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參加一場講座,在介紹完避孕方式後,有同學提出關於墮胎是否傷身的疑問。在澄清墮胎過程其實很安全後,我無奈說了一句「其實懷孕生產風險更高。」語畢,底下聽眾一片錯愕,我這才發現原來大家對墮胎手術的誤解很深。
墮胎聽起來很可怕,其實正規墮胎手術是項安全性極高、技術門檻相對低的手術。懷孕12週前墮胎和萎縮胚胎的流產手術進行方式都相同:利用一次性使用的醫療抽吸管,在超音波輔助下將胚胎組織吸出。
整個過程在「舒眠麻醉」下進行,(也就是常用在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的一種靜脈注射麻醉)約半小時就完成,手術當日即可回家休息。當然,手術一定會有相關併發症風險,好比術後大出血、感染、麻藥過敏和子宮穿孔受傷等。但在注射抗生素、子宮收縮藥及麻醉專科醫師協助下,這些都極為罕見。根據統計,墮胎手術死亡率約十萬分之一,跟足月生產的風險相比,約只有1/14,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其實懷孕生產風險更高啊。
而很多人認為墮胎手術後,一定要「坐小月子」進補,以免元氣大傷以後會不孕。其實以現代醫學角度來說,這些也是不需要的。因為這個手術本身出血量約100-200c.c,雖然後續肚子會痛且會排血,但其實這就跟經期類似,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墮胎以後也不會導致不易受孕、或容易流產早產。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的統計顯示,曾接受正規人工流產手術的人,不孕機率並沒有比較高,也不會增加日後懷孕各項併發症的風險。
至於為何現在衛教資訊如此多,大家仍認定墮胎很可怕危險,我認為是過去慣用恐嚇方式進行性教育導致。像是刻意強調墮胎手術很血腥、後遺症很多,希望用嚇的方式讓少男、少女不要「偷嚐禁果」。再加上各種影視戲劇提到墮胎拿小孩,總是會呈現女生在河裏泡冰水、自己打肚子、用竹籤戳下體等驚悚畫面。而墮胎過的女性也很怕被認定為隨便、不自愛,極少出來現身說法。醫師如果想澄清,也會擔心被貼上「不尊重生命」、「鼓勵墮胎」、「想靠墮胎手術賺錢」等標籤,不敢大張旗鼓針對手術細節做說明。這些因素都讓社會大眾對墮胎手術的資訊不清,因而加深未知的恐懼。
講這些當然不是要鼓勵墮胎,而是基於醫學倫理知情同意的準則,即使不喜歡,也不能故意把墮胎說得很危險,還是應提供關於這項手術正確的資訊與風險評估,讓女生自主的選擇。更何況,以恐嚇減少非預期懷孕的方式在數據上看來完全無效,反會加深女性日後心理陰影,甚至產生創傷症候群,最後辛苦、難過的還是女生。
或許有人會說,活該不避孕、不檢點,被嚇不是剛好嗎?坦白說,每次看到類似言論我都會無奈地翻白眼。沒有認真避孕的人何其多,很多人只是運氣好,剛好沒遇到罷了!與其指責,還不如仔細評估如何讓性教育做的更好,才能降低非預期懷孕,墮胎手術發生的機率。
因此我要再次強調,吃避孕藥不丟臉,正確服用不傷身、以後也不會不孕。只要雙方同意,避孕要選吃藥或全程戴套都可以。假使事前避孕失敗,不要遲疑立刻掛號吃事後避孕藥補救。只要還沒停經,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懷孕的可能,一有懷疑就要馬上驗孕不要逃避。因為在心跳出現前,都能採藥物流產,不需要手術。
更重要的是,太晚發現懷孕,不僅會壓縮思考時間,增加醫師和自己的心理壓力,倘若懷孕超過十二週,因胚胎已漸成形、骨化,就會增加手術困難度,各項併發症的風險也會提高。另外要補充一點,會意外懷孕的絕不只有年輕男女,在門診我就遇過不少沒有要生了但卻不避孕的老夫老妻,意外懷孕,以這種情況來說,男生結紮就是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生育率那麼低,想生的生不出來,醫師應該勸那些女生勇敢的把孩子生下來。但我要說的是,除非是醫療上錯誤認知,好比吃到感冒藥、照到X光,不小心喝到酒這類狀況,我會直接建議繼續懷孕外,基於私人理由想終止懷孕,醫師不可能通盤去了解每個人的困境,又何德何能向人勸生。只能盡力提供完整資訊,把決定權留給懷孕的本人。
事後避孕藥不孕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一提到情人節,大家可能會想到鮮花巧克力,但對婦產科醫師來說,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避孕藥、保險套,對!情人節,「請大家要記得避孕啊!!
