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啊,我有個新玩具,
是寄來試用的樂天Kobo Elipsa電子書閱讀器,
說是玩具,
倒不如說是笨拙的我跟神秘情人的約會故事。
過去習慣紙本書的我,改用電子閱讀器時,
過程中數度覺得很徬徨--
我現在要幹嘛,要去哪裡?
這裡碰了會怎麼樣?能碰嗎?
啊,不對不對,不要亂按,不是這裡!
我還記得,
第一天使用時,
我氣餒地跟彼得說:
唉,我覺得我配不上它......
#為了這樣的小事灰心太傻了吧
2.
隔天我又繼續嘗試,
漸入佳境的感覺才慢慢湧現。
我一直想要試試看讀電子書好久了,
想到之前在旅行時,
常會因為打包了難看的書而感到懊惱,
(還會對著作者的照片生氣喔)
有電子閱讀器後,
現在可以帶著所有的書一起去旅遊,
終於不需要擔心帶錯書出門。
(但現在要擔心的是不知道何時才能去旅遊嗚嗚嗚)
另外就是,
居家隔離期間,
不只我用了Kobo Elipsa,
羅比跟彼得也用了它搭配的Stylus 觸控筆,
在筆記本上作畫,
所有的筆記還可以Dropbox輸出到電腦儲存,
只是看了彼得的畫,我想Kobo會嚇到吧.....
#我把P編的畫作放在照片的第一張
#請務必留言指教
3.
身為環保小尖兵的永久成員,
從大學到研究所都在念地球科學的男人,
彼得很開心我終於開始看電子書,
他覺得非常好,
還稱讚我拿著這個出門變得很時尚。
(因為我不喜花襯衫, 彼得從來沒有稱讚我時尚過)
彼得感慨地表示:
喔,想到我終於可以脫離被書打到的陰霾,
為了這個我就要無限期支持電子書。
他這樣形容背後的原因,
是我們家裡到處都有書,
其中一個地方是浴室馬桶上方的毛巾架,
我常常隨手把書放在那裡,
有時候(好吧是大部分的時候)書沒放好,
會突然掉下來,打到坐在馬桶上的彼得,
這時他會發出很不爽而且低沉的"吼~~~呦~~~",
我就知道我慘了。
#被芥川龍之介或是卡夫卡打到頭是你的榮幸好嗎
#你這個一個官人七個妻
4.
也想要趁這個機會,疫情依然嚴峻,
大家都必須長時間待在家裡的時候,
推薦一下喜歡的書單。
<靜子>:
因為母親節剛剛過完,
我們還留在光輝的五月中,
決定推一下佐野洋子。
佐野洋子是一個具有些微爭議性,
文筆偏向坦白帥氣,
傾向直球對決的日本老太太。
她最有名的書應該是<無用的日子>,
而<靜子>這本書,
佐野寫的是自己的母親。
"我也會死。有無法誕生的小孩,但沒有不會死的人。"
"晚上睡覺的時候,電燈一關,
每晚母親都會帶著三個小孩出現在我的腳邊。"
"有一個寧靜,懷念的感覺。"
"我也要去寧靜,懷念的那一邊。
媽,謝謝妳。我立刻就來。"
5.
<也許你應該找人聊聊>:
如果你喜歡戲謔調侃的口氣,
我通稱為酸澀型作家,
這本由心理諮商師寫的書或許適合你。
裡面有一篇叫做"如果皇后有蛋蛋",
講述作者自己被分手的故事,
因為她的男友不想要養孩子,
可是她有一個跟前任生的小孩。
作者敘述自己聽到分手消息時的反應--
"我下巴掉下來,真的掉下來,我感覺到嘴巴張著,下巴懸在半空。"
"我在想我男友身體是不是跑進什麼髒東西,還是他突然長了腦瘤,初期症狀是人格改變。"
這裡提到一個概念--
叫做非得如何如何才願意幸福快樂的人。
很多人會因為憧憬完美劇本,沉溺在精打細算中,
標準句型是--
"要不是他商學院不讀了,他會是我的真命天子。"
"要不是她有孩子,我就娶她了。"
這時作者說,遇到這樣的狀況,
她會直接對病人說:
"如果皇后有蛋蛋,就能當國王了......"
