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丹麥女孩~
同時也有4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1萬的網紅噪咖EBCbuz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男孩的帥氣,女孩的貼心~男子漢女孩她都有! 但妳可知道男子漢女孩在生活中也有說不出的困擾啊~ 更多只有妳知道系列►► http://bit.ly/1TRhC9U 女孩們!看過來,那些身為女孩才會知道的小煩惱;只有身為女孩才能會心一笑小動作,我相信只有『妳』知道! 【訂閱Youtube頻道】 噪咖...
丹麥女孩 在 兔 包 Facebook 八卦
我也想跟兒子一起穿T恤球鞋以外的東西啊!!!
#是我要求太多了嗎?
#讓兒子變成丹麥女孩長輩應該無法接受
丹麥女孩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Lessons from Movies Facebook 八卦
最佳女配角:Alicia Vikander - 丹麥女孩
恭喜!
丹麥女孩 在 噪咖EBCbuzz Youtube 的評價
男孩的帥氣,女孩的貼心~男子漢女孩她都有!
但妳可知道男子漢女孩在生活中也有說不出的困擾啊~
更多只有妳知道系列►► http://bit.ly/1TRhC9U
女孩們!看過來,那些身為女孩才會知道的小煩惱;只有身為女孩才能會心一笑小動作,我相信只有『妳』知道!
【訂閱Youtube頻道】
噪咖EBCbuzz►► https://goo.gl/Opw7Cv
【噪咖強打精選】
做吧!噪咖系列►► http://bit.ly/1Tggkpn
魯蛇辦公室系列►► https://goo.gl/PshSFR
期望與現實系列►► https://goo.gl/cAoeGn
【噪咖Facebook粉絲頁】
噪咖EBCbuzz►► http://on.fb.me/1eevkXo
【噪咖EBCBuzz】
最幽默有趣的生活娛樂內容都在這►► http://www.ebcbuzz.com/
丹麥女孩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oof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憑《王者之聲:宣戰時刻》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執導過《悲慘世界》、《丹麥女孩》的湯姆霍伯,將再次擔任製片與執導,改編安德洛伊韋伯的熱門音樂劇《貓》。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女伶法蘭契絲卡海沃德首次演出電影處女作。
這部音樂片有安德魯洛伊韋伯編寫的經典音樂和世界級的舞者陣容,由曾經榮獲百老匯東尼獎的編舞師安迪布蘭肯布勒負責編舞,這部電影以令人歎為觀止的場景設計、最先進的拍攝技術,以及從芭蕾舞到現代舞、嘻哈舞到爵士舞、街舞到踢踏舞的多樣化舞蹈風格,為全新世代重新想像這齣經典音樂劇。
這部電影的演員還包括羅比費爾菲喬(百老匯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勞瑞大衛森、來自法國的嘻哈兄弟舞者Les Twins(賴瑞與羅蘭鮑舒瓦)、知名女舞者咪特陶莉(曾經演出蕾哈娜和菲董的MV《N.E.R.D.》)、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史蒂芬麥可雷,以及迅速竄紅的男歌手布魯伊羅賓森。
風靡全球的《貓》是倫敦西區和百老匯史上公演最久的音樂劇,這齣音樂劇於1981年在新倫敦劇院舉行首演,隨後連續公演了21年,並且獲得勞倫斯奧立佛獎和《標準晚報》獎最佳音樂劇獎的肯定。《貓》於1983年獲得七項百老匯東尼獎,包括最佳音樂劇,並且在百老匯上演了18年。這齣音樂劇自從1981年在倫敦首演以來,持續在全球各地公演,至今締造8千1百萬人次的觀賞紀錄,並以19種語言在50個國家演出。《貓》被公認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
丹麥女孩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註:我當初買《怪獸與他們的產地》時是原文版 現在繁體絕版了 所以影片裡面的譯名都用大陸翻譯
訂閱超粒方~:http://goo.gl/33jP5z
上一部影片: https://goo.gl/ePVaeR
=====================================
這次要來分析的預告片是《怪獸與他們的產地》,
哈利波特系列的前傳/外傳。
故事講述1920年代,奇獸學家紐特斯卡曼德(艾迪雷曼飾演)
來到紐約,他箱子裡面的奇獸卻被意外放出來,
引起巫師和莫魔(普通人)之間的緊張情勢。
導演:大衛葉慈(哈利波特系列)
編劇: J.K.羅琳 (哈利波特小說)
主演: 艾迪雷曼(丹麥女孩)
凱薩琳·沃特斯頓(性本惡)
柯林法洛(單身動物園)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丹麥女孩 在 電影#負雷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跨性別≠同性戀 - Dcard 的八卦
但在《丹麥女孩》中,我卻從不會把他和Lili Elbe搞混。我一直認為,演員演出一個角色,要讓人覺得他「就是」那個角色(Stephen Hawking),而非「像是」 ... ... <看更多>
丹麥女孩 在 [負雷] 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 精華區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英國電影看多了,我漸漸有一種奇妙的直覺:從片頭 Opening Titles 聽配樂開始,大概就猜得到這片是真的有創意故事與洞見不吐不快,還是庸庸碌碌按表操課的半瓶水。很遺憾,從前五秒我已經猜到這片應該是後者,結果還真的就是後者。
.. . . . .
