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吹毛求疵了。
是這樣的, udn.com 聯合新聞網 記者鄧桂芬在昨天寫了篇即時報導:
〈2019全球出生率排名 台灣再吊車尾〉
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16193
根據網頁顯示,有 1.5 萬人按讚這則新聞。
我看到之後,覺得很詭異,因為 2019 年還沒過完,現在才三月,要如何得出 2019 年的全球排名呢?
新聞第一句話寫:「我國少子化可說是國際認證!」
接著說:「『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日前排出2019年版各國的出生率排名報告,台灣於200個國家中排名吊車尾,平均每名婦女只生1.218名孩子。」
新聞後面則是衛福部國健署長的說法,可能是透過採訪取得。
新聞最後提供了資料來源的連結,也就是新聞中「國際認證」的關鍵。
連結:
http://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ies/total-fertility-rate/
看到「世界人口綜述」,我本來以為是一個聯合國或是研究計劃的網站,但點進去看發現更詭異了。
網頁的標頭是「Fertility Rate By Country 2019」,接著,跑出很像內容農場的影片。如果是聯合國或研究型的網站,不太可能會放聯播廣告。但這網站上有很多聯播廣告版面。而且整個網站的架構就......不像是一個正式的網站。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的 about 頁面沒什麼資料。
http://worldpopulationreview.com/about/
根據地址,郵箱設在加州某郵局。
根據 Email (shane@worldpopulationreview.com) 去搜尋,則可以找到 Quora 用戶 Shane Fulmer。
https://www.quora.com/profile/Shane-Fulmer
然後再搜尋 Shane Fulmer ,可以找到他的個人網站:
http://shanefulmer.com/#/
「I'm a freelance web developer living in Lancaster, PA. I love working on projects across the stack, but am currently focused on front-end development using React. I also enjoy writing C# applications and experimenting with data visualization. Aside from programming, I enjoy spending time with my wife, traveling, listening to music, and playing/watching sports.」
所以作者是一位已婚,住在美國賓州蘭卡斯特的網路開發者。(原本寫成英國,感謝 秦紀維留言指出這個錯誤,後面也都更正囉。 )
網站上頭列出了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是他的作品之一。
這個網站的資料的確來自於可信的來源,聯合國、世界銀行,各國政府等等,其實蠻不錯的,但這只是一個工程師的個人計畫。
那麼 2019 年的資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是來自於 2017 年版的聯合國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 世界人口展望。
https://population.un.org/wpp/
資料以五年為一區隔單位,2015-2020 為一單位。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但問題是,這數據 #不是出生率 啊,是 #總和生育率 (Total Fertility Rate),而且 2017 之後的數字是 Prospect ,不是已確認的。
什麼是總和生育率呢?簡單來說,就是一位女性在適合生育年齡間(通常是 15-44 歲),會生下的子女總數。
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tal_fertility_rate
國發會: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01B17A05A9374683&sms=32ADE0CD4006BBE5&s=2D7C191B0671B176
而出生率的定義跟總和生育率是不同的。粗出生率 (crude birth rate )的意思是每年、每一千人當中的新生人口數。(感謝 Alice Cheng 在留言中提醒,將出生率改為正確的粗出生率。)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7%BA%E7%94%9F%E7%8E%87
總而言之,聯合報這則新聞的問題是:
1. 引用無公信力之消息來源,但記者可能誤以為網站標題是 World 什麼的就是有公信力的。
2. 沒有追溯回真實的資料出處,並加以檢視。事實上只需要花五分鐘就可以了,就像我上頭做的那樣。而且引用聯合國的資料,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3. 不清楚總和生育率跟出生率的差異,以及確切統計跟預估的差異。如果連維基百科都有的資料,也不願意查清楚一下,實在是很麻煩。
但我覺得最嚴重的是缺乏對資訊嚴謹度的要求,這樣的新聞讓我這個讀者覺得很像是在改國中生的作業。
對,我知道很多其他新聞媒體上的東西,已經像是閉著眼睛嗑藥寫出來的了,有國中生程度已經很好了。但聯合報的確是我比較常看的主流新聞媒體,我期望它能更好。
台灣的出生率跟總和生育率都很低,是世界倒數,這無庸置疑,不過寫新聞還是要把資料來源確認好,而不是隨便拿了不知道哪來的資料就開幹。
我印象中有看到臉書上有人轉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的網頁,因為如果要找相關關鍵字,這個網站的確排在第一名。或許記者也是跟我一樣看到朋友分享,就在每天的寫稿壓力之下把一則新聞產製出來。
但這是一則有 1.5 萬人按讚的新聞啊......
