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達人】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戶外運動之首, 全球12大徒手攀岩神人
大家覺得邊個最神??????
1. Dan Osman - Bear's Reach 5.7 ( Speed Climbing ) Fire in the Hole 5.12
2. Steph Davis - The North Face 5.11
3. Alexander Huber ( Huber Brothers ) - Murciana VII+ Kommunist 8b+ / 5.14a
4. Catherine Destivelle - Mali, Grade unknown
5. Andreas Proft - The First and Last 8b / 5.13d Excess Power 5.13
6. Alex Honnold - Half Dome 5.12 The Rostrum 5.11 Moonlight Buttress 5.12+
7. Alain Robert ( The French Spiderman ) - L'abominabe Homme 7c / 5.12d
8. Dean Potter - Separate Reality 5.12a
9. John Bachar - Leave it to the Beaver 5.12a
10. Chris Sharma - Es Pontas 9b / 5.15 Deep Water Soloing ( DWS)
11. Jyoti Raju ( Monkey King ) - Agra Fort, Grade unknown
12. Lee Ho Yeung, Killer, ex-sniper, like single-hand climbing while talking on phone, no matter how hard, he wont miss any call
徒手攀岩
徒手攀岩,屬於攀岩的一種形式,一種戶外的極限運動,不借助任何輔助工具也不用任何保護措施的攀岩,這樣的運動對攀岩技巧要求極高,同時也是對心理考驗的極大挑戰。徒手攀岩危險性很大,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危險運動之首。
簡介
徒手攀岩(rock climing with hands):利用岩石上的裂縫、洞穴、突起等天然把手攀登陡峭岩壁的運動。
攀岩是一項鍛煉綜合素質的運動,不僅可以獲得驚人的勇氣、過人的力量、極好的柔韌性,更可以提高耐力和判斷力,使人在激烈競爭、紛繁紊亂的都市生活中應付自如。在岩壁上攀爬時,生活簡單得只剩下自己。
徒手攀岩就是不加輔助攀岩工具和保護措施的攀岩運動,因而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名列世界十大危險運動之列。但是,徒手攀岩正以其特有的魅力,突出的個性感染著人們,參與攀岩,會讓人在與懸崖峭壁的抗衡中學會堅強,在與大山的擁抱中感受寬容,在征服攀登路線後享受成功與勝利的喜悅。
起源
攀岩運動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1970年成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徒手攀岩是指不依賴任何外在的輔助力量,只靠攀登者的自身力量完成攀登過程。
在歐美、前蘇聯及亞洲的日本、韓國,徒手攀岩運動已相當流行,當今世界攀岩水平數歐美特別是法國與美國最高,法國相對在人工岩壁上佔優,美國在自然岩壁稱強。在亞洲,日本、韓國水平較高,他們有些選手已達到世界水平。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的水平大體相當,同屬亞洲中流水平。
徒手攀岩運動在中國經過十多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加,發展前景十分可喜。從1997年開始,國內每年要舉行兩次以上的全國或國際性比賽,2008年8月在西嶽華山舉行了國內迄今為止總體水平最高的一次國際攀岩邀請賽,2009年的亞洲攀岩錦標賽也將由中國承辦。在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北京,了解攀岩的人已為數不少;而參與攀岩已成為這里許多青少年的時尚行為。儘管攀岩還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很好的普及推廣,但值得欣喜的是,通過近幾年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東南沿海、西南及西北等地區也紛紛要求開展這項運動。全國已經建好或正開始修建各種各樣的天然及人工攀岩場地供人們訓練和娛樂
基本方法
三點固定法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領是: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和動作有一定的要求。(三點固定法已被香港人突破)
身體姿勢
攀登岩石峭壁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以3個支點穩定身體重心,而重心要隨攀登動作的轉換移動,這是攀岩能否穩定、平衡、省力的關鍵。要想身體放鬆就要根據岩壁陡緩程度,使身體和岩壁保持一定距離,靠得太近,會影響觀察攀岩路線和選擇支點。但在攀登人工岩壁時要貼得很近。在自然岩壁攀登時,上、下肢要協調舒展,盤眼要有節奏,上拉、下登要同時用力,身體重心一定要落在腳上,保持面向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上的攀登姿勢。
手臂的動作
手在攀登中是抓住支點、維持身體平衡的關鍵,手臂力量的大小直接影響攀登的質量和效果。因此,一個優秀的攀岩運動員必須有足夠的指力、腕力和臂力。對初學者來說,在不善於充分利用下肢力量的情況下,手臂的動作就顯得更為重要發。手臂如何用力,在人工岩壁攀登和自然岩壁攀登時情況不同,前者要求第一指關節用力摳緊支點的同時,手腕要緊張,手掌要貼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隨手掌緊貼岩壁而下垂,在引體時,手指(握點)有下壓抬臂動作,其動作規律是,重心活動軌跡變化不大,節奏更為明顯。但攀登自然岩壁時其動作就變化很大,要根據支點不同採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扒、捏、拉、推壓、撐等。
