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力競逐的過程中,我忘記了自己,我把外在意志內化成自己,但,沒有人會完全是這樣的。社會建構的你不是你,你以為的那個你也不是你。
不用覺得自己被誤解,也不用去煩惱社會所認識的那個你不是你,事實上,每個人都被誤解,尤其是女人,因為我們多半耗盡心力去假裝成另外一個人,我們以為那樣會使得自己比較受歡迎。
就接受自己吧,也接受心中那個小小的自己,不要跟過去比,也不要跟未來的目標比較,至少接受此時此刻的自己。
取自《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透過《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宋喬安角色,談和解。感謝故事工廠與誠品,讓我有機會透過影片細說分明。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581927152056543/
這次談流產,這是我陪伴媽媽們的時候,很難化解的傷痛。有時候連當事人都不一定能確定,自己到底度過了沒有?!
這需要跟自己和解,跟自己的內在小孩,跟自己的身體和解!
之前談到單親媽媽的議題,觸動了一些類似處境的朋友。我希望再就這次的議題,更深一點談到,女性的身體經驗。
這篇文章把身體經驗、腹中的胎兒,以及內在小孩的狀態,串連在一起前後呼應,我覺得能帶給大家省思。我也建議男性可以試著閱讀這篇長文,可以化解一些隱藏在傳統文化中的偏見,閱讀完請給自己一個讚賞。
祝願您,悅納我們內在的變化萬千!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723364254346524?__tn__=K-R
……………………………………………………………..
直到我失去了什麼
【文/ 劉冠吟】
前年年中,我失去了一個孩子。跟我的第一個孩子一樣,在我沒有預期的時間裡懷孕;跟我的第一個孩子不一樣,這個寶寶沒有好好地生下來。我跟這個寶寶相處的時間非常短,從發現自己懷孕到流產,時間短到甚至來不及知道寶寶的性別,只能以寶寶來稱呼。
跟其他月份很大才失去孩子的媽媽比起來,我的遭遇算是非常輕微。我一開始是這麼想的,以為我的悲傷也會相對很輕微,但後來才懂,失去孩子這件事沒有什麼好比較的,母親與小生命之間的深刻連結,從知道的那一刻就開始了。我的悲傷沒有比較輕盈,失去孩子的難過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痛苦,不是輕的或是重的,而是深深的、深刻的,種在身體裡。
先講講之前的故事。
出血的那一天,我飛奔到醫院,醫生看完以後就說:「孩子沒有了,週數還小,休息一陣子吧。」我的婦產科醫生是一個非常溫柔有耐心的男性醫師,給他看診向來都是令人安心的經驗。他是一個風趣喜感的人,每次看診我們都會聊聊天,因為老家在經營傳統的髮廊,所以他常常在換髮型,有一次他突然燙了個韓國歐巴大捲頭,我走進診間看到他的時候笑到無法起身。只是這次不像以往,跟他講完話以後,我沒有覺得比較好。
醫生一如往常地溫柔,說抽一管血起來送驗,看看其他的數值,再給我後續的建議,直到此刻,我都還算平靜。經驗老道的護士姊姊拍拍我的手,針管插下去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才掉下來,無法抑止的爬滿了臉頰。護士姊姊說,你還年輕,可以再生,會流掉的寶寶,都有自己的命。
在外人眼中,我是個順風順水的人,或許老天對我真的很不錯,大抵上想要的目標都能達成。這樣的順利,我也不覺得心虛,對於心中設定的目標,我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努力唸書、拚命工作、熱愛生活、用心經營著自己喜歡的關係。我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信仰者,即使有些小挫折,我不覺得失去了什麼。直到我失去了孩子,我才知道所謂「失去了什麼」是什麼。原來人生不是有志者事竟成,有很多事情無論多努力也難以改變,就像護士姊姊說的,命,或是說無常,或是說造化,走了就不會再回來了;而你知道這份失去,會讓你再也不一樣。
回到家後,我把窗簾拉緊,躺在床上,有時流淚,有時放空,搞不清楚白天跟黑夜。我傳訊息給我工作上的夥伴、我的學長也是我合夥人,說:「我的孩子流掉了,可能要休息一陣子。」學長跟我相識十年,雖然在創業之前我們是朋友,但開始工作後我們變成很理性的組合,不太做情感的交流,都是就事論事。學長回我說,他太太日前也失去一個小孩,已經四、五個月,「但我知道,不管孩子大小,媽媽都會很難過。好好休息。記得坐月子。」
這大概是我跟學長一起工作這幾年,唯一一次感情濃度比較高的交流。被他說對了,不管孩子大小,身為母親,都會很難過。
我低估了我的悲傷。
▍這份失去,讓我再也不一樣
在家躺了不分黑夜白天的半個月,喝了不少補品跟滴雞精,身體感覺溫潤,心情平淡。審慎選擇出關後的第一場活動,是赴幾個老友的約。
這場聚會相約已久,與會皆是重要的好朋友,將這樣的聚會設為出關後的第一場,我覺得很適合,特別提起精神來盛裝打扮,想從熟悉的人事物上,再出發。
