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蕩記者奇遇記]
千辛萬苦挺過了十月一日,以為會有降溫的日子,怎知政府急不及待在重陽節長週末前夕,推出半世紀未使用過的「緊急法」,還發信到各間中小學,要求教師們緊盯學童有否戴口罩上學。
如此氣氛,民怨升溫,港鐵站成為了民怨怒火的聚焦點。以往示威者在閘口放火就離開,現在換來了更撤底的毁壞,一幅又一幅爆裂的玻璃,一道又一道燃點的火光,背後是無處發洩的憤怨,港鐵系統史無前例大停駛,令整個城市如同進入大停頓。
市民固然受苦,我知道有做保安工作的基層市民,從荔枝角下班,徒步走路才能回到旺角的家。「又或者到保安室通宵睡覺,沒車坐嘛,搞到這個樣子,」語氣是無奈。
昨天我跟隨着九龍的防暴警察防線,一名慌亂的菲律賓女傭,抓着我們記者問路。她利用周日僅有的一天假期,早上離開僱主的家,到尖沙嘴上教堂,午後想回去卻碰上示威,她含淚問我們:「我可以走路到九龍塘嗎?」她一心以為,走到九龍塘,北上的列車仍然在開動。記者無奈地告訴她:「所有鐵路都停駛了。」
菲傭來了香港幾十年,都不知道可以怎樣回家。有記者告訴她等兩小時,路面或許會重開,她便可以乘巴士。菲傭有點固執,有點堅持:「我想走路,告訴我如何走?」我們問她的傭主家在那裡?「大埔」。眾記者勸說:「沒可能走路到達的!」地圖上是二十公里的路程,走路最少五小時。我們安慰着,請她先回教會休息,聯絡僱主。我見她情緒激動,忍不住輕撫她的肩。
交通癱瘓,穿制服的警察凶神惡殺,戴着防毒面具,揮動警棍,讓人不想接近。反而穿着反光衣的記者,成為了民眾求助的目標。昨日下午在旺角警署外,警察與示威者「如常」對峙。示威者舉起傘陣蹲下,警察已經出動催淚彈和開槍還擊。警察還第一次用梯子爬上了太子站鐵路站的出口建築物上,讓他們有制高點更近距離地向路面的示烕者開槍。
有人問:「警察為何有權站在鐵路站上開槍?」或者,在今日不正常的香港,問這種問題,已經沒有意思。警察認為可以,就可以。
那是下午二時半,一位中年嬸嬸不知怎的,走到正在開火的警署門外,她惶恐地發出尖叫,換來了記者的注視。她是一名基層婦人,手戴玉鐲子,拿着塑膠袋,穿着中年婦女的碎花襯衣。她驚恐地喊,雙手不由自主地抱着自己:「救命呀!我要回家!」當時路人都迴避了警署,她卻站在兩個開槍點之間,催淚彈在爆。那裡只有記者。
她很想離開,有記者勸說她不要動,勸她等數分鐘,她卻沒辦法保持冷靜,有人勸她深呼吸。也有零星路過的市民掩耳顯得驚慌,但這位嬸嬸的尖叫,讓大家知道她實在恐懼。我那一刻想到,不如帶她離開。
於是我上前,觸摸她的手臂,她九秒九把手伸進我的臂彎,喊着:「找人保護我!」我就如此捉着她,一起沿着警署的牆壁走。我們頭頂就是開槍的警察,不斷發出廣播,叫人離開。
這位嬸嬸一邊跑,一邊驚慌得雙腳無力跌在地上,跑了幾步,又忍不住尖叫。我只能大力地抽起她的身體,不住安慰:「不用怕!不用怕!」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鎮定,我只知道,別人害怕,我更加要淡定。我們看過很多類似的開槍場面,知道危險性不算太高。
和我一起的四、五個記者及義務救護員,就這樣連跑帶跌,把她護送到安全的地方離開。一個城市變了一個戰場,受苦的,一定是平民百姓。
交通癱瘓的十月中,採訪也大受限制。記者落戶一個地區,只能像孤魂野鬼一樣,在社區四處遊蕩,想跨區採訪根本不可能。腳能走的地方,才可以去採訪。
晚上,九龍示威者散落四處,我和另一個記者,在黑夜的街路上遊走,零星的市民也在街上走,氣氛詭異。大家好像在參觀一個導賞團,逐一駐足細看,被破壞的商戶、中資銀行是怎樣的。
木板後,爛玻璃裡面,可見銀行的大光燈亮着,偶爾發出警報。頹垣敗瓦之中,我卻嗅到辦公室地毯混雜着冷氣那種高級的味道,人造植物盤景孤獨地放在走廊裡。然而大家只敢站在門外遠眺,不敢踏進去半步,生怕犯法。
另一個零食店因為大老闆是福建人,而有些福建人早前在北角區毆打市民,其連鎖零食店被大肆破壞,大量小食散落在門口。示威者多番表示「只能破壞門面,不可以偷東西」,但街坊們入夜之後還是忍不住在門口蹓蹥,有人還在門口雜物中用雨傘翻弄,看看有甚麼免費食物讓他們掏寶。
鐵路站或政府部門,進入一種輪迴式的破壞。原本被木板封好的窗戶,又再被撬開再破壞,完好無缺的玻璃,沒有一塊。自動灑水系統像過度活躍症一樣不斷澆水,港鐵被火燒過之後,不一會兒又變成水災現場。市民都以一種獵奇眼光去檢視,究竟平日高效率而窗明几靜的鐵路系統,今日灰頭土臉的樣子是怎樣,凝望着破爛的港鐵站,市民的表情,像看着黑洞一樣出神,像憑弔一個城市的死去,又像觀賞一個壯闊的奇景。破落到盡頭,不知能預告着一種怎樣的重生。
晚上的街道,氣氛有點肅殺,有點詭異,有點八卦,總之就不只是純粹的悲情。那條衝突之後的街道,如同森林裡猛獸撕殺一番之後,小動物爬出來躡手躡腳地用鼻子嗅嗅,有沒有剩食可以檢回家,或只是出來踱步呼吸一下空氣。民間自有民間的生命力。
大部份商店不是落閘,就是被木板封起。廿四小時不眠的香港,連通宵營業的便利店也關門休業,告示着這個不打烊的城市的異常狀態。
但是長沙灣道一間小巷的商店,醒目地亮起黃色燈泡。長沙灣一帶的社區,以成衣加工小企業為主。一位伯伯及婆婆在紛亂之中,守着一間小店,堅持開店,這間店售賣制服。和我同行的記者指着一件反光衣說:「上面印好了『記者』這個字樣呢。」她說。