腳的動作
一個優秀攀岩運動員的攀登技術發揮得好壞,關鍵是兩腿的力量是否能充分利用。只靠手臂力量攀登不可能持久。腳的動作要領是,兩腿外旋,大腳趾內側貼近岩面,兩腿微屈,以腳踩支點維持身體重心,在自然岩壁支點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況下,要靈活運用。但要切記,膝部不要接觸岩石面,否則會影響到腳的支撐和身體平衡,甚至會造成滑脫而使膝部受傷。另外,在用腳踩支點時,切忌用力過猛,並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腳配合
凡優秀攀岩運動員,上、下肢力量是協調運用的。對初學者或技術還不熟練的運動員來說,上肢力量顯得更為重要,攀登時往往是上肢引體,下肢蹬壓抬腿而移動身體。如果上肢力量差,攀登時就容易疲勞,表現為手臂無力,酸疼麻木,逐漸失去抓握能力。失去抓握能力後,即使有好的下肢力量,也難以繼續維持身體平衡。所以學習攀岩,首先要練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為主,再配合以腳腕、腳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體重心隨著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協調地移動,手腳動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運動特點
徒手攀岩要求人們在各種高度及角度的岩壁上,連續完成轉身、引體向上、騰挪甚至跳躍等驚險動作,集健身、娛樂、競技於一身,是一項刺激而不失優美的極限運動,被全球的攀岩迷們稱為“峭壁上的芭蕾”。雖然,攀岩已漸漸成為了一種大眾化的戶外極限運動,越來越多的人從攀岩運動中體驗到了獨特的樂趣,但是徒手攀岩對人的體能、膽量、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的要求極高,對於那些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危險重重。
日常鍛煉
日常鍛煉建議引體向上可增加臂力和手指的力量;跳繩可以鍛煉身體的柔韌和協調性;乒乓球和棋類對培養判斷力大有益處;游泳鍛煉心肺功能,全身力量和耐力。小技巧手指併攏才能牢牢抓住岩點;手腳輪流用力可以節省體力,必要時向上“悠”一下更是事半功倍;下降時面向岩壁,四肢伸開就不會在岩壁上碰疼;攀岩時可以穿小半號的薄底鞋,用力不容易多了;攀登前觀察岩點,選好路線,可以提高攀岩的速度。
技巧
攀岩前要換上適當的衣服,活動關節,放鬆肌肉,調節心理,使自己處於靈活的狀態,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來挑戰絕壁。在攀岩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渴望成功,任何的懶惰都意味著失敗。
要點
抓
用手抓住岩石的凸起部分。
摳
用手摳住岩石的棱角、縫隙和邊緣。
拉
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的前提下,小臂貼於岩壁,摳住石縫隙或其他地形,以手臂和小臂使身體向上或向左右移動。
推
利用側面、下面的岩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張,將手伸進縫隙裡,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開,以此抓住岩石的縫隙做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
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
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掛
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
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編輯本段
保護措施
保護方法按照保護點設置在攀登路線的頂部,與頂繩攀登相對應的一種保護方法,適用於訓練和初學者攀爬。使用較多的操作方法是法式保護法,即通常所說的五步法。
具體操作步驟:五個步驟為一個週期(以右手為例)。
(1)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分別握緊主繩,左手向下拉繩子的同時右手向上拉繩子。
(2)右手握緊繩子由胸前回放到右大腿外側。
(3)左手移至右手上方,手心向下握緊繩子。
(4)右手移至左手上方。
(5)還原至第一步。
編輯本段
注意事項
(1)任何時候都要有一隻手緊握通過下降器的繩子。
(2)放繩子時,雙手要協調配合。
(3)放繩子時,要緩慢勻速。
徒手攀岩前要換上適當的衣服,活動關節,放鬆肌肉,調節心理,使自己處於靈活的狀態,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來挑戰絕壁。在徒手攀岩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渴望成功,任何的懶惰都意味著失敗。
徒手攀岩前要選擇好攀岩路線,不同的高度、角度的岩道,不同位置大小的岩眼,其難易程度都會不同。攀岩時要依靠冷靜的判斷力、堅強的意志,通過四肢的協調,保持有三點貼穩岩壁,保持身體的重心落在前腳掌,減輕手指和臂腕的負擔。登頂下落要注意配合下落趨勢,適當的用腳支撐,避免擦傷。
編輯本段
相關資料
徒手攀岩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戶外運動之首:
徒手攀岩危險性大
1、徒手攀岩
2、蹦極
3、低空跳傘
4、高空飛越
5、高速賽車
6、潛水
7、登山
8、野外生存
9、速降滑雪
10 、忍飢耐寒
大家覺得邊個最神??????
