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筋急轉彎》後續。
日前我發表〈解嚴後的腦筋,終於自由自在的急轉彎〉,談論80年代末崛起的「腦筋急轉彎」風潮(https://creative-comic.tw/special_topics/51),其實當初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一直很想找到《腦筋急轉彎》一到五集的編劇「阿江」,但是不知該找誰去打聽。
想不到文章刊出後,粉絲團的書友來訊,阿江居然是書友的遠親!這種機會太難得了,於是我便託人隔空向阿江詢問有關《腦筋急轉彎》的消息,我也才知道「阿江」是一名女性。以下是阿江女士寫來的信,敘述當初創立《腦筋急轉彎》的過程。由於她已旅居新加坡甚久,因此信件是以簡體字書寫,全文如下:
--
1987年7月台湾解严,三大张的報禁松绑,我在年底进入余纪忠主管的《中国时报》家庭版当编辑,当时的台湾钱淹脚目,广告推动报纸张数从3张变6张、8张,10多张,版面暴增,除了向更多作家约稿,我们也设立许多新栏目让读者投稿。
《脑筋急转弯》就是其中一个栏目,我念台大时就常跟社团朋友“斗嘴”,跟弟妹玩笑时也会无厘头问答,发想新栏目时,觉得干脆直接向读者发起类似的挑战,反应果然不错,读者投稿的明信片如雪片般飞进报社,后来还因此增辟《趣味休闲版》,刊登轻松短文、笑话、漫画、电玩、填字游戏等。当时报社影响力强大,经费充裕,在副总编辑庄子的“庇护”下,大家想到什么有意思的点子,就全力往前冲,因为喜欢打桥牌,和同事一起巡回全省办“拱猪大赛”,为帮忙日月潭振兴观光,策划热闹的横渡泳赛,真是一段疯玩乐观的good old day。
我主编《趣味休闲版》时,认识很多漫画家,知道爱画画的他们谋生不易,就找上时报出版,提议整理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库,交给漫画家增值后成书,1989年第一集出版,反应不错,时报出版开始积极投入策划相关系列,我1991年底结婚,隔年夫妻一起赴英国求学,《脑筋急转弯》系列编务就交给出版社接手。
回忆还在报社时,经常被拷问“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如果我答不出来,对方就超乐的;出国后,不用再被拷问,但变动的世局用另一种方式强迫我继续动脑,例如1993年的欧盟成立,辜汪会谈。
20多岁的我有幸遇见开明的报社长官,成为20世纪末“脑筋急转弯”全民运动的推动者之一,如今进入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在政治强权、网络巨头的严密监控下,世人的脑筋是否能更自由自在的转弯?不再年轻的我,抱持悲观的态度警觉着。
--
我詢問問題如下:
Q:照阿江女士所述,並非由她獨自編寫問與答,打一開始就是她在報上刊出問題,徵求創意解答是嗎?
A:脑筋急转弯,原本就是家庭版的投稿栏目。初期应该是我做了几题示范,然后开放给读者投稿,有稿费的。
Q:報紙上的腦筋急轉彎,和幾乎同時的「鑽石舞台」大魚吃小魚短劇,究竟誰先誰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GyKWOxMbw)
A:我没注意到电视台的这个短剧,但报纸的专栏应该早于1989年。因为第一集的书在1989年出版,但我搜集题库,交给漫画家绘图,出版社拖了大半年也没出,所以应该是电视台工作人员注意到报纸的读者投稿栏目,开始策划类似短剧。
--
藏書之樂,莫過於自藏自讀而有所得,分享後更能拋磚引玉得貴人指點。感謝當年的「阿江」小姐,為臺灣的娛樂界指點了一條明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咱们继续太乙金华宗旨,上一期讲了此书的来历,以及我个人对于“元神识神”“回光守中”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讲修炼!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方法讲得非常明确具体。整个四、五、六章就是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该...
