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藍綠版圖與
1916年的隘勇線竟高度吻合
隘勇線就是漢人與原住民的交界線
到底「隘勇線」是怎麼回事
故事要從1722年朱一貴之亂後說起
朱一貴之亂後,仍有一些餘黨四竄
這些人打不過清軍就逃入山林
但清帝國財力、軍力有限
對這些逃入中央山脈的叛軍無能為力
於是上奏朝廷說 那邊我們都不要了
保全可以控制的地區比較重要
於是把沿山地區的居民遷走
驅逐了鳳山、諸羅、台灣
(今天的嘉義以南、高雄以北)
三縣沿山十里內的人家
燒毀房舍、不許耕種
入山口用巨木塞斷
任何人不許入山
並由北往南築起了5~6尺高的城牆
搭配壕溝、沿著中央山脈山腳劃界
並派兵鎮守,若有人隨意出入
一律治罪,儼然是兩個國家
至此中央山脈的王土正式被揮棄
但山區與平地仍有貿易的需求
所以有了買辦這種行業出現
漢人需要山產、鹿皮
番人需要槍枝、菸、布等日用品
買辦多由番漢的混血兒擔當
他們會兩種語言,又有雙重身分
所以非常活躍
不過番漢族群衝突不斷
互相殺來殺去 吃來吃去
清廷三不五時會由官兵率領熟番
(當時沒gps 上山還要帶路黨帶路)
入山剿亂,這類事情在雍正、乾隆屢見不鮮
這讓清廷更堅定地要劃定界線
還打算修築一千五百里的界牆
(川普只是學他的)
甚至嚴厲取締兩者的貿易
凡是私越番界者,抓到要打一百下
偷打獵的多服勞役三年
顯示了清廷限制漢人進入番界的決心
十九世紀後,清帝國雖然沒有明令解除番界
但番界早已名存實亡
漢人的拓墾集團為了樟腦、茶葉一步步進逼山林
接著日本人來台灣,初期也是使用武力"理番"
後來為了開發山區,實施全面地理調查與繪測
調查農業狀況、戶籍戶口
到了1916年後,日本有效控制全島
逐全面廢除隘勇線
隘勇線已經廢除了一百年
但在選舉的藍綠版圖上
卻又可以看見,相當有趣
而遷界徒民、築牆為界
嚴禁漢人、生番越界
這種番漢不兩立的故事
下次的影片,再來好好說明
源頭就從朱一貴之亂說起
參考資料:跨越世紀的信號 書信裡的台灣史
圖片由陳佳暐提供
-\-\
三權分立 追蹤追起來
Instagram 👉 最日常 https://reurl.cc/vnzMKy
Facebook 👉 最有趣 https://reurl.cc/M7Qe2L
Youtube 👉 最專業 https://reurl.cc/6gm8GZ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英雄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來說一段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故事,大家有緣在此,斬過雞頭,燒過黃紙,歃血為盟之後,你們就是天地會的兄弟,暫時編入扇子團! 訂閱追蹤頻道|https://goo.gl/rB4ayd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劇:阿睿 剪輯:Sam 超強古文明「大肚王國」的...
