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wuofficial
#美麗佳人專欄
#2021八月號
『知之為知之,是知也』
保持無知也是幸福的一種方式,
有人在混屯之中活得開開心心,
因為那是他的完美世界,
些許缺陷不構成問題、少許資源不造成困擾,
無知是很難保持的,
全然地對「其他」
不知情而自然地享受著眼前的獲得與失去,
甚至,抱怨的事項也就老是那幾樣來來去去,
命還是可以延續,生也不在死的疑惑之中,
那的確可以是幸福的一種方式。
最近看了兩部戲劇,
A是亞洲連續劇、B是歐美黑色幽默劇,
恰巧兩者在不同文化中
都著墨了「知或不知」的因果。
A主角罹患了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的病症,
故事專注在他完全失能之前為夢想所做的努力,
感人肺腑、幾乎每集都讓人紅了眼眶。
他與時間賽跑、與體能較勁、
與家人盡力維持正常,
甚至是更加貼心的互動,
直到全家人意外發現他的病症已嚴重影響生活且無力回天。
跟朋友們談起這部片,
大夥兒共鳴著劇情多麽揪心啊、病痛令人無奈、
他又是如何無所畏懼...等等,
我聽著卻心裡滿是疑惑,
主角明知道終有天會造成家人的困擾,
卻自顧自地為所欲為,這我有點無法苟同。
或許,有人會說,
生命走到尾聲總可以任性一點了吧?
但劇情卻漸漸揭曉主角年輕時因為無能與性格溫軟造成大兒子委屈承擔家計後不可一世的高傲品行,主角身為父親對於女兒不孕的遺憾、小兒子工作上低落的死胡同...除了偶爾關心外,根本沒有如他專注於夢想那般用力。他的「無知」和「造成家人的無知」非但沒有帶來幸福感,甚至加深了充滿壓抑、躲藏、和隱瞞的危險關係。
另一方面,B主角早已離婚數次,
保持微妙距離的女兒是他唯一的親人,
某次為了檢查解尿不順的老年問題
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肺腺癌,
他同樣地選擇不告知親人,
轉向知會他的多年好友。
好友當然願意陪伴支持,
但主角突然在家中昏倒失聯,
女兒發現異狀後緊急登門查看,秘密赫然揭曉。
女兒堅持帶父親就醫並獲得良好照護,
最終當然以喜劇收場,
幸運地沒有造成老友的麻煩和恐慌。
這讓我明白,
很多時候家人之間真正需要的除了安靜陪伴,
有時還需要挺身而出、義憤填膺、同情共感。
生命中需要勇氣的並不是「追尋夢想」,
而是勇於表白、坦承、或面對軟弱。
我很喜歡一句話:
True bravery lies within vulnerability.
(真正的勇敢存在於脆弱之中)
如果因為「不想造成麻煩」「不想讓人擔心」「怕無法承受」...各式各樣「替對方著想」的原由而選擇孤身披荊斬棘,對家人而言才是最深層的懊悔和痛楚。
最終,不論生命是否終了,都會不免讓家人浮現「早知道...我就可以...」「一定是因為...所以不告訴我...」「要是我發現...說不定...」的念頭,原先的好意瞬間變態留下劇烈遺憾在親密家人的生命中。
那不只是一道傷疤,
而是後知後覺的委屈和心酸,
所有的未知隨著生命消逝成為千斤萬斤重的包袱,
背著走不動,丟著放不下。
你若能確保永恆的無知,
那或許你能選擇隱瞞下去,
否則,對至親摯愛噤聲的選擇,
終有一天會在意外中裂開,
從縫隙中透出不信任的光,
幸福的無知嘎然而止,
突如其來的已知將造成無垠的猜忌。
我想,人是能夠更有智慧地勇敢的。
「面對世界」是日常,
「面對自己」是春雷萌動的驚蟄,
醒來了,春日就來了。
今天要聽:Whisper by Park Ji Wo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我們每一天,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
亞洲 文化 壓抑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八卦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零八歲的生日。
一個世紀多前,中國大陸上變法與革命風起雲湧,那是一代人面對千年未曾有過的變局,為了適應時代的挑戰,以大智慧大勇氣向前的邁步。1911年,中華民國承繼了原有的深厚文化與思想內涵,廣闊的精神與生活面向,誕生在充滿理想的憲政共和藍圖之上。
二十世紀前期,當中華民國為了它的未來與生存持續奮鬥時,台灣正處於日本的治理之下。 日本精準地理解台灣的重要地理與經濟價值,著力經營這個戰略據點。除了政治上的統治外,台灣也接受了日本帶來的嚴謹的紀律,細膩的文化,先進的思潮,現代化的生活,嚴然成為亞洲的進步地區。
1949年國共戰爭之後,中華民國台灣,以一種承接大陸,面向海洋的新形態又重新誕生了一次。這裏的人們來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生活和陶養,承繼迥異的歷史記憶,卻必須一起面對共同的艱困變局。他們既衝突也合作,扞格卻又彼此學習。歷經過二戰的一代,憑著他們堅強的生命力,在煙硝與廢墟中建立起家園,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出新的開始。
