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We Are New Power!】深耕地方系列來到第4彈!今天要介紹的是在彰化默默耕耘,也是時代力量在彰化的唯一一席,主打科學監督、專業問政的吳韋達 彰化縣議員。
吳韋達是八卦山腳下長大的彰化小孩,具有理工背景的他,大學就讀清大物理,碩士就讀交大電子物理,最後遠道荷蘭攻讀物理博士。能在就業環境、生活條件皆優於台灣的荷蘭生活,應該是不少人的夢想,但韋達卻在荷蘭生活了五年之後,因內心無法割捨故鄉,選擇回到台灣。
回到台灣之後,韋達不時思索荷蘭與故鄉彰化生活經驗的差異,嘗試將荷蘭的優點帶回故鄉,並加以在地化。韋達認為,彰化從來不缺好人才,只可惜無法進入政治體系貢獻所長,而最主要的問題是高額競選經費成為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韋達宣布參選議員後,便主打低競選經費的選戰模式,希望能一改大撒幣式的選舉文化。
韋達議員就任之後,時常以理工背景的角度切入彰化的縣政問題,例如環保、空汙等議題,都能看見韋達議員發揮他的理工專才。而韋達雖是理工背景出身,但對人文價值的堅持同樣不馬虎,像是彰化台鐵舊宿舍村群的文資保存,或者協助推廣 #香路六廟 的建築導覽活動,都能看見韋達的努力。而除了在地的努力之外,韋達議員也曾赴日本及德國考察,學習兩國的都市規劃及治理模式。
感謝韋達議員在彰化的努力,相信韋達議員對故鄉的付出,能鼓舞更多人才一同投入改變彰化的理想,也讓時代力量在彰化繼續成長茁壯!
📌吳韋達議員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weitawu.npp/
📌吳韋達議員赴德考察報告
https://npptw.org/k5x5k9
📌吳韋達議員赴日考察報告
https://npptw.org/i3838J
「交大資工專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李傑老師 Facebook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Fw: [心得] 資訊工程專題- 看板NCTU-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交大資工專題報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交大資工專題DEMO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資工專題教授請益 - 交通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請益]大三專題選擇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請益]交大資工內推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資工專題可以做什麼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交大資工系在幹嘛2/3?重要必修與資工系日常-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自介] 業界新鮮人該做哪些準備? - 遊戲設計 的評價
- 關於交大資工專題 在 淡江資工1994畢業班 的評價
交大資工專題 在 李傑老師 Facebook 八卦
For 資工系/資管系/需寫程式 的孩子!!!
以下這篇珍貴的文章(新鮮人必讀)
作者Edward Lee 建中/交大/CMU碩士
(目前在矽谷工作 小有成就)
為了幫新鮮人入門
學長 還提供相關的網站聯結
真是太感謝嘍^ ^
~~~~~~~~~~~~~~~~~
老師好! 在我念大學的時候觀察到, 大部分資工人畢業後, 如果不走資工的路的話, 原因有99%是因為不喜歡/不會寫程式。喜不喜歡其實沒關係, 要是畢業之後發現不喜歡, 再轉領域也OK。但是不會寫的話, 可能連畢業都有問題 - 畢竟大部分的資工專業課程(例如演算法, 資料結構, 系統程式)如果牽涉到實做的部份, 都會需要用程式來實做。至於為什麼不會寫呢? 主要是因為害怕 - 覺得程式是很困難的東西, 很困難所以逃避, 越逃避就越不會寫, 越不會寫就越害怕 - 惡性循環。