國發會昨天花了時間回覆這則充滿錯誤的新聞: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ms=DF717169EA26F1A3&s=CAA60DAC522D5B9F
但,儘管國發會已經回覆,聯合報記者張語齡也根據回應寫了一篇即時報導,但並沒有針對原本的第一則報導作出更正。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 國發會:推估數據〉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16456
這則新聞,就只有 71 人按讚了。
接著聯合報記者章凱閎又跟著發了第三篇相關報導:
〈全球生育率排名台灣墊底 學者:數據是舊的、現在更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16816
這則新聞已經有 3700 多人按讚。
新聞採訪的是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是人口學專家,馬政府時代的政務委員。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6%9B%E6%89%BF%E6%B3%B0
新聞開頭繼續引用了「世界人口綜述」這個由美國一位網頁開發者 Shane Fulmer 架的網站,繼續把「出生率」跟「生育率」搞混,沒有把資料來源說清楚(聯合國 2017預估),並且以此作為前提來訪問薛教授。
「對此,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受訪時表示,依過往經驗,國際網站的生育率統計,並非採計最新數據;事實上,台灣早在2017年,總生育率就已掉至1.13,去年為1.06,數字連年下修。」
我想,薛教授也不清楚記者採訪他時提到的這個網站是哪來的吧。
然後,聯合報又繼續做這則新聞。張語羚(不知道跟前面那位張語齡是不是同一位)、鄧桂芬、李樹人三位記者共同發表了這則:
〈國發會:目標2030年 生育率回升到1.4人〉
這則的內容,就是...把之前的新聞再寫一次。不過用詞有了細微的變動,在開頭的第一段,就不再提「出生率」,而是正確的生育率。並且用「預估」,而不是一開始的「國際認證」。
然而,有諸多問題的新聞符合著大家的認知,成為了事實,習慣看報問政的立委就以此新聞來質詢衛福部,然後這件事又變成一條聯合報的新聞。
〈生育率全球墊底 衛福部:改善生育環境、養育照顧〉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3716950
生育率的確很低,但問題是,立委引用的是聯合報引用的不準確資料啊......
然後聯合報又用同樣的資料再寫一篇內容跟先前的幾篇差不多的新聞:
〈國際網站推估 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3716747
「『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預估二○一九年版的各國生育率排名,在全球兩百個國家中台灣敬陪末座,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一點二一八個孩子,引發關注。」
再講一次:所謂的國際網站,就是一位美國賓州蘭卡斯特的網站開發者介接聯合國資料做出來用來靠 SEO 收廣告費的網站。他沒有能力預估什麼,只是把網頁標題寫成 "Fertility Rate By Country 2019",這樣比較能夠被引用跟提高 SEO 效果。
至於「引發關注」,就是聯合報的各位記者創造出來的啊!
然後,剛剛看見今天的 今周刊 網站,毫無守門能力地,硬是從聯合新聞網轉載了這則新聞: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03250010/2019%E5%85%A8%E7%90%83%E5%87%BA%E7%94%9F%E7%8E%87%E6%8E%92%E5%90%8D%20%E5%8F%B0%E7%81%A3%E5%86%8D%E5%90%8A%E8%BB%8A%E5%B0%BE?utm_source=%E4%BB%8A%E5%91%A8%E5%88%8A&utm_medium=autoPage
當然也要丟到今周刊的臉書專頁上讓大家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BToday/posts/10157172817263270
說實在的,相較於許多超爛的新聞來說,這則新聞的錯誤實在無傷大雅。台灣出生率低不低?低!總生育率低不低?低!「世界人口綜述」這個網站的數據是不是錯的?因為來自聯合國,不能說是錯的。
所以我在幹嘛?一定有人認為我幹嘛那麼嚴格(請在下面 +1),但...但這樣的內容就是不對勁啊!!!
