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沈旭暉 #壹周刊
可以聽 ▶️▶️ https://youtu.be/86U0xAr2WmA
#恐懼是正中下懷
//2020年7月1日,北京眼中香港「二次回歸」的日子。港區國安法橫空出世,不少朋友非常鬱悶,真正的香港再也不能回來,已成事實。
但7月1日,太陽還是如常升起。身處大時代,Rule Number One,永遠都是處變不驚,對身邊所有荒誕不經之事,見怪不怪。維持自己的節奏,不要被set agenda,在社會、職場、學校、婚姻,這都是唯一的成功之道。
根據官方agenda,我們自然應該非常緊張、非常恐懼、非常重視國安法。但結構上,國安法的內容從來不是主菜。真正的主菜,是香港的管治模式徹底改變,放棄了港英時代行之有效的工具理性、邏輯思辯,取而代之的是中式大而化之的「依法」威權管理。由於國安法的出現方式,讓香港全無角色可言,傳遞的訊息清晰不過:只要北京喜歡,隨時隨地可以收回「一國兩制」的任何權力,甚或「一國兩制」本身。所以在北京眼中,這是給香港人的「再教育」,要香港人日後懂得知所進退,接受「底線思維」,哪怕「底線」經常搬龍門,法律、章程都是服務政治需要,但也只能默默接受,而不是像昔日那樣以捍衛法治、捍衛專業之名擇善固執,因為「國家利益」大於一切。這種管治模式,就是教科書常見的威權管治:也許形式上還有一些民主、一些自由,但那只是「民主元素」、「自由元素」,真正的權力核心,在於遠方,也只在遠方。
由於回歸23年來,親建制的民意依然結構性地落後,新生代的中國認同更是屢創新低,國安法也是北京默認了根據正常方式、統戰,反正也爭取不了民意,不如索性放棄這一環。口號雖然是「人心回歸」,手法卻是恰巧相反,承認了人心沒有回歸。所以在新香港,平息民怨、讓人民不滿得到宣洩的透氣口一類傳統管治智慧,都不再適用。「群眾鬥群眾」,成為抵銷民意不足的「有效」模式,因此種種文革式密報、劃清界線、上崗上線行為,配合「人民群眾」的全天候「監督」,在未來一段長時間,會成為主流。官方agenda,會希望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急劇降低,小報告、篤灰、特務文化成為常態,去瓦解由下而上的公民社會。走旁門左道的人,忽然感受到權力的亢奮,再缺乏任何監督、任何制約的環境,只會變本加厲,天天批鬥,這就是未來兩年的主旋律,必須有心理準備。
由於民意始終不利北京,如何打散公民社會的團結,也就成了重中之重,整頓各行各業精英、改變大眾媒體規範、讓教育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讓政府各部門「依法」強化proactive執行力,會是未來兩年重點「工作」。因此,最受國安法影響的「一小撮人」,除了明顯有證據的「黑四類」,必然包括廣義有影響力的人,因為有了「依法治國」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兩大綱領,無論有沒有國安法,單是公安條例,或任何一條普普通通的法律,都可以「依法」打擊值得整頓的人,例如艾未未的罪名是逃稅。而當一個人有了千萬粉絲,即使完全不涉政治,也可以成為對象,例如范冰冰的罪名,也是逃稅。上有好者,全民逐漸會習慣自我審查、自我閹割,去避免觸碰「底線」:不只是有沒有突破官方紅線,還包括不要讓自己太有影響力這條實質底線。
弔詭的是,假如你是一個遊客,大概不可能從外觀感到香港已經被奪舍。表面上,歌舞昇平,一切如常,樓股暢旺,馬照跑舞照跳,完全滿足了殷海光《人生的意義》的最底層需求,直到大局底定。這大概就是二次回歸的劇本。只要中美鬥爭的大劇本,需要另案處理,不贅。
以上這些,身在其中的大家,自然心裡明白。但是否就只能長嗟短嘆?究竟2019年以來,真正的初心,在超越微觀政治的宏觀層面,又是甚麼?難道真的只有「順民、移民、暴民」?我們的節奏,應該是怎樣?
