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參政的世代對談及前行
昨天晚上,很榮幸受到女書店的邀請,能夠主持「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座談會的第一場「婦運與民主政治的交會: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
這個場次名副其實邀請了4位 #跨世代女性參政者 對話交流:
#李元貞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苗博雅 MiaoPoya
大家的參與前後跨越近四十年,見證台灣女性參政歷程並實踐其中。整個座談會實在是太精彩了,感謝兩三百位與會者一起渡過了精彩的150分鐘。
#婦女運動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重要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性平運動」比較認識,但其實台灣發展性別平等,是從婦運開始的。
這場座談會世代傳承的意義格外重要,關心性別議題的各世代,可以直接由運動者的分享,了解婦運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含台灣成為 #亞州最性別平等國家 的歷程。
#女性參政所帶來的改變與意義
今天座談會主題是「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參政」只是其中一種實踐路徑。
女性參政不是只為了女人要平等的權利,而是一個女性邁向平權的象徵與過程。如果性別真的已經很平等,以佔據人口一半來看,應該要有一半的決策者是女性,但實際並沒有。
此外,女人參與公共事務,也會改變政治的結果。許多研究都看到,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會讓公共政策不一樣;因為女性會更關心和家庭相關的公共政策與下一代,例如托育、健康、照顧和教育。
#四起女性參政的重要事件
台灣在女性參政上有許多重要的事件,以下列舉我自己最熟悉的4起事件作為分享:
1️⃣1996年,彭婉如女士擔任婦女發展部主任時,成功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要求民進黨內各類公職選舉提名,保障女性名額佔1/4,這是歷史性的突破。
2️⃣2000年,當時婦女團體遊說了所有總統候選人承諾,當選後,女性內閣比例要1/4。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女性內閣比例21.4%,是首次台灣內閣女性超過20%(42位中有9位是女性)。
3️⃣2005年,修憲的關鍵突破之一是「不分區立委中必須要有一半的婦女保障名額」,這件事我自己有親身參與推動。
當時,立委要從「複數選區」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我們提出實證研究,說明單一選區對於女性不利,所以做出要求, #成功獲得跨黨派支持。
這個關鍵改變,保障了全國113位立委中,即使區域立委皆無女性當選,至少還有17位女性能擔任不分區立委,佔整體的15%。
也因此,愈來愈多女性的努力與傑出表現 #能被看見(之前是連機會都沒有);連帶影響更多女性能夠進入國會,到我們這屆女性立委比例已突破4成,不只是有史以來最高,也是亞洲之冠。
4️⃣2016年,社會民主黨提名的區域立委,候選人中6位中有5位是女性,只有1位是男性,女性佔83%。
當時還有人質疑說:女性候選人這麼多,社民黨是不是厭男?但反過來,過往常見許多候選人提名多為男性時,卻鮮少遭受質疑。
#女性參政還要更往前
過去,婦女運動為台灣女性參政打下重要基礎。現在,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為下一個世代創造更加性別平等的公共參與環境。
我在立法院,有兩個相關的修法提案:
🍀 內閣單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的修法草案:
台灣在2007年就簽署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公約),其中第23號一般性建議便指出,女性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的比例應達30%至35%。
我已提出「行政院組織法增訂第十二條之一條文草案」,希望台灣的內閣比例,#任一性別不得低於1/3,本草案已於去年9月一讀通過。
🍀 政黨補助款5%培育多元人才參政的政黨法修法草案:
促進女性參政已是國際潮流。以韓國為例,2004年起,政府對各政黨所補助的經常費之10%必須用來促進婦女參政,約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2.5%。