我們駐足看了一會兒。婆婆說,他們的店,主要接政府部門的訂單,有海關部門的體育制服掛了出來,工程公司的安全衣等。他們說,近日有人要求在反光衣上印「記者」二字,他們便趕製了一批。
我指着自己身上的反光衣,是香港記者協會買回來的,協會為了讓我們花費低廉,於是只在背脊印上「PRESS」字樣,但若穿着背包,就剛好遮蓋了記者字樣。伯伯建議,給我在反光衣前面加印另一個字樣,我們說好。
此時,婆婆跟我們談起近來的事,她說:「我們讀書少,目不識丁,也不知道誰是誰非,搞到這樣的情況,大家都不好過。」
伯伯細心替地把拿出字樣裁剪,舉起熨斗,在一旁替我加印胸口的字樣。他拿着墊子,仔細量度位置,按壓力度適中。
在漆黑的街上,彷如戰場的馬路旁,這一刻,有位伯伯替我的記者反光衣加工,忽然又讓人感覺平和溫暖。這個城市又好像仍然在運作之中。
印好之後,我問伯伯婆婆,「多少錢?」
伯伯:「不要了,我們也要支持一下你們!」
我立即掏出二十元港紙,放在他們的貨架上。婆婆把銀紙搶過來,塞回我的手上。
婆婆:「不用了,我們不想發國難財!」
伯伯婆婆的這個小動作,讓我幾近熱淚盈眶。我還是堅持給二十元塞到伯伯的褲袋裡。我連忙告別離開。不久,婆婆追出來,我還以為她要還錢,幸好,她只是把我太慌忙逃走時遺下的雨傘交還。
婆婆追出來時喊:「小心一點啊!」
在這個荒謬的世代,在淪陷和衰敗之中,伯伯婆婆這些微小的動作,讓我沒法離棄這個深愛的城市。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剛放完新年假,可以連續休息兩天的感覺是,終於不用想明天我要買甚麼菜了。」外表男仔頭的阿茵說,記者不禁看向她眼下顯眼的黑眼圈。 波記咖啡,在佐敦算是薄有名氣,位於新填地街臨時熟食中心,賣多款點心:蝦餃燒賣、鵪鶉蛋燒賣,至幾近沒在酒樓出現的糯米包。波記咖啡是66歲的洪振光於約四十年前從他的父親那裏...
「九龍太子是誰」的推薦目錄: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問題] 金龍太子、九龍太子、中壇元帥- 看板Folklore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金龍太子、九龍太子的由來? - 靈異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九龍太子由來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 - 疑難雜症萬事通 的評價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九龍太子由來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 - 疑難雜症萬事通 的評價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九龍太子是誰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九龍太子喜歡吃什麼、九龍太子廟、九龍太子宮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九龍太子是誰 在 屏東湘湖宮九龍太子陣YouTube網紅頻道詳情與完整數據分析報告 的評價
九龍太子是誰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沒有狂歡的自由]
香港骨子裡有一種娛樂至死的基因。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曾經說過一句話,用來安撫擔心1997回歸的香港人,他說,香港資本主義生活模式不變,可以「馬照跑,舞照跳」。意思是說,香港仍可以是糜爛的銷金窩,繼續夜夜笙歌。
夜生活,在香港有核心的意義,在夜總會裡,談生意,男歡女愛,道德放一邊,搵錢至上我們笑貧不笑娼;夜總會式娛樂,流行文化衍生出一種市井活力,歡樂今宵,嘻嘻哈哈,墮落的鴉片式麻醉式地輕鬆一下讓人暫忍現實生活的不如意,嘻笑怒罵的諷刺娛樂,卻讓社會的不滿找到宣洩的出口。
以前,香港人樂於膚淺,一窩蜂以消費或娛樂發洩不滿,殖民地在1967年暴動後,搞新潮舞會給年輕人,讓他們在樂與怒中麻醉自己,不會上街示威,不去想政治議題。
香港在過去幾個月,想鬆一鬆也越來越難,大型活動接二連三被取消。大受歡迎的海洋公園萬聖節活動,因為其中一個表演劇場節目涉及內容被政治審查,醞釀員工大罷工,竟然在萬聖節入場人數最高那一天,宣佈閉園休息。有生意也不做,政治因素干擾下,香港這個號稱最自由市場,一次又一次做出違反經濟學常理的決定。
連續4個多月的反修例示威,昨晚遇上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在中環蘭桂坊,地標式的旅遊點,每年萬聖節晚上,中外人士扮鬼扮馬狂歡派對舉行至深夜,怎知,昨晚又再一次遇上「非官方式宵禁」。
進出蘭桂芳的鐵路站,宣佈在最旺場時段的晚上九時關站。在蘭桂坊擺攤檔售賣煙仔瓶裝水已七旬的梅姐,見證蘭桂坊興衰,她記得,1993年大除夕在蘭桂坊斜路上,因人多擠逼人踩人而引致20多人死亡。她說,那天她看不到事件,因為她的攤檔在外圍。
見證過大時代興衰的梅姐,昨晚檔攤一反常態,晚上8時許她就決定收檔,以往遇上節日定必經營至深宵:「我住港島東,港鐵停開,若果打到來,地面也沒巴士,不知如何回家。」