戰後出生的世代,雖然已逐漸遠離戰火,但基因中仍帶著流離與不確定。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根源,卻又同時受著這片土地的滋養,共享著一切的記憶與喜悲。他們一如全世界各地的華人,運用自己的智力和努力,為中華民國台灣創造出傲人的經濟價值,讓全世界對這個小島刮目相看。他們也開始反思自身的認同,在苦悶與壓抑中,勇敢懷疑批判,衝撞舊有體制,追求民主與自由。幾十年間,中華民國台灣經過了解嚴,直選,幾次政黨輪替,她不但在文化、經濟、思想上能與世界先進的國家並列,更因為經歷共同的努力,台灣社會逐漸形共識,凝聚成更緊密的共同體。
成長於解嚴前後的新台灣人,比起父母輩的謹慎努力與壓抑,他們多了自信心與安全感。相較父母輩對民主既追求渴望又疑懼的心情,台灣新世代似乎已經習慣政黨的替換。從90年代開始,台灣與國際社會交流更加頻繁,因此台灣人的組成元素中,又加入了從外國歸化成中華民國國籍的新住民。這新一波移民的參與和融入,帶來新鮮多樣的文化元素,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活潑與多元,加強台灣競爭力的同時,也成就台灣海洋國家共融、共榮的美名。
台灣民眾黨是新生的台灣本土政黨,正如同新世代的台灣人,我們擁有更好的機會,也面對更多更快速的挑戰。在知識資訊爆炸的世界中,快速接收新資訊的同時,也學會先思辨真偽。對於政治既要懷抱參與的熱情,更要懂得理性成熟面對異己、包容共生。
我們相信只有參與才能改變現狀,只有理性思考實際行動才能解決問題。台灣民眾黨在今天這個重要偉大的日子裡,要祝福我們的國家生日快樂,更要驕傲地說,在這塊土地成長生活的我們,傳襲了中華文化的內涵,繼承了民國的革命精神與理想,更擁有台灣海洋文明外向開拓的勇氣與海納百川的心胸。
中華民國,我們最親愛的國家,山川壯麗,海景壯闊。我們在台灣的家園,我們有土地,我們有根。我們記得過去、經營現在、擁抱未來。願世世代代長於斯土的同胞,在這特別的日子,都能舉國歡慶,為我們的國家祝福,為自己的勇氣喝采。
#台灣民眾黨
#民眾黨
#中華民國108年國慶
亞洲 文化 壓抑 在 瑞典劉先生 Facebook 八卦
在肺炎期間還願意踏入中華超市買菜的人真的不多了,我就是其中一個,沒辦法亞洲胃嘛,總是經常要去買各種豆腐啊、亞洲青菜啊、中式小蔥啊。每週去兩次的我,通常都在下班時段才能去,感覺好的菜和蔥都在白天就被人挑完了;現在可不一樣了,各種的綠葉蔬菜一包又一包貨源充足,隨便拿一包都比我以前買到的還要鮮綠又完整。
說不怕是不可能的,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吧,建立正確的觀念很重要,可以謹慎但不用恐慌。瑞典當局呼籲健康的人不必戴口罩,但要勤洗手與消毒。我個人還是覺得瑞典要大規模群聚感染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人口密度小,可以讓人出門的娛樂活動也很少;不過沒有雪又越來越好的天氣、以及許多瑞典人還是很愛隨地亂吐痰的習慣(而且我發現這習慣與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沒有強烈正相關,八年多來看過太多例子),多少會構成威脅。
有家人和朋友很關心我們瑞典疫情到底怎樣,我上週還說,歌照唱舞照跳、歲月安好一片祥和,但這幾天隨著各大國際公司發佈中國出差禁令、取消大型國際展覽會,也加上瑞典媒體的討論熱度升高,大家似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至少同事們的態度開始改變,辦公室鼓勵大家多洗手,也承諾會每半天消毒門把與電梯按鈕一次。願意謹慎一點也算是好事。
只是最不希望伴隨病毒而來的就是恐慌,在本週有一名中國媽媽和女兒就不幸遭遇到歧視事件,在斯德哥爾摩的通勤電車上莫名被兩名年輕男子言語侮辱且被肢體推擠。其實中國人在瑞典只佔了一千萬總人口的不到0.004,沒有中國城也沒有群居,媒體開始在探討這樣的事件是一種恐慌和歧視的交互作用。這樣的事情當然不會只發生在中國人身上,每個亞洲臉孔都有可能會經歷。
因為恐慌而滋長了原本就存在而被壓抑的排斥,而在沒有足夠管道去了解更多資訊的情況下,這樣的負面思考就漸漸增強。其實市井小民往往是無辜的,哪個國家來的人都有好人和壞人,不該縱容這樣的事件繼續發生。
還有許多讀者來訊問到北歐或歐洲玩啊出差啊到底要不要戴口罩,這種事當然不會有人逼你,不過若你是健康無虞的,總體建議就是不要戴,戴了會引起恐慌更滋長歧視。再說一次,口罩在亞洲是病人和健康的人都戴、在歐洲是生重病的人才戴。你在歐洲各大旅遊景點戴上口罩,就像是在宣告:「哈囉大家好我生病了但是我還是想出來玩喔」,會被白眼或排擠是不意外的。
勤洗手、多消毒、把口罩留給有需要的人,同時做好自主健康管理,不恐慌也不聽信謠言,沒事別隨便去聞漂白水(誤)。關關難過關關過,大家一起度過。
亞洲 文化 壓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我們每一天,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大家都以為我很可愛、很友善,
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心裡面常常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
