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不愛出名,只愛付出的女朋友臉書》
她寫下來是提醒自己。
她曾經是人人稱羨的美女,她已投入至少二十五年志工。
她曾罹患重病,某位醫師甚至告訴她頂多兩年壽命。
她的養生之道,就是付出,愛別人,不抱怨。這篇文章是她跨過了五十之後,她寫下來提醒自己的文章。
⋯⋯⋯⋯⋯⋯⋯⋯
前一陣子看到新聞中介紹日本的凍齡美魔女,明明是五十多歲的中年女性,舉手投足和相貌卻徹底粉碎了「歐巴桑黃臉婆」的刻板印象。相關的電視節目和書籍也引發大家熱烈的討論。
如果是因為有錢、有閒可以靠醫美的方式塑造出美麗的輪廓,當然不足為奇,但這一些擁有明星般美貌的家庭主婦們分享的美容資訊,卻是在生活中隨手可得又容易找到的素材,讓普羅大眾覺得原來老的漂亮是如此簡單可以達成的夢想!
在我印象中有一位靈氣逼人的女星奧黛麗赫本,她24歲時以「羅馬假期」裡的「安娜公主」一角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演過的電影包括:「龍鳳配」、「甜姐兒」、「修女傳」、「第凡內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影片。
有一天從網路上看到一張她未施脂粉,身旁圍坐著非洲兒童的照片。甜美的笑容和炯炯有神的一雙大眼睛,實在是好美好美!
我發現~原來美可以由這麼多不同的樣貌呈現!
39歲的赫本化身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特別大使,貢獻了她的餘生給許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貧苦兒童。64歲的她因腸癌病逝於瑞士,結束了燦爛的一生。當她在為那些孩子奔走時,絕對沒有心思去考量腰圍和胸圍的數字,當她在烈陽下摟著那些非洲兒童時,也不會在乎哪一個牌子的隔離霜防曬係數比較高吧!
還有一位義大利影星蘇菲亞羅蘭在她72歲時,被選為全世界最具「自然美」的女人,打敗了當時34歲的卡麥蓉狄亞茲、37歲的凱薩琳麗塔瓊斯等時下美女級巨星。媒體問她保持自然美的祕訣,她說:「我熱愛人生、義大利麵,以及橄欖油!」多麼簡單、可愛啊!
俗話說「女人40一枝花」,這一朵花和18姑娘的那一朵蓓蕾確實不一樣!
年紀成熟的「女人花」好似盆栽,需要泥土和大自然的滋養,人生中積累的智慧和朋友如肥料,適時地灌溉,花色自然鮮美。
經過時間淬煉,不一定相信人性本善,但總是可以用正面能量去思考。
雖然覺得惜福、知足是老生常談,但你不得不相信,就是這樣的人,對生命特別有活力也比較容易快樂!
我問朋友們:怎麼樣才能老得漂亮?
綜合了大家的意見,我發現「老了」之後的「漂亮」從形容詞變成了動詞。它不再侷限於脣紅齒白,它不只是玲瓏有緻的曲線,而是很多需要實際付出執行的動作~像分享、傾聽、負責、享受人生喜樂的部分、接受生命中不完美的缺陷…….。
「老了」之後的「漂亮」也變成了句末語助詞:
和別人吃飯付錢要爽快~漂亮!
看到別人的需要願意提供支援~漂亮!
不比較、不計較~漂亮!
自信認真愛自己~漂亮!
需要朋友的時候一呼百應~漂亮!
時時存著感恩的心~漂亮!
原來老得漂亮是一件挺容易的事,需要的生活保養品隨心所得,處處皆是!
歲月雖然帶走了青春,卻用人生豁達的智慧相抵,其實還是挺公平的!
<<發現FB中的網誌功能不見了,所以貼在這裡(20120814)>>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
五洲足爽粉 在 黑貓老師 Facebook 八卦
【說書模式】
這次台灣的世大運辦的非常成功
不過也讓許多政治問題浮上檯面,有同學問了一些問題,像是:
『為什麼我們要叫中華台北而不是台灣啊?』
『為什麼中國要打壓我們呢?』
『為什麼揮台灣旗的會被收走呢?』
這東西實在是很複雜,而且版本也很多,總之,中國與台灣的愛恨糾葛,要從很久以前的國共內戰開始講......
-- -- -- -- -- -- --
很久很久以前,在現在中國的地方有個《大清》國,大清一開始很屌,後來變很廢,被一大堆國家吃豆腐。
大清被吃豆腐就想變強,於是課金買了戰艦跟大砲。
「我課了這麼多單,我OP! (・ω´・ )」
然後又開始很囂張。
下場是被一堆國家壓在地上打,臉腫得跟菠蘿麵包一樣大顆...
其中,有一個叫《大日本帝國》的國家,本來是大清的粉絲,後來自己練得比大清還強,一度想幫忙大清......但很快就受不了大清囂張態度,由粉轉黑,揍起大清揍得特別用力。
大清:「別打了,台灣給你 OAQ」
日本:「好耶 (゚∀。)」
-- -- -- -- -- -- --
看大清整個沒救了,有些清國人就決定要推翻清,效仿列強的制度,建立一個好棒棒的國家。
整個國內出現幾十個革命團體,到處跟官方作對,讓本來就已經很腐敗的清變得更亂七八糟。
其中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叫孫文。
孫文本來沒有那麼猛,但有兩個boss級的狠角色找他合作。
(畢竟要成大事一定得有一個像孫文這樣的嘴炮天才)
一個是很會打架的黃興;
另一個是擅長運籌帷幄的宋教仁。
三個人加上日本地下黑衣人組織的幫助下,凝聚了全國大部分的革命黨,終於翻掉大清,建立了中華民國。
-- -- -- -- -- --
百姓們以為「仗好不容易打完,這下可以過好日子了吧。」
太天真了!
當初為了推翻清,革命黨的人拉攏全大清官方最強的男人:袁世凱
袁世凱同意幫忙勸皇帝退位,但他要當大總統。
孫文:「好吧,你當第一任大總統,我當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大家都是第一啦」
但幾百年的腐敗哪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革?
袁世凱往外一看,各國鹹豬手一直伸進來...
往內再看,孫文與宋教仁的國民黨想用內閣控制國會,架空袁世凱。
內憂外患下,百姓們一樣沒好日子過,還以為被袁世凱衝康,非常森氣,一直上街嗆他。
袁世凱:「吼!中國就是太自由了啦!ヽ(`Д´)ノ」
袁世凱開始暴走,把宋教仁幹掉,把國民黨拆掉。
還把《中華民國》強制更新成《中華帝國》,自己當皇帝。
...