當日晚餐是在五星級飯店裡的美味盛宴,對於在家喝了一個月雞精的我,應該是極為愉悅的解放,但究竟吃了什麼,我完全不記得。最後的記憶,睜開眼,我已經躺在醫院的急診室,中間過眼的影像皆是我的手以及酒杯。據在場朋友轉述,原本就嗜酒的我當晚以神速「自己跟自己喝」,貌似清醒嘻嘻哈哈地跟大家一起去第二攤。在續攤的KTV,我在廁所內滑倒撞到了洗手檯,躺在地上暈了。大家直到要離開時,才發現躺在血泊當中的我,然後慌亂地將我送往醫院。
到了急診室以後,要打點滴或拍X光我皆不肯,因為我堅持肚子裡有小孩,在診間痛哭大喊:「我的寶寶~~~我的寶寶~~~~」在場的眾人都嚇傻。如灑狗血鄉土劇般的這段,我完全沒有記憶,事後聽朋友轉述,我才瞭解自己對這件事從未過去。原本被設定為出關宴的這頓,其實我內心純粹想買醉;又或者,在內心深層的我還沒相信自己失去小孩了;又或者,我相信了,但我沒有接受。
不僅低估了悲傷,這件事情從發生、相信、接受、想開,這中間的距離出乎我預料地遠。不只是一個生命逝去,還一舉掀開了我對於自己身體的不信任、對於自己情緒的難以捉摸,無法安放自己的內心,更無法關心別人的感受。心理學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孩,是原生家庭跟成長環境所形塑的自己,這次的事件,離開的小孩像是喚醒了我心中的這個小孩:從未被對話過,但一直很努力的孩子。
急診後隔天,再去醫院仔細檢查,發現跌倒的時候,我撞斷了鼻骨,也傷到了視神經,影響到我視覺定位的焦距。遠處看得到,但如果要看書或是看手機,必須非常使勁。眼睛的焦距—這種天生方便的能力,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失去,我懊悔地想著如果下半輩子近處都看不清楚了,該如何是好。煩惱的事一湧而上,我終於明白這一段不像前一段,在家隨便哭兩下再喝雞精就可以敷衍自己,這將是一段遠征的路。
沒有復原的心裡的傷,加上自己多增添外傷,把自以為累積的半個月修養瞬間打回原形,帶著新舊傷痕,我重新開始一段旅程。
▍從正視自己的悲傷開始
這是一個女性被過度定義、被選擇、被要求的社會,一個女人身上多半都有兩種以上的角色,等待我們積極扮演。長年以來,我對於這些社會角色大多握有主動選擇權,但我對於選擇的那些都過分熱情,對於生命角色熱情十足、野心勃勃,這些向外投射的能量,卻沒有同樣等級的關照著我內在的自己。
我真的開心嗎?我難過嗎?我已經釋懷了嗎?我甚至不知道,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軟弱,什麼時候可以難過,因為大部分時間,我都是用「撐」的,撐一下就過了,撐過去就是你的,我常常這樣對自己說。
當然偶爾有撐不過去的時候,這時候,我就會在某個縱情玩樂或豪飲的時刻,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有時候很野蠻,有時候很脆弱,種種陌生的我的面相,其實都提醒著自己,我完全不了解自己,很難跟自己對話。慣於嚴格地鞭策自己,卻連自己停在路邊舔舐傷口的時間都不給。這樣的我對外自然很難釋放出溫柔跟真心,問問那些跟我交往過的男人、甚至我的親密好友們,我是個溫柔的人嗎?我想十之八九不是吧,我是個「有趣」的人,但不是溫柔真切的人。
真實的溫柔其實是很困難的,建立在深厚的自我底蘊累積。在生命的長河之中,我們載浮載沉,有時似而要溺斃,有時嗆了幾口回神發現還在,有時有人從遠方拋來浮木讓你喘息,然而真正能讓自己輕盈順水而行的,只有自己而已。對於自己夠瞭解,才能應付水性,知道何時當走當行,浪來了,我該怎麼把自己好好捲著不至於侵心。
躺在家裡的時候,我想著周遭的女性好友們流產的經驗。我有個親近的朋友,流產五次,最後才懷上小孩。另外一個親近的友人,懷胎將近十月,突然胎兒臍繞頸,急救後已是死胎,辦了喪事。「胎兒很可愛,臉圓圓的。」去參加的友人這樣跟我轉述。我回想著這些,也回想起我甚至沒有對她們任何一人好好地關心過。我的人生忙忙碌碌地被我塞進一堆行事曆,我有一大堆等待完成的事項,但沒有一項跟我的心有關,更遑論好好對待別人的心了。
我對於自己無法遏制自己的悲傷,無法跟我的悲傷共處,感到非常驚訝。更令我驚訝的是,我竟然可以自己騙自己說我已經好了,還騙成功了。說自己好到可以出去玩了,於是恣意狂歡,於是在種種失憶的過程中,才殘酷地瞭解到我完全沒有好,離「好」還很遠很遠。
察覺跟正視,是我踏出的第一步。我開始縝密地觀察自己的情緒,什麼時候我會難過、怎麼處理,什麼時候我會想要發脾氣,我又是如何處理。我發現自己很迴避負面的情緒,大部分時候,我都選擇讓這些情緒一閃而逝,但這些情緒其實並未消失,只是被我忽視。於是,我也失去了真正快樂的能力。
臉上的傷口好了以後,原本要再進行眼睛視神經的手術,說也奇怪,在家休養的那半個月,我幾乎沒用到眼睛,眼睛就自然而然的好了,醫生說不用動刀處理。我覺得這是上天送我的一個禮物,讓我受傷,讓我在失去日夜般輪迴中沉思,在找到方向後,又讓我少一次手術。我將這次落難,當成一次好好認識自己、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機會。
▍與自己的身體和解