或許大家會認為現在性教育普及各種避孕資源又多元充足,非預期懷孕後墮胎流產的個案應該少之又少。其實不然。根據國健署2011年的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二十二萬人次接受藥物或人工流產手術。只不過當年這個新聞出來之後,引起社會一片譁然,接下來似乎就再也沒有公布更新的數據了。
**非預期懷孕後墮胎,早年跟男女不平等有關
每次只要一提到避孕失敗、非預期懷孕的這個議題,就會有人說是因為年輕人太開放、濫交、不檢點,保守派也會歸咎現在的性教育對性行為教得太仔細、變相鼓勵性行為,才會讓墮胎數字居高不下。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
雖沒有確切數據,但根據《亞細亞的新身體》這本書的訪談紀錄,就有資深婦產科醫師表示在1950-1970年代,每生一個小孩,婦產科醫師就得墮三個胎。也就是說,當年生33萬個新生兒,就有99萬個孩子被拿掉。他去美國受訓時,當地醫師甚至還直呼台灣來的醫師墮胎技術純熟。
1970年代墮胎比例之所以這麼高,除了當年避孕藥初上市劑量相對高以致副作用較大,有些女生無法承受外,最主要還是因男女不平等,女性往往得單方面負起避孕責任。書中被訪談的婦產科醫師更直言不諱表示,自己就幫太太墮胎好幾次,因為戴保險套很麻煩。他甚至表示,提高戴保險套的秘訣就是將戴套責任交給女方,把它當成一個情趣。如果女生不負起責任,就不太會成功。由此可知,當年很多女生根本沒得選,伴侶如果堅持不戴保險套,最終就是得墮胎。
**非預期懷孕,多是對性不夠坦然
當然隨著女權運動興起,男女之間越來越平等,上述這種荒唐的言論已消失,漸漸的避孕的責任又轉回到男性身上。一些衛教避孕的影片留言,總會有許多網友表示,「爽的都是男生為何要女生吃藥?」、「是個男人就乖乖戴套」等類似言論。甚至在門診中情侶來諮詢避孕方式後,也常有男生馬上說「吃藥太辛苦了,還是我戴保險套就好。」當然如果大家都說到做到,乖乖全程使用保險套,就皆大歡喜了!可惜的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總是如此遙遠,說一套做一套的情形總是屢見不鮮。
在門診我詢問過許多「號稱」使用保險套避孕仍意外懷孕的女生,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男友說我現在是安全期應該不用戴」、「他說等快要射了再戴就好了,前面分泌物不會懷孕,不然硬不起來」、「每一次都有戴,就這次沒戴」,我真不知道這些男生是知識不足,還是單純在找藉口!另外就是,雖然避孕藥已出到第四代,相關副作用大幅減輕,可是大家對避孕藥的迷思和污名化卻一點也沒少。即使我在臉書上已多次破解避孕藥迷思,在門診或網路上,仍有許多人仍堅信避孕藥會傷身、吃了以後會不孕。社會普遍也認為女生吃避孕藥就是犧牲、不愛自己、討好對方,或是性生活混亂。女生不敢吃藥,男生沒有全程戴套,避孕失敗率當然大幅提高。
還有一種狀況是雙方都否認自己想和對方發生關係,好像主動準備保險套就顯得太好色,在關係中的角力就居於下風。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感情基礎還不穩定、曖昧中或剛認識的男女。如此自欺欺人的結果,就是事到臨頭沒人做好準備只好鋌而走險。
然而一旦一次沒避孕又剛好沒懷孕,就更會強化僥倖心態,認為好像不避孕也沒差。但就像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紅燈闖久了難免有擦撞,抱持著苟且的心態遲早會避孕失敗。
值得一提的還有。有些族群的女性常認為自己的狀況難受孕,而輕忽了懷孕的風險,比如,月經不規則、被診斷多囊性卵巢、 剛流產、剛停餵母乳或年紀較長快更年期的女性。但真相是,只要還沒停經就可能會懷孕啊!
