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系畢業喜歡將所學應用在工作上所以報考移民行政特考三等,順便又準備高普考的戶政類科,在努力準備下今年终於豐收,同時考上移民特考三等、普考戶政。
老師邀請他分享準備心得,希望有助於各位準備國考,趕快金榜題名!
———————————
1.前言:準備兩年的考生,目標是移民特考,有去報考高普考戶政、地特戶政、關務特考當作練筆,今年終於考取:108年移民特考第4名、108年普考戶政錄取。
2.背景:畢業於高雄某國立大學的外文系,一直很想在機場上班且希望將所學的語文能力應用在工作上,因此選擇移民特考,於大四的時候,報名補習班準備考試,而大四的時候外務太多,於是就落榜了,但第一次考試的我離錄取標準差0.8分,這讓我覺得自己如果再努力一點或許就有希望上榜,於是我再度報名了補習班,當了全職考生,也很幸運的於今年順利錄取。
3.準備方法:由於準備了兩年的考試,心態上有不同的變化,我會針對第二年準備期間的方法分享,其中,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一在準備第二次考試的時候,我把自己當作是準備第一次考試的考生,全部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是新的,這樣會更認真的學習而不會抱持著這些東西我都學過了的心情,二要抱著一年(短期)就要考上的決心,考試時有點壓力我覺得對自己是好的,尤其對我這種有點散漫自制力又沒很強的人,三選擇題一定要好好把握,申論是老師改的分數無法控制,但至少選擇可以控制。
(1)國文:田丹老師。我作文不太好一直無法得高分,但老師說只要不偏題且寫到4面,至少都有一定的分數,因此我一直記得老師所說的,考試時就拼命寫到4面。選擇方面我都是靠老本,老師的課本都會附上很多選擇題,因為我知道我回家不會特別複習國文,因此上課時我就會超認真,然後把題目全部寫完,讓自己保持一定的語感。
(2)公文:林嵩老師。老師的課本上有很多範例,尤其說明、辦法這兩部分,老師都有提供參考框架,注意基本的格式以及用字遣詞,也可以有一定的分數。
(3)憲法:韋伯老師。老師上課有他獨特的節奏,而且課本編排很好,可以很清楚明瞭釋字的重點及牽涉的觀念。我會在釋字的旁邊寫上它會考的觀念(像是平等權或是比例原則) 、關鍵字,有些相關的釋字可以寫在一起,這樣我複習時可以直接看釋字就知道他要考什麼,而不用再重新看一次全文,而且老師說特別重要的釋字都要背。
(4)法緒:陳志宇老師。我真的覺得教法緒的老師都超級厲害,法緒包含了超級多法,我很慶幸移民特考要考的法律真的超多,大部分考的科目法緒都包含到了,因此我把法緒當作複習的科目,這科我只能說狂做題目超級重要,從歷屆試題來看,很多相同概念的考題,而訂正更為重要,老師也會提供某些教授的獨門暗器,增加我們對考題的靈敏。
(5)英文:英銘老師。課本是很多考題集結而來,除了上面的題目,老師還會額外補充很多單字跟文法,不懂的單字都要查清楚才行。我覺得語文類都很像,不可能說補習一兩天就會有明顯的進步,是要經過長期累積下來的,平常就要多背單字、看文章,增加對英文的語感。
(6)外國文:威廉老師。老師上課教了很多翻譯的技巧,真的很實用,也可以寫作文與老師討論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人可能覺得外文系考英文很簡單,但我想說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系上所學的與考試導向的英文還是不太一樣,只能說外文系的人對英文比較有語感這樣,而且,我覺得特考的英文真的比較難,很多單字我真的沒有看過,尤其是外交特考跟調查局的英文真的難到爆。我會看很多英文或雙語的文章,尤其是跟新移民、世界、科技或文化有關的文章,訓練自己看文章的速度及觀察他們是怎麼翻譯的,也會上網查有關移民局會用到的英文,平常搭捷運空閒的時間,會用手機app背單字,讓自己保持每天用到英文的習慣。
推薦的網站:自由時報中英對照讀新聞、台灣英文新聞、台北時報、內政部移民署雙語詞彙
(7)行政法:林清老師。行政法是我花最多時間的科目之一,一開始讀的時候真的有點不知所措,太多觀念了,但跟著老師腳步穩穩的打好基底,會慢慢的豁然開朗,而且老師的版書超級無敵完整又工整,喜歡筆記的同學我大推林清老師:) 我覺得行政法有點像是打怪的觀念,要一關一關的解,老師不會造著課本順序教課,而是一層一層的帶上去,而這些觀念要融合在一起才能解出完整的行政法。我會在每個觀念旁邊貼上便利貼,舉例像是比例原則,我會在便利貼上寫它的意義、原則、法條、釋字、救濟等,幫助我複習時可以馬上恢復記憶,而且要控制在一張便利貼內,這樣才會是精華中的精華,而這些也是我寫在申論題的內容,至於法條,老師每條都會講解很詳細,看很多次後,許多重要常用的法條都會記起來了,就像老師常說的,課本都要認真看5次以上,我覺得行政法不簡單所以看了超級多次,看到最後可以大概知道哪些觀念在哪個位置了。而且一定要寫申論給老師改,我每次上課時都會交申論給老師,讓自己有寫申論的習慣。
推薦的書單:林清-百分百申論題型、林清-百分百選擇題型(他有附解析)
(8)移民法/移民政策:程譯老師/白容老師。移民法規是移民特考裡很重要的一科,我也花了超多時間,這科與移民政策、國境執法跟國土安全環環相關,cp值相當高呀,移民法規內容相當龐大,而這些法條也都是要背的,母法基本上全部要背熟,尤其數字或是有條件的法條都要特別記,我會在法條旁邊寫上與它相對應的罰則法條與金額,而子法真的太雜範圍又廣,只能多看多記這樣,考試時遇到真的很難的不用緊張,因為大家也不會哈哈哈。兩位老師的教法有很大的不同,都各有特色因此想分開介紹。程譯老師-老師最強大的地方就是他的口訣,我不是很會背書的人,但老師都會發明一些口訣,一開始聽感覺很怪,但不知為何就會背起來了呢,真的很厲害,而上課時老師有時會突然很激動,會被嚇到尤其坐在麥克風下面時lol。白容老師-老師的課本也很厲害內容超完整豐富,很有主題式的學習,可以從內容中學習申論的答題技巧,老師也會提供很多補充資料,像是移民政策這種沒有範圍的科目幫助超級大。
(9)國境執法/國土安全:白容老師。這種沒有範圍的科目真的很麻煩,不像法條一樣可以知道要背哪,除了基本的移民理論、恐怖攻擊等需要背之外,只要有牽扯到的資訊都要看一下,時事超級重要,這樣寫申論時才有例子可以寫,白容老師的課本真的相當強大,很多主題式的內容可以學習,一樣也會提供額外的補充資料,畢竟世界每天都有事情發生,平時自己也要去看很多新聞、網站,知道越多時事對自己越有幫助。我有一本筆記本,專門寫下網路上看到的資訊,當作是自己申論可以寫的內容。
推薦的網站:內政部移民署雙月刊、行政院國土安全政策政策會報、國家發展委員會、一起讀判決、中央社、芋傳媒(新聞網站我建議找國際的或是獨立媒體,比較中立)、警大恐怖主義網站
(10)刑法:駱羿。老師上課時會把法條作拆解,這樣能更清楚法條的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而且老師會帶著我們寫申論,提供我們申論技巧,每次上課時我都規定自己要寫申論給老師看。我會在法條旁邊寫下爭點、釋字及關鍵字,然後一定要搭配小六法,隨時查詢及背誦,也可以上網看一些判例及新聞,然後自己想想看到案件要怎麼解題。我只能說上完刑法刑訴之後,看新聞的角度也會跟著變了呢,這兩科變成我很喜歡的科目。
