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先天缺陷:從GIUK防線反思台灣關鍵性】
1. #中國出海的阿基里斯之腱:讓中國永遠無法崛起?
在歷史上的強權中,美國擁有地緣政治上最理想的位置:和舊世界的距離使她難以入侵、足夠的土地與人口讓她自給自足、同時面對兩大洋讓她無阻礙的掌控海權,簡而言之,美國進可攻,退可守。
相反的,作為大陸型帝國的中國,雖然也有著廣大的領土與豐沛的人口,但只有一面面海,且自由航行的海域被封鎖在韓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這群大陸邊緣國家之內,若要通往太平洋,中國必須穿越第一島鏈;若要通往印度洋,中國必須穿越被東南亞諸國包圍的南海,
在過去中華帝國的朝貢秩序中,中華帝國對於海權與貿易並不感興趣,放任此處的非官方經濟貿易進行,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海上主要的威脅來自海盜,其中更有許多是叛離中華帝國尋找新天地的子民;但在亞洲國家已經接受西方遊戲規則,建立起西發里亞體系後,中華帝國稱霸南海的主張顯得蒼白可笑;部分中國御用學者主張的中華門羅體系更是忽略亞洲與加勒比海的根本差異。
簡而言之,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下,各國(包含中國)均能維持目前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在中國天朝秩序下則不然。只要美國仍在遠東有效存在,以及中國並未取得第一島鏈的破口(台灣),中國就難以有效取得遠東的武力控制權,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緣環境的先天困境,也是中國一直無恥地肖想的原因。
2. 從納粹到蘇聯: #未竟的大西洋之夢與GIUK防線
在20世紀,歐洲大陸上曾經興起兩個挑戰世界秩序的強權,但都在半世紀內崩潰(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國:1890年代-1918,1936-1945,蘇聯:1945-1991),這兩個強權都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自由進入大西洋的管道,也無法有效切斷英美盟軍的海上生命線。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多次利用從本土和挪威出發的艦艇,嘗試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但往往被英國海軍在GIUK防線發現,進而追擊。所謂GIUK防線,指得是格陵蘭(Greenlan)-冰島(Iceland)-英國(UK),來自北歐或中、東歐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大西洋,除了穿越狹窄的英倫海峽外,就只能從冰島的兩側溜過去。
因此,在二戰爆發後,早在德國還沒入侵法國之前,就先入侵挪威,直指北海;而英國的回應,則是在丹麥淪陷後預防性佔領法羅群島、冰島,美國也實質佔領格陵蘭,以堵住GIUK一線。
二戰初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英國嘗試於丹麥海峽(格陵蘭-冰島)攔截俾斯麥號與尤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雖然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損失了胡德號,但已被發現的俾斯麥號最終仍被擊沈,而無法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在二戰早期,英國無法有效巡邏丹麥海峽,但在1943年後英國逐漸加強此缺口的防務,部署長程飛機巡弋這個缺口,以至於德國只剩部署在法國沿岸的U艇能進行大西洋作戰。
相對於曾經佔領法國的德國,二戰後的蘇聯海軍活動範圍更加受限,在1950年代,隨著蘇聯的威脅增加,GIUK缺口再次成為海上作戰的焦點,假想敵就是從莫曼斯克進入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部隊,這時候英美海軍更近一步的在GIUK海底部署稱為SOSUS的海底聽音站,以偵查蘇聯動態,而英國皇家海軍也積極建立反潛艦隊用以防守此一區域。但相對的,蘇聯也把GIUK缺口視為英美敵對行動的發起線,利用艦隊與長程偵察機不斷巡弋越過此線的航母艦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帝國與蘇聯帝國的生命中,他們都沒有取得遠洋的自由航行能力,儘管透過SLBM的發展,讓蘇聯可以在北海就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在傳統戰爭中,對航運線的威脅仍然有限。
3. JOTP防線- #第一島鏈成為太平洋長城:
我們從GIUK防線的案例回到台灣,和蘇聯相比,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和GIUK防線相比,第一島鏈(Japan-Okinawa-Taiwan-Philippine)的島嶼更多,間隙更零碎,日本相當於不列顛的角色,中間的台灣更是比冰島強大多倍,菲律賓也比格陵蘭更適合部署海空軍。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4. #海軍建軍方向:
最後,為了守住第一島鏈,以及維繫我國海上生命線,海軍應該有怎樣的建軍方向?
