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20歲時就知道的七件事
最近正是各大學的開學季,疫情後初次重返校園,相信大家都滿懷欣喜和對未來的憧憬。當我20歲的時候,也在大學裡享受著求知的樂趣,當然,也少不了年輕的困惑、迷茫。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人生經歷,有找到一生所愛的欣喜,也有做錯事的失落,還有銘記至今的感動。如果人生可以從頭再來,我希望自己在20歲時就知道這些。
一、“奇妙的錯位”,讓我找到人生熱愛
20歲時,我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文理學院。我當時不知道文理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區別,我作為一個工程師卻在文理學院讀書。
但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錯位,讓我讀到了很多經典,學習到了許多在工程學院根本學不到的內容。這些人類智慧和文學知識豐富了我的讀寫能力,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實現了很多寫作和演講上的成就。
在那個年代,律師和醫生是大家最嚮往的職業。我本以為自己也會成為一名律師,所以最初學的是法律專業。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法律不太適合我。我經常上課睡著,而且成績也不好,對同學們都很喜歡的內容提不起興趣。
於是,20歲的我做了一個決定,轉去電腦專業,學習程式設計和人工智慧,最終找到了我一生所熱愛的事情。
作為一個年輕的工程師,電腦令我癡迷。我發現我十分擅長電腦科學,不用怎麼費勁就可以輕鬆拿到A。
電腦和人工智慧是很棒的學科,奠定了我職業發展的基礎。有一句名言說,“當你從事喜歡的工作時,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工作”,儒家有句話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其中蘊含著大智慧:當你從事喜歡的事情,睡覺、吃飯、洗澡你都會不自覺地去思考這件事;同樣,你會越來越擅長,更加喜歡它,形成良性迴圈。
二、“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去做”
從哥大畢業後,我前往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
那時的AI研究形勢並不好,雖然我的導師瑞迪教授(Raj Reddy,圖靈獎得主、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系終身教授) 希望我採用“專家系統”,但我卻不是很認同。
我認為,機器學習應該讓電腦發揮長處,而不是跟著人的想法亦步亦趨。於是我鼓起勇氣,對瑞迪教授說“感謝您的指導,但我不想再繼續研究專家系統了,我希望用基於統計學的機器學習。”
我以為瑞迪教授會有些失望,沒想到他卻一點都沒有生氣。教授仔細聽我解釋完之後跟我說:
“開複,你對專家系統和統計的觀點,我是不認同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統計的方法做,因為我相信科學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個有激情的人是可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的。”
那一刻,我的感動無以倫比。這不僅僅是一種慷慨,也是對科研新人的尊重。不僅如此,他還給我提供了很多資源,包括資料、設備和資金,對我最後取得博士學位幫助很大。瑞迪教授既是我AI科學研究的導師,也是我人生道路的導師。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這句話我記了很久。在我進入企業界之後,每當同事們有不同意見時,我都會鼓勵他們勇敢嘗試自己的想法:當這個想法成功時,對他個人和對企業都會帶來益處;而當這種想法失敗時,這種被信任和支持的感覺也會讓他們越挫越勇。
三、創新不重要,實用性創新才重要
畢業一段時間之後,我選擇去蘋果公司工作,也把這種語音辨識技術應用到了蘋果的產品中。現在Siri研發小組的成員,就有很多是我當年的同事。再後來我去了SGI公司。這家公司現在已經聲名不顯,但在當時的矽谷,SGI是一家和谷歌齊名的公司。
在SGI,我做的產品叫“3D流覽器”。大家可能都沒聽說過,其實這純粹是一群科學家的想法:在流覽器裡建一個3D世界,能夠導航,移動物體,和做非常酷炫的廣告。
我們當時已經做出了產品,並且運行得相當不錯了。我們盲目地相信,只要做出高科技的產品,就自然會有顧客和市場。然而事實是,沒人想購買和使用這個產品。