台灣應參考南韓培育女性參政之作法,培育多元族群(含女性)參政人才制度性的財源應更加擴大。因此我將提案,建議「多元參政人才培育」費用比例,應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5%。
#座談會精彩分享摘要
昨天4位重量級與談人以及1位神秘嘉賓的精彩分享及回應,我就自己印象最深的點盡量摘要,希望能為這場豐富座談留下一些紀錄,也跟大家分享:
🙋♀李元貞
1982年婦女新知雜誌創辦人/台灣婦運先驅/淡大中文系榮譽教授/《眾女成城》作者
20世紀7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興盛,人權觀念開始被提出,但當時很少討論兩性平等,也缺少對於婦女議題的重視。
所以我和好幾個婦運夥伴就在80年代婦女新知基金會知基金會,把全台各方面的婦女議題,包含兩性平權、女性各類議題(婚姻、家庭、就業、參政等),一方面研究,一方面提出主張及批判,讓社會能夠看見。
我在威權時代做婦運時,常常被人家罵說:「你那什麼問題啊?!女人都已經有婦女節了,台灣哪裡有什麼兩性不平等?!」等話語。
也因為我離婚,所以那時大家就說:「元貞就是因為離婚,心理有問題,一天到晚要講兩性平等。」
當時的我面對人家這樣說,就覺得更要去提兩性平權;當人家說婦女哪有什麼情慾好談時,我就更要去談。
婦運的努力從早期,一直到後來好多婦女團體紛紛成立,推廣各種不同面向的婦女議題,真的愈來愈好。
當然推動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競爭與辯論,例如早期提出的婦女就業較無爭議,後來情慾部分的爭議就比較多。但整體來說,現在整個社會對女性權益愈加關注與提升,尤其是年輕人,對此我相當開心。
🙋♀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2001年創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2018年教授退休/2020代表台灣基進參選不分區立委/現任台灣基進黨 性別發展部 顧問
今天的主題「眾女成城」雖然是「女」性為主,但這之中也有男性的參與。
元貞寫的《眾女成城》這本書中就有提到,早期消基會的創辦人之一柴松林,每次婦女運動時,他就是一個白髮蒼蒼的男人站在一群女性中,跟大家一起遊行與支持。
有人會說你們都不包括男人,我覺得不是,重點是以女性為主體,任何支持性別平等的男性,也都會是我們的好夥伴。
談到女性的參與,公共事務的認定應該要很寬廣,我們的發言、開會、上街遊行、課堂教學、在外演講或寫書等,這些都是公共事務;我們不應該只將參選和擔任公職當成參與公共事務。
例如當時劉毓秀堅持要從母姓,這個行動和發言就改變了大家的思考,去反思為什麼姓一定要用父親的姓?為什麼不能用母親的姓?
另外,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是,1983年的暑假,我和婦女新知的夥伴聚在一起,大家開會討論 sexual harassment 這詞要怎麼翻譯?後來決定要翻成「性騷擾」;隔年,華航空服員做身體檢查時遭到醫師性騷擾,這個詞就開始有意義、成了公共議題。
🙋♀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黨召集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會理事長
為什麼歐巴桑會參選?一個是身為小民的不服氣,另一個是做為一位女性的不服氣。
不久前富比世雜誌指出,女性在領導國家時,比較具有公開透明、當機立斷、富同情心、鼓勵對話與交流等特質,也使得許多國家遠離新冠肺炎的疫情威脅。
我們很希望女性能夠帶進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為父權文化其實影響我們生活各個層面,也影響了政治的場域,比方說逞凶好鬥真的是唯一的樣子嗎?
2018年時南部還有男性議員的候選人,看板設計是把自己和金正恩的照片併在一起,然後下標說:敢說敢做敢爭取。
但其實民意代表不只是爭取福利,更是要喚起民眾的參與才對。且這個照片雖然下面寫了「傾聽民意」,但金正恩這個人物本身就和民意有所衝突。
當然,我們也不能認同女性候選人穿著結婚禮服下標說要嫁入議會。
我們的參選是希望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包含女性帶來新的政治文化、更多的對話、溝通、同理.以及讓這個政治不是一個金錢的競賽。推動參政平權,支持更多女性和一般的小民能夠進入政治場域來為大家的生活帶來改善。
🙋♀ 苗博雅 MiaoPoya
台北市議員
我自己剛好是在解嚴的1987年出生,我等於是大家努力奮鬥下的受益者,如果沒有先前二、三十年大家努力做的倡議和教育,今天台灣是不會進入到讓像我這樣子的一個人選上議員的時代。
過去二、三十年,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了一件工作,就是台灣性別平等法制工程其實是做得相當好。
尤其是我有時候跟其他亞洲國家,例如香港和日本的朋友經驗交流時,他們常提到台灣有一些在亞洲相當亮眼的數字,比如說女性國會立委的比例、女性政治人物的比例、婦女的就業率及勞動參與率等等,他們常問說到底台灣做什麼麼才有今天的成果?