「乐极生悲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冯以量 Facebook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冯以量 Facebook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樂極生悲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樂極生悲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樂極生悲意思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樂極生悲意思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乐极生悲意思 在 名師說成語78 樂極生悲 - YouTube 的評價
乐极生悲意思 在 冯以量 Facebook 八卦
觉得在这次的新年里,普门杂志非常有诚意。
主题也抓得很好。
五福临门。
透过五篇文章,来详细告诉我们五福临门的含义:“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
在这里附上有关“善终”的这篇采访。
主题:善终
廖德来/采访
引言:古人说的“善终”可遇不可求,现代人唯有靠着正确的认识,配合现金社会的各种因缘条件,为自己营造人生完美的句点。
人生要得一个圆满的句号,浮起的极致,莫非于善终。
善终,是五福中的第五福,意指人在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无挂碍和烦恼,安详且自在地离开人世。在冯以量的了解中,善终还有另一个美丽的诠释。目前担任孝恩辅导与谘商顾问的他认为,善终是一个真善美的终点站。
「善终犹如一场音乐演奏会最后的休止符,一场酸甜苦辣的电影帷幕情节,也是人生剧场的圆满谢幕。每个人皆会经历生老病死的阶段,死亡已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可是善终却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权利。」
虽是基本权利,但一般人对善终的概念十分陌生,就此,冯以量提供了获得 5 个善终的态度与方法,让大家学习把握人生的最后一刻,为众人呈现一场美丽的人生谢幕曲。
小题:5种善终的态度
第一个态度:全面了解现今的医疗方式 。
现代人多因长期饮食与作息不调,导致晚年受到疾病的痛苦。当生命走到紧急关头时,大家在掌握现今医学的概况下,能够让自己抉择自己属意的治疗方式。不管是化疗、电疗、紧急手术、中医治疗等,一旦选择了,请家属尊重他的决定。
有一种疑惑:倘若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利于他的病情,这时是否依然尊重他的决定?冯以量认为,遇到这样的情况,病人与患者需开个家庭会议,一起沟通达致共识,尊重彼此的最后决定。即使到最后治疗方式无法延续他的生命,但至少家属了无遗憾,而往生者也获得了尊严。
第二个态度:生前立下遗嘱和预立医疗自主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简称 ACP)
立遗嘱是把自己名下的房子、汽车、股票等财产分配交代清楚,这是减少不必要的家庭纠纷方式。但是,单单立遗嘱似乎还不足够,还需要预立医疗自主计划。预立医疗自主计划是一份自己对未来治疗与护理的愿望、选择与指示。当自己深陷昏迷,失去自行决定的能力时,这份文件中的负责人(指定的亲朋家属)将会决定是否继续或停止对你的提供治疗,同时该负责人拥有钱财使用权,作为医疗的经费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属的压力,也让家属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
第三个态度:拥有太极的生命感
太极是由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的图案形成,它表示包容与和谐。冯以量认为:「白色象征光明,代表人积极求生的一面;黑色则代表黑暗,表示死亡,让我们了解死亡的必定到来。但是,白色图案中,却有一点黑,说明即使积极求生,也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同样的,在黑色图案中有一点白,说明了即使现在已来到了生死关头,也不代表生命一定消逝,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依然会发生,这和『Prepare for the worst, but hope for the best』的意思是一样的。」
以太极来表现生命观,自有其道理。白中有黑,黑中有白表示消极与积极的共存现象,它不让我们对生死过于乐观与悲观,呈现儒家的中庸与佛教的中道,生死是两相依存的,了解这样的道理,更让我们对生死的结果抱持一颗平常心。
要是缺乏太极的生命观,将会出现这个情况。有位女士想到自己即将离世了,便花完所有的钱,让自己坦荡荡地离开。殊不知在医疗的照护下,她的病情好转,得以继续生存,可是她却面临一贫如洗的境况,让她不知所措,这就是缺乏黑中有白生命观的实例。
第四个态度:预先为自己计划丧礼的安排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甚至婚礼、孩子满月等,大家都以典礼的方式,庆祝自己的人生里程碑。但是,人们常常遗漏了人生的谢幕典礼——丧礼。
为自己预先计划丧礼的安排,并向家人和朋友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爱自己的表现。也是自己最后一次为人生的终点站划上美好的句点。家属在照顾病人的当儿,可谓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若加上丧礼引起意见纠纷,这将造成彼此的伤害,因此预先策划丧礼,可以减轻家属的负担与猜测,减少冲突的发生,这是爱家人的表现。
那要如何策划自己的丧礼?大家可以根据以下的问题好好策划。
1. 丧礼要选用什么样的宗教仪式?或完全不用宗教仪式?