後來,SGI換了一個新的CEO,他為這個項目以及所耗費的公司資源感到失望。我告訴他,“這是世界上最好的VR技術,如果你不想留著,至少我們可以賣點錢。”
新CEO給了我一個期限,讓我尋找買家。我本以為能賣個好價錢,但最後還是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賣出去的。我感到十分內疚,自責當初就不應該組織這樣一個專案,看起來很酷,卻沒考慮實用性。
其實很多年輕人創業都會做出類似的決策,所以我非常建議大家再三考慮這些創新想法。創新不是最重要的,有實用性的創新才重要。
當你在設計一個技術、產品或創辦一家公司時,要想到你的投資者們正為此冒著巨大的風險。
四、如果想要,就積極主動地去爭取
從SGI離開之後,我就回到了中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後來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將其評為全球最熱門的電腦實驗室之一。當時研究院的主要成員,如今大都已成為中國知名科技企業的CTO或高管,像百度、阿裡巴巴等。
互聯網崛起之後,我對這個神秘的世界興趣日濃。當時最火的互聯網公司是谷歌,大家開玩笑說,如果你沒有得到谷歌的面試機會,就證明你不夠聰明。於是我給谷歌時任CEO埃裡克·施密特寫了封郵件,希望獲得面試機會。2005年,我正式加盟谷歌,擔任中國區總裁。
你們可能會問,你這麼資深還要自己寫信?他們不會直接聯繫到你,提供一個職位嗎?這就是我想告訴你們的另外一件事。其實當時谷歌和微軟正試圖達成人才競爭的約定,禁止主動挖對方牆腳。雖然這個約定沒有談成,但是當時要不是我的自薦,谷歌根本不會發現我,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工作機會。所以,如果你想要,就積極主動地去爭取。
五、跟隨自己的心,找到心底的熱愛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大批創業公司開始湧現,我意識到中國的創業時代已經來臨,就像當初蘋果、微軟等公司創立時一樣,北京很可能變成中國的矽谷。
我想起了史蒂夫·約伯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的一句話,跟隨自己的心,找到心底的熱愛。我們的人生由無數的節點構成,當你跟隨自己的內心,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會發現每一個節點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互相聯繫的。
你無法準確的預測未來,但是要相信,只要傾聽內心的聲音,這些選擇都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000年左右,我給中國的大學生們寫了7封信,這也是追隨我的內心,幫助年輕人成長。我曾經為大約50萬名學生做過演講,出版了10本書,其中有5本都是寫給學生們的。
在微軟中國、SGI以及谷歌的工作,也讓我對科技瞭解頗多,所以我希望成為一名科技投資人,為初創科技公司提供幫助,創新工場的成立因此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這張圖是創新工場成立第一年的校招海報,上面寫著“加入你的公司”。我們的目標是讓年輕人以工程師的身份進入創新工場,通過技術創新得到資金支援,成為下一個成功公司的CEO。
這張海報中隨機挑出的八個人裡,有五個市值2億美元以上公司的CEO。所以我對於我們孵化創業公司的成績還是很驕傲的。
當AI時代來臨,創新工場投資了幾十家AI公司,其中包括五家獨角獸,我們還創建了AI工程院,並從中培育出了AI賦能與技術方案公司創新奇智。這些節點串起了我的經歷,也串起了中國過往10年的創業歷程。
六、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擁有的最多的人,而是想要的最少的人
回首過往,我真的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一定程度上算是一個工作狂,我因此取得了一些成就,獲得了團隊的支持和外界的稱讚,我認為這樣的自己非常幸運。
上面這張圖片是2000年拍的,那時我剛做完一個手術,不能下床,於是讓團隊幫我做了這樣一個架子,我可以躺在床上繼續看電腦和工作。
這份熱情持續到六年前,直到我被診斷出患有淋巴癌四期。擴散的癌細胞取代了我的野心,我不得不接受生命可能只剩下幾個月的現實。朋友看我很痛苦,特地帶我去拜見星雲大師。
有一次,大師突然問我:“開復,有沒有想過,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這是我長久以來的人生信仰: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力越大,做出來的事情就越能夠發揮效應……