就讓我偶爾編輯病發作一下吧。
---
更新補充:聯合報另外還有一則內容非常類似的新聞,是由記者李京倫寫的:
〈台灣出生率 全球最後一名〉
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6809/3716188
這則也有 1 萬讚。
更新補充 2:感謝 Claire Chen 指出,國發會首要是回應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737257
其他媒體也都跟著發了這則新聞:
中國時報:台灣少子化嚴重 全球吊車尾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325000459-260115
中央社有點扯:
「(中央社加州核桃市24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總部在美國加州核桃市的世界人口綜述公布2019年世界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以每個婦女平均生產1.218個嬰孩,排名墊底。」
哪來什麼「總部設在美國加州核桃市的世界人口綜述」啊...Orz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3240187.aspx
---
更新補充 3:
感謝 李安宜 在留言中指出:國發會的回覆其實也有錯!竟然把北韓的 1.893 當成南韓了,所以所有報導國發會回覆的也跟著都錯了...XD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圖文不符上課囉」合作播出 💭想利用線上課程開創被動收入嗎? 💭該如何將自己的知識 Knowhow 轉化成線上課程體裁呢? 打造十多堂熱銷課程、狂銷六萬多人 #圖文不符上課囉 暢銷線上課程的煉成心法,大・公・開!✨ 志祺將在本場講座中,分享圖文不符上課囉的開課秘訣。 從市場、內容、講...
中央社wiki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八卦
我稍早分享今周刊的「2019全球生育率」文章,立馬有網友提供這個連結,然後點進去發現原來文章引述的所謂官方網站竟然是一個私人架設的,引用的是過時的data。
結果好多台灣媒體照轉貼,還上了電視新聞,我也連帶轉貼了~
不過,其實,真正的數據也沒好到哪裡去。總之,我們的生育率即便不是全球最低,也還是在最後的幾名內!
感謝台灣有了像snopes.com這樣的熱心查證/謠言監督人出現!
我可能吹毛求疵了。
是這樣的, udn.com 聯合新聞網 記者鄧桂芬在昨天寫了篇即時報導:
〈2019全球出生率排名 台灣再吊車尾〉
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16193
根據網頁顯示,有 1.5 萬人按讚這則新聞。
我看到之後,覺得很詭異,因為 2019 年還沒過完,現在才三月,要如何得出 2019 年的全球排名呢?
新聞第一句話寫:「我國少子化可說是國際認證!」
接著說:「『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日前排出2019年版各國的出生率排名報告,台灣於200個國家中排名吊車尾,平均每名婦女只生1.218名孩子。」
新聞後面則是衛福部國健署長的說法,可能是透過採訪取得。
新聞最後提供了資料來源的連結,也就是新聞中「國際認證」的關鍵。
連結:
http://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otal-fertility-rate/
看到「世界人口綜述」,我本來以為是一個聯合國或是研究計劃的網站,但點進去看發現更詭異了。
網頁的標頭是「Fertility Rate By Country 2019」,接著,跑出很像內容農場的影片。如果是聯合國或研究型的網站,不太可能會放聯播廣告。但這網站上有很多聯播廣告版面。而且整個網站的架構就......不像是一個正式的網站。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的 about 頁面沒什麼資料。
http://worldpopulationreview.com/about/
根據地址,郵箱設在加州某郵局。
根據 Email (shane@worldpopulationreview.com) 去搜尋,則可以找到 Quora 用戶 Shane Fulmer。
https://www.quora.com/profile/Shane-Fulmer
然後再搜尋 Shane Fulmer ,可以找到他的個人網站:
http://shanefulmer.com/#/
「I'm a freelance web developer living in Lancaster, PA. I love working on projects across the stack, but am currently focused on front-end development using React. I also enjoy writing C# applications and experimenting with data visualization. Aside from programming, I enjoy spending time with my wife, traveling, listening to music, and playing/watching sports.」
所以作者是一位已婚,住在美國賓州蘭卡斯特的網路開發者。(原本寫成英國,感謝 秦紀維留言指出這個錯誤,後面也都更正囉。 )