用過win7的都知道被強制更新有多不爽,所以中國人民超不爽,合力把袁世凱怒轟下台。
袁世凱難受想哭,沒多久就病死了。
最大尾的垮掉,下面的人開始搶位置,中國碎成一塊一塊的。
這就是北洋政府的完結,以及軍閥時期的開始。
-- -- -- -- --
在這第二次的革命中,孫文的兩位革命好夥伴黃興病死,宋教仁被殺害,孫文自己也流亡日本,非常落魄。
「可...可惡,難道民主的中國只是一場夢嗎...(´;ω;`)」
就在這時。
另一個神秘黑衣人組織出現在失意的孫文面前...
「你聽過社會主義嗎?」
「我只推薦好東西,但你不要有壓力,聽聽就好也沒關係」
「幫自己一把,給自己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
原來神秘組織是來自蘇聯的《共產國際》
孫文認為鬥輸袁世凱,最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沒有軍隊,現在共產黨來了,不但願意提供資金、提供武器,甚至還願意幫忙孫文蓋軍營生兵。
孫文:「這波賺!」
反正三民主義某方面跟社會主義蠻像的,於是決定跟共產黨開始合作。
這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
-- -- -- -- -- -- --
孫文配合蘇聯顧問,找了心腹愛將:蔣介石當軍校校長。
很快就練出一支勇猛的部隊,國民黨浴火重生!
...但是孫文卻生病死掉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
留下這樣的遺言後,《中華民國的國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革命先行者》離開了人世...
-- -- -- -- -- -- --
孫文當時有兩個接班人:
文的汪精衛、武的蔣介石
理論上是汪精衛接班......
但很快的,蔣介石率領國民黨的軍隊發動了第一次北伐,利用軍閥間的矛盾,各個擊破。
(但到東北卡關,蔣決定先存檔,改天再打)
東北的奉系軍閥有日本撐腰,很強。
但大家都覺得蔣介石更強,所以手握兵權的蔣介石,聲勢漸漸高過了汪精衛...
-- -- -- -- -- -- --
然後在準備第二次北伐的這段時間。
蔣介石:「共產黨黨員會不會太多了啊!?」
看到黨內越來越多共產黨,而且老是在罷工很煩,蔣介石認為應該要除掉他們。
但汪精衛說:「這跟孫文老大生前理念不符啊,能不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決?」
蔣介石不鳥他,開始派兵攻擊共產黨人士。
共產黨:「介石不要!」
蔣介石:「聽話!讓我幹掉!」
於是在上海的共產黨人士被血洗,死的死逃的逃。
汪精衛:「我覺得不行」
於是團結剩下的人與共產黨,在武漢建立了「國民政府」來抵制蔣介石。
蔣介石很生氣,也在南京蓋主堡,成立另一個「國民政府」
這就是有名的《寧漢分裂》
-- -- -- -- -- -- --
結果沒多久...
汪精衛也被共產黨一直抗議跟罷工弄得很煩,重回南京蔣介石的懷抱,手牽手一起排擠共產黨。
既然國民黨又合體了,於是就繼續未完成的北伐。
結果打一半,奉系老大張作霖卻跟日本人吵起來,憤怒的日本人轟殺了張作霖!
張學良:「父親!!不~~~~」
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這下跟日本樑子結大了,直接全軍歸順國民黨。
國民黨:「搞定!統一中國啦!(゚∀゚) 」
共產黨:「有ㄇ?(゚∀゚)」
原來被排擠的共產黨員偷偷跑到鄉下建立勢力,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捲土重來!
蔣介石氣個半死,馬上派兵鎮壓。
共產黨紅軍完全撐不住,眼看就快要被殺光的這時候......
日本關東軍在這時突擊了滿州!
-- -- -- -- --
防守東北的張學良傻眼,趕快聯絡蔣介石:
「不好了老大,日本攻來了」
蔣介石說:「b」
「現況打不贏日本,攘外必先安內,我們先打共產黨」
紅軍山窮水盡,剩沒多少活人,部隊各自逃竄。
其中一支紅軍部隊老大毛澤東一邊游擊,一邊勉強建立據點,集結了僅存的十萬人,突破國民黨的封鎖⋯⋯
紅軍:「老大,我們要逃去哪?」
毛澤東:「什麼逃!要說我們去打日本!」
於是紅軍一邊被國民黨追殺,一邊面對惡劣天氣與地形,在毫無資源的情況下徒步走了一萬公里。
路上還一直宣傳「國民黨好壞壞,日本人都來了還顧著內鬥殺自己人QQ」、「我們共產黨就算被國民黨搞,也要去對付中國外敵,大家快加入我們」
結果還真的被他們成功了!
紅軍翻過大雪山,走到西北的延安,開始重新組織農村勢力。
而這段大逃亡,被神化成史詩級的愛國大長征,奠定了毛澤東在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比逃亡更成功的,就是宣傳戰。
整個中國都認為日本人登門踏戶來侵略了,合作抗日遠比網內互打重要。
東北老家被佔領的張學良也這麼想,於是綁架蔣介石,把它軟禁起來,逼他跟共產黨合作抗日...
這就是改寫中國歷史的《西安事變》
水火不容的國共於是開始了第二次合作。
-- -- -- -- -- -- -- -- -- --
開始合作抗日沒多久,日本與中國就從地區衝突,演變成全面戰爭。
日本原以為中國軍很廢,沒想到還蠻強的。
抵抗的強度遠遠超乎預期!
雖然還是奪下中國沿海各個大城市,但日軍也死傷慘重。
但可怕的來了:明明侵略大成功,但卻賺不到什麼錢,整個中國這麼大,產值還比小n倍的比利時還低。
日本:「...虧大了 O__Q」
虧錢就算了,這個時候竟然發生一件跌破眼鏡的事:
蔣介石竟然把手上最精銳的部隊砸進上海,狠狠反打一波!
日本差點輸掉!一怒之下,改變策略,追上去想先消滅國軍勢力。
結果在南京跟國軍大打出手,混亂的戰況造成非常大量的平民死亡。
本來入侵滿州就已經害日本被國際排擠了,現在南京殺了這麼多老百姓,各國開始不跟日本做生意了,日本資源越來越吃緊⋯⋯
本來是因為資源不夠才開始侵略,結果中國帶來的獲益超低,維持費又高,還死一堆人,有夠不划算⋯⋯
周轉不靈的日本只好繼續往越南打,結果被美國封鎖+禁運⋯⋯
得不到任何資源的日本這下完全沒戲唱了,只剩下兩條路:
1.放掉目前所有戰果,回日本哭哭
2.賭一把,突擊美國,拿下資源豐沛的東南亞取得資源籌碼,然後逼美國上談判桌。
日 本 選 了 後 者......