體力恢復後,我開始規律地運動。流產對於女性來說,不僅單純是健康的問題,而是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很大的不信任感,流產時那股像生理週期時的酸痛悶痛絞痛、然後看著血汨汨流出,是每個女性對自己身體的陰暗記憶。即使生理期其實是一個健康的代謝,但是,那種身體無法抓住什麼、也無法控制自己要不要流血的感覺,是女體共同的灰色印記。流產也是,就像生理期那樣,你的身體從此有了一次不可控、無法駕馭、留不住生命的印記,你對你的身體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
我們跟自己身體的關係,多半都很糟糕。在亞洲社會長大的女性,從小就被周遭環境明示、暗示各種期待跟評價。長得太高很突兀,胸部太小沒有吸引力,生育能力更是與一個女人的身體價值及自我認同完全正相關,懷上了還得被評價是懷男還是懷女,懷了一個還得被追問怎麼不懷第二個。我們的身體長期都被訓練滿足我們及社會所給予的期待,沒有人關心身體真正的感受是什麼。
我很明白,跟身體的和解需要時間,我能做的,是從一般簡單的生理功能開始著手,做心肺運動、做重量訓練,在能夠規劃的範圍內,讓自己與身體重新對話、重建信任。使用一些以往很少使用到的肌肉,或將心肺能力再往上推一層次,完全斷絕涼性食物跟啤酒。僅僅是這樣,我已覺得我的身體感受到我的重視。
我一直用「我」跟「身體」這兩個單獨個體來敘事,因為我深深相信,女性的身體該被獨立對話,身體不是各種情緒及期待的承接體,反而言之,我該傾聽身體所釋放出來的訊息。有些人讓你很不快樂,你的心裡不知道,但其實身體有告訴你,只是我們從來不重視,因為身體被我們放在一個附屬的位置。
小時候被男生恥笑不小心沾在衣褲上的月經,長大了以後衛生棉或條還是得待在一個可愛的袋子裡被帶出門,假裝它們自己不是衛生棉,要去上廁所的時候偷偷摸摸地塞在手心裡拿去更換。人們對經血有一種成見,從下體流出來的血就是有一個擺脫不了的原罪,即使它真的只是代謝體內廢物,就像你每日的大小便。試問,有哪一個人不大小便?大小便的時候需要鬼鬼祟祟不能說出口嗎?
第一次性經驗以後流出來的血,在小說裡有時化為一種激情的象徵,多數也是一種貞潔牌坊,但其實只是一種男性心理有病的象徵,很多女性在第一次性經驗時是不會流出像電影裡那樣一大灘血的。女體跟血本身的連結,長此以往,如此不潔,但沒有人該給自己的身體這樣的壓力,外界或許這樣看,但你不該跟自己如此說。面對自己的血跟身體,至少自己該對自己誠實。
流血只是人生千萬次排泄的一次,身體需要休息但不需要羞恥,偶爾因為禮貌裝了高潮,也不要真的騙自己這樣可以繼續下去,一直對別人太客氣,就是對自己身體不客氣。
重建信任,傾聽關心。有時想想,如果我早十年好好地跟身體對話,我是不是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不是說早十年開始過得很養生或者小心翼翼,而是我能對自己身體的訊息多花心思,偶爾還是能縱情偶爾嚴謹,但那是在一個有默契的節奏上,我懂我自己,我會安慰她,也不質疑她,不過分要求她,並不過分怪罪她。
▍與自己心裡的孩子和解
於此同時,我開始去看心理諮商。
縝密觀察自己的身體後,漸漸確認身體深受情緒所影響,尤其女性更是,婦科器官尤甚。而我也日漸感覺,我的情緒之於我是一團謎:「我真是個謎樣的女人啊」,這句話自己對自己說真是有點好笑,但活到三十幾歲發現自己是謎,總比到死都是個謎好。我想透過一個科學且客觀的方法,去拆解自己,幫助我跟自己對話。
在我大部分的朋友心中,我是個有趣的人;在我交往的對象裡,我應該也是個評價不錯的情人,但有趣的是,我的心理諮商師說,我對自己非常殘忍且嚴苛;諮商師也說,這是大部分成功者的特徵:「不放過自己。」這並不是諮商師對我的讚美,像我們這種人,很努力但無法接受停頓,對他人比較寬容但不能接受自己悲傷或是沮喪,苛刻自己的完美主義,去扮演每個我在社會中選擇的角色。
偏偏在我身上的角色又是出奇的多,女兒、太太、母親、姊妹、老闆、媳婦等等,女性的社會角色我都有一份;有些女性比較少有的,我也有一份。每一個角色、每一步路,都是我的自由意志所構築。
但在奮力競逐的過程中,我忘記了自己,我把外在意志內化成自己,但,沒有人會完全是這樣的。社會建構的你不是你,你以為的那個你也不是你。我也有內在的我,就是那個因為流產被喚醒的孩子。直到今日,我還在慢慢地認識她。
不用覺得自己被誤解,也不用去煩惱社會所認識的那個你不是你,事實上,每個人都被誤解,尤其是女人,因為我們多半耗盡心力去假裝成另外一個人,我們以為那樣會使得自己比較受歡迎。
就接受自己吧,也接受心中那個小小的自己,不要跟過去比,也不要跟未來的目標比較,至少接受此時此刻的自己。
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重要。
▍所謂的失去,或許是一種獲得
我有一位好友,旅美旅法多年,多年來過著自由自在、充滿藝術感又有點浪漫的生活,今年回台灣時,突然跑去凍卵。到我家聊天吃飯的時候,她以愜意的語氣提及此事,就像是去知名的蛋糕店預定了一盒幾年後才要取貨的甜點。
好友本身是念基因工程相關的領域,做實驗、科學工具、用數字說話是生活日常。她一邊攪著我為了嗜辣的她準備的麻辣鍋,一邊跟我分享:「女人一生中的卵子數目,在出生前就差不多決定好了,生育年齡開始,每個月排掉幾顆,年紀越大越少,到更年期的話開始停止排卵,一生大概排四百至五百顆吧。」