七十多歲的她,語氣裡沒有驚怕,小時候連六七暴動也遇過,「萬聖節,最好睇是扮鬼扮馬,看誰人用最少的錢,扮得最恐怖就為之好。」昨晚不少市民以諷刺時弊的造型出現,有人扮被水炮車射得全身藍色的市民,也有人戴上中港領導人的面具,也有九龍區的示威者把整個太子站套在頭上。
梅姐收檔後,人潮漸多。7時,蘭桂坊的氣氛平靜,蘭桂坊自己聘請了大批穿白恤衫的保安,保安聽到我說:「記者多過酒客」,忍不住笑。他們同意,若不是蘭桂坊大老闆盛智文和政府關係密切,警方在蘭桂坊的行為,應該更為失控。
蘭桂坊得到的「禮遇」,就是讓大批防暴警察在8時進場,站在最當眼的十字路口位置,他們最初穿着全副裝備,刻意不戴上頭盔(以減少威脅感?),但有不少警員還是戴上金屬製的口罩,那個口罩設計頗有荷里活連環殺手造形的味道。
晚上8時,以香港夜場的時間表來說,派對還未開始,一大班防暴警駐紥在派對大門,群眾非常憤怒,大家寧可不入酒吧喝酒,圍着防暴警察叫罵。有戴着紅色隱形眼鏡,瞳孔像流血一樣的男子用英語罵道:「你破壞了派對的氣氛!這天是萬聖節!」
昨日有一些畫面充滿荒誕感,由於近日在採訪現場看到不少頭破血流的畫面,看到一臉血痕的女士,瞪着眼跟警察口角,霋眼看下去,分不清那些血是真還是假,要多看幾眼,才分得清那是化粧顏料,但罵警察那種憤恨的眼神,卻偽裝不了。
政府早前推出蒙面法,在萬聖節成為了最諷刺的一條鬼法例。整條街的人,不是戴面具就是把臉畫成花臉貓,有防線的警員用低質素的擴音器大嗌(不知為何警察使用的咪高鋒永遠都是聽不到的):「前排戴面罩的黑衣人,你除下面罩!」引來全場百人起哄回罵:「廢話!除你媽的!」。
8時半,據現場指揮官所說,由於港島其他地區的遊行人士,正準備來到中環,警方決定封鎖整個蘭桂坊,不准市民進入。有戴了骷髏頭面罩的父子,多啦A夢等造型人士,失望地在防線外徘徊。群眾大嗌:「開路!」「光復老蘭!我要飲酒!」
記者整晚也和防線警察對峙,最初段,我旁邊有一位拿照相機的男人不斷和一名男警聊天,那男警站在一個死角,顯得很悶,有一搭沒一搭地回話:「我們工時很長,一天工作十五小時,戴面罩,沒辦法,怕起底(被追蹤身份,進而自己及家人被騷擾)。」那個男人把握機會,不斷告訴男警,記者不是壞人,囑咐對方別惡意對待記者。
對話還有一點可能,因為早段警察還未穿上裝備,未戴上頭盔,在場的副指揮官還裸臉說一些安撫的話:「我知道你們很不快樂,很憤怒,我是聽到的。我們不是來清場,只是告訴你們將有其他遊行人士加入,安全有風險。」群眾不受落,噓聲回應。
我不禁想,那種溫柔,和平日的暴烈,那個才是真實?8時半,警方宣佈封鎖蘭桂坊,所有防暴警察戴上頭盔,拿起圓盾,對話變成不可能,一切就又回到敵我分明狀態。警察一個不順氣,便用粗口回罵,向記者直噴胡椒,衝上前制服他們看不順眼的人,才是「常態」。
如果昨晚的萬聖節一夜,是讓民眾偶爾來一次脫離平日自我的Cosplay派對,透過裝扮來一次角色扮演。那末香港警察本身,應該是全港最大型的Cosplay群體之一。拿相機的男人跟警員說:「每次衝突,就像兩邊打架。」我補充:「不,不同的,這一邊有槍。」我指着男警身上掛着的長槍,男警不語。
防暴警察的墨綠色制服(俗稱韓國仔,來自韓國鎮壓年代的警察衣着),速龍那套只看到眼睛的全黑制服,配備的武器,每一次他們拿上手,穿戴上身,把警員的人性一點一滴挪走。有指揮官向報章承認:「警員蒙面後,做事就更過火。」加上沒有警員編號,外人難以識別身份。
有警員跟我討論過,「有些同事還知道,政府在利用我們處理政治問題,有些人會按章工作,不想之後成為犧牲品,但有一些則上哂頭(頭昏腦脹),做事過火。」我一句總結:「假戲真做。」
如此這般,晚上10時半,聚集的人群,在皇后大道中被驅趕,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天地任我行般在中上環疾走,他們大力地使用警棍毃打長盾,製造聲勢,他們用腳大力踢地上的路障(不過是一些垃圾埇和竹枝),不斷向空無一人的街道上放催淚彈,他們的呼喊聲、催淚彈殼掉落地下的金屬聲,槍聲在街頭的迴盪聲,是萬聖節劇目裡最恐怖的聲效,只不過香港人已經習以為常,我們已經不再需要海洋公園的藝人羅蘭扮鬼嚇我們,因為每日都在上演哈佬喂(Halloween的港式翻譯)。
有些超現實畫面是這樣的,防暴警在大馬路上疾走,行人路上還有戴着面具的遊人,像幽靈般飄過,敢經過又不太敢張望。一個頭罩大白鯊面具的男人,回頭一望,有一刻分不清,究竟這天的萬聖節派對,來參加的是小市民,還是百計防暴警。
有人以大熱電影Joker打扮到來,這位20歲電腦網頁設計師阿Ben告訴我,他花了好幾天找尋造型的化粧品和戲服,這天他在蘭桂坊成為焦點,不少人找他拍照留念。在運動之中,他偶爾參與,但站得不太前,他說,這晚乘港鐵到中環,在港鐵站內碰到防暴警察:「我不敢正眼望他們,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着我。」香港人,這晚未能盡興,娛樂自己,竟也滿心虛怯。
只是想放蕩一晚,只是想輕鬆一宵,這樣卑微的權利,已經被政權的伸延輾壓粉碎。看着防暴警呼嘯而過,有一位站在中環暗黑街頭,穿着萬聖節圖案長黑袍的中年女士,眼淚鼻水因為催淚彈而流得一臉也是。
她站在街角,用怨恨的眼神望着警察,說了一句很有味兒,語帶雙關的廣東話:「邊有得玩?畀佢地玩哂啦!」意思是,這個晚上根本沒有狂歡的可能,警察已經為所欲為了。