事實上,去年至今的整場運動,無論口號是甚麼,本來就是全球大變革的一環,不只是政治變革,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環。在未來世界,固定工作已不可能,各行各業都沒有退休保障,人工智能取代智力密集工作後,生涯規劃再也沒有單一方程式。因此,新生代擁抱改變的決心很大,不願依靠單一工作的視野也很清晰。無須依靠政府、建制、財團,也能自力更生,尋找人生的獨立自主,本來就是全球大趨勢。香港上一代的超穩定結構,到了下一代,早已不能持續下去,對下一代而言,這是「攬炒」的結構性基礎。既然忍氣吞聲,也不代表有一份保障一生的荀工,為甚麼不嘗試自行建立自己的事業,去儘量減少對政治環境的依附?
不少朋友開始談及移民。其實早在十年前,當媒體不斷炒作我是否「移民」新加坡,我就不斷說同樣的話:「移民」的概念非常前現代,早已過時。在過去一年,身在海外的香港人貢獻運動較多,還是身在山頂的離地港豬較多?即使我們同時持有加拿大護照、在新加坡工作、週末渡假到日本、飲食去台灣、子女在英國讀書、投資基金卻來自美國,對我們的「香港人」identity,有甚麼影響?當整整一年授課,都可以使用zooming,我們身在香港還是剛果,又有甚麼分別?假如我們沒有去或留的概念,本來就同時以幾個地理位置為家,以虛實相間的方式連結起來,無懼世事變改,這個不才是真香港?
威權政體能打壓的內容,從來有一個特色:永遠不可能訴諸普通法能理解的邏輯和文字。例如說《願榮光歸香港》不能在校園唱,那麼《海闊天空》呢?《Blowing in the Wind》呢?要是說「五大訴求」也不能說,5+1手勢呢?以五一為標記的衣服呢?難道五一勞動節也要取締?當抗爭的意識,已經植入骨髓,而政府無道,已成為common sense,抗爭的形式,已經大可進化,評論的需要卻大大降低,這才是be water的真諦。就像六十年代的波蘭、捷克,打壓只會比新香港更嚴重,但民間也總有方式維持下去。放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這些方式無須「勾結外國勢力」,也自然能走向國際,連結海內外香港人。難道一定要重複「畫面好靚」的回憶,才能sustain?
即使你沒有走出comfort zone的勇氣創業、當slashers,不願意離開物理香港,連一個黃色頭盔鎖匙扣也不敢用,逼於無奈要當順民,甚至即使你是一位藍絲,只要你不屬於那20%的深藍社群,對香港還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在「新香港」,你反而要更思考一個切身問題:我身在那個環境,相對「新香港人」,究竟有甚麼相對優勢?假如你想不到,無論如何表忠,沒有其他價值,也只會成為condom。但只要你生存下去,香港人的長處,就依然能發揚光大。例如在中資公司,他們是否依然需要香港簽名負責due diligence?在官僚機構,他們是否依然需要具國際視野的創意思維,去同時應對愛國規範+國際規範?
不少朋友對新香港的「思想改造」最憂慮,即使是淺藍、中藍家長,由他們會否送子女到本地、非直資學校,身體最誠實,說明一切。但其實全球教育理念,早已confirm傳統班房、1 to many的19世紀普魯士式教學,已經嚴重過時。現在講求的是personalized learning、通過大數據讓每人被因材施教、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和發問,去建構每人獨一無二的知識體。但新香港推崇的,完全相反,以為靠syllabus、marking scheme、規管老師言行、辦學團體向校長施壓、家長學生互相監控一類行為,就能「打造」愛國新一代。誰也知道,不可能;反而靠抖音洗腦,還可行。由下而上、個人化教育乃全球大勢,不能逆轉,「新香港」把教育搞死,只會急速催生替代教育。有了網絡、有了對香港友善的國際環境,難道學習只能一成不變?
國安法最要打擊的對象,據說是勾結外國勢力。但香港卻是全球國際聯繫最強的地方,記得看過一個調查,大概每三、四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有廣義的國際聯繫:有親人在海外、曾在海外讀書或工作、有業務或投資在海外、甚或在僱用海外傭工……根本無須「勾結」,香港就是國際一環。2020年的香港,處於國際文明衝突的斷層,中國威權模式 Vs 西方自由模式接近水火不容,以大數據監控 Vs以個人私隱規範人工智能,會成為抉擇。只要國際網絡繼續存在,香港人自然而然的就融為一體,何須擔心一時三刻由上而下的高壓?