一向缺乏科普常識的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瞠目結舌地說:「一輩子的卵子數目,其實是早就決定好的?」好友悠然自得地說:「對啊,每來一次月經都會少好幾顆卵子。醫生在凍卵前會要求去測驗一個AMH數值,大概可以看出目前身體還有的卵子庫存量。」她看著驚愕不已的我,鎮定地重複:「嗯,就是來一次月經少好幾顆,人生大概是一個倒數的過程,排完就沒了。」
不知道是卵子天註定這個科普知識太衝擊,還是因為好友這個倒數計時的說法讓我覺得太感傷,老妹我腦海中浮現了梅豔芳的成名作之一<女人花>的歌詞:「我有花一朵,種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悠悠。」旋律優美,詞意深遠,搭配卵子這朵花的意象,簡直讓我打了個寒顫。「花開不多時,堪折直需折,女人如花花似夢。」朗朗上口的旋律,期待有緣人的深深情意及害怕自己過保鮮期的悠遠怨念,兩種心情同樣深植人心。
女人在容貌及生殖能力被貼上保存期限的標籤,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倒數計時。我們匆匆忙忙地趕著在被下架前做些什麼,像朵花開得燦爛、開得耀眼、也開得短暫。
其實女人從來不是朵花,我們沒有保存期限,也沒有負擔取悅別人的責任,更沒有長得好看的義務。
直到我失去了什麼,才瞭解,我失去的不僅是那個沒有緣分的孩子,還有我心中那個從未被好好照顧的孩子。這個失去讓我重新找回了她,避免自己像一支看不到旁邊的箭,直直地射向目的地,完全忽略周遭的風景。我決定坦然地、緩慢地在生活裡漂流,選擇讓自己真正舒服的方式,恬淡地過下去。
而這所謂的失去,或許是一種獲得;所謂的保鮮期限,其實是提醒著自己肉身的自然老去,而更要珍惜那些可以呵護自己的珍貴光陰。
.
以上文字取自
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再簡單的小日子,也需要挺身前進!
博客來:https://reurl.cc/1x1nLm
金石堂:https://reurl.cc/Kk0ynq
誠品:https://reurl.cc/D9ANkE
讀冊:https://reurl.cc/R4zKVr
大好書屋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亞樂美氣密窗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膝關節 Facebook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心得] 我家換新窗戶啦!亞樂美隔音窗分享- 看板LivingGoods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亞樂美隔音氣密窗安裝前後對比分享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亞樂美精品窗門市參觀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開箱】氣密窗大解密!人氣新寵兒橫拉窗系列!A8/A10精品 ...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開箱】亞樂美精品窗VS 傳統鋁窗 A8/A10全框包覆膠條+配件 ...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一日系列】產線一天到底在做哪些事?亞樂美精品門窗福利好 ...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開箱】亞樂美精品窗VS 傳統鋁窗 A8/A10配件剖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ALM亞樂美精品門窗#鋁門窗#氣密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開箱】老宅翻新大改造‧北歐度假設計宅 隔音氣密窗 三合一 ... 的評價
- 關於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開箱】亞樂美精品窗VS 傳統鋁窗 A8/A10配件剖析 - YouTube 的評價
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八卦
【家庭教育】做個成功的70分家長
https://www.facebook.com/epochtimes.tw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一個獲滿分的家長,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Continue Reading
【家庭教育】做個成功的70分家長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一個獲滿分的家長,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1,自己的盡心盡力是個錯誤?