-- -- -- -- -- --
回到抗日戰爭的部分
共軍在國府軍的指揮下,被改編成「八路軍」
但因為東北都是日本人的勢力範圍,所以國民黨也管不太到。
國共基本上是各抗各的,有時候還會互相陷害一下。
-- -- -- -- -- -- --
結果打沒幾年,國民黨就對日本投降了。
國民黨:「靠北!哪有!? o__O)!?」
原來是日本打到很累,覺得中國很難打又賺不到錢,超不划算,所以想談和。
一聽到日本願意談和,國民黨大咖汪精衛,接受了日本的提案,回到南京成立同名同姓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汪國民政府:「日本這麼強,我們又打不贏...,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不好嗎?」
蔣國民政府:「B嘴!漢奸!偽政府!」
日本有了汪精衛主導的魁儡政府後,就把攻勢放慢,主打「以華制華」讓中國人自己互打就好。
-- -- -- -- -- -- --
美國加入了戰局後。
《抗日戰爭》變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緬印戰區》
有了美軍協助,國府軍開始漸漸的能跟日本打個五五波。
雖然還是輸多贏少,但很確實的把百萬日軍釘在中國,害日本在太平洋嚴重人手不足。
-- -- -- -- -- -- --
1943年底
美國在太平洋開始不斷獲勝;歐洲、北非也開始反攻了,為了一舉擊垮軸心國,有必要確定一下聯合作戰的方向
美國:「咱們三巨頭是不是該開個會?」
英、蘇:「好喔」
中國:「...我呢? σ (´・ω・`)」
英、美:「呃...,...好,我們「四強」來開個會」
蘇聯:「等等,我檯面上跟日本有簽約,我跟中國不要見面比較好」
於是,英國的邱吉爾、美國的羅斯福、中國的蔣介石,就改到埃及的開羅先開個會前會。
跟中國有關的部分大概是:
1. 中國配合美國的太平洋攻勢
2. 中國往緬甸方向跟英國合力進攻
3. 日本要把1914年開始佔的土地(加台灣與澎湖)全部還中國
4. 打完後要幫助韓國獨立
但因為英國強力反對孟加拉與緬甸的戰役,加上史達林還沒同意,所以這場會議沒簽下任何文件。
直到過幾天德黑蘭會議結束後,這份《開羅宣言》才發表。
-- -- -- -- -- -- --
到了1945年。
納粹德國倒下,軸心國剩下日本頑強抵抗。
同盟軍的領導人在德國波茨坦又開了一次會,討論戰後處置跟太平洋戰爭怎麼收尾。
這時羅斯福病逝,杜魯門上台;
邱吉爾選輸,艾德禮上台;
蘇聯還是史達林。
參加的人不同了,結果也很不同,波茨坦會議因為牽扯太多利益分配的問題,所以開得很不順利,英、美、蘇關係出現裂痕。
不過還是勉強有了些共識,各國會議結束後,發表了《 波茨坦宣言 》
簡單說就是要日本趕快投降,然後照著《開羅宣言》的內容把搶來的東西吐出來。
日本:「我拒絕!ಠ_ಠ」
美國:「我拒絕你的拒絕 (#`Д´)ノ!」
(丟原子彈*2)
日本高層看到廣島跟長崎兩個城市瞬間被蒸發掉,覺得沒救了,就摸著鼻子投降了。
-- -- -- -- -- -- --
日本一投降,整個亞洲陷入一片超級大混亂。
國共開始了一場《搶日軍物資》大賽。
這場劫收大戰對國民黨非常不利,因為遷到重慶的國民政府要跑很遠才收得到物資。
但在東北的共產黨只要走出門口就可以開始收了,(蘇聯還來幫忙搶。)
國府軍只好趕快對日軍喊話:
國府軍:「日本的朋友,戰場上的種種行為大家都是身不由己,我們將以德報怨,不再計較」
日軍:「真的嗎?」
國府軍:「但是你們不可以對共產黨投降,不可以把任何物資交給共產黨!」
日軍:「好ㄅ... (´・ω・`)」
雖然日軍答應了,也很努力的抵抗蘇聯與共產攻勢,但還是一大堆東西被共軍接收走。
因為這個過程,國共雙方再次吵架。
從WW2結束後,中國只和平了一個月,國共雙方就開始起衝突...
美國很努力的調停,蘇聯很努力的看戲,最後還是沒辦法阻止國共的決裂。
1946年3月,國軍對共軍的華北、華中展開全面攻擊。
第二次國共內戰就此開打...
-- -- -- -- -- -- --
開戰前,國府軍總人數有430萬,還有美軍給的武器、戰車跟飛機。
共軍在抗戰期間不斷的從農村吸收力量,湊出了120萬人,不過只有一堆莫名其妙的步槍可以用。
戰鬥初期,毛澤東下令共軍避免正面衝突,以游擊戰為主,同時進行宣傳戰與焦土戰。
並且持續的在鄉村實行土地改革,將地主的地分給農民,然後吸收更多的農民加入。
國府軍勢如破竹,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把共軍佔領的城市打回來,甚至連共產黨大本營延安都打下來了。
國府軍:「GG」
共軍:「你才GG!陷阱卡發動!(#`Д´)ノ」
就在這個國府軍以為要消滅共產黨的這個moment。
共產黨熊熊變身,改版成《人民解放軍》並且開始反攻!
國府軍兵敗如山倒。
國府軍:「為...為什麼!?(((゚Д゚;)))」
原來解放軍不論是戰前、戰後一直忙著農村的土地改革。配合長時間的宣傳戰,再次營造出「解放軍是為了人民而戰」,「國民政府軍只是蔣中正的私人軍隊,為了爭奪權力對自己人動武」的形象
中國已經打了十幾年仗了,大家都很厭戰...
以前打的是日本人,有愛國情緒在撐;但現在打的是自己人,大家根本打不下去。全國百姓又是失業又是餓肚子的,看到發動內戰的國民黨就不爽。
國府軍看似一直贏一直贏,其實已經處於「鄉村包圍城市」的情況。
-- -- -- -- -- -- --
面對解放軍全面反攻。
國府軍一開始也沒有很怕,畢竟人數還是壓倒性的多。
這時解放軍發動了第二張陷阱卡!
讓國府軍再次全面敗陣。
國民黨:「為...為什麼!?(((゚Д゚;)))」
原來國府軍的兵都是四面八方徵來的,卻因為上級的權力鬥爭而被派到異鄉作戰,空虛寂寞覺得冷
而且蔣介石疑心病重,總是喜歡把同派系的打散,只重用自己嫡系的人。
但解放軍則幾乎都是北方人、軍官把同鄉的或是同家族的人編在一塊,讓它們為了家園而戰,打起仗來同仇敵愾,贏一起贏,死一起死。
士氣遠比人數重要,國府軍又吞了好幾場敗仗。
-- -- -- -- -- -- --
國府軍:「可惡,沒關係!我還有裝備優勢!」
解放軍:「翻開陷阱卡~速攻魔法發動! ヽ(`Д´)ノ」
解放軍拿出大聲公開始喊:「蔣軍的弟兄們,只要投降繳械,不但不殺、不問罪,還請你們吃大餐,讓你回老家看家人喔」
這一招一出,效果拔群,超爆幹有效!