所以我會給新鮮人的建議是, 先選定一個語言 (靜態語言為佳, C++ 或 Java), 然後找一本最簡單的入門書開始讀, 並拿電腦來實際寫一些最簡單的例子看看。看不懂沒關係, 跟著書上的範例程式一字一字 key in 也沒關係, 重點是不要害怕寫程式。
稍為搜尋了一下, 這個網站不錯:
C++: http://openhome.cc/Gossip/CppGossip/
Java: http://openhome.cc/Gossip/Java/
上面有講到C++或Java是靜態語言 - 其實在業界裡面, 動態語言 (像是Python, Ruby, Javascript) 被用到的機會還比較大。但是靜態語言會了, 動態語言上手很快, 所以還是建議學弟妹們先學C++或Java。
交大資工專題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八卦
台大該多做點令人〝Wow〞的研究
日前,我接待了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的執行總編Dr.Ed Gerstner,這是由研發處負責的訪問,要特別謝謝李芳仁研發長及研發處所有同仁的協助,同時在圖書館安排了一場演講,請Ed說明Nature及其系列期刊的文章特質,以及編輯選題上的考量。當天有二百多位同仁報名參加,算是相當踴躍。
Nature和Science這兩本雜誌,在全球的科技研究者心中有其崇高無比的地位,當然他們的名字取的好也有關係,〝Nature〞表達了探索大自然未知的渴望,〝Science〞本身就已意涵科學界菁英成果分享的殿堂。但是他們某種程度也是化劣勢為優勢,因為科學研究界也講究專業,所以有許多新的科學期刊非常專注某一特定領域的研究,認為這樣才能吸引單一該領域研究者的支持,成為特定領域的頂級刊物。從專業分工而言,範圍太廣泛對Nature和Science反而是不利的,但他們卻能扭轉此劣勢,反而經營出卓越非凡的局面。此外,近幾年來,由於網路的普及,訊息傳遞快速,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大家愈來愈重視校際排名與校際的研究地位,其中不管是QS、Times,上海交大等大學排名系統,都將研究機構發表在Nature或Science的論文成果當成是該校在尖端研究上是否領先的指標。台大這些年來,也因此積極鼓勵同仁,能夠挑戰性的將一些原創成果發表在Nature或Science。
Nature也注意到最近這幾年亞洲的作者投稿及發表數目不斷增加,根據編輯內部的分析資料顯示,目前亞太的作者比例已達三分之ㄧ,是個非常活躍且成長快速的區域,因此,Nature在東京、香港、北京皆開始設有編輯駐點。這次來台巡迴演講的就是一年多前派駐在中國上海的執行總編,主要負責Nature Communications ,並協助Nature在亞太地區的推廣。
這次安排的演講主題是要瞭解Nature的經營編輯的理念,他們如何能在研究界分工專注的趨勢下,仍維持頂尖競爭能力;以及編輯的要求理念為何,作者該如何準備才能順利讓研究成果登上Nature。
馬友友曾經說過:「每種傳統都來自於成功的創意。」Nature之所以能夠在科技時代變動中,一直維持崇高地位顯然和編輯群的努力與不斷創新也很有關係。Dr. Gerstner當天說明他們編輯如何仔細篩選卓越的發明,他一再強調著作對世界前瞻的影響力是Nature 的重要考量,維繫著讓Nature成為全世界醉心於Discover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的研究者嚮往且願意分享的平台,因此幾項劃時代創新的發現:包括上世紀最重要DNA結構、Neutron、Laser、MRI等等,皆是先在Nature期刊被揭露。而在重要影響力的追求中,他們強調”Significance”必須對非該專業而言也是”Significance”。意思就是說,重要的物理學論文必須讓生物學家讀起來也認為是重要的發現,反之亦然。而編輯團隊也善用創業管理上常說的”Put your feet in your customer's shoes”的以客為尊原則。所有編輯都謹守著” Put your feet in your customer's shoes”理念。