乒乓球訓練器危險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八卦
你以為ADAS真的有那麼安全?
作者 : Junko Yoshida,EE Times首席國際特派記者
2020-08-17
要多安全才是「足夠安全」?這是在每一次討論到全自動駕駛車輛時都會提到的棘手問題,許多車廠都延遲了自駕車的開發計畫,似乎也將這個問題往後放;但是現在,隨著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成為汽車產業的首選「自動化」技術,這個問題重新浮上檯面。
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AAA)不久前公佈了一份報告,不但未替像是防車道偏離、自動緊急剎車等,被各家車廠宣稱可以「拯救大眾生命安全」的主動式ADAS功能背書,甚至指出產業界與安全運作ADAS相距甚遠,建議車廠該放棄提供ADAS的計畫。
AAA是在實際道路與封閉場域測試了一系列配備ADAS的車輛之後提出警告,表示目前眾多ADAS車輛的性能表現「缺乏一致性」,而且「遠遠達不到100%的可靠」;該報告提出的「危險情境」,包括「主動式駕駛輔助系統的解除通常只有一點點通知──幾乎是會馬上就將控制權交回給駕駛人。」
在該報告中寫道:「AAA建議製造商擴大主動式駕駛輔助系統的測試範圍,並且在其功能獲得改善、能提供更一致以及安全的駕駛體驗之前,限制該類系統的推出。」
AAA指出了兩大問題,一個是防車道偏離輔助功能的表現太差,以及ADAS未能對駕駛人充分提供警告。AAA研究員表示:「在公開道路上,有近73%的錯誤涉及偏離車道或是未在車道上保持穩定的位置;」配備ADAS的車輛與其他車輛或護欄之間的距離太近。
根據AAA的報告,與防車道偏離功能相關事件的具體性質不同,以下是幾個常見的情況:
系統突然脫離(有時是在很關鍵的情況下);
未能發揮作用;
因為(駕駛人)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系統錯誤脫離;
在車道內「乒乓球式」左右飄移;
側邊太接近其他車輛或道路安全護欄到讓人不太能接受的程度;
在彎道、漸變區(pavement transitions)或是遇到出口上坡/下坡時變換車道。
那些系統在AAA於封閉路線進行的測試大多能如預期表現,然而當車輛接近「軟測試車輛」(即一輛假的車子)時,「整體看來,配備ADAS車輛與之撞擊的比例是66%,平均撞擊時速為25英哩(約40公里)。」
此外AAA還發現,主動式駕駛輔助系統的脫離方式很危險,配備這類系統的車輛通常會在發出通知之後立即將車輛掌控權交還給駕駛人──往往在此時駕駛人只放了一點點注意力在路況上,或是已經太依賴該系統。
「AAA一再發現主動式駕駛輔助系統的表現不一致,特別是在現實世界的情境中;」AAA車輛工程暨產業關係組總監Greg Brannon於一份聲明中指出:「製造商需要努力開發更可靠的技術,包括改善防車道偏離功能以及提供更充分的警告。」
車廠撇清責任
針對AAA的報告提出之問題,大多數車廠不意外地都提出反駁。他們並未具體討論對於ADAS功能不可靠的想法,而是強調ADAS的設計是「要輔助駕駛人,並非取代駕駛人;」如果車輛的駕駛人在道路上遭遇危險並且無法處理,歸咎於駕駛人未能保持專注駕駛。
簡而言之,如同自動駕駛技術顧問機構VSI Labs創辦人Phil Magney接受《EE Times》訪問時所言,車廠已經撇清責任:「自動駕駛車輛有兩種──受監督以及未受監督的,任何Level 3以下的都被認為是受監督的自動化,也就是說駕駛人必須為車輛的安全運作負完全責任,他們得密切注意正在發生的情況並且在必要時出手干預。」
他說的是對的。如果你車上的ADAS功能出現故障,例如撞到停在路邊的車子,責任就在你身上;如果坐在駕駛座上的你有保持注意力,你就能充分補足ADAS功能的不完美。無論你覺得公平或不公平,畢竟車廠開發的是「不那麼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並不能清楚辨別路邊的是一輛停放的車子還是一個垃圾袋,他們已經撇清責任。
有任何測試基準嗎?
