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精選導覽活動】
九月份是各個學校的開學日,台北城市散步自然也不落人後,在這個月份為大家準備好「開學」的課程,讓久未與老師/大師學習的你,回到「街頭學校」,聽聽老師與學校們的故事。
09/03(日) 19:00-21:00《神鬼西門町之神妖故事集》黃永銓 https://goo.gl/L7BFxr
鬼月特別企劃好評再加場!讓西門町紅樓商場自治會的黃會長,告訴你西門町的神鬼怪談!
09/10(日) 14:00-17:00《台灣大學 X 戰後建築》徐明松 https://goo.gl/NamhuY
考不上台大也能認識台大,二戰後台灣知名建築師王大閎、楊卓成、張肇康等人在此留下精良的傑作。這回由徐明松老師帶你散步台大,一次搞懂台大校園建築!
09/17(日) 10:00-12:00《台北城的信息中心:書院町》凌宗魁 https://goo.gl/ota8MG
台北城內也有書院!?這個被稱作書院町的地方,起源於清朝時期所蓋的「登瀛書院」,在日本時代陸續建起遞信部 、土木局、臺灣銀行、軍司令部等精美建築。它們的故事,就讓凌宗魁老師來告訴你。
09/24(日) 09:00-11:00《大龍峒:磚頭落下砸到的都是讀書人》何良正https://goo.gl/YK1hjW
看不到孔劉沒關係,不如跟我們去看孔子!九月二十八日是教師節,是位在大龍峒的臺北孔廟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年都由年輕學子以最隆重的八佾舞來祭拜孔子。在教師節前,和何良正老師一起來認識臺北孔廟,以及過去的「明星學區」大龍峒的故事吧!
導覽詳細內容: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sp
直接上網報名:https://goo.gl/JN5adp
================================================
【其他精選導覽活動】
08/20(日) 10:00-12:00《城內台北大空襲》凌宗魁
08/25(五) 19:00-21:00《講座:何必去基隆,台北也有鬼門開》張靖委
08/26(六) 19:00-21:00《神鬼西門町之神妖故事集》黃永銓
08/27(日) 13:00-16:00《建築與公共建設:宜蘭田中央的人文建築哲學》白宗弘
09/03(日) 19:00-21:00《神鬼西門町之神妖故事集》黃永銓
09/10(日) 14:00-17:00《台灣大學 X 戰後建築》徐明松
09/17(日) 10:00-12:00《台北城的信息中心:書院町》凌宗魁
09/24(日) 09:00-11:00《大龍峒:磚頭落下砸到的都是讀書人》何良正
導覽詳細內容: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sp
直接上網報名:https://goo.gl/JN5ad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ordan到處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52路免費公車時刻表及路線圖連結: http://www.gobus.com.tw/2014/hsinchubus/?line=52 -...
二戰後台灣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那些年他們一起填掉的湖泊
#一張圖看懂為什麼要蓋滯洪池
文:三民惟新 陳柏惟、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823與828兩次大水,滯洪池的作用又被熱烈討論,前幾篇文章,我們已經提到滯洪池只是防洪體系的一部分,沿海地區更需綿密的「海綿城市」綜合規劃。
但,高雄絕對需要滯洪池,滯洪池也的確發揮良好作用。只是滯洪池適合蓋在哪邊?滯洪量為什麼還不夠?為什麼有些地方近年來下雨必淹? 繼續看下去,你應該就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了!
#原來百湖密佈的曹公圳灌溉區
高雄平原為下淡水溪(高屏溪),以及較小的後勁溪、愛河和前鎮河-鳳山溪等河川沖積而成。然而,冬夏雨量分佈不均,旱澇差異頗大,影響農業發展。
1837年,曹謹出任鳳山縣令時自下淡水溪引溪水,築圳道,連接河川與古埤塘,總長130多公里。沿線密佈半人工的大型埤塘,包括內惟埤、金獅湖、九番埤、檨仔林埤、本館埤、寶珠溝埤、阿彌陀埤、田寮埤、菜公埤、草衙埤、潑皮湖、草潭埤、觀音湖埤和面積最大的大埤(現澄清湖)與蓮池潭。
曹公圳的灌溉與洪泛調節功能一直持續到20世紀末,也就是說,直到不久之前,高雄平原可說是小型埤塘遍佈,點綴數座較大湖泊的綠野湖區。若這些湖沼全都保留與城市規劃共存,大高雄將可說是「百湖之城」!