尤其Dr. Gerstner特別強調他們就是希望給讀者看到:〝Wow!這真是精采絕倫的發現!〞;〝Wow!這真是神奇絕頂的發明!〞; 〝Wow!我怎麼沒想到!〞他在講這幾個〝Wow〞時,那種眼神發亮,崇敬興奮的神情,至今仍令我悸動和感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Nature並不以他的老大就忽視科技進展帶來的衝擊,反而是能夠靈活應變。比方說,在應用新科技以提升使用者便利性方面,Nature就非常積極主動,編輯群非常貼心的導入Open Access、Open Data概念,將Nature之發表資訊以非常清晰、易懂且系統化的圖文方式,呈現在網頁上。任何人對任何相關資料,不管是要查詢文章內容或是要做分析統計,甚至是不同國家、區域、學校等比對資料,皆一目瞭然。從各個細節中,在在都可看見Nature的用心。套句老話:「完美盡在細節中,但完美絕非只有細節」。抓大方向,掌握世界影響力;抓小細節,獲取每位使用者的心,造就Nature世界頂峰的地位。
台大這十年來在Nature僅有13篇論文,表現不算突出,近兩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每年皆有5~6篇文章,以及去年在Scientific Reports有14篇,算是在科學研究上有貢獻。但十年來加計所有Nature子期刊,也僅有77篇論文,以台大的實力,我相信大家也不會滿意,特別是對此哈佛大學2012年就有369篇文章,我們事實上是有很大很大的努力空間。
當然,台大的學術研究專業橫跨非常多領域,不一定都以Nature為尊,但Nature所標舉的兩大價值理念:1)卓越頂尖的創新一定是跨領域的、非該專業研究者能看得懂,也認可的創新; 2)真正的創新一定會讓所有的讀者都說〝Wow,真讚!〞,應該是在任何科學領域都是相通的。我盼望台大的團隊也能參考這種想法,「以終為始」的在擬定研究主題前,就能多想想未來是否能有達成令人〝Wow〞的表現。我深信台大一定是做得到的,因為,我們是台大!
交大資工專題 在 交大資工專題報告 - YouTube 的八卦

利用Wi-Fi邊緣運算架構進行主動式且通道感知的影像串流服務品質調適第五組劉耀文. ... <看更多>
交大資工專題 在 交大資工專題DEMO 的八卦

交大資工專題 DEMO. 56 views Dec 29, 2021 … ...more ...more. Show less. 1. Dislike. Share. Save. 劉耀文. 劉耀文. 1 subscriber. Subscribe. ... <看更多>
交大資工專題 在 Fw: [心得] 資訊工程專題- 看板NCTU-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本文轉錄自 neoneon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愛宕有機奈米負離子貓")
標題: [心得] 資訊工程專題
時間: Sun Jul 10 11:14:01 2016
作者: shaform (回不去的旅程) 看板: NCTU-Teacher
標題: [心得] 資訊工程專題
時間: 2012/07/14 Sat 15:01:32
網誌好讀版: https://wp.me/p1t0PL-95
--------------------------------------------------
⊕課名⊕
資訊工程專題
▲教授▲
陳穎平 (100上、專題一)
邵家健 (100下、專題二)
★修課年度★(請加註開課單位 如:大三通識、XX系選修、XX所)
資工系大三大四必修
£教了什麼£(課程大概內容。或是額外學會了什麼東西。)
資訊工程專題是資工系的必修之一,
大體上這堂課是學生根據自己所學,以一個特定主題進行研究,
也可視為是為研究所作準備,或者是提前卡位找指導教授(?)。
不過其實也跟研究所與屆時的指導老師沒有一定的關聯。
學生以1~4個人為一組,需自行尋找教授討論專題主題。
每個老師會不會收專題生或者名額如何似乎也沒有一定。
目前是專任教授每年6名,合聘教授每年3名。
所以如果上學期已經有指導學生的話下學期名額就會減少。
除了自行找指導教授以外,
系上還會開資訊工程專題(一)、資訊工程專題(二)等課。
通常學生會在大三下和大四上修習。
這兩堂課都會開兩個班,每年的課程老師也不一定,