(11)刑事訴訟法:城曉白。我很推薦老師的刑訴,一開始覺得老師的速度超級快,快到有需要錄音的程度,但習慣之後就還好了,同時也可以逼自己全神貫注免的漏掉,老師會帶著我們一條一條看法條,這對我超有幫助,因為有些法條文字真的看不懂,有了老師的講解覺得超清楚,老師的課本是筆記式的,可以把訴訟法變得這麼有體系真的超厲害,而且老師的課本也會提供擬答,寫得很清楚,平常上課我都會寫申論讓老師改。因為每個人看案件的角度不同,所以寫申論時答案不盡相同,但只要寫的合邏輯都是對的,因此我推薦的網站並不是說要造著他們的想法,只是可以當作參考,開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激發自己的想法、思辯的能力,這對申論很有幫助。
推薦的網站:思法人、天秤座法律網、紀綱刑法刑訴部落格、一起讀判決
推薦的IG:法律白話文運動、一分鐘法律教室
(12)民法(總則、親屬):花尋。移民考試對這科比例占不多,因此我都是上課跟著老師的進度,老師會一條一條的講解,印象會很深刻呀,然後用小六法註記,下課時直接看小六法背數字,但也要認真學習因為法緒用的到。
4.問題集:(以下是我朋友問過我的問題)
(1)有額外買解題書嗎? A:我覺得一本書主義真的很有用,除了行政法跟移民法之外(這兩科是移民特考裡超級重要的、cp值也無敵高的),我沒有額外買解題書,因為很多老師的課本上就會附上他們的擬答及考題,另外,我上網把103年~107年的歷屆試題全部印下來,跟移民特考相關的考科像是高普考戶政、地特戶政、調查特考、關務特考、身障特考戶政、原住民特考戶政、警察特考國境組、警大研究所考題,寫完之後每題錯的都要弄清楚為什麼錯,之後再全部複習,覺得這些題目就已經很足夠練習了,有個網站叫「阿摩」,它裡面很多考題可以練習也可以與他人一起討論,我也會用那個練習,但如果有需要買解題書的人我也覺得很好,可以增加更多的知識,寫申論的時候也可以有比較多東西可以寫。
(2)選擇面授還是函授呢? A:面授,因為我很被動,需要親自去上課,而且有問題可以直接問老師還可以給老師改申論題。
(3)有報名衝刺班嗎? A:沒有。考量補習班到家裡交通時間來回的關係,想說都是在某個地方讀書,我就選擇在家裡附近的圖書館讀書,還可以自己控制讀書時間。
(4)作息時間如何調整? A:因為是全職考生所以有很多時間看書,前期還有課時,早上都去圖書館念書,晚上去補習班上課,回家後就是自己的時間,可以選擇放鬆一下,我也會用這時間看一下新聞當作休息,到了後期沒課時,一整天關在圖書館,家就像是旅館睡覺用而已。
(5)有組讀書會嗎? A:沒有。因為沒有認識很多人,而且比較偏向一個人讀書。
(6)法條、釋字這麼多都要背嗎? A:只能說背越多越有利,至少重要的要知道,像是移民法規,真的就是背,當然不可能說一個月就全部背起來,慢慢背總會有背起來的一天的。
(7)有把社交軟體刪掉嗎? A:沒有。我還是過著正常的日子,只是要知道不能花太多時間在那些app上,讀書讀累時還是要休閒的,不然會爆掉,而且我也會用FB或IG看一些資料,還是有用處的呢。
(8)如何平衡友情或愛情方面? A:前期我還是會出去玩,因為我覺得這麼辛苦要給自己獎勵,但到了後期比較有危機意識才實施閉關,還好我的朋友都很支持我也可以理解我,都會用line給我鼓勵,所以我還是有跟他們聯絡啦,用不同方式而已,我也很感謝我的男朋友,我有先跟他說我想專注我的考試,於是他用他的方式陪伴我,讓我不用顧慮很多,只能說雙方溝通很重要,而家人方面當然是無條件支持,非常的感謝呢。
5.最後的最後:我準備了兩年才考上想要的工作(雖然還有二試,希望一切順利哈哈),考試期間真的很迷惘,尤其是畢業後看到身邊同學有工作或有研究所,自己卻什麼都沒有時,真的十分煎熬,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落淚哈哈哈,然後拼命查網路上的心得文。這次換我有機會分享了,希望分享我的考試歷程,可以幫助大家,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你並不孤單,只要相信就會成功,「你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中央資工所考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知史 Facebook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心得] 110資工所考試心得(有補習) -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中央資工考古題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中央資工考古題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心得] 弱弱的跨考重考資工所勸世文-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Re: 中央資工所考試不公| graduate 看板| PTT 網頁版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心得] 弱弱的跨考重考資工所勸世文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國家的國寶」陳垣: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的污點|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11月12日,亞運會開幕當天,也是中國史學大師陳垣先生誕辰130週年紀念日。
11月21日,國內數十位在陳垣研究、史學研究方面卓有實績的專家學者齊集中山大學,追憶研討這位廣東籍學人、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的學術貢獻。
陳垣先生的長子陳樂素、嫡孫陳智超先生也都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新會陳氏」祖孫三代均在史學領域內蔚為大家,是20世紀中國學術史上的一段佳話。陳智超先生應邀參加了此次研討會,並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一、「應該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有一個重要觀點,即「應該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這句話是他在什麼環境下講的?他做過哪些努力?