#20年間高雄湖區摧毀殆盡
若我們追蹤高雄歷史地圖與文史紀錄,直到1970年代左右,北高雄的湖泊區大致上都還保存完好,但卻在1970年代末~1990年代中之間,幾乎全遭摧毀,以下分別介紹:
1. 小貝湖
大小貝湖古稱「大埤」,原本是水位高低差距很大的調節性埤塘,1940年左右,大埤北池東北邊加築堤防成為大湖,成為有蓄水作用的平原水庫。而南池仍是旱澇季節水位高低起伏,可用於調節洪患(因此古代空拍圖水位每張都不同)。
二戰後,台灣省向農田水利會租用大埤北池,並加以整修美化,因湖中盛產大型貝蛤,此時被稱為「大貝湖」,南池則被稱為「小貝湖」。
也因周邊湖光優美,1958年台灣省觀光事業委員會指定為觀光區,周邊土地也陸續被徵收,雖然水廠方反對水庫保護區被挪用,但周邊陸續興建了國防部管理的蔣介石行館區、高爾夫球場、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據曾浩雄技師回憶,高爾夫球場是當時黨國權貴聚會場所,而蔣緯國等「皇親國戚」每年冬季會到澄清湖來打獵(西伯利亞飛來避寒的水鳥),可以說是殖民政權的南國小樂園。
相對來說,小貝湖就顯得庶民許多,仍然由農田水利會管理,至1970年代仍發揮水利調節作用。但1980年代長庚醫院取得十多公頃土地,填平小貝湖中央興建高雄長庚醫院。接著1990年代中,勞工育樂中心與澄清湖棒球場填平剩餘的小貝湖北側地帶。小貝湖殘跡自此只剩下一長庚醫院後方的一個小水池。1990年代後澄清路周邊開發日盛,但卻屢次淹水,因果關係不免讓人懷疑。
2. 內惟埤
原本的內惟埤從鐵路延伸到中華路,呈現L型,但1990年代隨著41期重畫區開闢,中華藝校,美術館和周邊建地的興築陸續將湖區填平。 1994年美術館開幕時,內惟埤基本上已經消失,甚至淪為傾倒建築廢棄物的荒地。
3. 本館埤、寶珠埤
北高雄除了內惟埤、覆鼎金埤(金獅湖)以外最大的埤塘就是東三民的本館埤與寶珠埤,均是攔阻愛河河水所成的半人工埤塘。在1970年代東三民人口快速增長時,此兩湖用地還未被侵蝕。
但1980年代開始,北高雄大量開發道路與重劃區,此兩湖以及更多小型埤塘(如菜公埤、阿彌陀埤、檨仔林埤等)陸續在1990年代中以前被填平消失或大幅縮小。但後來幾次大雨,嚴重淹水區和這些埤塘有相當重疊性。只是新來的居民或許都不知家園原先屬於湖沼。
#滯洪池不過是恢復古代埤塘的部分功能
在1990年代的大開發大填土後,2000年代開始,高雄治水政策大改變,從圍堵築堤的思維轉變為還地、滯洪。
2000年「美術館生態濕地」完成,位置就在過去內惟埤上,只是面積已經縮小十倍。2006年第一座專用滯洪池「本和滯洪池」完工,所在位置可說是過去本館埤殘留的小小一塊,2014年檨仔林埤濕地恢復了「檨仔林埤」部分功能,最後施工中的三民十全滯洪池就在被填平的寶珠埤旁,這些都只是恢復愛河-曹公水系的蓄洪調節功能而已。
昨天,高雄前市長夫人(1990年至1998年執政)在台北幸災樂禍地說高雄淹水是「老天有眼」。但其實,1990年代市府與建商開心的填平埤塘時,老天更看在眼裡,天罰不分藍綠,只是苦了無辜的市民。
在戰後,高雄長期缺乏全市通盤計劃,後來雖然多次進行市地重劃,卻無更高層次思維。破壞北、東高雄水系只用了十多年時間,重建可想而知必須要更久。
單一座小貝湖(40公頃)、內惟埤(30公頃)面積就分別是寶業滯洪池、本和滯洪池的十倍。試問填掉一座湖應該要蓋幾座滯洪池?12年來的滯洪池建設當然還不夠,我們呼籲政治人物應該以90年代的錯誤規劃為鑑,深定反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讓高雄的水利建設做到更好!
