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因為3+11相關爭議,我鮮少對外發文,但對民眾的服務從來沒有停歇。對於3+11的爭議,如我之前所說,我為機組員開協調會,出發點是擔心機組員身心狀況導致飛安疑慮。對於相關決策與疫情關聯,除了指揮中心多次說明,我也相信行政院與監察院分別進行的調查,會釐清相關爭議,我也會盡全力協助相關爭議釐清。
非常感謝這段時間關心和鼓勵我的朋友,我會繼續做好我的工作,今明兩天我也想向大家報告這幾個月我們的工作成果和大家分享:
---------------------------------------------------
范雲工作成果報告(2020/02-2021/07)
✅ 深化民主,守護主權
守護主權,防範紅色滲透
進入立院後,推動台灣成為正常國家,與建構防範中共滲透的防禦工事,是我與過去在街頭守護民主的夥伴們共同努力、不敢懈怠的重要工作。我一上任,就積極處理中研院士應為本國籍,以及中研院外文名稱正名討論的開啟。接著,包括成功推動影音串流平台OTT要合法納管才能落地、數位身分證要先立法再實施等,都是為了要防範中共在科技、媒體、教育、學術等領域的紅色滲透。
深化民主
除了防範紅色滲透,我努力推動深化台灣民主,建立一個保障人權的民主台灣。我提出了憲法增修條文草案,一方面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獨立行職權,二方面強化人權保障,將社會權、文化權入憲。為了去除威權文化,我提出「宣誓儀式民主化」三法案,希望未來台灣民選公職不用再對國父遺像敬禮。
針對平等參政,我也提出選舉公共化的修法,期待經濟資源不再成為人民參選的門檻。看到香港人爭自由所遭受的迫害,我也提出「跨國全球人權問責」法案,希望能讓台灣為國際民主自由同盟盡一份力。
✅ 團結!看見每一位勞動者的辛苦
作為一個教育領域的勞動者,我希望能補上勞動權益的拼圖缺角,也希望能協助解決非典型勞動工作者的困境。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我與15個工會勞團共同呼籲職災保險專法(我提出本屆立院第一個草案版本)、公益揭弊法、勞動教育促進法、最低工資法、性工法中陪產暨親職假等五大勞權法案,應盡速立法或修法。我的辦公室也提出了相關法案。
我也協助了包括外送員、專櫃銷售人員、駕駛、教師、護理師,以及藝文工作者爭取他們應有的勞動權益。
✅ 讓各領域的女性都能平等發展
投入婦運超過三十年,我是性別運動的終身推動者。進入立院後,我與婦女團體站在一起,持續努力修法處理權勢性侵、跟蹤騷擾、數位性別暴力、遭遇雇主性騷擾求助無門、弱勢女性處境包括月經貧窮,以及還國際慰安婦正義等議題。
性別議題深入社會文化,從人身安全的侵害到厭女現象的日常,以制度與政策確保界線是最根本的。我的團隊積極協助在不同領域中的女性所面對的環境不友善,目前有具體處理的包括運動領域、科技領域,以及金融領域。針對政治領域,我也提出了行政院組織法修法版本,明定未來政務官任命單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 親子友善,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友善家庭
台灣社會的家庭樣態非常多元,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推動從孕育孩子、誕生、養育到求學每個階段的改革,希望讓各種家庭樣態中的每一位家長都能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我提出陪產親職假、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補正幼兒園虐童罰則漏洞,也實質透過質詢、溝通與預算審查,敦促政府提升幼托公共化與家外送托比率。
友善親子環境
我也推動了包括圖書館、藝文場館與故宮的兒童近用與親子友善環境;積極協助家長一起努力改變小孩可能遇到的霸凌或性別刻板就學環境。從親子共讀、校外人士進入校園教學的把關到教育部家庭教育網站內容的檢討,我與團隊積極努力,與家長們一起打造親子友善環境。
✅ 責無旁貸!做助人工作者的後盾
出身社運,我一直感謝「助人工作者」支撐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人們的辛勞!因此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與這群人並肩作戰。
我的辦公室處理過社工、護理師、醫師、心理師、照顧人員等助人工作者所遇到的不合理的對待,其中包括醫師面對的天價違約金、專輔人力的不足、照顧人員應有全新疫苗照顧假、日間精神復健機構納入紓困4.0等協助與爭取,我跟團隊都是日夜兼程全力以赴。
我的團隊最近成功為台北榮總的護理師爭取到加班費,感謝退輔會因此建立了全國各地榮總系統護理師「事後申請加班」的合理程序!