2. 棺木是西式或中式的?是否需要陪葬品?
3. 丧礼的布置是如何的?是否需要准备记事簿,让所有出席者留下对你的感言?或者希望亲友在我的丧礼上诵读诗赋经文,又或者献唱歌曲?
4.如果我有一份告别词,由谁来念出?又或者事先录音或录像?
5.安葬的方式,如土葬、火葬、海葬等的安排。
自我预先准备丧礼,不仅呈现死亡的色彩面,更让许多人从广面角度了解自己,也让在世的家属不再为丧礼烦恼。
第五个态度:留一个纪念传承
人生终点站的结束仅是生命,而非关系。从冯以量13岁丧父的经历而言,其父亲生命的消逝,无法结束现今父子关系的仍在。「即使父亲已离世,但亲友仍会怀念父亲,重温过去与他美好的时刻。这是往生者留下来的爱,也是亲友延续下去的精神支柱。」
这段美丽的回忆,就是往生者留给家属的纪念,它是一种力量的传承,也是一种关怀的表现。冯以量表示,对于常常思念往生者的家属,大家可以借着纪念的传承力量来鼓励他们,这是一件很棒的事!说着说着,冯以量想起了妈妈生前的纪念传承。
「妈妈忘却身上的病痛,手拿着毛绒和针线,一针一线地织成毛衣,送给亲人家属。每当我看到这件毛衣,我就深深感触到这种关怀的力量,除了具有纪念性,也鼓励着我继续好好活下去,提升生命的深广度。」
除了回忆与毛衣,大家也可以通过写信、录像、纪念品等方式,把这份纪念与祝福的爱传承下去,让活着的家属延续你的精神,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生旅程。
小题:成为舞台谢幕的总策划
从自己抉择医疗权、家属遵照己愿行使医疗方式、掌握生死的平常心、自己策划丧礼和遗下纪念的力量这5种善终的方法而言,人人都希望自己无疾而终,含笑而逝,但谁也不知自己的死亡何时降临。而大家大家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人生舞台谢幕的总策划,以圆满无憾的方式,向世间及至亲告别。
善终,是“五福临门”里最难得的福气。在人生进行归纳总结的当儿,让这个过程充满幸福、祥和,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阳光,照耀温暖,也是一种善终的展现。
(完)
乐极生悲意思 在 冯以量 Facebook 八卦
善终治疗 请放手来爱你的亲人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五日 上午十一时四分
光华日报
报道:黄宝君
急救到底,是为了延长生命,还是延长折磨、延长濒死的过程呢?
枯叶飘零,是自然的定律、生命的通则。如果这片叶子早已枯黄,放手让它回归自然,难道就不是一种爱的方式吗?
无可否认,死别总叫人痛彻心扉。但是也往往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才能彻底地体会到生命的无常,进而养成为人付出和珍惜当下的人生态度。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死教育,也是往生者留给在世的人最珍贵的礼物。
冯以量曾在2009年获得新加坡总统颁发“医疗仁心奖”,肯定他在推动安宁疗护的贡献。谈到临终的照顾,总避免不了一个问题,“该不该进行最后的抢救?”他表示,急救或不急救都抱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以前,我一直以为大部分的人一到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们的家人就立刻把他送进医院让他去做急救,我发现到越来越多人都停下来思考一下,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做急救呢?他们时常都跟我说轮到我自己生病,到最后我躺在那边,我必须要写得清清楚楚,不要送进去急救。”
该急救还是见死不救?