網站上頭列出了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是他的作品之一。
這個網站的資料的確來自於可信的來源,聯合國、世界銀行,各國政府等等,其實蠻不錯的,但這只是一個工程師的個人計畫。
那麼 2019 年的資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是來自於 2017 年版的聯合國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 世界人口展望。
https://population.un.org/wpp/
資料以五年為一區隔單位,2015-2020 為一單位。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但問題是,這數據 #不是出生率 啊,是 #總和生育率 (Total Fertility Rate),而且 2017 之後的數字是 Prospect ,不是已確認的。
什麼是總和生育率呢?簡單來說,就是一位女性在適合生育年齡間(通常是 15-44 歲),會生下的子女總數。
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tal_fertility_rate
國發會: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
而出生率的定義跟總和生育率是不同的。粗出生率 (crude birth rate )的意思是每年、每一千人當中的新生人口數。(感謝 Alice Cheng 在留言中提醒,將出生率改為正確的粗出生率。)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7%BA%E7%94%9F%E7%8E%87
總而言之,聯合報這則新聞的問題是:
1. 引用無公信力之消息來源,但記者可能誤以為網站標題是 World 什麼的就是有公信力的。
2. 沒有追溯回真實的資料出處,並加以檢視。事實上只需要花五分鐘就可以了,就像我上頭做的那樣。而且引用聯合國的資料,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3. 不清楚總和生育率跟出生率的差異,以及確切統計跟預估的差異。如果連維基百科都有的資料,也不願意查清楚一下,實在是很麻煩。
但我覺得最嚴重的是缺乏對資訊嚴謹度的要求,這樣的新聞讓我這個讀者覺得很像是在改國中生的作業。
對,我知道很多其他新聞媒體上的東西,已經像是閉著眼睛嗑藥寫出來的了,有國中生程度已經很好了。但聯合報的確是我比較常看的主流新聞媒體,我期望它能更好。
台灣的出生率跟總和生育率都很低,是世界倒數,這無庸置疑,不過寫新聞還是要把資料來源確認好,而不是隨便拿了不知道哪來的資料就開幹。
我印象中有看到臉書上有人轉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的網頁,因為如果要找相關關鍵字,這個網站的確排在第一名。或許記者也是跟我一樣看到朋友分享,就在每天的寫稿壓力之下把一則新聞產製出來。
但這是一則有 1.5 萬人按讚的新聞啊......
國發會昨天花了時間回覆這則充滿錯誤的新聞: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
但,儘管國發會已經回覆,聯合報記者張語齡也根據回應寫了一篇即時報導,但並沒有針對原本的第一則報導作出更正。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 國發會:推估數據〉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16456
這則新聞,就只有 71 人按讚了。
接著聯合報記者章凱閎又跟著發了第三篇相關報導:
〈全球生育率排名台灣墊底 學者:數據是舊的、現在更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16816
這則新聞已經有 3700 多人按讚。
新聞採訪的是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是人口學專家,馬政府時代的政務委員。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6%9B%E6%89%BF%E6%B3%B0
新聞開頭繼續引用了「世界人口綜述」這個由美國一位網頁開發者 Shane Fulmer 架的網站,繼續把「出生率」跟「生育率」搞混,沒有把資料來源說清楚(聯合國 2017預估),並且以此作為前提來訪問薛教授。
「對此,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受訪時表示,依過往經驗,國際網站的生育率統計,並非採計最新數據;事實上,台灣早在2017年,總生育率就已掉至1.13,去年為1.06,數字連年下修。」
我想,薛教授也不清楚記者採訪他時提到的這個網站是哪來的吧。
然後,聯合報又繼續做這則新聞。張語羚(不知道跟前面那位張語齡是不是同一位)、鄧桂芬、李樹人三位記者共同發表了這則:
〈國發會:目標2030年 生育率回升到1.4人〉
這則的內容,就是...把之前的新聞再寫一次。不過用詞有了細微的變動,在開頭的第一段,就不再提「出生率」,而是正確的生育率。並且用「預估」,而不是一開始的「國際認證」。
然而,有諸多問題的新聞符合著大家的認知,成為了事實,習慣看報問政的立委就以此新聞來質詢衛福部,然後這件事又變成一條聯合報的新聞。
〈生育率全球墊底 衛福部:改善生育環境、養育照顧〉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3716950
生育率的確很低,但問題是,立委引用的是聯合報引用的不準確資料啊......