我認為過去大家努力推動各種法律制度,顯著提升婦女與各種性少數、LGBT族群的法律地位以及國家公權力的保障,這點非常重要。
包含《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性侵害防治法》等等,正因為台灣有這些相對完整的法律保障,讓我們的婦女不管是在職場、家庭,或我們現在不斷培育出新一代的青少年在學校內,都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更自由地發展自我。
🙋神秘嘉賓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從現任各級民選政治人物的女性比例:
總統100%
立委41.6%
縣市長31.8%
縣市議員33.7%
村里長16.6%
就可以看到,和我們很驕傲的立委及縣市議員女性比例相比,女性村里長的比例相對很低;且在我們推女里長運動前,更只有13.9%。
保障名額帶來了正面的效應,讓許多女性的亮麗表現被看見,讓愈來愈多女性被提名;但在保障名額制度無法執行的村里長層面,則必須要婦運的陪伴與支持。
2016年的資料顯示,社區女性志工的比例有69%;但女性村里長只有14%、女性社區協會理事長只有19.3%,都不到1/5,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現況,必須要系統性的改變。
--------
以上是 女書店「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的首場摘要分享,接下來還有6場次。
下一場接棒的是10/8(五)晚上,由紀惠容監委所主持的「女性身體自主權與社會保護機制」,相信精彩可期,請大家持續關注女書店臉書,報名參加!
婦女運動四十年的歷史,讓我們看到,改變是可能的!
我也會在國會繼續推動修法與政策監督,讓台灣成為一個讓所有人不分性別與認同,都能平等自在生活的地方!
中山醫學大學推廣教育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八卦
#活動已結束
2019-10-30
「人家經營粉專,三不五時都會有好康福利給粉絲們,你這裡怎麼這麼寒酸?」
「因為我不是在賣東西啊~我這裡是分享歡樂和感動的地方」
嘴巴雖然這麼說,心想,也的確應該幫大家爭取一些福利。
這個心聲,竟然有人聽到了!
日前我參加「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AI課程,深深的瞭解到,人工智慧AI的重要,因此也很樂意的推廣,像這篇「把聲音留下,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就成功幫助漸凍人協會募得不少「聲音」http://snore123.blogspot.com/2019/06/voicebank.html
現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將在11/9舉辦盛大的校友年會(也開放非校友報名參加)。
感謝陳昇瑋執行長提供10本簽名書「人工智慧在台灣」,讓我可以回饋大家對【ICU醫生陳志金】的支持。
#贈書活動辦法:
1.分享此篇文章,邀請50個朋友到你轉貼的貼文按讚(我也會幫你按讚,所以,你只需要收集49個讚 😊 所有的表情符號都算是讚喔~)
2.您的臉書上的轉貼文,達到50個讚之後,請截圖回覆在此文下方
3.先達標者先得,10本送完為止。
4.得獎者,我會私訊要寄書地址,郵資我負擔,所以限住在台灣的人參加囉~
#要認真看完下面的文章_有亮點喔_看誰先發現 😊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友年會報名資訊:
https://aiacademy.tw/2019summit/
【大AI時代的起點】2019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友年會,邀請超過 30 位知名企業專家和校友聚焦、整整 24 小時的扎實技術講座,18 個場次的專題分享,以及 3 場重要級主題演講。內容包括醫療、製造、環境、人文社會與金融台灣最受關注議題。並邀請國內外企業單位展出最新的產品服務,將有超過 800 位來自全台的 AI 精英齊聚一堂,探討 AI 落地的應用與發展,邀請大家為自己取得一張通往未來的門票,攜手將產業帶到 AI 應用的層級!
醫療、製造、環境、人文、金融 五大領域經驗分享一次擁有
每個領域、產業都需要 AI,這句話不是玩笑!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在不到兩年時間,已培養超過 5000 各產業人工智慧人才,本次年會特別集結五大領域菁英校友回校分享,學習人工智慧相關知識之後,如何與自身領域專業結合,發展出落地實用的專案,以及透過 AI 提升自身的工作專業?超值豐富的經驗分享,只在年會才聽得到!五大領域主題包含醫療、製造、環境、人文以及金融:
醫療:醫學應用、診斷
* 醫療人工智慧:我們被說服了嗎?AI in healthcare: Are we convinced? - 陳志金 / 奇美醫院 ICU醫生
* 跳出框架中的智慧醫療 / 嚴成文 中山大學機電與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 醫療影像遷移學習經驗談 / 林君彥 台北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製造:半導體、電子
* 製造業面對AI狂潮導入實例與反思-施良樺 / 聯華電子經理
* 人工智慧運算大趨勢 : 邁向百萬兆次計算 / 梁伯嵩 Mediatek 首席技術顧問
* 製造業面對AI狂潮導入實例與反思 / 施良樺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友
* 使用 Machine Learning 來強化服務體驗 / 施晨揚 PIXNET 演算法工程經理
* Python AI 程式設計快速入門 / 李明達 開源機器人俱樂部創辦人
* 加速 AI 全面落地 / 任繼亮 揚智科技經理
* 三十分鐘內,不用寫程式,教你打造具自然語言能力的聊天機器人 / 柯克 軟體工程師
* 漫談嵌入式系統語音辨識技術 呂宏益 / 皓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 環境:環境監控、環境保護
* 河川管理智慧監控-李友平 /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局長
* 我的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夢 陳楊文
人文:音樂、教育、建築、攝影
* Music Plus One -人工智慧自動伴奏-林怡君 / 清華AI 樂團總監
* Photography in the AI Era / 莊永裕 台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 智慧助理與鋼鐵人Jarvis的距離 / 陳縕儂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 / 助理教授
* AI+BIM智慧城市建築設計與營建 / 王寅武 尚虹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金融:數位服務、數位金融
* 數位金融創新發展趨勢-朱師右 / 人工智慧與數位金融領域研究者
* TBrain x 玉山銀行人工智慧挑戰賽-台灣不動產AI神預測 石書諭 /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友
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正擴大至各個產業並逐步成熟,掌握最新的趨勢與了解技術發展方向,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本次年會正是為您所打造的絕佳交流機會!