对于善终的概念,其实就是依附病人本身的需求而做出的决定,有一些病人是会想要去急救。他表示,有些病人放不下自己的家人,尽管我们时常会说我们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即使急救的巴仙率很低,但仍需要很多的仪器来维持你的生命。他举例,曾经一个小女孩患病,小女孩的爸爸说:“我没有办法接受女儿这么快去世,哪怕她是昏迷的我都要抢救她!”有者是病人自己选择急救望延长寿命,只为能见家人多一天。
一般的善终治疗分为两种,“治愈性治疗”及“安宁疗护”。“治愈性治疗”指,无论采取任何的治疗方案,都一定要痊愈为止;“安宁疗护”则是病人已到了末期,已经接受无法痊愈的事实,继而借用疗护来减轻痛苦。
有些人碍于财物状况而选择让病人在家中安乐死,冯以量觉得这是最妥当的一种安排。他解释,这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上所谓的见死不救,而是临终的病人在被救回来的机率已经是很小,因为当在救他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造成他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楚。
他举例,曾经一个病人他没有急救与否的答案,但他妈妈却因爱子心切,碍于华人传统观念“见死不救”的想法,而坚持急救。后来,病人的生命垂危了,突然病人的爸爸出现怒骂医生及我们的疗护团队说:“为什么我的儿子会突然垂危?”
其实,我们已经一早告知这种情况会发生,但他们无法接受事实而怪罪于医护团队。由于病人并无交代他的临终想法,故此我们唯有遵守家人的意愿选择“积极治疗”。突然,病人的哥哥现身说:“其实弟弟讲过他的想法,他不要急救。可是因为很难在父母面前启齿,所以他交代哥哥说不要急救。一来,急救很花钱;二来,他知道这种病到了末期急救也不能好起来的。”
依个人意愿安详离世
由于当时已进行急救治疗,急救后,病人清醒后,下意识地自己用手要把喉管拆开,但医生们遵守他们的职责,所以绑着他的手及脚,当我进去急救室时,病人泪汪汪地看着我。感觉上他最后的一段日子好像被判了死刑的囚犯般,动弹不得。
十几岁就失去双亲的冯以量,投入安宁疗护后总是习惯性用一本小册子把临终病人的需求给记录下来。在获得当事人与家属的同意下,在2012年他把这些故事重新整理,出版了他个人的第5本著作《善终》,希望在更多人心中撒下善终的种子,因为他相信死亡或许是无可逃避的事情,可是善终却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权利。
他形容,临终的病人犹如被卡着的一个灵魂,大部分的病人其实都不怕死了,因为痛苦的活着也没有意义。所以它其实并不关系到所谓伦理上的对错,而是个人的意愿,如何在至亲面前安详地走。
我一直在思考说,为什么我们华人有一种想法,“牵着我的手就代表你爱我,为什么不可以你放手,其实也是一种爱的方式”。死亡并不是一种消失,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地存在,毕竟死去的人,他依然会永远地活在爱他的人的心目当中。
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
冯以量在《善终》里面写了一封信给姐姐,题目叫做《请放手来爱我》。因为如果我寄电邮,她是不会看的,她很担心在答应之后,她的弟弟就会去世,因为华人最忌讳的文化,不要谈死,万一成真了,就会很自责。后来,姐夫有看我这篇课题,他问我:“如果有50-50的机率,你会如何选择?”我想了想:“之前的我尊重生命的深度,生命活得非常地有质感,这就是善生,它会让我很心甘情愿去接受那个善终,后来就拨电话给我姐姐,我说50-50都不要。”
有一句话:“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意思就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自己的家来得舒适、温暖和安心,于是有人坚持要在居家临终,因此家成为了最适合人生划下句点的地方。然而每个病人都有他不同的需求,有者不愿在至亲面前看到他不好的状况,成为家人的累赘而选择在医院或慈怀医院去世;有过一些病人则会要求,能不能让老公抱着自己。
每一个病人个个不同的需求,所以我时常都在鼓励大家不妨去思考,其实是一种爱自己跟爱家人的表现。“因为我做完我的善终,就是善待我自己,同时也减轻了我家人很多的抉择。”
冯以量的工作都与病人建立了不错的关系,然而这关系是有期限的,这种死别都会抱着沉重的心情。尤其是独居老人,我们真的到葬礼时,还要拿着他的骨灰去绕他的棺木。华人传统文化都很避忌“守孝不能超过三次”,但冯以量已超过20次。