~~~~~~~~~~~~~~~~~~~~~~
自從女兒出世後,我便和中國絕大多數母親一樣,開始了新的“工作”:閱讀各種各樣的育兒書籍,在某些地方用紅筆劃上記號;每天嚴格按照育兒食譜,為女兒精心準備既科學又美味的食物;準時收看天氣預報,添加或減少她的衣服;稍大一點的時候,每晚給她講一個又一個故事,直到她安然入眠;再大一點的時候,負責接送她去幼稚園。
一個有了孩子的女人,要把所有的時間節約出來,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一次帶女兒去吃麥當勞,她大口吃著,我眼睜睜看著希望她能主動“獎賞”一塊雞腿給她辛勞的媽媽,可她吃得旁若無人、心安理得,眼裡、嘴裡只有可口的漢堡、雞腿。再看看周圍,一家一家的,吃的多是孩子,看的多是家長,那些家長心平氣和、毫無怨言,我還能有什麼意見呢?丈夫說得對,在中國,家長出門辦事都捨不得坐計程車,可只要帶孩子出門,哪怕再近都會打的。
如果滿分是100分,那麼中國的家長肯定會朝著滿分努力、前進,甚至還希望創造101分的紀錄。可家長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嗎?顯然沒有,觀察周圍的家長,他們給孩子盛飯、餵飯,全然沒想到養成了小傢伙懶得動手甚至懶得咀嚼的習慣;因為家長過於細心,孩子也因此稍不如意就撇起嘴來哭;因為事事替孩子考慮好了,他一遇事就會指望家長;因為家長從小就是孩子最親密的玩伴,他慢慢變得自私、膽小、霸道,也不合群……難道這就是100分父母教育出來的兒童嗎?
直到有一天,我注意上了社區裡一個從澳大利亞回來的小男孩,他和女兒同齡,總是一個人在院子裡玩,玩膩了和父母打聲招呼就跑出去找小夥伴,玩餓了跑回來大口大口地吃飯,每天晚上自己唱著歌兒睡覺,從來不要人陪。
看看女兒,最多只能打40分,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盡心盡力難道是個錯誤?與其做一個100分的父母,不如做一個70分的“懶父母”!
2,父母也需要關心
~~~~~~~~~~~~~~~~~~~~~~
看著餐廳理所當然、獨自大吃特吃的孩子,我就會想,他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嗎?看著舒舒服服坐在計程車裡的孩子,我也會想,他知道父母每天擠公車上下班的辛苦嗎?我要讓我的女兒知道父母的喜怒哀樂,知道家長的辛苦和病痛,知道父母也需要關心。
我一有頭疼腦熱就嚷嚷,還會讓女兒端茶送水、拿吃的;如果腰酸背痛,我更會通告,讓女兒幫我按摩幾下;即便是她什麼都不做,眼巴巴地守在我身邊,最起碼也能讓我感受到她細小的擔憂和關懷,這比那些藥物更有效!
我也不做默默奉獻的媽媽,時常還會偷懶什麼的。週末的早上,一定是睡懶覺的時候,如果女兒起得早,那對不起,早飯自理。偶爾,女兒要在週末參加活動,需要我早起去送,我會拍拍她的小腦袋,發點兒“牢騷”:“哎呀,為了你,媽媽又少睡了一個懶覺。”女兒呢,也會摟著我懂事地回答:“那我把最好吃的糖果分幾顆給你,謝謝老媽。”沒有哪一位父母在乎孩子的回報,但是要讓孩子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當然。
今年過生日,女兒悄悄告訴我要送給我一份大禮。大禮呈上來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原來她用她的零花錢,讓爸爸帶她去商場,給我挑選了一支高級護手霜!那支護手霜我每次只使用一點點,每用一次,心裡就暖融融的。
3,讓孩子自己找玩伴
~~~~~~~~~~~~~~~~~~~~~~
讓女兒自己尋找玩伴。社區裡有很多小朋友,我向女兒描述外面美好的景象,譬如綠綠的草地、歡快的小朋友、各種各樣的遊戲……這些,都能勾起女兒的興趣和打消她對陌生孩子的警惕。當女兒和其他孩子見面後,我通常坐在一邊,不會陪著她玩,我告訴她:“媽媽很累,想休息了,你自己玩吧。”女兒只能自己找小朋友玩了,很快就融入其間。
如果跟小朋友有了什麼矛盾,我也不管,讓她自己去解決,不然遊戲就不能進行了,小小的人兒慢慢也學會想辦法了,比如跟小朋友談條件,你把布娃娃貢獻出來,那我就把小沙包拿出來,兩個小朋友皆大歡喜——無形之中,原本自私的孩子學會了分享。
後來,我懶得下樓了,乾脆讓女兒自己去和小朋友玩,教她必要的安全守則就行了。而我剛好騰出時間,做一頓全家人享用的美味佳餚或做做美容。先生誇我“育兒、理家兩不誤”!