陳智超:這話他不止講過一次,並不是一句即興或者偶爾的話。最早應該是1921年,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會議上。他當時的學生鄭天挺回憶,陳老師(援庵)說:「現在中外學者談漢學,不是說巴黎如何,就是說西京(即日本京都)如何,沒有提中國的。我們應當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奪回北京!」
羊城晚報:他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過這個觀點。
陳智超:1929年,陳垣先生在北平師範大學兼任過一段時間歷史系主任。他的學生柴德賡回憶說:「援庵老師深以中國史學不發達為憾,常說日本史學家寄一本新著作來,無異一炮打到我的書桌上。」
1931年9月14日,胡適在日記裡提到:陳垣問我,漢學正統這時候在西京,還是在巴黎呢?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兩個人就相對嘆息,希望在十年之後,把漢學中心奪回到北京。
羊城晚報: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有這樣想法的不止陳垣先生一位。
陳智超:對,包括胡適、傅斯年、陳寅恪等諸位先生,都深以為憾,並且有緊迫感。祖父在北大的一位學生朱海濤回憶,「九.一八事變」以後,學生問陳先生對於時局的看法,他就說:「一個國家是從多方面發展起來的,一個國家的地位是從各方面的成就累積起來的,我們必須從各個方面努力和人家比……我們幹史學的,就當處心積慮在史學上壓倒人家。」
二、學術沒有國界,但學者有祖國
羊城晚報:世界著名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對陳垣先生非常推崇。但是我們也看到,陳垣先生曾作《敦煌劫餘錄》,以「劫餘」二字表達對斯坦因、伯希和這些西方漢學家某些行為的斥責。那陳垣先生和伯希和有沒有過交集,他們的關係如何?
陳智超:伯希和確實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援庵先生,都有記載留下來,這是一方面。此外,最近在存於巴黎吉美博物館的伯希和檔案中,發現有陳垣先生給他的信,信中提到,你寄來的文章我收到了,一共十五冊。你請我送給王國維先生的單行本,我也轉交了,但很可惜,轉交三天之後他就自沉在昆明湖了。從這裡就看到伯希和、王國維與陳垣三人之間的關聯。
他們兩人有證可考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924年左右。伯希和研究過摩尼教,來華在福州時聽一位龔先生說,在福州烏石山有兩塊摩尼教的碑,但沒有來得及去看。後來伯希和就寫信給陳垣先生,托他有機會再查找一下。陳垣先生的助手樊守執是福建人,正好去福州辦事,於是囑他查找,花了很大功夫,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找到。
羊城晚報:看來他們之間不僅有學術上的交流,而且是可以互相託付辦事的關係。
陳智超:應該說不是一般的交往。1933年,伯希和又一次來中國,當時他把俄國博物館館藏的《元秘史》拍了照片送給中國,中國方面招待他,我的祖父也參加了,而且還回答他的問題,這封信都保留下來了。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撰寫《敦煌劫餘錄》大概也就在上世紀30年代吧?
陳智超:這部書是1931年出版的。為什麼叫「敦煌劫餘錄」呢?是因為敦煌的這些經卷,後來藏在北京圖書館(現國家圖書館),是經過斯坦因、伯希和掠奪之後,剩下運到北京的部分,一共八千卷。陳垣先生在助手幫助下,花了三個月時間整理清點了一次,編出了這部目錄書,這應該說是敦煌卷子裡面最早的、最科學的目錄。
出版的時候,陳垣先生在序言裡點名批評伯希和:「(清光緒)三十三年,匈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相繼至敦煌,載遺書遺器而西,國人始大駭悟。」有人當時就建議,是不是可以用詞緩和一點,「劫餘」二字過於刺激了。但是他說不行,「劫餘」二字還不能抒發他的憤慨之情,所以堅持不改。你說伯希和知道不知道這個事情?當然知道,而且後來二人確實見了面,伯希和還是對他表示敬意。從此我們可以得到重要的啟示,在外國人面前,只有堅持正確的愛國立場,而不是奴顏婢膝,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
羊城晚報:那麼陳垣跟伯希和的關係,如果單純從個人層面來說,還是比較友好的。
陳智超:學術沒有國界,但是學者是有祖國的。伯希和是西方最傑出的漢學家之一,但也是掠奪敦煌文物最精的一個人。此人有他的兩面性:1933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人趁伯希和第二次來華,希望他也能訪問日本,但他為了表示對日本人侵略東北的憤慨,取消了赴日行程。1945年10月伯希和去世時,陳垣先生還寫信給傅斯年表達了惋惜之情。
三、治學無捷徑,唯有刻苦和持之以恆
羊城晚報:我們看很多關於陳垣先生治學的文章,深感他除了以研究成果影響後代,其治學之道也給今天的學術界帶來很大啟示。
陳智超:我看啟示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有個大前提,從陳垣先生有志學歷史開始,就有一個很明確的觀念:作為歷史學家要有一種自覺,要喚醒國民的歷史觀念。什麼是歷史觀念?不同時期有不同重點。在他那個時代,就是不能忘記外國的侵略,不能忘記中國的光榮傳統,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抗擊侵略的氣節。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目的,這一點是首要的。
羊城晚報:也就是說,做學術不僅憑興趣,更不是為了成名成家,而要有家國之思、民族之念。
陳智超:這一點很重要。另外,他強調治學無捷徑,唯一的體會就是刻苦和持之以恆。比如說有四年時間,因為每天都很早起床編《中西回史日曆》,苦心設計簡明方便的表格,結果得了胃病,只能吃麵,對於一個廣東人來說實在痛苦。在他60多歲研究佛教史時,因為需要參考的一部典籍貯藏在一個潮濕陰暗的地方,多年無人進入,蚊蟲很多。他每天都是吃了奎寧就進去用功一天。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言必有據,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也給人留下很深印象。
陳智超:他強調,歷史學者就應該對歷史負責,要求真,不能去編造歷史。為了求真,有些問題就不是一下子能解決的。陳垣先生倡導文章不要急於發表,「寫成之後要多置時日」,認為如此一來,一者或許有新的材料補充,二者或許有所修正。他自己就曾經重金購買清人的手稿,研究其修改的過程,了解前人怎樣做學問。還有,他要求「不說閒話,力求創新」,提倡「理要講清楚使人心裡服,話要講明白使人看得懂,閒話不說或少說。」在學風上則力求創新,「凡論文必須要有新發現新解釋方與人有用」。這些思想和親身實踐對當今學術界是有借鑑意義的。
四、長居北京,與嶺南割捨不斷
羊城晚報:還想向您請教陳垣先生與嶺南文化之間的關係。首先,出身於一個務實的廣東商人家庭,對於他的人生和治學有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陳智超:應該說有很深的影響。祖父是我們家族第一代的讀書人,他前兩代是經商,再前面恐怕就是農民。同輩也有很多經商的,但他從很小就喜歡讀書,雖然沒有家學淵源,也沒什麼師承可言。
祖父當時看書,並不限於只看四書五經,尤其喜歡讀史籍。於是長輩裡就有人指責他不務正業,但是曾祖父還是「購書無吝」。例如他十六歲那年,買了一部《二十四史》,就花去了曾祖父一百多兩銀子,這不是一般的支持。
羊城晚報:家庭給了他比較殷實的經濟基礎,父親又給了他寬鬆的讀書環境,這是家庭的影響。那麼地域方面呢?