國府軍前仆後繼的投共,甚至有整個師帶著武器、裝備直接投共。
有了國府軍投降的武器與裝備。
再加上蘇聯「不小心」忘在滿洲國的槍械與火砲。
解放軍再也不是一開始只有『小米加步槍』的雜牌軍。
而是一支不論質與量都屌打國府軍的鋼鐵勁旅了。
-- -- -- -- -- -- --
國府軍:「可惡,我們先回家重整旗鼓!」
但是就算回到自己的地盤,國民政府一樣不斷的失血。
因為社會秩序已開始崩盤。
之前國民政府拉攏日軍、配合偽軍的劫收吃相太過難看。
抗戰時每天都在罵日本狗、漢奸......,結果抗戰完馬上跟這些人一起搶物資。
通貨膨脹得亂七八糟,銀行天天都在擠兌。
說要用金元卷穩定經濟,結果卻坑殺掉中產階級所有財產
官商勾結、貪汙舞弊,民不聊生...
知識份子帶著人民上街抗議,卻被子彈鎮壓。
導致本來沒有解放軍的地方也變成支持解放軍了。
「反正再糟也不可能比現在糟,換人看看會不會比較好」
-- -- -- -- -- -- --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解放軍就收回所有丟掉的地方,把國府軍打到失神。
並在《遼瀋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 三大戰役後,情勢完全逆轉!
長江以北完全被解放軍掌控。
蔣介石不得已,只好開始跟中共談和。
但解放軍現在是順風場,姿態很高,開出的條件蔣介石不能接受。
蔣介石袖子一揮「不談了不談了」
就宣布退休,把全部的事情丟給副總統李宗仁。
-- -- -- -- -- -- --
可是,中華民國當時是以黨領政。
蔣介石退的是總統,但沒有退掉國民黨主席的位置,李宗仁根本沒有實權。
李宗仁:「老蔣,你陰我!(#`皿´)」
談判很快就破裂。
4月21日,解放軍度過長江,接著不到三天,就拿下了南京。
最後的幾個月,共軍想打哪就打哪。
有時甚至不需要動武,目標城市就會自己政變開城迎接解放軍。
李宗仁覺得很幹。
雖然想往西南繼續退守,但蔣已經開始把物資偷偷搬往台北.....
不論是外鬥還是內鬥都居於劣勢的李宗仁政府只能一直退一直退...
最後覺得情勢沒救了,李宗仁乾脆說自己胃痛要看醫生,跑去美國就不回來了。
解放軍在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 人民的掌聲與歡呼下,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就這樣從南京退到廣州。
再從廣州退到重慶。
接著再往西一點到成都。
最後,來到了台灣......。
-- -- -- -- -- -- --
中國跟台灣發生的這一切
美國都默默看著。
從二戰開始,美國就不斷的援助蔣介石,為的就是將來二戰獲勝時,在中國有個親美政權。
可是沒想到國共問題會鬧成這樣......
當初美國支持蔣介石,而蘇聯支持毛澤東的情況,是戰況升溫的原因之一。
美國就心想:「那不然我就跟蘇聯一起撤軍,讓國共自己打,蔣介石兵力多三倍,總不可能輸吧?」
結果蔣介石被打爆。
美國:「WTF!? ಠ_ಠ」
不管砸多少錢、多少裝備給國民黨
結果不是莫名其妙的不見,就是跑到共產陣營那邊...
美國雖然想找個人來取代蔣介石...
但一時又找不到適合的人選...
就這樣被套牢十幾年。
現在老蔣在國共戰爭的大挫敗,讓美國在中國的投資即將化為烏有。
但看到老蔣開始把物資大批大批的搬到台灣,美國頭又更痛了:
當初請中華民國托管越南,結果中華民國把越南出賣給法國。
然後請中華民國托管台灣,結果管得亂七八糟,甚至現在丟掉中國後,竟然想直接把中華民國搬過來。
當初《波茨坦宣言》說了要把台灣還給中國沒錯...
但那個中國應該是很強很大的那個中國,不應該是這個貪腐又只會吃敗仗的中國啊......
可是我如果用《聯合國憲章》來讓台灣民族自決,等於放任蔣介石政權被殲滅,我的投資會血本無歸...
就這樣,美國在各種矛盾,又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下...
只好多做幾個備案,讓蔣介石把中華民國搬到台北。
看怎樣再見機行事。
-- -- -- -- -- -- --
結果國民黨到了台灣,表現的比在中國的時候好得多。
大致上原因如下:
1. 從中國運來大量黃金與物資,支撐了前幾年的政府運作
2.台灣人民教育較普及,素質較高,讓政策推行順利。
3.日本人留下大量基礎建設、資料跟數據,讓政府的體質大大改善。
4.很多日本人留在台灣提供技術與軍事的訓練
而且,台灣小得多,相對好管理。
社會主義思想也還沒在此萌芽......
所以清鄉一輪後,也不會有人帶頭反抗。
最最最重要的是:《韓戰》在這時開打了...
如果說《西安事變》是拯救共產黨的救命繩...
那拯救國民黨的就是韓戰。
因為韓戰的原因,美國改變策略,正式將台灣列入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的島鍊。
並且將艦隊開到台灣海峽中間,強勢中止了解放軍跟國軍的戰鬥。
-- -- -- -- -- -- --
各國在這段期間,籌備了《舊金山和約》來把日本的戰後處置說清楚講明白。
但因國共還沒打出勝負,《中國》代表權有爭議,所以沒有人出席簽名。
日本就在和約寫了「放棄台灣跟澎湖列島的主權」
雖然沒有寫清楚「還給誰」...
但在那個時候,世界的局勢是民主vs共產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民主陣營所認定「唯一合法的中國政權」
所以沒寫清楚倒也沒什麼問題。
但到了1969年,中共跟蘇聯吵架了!
美國馬上把握這個機會拉攏中共,畢竟要是少了中國這一大塊,蘇聯的勢力馬上削弱超多!
拉攏中共的條件,就是美國認定中共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權」
美國:「好,這下只要叫中華民國改名成台灣,一切就搞定了」
中華民國:「我不要... (´;ω;`)」
美國:「你乖啦,不然大家很難辦事」
中華民國:「 我不要 我不要 我不要 我不要 我不要 」
美國兩手一攤,眼前對付蘇聯比什麼都還重要,既然中華民國不配合,那就算了。
於是這世界的「中國」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我才是中國 ><,你們要是不承認我就絕交」
這話說出口,各國也沒辦法,紛紛跟中華民國斷交。
中華民國眼看就要被逼退了,乾脆桌子一拍
「哼,漢賊不兩立啦!ヽ(`Д´)ノ」
然後轉身離開,退出了聯合國...