大師沉吟片刻後說:“改變世界這個想法太狂妄了,也許只是貪婪的藉口。什麼是‘最大化影響力’呢?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想想,那其實是在追求名利啊!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我無法反駁他,我的那些聽起來宏大的目標,其實只是貪婪和欲望的藉口。他送給我一句話,“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擁有的最多的人,而是想要的最少的人”。
這句話讓我警醒,後來每當我覺得自己被欲望佔據時,都會想到這句話;每當我有想改變世界的想法時,我會讓自己思考,我這樣做究竟是不是為了追逐名利……
我學到這一課太晚了,之前的努力工作讓我錯失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機會:我的父親去世了,我甚至沒能來得及告訴他我愛他;我的母親得了失智症,認不出我了;我的孩子們已經長大,而我還不太瞭解她們……
我在化療期間讀了一本書,是Bronnie Ware所著的《臨終前最後悔的五件事》。正如書裡所寫,在臨終之時,沒有人會因為沒有努力工作而後悔,絕大多數人最後悔的事情,都是未能花更多時間與所愛之人相處。
我從星雲大師和Bronnie Ware學到了很多。我開始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母親去世前,我搬回家陪她度過了最後的時光;當孩子需要我時,我會把她們放在第一位,工作第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比如說出去旅行……
七、毫無保留地愛你所愛之人
這段人生經歷改變了我的想法,人生的意義應該是給予他人無條件的愛。在AI時代,這種愛更加難能可貴。
AI在做重複性工作方面比我們有優勢,但將人類與AI區別開的,是愛與創造。不管科幻小說如何描述,AI終究是沒有感情的。AlphaGo不喜歡下棋,它贏了比賽不會覺得開心,輸掉比賽也不會難過,事實上,它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下棋。
AI承擔重複性的工作並不意味著人類沒有工作可做,需要人情味和愛的工作仍然只有人類才能從事,比如導遊、禮賓、護士、教師等。
長遠來看,我更願意相信30年之後,我們會覺得AI的出現是件幸事:它沒有搶走我們的工作,而是將人類從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構建出人類與AI共存的美好藍圖。
這就是我在過往的人生歲月中學到的七件事。當我在SGI公司的項目失敗時,我知道了創新不能忽略實用性;當我面臨死亡時,我學到了要毫無保留地愛你所愛之人。
One more thing -- 你看了這篇文章可能會發現我最重要的人生教訓不是來自成功,而是來自我的失敗。所以,請記住,你人生中的失敗,並不是對你做錯事的懲罰,而是一個學習人生課程的寶貴機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心靈語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ღ ❣ 幸福,就是當激情退去容顏衰老,牽你的還是那雙不怨悔的手.....♪ ♬❤《在我心裡你最好》 http://a88.piee.pw/D7A93 https://goo.gl/uREQWc 執著是一種負擔, 放棄是一種解脫。 人沒有完美, 幸福沒有一百分, 知道自己沒有能力 一次擁有那麼多, ...
互相幫助名言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學歷真的不重要,碩博士沒什麼重要。
我這屆台大化工系畢業的同學,
一個同學是現任聯電總經理,
一個同學是現任南亞纖維美國總經理.....
有兩個同學自行創業擔任兩家上市公司
總經理董事長
我們都只有台大化工系畢業。
碩博士只是一個機會學習研究學問的方法,
懂得化繁為簡,懂得從一堆數據找出規律,這很好。
但不是拿來炫耀的.
張文亮教授:
為什麼科學的研究,實驗數據就是「王」?
1975年,聯合國「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發表一份報告—「作物需水量」(Crop Water Requirement),作為普世節省灌溉用水,兼顧作物生產量的準則。
這準則成為待開發國家,向世界農糧銀行申請經費,輔助農業設施的依據。這份報告的作者是普魯特(William Pruitt, 1922-2009),國際著名的水資源專家。
我在台灣大學唸書時,就聽過普魯特的大名,這份報告(簡稱 FAO,NO.24),是計算作物蒸發散量的課本。我的授課老師--易任教授,是普魯特指導的學生,易任教授曾說: 「普魯特老師,是對學生最熱忱的老師,但願你們有機會認識他。」