乾隆 鹿血 在 Cheap Facebook 八卦
2020年藍綠版圖與
1916年的隘勇線竟高度吻合
隘勇線就是漢人與原住民的交界線
到底「隘勇線」是怎麼回事
故事要從1722年朱一貴之亂後說起
朱一貴之亂後,仍有一些餘黨四竄
這些人打不過清軍就逃入山林
但清帝國財力、軍力有限
對這些逃入中央山脈的叛軍無能為力
於是上奏朝廷說 那邊我們都不要了
保全可以控制的地區比較重要
於是把沿山地區的居民遷走
驅逐了鳳山、諸羅、台灣
(今天的嘉義以南、高雄以北)
三縣沿山十里內的人家
燒毀房舍、不許耕種
入山口用巨木塞斷
任何人不許入山
並由北往南築起了5~6尺高的城牆
搭配壕溝、沿著中央山脈山腳劃界
並派兵鎮守,若有人隨意出入
一律治罪,儼然是兩個國家
至此中央山脈的王土正式被揮棄
但山區與平地仍有貿易的需求
所以有了買辦這種行業出現
漢人需要山產、鹿皮
番人需要槍枝、菸、布等日用品
買辦多由番漢的混血兒擔當
他們會兩種語言,又有雙重身分
所以非常活躍
不過番漢族群衝突不斷
互相殺來殺去 吃來吃去
清廷三不五時會由官兵率領熟番
(當時沒gps 上山還要帶路黨帶路)
入山剿亂,這類事情在雍正、乾隆屢見不鮮
這讓清廷更堅定地要劃定界線
還打算修築一千五百里的界牆
(川普只是學他的)
甚至嚴厲取締兩者的貿易
凡是私越番界者,抓到要打一百下
偷打獵的多服勞役三年
顯示了清廷限制漢人進入番界的決心
十九世紀後,清帝國雖然沒有明令解除番界
但番界早已名存實亡
漢人的拓墾集團為了樟腦、茶葉一步步進逼山林
接著日本人來台灣,初期也是使用武力"理番"
後來為了開發山區,實施全面地理調查與繪測
調查農業狀況、戶籍戶口
到了1916年後,日本有效控制全島
逐全面廢除隘勇線
隘勇線已經廢除了一百年
但在選舉的藍綠版圖上
卻又可以看見,相當有趣
而遷界徒民、築牆為界
嚴禁漢人、生番越界
這種番漢不兩立的故事
下次的影片,再來好好說明
源頭就從朱一貴之亂說起
參考資料:跨越世紀的信號 書信裡的台灣史
圖片由陳佳暐提供
--
三權分立 追蹤追起來
Instagram 👉 最日常 https://reurl.cc/vnzMKy
Facebook 👉 最有趣 https://reurl.cc/M7Qe2L
Youtube 👉 最專業 https://reurl.cc/6gm8GZ
乾隆 鹿血 在 侯漢廷 Facebook 八卦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八集,周朝開啟的天下觀(下)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有人認為,元清非中國。正如同「英國殖民印度,難道英國會成為印度的朝代嗎?」那麼我們要問,英國在印度統治時期會承認自己繼承印度阿育王以降的歷史傳統嗎?
昨天談到,中原因為使用漢字、有文化及經濟優勢,吸引周邊部族捲進中國。
因此,周邊部族逐鹿中原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以漢字為主體的文化世界,就是周朝開啟、傳承至今的天命觀與天下觀,獲得中國的正統,才能算掌握權力的正當性,因此元朝和清朝,都認為自己是「中國皇帝」。
1271年,忽必烈頒布〈建國號詔〉,明確承認「大元」繼承了三皇五帝、秦漢隋唐歷代中華帝王的正統,對外如〈奉書日本國王〉〈詔諭禃送使通好日本〉都自稱中國。明朝承認繼承元朝、將元皇帝祭祀於歷代帝王廟中,並修《元史》。清朝同樣表明自己繼承三皇五帝,修建帝王廟,康熙對外稱中國,雍正〈大義覺迷錄〉,乾隆則說「中華統緒,絕不斷線」。元清兩朝持續用漢文、開科舉、尊孔朱,文明並未從此斷裂。不僅元清,就連遼國都認為自己是中原之正統,溯源「元清非中國」的學說從何而出,是政治目的。日本在二戰前提出「滿蒙非中國」、「元清非中國」,只是為侵略中國東北提出的理論基處。現今出此論者,多是抱著抹黑跟噁心中國的目的。
我們現在了解的「國家」,其實是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才逐漸確定的體制,有主權、政府、人民及領土等四要素。然而,西方這套觀念無法解釋中國千年以來的變遷,領土不是外擴,而是漩渦般地吸納捲入。為什麼不同的種族都願意爭相加入,最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錢穆大師在《民族與文化》中提到,古代中國,劃分民族的標準並非血統,而是文化。只要大家擁有同一種文化,那就是同一個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所到之處,都可稱為「天下」。對於完成大一統而言,民族的先天血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後天陶冶養成的文化。這與余光中所言不謀而合。「中國或者中華文化是一個奇大無比的圓,圓周無處可尋,圓心無所不在,這個半徑是什麽,半徑就是中文。」
中國自古便是一個文化、文明型的國家。而這一切的起源,便是周人建立天下體系。讓任何人都願意加入,並且持續擴大這個體系。而一家好的企業,也必定是開放的、共享的、協作的、多贏的。加入我的體系,你的收益會大於成本。蘋果、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都打造了自己的體系。所有人都能將自己的產品放到APP STORE,生產者與消費者越來越多人加入,更鞏固蘋果的地位。亞馬遜開放其他商家都能使用AWS雲服務,並讓商家使用自己的物流系統、上架到自己的網站,用戶可選擇的商品和服務越多,亞馬遜的會員就越值錢、亞馬遜又能獲得更多的客戶。騰訊放棄早期併吞的策略,而是投資、佔股,反而讓騰訊更加成長。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全球買、全球賣,認為平台的目標就是盡力幫助所有的商家。
開放,不會自我消滅,而會換種方式,昇華永存。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你覺得中國傳統對於「國家」的定義與現在西方的定義有何不同?天朝体系在當今的國際社會,可能有哪些啟發或應用呢?