光看這種英國廉價製作越用越濫的懶人配樂,如 ||: 31 63 16:|| 或 ||: 37 53 75 :||這一類三連音階無限反覆的高音節奏基底,偶爾浮出水面一下的低音主旋律,搭配一大堆湖泊、浮雲、風吹草、浮光掠影... 這種英國片配樂和影像老梗真的是看到膩了,簡直懷疑是配樂大師 Alexandre Desplat 交差了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juomnMPiE
當然啦,一個巴掌拍不響,說不定 Desplat團隊也很無奈?畢竟光聽原聲帶本身還算好聽,但搭配在電影裡居然就搭得很隨便,彷彿變成複製貼上無限反覆想停就停的配樂,不顧視覺節奏隨意填補過門... 從配樂的使用,就知道本片導演根本不嚴格掌控電影進展的細節,其他層面的品質把關恐怕也堪慮。
故事與真實
故事主題似乎很感人,一個體貼的妻子含淚鼓勵並祝福丈夫勇敢變性,但其實本片原著小說 The Danish Girl 只是把丹麥畫家二人組 Einar & Gerda Wegener 拿來取材,卻大加修改並杜撰好多角色與情節。譬如真實故事中並沒有班維蕭飾演的 Hendrik 讓主角獻上女孩初吻日後又重逢,也並沒有童年奪走自己男孩初吻的藝術家商人好友 Hans Axgil,甚至擅長繪畫女子情慾的妻子 Gerda 在史上也有許多女同志的線索,還有一說認為兩人的婚姻是個讓他們融入社會的幌子,實際關係更像姊妹而不像夫妻...
當然,本片故事還是大致上都有發生的,從本來景觀畫家 Einar 事業比肖像畫家 Gerda 成功,某日 Gerda 的模特兒沒來就叫老公代打而開啟性別自覺開關,還被芭蕾舞伶好友稱為 Lili;某日 Gerda 玩開了開始帶老公女裝外出開啟新生活,漸漸 Gerda 靠 Einar 當模特兒事業起飛給老婆越畫越多;Einar 越來越想當女人、被許多醫生診斷多重人格、自我解讀為「我是 Lili 關在男人軀殼裡」;最後找到了德國醫生,去德東 Dresden 做四階段手術,如獲新生以易北河命名 Lili Elbe,可惜第二階段手術器官排斥而死亡。
以上這些基本劇情畢竟還是有真實發生,不能說本片對史實尊敬不夠,大致上只是加了兩個角色而已。較能貼近史實的應屬編纂 Lili Elbe 書信史料的自傳 Man into Woman: The First Sex Change,與小說和本片出入很多,網站 History vs Hollywood 已經為我們整理如下:
https://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danish-girl/
好,畢竟是光明正大拍改編小說,史實問題不用太在意,改編劇情想怎麼安排都沒關係。但很遺憾的是,這個劇情呈現執行得很糟,從萬眾矚目的丹麥女孩 Eddie Redmayne 開始。
丹麥女孩 Eddie Redmayne 很自戀
首先,由畫家 Einar 身體裡漸漸冒出的丹麥女孩 Lili,是很努力演個女孩演得維妙維肖,但並沒有達成這效果反而變得很做作,然而在電影中的整個藝術家與經紀人社會竟全被蒙在鼓裡,竟然還有男子真把他當成女子一再邀約?這「安能辨我是雌雄」的靈活魅力不容易做到,但也並非不可能,猶記幾年前的 Cillian Murphy 或是去年的 Sarah Snook就都做得很成功呀!