-- -- -- -- -- -- --
就因為這些不同的時空造成的複雜時局變化...
讓台灣土地上的人民一直飽受身分認同的困擾。
到了現在...
台灣的主權問題依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台灣》各個不同的勢力間拉扯。
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
中華民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中華民國才是中國;
但越來越多台灣的人民開始有了不同的認定,像是:
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不是中國的。
以及:
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台灣是台灣,台灣尚未建國。
目前來看,這些問題非常難解,原因如下:
1. 不管哪個說法都能找到可以施力的依據。
2. 讓台灣保持這種曖昧關係,對美國好處最多,所以美國故意不把話講死。
3. 中國為了取得台灣的領土,用武力威脅中華民國不能修憲、不能獨立。
-- -- -- -- -- -- --
我知道的大概就是這樣...
這段歷史真的太長太複雜,短短6000字真的沒辦法講得很詳細,若有什麼漏掉的部分、或是錯誤,還麻煩各位大大幫我補充。
希望有一天
台灣人能用智慧,以和平的方式找到解決的辦法......
(´・ω・`)
五洲足爽粉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是懷舊電視廣告第29輯,收錄了28部於1985至1994年間在臺灣播出的電視廣告:
1. 仙桃牌通乳丸:告訴你,我很滿意!(1985)
2. 撒隆巴斯(1985)
3. 喜年來蛋捲(凌波)(1985)
4. 摩卡即溶咖啡(1985)
5. 天力運動飲料(1985)
6. 五洲足爽藥粉(頑皮豹獨腳戲篇)(1985)
7. 寶礦力運動飲料(送小教授電腦篇)(1985)
8. 擦勞滅軟膏(1985)
9. 羅莎咖啡(享受輕鬆篇)(1985)
10. 天保黃連解毒丸(張世)(1985)
11. 雷諾11(1985)
12. 百事可樂(新生代的選擇篇)(1985)
13. 康貝特(傅雷;泰安服務區篇)(1985)
14. 福星芭樂汁、果菜汁(1985)
15. 康寶沙拉醬
16. 五洲足爽藥粉(頑皮豹開飛機篇)(1985)
17. YG學生內衣School(1985)
18. 鹿王舒巴達液(1985)
19. 菲仕蘭奶粉(李豔秋)(1989)
20. 華僑敏肝寧膠囊(豬哥亮)(1989)
21. 黑面蔡楊桃汁(張復建)(1989)
22. 五洲益可膚乳膏(1989)
23. 五洲足爽藥粉(頑皮豹腳流汗篇)(1989)
24. 保力達B(李居明)(1992)
25. 鞋架(李安)(1992)
26. YAMAHA兜風S(葉雯、賴亞琪)(1992)
27. 豐年果糖(「糖糖」蔡亞臻)(1992)
28. 防高血壓公益廣告(孫運璿)(1992)
第1~30輯懷舊電視廣告:
第1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604656426229370/
第2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605602929468053/
第3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607170089311337/
第4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241348416007168/
第5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243316999143643/
第6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244686495673360/
第7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246166312192045/
第8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247645102044166/
第9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5789324719531/
第10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869756994531/
第11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875197259531/
第12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881192804531/
第13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884856314531/
第14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890530554531/
第15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900974454531/
第16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903862764531/
第17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919559749531/
第18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958798669531/
第19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5267402489531/
第20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5292881289531/
第21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6008759534531/