乾隆 鹿血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來說一段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故事,大家有緣在此,斬過雞頭,燒過黃紙,歃血為盟之後,你們就是天地會的兄弟,暫時編入扇子團!
訂閱追蹤頻道|https://goo.gl/rB4ayd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劇:阿睿
剪輯:Sam
超強古文明「大肚王國」的故事▶ https://youtu.be/Z0pnr_DxUgk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陳近南
#天地會
#鄭成功
乾隆 鹿血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評價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八集,周朝開啟的天下觀(下)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有人認為,元清非中國。正如同「英國殖民印度,難道英國會成為印度的朝代嗎?」那麼我們要問,英國在印度統治時期會承認自己繼承印度阿育王以降的歷史傳統嗎?
昨天談到,中原因為使用漢字、有文化及經濟優勢,吸引周邊部族捲進中國。
因此,周邊部族逐鹿中原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以漢字為主體的文化世界,就是周朝開啟、傳承至今的天命觀與天下觀,獲得中國的正統,才能算掌握權力的正當性,因此元朝和清朝,都認為自己是「中國皇帝」。
1271年,忽必烈頒布〈建國號詔〉,明確承認「大元」繼承了三皇五帝、秦漢隋唐歷代中華帝王的正統,對外如〈奉書日本國王〉〈詔諭禃送使通好日本〉都自稱中國。明朝承認繼承元朝、將元皇帝祭祀於歷代帝王廟中,並修《元史》。清朝同樣表明自己繼承三皇五帝,修建帝王廟,康熙對外稱中國,雍正〈大義覺迷錄〉,乾隆則說「中華統緒,絕不斷線」。元清兩朝持續用漢文、開科舉、尊孔朱,文明並未從此斷裂。不僅元清,就連遼國都認為自己是中原之正統,溯源「元清非中國」的學說從何而出,是政治目的。日本在二戰前提出「滿蒙非中國」、「元清非中國」,只是為侵略中國東北提出的理論基處。現今出此論者,多是抱著抹黑跟噁心中國的目的。
我們現在了解的「國家」,其實是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才逐漸確定的體制,有主權、政府、人民及領土等四要素。然而,西方這套觀念無法解釋中國千年以來的變遷,領土不是外擴,而是漩渦般地吸納捲入。為什麼不同的種族都願意爭相加入,最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錢穆大師在《民族與文化》中提到,古代中國,劃分民族的標準並非血統,而是文化。只要大家擁有同一種文化,那就是同一個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所到之處,都可稱為「天下」。對於完成大一統而言,民族的先天血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後天陶冶養成的文化。這與余光中所言不謀而合。「中國或者中華文化是一個奇大無比的圓,圓周無處可尋,圓心無所不在,這個半徑是什麽,半徑就是中文。」
中國自古便是一個文化、文明型的國家。而這一切的起源,便是周人建立天下體系。讓任何人都願意加入,並且持續擴大這個體系。而一家好的企業,也必定是開放的、共享的、協作的、多贏的。加入我的體系,你的收益會大於成本。蘋果、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都打造了自己的體系。所有人都能將自己的產品放到APP STORE,生產者與消費者越來越多人加入,更鞏固蘋果的地位。亞馬遜開放其他商家都能使用AWS雲服務,並讓商家使用自己的物流系統、上架到自己的網站,用戶可選擇的商品和服務越多,亞馬遜的會員就越值錢、亞馬遜又能獲得更多的客戶。騰訊放棄早期併吞的策略,而是投資、佔股,反而讓騰訊更加成長。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全球買、全球賣,認為平台的目標就是盡力幫助所有的商家。
開放,不會自我消滅,而會換種方式,昇華永存。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你覺得中國傳統對於「國家」的定義與現在西方的定義有何不同?天朝体系在當今的國際社會,可能有哪些啟發或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