陳智超:廣東這個地方,一方面最早感受到列強侵略,另一方面歐風美雨也是最早被感知。祖父在五歲以後就到了廣州,當然跟在新會時大不一樣,接觸了很多新知新事。另外,他在博濟醫學堂和光華醫學專門學校的求學任教經歷也十分重要。這幾年所受到的近代自然科學的嚴格訓練,對祖父後來的史學研究起了積極作用。他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一封家書中曾說:「余今不業醫,然極得醫學之益,非只身體少病而已。近二十年學問,皆用醫學方法也。有人謂我懂科學方法,其實我何嘗懂科學方法,不過用這些醫學方法參用乾嘉諸儒考證方法而已。」雖然有點自謙,但這也確實是他能超越乾嘉大儒的原因之一。
羊城晚報:那他為什麼後來就長居北京了呢?
陳智超:他中間也曾短期回鄉,但應當承認,定居北京對他一生來講,有很大的影響。那時不像現在,即使你在窮鄉僻壤,只要有互聯網就可以知道天下事。祖父那個時候就不一樣,要看《四庫全書》,在廣東行嗎?要跟第一流的學者交流,也要在北京才有這個便利。
羊城晚報:那他思念廣東嗎?
陳智超:很思鄉。這種思念,甚至包括到具體的食物,如燒鵝、土鯪魚等。家鄉的災害他很掛心,而且對廣東學者也非常提攜,比如說岑仲勉先生,本來在廣州一所中學當老師,把刊有自己作品的校刊寄給我祖父,他馬上就轉送給了陳寅恪、傅斯年諸先生,直至將岑先生一步步薦入歷史語言研究所。
羊城晚報:您祖父在北京時,還說粵語嗎?
陳智超:在家裡他一直都說粵語。而且,他要求在北京生長的子弟,也一定要學廣東話,有時候還會親自教。在廣東的子女,也要想辦法學官話,甚至連我的姑姑都接到北京來上小學。
五、「二陳」比較研究,應不帶偏見
羊城晚報:今天的研討會也有很多學者提到了陳垣和陳寅恪兩位先生的比較,這也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課題。您如何看待這種比較?
陳智超:我的看法是,我們要實事求是、不帶偏見地去研究。有些人連兩位先生的主要著作都沒看過,就發表議論,這不大合適。
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的學生戴家祥提到,他在跟老師散步的時候,陳先生講,我就佩服兩個人,一個是王國維先生,第二位就是陳垣先生,他「學問踏實,德才兼優」。陳寅恪先生在給陳垣先生的信中,稱他為「大師」,據我所知,這樣的稱呼在寅恪先生的信中好像是絕無僅有的。另一方面我祖父對陳寅恪先生很尊重,他在給我父親的家書裡面描述,自己怎麼希望陳寅恪先生給他寫序,而且也只有他能寫這個序言。這種推崇不是虛名和客套,他們二人互相都很推崇。
羊城晚報: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陳寅恪先生寫出了《柳如是別傳》、《論再生緣》這些皇皇大作,但陳垣先生的論著比起以前就少了很多。人們會從這些比較上得出某些結論,您怎麼看?
陳智超:首先有一個問題不能回避,陳垣先生比陳寅恪先生大十歲。其實,並非1949年後陳垣先生的論著戛然而止,他最後一部大的著作《通鑑胡注表微》是在1946年刊行的,那時他已經66歲。當時他在家書裡面就多次流露「將軍老矣」。
羊城晚報:是不是也有身體不好的原因?
陳智超:一方面當時關於輔仁大學的爭奪很激烈,梵蒂岡要停發經費,輔仁還有三千多師生,中央人民政府不管誰管?這裡面的鬥爭牽扯了他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年事已高,他也確實身體狀況不樂觀。1953年祖父給冼玉清先生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四九年以後因為各種事忙,沒有時間寫學術文章,我正要寫了,結果右手麻木了;請蘇聯專家醫生看過,說我要立即停止一切工作,要休息。這一次就住院大概一百多天,然後陸續又住了八、九次醫院吧,1964年還動過一個大手術。健康狀況不允許了。
六、陳垣還擔負相當的社會工作
羊城晚報:新社會帶給他的震動應該也很大。
陳智超:這當然也是另外一個原因。他經過了晚清、北洋軍閥、國民政府、日本人統治,曾經一度對辛亥革命之後的民國成立以及抗戰勝利都抱有很高期望,但最後都失望了。解放以後為什麼他轉變很快,並不是因為讀了很多馬列主義的書,而是因為看到了現實。我老引這段話,祖父1949年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中說:
「有人問我北平解放後,你看見些什麼和以前不同?我告訴他,看見的先不說,我告訴你看不見的。解放後的北平,看不見打人的兵,看不見打洋車伕的警察,街上看不見乞丐,看不見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看不見託人情送官禮的事情,更看不見有所謂『新貴』在琉璃廠買古董……這不同於以前的改朝換代,的確是歷史上空前的、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羊城晚報:那麼他在學術上主要做了什麼?
