師與校長,
以及社工團體書屋等陪伴,
我相信學校風氣會影響學生未來的想法與態度,
我們能做的,是埋下
一個種子、
一個念頭、
一個想法、
也許幾年後,它會萌芽,會茁壯,
能夠影響一個,就是最棒的事情了吧.
這幾年,自己也改變了一些想法,
以往覺得四處奔波很累(其實還真的很操)
訓練也會打亂,工作幾乎全暫停,
但看了很多地方,很多默默努力的故事,
在滿是全力衝刺高度壓力追求工作的社會中,能夠停緩下來看看四周,進入不同的環境,
重新調整心態,不再抱怨,
而是想想,能做些什麼,
那是一種平和,一種心態
在校園分享結束後一天,
我還疲累在床上補眠,
正想著潘瑞根老師今年退休,
要不要校園分享就最後一屆了呢?
手機響起,林頌凱醫師打給我,
「彥博,這一趟辛苦了,有很多體會吧,下次和我分享一下,我會繼續一起支持,並贊助這次費用。」
嗚嗚嗚嗚,揪甘心,謝謝頌凱醫師,
難道明年又要催落企了嗎?
#休息後準備到山上訓練
#runfordream校園講座
#2022年請給我時間冷靜思考會不會再執行
交通安全教育訓練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道安別瞎忙,提高道安預算,讓檢舉達人成為交通安全的助手!
前幾天跟大家分享交通罰鍰的用途,今天繼續來延續這個議題。
大家現在都已經知道,整個國家一年收到超過兩百億的罰單,但是,運用在道路安全改善的經費卻少的可憐。
有多少?
以2021年為例,交通部僅編列2.98億的道路交通安全預算。
其中,用來補助地方政府的道安改善經費僅1.56億。
這麼多的交通罰鍰,這麼少的道安預算,越來越多的事故死傷,這就是中華民國交通體制的現狀。
這也難怪,在沒有檢舉獎金的情況下,還是有越來越多人受不了野蠻的交通秩序,主動向警方檢舉違規行為。
到了2020年,警方受理的民眾檢舉案,已經接近600萬件,最後開出了440萬張罰單。
面對這種局面,交通部有沒有拿出合理對策呢?
從媒體報導,我們了解到交通部與警政署正在研議限縮民眾檢舉項目,但我認為,還有更基本、更重要的措施,應該優先採行。
首先,交通部已有肇事熱點分析,應比照辦理,#建立違規熱點分析系統。
找出違規熱點,分析大量違規成因,從工程、規畫面予以改善,這才是固定地點大量檢舉應該做的事。
其次,在十大檢舉項目中,闖紅燈、逆向行駛分別高居第3名、第6名。
影響交通安全的惡性違規不只這些。
蛇行、惡意逼車,都是讓用路人深惡痛絕,甚至會造成嚴重傷亡的駕駛行為。
有人願意幫忙檢舉,不是很好嗎?
不僅如此,#針對危害交通安全的惡性違規,還應 #設置檢舉獎金,#讓檢舉達人一起來維護交通安全,這也是當初設計檢舉制度的原意。
再者,交通部現在已有「#交通助理員制度」,但只限於舉發違規停車。
我也建議王國材部長,是不是可以讓有意願的民眾,經過教育訓練,成為專業的行政助手,針對影響交通安全之惡性違規重點執法,#彌補警力不足。
總的來說,民眾檢舉單量暴增,引起社會爭議,這是交通部長期怠惰的結果。
面對爭議,交通部該做的是促成「檢舉、開罰、改善」的 #改善道安的正向循環,而不是僅針對檢舉單暴增的現象進行處理。
期待交通部,能夠擺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思維,創造正面誘因,讓民眾成為道路設計的debuger,讓檢舉達人成為交通安全的助手。
交通安全教育訓練 在 交通安全入口網教育訓練(線上版) - YouTube 的八卦
交通安全 入口網 教育訓練 (線上版). 2.6K views 3 years ago. 熊平安. 熊平安. 8.59K subscribers. Subscribe. 6.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