因为我们每一次的生命的关卡,都想尽办法去面对及解决它。可是,死亡是你没有能力解决的,只是你什么时候输而已,不管你在人生当中打赢了多少场的仗。然而“柔软心”的出现,帮助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可以掌控和不能掌控的。
有人说,我从我的脆弱当中越来越学习到坚强,因此,“允许自己脆弱、允许自己悲伤,生命将会经历温柔的转化力量”。
林润崧:功不唐捐的生命
死亡是最真诚的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这辈子最不想学的真正道理。
“死亡,打破了性别、贫富、教育、文化、信仰、族群、政治…的种种藩篱。不管是什麽人,都终将一死。”生离死别提供人一个看见自己有限的机会,让人学习真正的谦卑,意即以量所谓的“柔软心”。
1839年,西班牙一位昆虫学家发现了稀有品种的蝴蝶,决定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来命名,她被誉为全欧洲最美丽、最罕见的蝴蝶,只有三天三夜的寿命,蓝绿色的双翅璀璨无比,展幅约为巴掌大,飞翔时间从黄昏到子夜,每年五、六月间羽化,活动范围限于海拔5400英尺山区松林旁的旷野,交配周期一年只有十天,之后便消失无踪。
1750年至1760年期间十年,英国水手曾在马达加斯加附近的塞舌尔群岛捕获四只陆龟,其中一只被命名为“阿德维塔”,作为礼物送给克莱夫勋爵(生于1725年,死于1774年)。据估计,阿德维塔出生于1750年左右。从1875年到2006年3月23日去世,它一直生活在印度加尔各答的阿里珀莱动物园。随后对阿德维塔龟壳进行的碳年代测定结果证实,这只巨型陆龟的寿命达到255岁左右。
动物昆虫不能非动物非昆虫化,它们接受自己的生命有限,接受生命的变化就是如此;人类却可以非人类化,总是想要克服生命背后的命运主宰。只能活三天的蝴蝶和活了225年的陆龟,它们的生存目的很明确,反观我们人类呢?
有些人在世上活了一百年,有些人只有短短的几年,更有一些生命来不及降临世上就走了,还有的来不及睁开眼睛就早夭了。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死亡形式,让人措手不及,更残酷的是,我们对死亡没有绝对的选择权。
活着的时间很长,不能决定我们活着一定有价值;活着的时间短,也不能代表我们的活着就一定没有价值。要把握的是在我们有生命迹象的时候,好好耕耘生命的深度。
死亡也是一个我们无法争论的对象,允许还活着的人做出任何形式的诠释。人生在世,如果活着的时候种下了善因,在死亡到来做出结算时,会获得善果为回报。
接受生命真相是功不唐捐的──不必强求──该你的一分也不会少给你,不该你的一分也不会多给你。这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明白的真相。
死亡是避免不了的,它给我们最后一个面对自己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把握这最后的一个功课,生命中最大的意义将因此暂留给下次──如果真有下次的话──直到我们都学会了为止。
http://www.kwongwah.com.my/supplement/2014/02/15/3.html
乐极生悲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評價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咱们继续太乙金华宗旨,上一期讲了此书的来历,以及我个人对于“元神识神”“回光守中”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讲修炼!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方法讲得非常明确具体。整个四、五、六章就是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该怎么做!非常神奇的是跟我两年前在马来西亚的内观修行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小部分理念略有不同。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就三个字“观呼吸”。所以我对这一修行方式是有切身体会的。而且你看啊,整个东方文明一切与哲学宗教有关的修行都是以这个方式为最基础。道家的吐纳、禅宗的入定、连儒家都有静坐,还有密宗的脉轮、瑜伽的冥想。