這個拼命要裝扮成女性的努力,把 Eddie Redmayne 的自然演技都綁死了,他上次演霍金,傻笑得那麼自然光明,充滿智慧與希望。但這次的傻笑好僵,彷彿很努力要讓這個笑不像他天然的男人笑容而要像女人笑容,反而很假;然後鏡頭又很喜歡刻意地拍他一對一像照鏡子一樣扭扭捏捏學習路上女人的姿態,有點 creepy;還有 Tom Hooper很迷戀的「大頭特寫」再次登場,一個只有大頭維持十幾秒以上的鏡頭等他發揮,也不知該發揮什麼就一直微笑挑眉眼睛骨溜溜地轉,一路賣弄嬌羞,根本過動。
綜觀全片下來,我們看得見 Redmayne 的努力,但是這努力似乎不是在努力從內描摹一個性別轉換的心境,而是努力從外用男人學習女人表情肢體與儀態,反而沒有完整的人格栩栩如生呈現在我們面前,而像一個洋娃娃在裝扮自己裝扮得很開心而已。我一直不覺得在這位 Einar身體裡面住著個 Lili,而覺得更像是在 Einar 身上穿著一件 Lili,因為 Lili只是一個單面定型的溫柔婉約女性印象,而不是一個多面立體的女性人格。想想她被關在男人身體內受不了了,一點憤恨怒吼或堅定奮起的性格都沒有嗎?
不管這些,我們姑且當作她演得很像個真的女孩心好了,但情節進展說服力夠嗎?Einar 大約只花了 30 分鐘就把心底的女性開關徹底打開了,但這 30 分鐘的情節有哪些?總共只有試當一次女模特兒、扮一次女裝參加派對,結果才第一次就在派對上釣到帥哥了,才第一次調到帥哥就性啟蒙了,才第一次性啟蒙就被老婆發現了,簡直就是兩天之內風雲變色,這個發展也未免太快,雖然其實每一節都拍得很緩慢還花了半個小時。
好,那我們姑且當作這位 Einar/Lili 真的就是這樣轉變的好了,不要用「洋娃娃」這種詞去侮辱性別轉換吧。回頭看看 Einar這角色,其實相當自私自戀活在自己世界裡,當自己在男人時代事業順遂無憂無慮,看到妻子事業不順只是摸摸頭;然後到女人時代讓妻子一路畫自己而事業順遂了,又不願意委屈自己裝一下男人陪妻子去面對社會揮灑事業,就當是陪姊妹同台演出也好呀... 我想真實的 Einar & Gerda之間一定有更多故事與更複雜感情,但本片就拍得這麼直挺挺毫無想像與解讀空間。
英國男孩 Tom Hooper 玩大車
再來,Tom Hooper戲導得很差,一切都是平舖直敘索然無味,一場場戲都直挺挺來缺乏細緻設計引人入勝。而這直挺挺的鏡頭相當做作,喜歡煞有其事捕捉浮光掠影,又延續《悲惨世界》的大頭特寫之意圖,很喜歡給角色拍內心戲拍很長、拍哭戲拍很長等觀眾鼻酸,尤其喜歡拍 Redmayne自戀地撫摸身體與臉頰,彷彿心理有個開關正在漸漸打開。這種戲實在太吃渾然天成的演技,既然 Eddie這次演技撐不起來,這樣硬拍就變成慘不忍睹。
本片敘事上,情節進展不多,倒是獨角內心戲篇幅很大,等於是把一個短故事給拍很長,但長沒有長的功力。更糟的是,本片沒有時間性。歷史中,Einar 開始當 Gerda女裝模特兒是 1912 年左右就開始了,在 1920s 很長一段時間都穿女裝跟 Gerda 上街趴趴走參加社交生活,到 1930 年才找了德國醫生準備動手術。
當然本片既然是大改的改編,不用緊跟這個年份;但史實的 Lili & Gerda 有時間深度,改編的本片卻沒有。連續拍了進展很快的許多單場戲,又不給時間座標(影帝的上一部片《愛的萬物論》就巧妙地用生活剪影 MV 當時序變換的過門,就是有說服力的時間座標),讓人覺得這一切好像都是在同一年幾個月內發生似地,一點醞釀生活與心境演變的說服力都沒有。
Tom Hooper這位英國導演,這次帶了整個英國團隊出走他鄉,認真地取了丹麥哥本哈根與仿巴黎的布魯塞爾場景,卻不任用當地團隊就妄圖自己駕馭當地故事,無可避免地把這部片拍得很像一部廉價英國電影,當年我在英國看他的傑作《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時,在英國就已經一週接一週看過幾十部這類如過江之鯽的二流製作了,這些平庸電影都不難看但也毫無特色,唯一的特色就是讓我們外國人看來整齊劃一地「很英國」,也就是整個英國製片體系由外席捲了個別製作,讓個別導演喪失了捕捉獨特故事的天份與洞見。
看英國男孩信心滿滿拍丹麥故事,我不禁想到今年另一片《遠離塵囂:珍愛相隨》,由丹麥男孩 Thomas Vinterberg用獨特眼光詮釋英國經典老故事,拍得既優美又濃郁、既嚴肅警世又輕鬆溫暖,走出英國文創電影漸漸僵化的窠臼,精采多了,而且本片的比利時天菜 Matthias Schoenaerts 在《遠》片裡迷人多了!