我在心裡面想著要殺死我爸爸大概有十次以上……
我常常想著某個討人厭的同事,恨不得他失敗,但我表面上還是會笑臉迎人……
或因為一件小事,我覺得自己最爛、最糟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
我覺得這樣想的自己,非常糟糕,而我停不下來……」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
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作者介紹:邱淳孝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與心理師。
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現為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有18位成員)。
現專職於心曦接自費個案。服務形式有個別諮商、伴侶/家族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
專長:親子議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團體動力、性別議題、性諮商、阿德勒心理學。
曾任天使心團體帶領者;喬治高職、開平餐飲輔導員;成德國中、陽明高中擔任輔導老師;中崙諮商中心、台大心輔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
也曾於公視、大愛節目擔任心理專家,並曾於新竹教育中心、台東地方法院、三重郵局、純青基金會、空軍台北大隊、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及各高中職、大學等擔任講師,並於失戀花園、康健等網路平台撰寫文章。
著有《與孩子,談心》、《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電子書)。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並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探索人性充滿好奇與熱情。
作者粉絲頁: 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 心曦心理諮商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亞洲 文化 壓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你是一切的答案」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蔡承歡
內容簡介:
所有你的過去,都不能定義你是誰。
你現在的選擇,每一個此時此刻,才是真實的你。
獻給所有為孤獨而不安、為黑暗而恐懼、為人際關係煩惱、為前景感到迷茫的人!
我們比自己以為的更軟弱,也更強大,
你不需要勉強自己不難過、不糟糕、不痛苦,
因為你終究會依賴自己的力量,找到答案。
你是問題的起始,也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外面明亮,心裡卻一片黑暗,看不清楚前方。
沒有生病,卻感覺自己病懨懨,永遠不會好起來。
雖然活著,卻總是在想像死亡。
這種時候,很多人會求助心理諮詢,
但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我不會騙你說,生活美好,未來富裕,
老實說,生活並不理想,現實甚至殘暴。
我無法賦予你信心、勇氣和力量,
因為那些東西早已存在你的身體裡。
我只是像考古學家一樣,
將它們拂去層層灰塵,現出原形,
讓你重新獲得使用它們的能力。
當你做好了準備,決定要幫助自己,
當你翻開這本書,那一刻,我跟你站在一起。
你仍要在黑暗中行走,但能夠帶著勇敢上路,
不讓誰帶領誰,不要誰拯救誰,
讓我們並肩而行,找到生命的答案。
作者簡介:簡里里
「簡單心理」平臺創始人兼CEO。2016年富比士「亞洲30 Under 30」青年精英。
20歲即獲得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心理學碩士學位,在後來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的過程中,她花了很長時間來了解和探索自己。在諮詢室中,她看見人的孤獨,看見友善,也看見故意;看見被禁忌的、被誘惑的、被壓抑的、不被說出來的情感;她見證了自己和他人的不易,也從暗處看見光芒。
2012年起,她以心理諮詢師的身分在豆瓣網站撰文,並成立電臺、微信等自媒體,贏得大量關注,文章也被一再轉發。
2014年,她辭去大學教職,前往矽谷參加「英雄學院」計畫,並獲得投資創立中國第一個心理諮詢網路平臺「簡單心理」。
微信公眾帳號:簡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