我到美國唸書時,看系上的教師照片,才發現普魯特是系上的老師,原來課本上響叮噹的人物,竟然還活著。他教「蒸發散學」,2學分。
我第一次在系上,二樓的走廊,遇到這位國際級的大師,本想錯身而過。他不認識我,他竟先停下來,是用熱情的眼光看著我,以有力的大手握著我,說:「你好嗎?有沒有需要我幫忙的?」。
我實在受寵若驚,以為他說客氣話。後來上他的課才知道,他真的是我所遇到最友善的老師—永遠想幫助你,不管你說什麼事。
普魯特只有學士學位,一生在學校,擔任講師。這完全無損他在學術上的聲望,與貢獻。
他是個傳奇。自1958年,他於學校的試驗農場,建造普世上最大的滲漏計(lysimeter,又稱為地下式水份稱重計),量測不同氣候下,不同作物每日所蒸散的水量。
他持續進行這試驗40-50年之久,每天記錄,一直到他退休。他的試驗數據,成為近代微氣候學最重要驗證。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進行這麼久的試驗,提供如此完整的數據檔。
我上他的課時,他開車載學生到野外,看那幾個直徑3.6公尺,深達地下6公尺的圓形滲漏計。
當我沿著樓梯,爬到滲漏計的下方,底下有一張辦公桌,一個冰箱與一張床。他笑著說:「這是我的辦公室」。這成為系上的名言:「如果你進到普魯特老師的實驗室,即使世界大戰發生了,你也不會知道。」。
他常說:「實驗如果仔細地,精確地進行,實驗數據就是王。什麼是科學研究的精神與態度?要想辦法用理論,去瞭解數據的意義。而非用數據,去符合理論。」
他在系上,每禮拜四中午,舉辦學生與老師的午餐聚會。他在系上的走廊,擺滿各種顏色的葡萄,各種款式的甜甜圈,與無限暢飲的咖啡,吸引全系師生免費享用,營造互相對談的機會。
我第一次參加時,像隻小老鼠躲在一角,葡萄拿幾粒,甜甜圈也小口的細嚼慢嚥。他熱情的前來招呼,與我閒話家常,並給我許多葡萄。我後來才體會,一個科系老師互相的和諧,師生互相的親近,是有每週一次共餐,大家無所不談。他出所有的費用。
我畢業時,他已退休。他聽說我要回臺灣教書,趕來系館找我,向我道賀,並祝福我:「一生有上帝的引領,生命結滿果子」。他是DAVIS一所教會的長老,他在系上還成立一個教職員的查經班。
系上的有名,是因有幾個著名的老師 ,系上的屬靈空氣很讓人羨慕,老師幾乎都是基督徒,是有他帶的查經班與禱告。我後來回到臺大的第一天,就先問那裡有禱告會。
他的辦公室,有一面長約6公尺,高約4公尺的牆壁,簽著學生的名字,與致謝的留言。我在畢業前,也在牆上簽上我的名字,上帝祝福這位關心學生的老師。
同學,原來一個老師的影響力,不在學識,而是生命;不在學位的高低,而是愛的多少。一個老師最終獎賞,不是外界的掌聲,而是學生的感念;不是研究發表的篇數,而是學生在他辦公室的牆上,留下密密麻麻,數不完的簽名。
我回到臺灣大學,第一門開的課,就是「蒸發散學」。只有兩個博士班的學生來修,不管人多人少,我對學生說:「你好嗎?有沒有需要我幫忙的?」我以後都這樣說。即使我退休了,還是一樣。
原來,上帝帶我到美國求學,不只是為知識,也讓我看見生命教育的典範。值得,真是值得。
互相幫助名言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八卦
#神父的鹽
在中國的台灣人嚴苛的處境,令人鼻酸.
看到有人帶著孩子,居住在被封閉的大樓中,連食物都匱乏,看著其他住戶的人,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被全身包裹白色衣服的人搬下樓,而食物減少,甚至小孩子只剩下麵條可以吃.
神父也希望他們能早點回來台灣.
雖然在絕望之中,容易發出不理性的言論,這應該是受限於資訊封閉的關係,不過神父誠摯建議這些困在中國的人,若想早點回來,有兩句話,還是少說一些,增加回台機率.
1. 都是在政治鬥爭.
2. 不要再吵了.
這是在極度自我中心的狀態下,會產生鄉愿的語言,是一種混淆,移轉責任歸屬,同「藍綠一樣爛」、「兩岸一家親」一樣,只會造成台灣人民不諒解.
事實上,台灣沒有鬥爭中國,反而是中國居然在疫病蔓延之時,鬥爭台灣,妨害救援,說成是台灣在政治鬥爭,或者兩者都一樣在鬥爭,並非事實.
你看,在疫情蔓延之時,中國居然還可以派戰機繞台.
每增加一名台人回來,其實在無形之中,都在島內增加一分感染風險,病毒是違反人性的,在過往sars之中,有一位林姓護士,她看到一位懷孕的印傭,坐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前哭泣,她去安慰她,結果,中了sars.
而且她有戴口罩.
那時院方並沒有發布他們所在的地方為疫區,這位林姓護士,被隔離後,告訴其他害怕的護士,「沒關係!妳們不用進來.」她每天自己量心跳體溫血壓,不讓那邊的護士進去量.
沒多久,她就過世了.
看起來是因為她的同理,反而被感染,但也正因為她的同理心,讓其他人安定下來,減少損害,在sars期間,多的是這樣令人敬佩的護士和醫生,例如有一位蔡醫生,四處奔波開會,一邊做簡報分析感染來源途徑,一邊提倡做好分區隔離,並進行指揮-當她設計下分區隔離的動線,最後發現,自己也染了病.