此外,如果同組學生選到不同班的話系辦會再幫忙湊合。
而在大三上、大三下,也有另外開專題(一)、專題(二),
由於比較少人選擇這個時段,故都只會開一班,
筆者就是在這時段修課的。
在修習前得將專題申請表交至系辦。
並不一定要馬上找指導教授就馬上修課,
所以一般人通常會提早開始找指導教授,
此外,也不限定要大三才修,
筆者也有認識大二就開始修專題的學生,
不過因為以後系上的同學,基礎程式設計會檔修資工專題,
所以也不可能太早開始修。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專題進行的方法大家都不一樣,
不過通常是要一直 meeting 討論,然後趕進度等等。
專題課程的內容則是大家根據自己的研究做簡報,
其他同學則仔細聽。
由於我選的班級人數較小,所以修專題(一)的時候是以個人為單位報告,
不過通常會以小組為單位報告。
課程進行到了後期上課人數就會愈來愈少,甚至記得曾經報告時,
台下的同學只有個位數。
不過專題(二)後期老師開始點名所以人氣又有上升。
老師沒有教簡報的技巧,不過在同學報告完後會提問以及提供一些建議。
專題(二)的時候老師比較特別,規定了不少格式,
甚至還要做SWOT分析和畫UML等等。
基本上還是看每位老師作法不太一樣。
▼考試作業▼
評分的方式主要是有一定比例由指導教授決定,
另外的部份則由課程教授決定。
實際比例可能根據不同班而不同。
評分標準大概很難抓,大家給法也不太一樣,
提供筆者兩堂課的成績做參考:91、88。
¥其他¥(是否注重出席率or嚴禁遲到?需要的基礎?)
專題課感覺非常自由
根據指導教授和題目的不同,大家做的東西差異也很大。
有的人做很複雜的數學加密演算法;
有人觀察腦波、有人研究情緒;
也有人是做應用APP;
也聽說有人幾乎都在看文件、決定研究方向。
不過據說有些碩班推甄的評審委員會很注重專題成果,
所以如果成績不好也可靠強大的專題脫穎而出。
提到專題,有四件相關的事值得一提
1.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這是一項可以申請的專題研究補助款,據說不難通過。
補助包含了三萬二的人事費以及視需要而定最高一萬五的雜支費,
雜支費須以購買研究相關設備為用實報實銷。
一般是在寒假時提出申請。
2.資訊工程系大學部專題競賽
在上學期的時候,系上會有個專題競賽,
有機會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專題,
除了榮譽之外,也有一些獎金。
決賽約在10月初就會結束
3.大學部學生參與鑽石計畫重點領域實驗室--維基夥伴獎金
若是參加特定實驗室的專題計畫則有機會申請獎學金。
4.雲端學程
若是專題題目跟雲端有關的話可算雲端學程學分!
¢最後想說的話¢
雖然感覺課程只是做簡報應該很輕鬆,
但是其實每次準備報告也是花了不少時間,
這學期的報告真的可說是讓我使盡渾身解數才完成啊。
專題研究的部份雖然進度比較自由,可是其實也是有loading。
此外專題成績通常都很慢才會出來所以令人特別感到緊張。
&誰適合修這門課&
都可以,
也有看到應數、電資的同學來修
--
▄▄▄▄▄▄▄ ▄▄▄▄ ▄▄▄▄▄▄ <telnet://bbs.cs.nctu.edu.tw>
█▄▄▄▄█ █ ▄▄▄▄▄█ Player: shaform
▄█▄▄▄▄█ ▄▄▄█ █▄▄▄▄▄ From: linux1.cs.nctu.edu.tw
☆ 次世代BS2 ☆ 可申請個人板 150MB 相簿 https://pic.bs2.to 交大資訊人 250MB
推 gn027759681:詳細推! 07/14 15:42
推 andy20636:推薦這篇文章 07/14 18:10
推 gxlkhhc:推薦這篇文章 07/14 18:12
作者從 linux1.cs.nctu.edu.tw 修改文章於 2012/07/14 Sat 20:46:52
作者從 linux1.cs.nctu.edu.tw 修改文章於 2012/12/24 Mon 21:22:18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neoneon (106.105.175.48), 07/12/2016 02:35: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