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龍餐桌006:大人寶寶都吃到舔盤的香甜滋味——「焦糖洋蔥肉豆腐」
這陣子我很喜歡上IG看日本媽媽的副食品紀錄,不得不說她們在料理上的丁金程度真的不是蓋的,從菜色變化、擺盤美感到拍照氛圍都是出書等級,而且一個比一個還拼。明明是要做給腦袋尚未開化的嬰兒吃,有的媽媽還會花時間剪海苔跟紅蘿蔔,做成卡通人物的造型,看得我瞠目結舌,#覺得這些媽媽是否半夜都不睡覺在那邊剪海苔。
在讚嘆日本媽媽之強大的同時,我注意到有個跟台灣副食品文化差異很大的點,就是 #她們似乎不避諱在一歲前讓寶寶吃有調味的東西。至少我發摟的那些媽媽,醬油、味噌、鹽巴甚至番茄醬都曾用過。我相信量不多,提個味而已,但光這樣加幾囌囌,對台灣媽媽而言就是極大忌諱,萬萬母湯。
會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寶寶一歲前的肝跟腎尚在發育,吃到含納的調味料怕會凍美條,所以非常多媽媽執著於副食品不調味,而且能堅持到多大就多大。
但這個觀念近年也被黃瑽寧醫師推翻了,他強調 #少許調味不但會增加寶寶食慾,#也不至於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請媽媽們不要再聞鹽色變,大可放心讓寶寶跟著大人一起清淡吃。只不過,很多媽媽雖然把黃瑽寧當男神一樣崇拜,這個新觀念卻怎樣都接受不了。
那我呢,我調不調味?
其實我做的副食品,也不調味,因為我對於食材的搭配與運用有豐富的經驗,知道如何靠食材天然的味道,不調味也有滋有味,至少弟弟吃得很開心。
所以我絕對不給弟弟吃有調味的食物嗎?也不是。
我絕大多數都在家煮,若假日偶爾外食,我會挑信賴的餐廳,選清淡的菜色分給弟弟吃。這樣做一方面是圖方便,他東吃西吃就能打發一餐的話,我樂得輕鬆。另一方面是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多食材,也練習跟著大人一起在外用餐。
我必須說,當年我也跟眾多新手媽媽一樣,對於調味的態度非常保守,就算帶哥哥出門,自備的副食品一定帶好帶滿,不敢貿然給他嘗試外頭的食物。結果而言,哥哥接觸到的食物就受限了,除非我煮給他,不然他沒機會嚐到。
我一路嚴守不調味的原則到他至少一歲,但當哥哥緊接著進入厭食期時,挑食到讓我非常厭世。而且因為他太習慣吃我煮的,一度對於外食的接受度很低,這讓我們出門或旅行時非常苦惱。回想起來,我認為這跟我太堅持不能吃有調味的食物、在外不敢讓他嚐鮮有點關聯。
有著哥哥的前車之鑑,同時在黃醫師的宣導下,我知道給弟弟吃點輕調味的食物是無妨的。偶爾外食,只要是清淡的,弟弟想嚐就給他嚐,讓他持續拓寬認識的食物範圍,我覺得很好,畢竟小孩越大越有主見,嬰兒時期不給他多嘗試,再大點他們常常就不肯了。
所以呢,我知道很多媽媽對於讓寶寶吃到調味食物的態度很緊張,但轉個念,會發現這事是有折衷空間的。至少以我養到老二,我已經學會在保有大原則下,適度給點彈性,順便給自己方便,不會過度執著。而且,如果寶寶已經厭食,那更是要打開心胸讓寶寶吃點有味道的東西,加點調味就能讓三口組變成十三口組的話,不是很值得嗎?
好,回到食譜,今天要教大家做的是焦糖洋蔥肉豆腐。
這鍋焦糖洋蔥肉豆腐,融合了洋蔥的甜、肉汁的濃醇跟柴魚高湯的淡雅香氣,豆腐也會因為吸滿這些湯汁而變得美味。沒調味就讓弟弟瞬間吃到碗見底,調味後的版本哥哥也大快朵頤,一餐配飯一餐配烏龍,整鍋被吃到連汁都不剩。
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把洋蔥輕鬆炒成焦糖化,燉煮跟調味的步驟又要如何拆解呢?完整食譜請看連結喔: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386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