她心平氣和地說,終於可以不用奔波開會了.
在台灣,其實有無數個李文亮.
我們知道在紛亂中同理心的重要性,那是支持人們放棄自私,採取超義務行為的根本,每個人替他人多想一些,增加公眾的防衛能量,但也可以看出病毒的反覆無情,在某些情況下,失去方位的同理,可能導致疾病蔓延.
這不是一個正常的情況,因此,精準的「去想他人怎麼想」的能力,就顯得重要許多.
在武漢肺炎蔓延之初,我們可以看見許多「同理心濫用」的現象,比如某些藝人堅持要其他人捐口罩給中國,限制口罩出口,還會被罵「狗官」,如我們往人性方面想,這和人民幣沒有關係,那就是他們的同理心座標,顯現很嚴重的問題.
對於中國的同理,已經大過於台灣,甚至是對台灣殘酷的現象.
當他們施展這樣的同理心,只會造就另一股不公正,當你濫用同理,同時,卻因為無法滿足這樣的同理,而開始仇恨,激怒其他人,你是沒有自覺的,在某些情況下,濫用同理,其實只是一種自我滿足-也就是你在明知道結果並沒有人得到幫助,反而會使更多人受到嚴重的剝奪,你還執意去做,這顯然,就不是什麼同理,而是一種變相的自私.
低等的移情.
好比捐到中國的口罩,可能有一半都被中國政府質押,送不到武漢人的身上,好比接下來台灣會面臨口罩不足的窘境,你卻將同理建構在,他人必須連保護自己都無法的情況上.
當你要保護自己,被視為一種自私,一種罪惡,也就是說,你必須割肉來餵食老鷹,否則,就是沒有同理心,那麼,這樣的同理劑量等差,顯然就是一種完完全全的自私.
相反的,看得遠的人,知道了與自己身旁真正相關聯的人,他們的福祉才是首要保護的,「自救才能救人」,真正同理到需要的人,與自己相關的人,這才是正常的同理心.
換句話說,雖然名之為同理,但可以看出「關聯性」,有些人認為中國對自己的關聯,比台灣對自己的關聯還要高,這顯然,就是一種偏差.
正確的使用同理心.
就如同你去搜刮日本的口罩,然後捐給中國,你滿懷慈悲心的表示,
「當人類有難,應該放下仇恨,互相幫助,而不是見死不救、火上加油!我希望我的孩子懂人道主義精神,不希望他們變混蛋.」
結果,使得日本人罵台灣人是混蛋.
將你的同理建構在他人的痛苦上,並讓自己關聯的人背負汙名,這,就不算同理心了,這叫做極度自我中心.
為了使自己展現悲天憫人的樣子,而使眾人陷入暴虐無道之中,而沒有人能得到拯救,這樣子,與其說是人道,不如,說是暴君.
近來,民間發起了「我ok,你先領」的活動,不分藍綠的議員、立委,響應其中,令人驚訝的是,居然出現一群反串抵制的人,
他們這麼高聲說著,「相信政府、相信黨」,「請菸粉和817脫口罩」、「台灣價值夠根本不用怕病毒」
彷彿那些民意代表都是特定政治人物,是特定顏色的人才會呼籲不要戴口罩,讓聽的人,自己被欺騙,陷入險境.
這和濫用同理心不同,是嚴重欠缺同理心的現象,不如說,和大s一樣,都陷入了極度自我中心的狀態.
在這邊,不得不稱讚一下朱立倫和游淑慧,他們也支持這個運動,有趣的是,那一群人,反說他是「綠骨」、「綠共」、「藍綠一家親」可以見到,這群人是超越色彩的,超越色彩的愚蠢,凡是支持把口罩讓給需要的人,都是綠色,這是他們眼裡只剩下的一種顏色.
「我ok、你先領」,並不是叫你不要戴口罩,而是有餘裕的人,可以讓給有需要的人,比如慢性病患,要去看醫生的人,前線的醫護,打掃醫院的清潔工,甚或,協助看居家隔離的人有沒有跑出來里幹事.
世界的口罩普遍不足,台灣是相對足夠的,但,再怎麼足夠也還在「不足」的層次,在口罩荒下,只有比較「沒有不足」的情況.