九龍太子是誰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沒有狂歡的自由]
香港骨子裡有一種娛樂至死的基因。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曾經說過一句話,用來安撫擔心1997回歸的香港人,他說,香港資本主義生活模式不變,可以「馬照跑,舞照跳」。意思是說,香港仍可以是糜爛的銷金窩,繼續夜夜笙歌。
夜生活,在香港有核心的意義,在夜總會裡,談生意,男歡女愛,道德放一邊,搵錢至上我們笑貧不笑娼;夜總會式娛樂,流行文化衍生出一種市井活力,歡樂今宵,嘻嘻哈哈,墮落的鴉片式麻醉式地輕鬆一下讓人暫忍現實生活的不如意,嘻笑怒罵的諷刺娛樂,卻讓社會的不滿找到宣洩的出口。
以前,香港人樂於膚淺,一窩蜂以消費或娛樂發洩不滿,殖民地在1967年暴動後,搞新潮舞會給年輕人,讓他們在樂與怒中麻醉自己,不會上街示威,不去想政治議題。
香港在過去幾個月,想鬆一鬆也越來越難,大型活動接二連三被取消。大受歡迎的海洋公園萬聖節活動,因為其中一個表演劇場節目涉及內容被政治審查,醞釀員工大罷工,竟然在萬聖節入場人數最高那一天,宣佈閉園休息。有生意也不做,政治因素干擾下,香港這個號稱最自由市場,一次又一次做出違反經濟學常理的決定。
連續4個多月的反修例示威,昨晚遇上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在中環蘭桂坊,地標式的旅遊點,每年萬聖節晚上,中外人士扮鬼扮馬狂歡派對舉行至深夜,怎知,昨晚又再一次遇上「非官方式宵禁」。
進出蘭桂芳的鐵路站,宣佈在最旺場時段的晚上九時關站。在蘭桂坊擺攤檔售賣煙仔瓶裝水已七旬的梅姐,見證蘭桂坊興衰,她記得,1993年大除夕在蘭桂坊斜路上,因人多擠逼人踩人而引致20多人死亡。她說,那天她看不到事件,因為她的攤檔在外圍。
見證過大時代興衰的梅姐,昨晚檔攤一反常態,晚上8時許她就決定收檔,以往遇上節日定必經營至深宵:「我住港島東,港鐵停開,若果打到來,地面也沒巴士,不知如何回家。」
七十多歲的她,語氣裡沒有驚怕,小時候連六七暴動也遇過,「萬聖節,最好睇是扮鬼扮馬,看誰人用最少的錢,扮得最恐怖就為之好。」昨晚不少市民以諷刺時弊的造型出現,有人扮被水炮車射得全身藍色的市民,也有人戴上中港領導人的面具,也有九龍區的示威者把整個太子站套在頭上。
梅姐收檔後,人潮漸多。7時,蘭桂坊的氣氛平靜,蘭桂坊自己聘請了大批穿白恤衫的保安,保安聽到我說:「記者多過酒客」,忍不住笑。他們同意,若不是蘭桂坊大老闆盛智文和政府關係密切,警方在蘭桂坊的行為,應該更為失控。
蘭桂坊得到的「禮遇」,就是讓大批防暴警察在8時進場,站在最當眼的十字路口位置,他們最初穿着全副裝備,刻意不戴上頭盔(以減少威脅感?),但有不少警員還是戴上金屬製的口罩,那個口罩設計頗有荷里活連環殺手造形的味道。
晚上8時,以香港夜場的時間表來說,派對還未開始,一大班防暴警駐紥在派對大門,群眾非常憤怒,大家寧可不入酒吧喝酒,圍着防暴警察叫罵。有戴着紅色隱形眼鏡,瞳孔像流血一樣的男子用英語罵道:「你破壞了派對的氣氛!這天是萬聖節!」
昨日有一些畫面充滿荒誕感,由於近日在採訪現場看到不少頭破血流的畫面,看到一臉血痕的女士,瞪着眼跟警察口角,霋眼看下去,分不清那些血是真還是假,要多看幾眼,才分得清那是化粧顏料,但罵警察那種憤恨的眼神,卻偽裝不了。
政府早前推出蒙面法,在萬聖節成為了最諷刺的一條鬼法例。整條街的人,不是戴面具就是把臉畫成花臉貓,有防線的警員用低質素的擴音器大嗌(不知為何警察使用的咪高鋒永遠都是聽不到的):「前排戴面罩的黑衣人,你除下面罩!」引來全場百人起哄回罵:「廢話!除你媽的!」。
8時半,據現場指揮官所說,由於港島其他地區的遊行人士,正準備來到中環,警方決定封鎖整個蘭桂坊,不准市民進入。有戴了骷髏頭面罩的父子,多啦A夢等造型人士,失望地在防線外徘徊。群眾大嗌:「開路!」「光復老蘭!我要飲酒!」
記者整晚也和防線警察對峙,最初段,我旁邊有一位拿照相機的男人不斷和一名男警聊天,那男警站在一個死角,顯得很悶,有一搭沒一搭地回話:「我們工時很長,一天工作十五小時,戴面罩,沒辦法,怕起底(被追蹤身份,進而自己及家人被騷擾)。」那個男人把握機會,不斷告訴男警,記者不是壞人,囑咐對方別惡意對待記者。
對話還有一點可能,因為早段警察還未穿上裝備,未戴上頭盔,在場的副指揮官還裸臉說一些安撫的話:「我知道你們很不快樂,很憤怒,我是聽到的。我們不是來清場,只是告訴你們將有其他遊行人士加入,安全有風險。」群眾不受落,噓聲回應。
我不禁想,那種溫柔,和平日的暴烈,那個才是真實?8時半,警方宣佈封鎖蘭桂坊,所有防暴警察戴上頭盔,拿起圓盾,對話變成不可能,一切就又回到敵我分明狀態。警察一個不順氣,便用粗口回罵,向記者直噴胡椒,衝上前制服他們看不順眼的人,才是「常態」。
如果昨晚的萬聖節一夜,是讓民眾偶爾來一次脫離平日自我的Cosplay派對,透過裝扮來一次角色扮演。那末香港警察本身,應該是全港最大型的Cosplay群體之一。拿相機的男人跟警員說:「每次衝突,就像兩邊打架。」我補充:「不,不同的,這一邊有槍。」我指着男警身上掛着的長槍,男警不語。
防暴警察的墨綠色制服(俗稱韓國仔,來自韓國鎮壓年代的警察衣着),速龍那套只看到眼睛的全黑制服,配備的武器,每一次他們拿上手,穿戴上身,把警員的人性一點一滴挪走。有指揮官向報章承認:「警員蒙面後,做事就更過火。」加上沒有警員編號,外人難以識別身份。