4,媽媽不是全職保姆
~~~~~~~~~~~~~~~~~~~~~~
一個70分的家長,一定是個“懶”家長。實際上,“懶”媽媽比“勤”媽媽更加費心勞神,更加辛苦受累。讓孩子自己做事,在許多情況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煩,因為孩子往往會“幫倒忙”。在實施懶媽媽計畫前,要事先計畫好。譬如,要讓孩子跟大人分床,夜裡就要多起來給她蓋被子;孩子自己吃飯,開始會撒得到處都是,就得多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澡肯定會搞得“水漫金山”,我就得“大禹治水”。
先從吃飯上改造女兒。只是簡單地通知女兒吃飯,然後自顧自地扒起自己的飯菜。女兒見我們沒有像過去那樣幫她盛好飯,鬧起了“罷食”。我對她說:“你已經4歲了,應該自己盛飯、吃飯。來,媽媽給你盛飯,你看媽媽是怎麼做的,下次自己做。”在我的示範下,女兒學會了盛飯,沒多久,我們再也不用為她的就餐問題煩心了——吃飯是自己的事,爸爸媽媽不會管她。
週末的早晨,我不想早早起床,對女兒說,媽媽想睡一會兒,你自己到冰箱裡拿優酪乳和麵包吃吧。女兒不但吃完了,還拿了一份給我。看來,不一定你對孩子付出越多,孩子就回報越多,有時候懶一點,孩子反而成長更快!
我向當兒科醫生的朋友做了諮詢,然後決定開始培養女兒的穿衣問題:我將自己堅持收看天氣預報的工作轉交給她了,讓她根據天氣變化自行添加或減少衣服。
女兒睡覺也是我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4歲的她一直和我們同床睡覺,每天晚上還要講故事。現在,我佈置了一個溫馨的、令她喜歡的小臥室,她自己看著故事書或是聽著磁帶就可以入睡了。
女兒成了幼稚園裡的小明星,老師的評價是自理能力強。我應邀到幼稚園傳授教育心得,總結女兒的“成績”:
1歲4個月,自己吃飯;
2歲時就把她送進幼稚園日托班,中午不接回家;
2歲半時,就要讓她自己刷牙、洗臉、洗腳;
3歲時,就要讓她自己穿衣、脫衣、系鞋帶、洗手絹;
4歲時,就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早上自己疊被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孩子跌倒了家長就不用扶她,讓她自己站起來,收拾家務時還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
在場的家長驚訝不已,一些媽媽甚至認為我是個不太稱職的媽媽。我微笑著說:“我不能用100分的標準來給自己打分,衣食住行是孩子自己的事,媽媽不是全職保姆!”
『70分的家長是成功的』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依賴本身滋生懶惰、精神鬆懈,不屑於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處處為孩子包辦代替,是個獲滿分的家長,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做個成功的70分的家長,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
1.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做到“身懶心不懶”:
通過談話、講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2.善於創造和把握機會:
創造讓孩子獨立做事的環境,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3.有信心和耐心:
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煩幫倒忙;對孩子多表揚、多鼓勵,少埋怨、少指責,循循善誘,促其進步。
4.不要讓孩子帶著情緒生活:
從100%的愛到70%的愛,這部分缺失的愛會讓孩子不適應,產生情緒。要想辦法讓孩子扭轉“父母不愛我了”的稚嫩想法。
5.和孩子一起改變:
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說話的方式、飲食習慣、待人接物的模式都會影響到孩子。千萬不能要求孩子少吃零食,而自己卻抱著餅乾、瓜子吃個不停。
------------------------------------------
這裡是學生、家長與老師們的共同平臺。
大夥一起為孩子開一扇窗,點一盞燈,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牽引幫助,找到他的希望和未來。
如果您覺得我們所發表的圖文『棒』
懇請您按『讚』與『分享』,讓更多的朋友們都知道