"病人一開始會因為我話說得直而愣住,
但這能幫他們省下好幾個月的治療時間。"
硬要說的話,
這本書有個小小缺點,
我個人覺得書名取得太溫暖正面,
書封又是很成功人士的露齒笑容,
導致於一開始我在書店看到時,
是直覺跳過這本書的。
當我重新在電子書店拿起來閱讀時,
發現其實這是一本諮商師談自己崩潰,
並且去找別的心理師的紀錄,
再夾帶一些專業想法介紹,
頓時就覺得好有趣啊。
6.
<未來十年微趨勢>:
這本書像是在光譜的另一端,
文章偏向理性知識型,
是由前微軟策略長與資深顧問馬克‧潘所寫的,
他是民調與趨勢的專家。
如果對於未來世界或是科幻片有點興趣的人,
這本書提出的觀點很有意思。
擷取其中一個段落,
他談到未來,
機器人可能變成人類的知己--
"隨著時間的進展,
你所有的日常用品可能都會帶著一點個性。"
“當我們忘記了人類和機器人的界線,
並且賦予他們影響力和知覺......
我們會把機器人知己視為獨立的顧問,
或是當作我們真實自我的延伸,
他了解我們,傾聽我們,
而到最後,只剩他在乎我。"
我喜歡其中的一篇,
篇名是<落在後頭的男人>,
主要在探討女性開始逐漸獲得成就,
以及性格上的一些優點,
導致未來可能超越男性的一個趨勢。
作者提到:
“美國的男性越來越不健康,
許多人甚至不去找醫生檢查。”
旁邊附了一個男人對健檢看法的調查表,
就是那個調查表讓我笑出來,
因為根據調查,
男人不去做年度健康檢查的原因如下--
21%的人擔心真的會檢查出身體不健康。
(你不就是為了這個去檢查身體的嗎)
7%的人說因為他們不想光溜溜穿病人袍。
(可是平常光溜溜打電動就沒問題)
其中居然有4%的人,
是因為覺得檢查室太冷。
男人!你到底有多怕冷!!!
7.
以上是我覺得有趣的三本書,與你們分享,
當然我也略過了許多好看但相對受歡迎的書,
像是<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說起來這本書真的比較適合用電子閱讀器看,
因為我上次拿著這本紙本書,
手腕感覺隨時要受傷。
還有我發現原來電子閱讀器跟手機不一樣,
我試用了三週,
除了第一次打開充電後,
期間沒有再充過電,
查了資料發現這款閱讀器,
正常使用下充飽電可使用數週,
並且最高儲存 24,000 本書。
我跟彼得說:
廠商說正常使用可以用好幾千個小時,
不知道所謂不正常使用是什麼意思?
彼得:
就是你把電子閱讀器拿來當夜燈!!
#還是被像彼得這樣不正常的人使用
#會影響效能嗎
後記:
我正在寫這篇文章時,
彼得在一旁的椅子上,
裝模作樣地滑著電子書。
他喃喃自語地說著:
電子閱讀器吼,帥歸帥,
還是有一個重大的缺點.....
我: 怎樣的重大缺點?
彼得:
就是如果龍五想假裝看書,
其實是要在書裡藏一把槍,
這個吼,
電子閱讀器就做不到了.......
P編露出遺憾的眼神,
我正想不接話立刻走掉,
但我還來不及離開,
就聽到彼得開心地喊叫著:
龍五的手上只要有槍,
誰都沒有辦法殺他!!!
#對電子閱讀器有興趣的人
#請接續看使用照片喔
#如果您是龍五先生
#這篇就先跳過好了
PS.