瑞典女孩 Alicia Vikander 來救火
主角不行、導演不行、配樂敷衍... 那這片還剩下什麼可取之處呢?出手救援的是女配角 Alicia Vikander,這個女畫家角色 Gerda Wegener在這故事裡本是從旁見證,其實未必需要這麼有戲,舞台本應是給丹麥女孩的。不過既然丹麥女孩的演技整個算是被綁起來,而且 Tom Hooper 導得又那麼平舖直敘索然無味,那剩下還能為這片帶來點生命力的就是 Vikander 了,只好取代丈夫成為女主角,把本來可能並沒有寫這麼豐富的 Gerda硬是演得鋒芒畢露虎虎生風,一路率性瀟灑肢體表情都誇張外放,倒還真讓這片看得下去,真要再次給 Vikander 拍拍手!
本片架構從頭到尾,從第一個鏡頭讓 Gerda看著象徵丈夫成功事業的風景畫,其實一直有條支線,是她在丈夫陰影下很想衝繪畫事業想被看見的意志,其中女性要突破男性壁壘出頭的不平也很明顯。這點在片頭他們的波西米亞生活與姊妹情誼就可看出,Einar 會變成 Lili,可說完全是在 Gerda 的感情鼓勵與社會衝撞下一發不可收拾。
她以二線的肖像畫家起家,留名藝術史的黃金時期正是從 Einar/Lili 當模特兒的仕女畫與裸女畫之 Art Deco 風格起飛。這片拍出來的成果,由於丹麥女孩的弱化與 Gerda 的強化,其實更像是 Gerda 的畫家生命史,看她如何從波西米亞生活、衝撞性別壁壘、衝事業不可自拔,卻赫然發現自己丈夫 Einar已經變成姊妹 Lili 回不去了... 最後從失落轉為接納,並一路扶持 Lili 動完手術到死亡,最後回到丈夫最初風景畫的地點,用一條圍巾放 Lili 自由飛翔。
沒有辦法,本片在經營深度細膩的丹麥女孩不成之餘,剩下只能靠高調搶眼的魅力,而這些魅力幾乎都靠 Gerda擔綱。同樣魅力四射的還有波西米亞生活中的芭蕾舞伶好友 Ulla(史實的叫作 Anna Larssen),由 Amber Heard擔綱,她戲份雖然很少,但有她在的地方就看得出來大膽前衛自由奔放。想想當時 Einar跟著這群人混在一起,也是一樣無拘無束自由揮灑,為什麼開始女裝漸漸變成 Lili 之後就演得一面倒向小家璧玉楚楚可憐呢?看看史實 Lili 的女裝照,我看見的是率性堅毅帶點傲氣,從眼神中自然放射出來關也關不住,和本片 Redmayne 的演繹判若兩人。
主角的缺席,就靠幾位配角代為撐起勉強不失,還有比利時天菜 Matthias Schoenaerts 戲份雖少但也還不錯,秉持過去一年在英語電影中一貫的暖男路線,這次繼續當暖男撫慰兩位女主角,在性別認同上支持 Lili 更在情感奮戰上撫慰 Gerda,最感人一幕是火車站道別,眼看兒時的好友已經變成了個女人,仍然毫無芥蒂親親雙頰祝她高飛。史實沒這個人,小說中讓他在 Lili 仍在世時很快就跟 Gerda結婚了,但電影拍得比較舒服,只讓他在 Lili 死後跟著 Gerda一起放走圍巾而已。
從新藝術到 Art Deco
就乾脆把 Gerda當女主角好了,雖然夫婦兩人都是畫家,電影前段也明確指出初期 Einar 遠比 Gerda 成功,但整片都是 Gerda 越畫越多而 Einar 專心當模特兒的時代。這畫風在華麗熱情的構圖與配色之上用些微俐落抽象修整形體,已從 Art Nouveau進入了 Art Deco。在這 1920s 的確是 Art Deco 作為新時代藝術風起雲湧。
本片的藝術團隊顯然非常認真,電影裡出現的 Gerda畫作幾乎一幅幅都可以聯想到真實的 Gerda Wegener作品,至少在這點上完全能把觀眾帶入情境!可惜,我個人認為美中不足又畫蛇添足的是:那張 Eddie Redmayne 的臉一次次都要很認真寫實地畫上去,彷彿生怕觀眾看不出來那是在畫主角似地,反而把 Art Deco 那抽象簡潔的立體感給犧牲了,往往整幅畫都複製的很有整體性、卻只有那張臉不搭調地出戲。