✅ 性別平等不能退守,攜手同志對抗歧視
婚姻平權法案為台灣建立了人權立國的國際形象,但因為保守勢力的抵擋,「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對同志家庭權益的保障仍不完整:同志配偶無法共同收養、部分跨國同志配偶仍無法在台灣成家等,仍需持續推動。
此外,這個社會對同志的歧視與偏見並不會立刻改變,過去這一年多內仍然發生友善同志的童書繪本「國王與國王」被抹黑以及大學「性別平等專題研討」邀請反同言論講師等事件。
我與團隊除了緊急協助處理了多起歧視同志的案件,也督促教育部在推廣教育、社會教育、師資職前培訓、教師在職進修、教科書審查、身心障礙及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面向,都必須避免針對同志的偏見與歧視;也要求包括體育、國軍、金融業、勞動職場各領域推動性別平權措施。
✅ 推動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教育:
守護學生權益、保障學生自治,落實校園民主
作為一個學生運動參與者,我認為校園民主就是讓年輕人成為學習主體,展現自己想法的重要過程。因此進入立院後,我就與新世代學子緊密互動,從制度面協助解決學生權益不受保障的困境,包括檢討黑心校規、健全學生申訴機制、補足學校諮商輔導資源、縮小數位落差以及完善學校飲食教育。
我跟團隊在處理學生求援的議題時,都會反覆確認各種社經背景、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氣質、族群、身心狀況的學生會面對如何不同的處境。未來任期中,還有二個議題需要全力以赴的:十八歲公民權入憲,以及讓黑心校規真正從校園消失。
✅ 一步一腳印,服務各地民眾不分區
我的團隊常常說我辦公室是名副其實的「不分區」立委,地方選民服務有我從政以來深耕的台北市大安區、有我認養的花蓮、還有我的老家淡水和故鄉雲林等地;也跟各地友善議員合作,將地方問題但屬於中央權限的議題,和各部會討論與處理。
過去這一年半來,我們辦公室成功協助各地民眾處理問題,例如成功協調各單位,完成台北車站街友家當安置處理,讓北車環境整齊,同時也保障街友生存空間。
其他還有督促道路標示改善完成、促使衛福部醫院移除埋設於民眾土地上會造成汙染之管線、使大學重要地震帶研究取得場址、爭取地方閒置公家宿舍作為居民活動場所、敦促大學校園改善校內危險斜坡道、召開協調會處理地方瀝青廠長期空氣噪音廢棄物污染問題等。
民眾的小事,就是民意代表的大事,我和團隊會繼續為地方服務。
✅ 轉型正義,讓台灣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
我們那一代的青年,是在威權教育與對抗威權中長大。我一直相信,只有當國家願意公開威權時期壓迫的真相,社會也不會選擇迴避,才會有真正的和解。
進入立院後,我努力促成政府一步步公開威權時期的各種檔案,包括:擴大解密並開放政治檔案、推動威權時期大法官解釋會議紀錄公開,以及促成國安局長承諾正視威權時期國安局過錯等。
在這麼多的政治案件中,讓我念茲在茲的是林義雄案與陳文成案的真相釐清與究責。直到這一刻,當年國家有系統介入的真相仍未能完整公開與被究責。我會繼續努力,因為唯有真相與究責,台灣社會才能得到和解與正義。有了歷史正義,這個國家也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
---------------------------------------------------
以上是我的簡要問政報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附圖中的具體內容。
讓我們一起加油,為弱勢、為公益、為台灣,繼續風雨同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0)日在教育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林佳龍委員要求教育部審核時能同意中興大學同步合併台中高農、國立大里高中,並在預算上予以全力支持。林佳龍委員並表示國立台中圖書館可以發展出數位典藏、數位學習與數位文創等特色,並運用學產基金換地的方式擴大成立「台中數位文化教育園區」。 林...
中研院圖書館對外開放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近幾年,學術圈發起了一股「開放科學」運動!