陳智超:1949年之後,祖父主要做了兩件大事:因為他原來的著作很多都是木刻本,或者在雜誌上發表,現在全部由國家出版社排印出版。大部分著作都是他在解放後精心修改過,並且重新整理的,這是一件工作。另外,就是著手整理《舊五代史》和《冊府元龜》,這是很大的工程,但沒有來得及完成。
羊城晚報:此外,陳垣先生的社會工作也相當繁重。
陳智超:是的,他關心史學教育,繼續指導學生,為出版社審稿,還當著幾千人學校的校長,這都佔去相當的精力。以前的幾十年,他每天凌晨四時起床讀書寫作,晚上九時就寢,生活很有規律。但解放之後,因為不斷參加各種會議,午夜才入睡也成了常事。
羊城晚報:也就是說,二陳在解放後的身份迥異,所以他們承擔的職責也是很不一樣的?
陳智超:對。陳寅恪先生應該說是比較純粹的、學院式的學者,陳垣先生有相當的社會活動,而且還是一位教育家,這個區別客觀存在。
羊城晚報:二人原先在學術上經常交流,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交情還在嗎?
陳智超:這種交往一直沒有斷。過去兩人通信很頻繁,後來因為陳寅恪眼睛失明,沒有直接通信的可能,但還是互相關心的。1953年12月,陳垣給冼玉清先生的信中寫道:「中古史研究所事情當汪君未南行前,曾到舍間商酌,同人意見以為所長一席,寅恪先生最為合適。今聞寅恪先生不就,大家頗為失望,奈何!」而在1955年的信中,陳垣問冼:「寅恪先生起居佳否?聞其女公子調粵工作,可以照顧,甚善。」可見其關心。
七、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當中一個污點
羊城晚報:最近您主持編輯的《陳垣全集》出版了,人們發現書中收入了他生前寫的一個內部檢討材料,裡面交待了有關「曹錕賄選」的情況。
陳智超:我始終不把祖父看做一個完人,更不是把他看做聖人。他就是一位傑出的史學家、教育家、愛國者。他參加曹錕賄選是在1923年,我在全集裡面特別收了他寫的一個內部檢討,當時領導並不要求、也不希望他公開檢討,是他自己寫的。我把這篇文章也發表了。我覺得,既然是全集,就要反映全面。他自己一直認為,參加曹錕賄選是一生當中一個污點,我也不能給它抹掉了,我保留這封檢討,是讓人家全面了解他,他不是完人,也曾走過彎路。
但是,評價一個人的一生,看他的全部,要看他的晚節。就在參加賄選的同年,他寫了被蔡元培先生稱為「石破天驚之作」的《元西域人華化考》,後來又被推舉為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和故宮博物院理事,為保護故宮及故宮文物,與北洋軍閥進行了堅決鬥爭,一度還被捕並遭軟禁。上面提到的陳寅恪先生稱他「德才兼優」,也是在「賄選事件」之後。從這些也可看出當時社會對他的評價。
羊城晚報:那麼這件事到底當時是個怎麼回事?
陳智超:當時陳垣是國會議員,是拿薪水的,而且這個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但由於連年戰爭,薪水已多時未發,後來得到通知說要補發欠薪了,也同時要求他們參加選舉。這是他終身的憾事。
八、三次婚姻與感情生活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出生在一個大家庭,有兩位母親,先後有三個妻子、十一個子女。在感情方面,他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陳智超:陳垣5歲時,父親把他過繼給了去世而沒有子嗣的三伯父。陳垣後來回憶說,雖然與過繼母親李氏生活在一起,她對自己也百般關愛,但畢竟是在生母周氏的懷抱中長大,對她還是很依戀的。每次吃飯,他總是在過繼母親處吃一點,然後又偷偷跑回生母那裡去吃飯。五六歲他就離開家鄉到廣州求學,除了有限的幾次回鄉省親外,很少有與母親見面的機會。他常因不能親自侍奉母親而內疚。
年輕時陳垣聰明博學,又長得一表人才,在廣州時被稱為「靚仔垣」。還有人提到這麼一件事:由於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又擅長演講,陳垣的名氣與日俱增,招來了不少開放女性的追求。陳垣有段時間用筆名發表文章,其中一個筆名是「豔」,友人問他何意,他坦言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女朋友。
羊城晚報:他為什麼會有三次婚姻呢?
陳智超:1913年因赴北京從政,陳垣跟以前的生活切斷了聯繫,包括「父母之命」的原配妻子鄧照圓,也就是我的祖母。祖母原名「珍安」,識字不多,裹過小腳,因為祖父又字「圓庵」,所以祖母后來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照圓」,但他們兩人終究因為彼此思想的巨大隔閡,祖父來京後兩人就沒有再生活在一起。但是祖母知道祖父喜歡吃家鄉的鯪魚,就常讓子女買來曬乾,寄到北京。因為祖父過繼時是「兼祧兩房」,所以又娶了二房吳淑媛,比他小四歲,但也沒有隨他去北京,不久因意外失足落水而亡,年僅28歲。
後來追隨祖父去北京的徐蕙齡,是他在光華醫學專門學校的師妹和學生。他們在北京共同生活了近40年,但到了晚年感情不和,出現巨大矛盾而分居了,後來徐夫人跟隨所生的兒子陳容到了天津生活。
對於身在天津、廣東的兩位妻子,祖父一直寄生活費。直到1966年5月,她們兩位在相隔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先後去世,祖父這時已經是86歲的老人了。
羊城晚報:陳垣先生晚年,他的女弟子劉乃和成為了得力助手和忘年知己,長期相隨。二人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
陳智超:這個問題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我的妻子曾慶瑛教授曾在《陳垣和家人》一書中,用了專門一節全面談到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相關內容。
大師陳垣
陳垣,字援庵,廣東新會人。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曾被毛澤東稱為「國家的國寶」,與陳寅恪並稱「史學二陳」。
陳垣先生於1880年出生,六歲至廣州讀書。早年曾考科舉而名落孫山。在博濟醫學堂學過西醫,後創辦並入讀光華醫學堂,並留校任教。
1905年,與潘達微、高劍父創辦《時事畫報》,反對滿清專制、外國侵略,以觀點立場激進而著稱。辛亥革命後,當選民國眾議員,從此定居北京,後曾任教育部副部長。
1917年,38歲的他發表第一篇學術著作《元也里可溫考》,開闢了宗教史研究領域,當即震動學界,一鳴驚人,由此開始學術生涯。
抗戰淪陷期間,他閉門研究,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1949年,他選擇留在大陸,晚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病逝於1971年。
作為史學大師,他在宗教史、元史、中外交通史、考據學、校勘學、歷史文獻學上獨創甚多,學術建樹影響至今。
作為教育家,他從教74年,從傳統私塾老師到現代大學校長,前後執掌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46年。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八卦
數學如何融入性別平等教育?或性別平等教育如何融入數學?