第22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544704036008970/
第23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37277686472478/
第24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445265119644982/
第25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871199513252156/
第26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2487925728110789/
第27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76770866703727/
第28輯: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2728140354176809/
第29輯:https://fb.watch/492mCPfnS7/
第30輯:https://fb.watch/59aIgBc3w4/
五洲足爽粉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老萊子,為了逗樂雙親,穿上彩衣,扮作小孩跳舞。戲綵娛親,有力又有心,於古於今都是一種幸福。
陵發相連三個鋪位,左右兩鋪招呼客人,座無虛席;中間鋪是明檔廚房:一碟碟切好的鵝掌翼、凍魚大眼雞烏頭、鹹菜花生蜆仔肉陳列檔前;砧板師傅在起鵝片;熱盆韭菜豬紅炆門鱔炆春菜冒着白煙;滾油炸蠔餅、明火燴蠔仔粥,不消幾分鐘就上桌來。「打冷,好似快餐,即叫即有。」老闆魏鎮南說。
以前打冷講求快,他謂求求其其放鹽放糖去吃就算;現在打冷高級了,講求醬料和調味。磨豉醬、普寧豆醬他選最靚最高級的,蝦醬從大澳入貨,連豆瓣醬買貨回來也再加工;豆腐雞腳自家炸好或炆或滷,保證新鮮。
「我們做事,最緊要放一個心下去。」南哥說。這裏的滷水鵝注重濃郁肉味,藥材只是添香。大廚黃師傅透露,一煲滷汁歷史悠久,他03年從老闆手上接過來一直保養至今。凍魚鮮甜不柴,也是沿用傳統方法在魚水中慢慢浸熟。所謂「魚水」,即用浸過魚的水,加鹽加薑,魚就不會浸淡了。
炸蠔餅、蠔仔粥人人讚好。蠔肥量足,有的大似鵪鶉蛋;因着水域和品質,貨源經常改來改去。蠔仔粥鮮甜無比,靈魂在於湯底,用大地魚老雞豬骨螺片黃豆,熬足五小時出味來。
鹹雜仍是南哥親自調味,譬如生鹹菜,啤水兩小時,搓透撈糖,加入南薑粉、麻油添香;指甲大小的蜆仔肉工夫最多,女工逐粒逐粒揀,啤水啤到無沙無泥,南哥方入味,少有店家肯去做了。鹹雜或鮮香或爽脆,送一碗綿稠的潮州白粥,其味無窮,絕不比豐腴鬆香的鵝片遜色。
父親 大牌檔起家
70歲的南哥,四歲起就在檔口「掹人衫尾」幫父母招徠客人。話說父親魏林盛和平後由鄉下潮陽來港,最初給大牌檔運煤炭,又賣過經濟飯,1955年來到新填地街尾浴德池旁邊做起大牌檔,檔名「陵發」取「零舍發」諧音。最初兩枱八凳賣魚蛋粉麵;未幾在旁多開一檔「陵記」,開始打冷。
89年,陵發入鋪浴德池後面,多了「潮州白粥」四字,「冷字我們潮州話是人,打人打人比較粗俗,不如說食白粥,踏實些。」南哥解釋。05年,浴德池舊樓拆卸,搬到隔鄰三間自置地鋪。今天,陵發和陵記兩個字號依舊掛在店前,由他這個大哥和二弟魏鎮坤(Martin)、三弟魏鎮輝合力經營。
「阿爸在大牌檔賺了第一桶金就去了做物業投資,供樓供鋪。」Martin回憶。人稱「六叔」的父親,買下不少物業。「阿爸45歲已經退休,無做幾十年了,看着你們做。」南哥笑。當年在店,父親的角色是和事佬,夥計扭計、想不通,由他疏導勸解;店務全落在妻子和兒子們身上。
兒子 陸續回歸
73年,南哥和鄉里在父親佐敦道上兩個鋪位搞潮州菜館,間中返陵發幫手。為了子女升學,他87年移居加拿大,照樣做潮州菜。接着老二Martin 89年也移民去了,父親召回在匯豐做文職的老三來接力,舅仔負責廚房。
「媽媽那時是檔口的主力人物,洗切,整大腸,樣樣都是她做。阿爸只是深夜夥計收工去麵檔企三句鐘淥麵。」南哥說。96年,母親因腦瘤做手術,他返港陪伴,頂替母親在店幫手。幫着幫着,父親要求他留下來。一留,就到今天。
「阿媽最辛苦,永不退休。潮州女人又慳又勤力。」Martin也很疼惜母親,母親08年健康惡化,他回港侍奉在側。「我本擬阿媽百年歸老就返回加拿大,我老婆仔女全部在那邊。阿爸叫我留下,說:『阿媽走了,還有我你要照顧噃!』自小,阿爸都好疼惜我,我永遠不會逆他意思。」
事實上,父親心清目明,起居有家傭照顧,Martin還是回鋪了。「阿爸教我們做生意,今日生意好,明日生意不好,唔緊要,顧好出品,保持水準就得喇。」當年,他覺察有出品要改善,忍不住出手。從13歲起,他就在檔口幫父親,主力到街市入貨。回歸陵發後,他也負責早上收貨備料,在廚房幫廚,而最撚手的滷大腸至今仍親自炮製;傍晚開市他轉看樓面,做到凌晨才收工。
夜檔的艱難
雖說64年老字號,除了位處近70年歷史的舊樓,陵發鋪內完全不見殘舊痕迹,磁磚白牆異常光潔。「清潔那方面,阿輝夜晚就算夥計做完,他仍會再做兩三個鐘,夥計抹了他都用乾布捽過。」南哥很欣賞弟弟的勤快。
「用過的東西都爛掉了,現在最舊的是人,我自己都70了,兩個弟弟也六十幾。」南哥哈哈笑。當初,他帶領夥計做廚房,教會夥計就退出來。
每天傍晚,他五點半返鋪開檔,八點左右三弟阿輝回來接手開檔,他就跟樓面,在街上時站時坐,一眼關七。三兄弟各司其職,一埋位就無停手,整晚也沒交談一句。「三兄弟做事一定有摩擦,通常今日鬧完,明天就無事。也沒空去理,沒空去記,明天又開始了。」
這頭新填地街尾,也曾有過霓虹不夜天,陵發不乏江湖捧場客。「回歸前,六幾年七幾年那時代的人很複雜,有時他們打打殺殺,周圍『吹雞』去哪裏哪裏打架,通常有好多在這裏傾大佬指示去做事,他們辦完事回來吃,吃完就走,又不會托你水龍(走數),打架出去打。」南哥在新填地喊打聲中打長大,只記住人家的好。「我們做夜檔好辛苦的,大佬知道我們搵食艱難,也會叫細路仔不要來搞事。」
沙士一役,百業蕭條;自從深圳24小時通關,才是夜檔的真正難關,「跳舞場客、卡拉OK,那些人一班班來消夜,現在都無了。」以前陵發開到凌晨五點;現在兩點已沒甚麼客人,不得不打烊了。
為父 心事
「如果不是阿爸,這裏散了。」嚴肅的老三阿輝提起父親,開始有點笑容,「阿爸對我好好,我傷風感冒看醫生看不好,他就拿藥給我。」