可见在那样一个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摸索一种方法,将心中不断升起幻灭的妄念止住,仿佛突然之间都明白了,只有遏制住识神的活动,才能让元神获得觉醒。那第一个动作就是正身安坐将你的视线集中在鼻端,但目的并不是让我们观察鼻子,而是将我们的心念收拢回来置心于一处。因为人的眼睛与心念,是非常活跃好动的。什么叫心猿意马,就是心念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意识像野马一样肆意奔腾。而鼻端就是一个栓猴栓马的木桩,木桩不是重点,重点是把心念栓住。总结起来就八个字:观鼻存想,意守天心。简单吗?其实超难的!大家可以自己尝试,你稍微一晃神就突然惊觉,自己怎么在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注意啊,它并不是刚一出现就被你发觉,而是肆意飘荡了很久,而且它不仅仅飘荡到一个念头,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同的念头,当你突然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些杂念持续了多久,又是从哪里萌生你完全不知道,然后赶紧把心念重新收拢回来。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你能保持“无念”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佛家将这一方法称为“止观”。
小时候去寺庙偶尔观察佛像,就总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所有佛菩萨的形象都是低眉垂目半睁眼的,然后我就去问周围的老人和僧侣,得到的答案都是因为慈悲,不忍看世间苦难。诶,这个回答高大上,高到你不会且不敢有任何质疑。直到我自己做了这个动作,才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在“观呼吸”,这就是在用最直白的方式引导我修行、修心,只有收服心念才能脱离尘世万千苦海。所以教会我收服心念的方式就是在渡化我,所以老人与僧侣的回答也不能说不对,只是这里面隔着一层他们的理解和它他缺失的认知。如果我们再换位思考,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一定知道越是复杂的理念、越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附加他人的理解,就越是难以穿透时间,将他最原始的表达传送于我。反之越是简单、基础、直白,就越容易传达,所以大道一定致简。自此之后我再看到佛像,仿佛佛祖就在跟我说两个字:照做!有很多小伙伴提出这样的质疑,说这个不能瞎练吧,这肯定需要有正派宗师的引导不然很容易走火入魔。我能理解你的担心,但我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正心诚念的人仅仅用观呼吸的方式来收拢自己内心的杂念,怎么就走火入魔了呢?这,这肯定是电视剧看多了呀!其实我也有跟这本书的翻译者:张卜天老师聊起这件事,为什么西方人按书中的方式修行更容易显现效果,而中国人反而会遇到一些阻碍。就是因为咱们血液里本身就流淌着儒道两家的文化基因,咱们看到书中某句话,就会很自然的往更深层去解读、引申、联想,西方人不懂这个,他只能按字面的意思单纯理解。所以我觉得真的不要把这件事想得太过玄幻、深奥、复杂。还是那句话:大道至简。
而且我觉得一定要有正派宗师的指引,跟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存在着悖论…一定要有宗师指引、不然容易走火入魔、那就说明只能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那为什么会有这本书的流传呢?作者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咱俩不见面我也能将我对这个世界认识传达给你。写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不就是让那些没有机缘遇到好老师的人,也可以看书自学嘛!我当然承认,伴随着名师指引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但普通人要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位老师呢?而且他怎么判断这位老师的理解一定正确呢?万一你觉得他无比正确,然后你问:师父您的师父当年是怎么教您的?