然後聯合報又用同樣的資料再寫一篇內容跟先前的幾篇差不多的新聞:
〈國際網站推估 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3716747
「『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預估二○一九年版的各國生育率排名,在全球兩百個國家中台灣敬陪末座,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一點二一八個孩子,引發關注。」
再講一次:所謂的國際網站,就是一位美國賓州蘭卡斯特的網站開發者介接聯合國資料做出來用來靠 SEO 收廣告費的網站。他沒有能力預估什麼,只是把網頁標題寫成 "Fertility Rate By Country 2019",這樣比較能夠被引用跟提高 SEO 效果。
至於「引發關注」,就是聯合報的各位記者創造出來的啊!
然後,剛剛看見今天的 今周刊 網站,毫無守門能力地,硬是從聯合新聞網轉載了這則新聞: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2019%E5%85%A8%E7%90%83%E…
當然也要丟到今周刊的臉書專頁上讓大家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BToday/posts/10157172817263270
說實在的,相較於許多超爛的新聞來說,這則新聞的錯誤實在無傷大雅。台灣出生率低不低?低!總生育率低不低?低!「世界人口綜述」這個網站的數據是不是錯的?因為來自聯合國,不能說是錯的。
所以我在幹嘛?一定有人認為我幹嘛那麼嚴格(請在下面 +1),但...但這樣的內容就是不對勁啊!!!
就讓我偶爾編輯病發作一下吧。
---
更新補充:聯合報另外還有一則內容非常類似的新聞,是由記者李京倫寫的:
〈台灣出生率 全球最後一名〉
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6809/3716188
這則也有 1 萬讚。
更新補充 2:感謝 Claire Chen 指出,國發會首要是回應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737257
其他媒體也都跟著發了這則新聞:
中國時報:台灣少子化嚴重 全球吊車尾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325000459-260115
中央社有點扯:
「(中央社加州核桃市24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總部在美國加州核桃市的世界人口綜述公布2019年世界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以每個婦女平均生產1.218個嬰孩,排名墊底。」
哪來什麼「總部設在美國加州核桃市的世界人口綜述」啊...Orz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3240187.aspx
---
更新補充 3:
感謝 李安宜 在留言中指出:國發會的回覆其實也有錯!竟然把北韓的 1.893 當成南韓了,所以所有報導國發會回覆的也跟著都錯了...XD
中央社wiki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八卦
上禮拜,雖然大家(包括我)都比較關心學姊說 #統獨是假議題,但其實有件算是重要的事情發生。
那就是 3/26 號的時候,歐盟的立法機關之一歐洲議會 ( European Parliament ) ,通過新的著作權規範。
( European Parliament 歐洲議會自己的新聞稿: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190321IPR32110/european-parliament-approves-new-copyright-rules-for-the-internet )
PNN 公視新聞網 新聞的報導: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7017
雖然還得經過歐盟理事會,但修法的方向不會有太大改變。這次的重點雖然是放在著作權,不過我認為更核心的轉變,其實是「#平台需要為上傳者上傳的內容負責」。
在民主開放國家市場成長起來的網路公司,如 Google、Facebook、Amazon 等等,一個一個成為巨頭之後,引發了許多你我都知道的負面效應。這些公司的規模已經太大,大到已經不是他們避不避得開槍口的問題,而是槍口避不開他們。從選舉結果到經濟停滯到家庭失和,都找得到理由可以怪這些平台,而且很難說是污衊。
雖然,我們還是不能說各種問題「都是平台的錯」,但未來平台顯然必須負起越來越重的內容管制責任,這樣的轉變關鍵,在於公眾也越來越同意,時候到了,是該對平台施以更高的要求了。這一趨勢,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