看晏向田老師分享,從能力指標轉化、教材檢視到教學資源……有滿滿的可相互融入的方式。其實一點都不難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014
〈我是數學老師,我教性平〉
文/晏向田( 高雄市立前峰國中專任數學教師)
可能很多人心裡O.S.「怎麼數學老師也可以教性別平等教育(以下簡稱性平)?」、「國中不是專長授課教學嗎?」、「性平不是議題嗎?」、「沒有專設的性平領域或學科吧?」
的確,我是國中數學老師,也真的在公立國中教數學,但仍然可以在我的數學教學中「融入」性平的概念。
國中數學屬於國中教育會考考科之一,承受來自學校行政端、同儕、導師、甚至家長、學生的要求與壓力,所以在不得不兼顧教學進度與內容的狀況下,可行的具體實踐方式包括適切的能力指標轉化(例如計算同志大遊行某張空拍照片中參與遊行的人數,練習概算)、校園廁所空間性別相關比例調查(使用時間、次數、等待時間等),這些都是數學領域能力指標中最容易、最適合與性平能力指標作轉化式融入的單元。
除此之外,在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資源網、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社群網、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各縣市國教輔導團性平小組的網頁資源都找得到相關的教案或影音資料,可以結合時事新聞進行教育。譬如近幾年快速成長的手機遊戲(簡稱手遊),為了吸引玩家,多數手遊廣告都是再製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性別歧視、物化女性的言語或影像;或是某大學學生疑似遭性侵的案件,各方爭論的戰火從社群軟體延伸到電子新聞,所引發的疑似違反性平法的事件;甚至電視常幫放的廚房用品、汽車等商品廣告,都可以用來檢視學生生活經驗,提醒學生對於媒體所傳遞的訊息進行解讀、分析、批判,勿全面接收。
除此之外,課堂教學之性平融入尚有教材檢視(刪除、添加、貢獻等取向,如圖一即為貢獻取向:同樣為測量金字塔高度,有女性數學家的情況下,就適切舉例說明)的方法可參考。
試想,若教師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再製了性別刻板印象,而施教者全然不自知的「照本宣科」,受教者在未受性別意識啟蒙的情況下,也只能全盤接受,豈非大開性平倒車。舉例來說,過去教材插圖,多有再製性別刻板印象之虞的圖片,如圖三,具專業能力的畫家即是生理男性,而只須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顏值」頗高的模特兒則是生理女性;又如圖四,是否顯示運動場域是男人的天下?利用刪除取向講解此圖時,可同時講述歷史故事--馬拉松界的英雄Kathrine Switzer為如何改變馬拉松界曾不准女性參加的真實歷史(如圖五)
過去幾年我都在校兼任行政職務,所以只有上一個班級的數學,為求影響層面最大化,在負責九年級段考命題時,嘗試在試題中融入性平相關的題型,企圖讓全年級的學生、甚或全校的教師都能透過「考試引導教學」重視性平教育。從2009年第一次命題之後,連續數年都是如此,曾耳聞其他同校教九年級數學的同事,提醒其任課班級:「這次是晏主任出題,要多注意性平的部分…」,令人不禁莞爾一笑。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出了圖六關於性教育的題目,在命題巡堂詢問各班學生對於試卷題目是否需要說明時,一位女同學舉手發問:「老師,我看不懂題目?」我回:「哪個部分呢?」女同學遲疑了一下說:「體外射精是安全性行為的一種嗎?」我回:「這也是測驗的其中一個部分,況且健教老師應該有教過吧?」事後才知道,這個學生還是全校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有些監考老師看到此類題型,也試著做答,卻連甚麼是安全性行為的認知也是錯誤的,到底是誰說性教育不用太早教?
另外一個例子如圖七,引用了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一份調查報告,關於性傾向的調查結果,其數據是否能推論出台灣非異性戀組群的正確比例,尚有討論的空間,但重點在讓作答的學生、甚至是監考的老師瞭解,的確有這樣的族群存在,在子題題幹中更引用了世界精神醫學會的聲明,目的即在傳達正確的觀念,甚至讓校內非異性戀族群的師生知道他/她們並不孤單,及性傾向是人固有的特質,沒有正常不正常的區別。
可以瞭解的是,許多學校或是老師在面對依法(性平法)實施的性教育或是同志教育時,還是擔心引來不必要的困擾,但至少在我實施命題融入的這幾年,沒有接過一通「關切」的電話,或是要求我不要再這樣命題。教師依法、依教育專業來執行教育事務,不該受到非專業的意見干擾或影響,這樣才能讓教師在教學現場確實落實性平法的立法精神。
當然,「見縫插針」怎能放棄「境教」,當我輪值布置數學領域牆時,回想過去看到的領域牆常常是拿一些數學定理或是數學小遊戲來做文章,尤其是講解數學定理,多半又會提到男性的數學家。為了讓對數學有興趣的女性獲得鼓勵,運用貢獻取向,選列了古今中外三位女性數學家製作海報(圖八),讓看到的師生都能了解,「數學」、「理工」領域不是男性專屬的天下,女性也可以出人頭地,貢獻取向在所有領域/學科都是可以運用融入的一種方式。
「數學融入性平」喔不!是「性平融入數學」多年後,在某次國教輔導團研習的場合,同桌一起吃飯聊天提及大家的工作背景時,一位夥伴問我是哪個「領域」的輔導員,我回答說是性平議題,接著她就問我在學校教甚麼科目,當我一回答是數學,她的反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性平怎麼可能融入數學?」還附帶了拉長的尾音拉長。我回:「怎麼不行?我都做好幾年了!」話題沒有再繼續,但我知道在她心中應該點下了漣漪。
眼見12年國教領綱即將在107學年度正式上路,而性平能力指標也將在數年後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12年國教總綱所揭示的「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等議題」,未來的性平融入何去何從,尚不可知,可以確定的是,坐等政策落實,不如起而行動,就在自己的場域,為了性別弱勢的學生,盡自己一份心力,小小漣漪說不定會變大大海嘯呢!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
=================================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在臉書粉絲頁發起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分享接力
邀請基層教師分享在第一線的觀察與實踐,
告訴大家性別平等教育到底在教些什麼!