师父说:我看书自学的,你说你怎么办!所以说无论是老师还是书本,都只是在引领你入门,师父领进门,修行还是在个人!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段小故事…有一个高僧云游四方,一天夜里经过一个村庄,看到不远处一栋民宅闪烁着一层淡淡的佛光,心想这户人家一定有一位大修行者,于是登门拜访。没想到开门的竟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村老太太,高僧被请进屋,少坐饮茶、相互攀谈。得知家中只有老太太一人居住,平时的生活就是吃斋念佛。高僧问说您平时都诵些什么经文呢?老太太说哎呦这不懂,只知道多做善事不杀生,平时就多念念“那么阿弥陀佛”,高僧噗嗤就乐了,那么阿弥陀佛…是南无阿弥陀佛!老太太一听,啊是这呀…哎呦你看看我,老糊涂了啥也不懂,谢谢大师指点。高僧也双手合十点头,说那行,老人家早点休息,我还得夜路赶到山顶的寺院投宿。于是走出村庄一路上山,到了半山腰呢,再回头看看村庄里老太太的房子,表情瞬间凝固,之前那淡淡的佛光怎么没了…于是高僧赶紧折返下山,又敲开老太太的房门说:老人家,您之前那“那么阿弥陀佛”才是对的,千万不要跟着我的念,您原来怎么念就还是怎么念。第二天夜里,高僧还是不太安心,出了庙门站在山顶遥望村庄,老太太屋外的淡淡佛光依然没有再出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是这位高僧不小心打碎了她的信念,所以我一直觉得信念远比正确重要得多。但是大家也不要误解,我绝不是说正确不重要。但是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就不存在绝对正确,我们只能不断的努力接近。所以在努力前行的过程中,信念就变得更为重要一些。
当然这本书里也会单独有一个篇章叫做“回光差谬”,就是你在练习时容易犯下的错误…第一大谬误就是不要过分执着于一呼一吸,你不能像个拿着鞭子监督奴隶的监工,一直紧张兮兮的高度警惕,不准偷懒啊,不对。但是又不能过分松懈,懈到昏昏沉沉、心如死灰,犹如枯木顽石。杂念确实没有了,生命迹象也没有了。咱们是要把识神收服,而不是把他弄死。一定是顺其自然、心神安逸。即无杂念、又十分清醒,那八个字怎么说的?观鼻存想,意守天心。什么叫存想,存想就是保持意识的清醒。道家也将这种难以描述的尺度解释为:是那么,非那么。非那么,却那么。总之就是一种似观非观、似想非想状态。就是你一定要寻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分寸感。第二个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他是放在后面几个章节讲解的,我也把他提到前面来归为一类,就是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就是你不要急着去验证他,功夫到了该来的自然而然的来,有了某些阶段性的进展,也不要执着于这些进展…一如往常,该干什么干什么!要把这一功课完全融入你的身体,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的生活方式。第三个要注意的,他也是放在独立的一章叫“回光活法”,是不要荒废自己的正业,如果能够保持每日清晨静坐一时半刻最好,其实练习到了一定程度,你是能够做到即使不静坐也可随时、随地、随事的内观,感受自己的呼吸,牵住自己的妄念。我觉得这一点也很好,不然我去修仙了,父母妻儿谁来养!另外也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搞得神神怪怪,不要刻意做给别人看。
接下来就是第九章百日筑基,就是你要用差不多100天的时间,为修炼内丹打造一个稳固的基础。当然有的人慢一点、有的人快一些,所谓的百日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净化身心的过程。我当时在马来西亚的内观是15天,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些身体的变化了,比方说你会觉得整个人特别清爽、特别精神、特别明朗,不浑浊!你所有感官在逐渐变得敏锐,尤其是对食物深层的味道,会比之前更丰富。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你知道天气很热,马来西亚嘛,而且那个地方没有空调,但是你并不会感觉很闷很燥。百日我是真的没有体验过,书中描述的状态是:精足、气满、神旺。然后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奇妙的感觉,大概有几个类型。第一种叫神入谷中,就是你在静坐时,如果周围有人讲话,你会觉得这个声音很远,是从遥远深邃的山谷中传出来的,而且还带着回声。你并未刻意去听,但却又非常清晰。第二种叫做虚室生白就是你在静坐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团弥散开来的白光,仿佛身处云雾之中。第三种叫做神归顶天,就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非常的绵软轻盈,而且伴随缓缓上浮的感觉。但并不是真的飞起来啊,是一种气场向上汇聚于头顶的体验。当你真的能够做到“心空漏尽,内丹也就逐渐形成,他并不是一颗实体的药丸,说到底他还是你的一种感受。据说能看见一些奇妙的图案,所以荣格为什么会将书名定位“金花”的秘密呢!就是因为荣格走访了众多欧洲的“修行者”,把他们眼前出现的图案绘制出来。欧洲人觉得这就是神奇的“曼陀罗”所叫做金花的秘密。