Kobo Elipsa是樂天Kobo第一台 10.3 吋的旗艦款,搭載 16 黑白灰階 E Ink Carta™ 電子紙螢幕,可用Stylus觸控筆手寫做筆記,目前開放首發限量優惠,預購期間在結帳時填入優惠碼「揚揚灑灑」,出貨時會額外得到 200 元購書金。
Kobo Elipsa電子書閱讀器預購這裡看:https://bit.ly/3yixoaK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不當管教、批評、控制,甚至語言暴力、情緒暴力、虐待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身心嚴重受創。如果沒有療癒,長大以後我們就會「內化」父母的暴力語言與批判,在心中形成一個「挑剔鬼」,繼續自我批判、時時感到自責、內疚,而這就是讓你活得不得安寧的原因。
不要小看童年的受虐經驗,它會讓我們變成一個「低自尊」的人。因為低自尊,所以我們會一直覺得:我「應該」為別人的情緒負責,別人不快樂、過的不好都是我的錯。
如果想要好好過生活、停止內心的內疚與自責,那麼我們就必須讓自己內在那個「挑剔鬼」閉嘴。具體做法就是書上所提的:做一個有界線的人。
有了界線以後你才能夠去分辨:哪些是我的責任、是我該負責的;而哪些不關我的事,我們得把責任還給別人。有了清楚的界線以後,你才能清悠度日。
取自《內疚清理練習》推薦序/周志建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有些朋友不喜歡自己常感覺內疚,或者說,因為自己常內疚而內疚。個性的養成,除了先天遺傳,還有後天教養,也就是我們可以常常把視野回到原生家庭去重新檢視我們的成長歷程,這也是我引述上面推薦序的原因之一。
一個人的個性養成,非常複雜。而一件事的促成,在現代越來越複雜的社會之下,又怎麼能有簡單的歸因?
我喜歡這個摘文裡面提供的方法,這篇文章搭配上一篇一起看會更好。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4006131636069783/
祝願您,能看到自己的限制,抓穩界線,不承擔自己根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
ps. 今天晚上會進行這本書的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 ... ... ... ... ... ... ... ... ... ... ... ... ...
【文/ 伊麗絲.桑德】
如果你容易覺得疲累,卻沒有充分的理由,那麼你的內疚感恐怕已經過量。造成疲憊的原因,可能是你累積了過多的自我批評,或對自己要求太高。要是你還會因為很累而責怪自己,甚至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想知道內心是否壓抑了太多批評,你可以試試「向外引導」。問問自己:「還有誰可能會是需要為問題負責的人?」並整理出清單。例如:跟同事及女友相比,馬汀比較沒那麼有活力。大多數時間裡,他都會感到精力不足,也會因為自己沒完成更多事而不開心。
馬汀問自己,哪些人對他的疲累程度有所影響,並列出清單如下。
●我的老闆
●我的女朋友
●我的醫生
●我的父母
●我的同事和朋友
等你整理好這份「共犯名單」之後,可以個別寫一封信給他們。不必寄出這些信,你只是單純為了自己的好處而寫。就把它當做一項遊戲,不必擔心要是他們讀到信的話會怎麼想。讓每個人都分配到一些應負的責任。你可以對他們個別提出建議,該如何為改善這個狀況出一分力。
以下是馬汀寫的信:
{給老闆的信}
親愛的老闆,
難道你看不出來,每天下班後我看起來有多累嗎?難道你不覺得我的工作過量了嗎?或是我完成的工作,其實沒有讓我受到足夠的認可?你有想過你能做些什麼,好幫助我變得更有活力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建議你開始想想吧!
馬汀敬上
{給女朋友的信}
親愛的卡蜜拉,
妳難道沒注意到,我看起來有多累?妳覺得妳可以做些什麼,好幫助我變得更有活力呢?我需要更多的愛、溫暖,還有性。如果我們可以用做愛開始每一天,我很確定我將可以擁有更多的能量。但是,妳或許不希望這樣。妳是否想過其他任何妳能做的事情嗎?比如說,別因為我沒做到的事情生那麼大的氣。也許妳會有一些其他的建議,我覺得妳應該花一些時間想想看,妳在我的疲勞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愛妳的馬汀
{給醫生的信}
親愛的醫生,
我已經跟你提過我的疲勞好幾次了,但你只是做一些血液檢查,還說我身上什麼問題都沒有。我並不覺得這樣就夠了,你還需要做更多。我希望你可以幫我做個徹底的檢查,查清楚我身上到底有什麼毛病,並且找出治療的方法。
馬汀敬上
{給父母的信}
親愛的爸媽,
多希望你們教過我如何過快樂的人生。
愛你們的馬汀
{給朋友的信}
親愛的漢斯,
你有注意過,我們一起出去好幾個小時之後,我看起來有多累嗎?你怎麼不問我「為什麼你看起來這麼累」?或是問我「是否有事情困擾著你」?你總喜歡告訴我各式各樣的事情,你覺得這些我都喜歡聽嗎?其實不是,至少不是一直都喜歡。漢斯,我還寧願多聊聊我自己。
愛你的馬汀
把你的憤怒向外引導,會讓人覺得充滿活力。即使在書寫的時候,馬汀也可以感覺到這些信正在減輕他的內疚感。這讓他明白自己需要更往那個方向前進,也決定跟更多人談談他的疲憊。
如果你發現自己過於偏向天平的某一端,那麼往另一端前進一些好達到平衡,是比較健康的做法。如果你常壓抑憤怒、讓自己背負著內疚感,那麼採取相反的做法,會是個好主意—把憤怒抒發出來。在心裡幻想或寫下你不會寄出的信,藉以探索「把所有的憤怒向外引導」是怎樣的感受。當你承擔了別人應該負起的責任,你的負荷太沉重,也就無法從其他應該分擔責任的人擁有的身心靈資源中獲得什麼。
.