有警員跟我討論過,「有些同事還知道,政府在利用我們處理政治問題,有些人會按章工作,不想之後成為犧牲品,但有一些則上哂頭(頭昏腦脹),做事過火。」我一句總結:「假戲真做。」
如此這般,晚上10時半,聚集的人群,在皇后大道中被驅趕,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天地任我行般在中上環疾走,他們大力地使用警棍毃打長盾,製造聲勢,他們用腳大力踢地上的路障(不過是一些垃圾埇和竹枝),不斷向空無一人的街道上放催淚彈,他們的呼喊聲、催淚彈殼掉落地下的金屬聲,槍聲在街頭的迴盪聲,是萬聖節劇目裡最恐怖的聲效,只不過香港人已經習以為常,我們已經不再需要海洋公園的藝人羅蘭扮鬼嚇我們,因為每日都在上演哈佬喂(Halloween的港式翻譯)。
有些超現實畫面是這樣的,防暴警在大馬路上疾走,行人路上還有戴着面具的遊人,像幽靈般飄過,敢經過又不太敢張望。一個頭罩大白鯊面具的男人,回頭一望,有一刻分不清,究竟這天的萬聖節派對,來參加的是小市民,還是百計防暴警。
有人以大熱電影Joker打扮到來,這位20歲電腦網頁設計師阿Ben告訴我,他花了好幾天找尋造型的化粧品和戲服,這天他在蘭桂坊成為焦點,不少人找他拍照留念。在運動之中,他偶爾參與,但站得不太前,他說,這晚乘港鐵到中環,在港鐵站內碰到防暴警察:「我不敢正眼望他們,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着我。」香港人,這晚未能盡興,娛樂自己,竟也滿心虛怯。
只是想放蕩一晚,只是想輕鬆一宵,這樣卑微的權利,已經被政權的伸延輾壓粉碎。看着防暴警呼嘯而過,有一位站在中環暗黑街頭,穿着萬聖節圖案長黑袍的中年女士,眼淚鼻水因為催淚彈而流得一臉也是。
她站在街角,用怨恨的眼神望着警察,說了一句很有味兒,語帶雙關的廣東話:「邊有得玩?畀佢地玩哂啦!」意思是,這個晚上根本沒有狂歡的可能,警察已經為所欲為了。
九龍太子是誰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我剛放完新年假,可以連續休息兩天的感覺是,終於不用想明天我要買甚麼菜了。」外表男仔頭的阿茵說,記者不禁看向她眼下顯眼的黑眼圈。
波記咖啡,在佐敦算是薄有名氣,位於新填地街臨時熟食中心,賣多款點心:蝦餃燒賣、鵪鶉蛋燒賣,至幾近沒在酒樓出現的糯米包。波記咖啡是66歲的洪振光於約四十年前從他的父親那裏接手,實際年份他也說不出個大概,後來因政府的安排,從街外的大牌檔搬到新填地街小販熟食中心內。
一做三十多年,直到六年前街市一場火災,叫他休業了兩三個月。一場意外加上年事已高,讓他感到開始沒有工作的魄力,放棄又不捨,於是找來從小光顧的阿茵(陳慧茵)幫忙打理。「阿茵自小已來,我把她認作契女。而且她不怕辛苦 ,最主要是這點。」對當時的阿茵而言,這恍如從天上掉下來的機會。
在學生時代讀市場學,口中整天掛着如何打理一個品牌的阿茵,在畢業後做過數份工作——做過廣告公司的客戶主任、議員助理等工作,後來因為母親開始年老,回到她開的快餐店幫忙。美其名為太子女,但一點都不開心。「夥計是母親聘請,我有甚麼新的想法,他們是不會服從你的。就算我跟我母親說,她會說她經驗比我多,我的那一套是不行的,那你做下去就會開始覺得沒甚麼心機。」
以前的人常說工作是為生活,但對阿茵這一代人而言,工作不只為金錢,也為自我。碰巧契爺問她有沒有興趣幫忙,想到有平台可以發揮自己所學,加上從小光顧的情意結,很快便答應幫忙,開始在大牌檔工作。她的角色有點像經理,但很多事都要親力親為。每日五時多起床回店開始準備,下單、沖奶茶、上菜等等都要做,馬不停蹄做到下午二時多,收鋪去街市準備第二天的菜。
由初時甚麼也不懂,努力找師傅幫忙,到現在除了做點心蒸飯外都頭頭是道,阿茵坦言頗有滿足感。「客人到來說你的奶茶咖啡很好喝,或者有一班客人長期光顧,即是你的營運沒問題,我的味道沒問題,客人才會繼續來。」但現實生活中,意志難以不被磨掉。每年夏天,因為大牌檔沒有空調只有風扇,熱得幾近沒有客人。「六月至十月,同事回來不是工作,而是一起到來焗。夏天只靠風扇,廚房有蒸氣傳出來,上面又有太陽照射,真的有四十度,不會有人來光顧,那就其他幾個月努力跑數。」
辛勞亦日積月累化成壓力。日做六日,雖然星期日放假,但下午便要開始考慮第二天的菜式,大腦幾乎沒休息的空閒,除了農曆新年假期外,幾乎沒有長時間的休息。「我可能建立起我的事業,但人生又去哪裏了?以前會答你在這兒工作開心,但現在要想一想。」
對於未來,阿茵現在也說不出大概,惟有先咬緊牙關再支撐一下,反而她契爺洪先生對她的去留早看得很開。「我都跟阿茵說,盡能力去做,做到就做,做不到都沒辦法,不用全部都背上肩。每件事情都要經過那個階段,才會知道是做錯還是做對,人生就是這樣,要一直去累積才能回來。」
未來如何,誰也說不準,或許如洪先生所說,人生該如何抉擇,不試過,又怎知對與錯。
採訪:范名雅
攝影:周義安
波記咖啡手工點心專門店
地址:九龍油麻地新填地街35-37號新填地街小販熟食中心1-2號檔
電話:2332 4285
營業時間:6am-3pm(星期日休息)
詳情: http://bit.ly/2FlFsxR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九龍太子是誰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自從港鐵開到老區西環,這店消失了,那店漲價了、味道不再了……