然而ADAS性能表現的多變總有一天還是會成為車廠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已經有為ADAS功能之命名進行標準化的大量工作正在進行,不過ADAS功能的表現水準不一,還是會讓消費者感到困惑,因為大眾無法光從ADAS功能名稱來預期它們的表現。
是否有一套測試基準可讓車廠使用,好讓他們開發符合高標準規格的ADA功能?Magney坦言並不存在這樣的基準,「沒有任何一家測試機構具備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的測試基準,他們確實擁有很好的準則能測試ADAS功能,但自駕車性能表現不在他們的研究範圍內。」
Magney說他自己對於有這麼多工作沒有做感到有些驚訝,但也指出:「我想這是因為沒有人能就何者安全或不安全達成共識。」
其他人則有不同意見;如市場研究機構Semicast Research首席分析師Colin Barnden接受《EE Times》採訪時表示,測試基準應該扮演像是「新車評鑑計畫」(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NCAP)這樣的角色,由官方評估車輛安全性能並提供消費者資訊。
不過同樣是NCAP,在美國應由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主導的相關測試與標準推動似乎並不嚴謹積極,甚至有人批評NHTSA幾乎會給98%的新車四星或五星的評鑑,就像是「幼兒園足球賽的參賽者人人都有獎品」的概念。
相較於美國,歐洲在ADAS測試準則的開發上則是遠遠領先美國。Barnden表示,歐盟NCAP與獲得歐盟官方授權的英國測試機構Thatcham Research是在相關工作上表現最積極的,而美國NCAP如果無法做到相同的事情,可以就乾脆採用歐盟NCAP的標準。
他舉例指出,例如在2020年6月生效的自動緊急剎車(AEB)弱勢道路使用者(Vulnerable Road User,ARU)測試準則v3.0.3,就是目前最嚴苛的AEB測試準則。
技術上有問題嗎?
在AAA測試中使用的車輛包括配備「Active Driving Assistant Professional」系統的 2019年式BMW X7休旅車,配備「Super Cruise」系統的2019年式Cadillac CT6房車,配備「Ford Co-Pilot36」系統的2019年式Ford Edge休旅車,配備「Highway Driving Assist」系統的2020年式Kia Telluride休旅車,以及配備「EyeSight」系統的2020年式Subaru Outback休旅車。
VSI Labs的Magney在看過AAA測試結果後表示,「在我看來這次測試中的Level 2系統表現很差,防車道偏離系統的失敗率讓我驚訝。」
他指出,VSI Labs測試過許多防車道偏離系統,目前最先進的方案是採用AI而且性能表現比第一代的好很多;特斯拉(Tesla)以視覺為基礎的防車道偏離功能表現也很好,因為他們是以累積了數百萬英哩的消費者使用資料來重複訓練系統。
那究竟為何AAA測試的車輛有那麼高的比例會撞上測試用的軟車?對此Magney表示此結果並不讓人意外,因為防車道偏離系統並不會分辨車道是否堵塞,就算是最先進的特斯拉系統也是一樣;而且對ADAS來說,「其感測器對於橫向位置以及橫向尺寸(物體邊界)的信心不足,無法採取『積極』行動,」如果太「積極」就會頻繁剎車反而造成危險。
測試用軟車是靜止在路邊也是一個原因;Magney指出,AEB經常會因此濾除雷達資訊。而且對AI系統來說,這類的極端案例訓練不足夠;「但這其實也不再是極端案例,希望這是在每一個預期功能安全(Safety Of The Intended Functionality)實例中的已知不安全狀況。」
那人為因素呢?
