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赫胥黎的想像變成現實】
在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裡,人人各安本份,飾演被指派的階級、角色,按既定程序進行各樣「正確」之事。
可是,你有否想過,在現實世界強行將思想、行為、文化、習俗改造成相同模樣,會出現怎樣的後果?不如看看丹麥的慘痛教訓。
1951 年,格陵蘭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地區疾病橫行,居民以捕獵海豹維生,當地殖民宗主國丹麥為求推動地區發展,企圖創造出現代化的新格陵蘭人。因此,要求當地教師、牧師尋找適合兒童,來進行一場社會實驗,希望參與者能成為新格陵蘭人的樣辦。
不少家庭因家境欠佳、被政府人員「更美好生活」的說辭說服,而將子女送往實驗。最終,當局挑選出 9 女 13 男,共 22 名不足 10 歲的因紐特(Inuit)孩童參與實驗。
孩童被送往丹麥強迫同化,被迫學習丹麥文化習俗,練習丹麥語。實驗期間,他們散居於丹麥各地的寄宿家庭之中,無法與自己的親人聯繫,而且不少人不擅丹麥語,難以與寄宿家庭成員溝通,出現語言障礙。
1952 年 10 月,他們習得丹麥語言及文化後,實驗結束。6 名孩童繼續留在當地寄宿家庭,16 名孩童被送回格陵蘭,只是結果不似預期。當局以孩童習慣丹麥的富裕生活為由,未必適應原來家庭環境,將孩童送到首府努克(Nuuk)的孤兒院生活,孩童回家的美夢落空。在院內,孩童繼續被要求以丹麥語溝通,被禁止以因紐特語交談。
有研究指出,參與實驗的孩童出現不少後遺症,包括身份認同混亂、缺乏歸屬感,甚至忘記原有的因紐特文化,最後成為失根、社會邊緣化的一群。因受心理問題困擾,部分孩童因酗酒而早逝,部分則因不解父母決定而與家庭不和,影響深遠。即使 2020 年,丹麥首相曾就實驗帶來的影響道歉,只是一切已來得太遲,22 名孩童的人生軌跡早已改寫。
#茶杯你不知道的古事
CUP 出版《美麗新世界》網上訂購:
https://pse.is/3l6cg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WennnTV溫蒂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我的頻道 看我最新影片▶️https://pse.is/JKBTU (點開下面還有得看!) 來看看在台灣生活 來自丹麥以及來自法國的高中女孩 他們在台灣生活六個月之後 對台灣的文化衝擊! 台灣小吃的部分~我覺得都好吃啊xD ▴▴▴More about 溫蒂▴▴▴ ・ Facebook👉htt...
丹麥語言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八卦
#語言 愈趨「大同」,據估計,到本世紀末,世界上一半的語言將會滅絕。
語言消亡,優勝劣敗,人們只是轉向更為「實用」的語言,許多人對於語言消失或許並不以為意。有些人則將之類比作物種滅絕,對之感到悲傷。除了訴諸情感,有些語言學家則關注語言本身的損失。有丹麥語言學者認為,從功利角度,仍有保護語言的需要。
詳細全文:
https://goo.gl/xREXTb
延伸專題:
【保育土著語言之必要】
https://goo.gl/LvXrKh
【自學 app 拯救沒有優勢的語言】
https://goo.gl/nFMmdE
【這些印度山村村民,是亞歷山大遠征軍後裔?】
https://goo.gl/fdpnVJ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s://goo.gl/9BPmQ1
丹麥語言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八卦
「語言」是人類文化與文明發展的基石,有多少種語言往往就代表有多少種理解世界的獨特角度,以及有多少種人群的自我認同。
這篇來自【CUP】的文章,帶我們看到保護瀕危語言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反思語言與文化生活之間的聯繫該如何保存?