當年兩個哥哥移民,阿輝臨危受命,除了煮、切,甚麼都做,「阿爸教我做人做生意都要老實,兄弟間不要計較。」過去整整30年,除了農曆新年店休6日和每月例假,他不曾放心走開一天,「做飲食要親力親為,我病假一日都無請過;62歲了,歐洲都沒去過。」
「舊老闆六叔日日在窗口同我們打招呼。他眼和耳仔都好好,只是腳行不到。」做了近20年樓面的阿鄭指一指對面大廈說。原來92歲的六叔就住在店鋪對面,雖然要爬一層樓梯才有升降機,也不肯搬走。Martin替他找了一部爬樓梯輪椅回來,圓他的心願。
「阿爸好和善,講理由。以前我在店鋪跟人吵,他就會拉開我去飲杯茶,傾偈緩和一下,回來我就不覺一回事了。」Martin指,父親從八十年代已不過問店鋪事,現在每日望鋪,只是一種懷念、關心。
「看着兒子在做生意,他從樓上望下來都很開心。所以我們有煩惱事都不敢跟他說,只說開心事給他聽。」南哥補充。陵發生意上軌道多年了,客人常回頭,就算市道淡靜,來打冷的仍然絡繹不絕。「現在不做好似好可惜,阿爸又在,他那麼開心,惟有維持下去啦!做得幾耐得幾耐。」南哥身體大不如前,最近才入過醫院;但老父的心,他明白。
Martin和阿輝不約而同希望多做幾年退休去,一個想返加拿大享受晚年;一個想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而三兄弟的子女都無人想接手,南哥了解:「以前十五六小時我們一樣捱,回家只是一張床,睡下去,起身就出來鋪頭了。有了錢好像沒了家庭,我不想他們翻版像我一樣。」從前多辛苦他也甘心,「就是想仔女多讀書,到外面找好工作。」
潮州人出名慳儉,「賣花姑娘插竹葉,好嘢、滷水鵝自己捨不得食,要賣出去的。就算鹹蛋一隻都只食半邊,有時花生送粥,自己都是食粗嘢。」南哥一生習慣,吃飯「求其要快」,每晚夥計吃甚麼他就吃甚麼。這夜,他為自己加餸一碗「魚凍」,「即是結凍的魚,汁好似啫喱膏。鯇魚用豬肉汁煮了,又甜又鮮。我由細到大最鍾意食。」
珍饈不及家常菜,最堪咀嚼的,還是親情滋味。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陵發潮州白粥
地址:太子新填地街625-627號地下
營業時間:從缺
電話:6440 7169
詳情: http://bit.ly/2Llve08
五洲足爽粉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天未破曉,萬物皆未醒,唯獨長洲海傍有一大牌檔,已是一陣沸沸揚揚。
只見爐火熊熊正盛,爐頭發出蓬蓬響聲,上面擺了宛如一個成人般高的鋼煲,熾熱在滾,頓時一室氤氳如雲。慢慢,炊煙輕飄至窗外,更是裊裊。好奇,就探頭一瞥,才知煲內熬着是粥。那一口綿滑,那一道掛羮,才足夠道明小島老店的火候。
這一煲粥,已在長洲熬了81個年頭,古早味粥香,隨風飄逸三代。字號名叫黎恩記,由祖母於街邊推車仔賣粥開始,直至父母在大牌檔找個鋪位,1991年搬到熟食市場來。今天傳到第三代黎穎森(阿森)手中,絲毫不易,說來話長。
小小的店,是現時香港極少數沿用火水爐煲粥的餐廳。熬一鍋粥,別人用煤氣爐、電爐,調校時間掣,不消一小時就出爐。但在此大牌檔,他們就必須花兩倍時間,超過兩小時,慢工出細貨才行。阿森凌晨三時半回到店內,先花一小時煲水,另一小時則是煲粥,猛火滾起米水,米爆開後,再轉慢火煲,須好好控制火候,避免滾瀉。其間更要人手用棍不停攪拌,以防黐底。所以熬一煲看似簡單的粥,卻花上數之不盡的心機。
舊式人才明白,因為用火水爐,全是明火,當火水放電泵,以高壓從爐頭中噴出火焰,火力十足,勝在夠猛火,就能把米粒爆開,俗稱「爆花」,讓米膠瀉到水中,送來濃郁的米香,煮出來的粥更是滑溜綿密,怎樣說,就是有種不能取代的風味。看他費掉雙倍的心神,做好一件事,好像很愚蠢,卻其實在守護一種碩果僅存的老味道。
爐頭具備,卻不能缺良米。黎恩記的粥,用上兩種米,泰國絲苗和珍珠米,混合起來,黏性剛好,而且原粒煲,才煲出一種獨特的米香。坊間粥店,或會放皮蛋、乾瑶柱、豬骨等等,但他選擇了添一點腐竹,較崇尚自然,貼近原味。阿森認為,這才像早餐的味道。他分享道,粥怎樣才好,要水滾、米靚、腐竹好,再配上猛火,執著每個細節,缺一不可。
粥煲好了,煙雖散,但人情卻繾綣。阿森於加拿大大學畢業後回港,在測量師行工作。大約1998年左右回來幫忙,從父母手中接過老店。「當時我好掙扎,新加坡有家公司聘請我過去,人工福利很好,我跟媽媽說,她卻着我回來幫忙。她說,否則兩代人的手藝便失傳。」他聽罷,思前想後,仍然拿不定主意。直至有次,他穿得西裝骨骨,卻目睹爸爸推着手推車,辛勤工作,才感到於心何忍,自此立下決心:「是這碗粥養大我,我一定要做好的食物,繼續服務街坊。有些家業,一定要守。」語畢,他的眼神堅定不移。往後,歷經多少艱辛、汗水、燙傷,都付笑談中。
意想不到,處處是遊客的長洲,還容得下一所人情味的街坊食店。看餐牌,一目了然。長洲艇仔粥,有六樣餸,魚片、魚餅、碎牛、魷魚、豬皮、花生,不過$22,大大碗,料頭十足。豬膶粥如是,七至八塊豬膶,生滾的,才賣$24。豬紅粥用鮮豬紅,原煲煮。油條選用日本麵粉,自然發酵,需事前準備,怪不得爽脆香口。
食材如此豐盛,他卻未必轉嫁於消費者身上:「我白粥四五年也沒有加價,今年也不會加價。腸粉、米粉幾年也沒有加。」阿森拍拍心口,全因為他從父母身上,學到一份做生意的老哲學,凡事憑良心,講人情味,不辭勞苦,不怕蝕底,這樣做生意,才能做得久遠。
對於阿森,除了獲街坊讚好,員工更是對他讚不絕口,說他為人隨和慷慨,今年甚至請員工去台灣旅行。「我爸爸媽媽教我的,如果員工真的用心用力幫你,我不介意分享我們的成果。」他只是謙虛笑笑道。
日月如梭,彈指間,流過的時間彷彿在見證,那個曾經後悔屈就於大牌檔的漢子,如今決定了,要把老店揹一世。
編採:葉雙
攝影:鄧廣基
黎恩記
地址:長洲海傍街熟食中心地下9及11號鋪
電話:2981 1111
營業時間:平日6:15am-12:30pm、星期日6:15am-1pm(星期三休息)
詳情: http://bit.ly/2UOSf19
五洲足爽粉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金粉灑落碧水之上,漁艇早已飄蕩至海中心,與點點燦光相融。岸邊是一條長廊,看了看錶,十時正,難怪晨運客已不見。這裏是鴨脷洲,從前不曉她,以為她是個如長洲般的偏遠小島,然而,她其實是港島南區的一個彈丸之地。步離海旁只有一條路徑,就是往中心的大街走。這大街啊,其實小巧筆直,坦率親切,兩三步一小店,五六步遇左鄰,如今有了利東站,多了外來人,更為熱情。