新加坡沒有產線,一戶發四片,就沒有下文,日本10億庫存量,兩周被掃光,韓國開始管制口罩、洗手液,口罩價格飛漲,先前他們的總統捐200萬口罩給中國,中國卻拒給口罩原料,顯示供不應求,是普遍的現狀.
所以在這個時候,分配就很重要.
民主國家,只能用呼籲的方式,讓口罩盡量移轉給更加需要的群體,全台口罩有限,如果要每個人每天出門都戴一副,現實上,是完全不夠的.
因此,成為兩難,如果直接表明口罩不夠,全台瘋搶,就更加不夠,如果只呼籲每個人做「完美的」防疫,任何時候都要戴口罩,看起來正確,實際上,就會讓一群人沒得領,真正站在防疫浪尖的人,也拿不到的窘境,於是成為防疫破口.
台灣尚未爆發社區感染,在某些時刻是可以不用戴,當然,這是「不得已」的狀態,「不得已」不會成為「理所當然」,或去干擾事實.
理想的情況是,有一些健康良好的人,可以省下一些口罩資源,自動匯流過去給需要的人,不過不少人卻解讀成「要我不要戴」,並指控那些呼籲的人飽漢不知他人飢,或者操著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他們任何時刻都不准戴口罩,制裁他們.
如果他們不戴,不就多了一份口罩給汲汲營營口罩的人嗎?既然這麼急著想要無時無刻口罩上身,這麼擔心自己生命的人,那麼這些人的存在對你們是有好處的阿?
反倒是這些人少了,口罩不離身的人多了,那對於後者而言,不就越難越得到口罩了嗎?
因此,神父實在搞不懂,去譴責那些「我ok、你先領」的人意義是什麼.
讓你先領,居然想成你不讓我領,顯然,是來自於一種人心的剝奪感,「我沒有錯」的心靈防衛機制,因為你讓我感覺到領口罩有錯,而純粹只是因為我感覺你不領,就好像很高尚的樣子,這樣子的「你對我錯」,我要領,還要大家都跟我一樣一起領,你不領,就是觸犯我,這樣子領口罩的心情,不容被侵犯,結局就是大家都沒得領.
這是非常簡單的,思維的謬誤.
你可以不跟隨他的呼籲,不過根本沒必要去踐踏他們.
那沒有人會得到好處,充其量,只是一種自我滿足.
我們來看,這樣的「自我滿足」,會造成什麼樣的陷阱.
在撤僑事件中,出現了徐正文這樣的人.
他可能覺得自己沒有錯,是在救人,甚至,那些不該優先回台的台商陸配,會感謝他,在那樣險峻的情況下,只要能回來,無論什麼都好.
徐正文和他LINE群裡的「無私」,完全是建構在「自私」身上,這是一個顯著的公正世界觀偏誤,在他們的世界裡,覺得自己獲救,很公正,在他人之於眾人的世界,是在剝奪其他人的機會,使眾人陷入險境.
自我之公正世界,和眾人的公正世界的差異是,在他們視野裡,徐正文可能是神,一切都是他的功勞,然而,實際上,付出資源的是台灣政府,真正拯救他們的也是台灣人,徐正文只是中途插了一腳,進行上帝般的分配,然後使應該得到救援的得不到,讓事情變得更糟,甚至影響下一批等待救援的人.
他們的世界很簡單,只要我得救就行了.
這也是為何徐另立Line群組之後,把其他人叫喚到他的群組,然後由他決定誰能上諾亞方舟,接著,其他等不到的人(或許他們才是原本應該上飛機的),加入後,徐自認達成任務,於是全體解散,留下那些錯愕的人.
除了七成的人不在名單上,更多了許多非台灣人的陸配,這些挾帶伴侶的人,他們可能覺得理所當然,自己得救,家人也得救,事實上,是在剝奪其他台灣人的機會.
更可悲的是,留下來的人可能以為,「他們先上,我也可以上了」,甚至祝福他們「祝願第一批返台的夥伴順利平安」,但事實上,就是這些隨便亂上的人,讓他們無法上飛機.
中國甚至還能如此這般說的,「是台灣不讓你們走.」於是這些人不但上不了,甚至還會遷怒台灣政府,最終,落得最悲慘的下場,不但上不了,台灣還被怨恨,然後中國就更有理由讓你上不去了,他們樂於多扣留一些人,多滿足刁難台灣的政治動作.
政治,就是意識之爭,若想要得救,就得謹慎地付出籌碼,不要付給錯誤的對象,那才是真正的被欺騙,這個籌碼,就是信任.