說了那麼多,意思很簡單:香港人早已融入世界「時代革命」,本來的方向一直堅持下去,已經足夠。Be Water,必須成為未來一段長時間的哲學,要揚棄的是對任何事情非黑即白的binary 思維,與及期望今天做這事明天就有結果的線型linearism。明白了這些,就會有持久戰的心理、生理和物質準備。
以下是我的選擇。說是否離開,諷刺地自從18歲生日,我反而從未試過如此長期留在香港,除了疫情原因,也是感到不捨。我的工作、居住範圍,一向同時在幾個地方,這是十年前開始的刻意規劃,今天大家自然明白為甚麼。因此,我自然不會因為新香港而改變,不會因為要宣示甚麼而不離境,更不會因為要宣示甚麼而不入境回來。對各位朋友,忠告也是一樣:建立一個跨地域人生基礎,進退有道,虛實相間,global+local,才是未來之道;不是說每人都要自己建立,但也可以進入已建立的天地。
至於甚麼「說會否說話小心點」,我的職業從來就不是寫評論,文字、video只是作為一個香港人的分享,只有理性邏輯,從前是怎樣,未來就是怎樣,對上崗上線的騷擾,我們應該有足夠成熟程度一笑置之。當人人煞有介事說一件荒謬的事,並不會令事情變得不荒謬;白色恐怖除了是他製的,也是自製的。根本每人都討論自己「安全」,已經中計,假如連這點EQ training也不能pass,香港人又怎能自傲?
至於工作,我一直相信全球香港人網絡就是一個龐大經濟體,足以生存、足以壯大,也足以回饋香港。這是一代人的共同機遇,相對於當所謂KOL,對我而言,這方面,反而應該是更能做實事的地方。說到底,北京是高度計算的政權(只是計算方式和我們很不同),我深信當香港人(而不只是香港)不能取代的價值得以彰顯,就是出現社會新契約的一天,所以,這是累積底氣的時候,不爭朝夕。
越是漫漫長路,越是平常心。未來兩年會尤其荒誕,但經過這經歷,才能千錘百鍊。大家坐穩,同步過冬。//
亢奮美劇線上看 在 往地球出發吧-馬賽kyo的旅行圖與文 Facebook 八卦
「The beauty of solo」
那個傍晚,
我直覺著我心裡構畫多時的畫面要出現了。
馬賽馬拉大草原生活的第二天,
結束了上午的Safari活動回到飯店享用一頓有著非洲味卻過於豐富的午餐後,
窗外雲層便已開始有了明顯變化。
大草原上空陰晴不定的脾氣其實也蠻令人滿意。
令人滿意著它是這般純焠而濃烈的野性,
令人滿意著它是這樣絕對野蠻的瞬變著,
無以捉摸就如這片土地上的生命一樣 來去無常。
我們四人搭乘著同一輛四輪驅動的吉普車,
當奔馳在這片看似無盡無邊的草原上,
它就是我們的腳,
它就是我的生命的維繫依賴,
即便每二天就會出現輪胎隨機爆走事件。
午休時間結束,
大夥熟練地整裝待發,
心中一股追逐獵物般的熱焰,
胸中早燎著烈著,
其實也不過才來到這塊東非的動物樂土一周時間,
我們卻已是一付老兵貌樣,
熟悉著這赤道線上的作息時間,
也熟悉著自我調整出最搭配得上這片蠻荒的心態舉止。
看來霸氣十足的高胎吉普車從飯店大門呼嘯而出,
胎下揚起的整束煙塵像是出征戰士背後的歡呼喝采聲,
站立在開了天窗的車體中,
竟有種莫名的榮耀感,
大概就類似那 四馬雙輪戰車 上羅馬戰士臉上所飛揚的驕傲。
迎著風的當下我猜大夥也沒空去在意是否虛榮是否幼稚了,
車輪與保有最原味的礫石泥路激起一曲背景音樂,
強風為我們披上可以驕傲的王者斗篷,
這樣的尊榮劇碼在這些天來已重複上演多齣,
已夠多到讓我們都能熟捻地成為影帝影后。
這天下午才一出門便已注意到遠方天色愈趨暗沉,