二戰後台灣 在 林佳新 Facebook 八卦
1999年9月21日半夜一點多發生了台灣史上有名的921地震,車籠埔斷層的錯動,導致二戰後台灣最嚴重的傷亡
西螺市場廣播:咱要載菜去埔里,啊有能力ㄟ朋友請踴躍贊助,車停在辦公室旁邊,大家自己踴躍相挺
那個不分妳我的年代,國難當前有什麼可計較
在這為亡者致上最大的哀悼
#再艱難我們都攜手走過
#風雨算什麼
#台灣人總會攜手團結站起來
二戰後台灣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評價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52路免費公車時刻表及路線圖連結:
http://www.gobus.com.tw/2014/hsinchubus/?line=52
----------------------------------------------------------
健行影片 https://bit.ly/30XNJBD
渡假村、飯店住宿 https://bit.ly/3fcCDh6
陽明山景點 https://bit.ly/2P3URqC
賞花系列 https://bit.ly/336ZOHj
夏天避暑清涼步道 https://bit.ly/2CYLRk4
兒童遊戲場 https://bit.ly/3f9qXf5
玩水系列 https://bit.ly/2Xab4Px
歷史建築古蹟 https://bit.ly/2BGNzWR
博物館 https://bit.ly/3094SZS
台北景點 https://bit.ly/39BY0HN
基隆景點 https://bit.ly/2PaYsDa
宜蘭景點 https://bit.ly/3098Mly
新北市瑞芳區景點 https://bit.ly/3368SMD
新北市淡水區景點 https://bit.ly/2D0q6R4
新北市石門區景點 https://bit.ly/2BHDCbJ
新北市萬里區景點 https://bit.ly/3gblYMx
新北市貢寮區景點 https://bit.ly/2X7JgLN
新北市汐止區景點 https://bit.ly/2D1Tp5B
新北市平溪區景點 https://bit.ly/3gejH2Z
台南景點 https://bit.ly/2Dh8fFm
🔔商業配合聯絡方式:
1. FB粉絲專頁「Jordan到處走」私訊
2. E-mail:driversjuju@gmail.com

二戰後台灣 在 台灣在國際法上地位和二戰後地緣政治的裂解契機- 時事板 - Dcard 的八卦
台灣 在國際法上地位和二戰後地緣政治的裂解契機. 時事. 2019年1月23日22:51. 文/高宏銘(執業律師、法操共同創辦人、曾任彰化和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2018.5.1多明尼加 ... ... <看更多>
二戰後台灣 在 Re: [假設] 二戰後如果台灣獨立- 精華區DummyHistory 的八卦
討論很多次了,以下是我之前YY過最好的台獨架空情境
國名:台灣共和國(Republic of Formosa;ROF),簡稱台灣
近代史:
建國
1945年開始,由於國府無力處理中日戰爭後的惡性通貨膨脹問題,加上國民黨與共產黨在
華北、東北地區武裝衝突的加劇,中國國府統治區開始出現學運與工運,蔣介石政府因對
學生與工人運動採軍事手段鎮壓而引起國際輿論撻伐,並因此遭受國際孤立,隨著中國大
陸國共內戰戰事吃緊,蔣介石為重獲西方國家支持,遂在國統區改採懷柔政策,因此當
1947年台灣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後,在蔣介石的敦促下,台灣行政長官陳儀與台灣仕紳達成
有條件自治的協議,1947年6月廢除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設置省政府及省議會,改任命台
籍省長,並仿照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評議會的案例,開放半數省議員民選(但另半數席次