你把信任給中國政府,給代理人,相信他們說的話,然後責怪真正想救助者,那麼,就永遠不會得救.
因為你幹的事就是給兇手力量,給救助者難過.
而在這種情形下,台灣每救一個,物理上,增加風險和醫療成本,精神上,沒有獲得讚美,還被折磨,換句話說,你讓救你的人,「一點好處也沒有」,讓自己「沒有被救援的價值」.
這就不是自救,而是一邊求救,一邊幹的事是要別人不要救我.
「我們普遍對公正世界觀偏誤的印象,就是檢討被害者,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他還代表著其他意義,例如,把保護人當成加害者,把被害者亦看作加害人,把無辜的人,也放在加害者的位置,然後自己和加害人,變成了被害者.」
「這是一種錯亂.」
「....這也是公正世界觀的真相,除了檢討被害人這個形式,其他還有檢討無辜者、攻擊保護人,發現真相者,衝擊群體的知,和真實,用以捏合、完整,保護自己的世界.」
by 名為變態的神父
有關係的人才能上包機,重要患者、優先名單沒登機,最後一刻,前一小時,名單才給陸委會,飛機上沒穿防疫服,還有一名帶原者.
而殺傷力最強的,還是回台後徐的那些言論,
「希望少一點政治,多一點人情味,兩岸本是一家親,尤其現在這麼多人是帶著小朋友,他們真的要快點回來,一個都不能少!」、「真的少一點口水,少一點政治,快點救回自己同胞,所有相關單位都放下吧」、「台商回家的路好難」,乃或是搶先發布有第二批回台的人.
這一些,其實都在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讓接下來回台的人希望渺茫,激起台灣人的義憤,破壞阻絕兩地的台灣人的關係,代言他們,拿他們的未來,當成信任的提款機,當然,他可能以為這樣有用.
在旁人來看,就是一個不斷在搞政治的人,大聲疾呼不要搞政治.
榮格有一段名言,
「餵養受餓的人、原諒別人的侮辱、並且愛我的敵人…
這些都是偉大的美德.
但如果我發現我心裡就是那最窮的乞丐和最無禮的冒犯者,而我正需要自己的仁慈,我也正是自己必須去愛的敵人,然後呢?」
這可以顯示,台灣島上的心理狀態.
我們由衷期盼在中國的台灣人可以回來,但是,我想你們除了等待以外,還可以做一些事.
告訴人們真相,以及你們的困境、痛苦,和遭遇.
減少情緒勒索,道德綁架,甚至一些奇奇怪怪的評論,無論是在中國,在回台途中,在回台灣以後.
你們都有義務讓下一批人,可以更得到「回來的理由」.
在紛亂之中,人自然會縮限思維,這是為了自我保護,無論在中國的台灣人,或是在台灣的台灣人,但,就是在此時,才更需要清楚的視野.
「去想他人怎麼想的能力」,可以正確的,精準的,描繪出「同理心」的藍圖,而不被濫用.
自救,才能獲得救贖,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擴張你的視野】
http://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互相幫助名言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評價
ღ ❣ 幸福,就是當激情退去容顏衰老,牽你的還是那雙不怨悔的手.....♪ ♬❤《在我心裡你最好》
http://a88.piee.pw/D7A93
https://goo.gl/uREQWc
執著是一種負擔,
放棄是一種解脫。
人沒有完美,
幸福沒有一百分,
知道自己沒有能力
一次擁有那麼多,
又何苦要求那麼多。
沒有什麼是永遠,
也沒什麼會很久。
找個藉口,
誰也都可以先走。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華語好歌*超級好聽*~ 有字幕~卡拉 ok https://goo.gl/MgJTKJ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全球健康養生 https://goo.gl/jmxnqA
**************************
不屬於自己的,
又何必去拼了命的在乎。
一段路,
每段情都會有回憶,
每段路都會有記憶。
當一條路沒有走完時,
若在中途看到岔路口,
不要因一時好奇而轉彎,
到時發現自己走錯了路,
卻已沒有回頭路可走……
在一段情還沒有結束時,
若看到一個轉折點,
不要因一時心迷
而選擇放棄,
等到自己
後悔之後再回頭,
卻發現已無路可走。
總有那麼一個人,
你說不愛了,
卻在聽到關於
他的消息的時候,
心狠狠的抽了疼。
如果一個人說喜歡你,
請等到他對你
百般照顧時再相信。
如果他答應
帶你去的地方,
等他訂好機票再開心。
如果他說要娶你,
等他買好戒指
跪在你面前再感動。
感情不是說說而已,
我們已經過了
耳聽愛情的年紀。
人總是有兩面的:
好的一面、壞的一面;
過去的一面、
將來的一面;
我們必須容忍
愛人的這些面。
我們總是
帶著面具走進愛情的,
總想展示
自己最優越的一面,
刻意隱藏著
平凡普通的那部分。
你要接受一個人,
不只是接受他的優越,
而是看清了他的
平凡普通卻仍然去深愛。
事實經常是:
我們走著走著,
就感覺對方變了,
其實我們並沒有變,
我們只是
走進對方最真實的地方,然後迷失了自己。
幸福,就是
當激情退去容顏衰老,
牽你的
還是那雙不怨悔的手;