❤邀請台灣各地基層教師分享你的觀察與性別教育實踐
主題: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
一、為什麼校園需要性平教育?
二、我(教育工作者)怎麼做?
字數不限,希望大家不要有壓力
以網路的閱讀習慣,600–800字已經很多。
但是願意多分享也很好。
署名請說明:任教縣市、學校,教授科目
不願意用本名的人可以用姓氏或是綽號,還是希望可以說明任教縣市,哪一個階段的學校,任教科目
如果匿名,請盡量清楚描述困境和學生處境的艱難或教育現場的情況。
若妳/你手邊正好有與妳/你分享內容相符的課本,也歡迎一併寄給我們當作配圖。
請把分享寄到 write1717@gmail.com
我們會簡單編輯,陸續刊登。
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八卦
祝福研究所版的大家新年快樂(・∀・) 歡迎交流研究生學習歷程、研究所入學考試、 ... 小弟不才今年考試只錄取成大資工所,目前碩0想規劃好未來的出路,並且在這2年(? ... <看更多>
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心得] 弱弱的跨考重考資工所勸世文-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八卦
2020年4月23日 — 一、 背景& 成績 背景:臺北大學統計系大五生,在校期間有修資工考科。 ... 落榜成大資工28 58 38 124 154 195 落榜中央資工68 64 60 192 140 ?? ... <看更多>
中央資工所考科 在 [心得] 110資工所考試心得(有補習) -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大綱:
一、背景
二、成績
三、時間規劃(斟酌參考)
四、各科心得
五、其他
六、結語
一、背景:
121本科系應屆畢業生,當時學測考差就決定要讀研究所,但大一太混被當五科因此無法推甄只能用考試入學,大概是七月暑假開始認真準備考試。
(這篇心得以補習相關資料和經驗分享為主,推薦給已報名補習班無法回頭者)
二、成績:
(資工) 數學 資演 計系 總分 結果
台大 80 100 58 243 正取1(英文50)
清大 X 73 82.4 155.4 正取
交大 59 63.5 55 189.4 正取(加權後)
成大 65 77 16 158 正取10
中央 53 57.5 52 162.5 備取23
三、時間規劃:
0.5.暑假前:
三上到下的寒假沒事做就先聽完了資結
三下在重修線代,就把線代也聽完了,
因此暑假就安排剩下的四科。
這時比較隨意,主要時間都在忙專題跟學校課業,
有空無聊時才會去大碩上課。
(但事後我覺得這時應該多聽一點的,才不會那麼累)
1.暑假聽課期:(7 ~ 9月中)
基隆大碩每天最多只有400分鐘,
以兩倍速聽的話一天進度差不多三堂課,
每天聽不同科目,排除演算法一周每科聽兩次,
若上課時聽不懂會先略過,腦袋打結會浪費更多時間,
但在下次上那科前必定要將其搞懂,不然容易後面整個爛掉,
以這樣的進度差不多能在快開學時看完。
自己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把有教的東西全部搞懂,
以留下印象為目的,因此課後時間還是做自己的休閒活動,
除非沒聽懂,不然不會額外花時間再去讀書,
初步調整學習時間,當成適應考試生活的入門。
2.開學讀書期:(9月中到12月底)
其實我一開始的安排是一科讀完再讀一科,
科目順序是: 資結->離散->線代->OS->計組->演算法?
章節順序是: 大碩網路上印的筆記->大碩講義->大碩習題,
然後我因為是資結起手蠻順利的,所以用一科用半個月為基準,
三天一章,前兩天筆記講義,後面那天則是寫題目加訂正,
預計12月初左右唸完開始寫考古這樣,
結果離散就開始發現不對勁了,我花了一個月才念完這科,
結果最後到了十二月底才念完全部科目。
自己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把書上所有東西記下來、融會貫通,
變成自己能應用出來的東西,是最為關鍵的時刻,
不要因為進度壓力就草草念過去,
寧願進度落後,減少考古時間也要將內容讀熟,
建議一定要找一個戰友一起準備,互相督促才不會偷懶跟放棄,
這段時間中一定會遇到撞牆期想放棄時,請務必堅持住,
這段時間讀書時間因為還有專題課業等壓力,讀書時間較為變動,
一天大概是4-10小時,取決於進度安排,
若我認為進度已達成,我會做自己想做的不會再碰書。
3.考古:(1月)
我是以台成交清台科中央6間輪流寫,一天一間,
按照考試時的順序來寫題目,同時調整作息早睡早起,
習慣考試的生活,寫題步調和節奏,
可利用考古來熟悉題型、保持手感跟了解自己的弱點,
我會用90分鐘來記時以防考試緊張,多10分鐘時間預防,
若你上一階段有認真準備且撐過去,你會發現你已經很強了,
剛開始寫時考古分數就會介於備取中段至正取後段之間,
會有少許忘記的部分,但基本分大部分都能拿到,
而同上,檢討才是最重要的環節,請認真檢討,
在剩餘時間若有空有心力,可以加強弱科翻閱原文書,
這能幫助你面對一些奇形怪狀的題目,是將你成績提升至頂尖的最後一步,
到最後考古每間基本都能比正取分數高出20-30分,
這時基本上讀書時間是一整天,我只有假日晚上會有休閒娛樂。
四、各科心得
相信這種東西大家都看過很多,我就寫得少一點。
[離散數學]
我只有看過黃子嘉的課本跟筆記,
數論、關係、排組、生成函數、遞迴、布林代數我認為都算基本分,要讀熟,
尤其是排組、生成函數、遞迴是牽扯再一起的,要知道彼此的關係,
遞迴的應用題目可以多做,對dp的思考很有幫助,
圖論那邊的題目難的超級難,我也是把握基本的部分而已,
代數很多人不讀,但我認為其實理解後難度並不大,
每年都會出現,而且考出來的變化性不高,建議一定要會,