仍為國民政府官派) ,同時改由在台新成軍的第六軍及第八十軍駐台。
隨著國民政府1948年時接連在三大戰役失敗,許多台灣人發現這是一個獨立的絕佳機會,
因此台灣省議會部分民選派議員在滯台日本人、仕紳及台共地下黨支持下宣布獨立,成立
以林獻堂為首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並策反大多數的台籍駐軍,而國民政府則因大陸戰
事逆轉而無法自大陸增兵進行鎮壓,在經過短暫的交戰後,1948年11月臨時政府便控制台
灣全島及澎湖。
紅白內戰及共產政權成立
但臨時政府本質上屬以反國民黨政權為目的的鬆散政治聯盟,當成功推翻國民黨在台灣的
統治後,臨時政府政權內部便爆發激烈的政治鬥爭,由於臨時政府未能有效遏制國府統治
時期延續下來的惡性通貨膨脹,這使得原來台灣內部的社會矛盾因為經濟惡化急劇尖銳化
。
另一方面,臨時政府以武力鎮壓九份礦工(史稱九份事件)因為通貨膨脹而示威的行為更引
起民眾的反彈,這種政經危機為台共發動內戰奪權形成有利的情境,許多共產黨員在謝雪
紅的授意下,開始在臨時政府軍隊裡發展黨組織。
1949年2月,時任台灣臨時政府副總理的台共領袖謝雪紅在獲得中共及蘇聯的支持後認為
發動無產階級革命的時機已經成熟,便離開台北於台中成立完全由共產黨員控制的「台灣
中央人民政府」,並重組「二七部隊」-這支部隊的組成人員來自於流亡海外歸國的台共
黨員、倒戈的臨時政府軍人、國共內戰的台裔共軍及中共送回的台裔國民黨軍戰俘,並改
名為「人民軍」,紅白內戰(台共統治時期稱之為全國解放戰爭)爆發。
1950年1月,紅軍擊敗臨時政府軍隊(台共時期稱之為白軍),推翻林獻堂所領導的臨時政
府,並改國號為「台灣社會主義共和國(Socialist Republic of Formosa ; SRF)」,蘇
聯及中共立刻承認台共政權,建政後台共在全國進行強制性的土地改革,將地主所擁有的
土地分配給佃農。
但台共亦無法徹底解決經濟問題,甚至台灣農業還因為土地改革使得土地所有權零散化,
導致耕作效率降低而在1950年發生大規模歉收,以至於此時期的台共政府完全依賴蘇聯及
中共的援助才得以勉強維持社會運作,而為爭取中共擴大對台灣的援助,台共向中共提議
進行統一談判。
中立化及經濟私有化
隨著韓戰的爆發,中共及蘇聯皆大幅削減對台共的政經援助;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
營之間對立,使得台共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極危險的位置-一旦韓戰惡化成社會主義陣營與
資本主義陣營間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台灣將不可避免成為美國首
波攻擊的目標,而海空軍實力遠不如美國的蘇聯及中共完全無法提供台灣有力的安全保證
,加上中台雙方對統一後國體定位問題(中共希望維持單一國體制,而台共則希望能仿照
蘇聯體制,以加盟共和國名義和新疆、西藏加入中國),以及財政問題(中共承諾提供給台
灣的物資與財政援助遠低於台共所期望的數量)產生重大歧見,雙方的談判在開始後不久
便陷入僵局。
由於中共在韓戰爆發後將物資優先支援韓戰導致中共對台共的援助銳減,加上國體與財政
問題爭議,許多原來就具有獨立意識的台共黨員開始公開質疑統一談判的必要性,台共內
部更因此發生激烈的爭辯,以蔡孝乾為首主張統一的工委派認為(指台共建立政權前以「
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的名義活動的黨員,這些人往往先加入中共後才加入台共
因此被視為親北京分子),認為這波質疑統一談判必要性呼聲的背後靠山是具有強烈台獨
意識的謝雪紅,因此認為只要除掉謝雪紅,那麼與中央達成統一談判的難度變會降低許多
。
所以在1952年黨代表大會,親中的工委派策劃了政變,在黨代表大會上突然提出對謝雪紅
不信任案的臨時動議,試圖以蔡孝乾取代謝雪紅在黨內的地位,雖然工委派幾乎取得成功
,但最後謝雪紅卻因多獲得了8張票而僥倖獲得勝利。
針對工委派策劃的政變,謝雪紅認定這是中共在背後主導(儘管後來台共的內部調查報告