-------------------
聯合國宣佈 2019 年為「國際土著語言年」,宣揚保護使用土著語言之重要。世界上大約 7,000 種語言,當中約 4,000 種語言僅為世界人口的 2% 所使用,全球逾 4 成人口正使用 8 種常用語言。語言愈趨「大同」,據估計,到本世紀末,世界上一半的語言將會滅絕。
語言消亡,優勝劣敗,人們只是轉向更為「實用」的語言,許多人對於語言消失或許並不以為意。有些人則將之類比作物種滅絕,對之感到悲傷。除了訴諸情感,有些語言學家則關注語言本身的損失。丹麥語言學者 Jeroen Willemsen 和 Kristoffer Friis Bøegh 就認為,從功利角度,仍有保護語言的需要。
語言在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一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一方面卻帶有相似或相關的特徵。舉例說,如果某一項語言的直接受詞(direct object)出現在動詞之後(例如「我吃魚」),這種語言很可能也有介詞(後、中、上、下等)放在名詞之前。但是如果在一種語言中,直接受詞出現在動詞之前,語言可能會有「後置介詞」(postposition)。它們具有和介詞相同的功能,但是放在名詞之後而不是之前。以上就是所謂的「詞序相關性」。
在直接受詞出現在動詞之前的語言(如拉丁語,土耳其語或 Reta 語)中,動詞往往是句子的最後部分。這些所謂「動詞最後」的語言不僅經常有後置詞,而且往往也有「格標記」(Case Marker)。格標記是一種語法系統,可在名詞上使用前綴和後綴等元素來說明其語法角色。例如,在拉丁語中,如果「星」是主語,則是「stella」(例如星星是明亮的);如果它是受詞,則為「stellam」(例如我看到了星星);而 stellae 則是屬格(例如英語中的「the light of a star」)。語言學家推測,「動詞最後」的語言是出於效率原因:因為句子的前兩個元素是名詞,因此能更快傳達關於句子中發生的事情。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丹麥語言 在 WennnTV溫蒂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我的頻道 看我最新影片▶️https://pse.is/JKBTU
(點開下面還有得看!)
來看看在台灣生活 來自丹麥以及來自法國的高中女孩
他們在台灣生活六個月之後 對台灣的文化衝擊!
台灣小吃的部分~我覺得都好吃啊xD
▴▴▴More about 溫蒂▴▴▴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ennnTV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nnntv/
・Weibo微博 👉https://goo.gl/DiFk71
・商務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
・寄東西給溫蒂 👉 40699 台中大坑口郵局第7號信箱
▴▴▴♕ 其他溫蒂的影片 ♕▴▴▴
法國人餐桌上的4大禁忌?!來去法國轟媽家作客!:https://goo.gl/dxV9aK
英國法國生活真的有差這麼多嗎?!https://goo.gl/srjcq5
法國人都怎麼唸「麥當勞」?外來字?:https://goo.gl/eyaGAH
帶你逛法國超市|台灣人在法國超市驚訝的三個畫面: https://goo.gl/tAwJnE
留學法國要多花少錢?留學費開銷大公開!https://goo.gl/sdmQhm
法國人看台灣,最真實的文化衝擊!: https://goo.gl/pi7CyJ
巴黎地鐵 vs 台北捷運 5大差異! : https://goo.gl/orfV8T
法國「沒有」的5件事 :https://goo.gl/g3VsYc
法國高中老師真難當?法國與台灣國高中的五大差異https://goo.gl/6oJJMw
▴▴▴ ✂ 拍攝相關 ▴▴▴
相機:CANON M50, iPhone
剪片軟體:Adobe Premiere Pro CC
麥克風:Rode VIDEOMICRO
溫蒂'關鍵字:
外國人、法國、丹麥、里昂女孩、丹麥女孩、文化衝擊、文化差異、台灣小吃、台灣文化、中學、臭豆腐、豬血糕、法語、法文、法國人看台灣、北歐人、丹麥人看台灣、高中生、台灣美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lF4Qu8qmp0/hqdefault.jpg)
丹麥語言 在 丹麥語學習 - 語言板 | Dcard 的八卦
不知道板上有沒有人學丹麥文....,其實也才透過Duolingo開始學一個多月而已,也今天完成了上面的Danish Tree....,當初想要接觸的時候,是覺得丹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