FSM那邊有上過編譯器應該都會,也很少出現應該還好,
polya沒看過有出現過,7,8跟其他科重複應該也還好。
[線性代數]
我也只有看過黃子嘉的課本跟筆記,只有虛反,svd有上網找資料,
線代跟離散完全不同,彼此間是連貫的,後面會一直用到前面的觀念,
因此前四章的基礎觀念最為重要,一定要看到每個細節都記得,
五、七基本分,全都要會就不講了,
Jordan Form就是對角化的延伸,會基本的運算就好,
有空的話再把它的核心觀念搞懂,
冪零算子,循環子空間,不變子空間雖然很少考,但也是會有一些收穫,
cayley-hamilton跟極小多項式很好用,我認為一定要會,
第八章很難,當你這章讀熟線代基本上就完全沒問題了,
那六種矩陣的性質很常考在觀念題,建議記熟,
很多人會放棄這章, 但我認為也是必讀的一章。
[作業系統]
我認為只讀洪毅的部分很不夠,現在題目越來越廣,
建議是洪毅課本筆記先把基本的看懂,剩下的再用恐龍補完,
也可以直接恐龍看懂,那肯定是完全沒問題 (雖然我做不到
[計算機組職學]
恩我很爛,我只看張凡的課本,所以我已拿基本分為主,
簡單的運算題不能錯, 觀念拿多少算多少,
這科請去看別人ㄉ心得。
[資料結構]
洪毅課本、筆記其實就很完整了,也沒有太進階的題目。
[演算法]
林立宇講義寫很好但課不用上,也是照課本念而已,
主要精華在於題目大多都有蒐集,有時考古找不到答案可以來翻,
圖論那塊建議跟資結同部分一起念,那部分考很多,
沒事無聊可以去刷leetcode的dp題目蠻有幫助的,
np多看幾種不同的題目,考試通常不會出太難ㄉ。
五、其他
[念書方式]
以筆記為主,讀過第一遍,把忘掉的想回來,
數學證明不用背但要看懂、懂得其中的道理才不容易忘,
軟體程式要懂他的想法且能自己寫得出來,才會是你的東西,
程式你會跟你寫得出來完全是兩回事,
硬體不要問我(誤
硬體因為我很爛,我就是把它記起來而已。
講義為第二遍,將前後連結起來,
筆記沒有的一些困難或繁瑣的東西大致看過就行,
查看這章有沒有與前面章結相關的東西,
將其連結起來,順便當作複習。
題目為最後一遍,檢視自己哪邊沒讀熟或觀念不清楚,
數學因題目太多,我只有寫少少的精選試題,
資結全部都有寫,但洪毅題目其實很多重複沒意義,
硬體也是都有,不過有些台聯的太難了感覺也沒有必要,
很多人把寫題目當成是重點,但其實寫完的檢討才是關鍵所在,
那才是你真的能學到跟進步的地方,請務必認真檢討,
猜對的不要就這樣放過去,大概了解就好的心態很可怕,
會讓你變成甚麼都看過,但甚麼都不清楚,考試時腦袋一片空白。
[心態]
我認為讀書最重要的就是心態、信念,
長時間的高強度讀書,若沒有很強的信念很難堅持下去,
我當時是想說既然大碩是整理好的筆記、講義,
就相信把內容都讀熟肯定就會上這樣,
雖然過程中一直質疑自己,但還好實驗成功了(?
(有需要的可以當作參考XD)
另外建議考試期間不要相信別人的鬼話,
考完第一天聽到一堆台大今年可能240才會正取甚麼的,
考完交大聽到別人說自己兩科沒加權120不會上,朋友150,
被搞到心態大爆炸,結果根本是少數或沒有這回事,
不要被那堆暗黑仔影響心態ㄌ,穩定好心情最重要。
[讀書計畫]
有個好的讀書計畫且跟著計劃走可以穩住心態,減少妳很大的壓力,
但也要依照自己的狀態衡量,不要安排一些不切實際目標,
把自己逼得太死反而容易產生反效果,
我中間就有一段時間因為專題課業還有其他因素,
所以變成每天都在追進度,那段時間效率極低,
每天都覺得書沒讀完因此不敢休息但又覺得讀不完不想讀,
後來放鬆把進度往後調整才緩解下來。
(但也不要排得太簡單啦,除非你時間很多)
[休閒]
我自己是沒辦法生活只有讀書的人,應該說我討厭讀書,
因此每天的目標就是趕快讀完排訂的進度,然後休息做自己的事,
算是一個的獎勵的感覺,讓我能更認真讀書效率更好。
[讀書會、戰友]
我認為這兩個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戰友可以互相督促進度,有問題也可以互相幫助,
快放棄時也會有人拉你一起讀,才比較撐得下去。
(這邊特別感謝王XX同學還有海大讀書夥伴們)
讀書會我好像是在暑假左右加入的Telegram群組,
在裡面可以看到各種大神解答問題,
也會有各式各樣有趣的題目可以練習,
我在每天讀完書後都會將T群的問題看過一遍,
有看到會的也可以回答,可以順便當作複習,
基本上從我加到T群到考前的題目我每題都看過,
幫助真的蠻大ㄉ,感謝T群的各位。
[補習]
看自己的讀書方式,講義是整理過的東西,
有的話相對來說會省事很多,但就是那個學費真的太坑人了,
如果我再考一次,我會只買大碩的二手講義,
加上線上有ocw課程,英文原文書,大碩筆記等資源,
這樣基本上就足夠了。
(我沒有報題庫班,題庫班我無法給建議)
[考古]
我全都寫五年,以下是我的一些小經驗,
交大可以多寫幾年,題目很棒很基本,
要考中央的中央考古也可寫,會考考古但沒準確答案,
成大題目很常出現一些偏的題目,難度變化很大,
台大計組沒答案不推薦,不過其他兩科可以用來訓練思維能力,
清大很怪,不是太難就是太簡單,不過題目也不錯,
台科寫了感覺幫助不大,不一定要寫。
六、結語
感謝一路上幫助過我的人們,
沒有你們我沒辦法達到這麼好的成績,
希望這篇心得能幫助到還沒脫離苦海的各位,
有相關的問題可以站內我詢問(題目以外),
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找到自己想要的教授。
-----
Sent from JPTT on my OPPO CPH171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1.196.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615956137.A.97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