眼前正迎面走來一名略肥的婦人,臉上一抹燦笑,沿路跟不少途人寒暄着,大家都一句二句「貞姐」地喊。來到一道頗舊的鐵閘前,貞姐拉閘至半開,竄進店內。舉目一睹 ,淡青的招牌,左右各有六張食物的照片,中央夾着「金龍」兩個紅字,半點不別緻。然而,她的俗氣卻養活了足足四代人,雖庸猶貴。
穿閘而過,率先入目的是右方的粥檔,一個大鍋配一個小鍋,旁邊數個放配料的小膠盒空蕩蕩的;左方則是腸粉檔,冷冰冰的腸粉櫃旁邊,是一個沒有油的炸鍋。再往內走,玻璃面的方桌、圓桌數張,旁邊是天藍色膠櫈;密麻的菜單及照片掩去鏡面牆身;腳下踏着翡翠襯白的磁磚地,來到食廳盡頭的水吧,探頭一望,裏面還有一個明檔,看來是裝放糖水的。暗忖一切甚是老舊之時,貞姐早已身在廚房。
庸菜細煮
她是小店的第二代,自五年前接父母手後,就主力撐起小店。小店雖說下午四時才開鋪,但她每天十時就要回來做準備工夫。先是煲粥,小店賣的是生滾粥,所以特別注重粥底,洗好米後,下腐竹及柴魚到粥鍋內熬煮,貞姐接着邊把粥料洗切好備用,邊沾沾自喜地低喃着,自家的碎牛艇仔粥、及第粥、雞粥多麼好吃,但一切歸功於母親,「我媽媽識煮好多嘢,教我要用心煲粥,用心煮嘅就最好食。」她自言自己的廚藝,全都是媽媽教,在她心中,媽媽總是萬能的。備妥粥料,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煮糖水。主要先煲好中式糖水,如西米露、木瓜糖水、番薯糖水等,這些都是由媽媽作主的年代維持至今。說起往事,她倒滔滔。
小店雖只立廿七個年頭,但那個昔日則要從三十八年前說起。那時候的貞姐,年約十二,當時媽媽於工廠區推車仔檔,專賣中式糖水予附近的工人,她每天放學後來幫忙,自幼就有一手好廚藝。只是,車仔檔始終不穩妥,日日膽顫心驚。母女堅持十年,終於得一小店於利東邨街市,雖然只是外賣小店,但總比走鬼日子來得好。當時父親也協力顧店,果真是自家生意。貞姐畢業後,外出工作兩三年,就應母親的要求回店裏幫忙,她爽朗一笑:「佢希望我學她嘅手藝,唔係就冇人傳承啦。」一家人性子隨意,偶爾煮到好吃的,就想把菜式加入餐單,但做外賣畢竟有限制,結果於一九九一年,決定搬到地鋪。這家人是土生土長的鴨脷洲人,很多相熟街坊,對這地方感情最深,順理成章遷到此地,才有了現時的金龍。
明火正紅,幾個大鍋各自煮着糖水﹑白粥及例湯。說是茶餐廳,小店賣的食物卻雜得很。大汗淋璃的貞姐,轉身又埋頭開腸粉漿。只見,她小心翼翼地秤好材料:「一定要用磅,唔可以靠估,爭少少個味就唔同咗。」她口裏說着話,目光卻專注磅前數字。一切妥當,她接着開水,再把粉漿耐心搓至均勻,這樣才不會起粒,口感滑溜。將完成的腸粉漿拿到門口腸粉檔時,已經有客人在外等候,瞄了瞄牆鐘,噢,原來已經將近四時。她見狀立即把鐵閘打開,着這位兩手提重物的大嬸先進來坐坐,又匆匆跑進廚房,捧出一盤剛釀好的煎釀三寶到炸鍋旁邊,二話不說就丟到鍋裏去,看來是熟客。三寶於炸鍋內奔跳,乍看之下,明顯較坊間的大件,且塞滿自家手打魚肉,炸好排放於碟子上,淋上自製醬油,就端到客人面前,「今日食唔食腸粉?照舊翠瓜叉燒腸?」她熟稔地對大嬸說,見對方點頭,就準備跑到腸粉檔。怎料一轉身,一名頭戴鴨嘴帽的婦人已立於此,雖然把一頭短髮染了啡紅色,臉龐上的仍見歲月的痕迹,她正是貞媽。性格似乎比貞姐更爽朗,貞媽見人就開口道:「呢個腸粉櫃用咗廿幾年啦,係我大佬構思畫圖,再請人整,出面買唔到㗎!」這台機器是座地式,的確比平常的較大,厲害之處是由開檔到收檔都不用加水,以致速度及蒸氣更佳,火候好,做出來的腸粉方滑。試過有遊客每晚遊樂完畢,都來吃煎釀三寶及腸粉,吃足一星期,貞媽聞言搭訕:「梗係覺得滑啦,唔係都做唔到咁多年。」與其說她自信,倒不如說是自豪,雖自知這些食物只是粗菜,卻用心細做。貞姐自小就受到薰陶,對食物同樣充滿熱誠:「阿媽教落,自己擺得入口先好賣畀人。」五年前,父母因為腳疾而退休,由她接手小店,只偶爾到店裏幫忙,令她緊張不已。如今可保持着媽媽的水準,她已經滿足。傳承是孝德,一顆赤子之心,卻是難得。
情若瑰寶
天色漸見朦朧,一盞又一盞錯落的街燈陸續亮起。下午時間的客人多是吃些小點,或買外賣,加上父親也回來幫忙看鋪,貞姐就步進廚房去準備晚餐。為鍋子內的湯加鹽調味後,她徐徐步到廚房的後門,看着馬路的遠方,盼着甚麼似的。驀地,眸子被強光刺中,舉手一擋,回神之際,一輛貨車已經停泊於門前。引擎聲一下子消失,一名身穿間條衫的男人利落地跳下車子,往店裏走來。貞姐見狀,率先步回廚房,又着對方快點幫忙準備晚上的蒸餸。細看,二人樣子還真有幾分相似,她解畫:「呢個係我個仔昊賢,佢日頭做司機,黃昏返嚟幫我手做晚市。」說起兒子,她倒有些少愁色。一如當年她接手小店般,現時她同樣希望兒子可以接手,畢竟她已經五十歲,總有退下來的一天。只是,昊賢喜歡開車,自小已告訴貞姐,長大後要做司機,當時,她可是晴天霹靂,果然一直到長大後,仍然不變。對於這個事實,她也是理解的,年輕人喜歡自由,還沒定性,所以她也沒有強人所難。
終於到數年前,她的氣餒才令兒子決定回小店工作。當時父母退休,移居於大陸,不常到店內幫忙。有員工辭職,可是這飲食業啊,要招聘也不是容易事,員工不足,備菜﹑煮菜﹑樓面﹑洗碗,她只得硬撐。她皺着眉心,直言無助:「真係好辛苦,你睇我咁嘅身形,一日企咁多個鐘,對腳好痛。」腳痛得躲起來哭,又不敢讓人知道。終於有一天,她坦白跟兒子表示,打算把小店關了,不再做下去。昊賢這下子可緊張起來,一來得知媽媽的辛酸;二來不願看到兩代人的心血就此去,於是提出回來幫忙。他不諱言:「我梗係希望做全職司機啦,但唔想睇到媽媽咁辛苦,我見到金龍需要我多啲。」一旁的貞姐拍拍兒子肩膀,調侃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而且還欠缺了一點熱心,強調這一行真的要用心去做。昊賢口裏唯唯諾諾,手則用力地炒着鑊,她看在眼內,心裏還是有點點欣慰。還盼,守得雲開月正明。
月兒亮,依舊擋不住漆黑。幸而,萬家燈火,照亮了一切。小店的星火很是溫馨,貞姐的弟弟及弟婦下班後也會到店裏幫忙。小店早已坐滿了熟客,甫坐下,人人送上例湯一大碗。貞姐一家人就坐於旁邊圓桌吃晚飯,期間不住與客人逗着趣。
大半輩子都守着金龍,並沒有賺過甚麼大錢,她說這是一個情意結,只希望有一個安穩的家,一家人想吃甚麼就能吃。對待客人亦然,因為自己有家庭,會關心是否有靚湯喝,這正正是這條街的人情味。「可以咁講,金龍係我哋一家人﹑所有街坊嘅聚腳點,呢個就係我辛苦咁耐嘅得着。」她眸子內反映了店子的一牆一磚,庸舊卻宛如瑰寶。
採訪:黃寶琳 拍攝:胡浩賢、謝本華
金龍茶餐廳
地址:鴨脷洲鴨脷洲大街124-126號
電話:2553 7363
營業時間:4pm-12am
詳情: http://bit.ly/2zBmf8o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