1967年開業的祥香茶餐廳,一杯奶茶依舊獨步城西。
「沖奶茶邊有秘密!最緊要工多藝熟,同靚茶葉。」老闆周錫豐73歲,40個寒暑就埋首這茶、這店。
颯爽健步日漸蹣跚,店亦老了,相伴相隨仍是如友的街坊、像家人的夥計。
「做人都係要有情有義。」周老闆說。轉瞬,他笑:「但到阿仔呢一輩唔work啦!」
隆隆打樁聲此起彼落,對面型格豪宅正賣得火紅。兩子跟在身邊近20年,實務接了,「情義」也種了,都說:「夥計就是財產。」
不論早晏、人多人少,祥香都是熱熱鬧鬧的。茶餐廳總共不過千五呎,樓上雅座靜一點;樓下客至,夥計光哥或阿卿即刻迎來,在水吧的成哥、守火位的全哥已經揚手打招呼,未幾大家已談高鐵、講波經。
熟客冰姐說兒子今年46歲,「佢未上小學我已拖住佢嚟。以前湊仔煮飯,當然滾水淥腳;退咗休,我起碼坐一個鐘。」這裏生客熟客,都不會催你埋單,隨便hea。
有些客早餐見,下午茶又見。林先生一周來4次,「最靚咪係奶茶囉!蛋撻、咖啡、雞尾包嗰啲唔錯。」祥香廚房小,食物貴精不貴多。麵包沒特定出爐時間,這樣快賣光就焗那樣,新鮮熱賣,一律4元,只是連鎖店的一半價錢。最搶手是蛋撻和蓮蓉雞尾包,前者最高峰日賣30多盤,牛油酥皮夠鬆化,蛋漿用密篩隔走蛋黃的薄膜,又下了鮮奶,滑不溜口;後者全港罕有,口味獨特。都是承上手製作,周老闆改良過,減糖減了牛油。
又香又濃的奶茶,更是熟客們的「例牌」。周老闆選取錫蘭一級茶,自家混合粗茶、幼茶、香茶,「外面好多茶葉係現成嘅,撈好晒,不過我信唔過。」茶葉一星期撈一次,每次200磅;想當年用人手撈,大汗疊細汗,好辛苦。眼前的老爺茶葉機,油漆剝落,但已順暢地運作了超過20年,原是他和夥計研發出來的,「慳咗人力,同埋分量、茶味可以自己控制。」
一杯奶茶,周老闆表示要茶色靚、有茶味、有香味,茶夠滑。人家表演沖奶茶,忽高忽低十足做雜技。周老闆笑言不用「花巧嘢」,茶拉兩三下就已足夠;拉茶動作在於看茶的顏色:「一壺茶裏面有14杯茶,滾好出嚟嘅我哋俗稱『新茶』,『食奶』比較少,『中茶』又多啲,去到最尾兩三杯我哋俗稱『老茶』,比較嚡口,搭多啲奶落去。」
所以,一杯奶茶要講究平衡,「奶同茶嘅比例係要靈活變通,對客、對夥計都一樣。」
今夕何年 1967……
祥香在1967年開業,上一手做了11年,周錫豐和父親周任泉接着頂手。當年父親的商業登記店叫「祥香園」,但上手「祥香茶餐廳」的銅字招牌,一字沒改,至今掛了40年。
父親之前在同區的東邊街與人合營茶居,自己是個職業司機,「爸爸勸我,你今年已經33(歲)。你唔學做生意呢,將來就只係個司機。」其時周錫豐已是三子之父,家擔漸重,給父親說到心坎裏,同意轉行求生機。
當時他住在九龍城,每朝四點半天都未光,就坐通宵小巴過來西環,率先回店開水電掣,準備就緒就到附近的員工宿舍叫人開工,「有啲夥計仲未起身呀!」事實上,早更由凌晨五點開始,為了留人,從頂手那年起,他們已供給宿舍。
父親不懂煮,擔當管理角色;周錫豐由零學起,櫃面、樓面、水吧、製造部、洗碗一腳踢。雖然辛苦,但相比揸的士,「心情輕鬆咗」,因為收入從此穩定下來。
夥計 就是財產
做生意,周錫豐認為最緊要有好夥計。「夥計心情靚,對客人係好啲,有好多笑容。」
在最困難的沙士一疫,夥計願意減人工,共渡難關,「所以,我覺得我呢班夥計好有人情味。」事過15年,他仍然記在心。「楊梅到處一樣花,夥計好嘅難搵,佢想搵好老細亦都難。」後生時,他有時不回家,同夥計「一齊喺宿舍瞓,一齊去消夜,大家好close。」當中不少至今相處了二三十年,夥計都叫他「豐哥」。有人鬥氣,他就居間排解,「大家一齊做嘢,見同事多過見自己的親人。「就似同坐一條船,都想開開心心啫。」
對夥計,他有求必應,借錢好少托手踭,數目由二三萬到十幾萬都有,「大家咁耐朋友,好似兄弟無分彼此。你對人好,希望人哋對番你好。」人善,難免被人欺。不時有人走數,通常一萬幾千;曾有個夥計借了五六萬,「講屋企難處博你同情,又話欠大耳窿錢,我希望佢還咗債,喺呢度專心做。點知幫咗佢,佢唔返工,石沉大海。」
雖然,他失望很多次,但仍堅持「做人都係要有情有義。」不過他補充:「到阿仔呢一輩唔work啦,社會改變咗,走我數嘅都係啲後生。」哪下一代如何管人,他不置喙,「要靠佢哋自己去摸索啦!」
近幾年他半退休,茶餐廳交兩個兒子打理:一個負責人事入貨,一個管賬。他天天仍舊返店和夥計食飯,過時過節福食固然豐富,每月初二、十六做禡必備一煲靚湯給夥計。
「我老闆風雨不改返來食飯,一定同我哋食。由佢哋第三代幾歲大佢就帶住我哋做,有份感情存在嘛,即係屋企人咁樣。」做了20年、管理水吧的成哥說。他打趣說,假如自己去第二處肯定無法生存,因為不習慣,「我哋都試過出去做替工,同事老細之間唔係咁樣。」他指老闆從沒罵過大家一句,接手的太子也一樣。
做樓面的光哥在祥香三十多年了,一樣盛讚豐哥對人人都好,也實話實說:「唔係年年加人工,邊做得咁長呀!」他娶妻生仔抱孫都在廣東老家,幾十年在西環樓下返工、樓上瞓覺,祥香就是他的家。雖然不時跟熟客搭訕,他手腳並沒因此停下來,抹完枱,又一支箭去招呼客人。
「夥計就係財產。爸爸教我同夥計融洽啲。」周老闆的孻仔啟文說。他自言讀書不成,二十年前回祥香幫手。賣麵包、入水吧、做樓面……甚麼都要懂都要做,無人開工時有壓力,無生意時又有壓力,「樣樣都經人手,我自己有幾多對手呢!所以要對夥計好啲。」
但願 情長久