不過,看到真實的數據就知道,沒正確避孕的人何其多?當聽到有非預期懷孕發生時,大家實在沒必要再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譴責墮胎的女生,這樣既於事無補且有點矯情。
好比我就曾注意到,有些汽車旅館、湯屋都有提供應急的保險套,甚至美國部分學生保險有給付避孕藥、避孕器,這樣的態度就很務實。假設有一天,這個社會談到性愛,不要再因性別而有嚴重的雙重標準,讓兩性都能自在的面對性愛的相關話題,不再遮遮掩掩,避而不談,我相信確實避孕的比例一定會提高。
最後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性愛本來就是男歡女愛,沒有所謂男賺女賠,避孕責任當然就是男女共同分擔,沒有好壞或是輸贏,兩人商量好,且說到做到即可。�
#晚發了兩天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事後避孕藥不孕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前陣子總統府前發言人的桃色風波鬧得沸沸揚揚,男方是否公器私用、女生是迫於權勢還是用情太深,不免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連周邊的政治人物、社會評論家針對此事的評論也被放大檢視。但作為婦產科醫師,我第一時間聚焦的點和大家略有不同,新聞裡描述到女方「不敢」吃避孕藥,只好吃事後避孕藥避孕,而意外懷孕的事件,「不敢」這兩個字真的讓我心有戚戚焉。
因為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單一新聞事件,不敢吃避孕藥而意外懷孕實在太常出現在診間,我認為這根本是避孕藥長期被污名化所造成的社會現象。
不管是網路上、口耳相傳間,時常都會聽到「 天天吃藥會對子宮不好」、「吃避孕藥以後會不孕」諸如此類沒有醫學實證的道聽途說,甚至是暗示女生吃避孕藥就是很隨便、不自愛、作賤自己的性別刻板言論,這些都一再的加深大眾對於事前避孕藥的誤解,女生不敢吃藥、男生不願意戴套,只好仰賴事後避孕藥這最後一道防線。
很多人會誤以為,事後避孕藥只需要吃一次,感覺好像不「傷身」。但事實上,事後避孕藥是靠高劑量黃體素抑制排卵、改變內膜環境阻止胚胎著床,因此還是會有噁心、頭暈等副作用,而且單一次的高劑量賀爾蒙更容易打亂體內賀爾蒙正常的運作,造成服藥後出血、甚至月經紊亂的狀況。
另外,因為吃藥的時機是配合性行為後,並非固定,假設服藥時已經排卵或甚至胚胎根本已經著床那就很有可能會失敗,因此即使在正規七十二小時內服藥還是會有2-5% 的懷孕率。
和單一次高劑量賀爾蒙的事後避孕藥不同,事前避孕藥是低劑量的雌激素和黃體素。前者,會讓大腦認為身體雌激素足夠,不再分泌促濾泡激素,因此讓卵泡無法成熟。後者,因持續投予黃體素讓子宮內膜萎縮不再增生,胚胎就難以著床。因此,若正確服用,成功率可達99%。一但停藥,掌管卵子成熟的「促濾泡激素」又會再次啟動,卵巢就會重開機。而少持續性的黃體素作用,並不會因此影響子宮長期功能、更沒有研究顯示會不孕。
除此之外,避孕藥在治療經血過多、經痛、經前症候的效果相當不錯,針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避孕藥還可降低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改善痘痘,如果因為誤信了這些迷思而放棄治療,未免也太得不償失。
其實避孕藥就和其他藥物一樣,有些人會有副作用如:頭暈、噁心、水腫,也會有特定族群的人不適合(大於四十歲、抽菸、血栓、乳癌病史)但只要在諮詢專業醫師後、依照劑量服用,身體都會正常地將藥物代謝掉,何來傷身之有?
不過還是要藉此提醒大家,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避孕藥,都無法預防性病傳染,在我看來事件中的男主角,不僅道德低落、健康意識也很差,完全將自己和眾多伴侶暴露在性傳染病的高風險中。
也會有人說,都是男人在「爽」為什麼非得要女生吃藥避孕,我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性行為本來就是男歡女愛,避孕這件事情也應該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只要這是兩個人在平等理性的基礎下做出的決定,不管是選擇吃事前避孕藥,還是全程使用保險套,都比賭運氣來得好,都沒有所謂誰輸誰贏,而是三贏。
對!第三個贏家就是最討厭開墮胎藥的婦產科醫師!
#避孕藥不可怕不避孕才令人害怕
事後避孕藥不孕 在 #轉吃口服避孕藥會不會有不孕、肥胖或是癌症的副作用?女孩 ... 的八卦
常見的避孕方式除了套套就是口服避孕藥了,而常常聽說避孕藥是賀爾蒙藥物,會傷害女性身體,長期服用會不孕啦,會變胖啦,可能會得婦女癌啦, ... ... <看更多>
事後避孕藥不孕 在 常吃事後避孕藥醫師:恐導致不孕!| 華視新聞20181007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