過去數十年間,原本期待作為發表學術成果的期刊,卻漸漸淪為出版商業資產,甚至也讓科學開放性受到影響。
因此,他們希望透過「開放科學」,來回歸科學本質的信念。
去年因為疫情關係,導致許多研討會被取消,民眾也不便到圖書館。不過,這也變成另一個契機,讓開放科學再度被討論、重視。
像是 2020 年疫情剛開始時,英國威爾康信託便聯合許多科研機構、學術協會及學術期刊出版商,公開呼籲,希望與新興傳染病相關、通過審查的期刊論文,在疫情期間能使用開放取用的方式釋出;而尚未刊出或還在同儕審查的論文,也應放在預刊本伺服器,讓人們可以自由下載。
不過,這樣開放取用的同時,也需要投稿者付出相對更多的成本。
當期刊開放取用時,對於出版社來說,便少了後續訂閱購買的管道,導致出版社會在前端提高酌收投稿金額。對此,國內便陸續有學術單位進行相關配套,像是台大、清大,就對這些投稿到開放取用的期刊,進行補助!
研究期刊的發表,當然需要尊重研究者本身的意願,不過,若研究者願意用開放的方式來投稿,我們認為,不應該讓投稿金額成為影響選擇的門檻!
因此,在上週質詢中研院時,我便呼籲中研院長,應該要規劃類似的配套措施。
此外,國發會平台 data.gov 上,大部分關於中研院的資料,都屬於「庶務型資料」,與科學有關的卻占極少數;相較之下,資訊科學研究所 莊庭瑞博士的「研究資料寄存所」(depositar),平台上就有許多重要的研究型、開放科學資料,像是這次藻礁海域聲景資料,也放在其中。
當研究計畫、調查計畫完成,調查報告也已經發表之後,根據合約,執行單位會把原始檔交給公務機關封存;這種時候,執行機關的學者本來就沒有論文發表的利益問題,因為這本來就是承包政府的計畫,而政府也沒有發表論文的 KPI ,所以也沒有利益問題。
若資料本身已去個資、無關機密問題時,這些資料卻只能擺在承辦人的抽屜、不見天日,其實是公共利益上的損失。
因此,我們也和院長討論,我們能理解研究所蒐集的資料,是研究團隊重要的資產,但退而求其次,各種政府委託的研究計劃,或許也能考慮進行開放科學資料的處理!
我也呼籲,期待中研院能進行規劃討論,未來針對政府委託的研究計畫,在某種條件下,能讓研究資料成為開放科學資料,並且蒐集在能方便被搜尋的平台上,希望促成更多研究發展的可能,也讓社會公眾得以運用。
以上這些建議,在委員會後我也提出相關的提案,並且順利通過,感謝中研院允諾,未來將會配合規劃研議,希望未來能有機會促成更多科學相關的開放政策。
我們期待,這些源自於人民稅金的研究,能發揮更大的效益;也期待我們能搭上開放科學的熱潮,讓這些研究計畫能持續被運用!
中研院圖書館對外開放 在 吳思瑤 Facebook 八卦
《Data is the new oil!
中研院如何實踐OPEN DATA?》
1996年6月,中國推行了名為「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國家重點資訊化建設專案,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並獲得中共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大力支持,傾全國之力,投入中國知識資源大規模數位化,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中文數位圖書館技術與全球網路資源分享平臺。
CNKI(China Knowledge Resource Integrated Database)工程服務包括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年鑑、統計數據、圖書、標準、專利等資源在內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只要上網動動手指,就能輕鬆獲得龐大的研究資料,在同為使用華文的前提下,台灣學術研究很難不受影響。
當中國透過網路世界,建立搶奪世界學術話語權的戰略,那台灣呢?