而在這 1920s,現成的生活背景中仍是才剛剛退燒的 Art Nouveau,尤其是在新藝術之都巴黎。因此不難理解本片為什麼要大陣仗開到布魯塞爾取景,尤其是大量取景新藝術世界文化遺產「荷塔之家」Musée Horta 的室內,不管是藝術商好友 Hans 的辦公室、Gerda 開畫展、與醫生談事情都在這裡,而本片 Gerda 約 Hans 出來見面都約在布魯塞爾老城的新藝術咖啡館如 La Mort Subite 與 Le Falstaff,兩人約見面行走的街道則是另一世界遺產「聖雨貝皇家拱廊街」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
本片看來最大的亮點不是故事不是拍攝手法也不是角色與演技,而是歐洲古城場景,本片精選出來了就算自己未必有拍出什麼特色,至少也可以提點觀眾以後自己去旅遊。除了在新藝術之都布魯塞爾之外,當然還有 Gerda & Lili 的故鄉哥本哈根,有她倆讀書相遇的皇家美術學院 Kunsthal Charlottenborg、有芭蕾舞模特兒好友的丹麥皇家劇院 Det Kongelige Teater、有宛如巴黎的新城區 Frederiksstaden、有去找班維蕭幽會的住宅區 Nyboder,更別說她倆每次開趴回家路上經過的中世紀老街「廁所街」Magstræde、還有自己家門走出來就是五彩繽紛的「新港」Nyhavn。
另外還有女主角「易北河莉莉」的重生之地,有「易北河上珍珠」之稱的德勒斯登,的確是史實中 Einar 來動手術成為 Lili 的新天堂,還讓她堂而皇之地搭蒸汽火車經過老橋 Augustusbrücke 長驅直入老市中心 Altstadt… 拜託如果鐵路是這樣規劃的那德勒斯登古城早就毀掉了,根本不勞英國空軍 XD 另外那間女子醫院也很漂亮,不過是採用哥本哈根市政廳 Radhus。
本來我看完這部電影相當生氣,不過一路寫到這裡慢慢氣也消了... Tom Hooper要說是個爛導演嘛,有點太殘忍,我寧可說他只是平庸,曾經曇花一現的《王者之聲:宣戰時刻》不知是怎麼如有神助,後來的《悲慘世界》到這回的《丹麥女孩》都露出了一種很努力但缺乏才氣的痕跡;他都雄心壯志煞有其事地想要捕捉真實,包括《悲》片的現場收音與《丹》片的美術重現與建築場景,還非常迷戀演員演技與臉部細節,包括《悲》片的大頭特寫與《丹》片一場場 Eddie攬鏡自照顧影自憐。
不過屬於電影的角色刻劃、敘事手法、節奏控制、影音搭配,在這兩片幾乎完全不行,只能用功踏實地平舖直敘。因此本片空有傑出美術與勘景團隊、有配樂大師 Desplat、還有前任影帝 Redmayne 與今年大放異彩的 Vikander,導演先生卻無法整合駕馭,只能一嘆。也許努力的英國男孩可以放鬆一點,向真實丹麥女孩率性大膽的波西米亞生活學習一下,更有機會抓到題材的精髓、喚醒心底的自由天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88APYIGkj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43.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51777680.A.1A6.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61.117), 01/05/2016 02:02: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