空氣裡有種不安的擔憂,
但又想貪著一份僥倖的好運,
想著這草原上本就風雲難測,
即便瞬息萬變卻也變換迅速,
更何況,最糟不過就是關上天窗拍拍草原雨景罷了。
車子一路向前奔騰,
駕駛座不停傳來分佈附近各友車之間的動物動態最新消息,
這樣的一車即為一哨的草原探尋聯結網,
讓我們身處在這片無盡大草原上也不用擔心與重要物種給失了緣份。
愈趨昏暗的天色果然未依著期待有轉好的跡象,
遠方開始烏雲匯聚,
雲湧的急,
那本來狂傲高掛的太陽笑容明顯地收歛起來,
天地有一種即將翻臉的徵兆。
駕駛座上也開始出現一種混雜式語言與無線電裡另一頭對著話,
沒多久我們這位皮膚黝黑的年輕司機先生提醒著我們可能要準備折返,
因為天候並不理想唯恐大雨即將來襲。
車上的大夥趕忙開了個緊急會議,
安全起見我們同意且退且看的方式回航,
在安全與草原尋狩的並進之中我們調整了路線緩緩退場,
草原上的風開始浸著微微溼黏感,
在回航路上這個世界就像是即將結束的畫面漸漸轉為全黑,
礫石路上所造成的起伏在這刻卻愈來愈像是失望的哎聲嘆息,
即便大夥都能體諒理解但還是有種不甘不捨。
我不知打來哪的直覺,
我看著遠處草原上那棵孤立的大樹竟對其起了好感,
那好感的發生其實並不是那樹自身擁有的條件,
而是那即將被烏雲所吞沒的天空最後亮處就在孤樹附近上方。
也不知哪來的幻想力竟將他們做了連結,
我一股著急說出了我所貪圖的幻想,
告訴大家 :「 前面有可能要有好戲上場!」
我猜想著前方遠處那樹的位置就要有今天最精采的一刻,
我知道此刻不說出來,
接下來我有的只剩對這天感到後悔的人生,
我恨透了過往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把握住當下的那些自己。
同車的朋友用其流利的英文拜託司機調整一下路線,
繞往那棵孤樹的方向去,
司機不能理解的回應我們都聽得清楚,
卻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他,
只好七嘴八舌地說著請他只管往那方向去就好,
我們在等一個東西出現不會擔誤太久......
當下司機似乎還微微嘀咕著,
類似這時候沒有什麼動物會出現而且大雨即將來臨之類的看法,
但還是依著我們友善且堅定的拜託,
稍稍調整了些行進方向。
車再駛行了幾分鐘,
看著天窗外天色愈趨深暗,
那天空最亮處愈趨縮減,
我一聲「stop! please !」脫口而出,
接著大夥跟著促喊著,
司機一臉莫名地趕忙停下車,
跟著大喊的大家其實一樣不解看著我,
我一面快速調著相機快門一面指著樹與天空的方向,
提醒大家快架好相機,
因為我猜那光極有可能會打在樹上!
才說完沒多久,
一道耀直而寬的光束清楚自天空射下,
我也偷瞄到駕駛座上的司機微笑了。
如自天外所打下的光束,
隨著烏雲魚貫般聚集也迅速地縮小了光束寬度,
如針般聚焦的光束時竟幾近完美地打在那棵孤樹上,
一時間快門聲如機槍掃射般振奮了整個車廂,
只可惜不消三分鐘的短暫,
金黃色耀眼的光束也戲劇性地消沒在暗黑色的天幕後,
很快地,
一切宛如大戲落了幕般的只剩一場悵然。
我想,
能夠捕捉到讓自己愉快的作品大概都由二種幸運給成就。
幸運遇到題材,
而又幸運地留下了它。
題材可遇不可求是第一種幸運,
而能否捕捉留下那當刻是第二種幸運,
可不是嗎?
幸運的是你遇見了那一刻,
幸運的是你也得以順利無礙地發揮所長所學留住了那刻,
若一切未被其他突發其來的不幸所打擾阻卻,
那 就灑花吧!