指出這極可能只是台共內部親中派的單方面行為),企圖推翻自己政權的行為,因此宣布
退出統一談判,而中共方面因為優先支援韓戰而無法採軍事手段干預。
由於與中共決裂意味著來自中共與蘇聯的援助將中斷,為了維持台灣的社會運作,謝雪紅
不得不轉而求助美國,台共開始向西方示好,謝雪紅甚至在台灣人大開議時針對朝鮮半島
局勢公開發表「…“理解與尊重”聯合國為維護國際秩序在北緯38度線“以南”軍事行動
的必要性…」的親美言論,這些向西方示好的行為使得台灣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開始改善,
1952年開始美、日及西歐等國先後承認台共政府 。
最後,為挽救瀕臨破產的台灣經濟,謝雪紅放棄了史達林式的完全計劃經濟模式,宣布發
展「具台灣色彩的社會主義」,這種經濟模式允許有限度保留私有經濟制度,也開放西方
企業在台灣特定地區設廠(1950年代僅開放高雄港,60年代放寬到全台),而美國在與謝雪
紅政府建立互信後,更是直接將台灣列入援助計劃裡,直接提供台共政經援助,但謝雪紅
僅在經濟上對西方國家開放,對於政治仍採管制政策。
民主化及共黨政權垮台
1970年11月台共總書記謝雪紅因為肺癌去世,雖然謝雪紅生前已經安排集體領導體制來處
理接班問題,但隨著謝雪紅的逝世還是令台共內部的不同派系陷入爭取領導地位的權力鬥
爭,中央政治局內部的鬥爭徹底減弱台共對社會的管制力,為後來的政權瓦解埋下伏筆。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重創當時為台灣核心產業的石化業並引發停滯性通膨,導致
民怨高漲引發學運、罷工潮及零星流血衝突,石油危機使得共黨政府為了穩定油源而決定
往蘇聯靠攏-台共與蘇聯達成秘密協議,台灣方面同意開放蘇澳港給蘇聯做為軍事基地,
換取蘇聯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向台灣出售石油,並對台灣開放國內市場,但是協議內容卻同
時被美國及中國間諜所掌握-正與蘇聯冷戰的美國,以及與蘇聯決裂的中國顯然不願見到
蘇聯勢力出現在這個西太平洋島國,便開始支援台灣內部反對共黨統治的示威活動。
而面對日益激烈的民眾示威,最初台共中央傾向以強硬手段鎮壓示威活動,但此時台共中
央卻無法有效動員在權力鬥爭中被刻意排除在權力核心外的工會系統及軍方系統,部分工
會系統內的共產黨員直接倒戈投向民主派,而軍方則刻意不作為,工會系統的倒戈與軍方
消極不作為被認為是壓垮台共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1974年11月共黨政府在國內外壓力下被迫與反對派(含部分支持民主運動,希望藉此對當
權派進行逼宮奪權的台共派系)舉行會談以解決政治危機,雖然許多外國政府認為危機最
終將以政權改組,由台共內部一個獲得中美支持,與蘇聯斷絕關係的派系接掌政權收場。
但最終協商結果卻是共黨政府同意舉行人民大會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普選。而雖然選前
多數觀察家與外國政府均預期台共能仍贏得選舉,但選舉結果卻又出乎意料的由反對派組
成的民主聯盟獲得3分之2席次。
台共中央政治局對於選舉結果在經過長達三天激烈的政治爭辯後,最終召開國際記者會宣
布接受「人民選擇」,原共黨政府官員及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總辭,共黨政權垮台。推翻
台共政權的「蝴蝶蘭革命」及葡萄牙推翻薩查拉政權的「康乃馨革命」皆被視為1970年開
始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濫觴。
隔年1月,新的台灣人民代表大會(後改名為國民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恢復國名為台灣
共和國,修改國徽、國家性質,並廢除侵犯人權及台共領導相關的條款,同時禁止政黨在
軍隊、司法機關及民間企業中從事組織活動,至於其他較不敏感,但仍有侵犯人權之虞的
法律與行政命令則由最高人民法院(後來的最高法院)法官以違憲審查的方式逐步廢除。