( 歐洲議會有點像是歐盟的下議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uropean_Parliament )
大家都知道,著作權的議題在網路上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像是 2011 年在美國吵得很兇,台灣也很多人討論的 SOPA 跟 PIPA 法案。
( 關於 SOPA 停止網路盜版法案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op_Online_Piracy_Act )
( 關於 PIPA 保護知識產權法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TECT_IP_Act )
在台灣,也有好幾次爭議。最近一次我比較有印象的應該是 2016 年立委打算增加「邊境管制」,也就是要封鎖(或停止解析)侵權網站的 IP,後來因為網路輿論反對,就沒有繼續立法了。
( 當時的各方意見很多,章忠信律師的分析我個人比較認同: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54&aid=2836 )
最近可能很快就要通過的著作權修法,則是針對眾多像是「安博盒子」之類的機上盒,不管是販售還是協助安裝,都要課以刑責。
( 經濟日報的報導: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3721506 )
這些事情其實背後當然也是有各種角力,例如外國的商會、政府、本地的內容業者、一般使用者、倡議組織、平台公司,甚至國家。
總之,現在整個風向轉了。早幾年,保障高度言論自由,鼓勵網路科技創新,是主流,但最近幾年,加強管制成為顯學。可能是因為負面效應已經動搖國本,可能是因為科技公司不斷擴張到新領域,搶走利潤,讓市場既有的其他玩家反彈;可能是因為中國管制模式輸出。儘管對於強度過高的政府監管我站在反對方,但美國的科技巨頭總算開始面對現實。
在侵犯隱私、助長仇恨、影響選舉等批評聲浪下,臉書執行長馬克佐克伯到過美國國會聽證,也被歐洲議會叫去(但叫不動)。上個月初,美國下屆總統參選人,民主黨的參議員華倫則正式提出「拆解數位科技巨頭公司」的倡議,也將是接下來持續加熱的議題。
( 我之前對華倫這個倡議的簡要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65115280650509 )
而陸續透過個人網誌,表明要改變臉書的馬克,前天竟然投書給華盛頓郵報,表示:大家都說要管那就來好好管一管吧。
請見華盛頓郵報: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mark-zuckerberg-the-internet-needs-new-rules-lets-start-in-these-four-areas/2019/03/29/9e6f0504-521a-11e9-a3f7-78b7525a8d5f_story.html
投書很短,寫得很清楚,建議自己看一下。簡單來說,他建議針對 #有害內容,#選舉公正性,#隱私,和 #數據可攜性 四個項目,建立一個公私協力管控的機制。
而其中我覺得最關鍵的項目,是「數據可攜性」(data portability) 。
可攜性的概念,大家應該很熟悉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現在換電信公司,例如從台灣大哥大換成中華電信,不用換手機號碼。在台灣,號碼可攜其實是在 2005 年開始實行的,從此之後大大降低了門號使用者轉移的成本,加強了電信公司之間的競爭。
馬克在他的投書中,關於數據可攜性的部分也寫到:
「(對平台)的管制,應保證數據可攜帶性原則。如果你與一項服務共享數據,你應該能夠將其移動到另一項服務。這為人們提供了選擇,使開發人員能夠進行創新和競爭。
這對於網路本身,和創建人們想要的服務,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構建開發平台的原因。真正的數據可攜性應該更像是人們使用我們的平台登錄應用程序(App)的方式,而不是現有的下載信息存檔的方式。但這需要明確規定誰在服務之間移動時負責保護信息。
這也需要通用標準,這就是我們支持標準數據傳輸格式和開源的『數據傳輸計畫』(Data Transfer Project) 的原因。」
( 關於這個由微軟、Google、FB、Twitter 共同支持的 「數據傳輸計畫」:https://datatransferproject.dev/ )
在上個月 14 號, Facebook 有一次大規模的當機,那天我不禁覺得,這種大社交平台當機,就像是銀行提款機出問題一樣,使得儲存在裡面的 #社交資本無法被提領。不管是工作或生活上要聯絡的人、要發的訊息,都因此受到影響。
社交資本,就是由我們上傳的數據跟使用行為建構出的關係網絡,並不是虛幻難以掌握的,而是可以定義、更是可以定價的。畢竟許多網路公司就是透過網絡效應才能讓價值水漲船高,快速成長。他們就像是大家都信任的社交資本銀行。
然而,當遇到大規模當機、或是傳出資料外洩、被盜,這時候就會想:
1. 自己是不是把社交資本都存在同一個社交平台/銀行?