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说:壮哥,这…这真的有用吗?我觉得这个话得分两头说,读书归读书,修炼归修炼!咱们由浅入深…读任何书都一样,首先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可以更多面的了解自己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我在想象一个最低作用的场景是,就是如果有一天一位欧洲青年拿着这本书说:你知道这个嘛?你可以很淡定回答:嗯,读过!如果你自己本身很认同这本书的方法,诶!你们就可以各自聊聊东西方对此书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你不认同这本书的说法,那更有意思!你就可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说:不会吧,你们还真练啊!这时候这老外肯定就蒙了…嗯…你们不练嘛!此刻你也无需明确否认,只留给他一个饱含深意的微笑。怎么样,有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我自己跟自己开的玩笑。接下来聊一聊修炼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道家养生著作,我们先不谈它玄幻的一面,单纯从我们以往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来看,你觉得“养生”二字能做到吗?我觉得可以…如果一个人面对任何生活中复杂事物都能做到,不烦扰、不动气、不妄想、不奢求,那不活该人家健康长寿!再接下来更上一层,能不能获得通天达地的智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历史上的众多牛人都习惯于静坐养性…佛祖、老子、孔圣这就不用说了。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近且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王阳明牛不牛!曾国藩牛不牛!都是既能做学问,又能干实事儿大神。进了朝堂就是精明睿智的政治家,进了学堂就是圣贤道德的教育家,最不可思议的进了战场就是百战百胜军神,为什么?静坐养性,内观冥想。究竟在用怎样的方式成就他们的智慧?我几年前看一部书叫“战国纵横”,后来改名叫“鬼谷子的局”,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子上山拜师的前几年,什么都没学,天天就在那打坐磨炼心智。我一开始不是特别理解,我想这要是我,早就撂挑子走人,但是越看越明白。你想啊一个人能沉寂下来将大把的时间花在那么无聊的静坐上,那这个人对于时间的理解跟普通人一定是不一样,那得多能沉得住气!因为很多人很多事,输就输在心急浮躁。几年的时间,每天都在摒除杂念就做一件事“观呼吸”,你说这样的人做起实事来又是多么专注?因为他已经非常习惯于“置心于一处”,他就把手头要处理的这一件事当作“鼻端”当作“呼吸”,此外不生一念。因为人的精力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让琐碎的妄念拆的七零八落,就一定没有凝聚起来更具有力量。再来这样的人精力一定极其旺盛,因为他平时可以控制心念,它本身消耗的精力就少。你呢?家事、琐事、暧昧事,事事烦扰,你领兵打仗,碰到一个这样的对手。心无杂念、气定神闲、冷静专注、精力充沛!这谁能扛得住啊!所以他不但不会耽误你的事业,反而会赋予你更强大的能量。其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已经值了…但我们还是要再往上说一层,如果真的练成内丹,修成长生不老。或者他仅仅只是让我年迈的时候更具活力,更不容易生病,我觉得我已经快乐似神仙了。这两集节目太乙金华宗旨,绝对值得你召集一家老小组团观看!尤其适合转发给家里的亲戚长辈…以后过年团聚,再有七大姑八大姨,问成绩、问工资、问女朋友、问生孩子!你就说:二姨二姨,我欲修仙。有成之日,必带你升天。节目最后壮哥不得不再次反复的强调,这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理解,于各位而言不一定正确,它只能作为你学习的参考。如果有兴趣,还是要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尝试。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去多看一看其他老师的理解,但同样只能作为参考。相信聪明如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领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w-y4K8VpeE/hqdefault.jpg)
乐极生悲意思 在 樂極生悲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八卦
乐极生悲 _百度百科乐极生悲,汉语成语,拼音是lè jí shēng bēi,意思是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樂極生悲是什麼意思,樂極生悲的解釋, ... ... <看更多>
乐极生悲意思 在 樂極生悲意思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八卦
樂極生悲意思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問題] 42吋電視三選一(打PS3 XD) · [問題] Android TV 帳號問題 · [問題] 麥當勞沙拉這份量正常嗎 · [討論] 為什麼臺灣速食店鮮少有聖誕 ... ... <看更多>
乐极生悲意思 在 樂極生悲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八卦
乐极生悲 _百度百科乐极生悲,汉语成语,拼音是lè jí shēng bēi,意思是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樂極生悲是什麼意思,樂極生悲的解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