www.facebook.com/epochtimes.tw
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膝關節 Facebook 八卦
看到我的鄰居好友太郎寫一大篇感動
|金牌特務:機密對決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特級探員「麵非麵」。(有劇透)
第一集出乎意料的有趣,觀眾便對續集寄予厚望,以致評價兩極,個人倒是不覺得第二集有到很差或是「很失望」的地步,看得蠻歡樂;這有點像是品牌設計師在不同年份出的春季系列和冬季系列,雖然看似風格變更,但基本上幾個打版和標誌性剪裁是有所連貫的。
金仕曼有在玩一件事情:「道德難題」,以詼諧展開巧妙包裝了道德與哲學思辨,而我認為第二集將這種「偷渡議題」的行為,更加升級成了相當超現實主義的激烈行為藝術,可以說是一部,非常達達主義(DADAAISM)精神的電影,
它讓「Innocent people不那麼地『Innocent』 ,Guilty也不那樣地『Guilty』」,當我們有機會扭轉階級金字塔,為什麼還要憐憫有權有勢卻為富不仁的朱門?如果有一帖能夠淨化社會的良方,為什麼還需要拯救非法吸毒者的靈魂?兩部電影的「危機」,其實正就是「火車難題」結合「勒瑰恩的歐梅拉斯」的變形題,狠狠地諷刺(甚至到戲謔了)這種「以最多人福祉為前提」的邊沁的功利主義,在爆頭煙火搭配《威風凜凜進行曲》中,感受到不由自主的愉悅之外,更是一種濃濃的挑釁、抗議與顛覆,
每個角色,也都不是你第一眼看見所認為的那樣;
而第二集則是把這層情緒,拉升到近乎「荒誕」,完全不合乎現實邏輯的呈現(它沒有想管你邏輯是不是重點),尤其是把發作的人們關進鐵籠子裡,用巨大機械爪子像夾娃娃般疊起來的畫面,讓人不禁想起小時候電視上播過的《小鬼大間諜》(Spy Kids)系列,其中有一集就是一個瘋狂科學家住在神秘島嶼上捕捉並培育了一大堆詭異生物的故事,裡面就有類似的大鐵爪和牢籠,
還有發病時爬滿臉的藍色血管(其實有點像靜脈曲張),機器狗,非常方便、有夠能絞的絞肉機,包含打醬油惡棍的領便當和其他金仕曼的領便當,一切是那樣地充滿了「Cartoon感」!(羅西居然是死在一陣爆炸後房子落入天坑全部消失),不覺得很湯姆貓與傑力鼠嘛?!😆
(※就算是大型絞肉機也不可能把一個活生生的人類直接絞成肉泥,因為就連肉工廠用的絞肉機也通常要先進行切塊作業,才不至於「卡骨」,有些還有骨頭專用的碎骨機。)(但是絞肉機很危險,愛注意哦!)
乃至,纜車車廂掉下來的前面居然有一間養老院!這種很故意很機歪但是會忍不住吐槽笑出來的惡趣味,種種誇張的表現手法,現實中本來就不可能發生,那麼,何以用我們以往對某種類型電影的理解,而認為這些情節的「太誇張」或「天馬行空」是續集的表現不佳之處?或是認為它傳遞了某種歪斜的價值觀?
但這難道不是一種,踩在道德底線上強迫觀眾接收敏感議題的心機嗎?
本作有一個被討論的爭議點,就是那場「黏膜追蹤器」的戲,身為女森~看這段的時候我就是這個臉→😮,但不全然認為這段劇情是出於對女性與女性主義的踐踏,甚至前幾天有閱讀一些討論串,我很同意有一部分的想法,將這場戲作為是一種「性別印象上的扭轉」理解,打破「美人計」(色誘)這件事在過往的特務諜報類電影中,幾乎都是由女體觸發的僵化概念,達到「換位」的嘲諷,(「美人」不局限於單一性別)
並且,這裡有一層,Maybe啦~可能有的隱喻,雙方「合意性交」但不戴套導致懷孕(可能不小心或故意),在女性身體中留下永遠的「追蹤器」,綁架彼此人生與夢想之類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次數,應該也不亞於用藥成癮(欸),
以及關於非性器官的「侵入式性侵害」,1.不只手指R,有勇氣面對黑暗現實的人可以去查查看,性犯罪者什麼樣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用哦,真的,什麼樣,都可以;他們沒有在管任何形式的,性犯罪者的犯案動機除了「性慾」以外,更包含了「征服感」,這種征服不是什麼東西可以阻擋得了他的。(以為剪雞雞就「安全」了嗎?)(冷笑)
2.侵入式性侵不僅只於單一性別,各種性別角色都有被害的案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腦袋告訴你在性這件事情上的受害者是女性,那有點像是被意識形態給綑綁,因為認定了女性在性行為上是屬於「被動」的一方;所以我不太認為續集有很強烈的「物化女性」,如果將一個女子主動選擇性行為的「具體會發生的過程」給表現出來是一種歧視或物化,那忍不住想問《漢娜的遺言》這套劇堅持將性侵害場面給「演出來」的作法,也構成不可饒恕的物化嗎;
甚至,在這部電影中,負責賣身材、濕身(還跳艷舞勒)的「花瓶」擔當(請恕我用這種通俗的講法),
是查寧坦圖耶。😎
所以,「很」物化女性嘛?I don't think so.