以上文字取自
內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
圓神書活網∣http://bit.ly/T0400060
博客來∣http://bit.ly/T0400060-B
誠品∣http://bit.ly/T0400060-E
金石堂∣https://bit.ly/3msxyGo
Kobo電子書∣ https://bit.ly/2G7Ji0N
Readmoo電子書∣ http://moo.im/a/cwHIOP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一個常見不到孩子的媽媽
我在當學生的時候,某位不熟的媽媽知道我學心理學,笑笑地問我一個問題。大概是她在孩子出生約兩、三歲,就被迫離婚,監護權給她先生。又因為夫家從中作梗,平均大概一、兩個月,才能見到孩子一次面。她感覺心裡很苦,該怎麼辦?
我現在想,她當時的態度,其實也沒抱什麼期望,不認為我能給出什麼好答案,只是想找人聊聊。我當時年輕,人生經驗淺薄,不知道一個滿懷思念的媽媽,見不到孩子心裡的痛,恐怕是心痛指數前三名。看她笑笑地問我問題,我可能輕忽了,也許她是故作堅強的成分居多,總不好在陌生人面前流淚吧。
我那時大概是想著幫她轉念,我跟她說,我們外地求學的學生,也大概是半年才能回一次家。我說,就好像當成孩子去遠方念大學一樣,這樣也許好過一點。她也附和,好像這樣想真的好過一點,還禮貌性地跟我說謝謝。
我現在反省,這種程度的寬慰,就算有效果,效果也只是暫時性的,因為我當時能碰觸到的,還在人心的表面。沒往心裡走,沒去把事件對個人的意義與解讀談出來,沒去回到個人的人生經驗出發,會比較像一般的勸告、安慰,那也是一種關心,也會有效,只是有限。
我認識有位朋友,遇到他人有困頓、挫折,很喜歡一聽完對方的遭遇,就告訴對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可是,這句話是要往內走,求內心平靜,最後凡事無不可愛,那是很不容易的境界;如果要往外走,面對人際與社會,做事還是要有方法,我們會規劃、計算,不太可能什麼安排都好。
把這句話當口頭禪,比較像是說給自己聽,要提醒自己。可是,對對方來說,沒有從當事人的情緒與經驗出發,就是講這麼一句話,那可能只進到對方耳裡,沒進到心裡。還有一種可能是,在對方還沒被全然理解的情況下,又被說他的困頓、挫折是一種最好的安排,儘管表面上沒說什麼,內心可能會起一把無名火。
可惜,我再也見不到這位媽媽了,其實當時是公眾場合,也不適合深談。現在我有一個適合的空間,可以專心聽她說話,可以讓她放心流眼淚,我想要在我心裡跟她聊聊。
我想要跟她聊一聊,看不到孩子的心情是什麼?
也許不捨、難過,或者是更深一點的悲傷、憂鬱。通常混雜著婚姻的挫敗,在信任關係中被背叛的痛。甚至我認識有一個媽媽,等於是被丈夫與婆婆逼著離婚,看人臉色幾個月累積成驚恐、害怕的感覺,還可能有氣憤、委屈、無奈、無力,假設曾經想努力挽回什麼的話。
這些情緒加起來,可以是對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最深的否定。
也許,更讓她害怕的是,孩子長期間給對方養,有可能被對方洗腦,被對方不斷灌輸媽媽不好的形象。萬一,以後孩子討厭或疏遠自己,該怎麼辦?