這次的修憲案確立台灣實行內閣制民主的第三共和(第一共和為19世紀末的台灣民主國、
第二共和為1950年被推翻的臨時政府)正式形成 。
民族組成
83%為華語族,6%南島語族,3%和族,8%為外籍移民及其後代(包括70年代的南越難民、赤
柬難民及90年代的印尼華裔、東帝汶難民,近年以中國、東南亞及南亞移民為主)。
宗教
69%佛教道教神道教合一,11%基督新教,9%天主教,6%神道教,4%伊斯蘭教,1%印度教。
政治概況
政府體制
台灣是一個採內閣制的民主國家,議會實行一院制,憲法明定的立法機關為國民議會,法
定議員員額為225名議員。國民議會的議員由公民普選所產生,法定的最長任期為五年。
選舉制度採混合制之聯立制,其中100席為地方選區席次;100席為政黨比例代表席次;另
25席則為自治省(區)代表席次,採比例代表制,惟目前本屆國民議會因聯立制特有選舉特
質關係,超額當選而達242席。
國家元首為大統領,其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任期6年,基本上僅為象徵性職位,國家政
治權力實際上由總理負責,總理經國民議會同意後由大統領任命,內閣人選再由總理任命
,由國民議會通過。
主要政黨
主要政黨有當前共組聯合內閣執政的社會黨及綠黨,至於主要在野黨為自由黨及前身為共
產黨的人民黨,另有大和太陽黨及高砂民族陣線代表兩族民族主義者利益。
最大的兩個政黨,自由黨及社會黨均源自1973年推動民主運動的民主聯盟,其中自由黨由
民主聯盟的右翼派系以及持右派立場的前共黨官僚所組成,被視為偏向資本主義的政黨,
社會黨則受到民主聯盟左翼與前共黨左派官僚的支持,在政治立場上較強調社會民主主義
。
另外兩黨除了在經濟政策有左右派立場差異外,在外交政策上也有明顯差異,典型的例子
為1980年代的統獨大辯論,社會黨認為中台雙方同文同種,而且中國又是個老牌強國,在
結束文革後必然將重新發展成超級強權,台灣應該基於自身利益在中國尚未完全復興前,
透過談判取得優越條件來完成兩岸的再次統一,以在這個超級強國內取得良好的政經地位
,但自由黨,特別是強調武裝中立國價值以及大中華懷疑論(又稱疑華派)者則有不同看法
,他們認為中國在重新崛起過程中將改變二戰後的國際局勢,並衝擊到既有超級強權與周
邊國家的利益,這將使得中國在未來極可能與美蘇及其他周邊國家發生外交摩擦甚至是武
裝衝突,貿然尋求與北京的政治統一不僅會令台灣站在其他國家的對立面,也很可能使台
灣淪為超強間衝突的戰場,是十分不明智的行動。
而雖然六四事件造成的極負面形象使得社會黨不得不放棄急統立場(社會黨後來主張兩岸
統一需以中國民主化為前提),但左右及統獨之爭的對立,使得台灣政局在1975年代以後
形成自由黨及社會黨兩大黨為主的兩大聯盟對抗體系,自1974年民主化以來兩大黨經由選
舉競爭輪替執政。
至於綠黨則為近年崛起的第三勢力,其透過六輕投資案及核四興建案抗爭社運而竄起,從
學術性組織逐漸轉型成大眾型政黨,一向以強調環境保育為理念,由於相較於其他政黨票
源較分散,因此多僅能在政黨比例代表名單中爭奪席次,目前僅在宜蘭省具有省政府執政
權及國民議會地方選區席次。
軍事
台灣國防軍是台灣共和國武裝部隊的統稱,其前身為共黨統治時期的人民軍,目前的總兵
力共14萬人,按軍種分成陸海空軍,承平時由總理所統帥,戰時則由參謀總長指揮,國防
軍採徵兵制,年滿十八歲的男性皆有義務服兵役,但役男可自由選擇四年的暑期軍事服務
來抵免兵役。
陸軍共分為七個聯兵旅與三個地區司令部,人數約為4萬人,但台灣延續台共時期所建立
的快速動員兵民一體軍事體系,具有在一周內擴充兵力至10萬人,一個月內擴充至30萬人
,最高武裝50萬人的能力,這種能力具體表現在1962年古巴危機、1968年第二次柏林危機
以及1985年以後每5年一次的軍事演習中。
海軍則有各式艦艇48艘,其中戰力最強的艦艇為4艘與韓國共同研發,配備神盾系統,排
水量12000噸的「雪山級」驅逐艦(韓國同型艦為世宗大王級)-「雪山」、「草山」、「
玉山」以及「關山」號,以及3艘購買自美國的柏克級驅逐艦(台灣稱之為「蘭陽級」驅逐
艦)-「蘭陽」、「淡水」以及「濁水」號,另外,台灣也有8艘購自德國的214型潛艇(台
灣稱之為烏魚級),其中後4艘為德國技轉給台灣自行生產。