就是
當財富散盡一無所有,
陪你的
還是那顆不回頭的心;
就是
當災難降臨眾生遠離,
暖你的
還是那份不冷卻的情。
幸福很簡單,
就是找一個
溫暖的人共同燃燒此生,
奢侈、富貴、炫耀
只是一層包裝,
只要你覺得是幸福的,
其它一切都無所謂。
我們都在犯同一個錯,
和喜歡的人吵架,
和陌生人講心裡話。
戀愛雖然甜蜜,
卻也有
太多的起落和煩惱。
沒有愛情的日子,
是最無牽無掛的。
一個女孩子,
要好好珍惜
愛情還沒有來臨的時光。
愛情一旦來了,
人生再不單純。
在朋友和戀人之間
叫你選擇,
你會選擇哪一個?
其實這個問題是多餘的。
真正懂你的戀人,
他們會體諒你的行為,
如果不體諒你,
因此失去也不必太在意。
戀人是要互相幫助的,
而不是硬性遷就。
不知道怎樣繼續了,
就停下來,
停下也許是最好的進步;
感覺迷糊了,
就離開一會兒,
有些東西,
是因為你靠的太近,
所以看不清。
一見鍾情這種事,
浪漫不一定長久。
日久生情這事,
很難卻更難分開。
一見鍾情
永遠和外貌有關,
日久生情
永遠和習慣有關。
越緩慢的愛上一個人,
就愛的越長久。
真情是需時間澆灌。
人們大多數只對
有安全度的人發脾氣,
因為在那個安全度之內,
你潛意識知道
對方不會離開你。
胡鬧是一種依賴。
如果一個男人
對你說他喜歡你,
相信他。
如果他說不再愛你,
也相信他。
任何時候,
要告訴自己,
一個不愛你的人離開,
是幸運。
在這個世上最不開心的,
就是那些懂得太多
和想得太多的人。
愛上一個人並不難,
難的是看清楚了一個人
卻仍然愛著他。
兩個人相處久了,
難免會抱怨一句
“你變了”
“你也變了”……
你想過嗎?
也許我們並沒有改變,
我們只是不再需要偽裝、
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己。
有了他,
就有了一份愛戀,
就可以讓你書寫思念,
可以讓你無限的幻想,
可以讓你不再寂寞孤獨。
可以讓你
在每個夜晚
有了很多的牽掛,
可以讓你
更加健康快樂地活著。
愛情是不能討價還價的。
你接受愛情,
就必須跟著他走,
你不能說:
這個我不要,
這個我要更多。
有低谷才有高潮。
所有的這一切
讓你豐富,讓你深刻,
一切都是缺一不可。
人是會變的,
能守住一個不變的承諾,
卻是守不住善變的心。
有時候,
執著是一種負擔,
放棄是一種解脫。
人沒有完美,
幸福沒有一百分,
知道自己沒有能力
一次擁有那麼多,
又何苦要求那麼多。
沒有什麼是永遠,
也沒什麼會很久。
找個藉口,
誰也都可以先走。
..............................................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在我心裡你最好~石雨菲》
****************************************************************
lrc 歌詞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 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 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 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 金嗓 音圓 宏音 大道理 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好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六子心世界 就是愛分享 分享 文章 好文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心靈新世界 小陳世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互相幫助名言 在 互相幫助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八卦
提供互相幫助名言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团结英文、互助英文、互相帮助英文谚语有關漫畫與動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動漫二維世界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互相幫助名言 在 互相幫助名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八卦
提供互相幫助名言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团结英文、互助英文、互相帮助英文谚语有關漫畫與動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動漫二維世界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