不過以上都是,藍色窗簾。🙂
其實我認為無論是超現實的視覺表現還是挑戰道德尺度,電影之所以這樣操作,它其中一個目的為的就是要讓某些觀眾感到不舒服(或憤怒),藉由呈現出來的東西有多麼地荒謬,讓人驚覺這些事情「就真的有多荒謬」,有多麼超現實卻又「現實」,以大量的殺戮展現對人們總是愛劃分「種族」和「類別」並且打打殺殺的厭惡;(其實就是兩個字啦:反思。)
每個觀眾個人的解讀,並不能代表作者的意圖,我們也只能努力在欣賞這種主流作品的時候,盡量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拿著放大鏡檢視每一幀一幀,也學習少以個人信仰的意識形態或某種信念去揣測作者的思維,不然看什麼東西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令人抓狂的理由,這樣實在有點背離「娛樂作品」之所以存在的意義與初衷。(很多日本動畫超毀三觀會讓人7pupu哦)
當然,還是有覺得不是太精妙的地方,就是復活實在很牽強哈哈~,我個人認為他就算不復活,這集就算沒有他,其實也沒什麼關係(把戲份給別人也OK呀);這種感覺就好像每次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玩到沒概念了,就硬要把怪盜基德丟進去催票房,結果基德在裡面根本沒有衝三小一樣(哈哈這比喻);
而且明明第一集就是因為他死了才特別有突破傳統感,一個「這邊不可能會讓他死吧?(恐慌)」,阿就真的讓他死了!為之拍案叫絕,第二集又活起來反而有些矛盾,不過這就是金牌特務,續集「不夠創新」又如何呢,《金牌特務》,它本身就是種創新了;
希望下一集玩玩看法國特務,來個~馬卡龍血滴子或是法國麵包狀的甩棍之類的,也是蠻有意思的呀😆;喜歡續集,也覺得可以多刷,是一部可以給人藍色窗簾的電影呢。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善和絕對的惡,
「Innocent people不那麼地『Innocent』 ,Guilty也不那樣地『Guilty』」。
#EltonJohn_is_Friend!😆
#威士忌帥了3個part啊啊!
#朋友說覺得罌粟小姐作的漢堡看起來很好ㄘ哈哈哈哈
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亞樂美隔音氣密窗安裝前後對比分享 的八卦
△這一張就是我上篇文章提到的靠近防火巷那個窗戶,這是剛裝好,邊邊都還沒有收畢竟還是凸窗比較能夠增加使用空間,視覺上也比較開闊,可以緩和景色很醜的 ... ... <看更多>
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亞樂美精品窗門市參觀 的八卦
這是亞樂美門市內部,裝潢很乾淨整齊,牆上貼了許多關於窗戶材質的 ... 其實這次挑選氣密窗,除了必備的抗風雨功能以外,我的重點就放在〝隔音效果〞 ... <看更多>
亞樂美氣密窗評價 在 [心得] 我家換新窗戶啦!亞樂美隔音窗分享- 看板LivingGoods 的八卦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跟老公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
住在市區大樓裡,其實也習慣了人來人往的吵雜聲,尤其樓下剛好是補習班,每天學生下課
的時間,總是聽到外面很多中學生嘻嘻哈哈的打鬧聲
雖不至於忍受不了,但是總是很難靜得下來~
最近因為考量到這裡醫療資源比較多,把公婆接過來同住,加上自己也有了寶寶,才發現家
裡的安全和安寧顯得很重要!!
所以我們做了一點點的居家小改造,包含家具尖角的保護、家具用品材質的更換,還有窗戶
也是我們更改的一個重點
一方面可以防風雨,一方面可以降噪音,希望可以給長輩跟寶寶比較舒服的居住空間
先給大家看一下原來的窗戶,標準的舊黑框配紗窗~
找工班真的是一門學問,本來婆婆想說要找認識的來裝便宜就好,但是我跟老公在跟對方溝
通幾次之後,發現對方專業度不太夠….
一些隔音係數還有玻璃的厚度都不能很清楚的給我們答案,只想趕緊約時間裝一裝收錢,所
以我們還是打算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詢問了我們的裝潢設計師,了解我們的需求之後,給了我們汐止的江美鋁窗行的聯絡電話
師傅在了解我們的需求之後,給了幾間讓我們參考,在預算跟美觀還有功能性的綜合比較之
後,我們選擇亞樂美A8精品氣密窗
這次實裝可以看到什麼叫用心的工班
施工前的防護措施都有幫我們做好,而且還會提醒我們什麼時間噪音會比較大,一些小細節
都看的出來很用心
安裝完成之後,終於享受甚麼叫順暢的開窗(之前的太老舊XD),也終於不用擔心颱風來窗邊
會漏水(煩)
如果有朋友問我推不推薦,預算夠就直上亞樂美的頂級隔音窗吧!(內心很想裝啊,但是老
公的荷包在哭泣
給大家看一下安裝完成的樣子
所以預算跟我一樣有限,但又想要可以防風雨和降噪,這套安裝到現在,老公和公婆的評價
都很好,也都很推薦!
以上就分享到這邊,謝謝大家觀看~~
下次如果有不錯的居家好物再來跟大家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13.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ivingGoods/M.1637561219.A.A2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