如果想到這邊,那難免讓自己沒辦法平靜。大概也會對自己沒辦法盡到一個當媽媽的責任,感到愧疚。對孩子可能心裡那種被拉扯的感覺,感到心痛難受。
那種感覺或許是,孩子生出來了,天性讓自己站上了媽媽的角色,有強烈的母愛去照顧孩子。然而,現在媽媽這個角色,卻幾乎被剝奪了,強烈的情感得不到回應,思念只能哭,只能看著孩子的照片,什麼都不能做。
這個胡思亂想、傾倒情緒的過程,也許我們需要談一次,也許好幾次。然後,我們就可以試著慢慢逼近這種「空虛」的狀態—那種空了一個角色、空了一大段時間不知道要做什麼的茫然。這種狀態,也很接近有些朋友剛失戀的情形。
我們很習慣去做什麼,不太習慣不做什麼。我們習慣腦中有一大堆計畫,把時間用到最後一滴不剩,那就叫充實,而不喜歡靜下來,放空、停頓。
心靜的時候,充滿了各種可能,不去期望、不去預設,那是充滿生機與創意的片刻。把心靜下來,才能看到,一個人,除了媽媽的角色,還可以有什麼角色?
最簡單來說,還可以有女兒的角色。這女兒的角色可以再細分,是爸爸的女兒、媽媽的女兒,那就出現了兩段涉及我們在內的關係了。複雜一點說,我們會是某人的親戚朋友,我們還可以創造角色,譬如,有經濟需求就可以當員工賺錢,經濟無虞可以當學生學習…
要圓滿一個角色就是要花時間,很難每個角色都照顧好,那麼,除了當媽媽,還有什麼角色我們可以多做一點?這樣想,可以多一個方向。
人生的走向,常常是沒辦法預知的,那麼,種種事前的規劃,遇到人生轉折的時候放不下,反而變成了阻礙,讓自己陷在情緒裡面停滯不前。
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常常就想抓在自己手裡。有時候無意中捏得太緊,反而失去初衷原意。就像有些媽媽,非常認真當媽媽,反而讓自己煎熬,讓孩子痛苦,那種原本只要孩子健康快樂長大的初衷,其實早就已經不在我們心裡了。
所以被迫空了一個角色、空了一大段時間,反而能讓我們重新反省。當我們把最想要的東西放掉,我們還剩什麼?
如果什麼都沒有了,還剩我們自己。「自己」就是一個角色,我們常在做自己,所以也沒有所謂空一大段時間這回事。
往內心深處走到不能再深,便是歸零。歸零再出發,不失核心,就不怕迷失。
不管什麼角色失落,別忘記「自己」這個角色。自己這個角色做得好,關係有機會好;自己這個角色做不好,通常關係很難好。
以這位媽媽來說,其實還是有時間跟孩子相處,那就盡可能珍惜把握。孩子有長大的一天,如果孩子跟媽媽相處得很愉快,孩子自己有眼睛、能思考,就會慢慢修正過去的錯誤印象,假設夫家一直對孩子洗腦的話。
媽媽願意持續成長,情緒穩定,對人生困境有一番見解跟智慧,孩子遇到人生的困惑,自然會找媽媽互動。生理上的媽媽,這個位置與角色,不是那麼容易被剝奪的。
我其實是在跟自己的遺憾對話,這我清楚,我遇過的很多人,常幫不上忙,我記在心裡。我知道我自己還是能力有限,也許幫不到那位媽媽,希望幫到有類似處境的朋友。祝福各位朋友!
--------------------------------------------
新書上市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ppt.cc/fRaAk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參加誠品網路書店票選活動得E-Coupon
http://ppt.cc/wcnVM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電子書 在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的相關結果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電子書- 這本著作不只帶我們一探諮商心理師的世界,看她如何幫助病人尋找答案,也看她如何在病人與同業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 ... <看更多>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電子書 在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電子書) 價格比較 - ShopBack 的相關結果
想入手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電子書)?各網購平台最低價369.00起,用ShopBack下單即享現金回饋優惠,讓你買越多省越多! ... <看更多>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電子書 在 博客來-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 ... 的相關結果
電子書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電子書),原文名稱: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A Therapist, HER Therapis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