近年來,開放資料(OPEN DATA)一直是台灣政府努力的目標,經濟學人期刊也指出,如同石油,「資料」將會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也因此,國發會將創造資料開放作為國家戰略價値,寄望建立可信賴開放環境、成為社群合作國際典範,表定在2020年要達到30000筆的政府開放資料。
很高興的,在2017年開放知識基金會(OKFN)資料開放的多項評比中,台灣政府勇奪第一。但也很遺憾的,我調閱了國發會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最新一期的各部會資料開放情形,前五名分別的經濟部/2450筆、財政部/2148筆、法務部/2085筆、金管會/1436筆、衛福部/1354筆;而作為台灣學術機構龍頭的中央研究院,OPEN DATA的數量僅僅有21筆,排行倒數第五,內容更只是法定上網公開的預算、決算、會計報告。
今天,我以「更開放的中研院」為題提出質詢。
中研院轄下的資料庫,開放仍顯不足,有部分館所檔案不對外公開,甚至收取昂貴的資料使用費,相當不合理。我要求中研院全面檢討,應有學術資料的共享開放機制,讓基礎科學研究與化研為用的OPEN DATA精神,真正被實踐。
中研院圖書館對外開放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0)日在教育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林佳龍委員要求教育部審核時能同意中興大學同步合併台中高農、國立大里高中,並在預算上予以全力支持。林佳龍委員並表示國立台中圖書館可以發展出數位典藏、數位學習與數位文創等特色,並運用學產基金換地的方式擴大成立「台中數位文化教育園區」。
林佳龍委員向蔣部長提出,實施12年國教後,大學若能合併地區優質的高中職,將能對教育資源做最佳的整合,也可讓學習發展能夠一貫化。林佳龍委員提出中興大學是中台灣唯一的頂尖大學,近年正積極與台中高農、國立大里高中進行合併事宜,台中高農、國立大里高中目前已召開校務會議以高度共識通過合併案,在地方也召開過說明會與公聽會,大家都樂見其成,希望教育部能幫這三校盡速圓夢。蔣部長表示,過去的確是沒有大學合併兩個不同型態的中學,但希望大學與高中職能有更積極的機制進行具體的合作,他會與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來協調如何協助三校合併。林佳龍委員再度闡述,中農與興大長期推動教學合作,若能合併,在技職教育上可以完全銜接,另外大里高中創校之初就設在興大,併入中興大學成為附屬高中,學生高三就可以到大學修課,未來也可以抵學分,雙方都非常樂意。
近期這個合併案將送到教育部審核,林佳龍委員要求教育部審核時能同意同步合併三校,並在預算上予以全力支持。林佳龍委員重申透過大學與高中職合併不但得以進行教育及資源的整合,也能讓中台灣有個高等教育綜合型大學的火車頭,帶動文教發展,雖然兩高中職學校分屬普高、技職,一起合併並不會發生衝突,且興大教學資源豐富,教育部應以開放的心胸開創新局,不要認為以前沒有合併兩個不同型態的教學體系慣例,現在就裹足不前。
國立台中圖書館即將在下個月重新開幕,但是身為五都直轄市的圖書館應該具有特色,林佳龍委員建議教育部,台中國立圖書館最應該發展出國家級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為此議題林佳龍委員也與中研院翁啟惠院長以及曾任中研院院士的中興大學校長李德財討論過,結合國立台中圖書館可以發展出數位典藏、數位學習與數位文創等,並擴大中興大學校區成立「數位文化教育園區」。
接續數位文化園區議題,林佳龍委員向蔣部長建議,中興大學要擴展校區可考慮以學產基金換地的作法爭取校地。林佳龍委員指出,中興大學附近是國防部戰基處的土地及市府文小用地,而教育部在台中有多處學產基金的用地,若教育部與國防部能交換土地便可以實現整個「數位文化教育園區」的夢想。蔣部長答覆林委員,對於學生有幫助的作為,學產基金都可以積極來研究辦理。
由於陳冲內閣於今日早上提出總辭,行政院各部會進入看守階段,回顧蔣部長三個多月的任期,林佳龍委員除表達他個人非常希望12年國教能夠成功外,也與蔣部長分享改革的心情。林佳龍委員表示,改革必須面對上下內外的壓力,並在各種作用力中前進,最好能善用各種壓力,尤其是在野黨及社會力,共同促成教改大計。林佳龍委員觀察蔣部長對12年國教第一時間的政策反應其實比較容易推動政策成功,但在各種壓力的拉扯下卻打了很多折扣,但如果蔣部長夠堅持,行政體系也會很樂意與部長一起向前衝。林佳龍委員表示,內閣改組無論蔣部長是續任還是高升,都要有「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想法,並做最壞打算,最基本鞏固教改大計的做法就是將12年國教入法來明示、規範一些決定成敗的關鍵,例如逐班審查核定特色招生,如能明確入法就能確保12年國教改革的關鍵。蔣部長答覆將來可將大家較有共識的部分研議用法律來規範。

中研院圖書館對外開放 在 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思想5) - 第 56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八卦
這樣的光景,一直維持到1970年代末期,中國大陸對外開放,情勢才有所轉變。 ... 那時,美國全境至少有10所相當夠水準的中文圖書館(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