空軍則裝備172架各式飛機,其中戰力最強的為48架F-16C/D,後24架為美國授權台灣自行
組裝,因此又被稱為TF-16C/D,未來更將取得24架戰力更強,具有AESA的F-16T(由競爭印
度軍購案失敗的F-16IN超級腹蛇計劃修改而來),預計2014年至2020年陸續交機。
軍事行動上,台灣則依聯合國決議參與束埔寨、東帝汶及海地的維和任務,其中派駐海地
的維和部隊因為2010年海地地震導致213名士兵喪生,是該國軍隊自紅白內戰以來死傷最
嚴重的軍事任務。
行政區劃
共分為三都13省及45個高砂社自治區。前五大城市分別為高雄都、台北都、台中都、桃園
省、台南省。其中三都由市議會任命市經理負責行政事務、至於省則由公民普選的省長負
責行政事務,另外社自治區則在憲法負面表列中央政府權限下,將剩餘權下放於自治區。
人口:2010年人口普查為1500萬人,其中有3%從事農業,38%從事工業,59%從事服務業。
時區:格林威治標準時+9小時。
語言:官方語言為閩南語、客語及日語。但各自治區得制定自治區公用語,例如蘭嶼自治
區的達悟語。
經濟概況
歷經1970年代的政經轉型陣痛後,台灣經濟在第二次石油危機(伊朗石油危機)結束後回到
高速增長的軌道上,目前產業以金融業以及服務業為主,但共黨時代所發展出煉油及造船
等重工業,仍在台灣產業結構擁有一席之地,另外1980年代以後電子製造及資訊產業等科
技業亦發展迅速,2012年的每人GDP按國際匯率為25264美元,台灣目前已和中國、日本、
韓國、美國、歐盟、印度與巴西簽定FTA,和澳洲的談判也已完成,預計會在2014年9月正
式簽訂。
首都所在的台北都為政治文化中心,共黨統治時期以國營企業為經濟重心,近年來則轉向
資訊軟體設計。台中都則為電子業及重化工業重鎮、近年則強調高端工具機產業。最早對
外開放的高雄都則為航運貿易、金融證卷業及造船業、服務業中心,由於其擁有最多人口
及最大腹地,為台灣最重要的經濟中心,其金融業在國際上占重要地位,與新加坡同時並
列為亞洲兩大金融中心,被譽為「東方之花」。東部各省以農業為主,惟綠黨長期執政的
宜蘭省近年致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及觀光業。而離島澎湖則以觀光業及博弈產業為主。
環島鐵路及西部高速公路網在共黨統治時期大致完成;1980年代完成三都各自的環狀地下
鐵系統;1990年代串連3大地鐵網的高速鐵路完工。2000年因雪山隧道完工,使得高鐵及
台北地鐵延伸至宜蘭蘇澳,2009年則因蘇花高完工而完成環島高速公路網建置。
外交概況
台灣在冷戰時期奉行武裝中立的外交政策。冷戰後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台灣除了加入東
協外,亦與韓國與越南成立特別夥伴關係(國際上又稱這三國為KTV集團),目的是結合韓
國財閥的技術、台灣金融業的資金以及越南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來強化三國在國際上的經濟
地位、同時也藉此加強對東亞事務的發言權。其中台灣更在軍事裝備與航太領域上與韓國
關係密切-台灣與韓國曾共同研發雪山級驅逐艦與帝雉級運載火箭(韓國稱之為羅老級)。
另外,目前包括聯合國及東協在內,大多數的國際組織均接納台灣為會員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44.6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16068139.A.638.html
※ 編輯: csi9507121 (36.224.144.67), 11/16/2014 11:44:49
※ brbear: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11/16 15:13
※ 編輯: csi9507121 (220.136.144.251), 11/17/2014 14:03:39
※ 編輯: csi9507121 (220.136.144.251), 11/17/2014 14:20: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