大哥啟東一樣要賣麵包、做櫃面,朝朝清晨五點返早更,到弟弟啟文回來,他就計數理賬,落場四五個小時後又回來做到六七點收鋪。他是半途出家,之前做過股票,開過軟件公司,當年不太好景,剛巧父親做了手術需要休息,便開始替父親返早更。
「做飲食業都係困身嘅。」架着眼鏡、斯斯文文的他笑說。
「以前做股票(我)就係做盤房嘅,最緊要係快、準;好緊張,因為唔可以錯。呢度有啲叫做人情味,街坊真係好熟好熟好熟,嘻嘻哈哈又一日,做得又幾開心。不知不覺咁又差唔多16年喇。」重要的,說了三次。
祥香客多是本區人。周老闆形容2014年底港鐵通到西環,是店鋪繼沙士之後的第二個艱難。「一開始時,周末真係好旺,但過咗一段時間就靜晒。」啟文說。
交通便捷了,居民外出多,很少留在本區消費。人流減少,鋪租卻在升。祥香鋪位由78年租到現在,周老闆解釋為何不買:「有錢難買心頭願,業主不賣,你永遠買不到。」地產狂潮席捲過來,小店最易沒頂。幸好,業主相當講理由,沒因西環通車即瘋狂加租。但鋪,始終沒話事權,令他患得患失,「周圍的租金都升得很貴。誰不要錢呢?所以我也有一個憂慮。」
「有得做就做,做得幾耐就幾耐。」孻仔啟文說。
今天,三個兒子已經成家立室,周老闆最感欣慰。「我嘅責任就完喇,祥香等佢哋搞啦!」自己每日返鋪跟夥計食飯傾偈,見見熟客,就好開心。幾年前,他已懂抽身得自在:「我自己真的要交給後生做。佢哋喜歡就繼續做下去,有飯開就算,唔好理咁多啦。」
撰文:韓潔瑤
拍攝:關永浩
祥香茶餐廳
地址:西環堅尼地城卑路乍街107號
電話:2855 7911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九龍太子是誰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夜燈照,霓虹光,紅妝女郎樓下看,街上幾個人兒盪,紅車舉旗四處闖。鬧市的深夜如此耐人尋味,彷彿誰也殺不掉那生機。
日出而作者要不早已安睡;要不就如街上幾檔食肆般,洗洗刷刷,準備關門歸家。
日入而作者又豈止艷娘與司機,正如弼街這一家小店,才剛亮起了燈。
招牌上的射燈保持晦暗,隱約見到是深棕色雲石底配以「金華冰廳」四個金燦大字,
這個色樣顯然是老舊款式,對了,這是一家有四十六年歷史的老店。
越過前方賣麵包的小檔口,穿過舊式的玻璃雙門,又是一片漆黑,這裏似乎是小店的食廳,
還未來得及察看,後方盡頭處便傳來鏗然之音,只見有兩至三名男人於該處搬來弄去,揉揉眼睛細看,
他們手執的正是一疊生鐵焗盤,一股溫熱,正瀰漫着整間冰廳。
老舊的巧手
這是一間長方小店,前鋪為外賣麵包檔及食廳;後鋪為水吧、廚房及麵包工場。凌晨兩時,幾位師傅正在工場內準備製作麵包。工場地方不大,僅僅容得下三位師傅,裏面只有一張偌大的搓粉桌,銀鐵色的雪櫃以及裏邊殘舊的大焗爐,唯一的機器就是大攪拌機。工場內較為主導的,是一位已在此工作十數年的老師傅,他邊把攪拌機整理好,邊謂:「我哋嘅麵包用舊式做法,盡量用人手製作,好多準備功夫㗎。」以「我們」稱呼小店,可見其歸屬感之大,對於自己所做的麵包,他十分自豪,尤其是接下來要製作的菠蘿包。
小店習慣用老方法製作,不加化學劑,他先倒入麵粉,這是來自香港的九龍麵粉廠的麵粉,本地有名,再加入糖及豬油。他把豬油遞上,見豬油呈雪白色,指目前最好的豬油,來自荷蘭,豬油對麵包而言十分重要,質量次一點都已經大有不同,坊間很多麵包店都用台灣豬油,做出來的味道及鬆化度都不理想。接着,又加入雞蛋及奶,多用些雞蛋的話,麵包會更鬆軟美味,千萬不要吝嗇材料,不然就不好吃了,這是老師傅的原則。
待機器把材料攪拌成一個麵糰,師傅即撒一把麵粉於桌子上,再把麵糰放上。除了機器做麵糰,其餘步驟都要以人手做。三位師傅並排於桌前,先把麵糰捏成長條,再分成幾份搓成一個個圓形,三人一個勁兒地搓,不消一會兒就將圓麵糰整齊地放在盤上,好讓它們發大,這個過程就是發酵。發酵需時一至兩小時,發酵不足的麵包會又硬又實;發酵太久麵包又會如同空氣般,沒有質感。他把一根指頭壓下去麵糰上,只見它立即回彈至圓形,他解釋,倘若麵包用料不足便會塌下去;若加入添加劑的話,麵糰同樣會扁塌。
麵糰發酵期間,老師傅又開始製作菠蘿皮。加入麵粉、豬油、奶粉、雞蛋及砂糖,僅此而已。攪好的皮料偏黃色,不如麵糰般有彈性。將皮料用鈍刀壓成皮狀,薄不好,厚不好,均勻就最好,這就講求手感及經驗。於發大了的麵糰上噴上開水,好讓菠蘿皮黏附於麵包上,接着塗上蛋漿讓麵包能更好地上色,便將一盤盤的麵包推入焗爐,焗十八至二十分鐘,其間要轉爐。菠蘿包顏色要呈金黃,皮裂適當,不能過多,不然一咬下去表皮就會碎掉。
待麵包出爐之時,師傅就要開始製作酥皮蛋撻,這是小店最難做的食品,很多功夫。首先要把酥皮打起,白色的是酥皮,較有彈性,材料十分簡單,就只有豬油及麵粉這兩種食材。黃色的則是水皮,材料有雞蛋及奶粉,質感較軟。酥皮及水皮疊起來,就是一層層酥軟的效果。師傅先於桌上放上酥皮,將之用「酥槌」壓成長扁狀,再放上水皮,把酥皮包着水皮後再摺疊,重複至整塊酥皮都按壓均勻,分佈平均。
見老師傅動作輕柔,看着覺得輕鬆,其實十分辛苦,所有的手力都用陰力,他邊搥打邊訴苦:「呢個酥槌用咗十幾二十年,好重㗎!有幾磅重,一天打幾十次,好攰㗎!」語畢,把打好的酥皮切成四份,放到雪櫃中。待其變硬後,又再取出搥打,即可倒模。倒模後,要將酥皮平均地按壓於鐵模上,再倒入用雞蛋、糖及奶所製成的蛋漿,只要分量適當,蛋漿就會滑。完成後放入焗爐焗一焗,同樣是焗至金黃色。打開焗爐,酥香頓時撲鼻而來,同時告知時已六時半,麵包準時發售。
昔日的苦頭