對於ADAS,車廠可以合法地在事故發生時將責任歸咎於人類駕駛未完全保持注意力;但車廠難道不該承認「人為因素」的存在?對大多數駕駛人來說,並不總是完全清楚ADAS想做什麼,更重要的是不確定ADAS會在哪個時間點決定將方向盤交回給駕駛人。
Semicast Research的Barden就看到了最新AAA報告的一個大問題:「在通篇報告中AAA完全沒提到駕駛員監控系統(DMS);這才是安全問題所在,與ADAS關係不那麼大。」
確實,ADAS何時要換手給人類駕駛的問題,不應該在沒有考慮到以機器視覺為基礎的DMS之情況下來討論。Barden提出了以下的兩難情況,突顯了現有DMS的問題:
在駕駛人保持警覺而且完全專注於駕駛任務時,ADAS表現太主動。
在分秒必爭的緊急情況下,特別是駕駛人分心、疲勞或受傷時,ADAS表現太被動。
Barnden指出,解決方案應該是駕駛輔助系統基於持續監測駕駛人的專注狀態,能做出對於反應速度的即時變化;「在接下來十年內,幾乎每一輛出廠的輕型車都會以DMS為主要的安全系統,幫助確保駕駛人專注於駕駛任務,並在他們分心、疲勞與受傷時發出警報。」
他認為,應該把ADAS放到二線安全系統的位置上,用以校正輕微的操控錯誤、在絕對必要時才提供縱向或橫向的干預;而若是DMS的精密度以及使用率增加,AAA研究中提及分心或是干預問題就完全不存在。
在此同時,無論是在業務員舌燦蓮花的各大廠牌新車展示間,還是在你的新車駕駛座上,各位ADAS車輛的買主們請繼續保持警覺!
附圖:AAA測試之所有車輛的錯誤比例。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00817nt01-lack-of-adas-benchmarks-is-haunting-car-industry/
乒乓球訓練器危險 在 乒乓球訓練神器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八卦
【乒乓球訓練神器】「乒乓球訓練神器」#乒乓球訓練神器,乒乓球訓練器桌球練習器單人乒乓球彈力軟軸乒乓球乒乓球練習懶人運動桌球訓練器兒童益智運動玩具bigmomo2019, ... ... <看更多>
乒乓球訓練器危險 在 桌球練習板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八卦
大自在SUNFLEX 桌球乒乓球揮拍練習器桌球基本功練習器正反手攻擊訓練練手感檯內正手反手撥攻練習擰球下標前請先詢問有無現貨型號:S809 ... ... <看更多>
乒乓球訓練器危險 在 [問題] 桌球對打器- 看板tabletenni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https://tw.myblog.yahoo.com/j67106j/article?mid=86&prev=87&next=85
https://tw.myblog.yahoo.com/j67106j/article?mid=87&prev=-1&next=86
推出好一陣子了,一直想自己作一個@@"
本產品特性優點介紹:
一、一個人就能對打,最接近於人性化的桌球對打器具。
二、對於擊球點揮拍過早、手感差、揮拍力道拿捏不好等問題皆能有明顯的改善。
三、相較於傳統發球機來球容易回擊,放球點固定,腳步及反應之訓練有限。
對於更進階之訓練來說本產品絕對有傳統發球機數倍之功效。(幹,這點是缺點吧)
四、落地型適用於帶球、中長檯拉球、反手帶、正反手交替、腳步練習。
桌上型適用於搓球、擺球、削球、推球、接發球及起板(調整板面發任何旋轉
都能接)。
攜帶型功能同落地型,加裝桌上底座功能同桌上型,體積較小攜帶方便。
顆粒面可針對於顆粒對手迴球軌道的熟悉及應對。
有版友打過這東西嗎?
如果用長顆那面有辦法搞出拉球過去回球回來是下旋的效果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212.2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