就如同我所熟悉的廣告世界亦是如此,
一件件精彩叫絕的廣告作品,
它們同樣由這二種幸運所孕育而出,
精彩的創意幸運自創意人兒們腦袋裡發生,
充滿吸睛力並令人拍案的執行工作如願被老板支持、被客戶支持,
而有了發展面世的機會,
幸而未被其他上百上千種因素所干擾而成憾、成空而成一切死腹中的那滴悲淒~
像是帶著這一生所累積的感恩來面對眼前這齣大場面,
這齣好似在我腦海裡已然浮現過多年的夢幻草原美景,
一大片荒原、一棵孤然而立的大樹,
一道光的乍現,
粗魯騷動起我們這整車人最大的亢奮(司機除外),
連綿無盡的烏黑吞蝕了整個天際本身就具有一種強烈的戲劇張力,
而那耀眼金黃的光束更是讓畫面的視覺魅力一股勁地推升到最高點。
我嚐試了直式的構圖強調畫面中光束的下灑,
乍看之下光束直射孤樹讓畫面主題清楚直接,
但似乎在這樣的畫面裡卻又過於直接少了讓情緒蘊釀的那空間距離,
我再嚐試了橫式的構圖,
雖然光束在畫面的比重縮小,
但橫式構圖卻更能交待整個空間的情感,
反而讓光束落在孤樹上的劇情更為感動我。
這樣的一場天地變色的劇碼,
我想將那股毀滅即將到來卻仍有一絲希望的感受在色調上更為加強,
我將還透著光帶著些許灰濛的晦橘色部份提高了彩度,
並加強了滿天烏雲顏色的反差,
好讓光明與黑暗有更明顯的差異,
也讓那一道難得且短暫的耶穌光束更加耀眼更具視覺力量。
我或許偶爾也喜歡拍攝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其所延伸而出的感動,
但我卻更愛追循著這更為莫測變化的大自然情緒。
原始的美麗,
對我總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即便這僅是一道光、一棵樹,
即便這僅是不過一場非洲草原上習以為常的典型風情罷了......
.
《拍你自己的照吧!》
拍攝地點:肯亞/馬賽馬拉大草原(Kenya/Masai Mara National Park)
使用相機:Canon550D
使用鏡頭:Sigma18-200mm
檔案格式:JPG
使用軟體:Lightroom / Photoshop
獲得獎項: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2013美國 IPA國際攝影獎 / Honorable Mention
亢奮美劇線上看 在 大塚太太東京在住中 Facebook 八卦
#MAMA午餐
傳說中的日本MAMA午餐再度登場
這一次的MAMA午餐可以媲美日劇情節
是幾位住在六本木附近的閒妻們
還有幾位成功家族企業經營者夫人們
一起策畫的MAMA午餐
地點就在六本木Midtown
當初在邀請我的時候
我想了很久要不要參加
想說她們的話題可能沒有我這個凡人插嘴的餘地(笑)
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邀請我這個唯一的外國人
最後我還是去了
但因為當天還在趕文章準備得有點匆忙
我把本來要戴在身上的首飾手錶等等
通通忘在家裡😅
果真吃飯的話題都是一些
最近有哪些美容沙龍
到哪裡可以做一些微整形手術
暑假計畫帶小孩去美西參加夏令營
夏威夷又有甚麼流行的東西等等
中間話題再進化到
各家的寵物們去的是哪一家美容院
用的是哪一牌子的有機食品
哪一家寵物旅館會提供線上錄影
讓我們隨時可以查看心愛的寵物在做甚麼
還有讓寵物們上禮儀變優雅的課程
大家一定很好奇
這一頓飯吃下來我會覺得有趣嗎?
其實是有的
最有趣的地方是
大家在抱怨自家老公和小孩的模樣
無論你的經濟背景如何
生活方式有多麼不同
大家抱怨起來的口語和氣勢是相同的
就這樣在抱怨&傳播流言蜚語的亢奮下
大家都紓解了不少壓力
最後散會時媽媽們不約而同相約去樓上
看一間人氣寵物用品專賣店
話說有一個狗狗專用吹風機從紐約登陸日本
順便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心裡想動物不都是自然乾就好嗎
(寵物專家請原諒我的無知)
正在想該如何拒絕時
這時瞄到旁邊有一間茅乃舍專賣店
隔壁還有一間美味的甜點麵包店
我大聲地說:
沒關係你們去就好
我對這幾間賣人吃的比較有興趣!
如果問我下次還會去參加嗎?
會的!
去罵老公小孩和聽流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