踏出工場,水吧、廚房以及食廳已經亮了燈。兩三位樓面阿姐已經穿戴好圍裙就位。「睇住啊!菠蘿包出爐啦!睇住啊!」一位短髮阿姐高舉雙手,將一盤新鮮熱辣的菠蘿包托在頭頂上,由工場步出玻璃門外的麵包檔。只見麵包檔前站着一位束髻端莊的婦人,看其架勢就知是老闆娘,人稱「陳太」。既然員工眾多,為何尚要堅持每日到店裏親力親為?她邊把出爐麵包整齊放到門口的麵包櫃內,邊笑說:「每日我返工都有呢個感覺,希望透過呢度,令人感覺到仲有個有人情味嘅地方,大家互守互望。」有此想法,就是源自老闆陳生開店的一個概念。
老店於一九七三年開辦,當時大牌檔開始漸少,演變成偏向輕食的冰室盛行,其實就是茶餐廳形式。陳生及陳太生活並不貧苦,開此冰廳,就是因為陳生一個好客的性格,他希望有一個地方,能經常讓朋友來坐坐聊聊天,聚一聚腳喝杯茶,於是想到開間冰室,並提出取客廳之意,改名為冰廳。小店當年因為牌照問題,不能大動爐火,故此都是賣些普羅大眾的輕食,西餅蛋糕、雞批、叉燒酥等,略為飽肚的都只有麵食。好賣的食物,就是至今仍然街知巷聞的菠蘿包及酥皮蛋撻。隨時代改變,小店的外貌及座位依然保持一樣,大部分食物也不變,只是為滿足客人而加插了飯類以及小炒,反正都以快為主。
畢竟是四十多年前,總有些不一樣。陳太說起當年,竟是一肚子辛酸。當年,全店都沒有女工,員工全是男人,甚至光顧的客人都以男性為主,其他食肆亦然。她以前也是一個全職主婦,不止如此,來自保守的家庭的陳太,到店裏工作前,因為父母不允許,故從來都沒有外出工作。至一九九七年後,兒女都送去英國讀書,不用湊仔的她因為無聊,就來店裏來幫忙。對她而言,着實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到店裏來,方發覺原來與人相處十分困難,她翻了翻白眼:「我直情以四個字形容,啞口無言,我從來未接觸過咁多人,雙眼從未見過咁多嘢,人哋講乜我都唔知佢有咩意思。」起初數年,根本沒有員工會聽她說話。她請員工做事,他們則認為其毫無知識,甚至着他們下班前先把地掃乾淨,也沒有人願意。她笑言:「佢哋唔做,我做囉!我忍耐力都幾高㗎。」
其實,不止忍耐力,陳太本是有主見之人,她來這裏第一件事就是改賣麵包形式。她見無論客人買多少個麵包,員工都只用一個膠袋盛着,結果客人吃麵包時,要用手指夾着麵包,她認為不體面,於是提出一個麵包用一個袋子的做法。起初員工都不接受,她惟有站在外面看着,員工不按指示,她即開口阻止,堅持了數年,又得客人讚賞,故現已經成了習慣。遇到這些問題,陳太不會跟老公打小報告,她不屑:「我唔會,我一個人要打理一個家庭,一樣需要堅強,我鍾意人除咗用手,仲要用心去做,由我做起囉。」日久見人心,員工現時對她十分尊重,相處愉快,好些員工都跟隨她十年以上。
她自覺幸運,在此,學懂了很多東西,最大的改變,就是懂得去關心別人,她漾起笑意:「冇人教我,但我喺度感覺到客人好關心我,我唔舒服佢哋會知道,我自己感動,所以我先學識咗去關心人。」她終於了解,有些東西要在生活中磨練。
然而,她學懂了,人情卻漸消逝。以前客人間十分和睦,沒有人介意搭枱,一起坐後就會互相對答,但這些畫面漸漸在她眼中消失,她嘆口氣道:「講吓講吓,連早晨都唔想講啦。」這份人情不知何時失落了。只是,人情去,光陰同是。年紀漸老,很多事情都由不得她去主宰。事實上,她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再工作了,腰痠背痛。但累積了四十多年的客人,跟在她身邊多年的員工,真的捨不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她沒有後悔把時間都投放在此,這家小店對她而言,是其成長的地方,彷彿這是她的家,只要每天立於家門前,守護着這份舊情,足矣。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金華冰廳
地址:太子弼街47號
電話:2392 6830
營業時間:6:30am-11pm
詳情: http://bit.ly/2TUq00E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九龍太子是誰 在 金龍太子、九龍太子的由來? - 靈異板 | Dcard 的八卦
另一種是王母與東木公交氣而化,為凌霄寶殿殿前武將。 有一說為但凡忠勇孝義感動天之人,會被玉帝收為義子,封金龍太子,這種金龍太子為智勇雙全 ... ... <看更多>
九龍太子是誰 在 九龍太子是誰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八卦
【九龍太子是誰】「九龍太子是誰」#九龍太子是誰,九龍太子借用蓮花太子乩身下駕,救九龍太子乩!,真實版通靈少女?!屏東九龍太子陣!寶島神很大216集Part18月21 ... ... <看更多>
九龍太子是誰 在 [問題] 金龍太子、九龍太子、中壇元帥- 看板Folklore - 批踢踢 ... 的八卦
請問前輩
金龍太子、九龍太子、中壇元帥(三太子)有什麼差別?怎麼分辨?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3.34.6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lklore/M.1404549100.A.04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