台海作戰,並非全部是登陸與反登陸戰,共軍對我發起奪島、封鎖等有限衝突,配合資訊戰等滲透作戰,瓦解我國內部抵抗決心的成本更低,海軍必須做好各種衝突的準備,並以守護最核心利益與國家生存為第一重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對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兩方面的充分空中、海底偵查能力,包含必要時機隊的24小時滯空巡弋,偵查共軍進入菲律賓海的迂迴動向。
在對水面打擊方面,多種反艦飛彈在海射、潛射、空射、陸基的部署自然必要,且需特別著重機動性、生存性、以及充分備彈數(含生產能力),以應付登陸船團、敵水面主力艦隊兩種目標。
在反潛作戰部分,海軍必須繼續獲得新一代具備拖曳聲吶的FFG,以及足夠數量之潛艦,在海底部署固定聽音站,以及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潛艦可能活動區的水文資料也屬必須,同時仍需注意共軍小型無人水下載具等新作戰方式之使用。
海軍的大型水面艦隊,必須建立菲律賓海制海與自由航行能力,戰時與美日澳海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在戰時,西部港口可能遭遇飽和打擊,艦隊需要立即進行戰術迂迴,在海上維持生存能力,並且打擊穿越第一島鏈的共軍潛艇與水面艦隊。
台灣的位置,是中國心腹之痛,如果我國的防禦力量與決心能夠充分加強,讓中國某些作戰方式成本過高,將可以限縮其戰略可能性,而使我國在政治外交戰場,獲得更大空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丹麥海盜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白宮國安會恭賀台灣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
美國當地時間7月9日下午,白宮國安會在推特上分享了台灣與索馬利蘭加深雙方外交關係的的新聞,並說道:「很高興看到台灣在如此需求孔急的時刻加深與東非的交往。台灣是公共衛生、教育、技術援助,且更多方面的重要合作夥伴!」
➤ 白宮國安會推特:https://pse.is/TY7TF
索馬利蘭雖然零邦交,但卻是實質獨立的國家。衣索比亞、吉布地、土耳其在索馬利蘭設有總領事館,丹麥則開設國際開發計畫辦事處,英國、歐盟、聯合國均在索馬利蘭設有辦事處。
台灣這次在索馬利蘭設立具有官方性質的代表處,將會是往後持續在東非地區開拓外交發展一個很好的基地。而美方這次高調表態讚揚台灣在東非設立具有「官方性質」的代表處,某種程度上也等於是承認了台灣是具有外交能力的主權國家。
▍相關閱讀:
➤ 〈關於索馬利蘭,台灣人需要知道的10件事情〉:https://pse.is/T9VT6
➤ 〈台索關係升溫背後的戰略意義:將外交延伸到國際發展〉:https://pse.is/TSTAB
➤ 〈台灣與「非洲之角」〉:https://pse.is/TVNKP
在 菜市場政治學 的貼文中(https://pse.is/UCUCS),就有整理到一種說法:
台灣在此(東非)扮演的角色除了我們本身ODA(政府開發援助)有其成果外
美國很可能會希望在此擴大影響力
因此合理推估美國或其非官方的代理者「也許」曾經牽線過
希望台灣扮演當初在吉里巴斯的角色
由台灣來做的話,比較不會激怒索馬利亞中央政府與其他在地軍閥勢力
其他利益關係者也比較沒有立場批判自己不承認的國家(也就是索馬利蘭與台灣)
台灣與索馬利蘭雙方未來關係發展如何
需要看雙方政府人員的努力與造化
在當地有糧食、海盜、醫療等「非傳統安全領域」
台灣可以發揮功用與深化角色地位
------
▍延伸議題
順道介紹一個國際法概念:「國家承認」與「有沒有邦交」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喔!一個國家要不要承認另一個國家為獨立國家,不必然要以雙方建交為前提。
從台灣的外交部新聞稿看起來,我們明確承認索馬利蘭為獨立國家。
另一方面,台灣將設立的代表處名稱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這更是一個有趣的發展方向,畢竟過去沒有任何一個官方駐外機構的名稱是這樣。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觀測站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丹麥海盜 在 Zass17 Facebook 八卦
日語中有很多外來語,這些詞語多以片假名標記,用了日文發音後其實要有點慧根才會理解這類部分意會-不太能言傳的日式英語,譬如說吃到吐(All You Can Eat)的自助餐,一般常用的字是Buffet,然而很多日本餐廳會使用Bai-kin-gu,語源為英文Viking(維京人),啊這種撈本式自助餐跟縱橫北海的維京人有甚麼超現實的連結?
這個要回到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後的重建歲月,當時老牌的東京帝國酒店派代表到丹麥取經學習,回國後餐飲部創辦這類由顧客自行取用的自助餐,這源自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由瑞典館的“Three Crowns Restaurant"所提供瑞典式自助餐Smörgåsbord,是指一種慶祝式的饗宴,由客人從各種可供選擇的菜餚中不受拘束的挑選 ,但是Smörgåsbord這詞實在太難唸了,而當下(1958年)帝國酒店鄰近的日比谷映画正好在上映The Vikings一片,其中維京海盜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豪邁跟這種飲食方式有神似,而且一樣都是源自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血脈相傳,於是酒店的西餐廳便改名做Imperial Viking,之後在日語中作為起源的地位一直沿用至今。
丹麥海盜 在 愛爾達體育家族 ELTA Sports Youtube 的評價
1.中職新聞小胖關鍵三分砲 桃猿10:7犀牛
2.白襪金鶯鄧恩國慶日再見轟 白襪3:2射金鶯
3.費城人後來居上 海盜柯爾吞下首敗
4.游泳安全記者會 酷暑來敲門 水上活動安全莫輕忽
5.國體大體育博物館 藏莊智淵冠軍盃
6.高爾夫法國公開賽 丹麥漢森暫時一桿領先
7.鑽石聯賽美百米天王蓋伊 鑽石聯賽9秒78摘金
8.美國熱狗大胃王狂吞69根! 切斯諾寫熱狗賽紀錄
9.PLAY吧預告

丹麥海盜 在 丹麥國王| 克努特大帝| 歐洲歷史| 英國史 - YouTube 的八卦
他继承父亲 丹麦 国王斯温的王位,对英格兰、 丹麦 、挪威及部分瑞典进行统治, ... 英國歷史5 | 北歐 海盜 的鼎盛時代-北海帝國| 丹麥 歷史| 英國歷史| 丹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