#2019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友年會報名資訊
https://aiacademy.tw/2019summit/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中山醫學大學推廣教育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昨天在彰化高中結束了2018年最後一場講座分享,
在此非常謝謝所有主辦單位的用心,
與在全台各地,56個講台下,
超過1600位聆聽過的朋友們。
這一年,講過知識、故事、心靈、甚至職涯,也是在這些分享之中,我才發現原來我能分享的不只登山,還有人生,還有關於我們家園的一切。
每一次的講座邀約,我都感到非常榮幸,
因為我知道這是對我的信任,相信我的直接對話,
能夠帶給現場的朋友最真摯的感動與收穫,
肯定我擁有能站在講台上分享故事的價值。
所以其實我會在每一次講座前,依據聽眾特質客制內容:教育程度、有沒有爬過山、背景是什麼、主辦單位希望我傳達什麼等等,並且在講座後,依回饋往更好的方向修整,更會不斷加入新的故事。
因為我希望能為每一個邀請單位,
帶來最量身訂作,並能引起聽者共鳴的分享。
讓山林的故事與美好,傳得更廣、更遠、更深刻。
---
*這邊,再次感謝以下單位的邀請:
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各式主題總計26場
國小
中角國小「剩下的70%台灣」
鄧公國小「剩下的70%台灣」
牡丹國小畢業影展職涯分享
國中
蚵寮國中「在崎嶇的山嶺上,與自己談心」
明仁國中「剩下的70%台灣」
康橋中學「那些日子裡,我在山裡所追尋的事」
高中
中港高中「與山對話:雲裡的無聲寶藏」
彰化高中「多天數高山百岳入門準備」
大學
成功大學「探索自我與開發天賦」
成功大學「情緒與壓力管理」x 2
淡江大學「那些日子裡,我在山裡追尋的事—」
臺灣大學「走入山林的終極遊憩:登山」
高雄醫學大學「福爾摩沙之心 」
中華大學「靠山,吃山,以山為家的人」
企業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福爾摩沙之心 」
迪卡儂「百岳,其實沒有那麼遙遠」x 3
登山社團
中山醫學大學登山社
臺灣科技大學登山社
台中縣登山會
論壇
2018年台灣登山初階研習營暨全民登山論壇
2018第一屆臺灣野地教育研討會戶外工作坊
雪霸國家公園都市「保」育戰系列講座 x 2
其他
HILLEBERG團露
孩子的書屋
雄哥
鄉野情
---
2019年已經開始有單位邀約了,也非常歡迎想聽我說故事的朋友,直接和我私訊約時間、討論內容,或寄信給我囉!謝謝大家~(不過比較不好意思的是,有時候會回比較慢,因為雪羊只有雪羊,沒有小編...)
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照慣例我並不會在粉專宣傳自己的講座,我秉持著一切隨緣的心情,並且比較不會有廣告嫌疑XD 所以可能在預告部分就比較不好意思了QQ
不過,有時候心情好會在講座前發個IG限時動態廢文,喜歡看廢文的朋友可以追蹤我IG喔:https://www.instagram.com/snow_ram/
然後,講座前後一定可以合照,不用害羞,
因為我可能比你害羞(?
---
也在這邊,用2018年我看過最美的日落,
先預祝大家2019年新年快樂啦~
謝謝大家!
中山醫學大學推廣教育 在 中山醫學大學推廣教育- YouTube 的八卦
AboutPressCopyrightContact usCreatorsAdvertiseDevelopersTermsPrivacyPolicy & SafetyHow YouTube worksTest new features. © 2021 Google LLC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