2. 為什麼只能在 FB 銀行領錢?當 FB 銀行的提款機故障, 為什麼不能在 LINE 銀行或 TENCENT 銀行的提款機領出來?為什麼 GOOG 銀行可以說關就關、把錢都沒收了?
3. 為什麼儲存在這些社交銀行裡的社交資本,那麼難轉移?轉帳跟匯款那麼難?
4. 以及為什麼這些可被視為社交資本銀行的平台病不像是真的銀行,當我們的社交資本如今屢屢被大規模盜竊、被濫用時,他們鮮少需要賠償跟負責?
其實我以前就跟網路上的朋友討論過,要解決社群媒體帶來的壞處(例如假新聞等等),而不減損其好處的作法,其中之一就是降低這些平台的 #套牢效應。
一個辦法就是成立 #公共的社群平台,基本功能完全複製大型平台,讓用戶可以輕易從商業社群平台,透過數據可攜性,打包資料跟 #社交資本 ,轉換到公共的平台上。
過程必須要很簡單,數據轉移必須要很安全,就像是在這個還不存在的公共社群平台點一下「FB 登入」,然後兩秒後,完成了。
重要的是,透過數據可攜性轉移出來的不能只是帳號,而是所有我們放在社群媒體上的數據,跟編織出來的關係。
其實也可以想像成是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的概念。
https://www.cdic.gov.tw/main_deposit/faq.aspx?uid=59&pid=59%20
只要數據可攜性存在,加上一個堪用的公共化備品,我認為商業平台就會比較謹慎,不那麼貪婪,連帶產生的問題就會少很多。
這點子完全不是首創。之前早有類似的失敗案例,例如 Diaspora、或是工研院的通訊軟體 Juiker ,區塊鏈出現之後也有很多新的社交網站,讓大家可以「社交挖礦」。
我想問題在於,社交資本被套牢已經太嚴重,所以第一步其實是讓社交資本可以被匯出。就像電信公司為了套牢用戶,手機號碼本來不可攜,後來可攜從概念變成規範,競爭於是更激烈,消費者因此獲益。
之前在個人帳號上討論這個想法的時候,有朋友認為其不可行之處:就是政府是做不出可用的公共化備品的。
如果是政府發包做網站,要做出一個能成為商業科技公司備品的社交網站,這件事我也不相信。
但如果是採取「公共媒體」的角度,我認為就是一個選擇要不要做的問題。
有些人認為英國的 BBC、日本的 NHK 很棒,促進了整體媒體品質、提升了公民素質、建立社會公共討論的基礎,但也有些人認為公共媒體拿太多錢,做得太好,反而讓商業媒體無法發展。
像台灣早期發展公共電視,一開始走小蝦米路線,公共電視曾被視為雞肋,沒競爭力,不過一直走到現在,反而成為廢鐵鎮僅存的救贖。現任文化部長 鄭麗君 有意推動大公共媒體,把央廣、中央社等等都結合在一起,有人認為這是唯一能夠重振台灣文化的機會,有人覺得沒競爭力,浪費錢。但總之,就是一種選擇。
所以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如馬克投書所建議的,接下來新的法規要求社交平台需要讓用戶可以自由匯出所有資料,轉移社交資本,社交平台就會必須做出改變,例如要求工程師讓資料架構更簡單,就跟歐盟 GDPR 的規定出來之後一樣。
當然,成功的平台都會讓我們覺得不需要做這件事,畢竟我們的時間跟精力有限,投入在少數甚至單一平台上比較合理,就像我們也不會三不五時就把存在一個銀行的錢全部領出來,存到另一個銀行......除非這家銀行讓我們覺得問題很大,就像現在這樣。
當然,我認為 FB 等社交平台的自然壟斷在資料、數據、社交資本可自由匯出之後就會降低。所以重點或許不是一定要有公共化的社交平台存在,而是只要有了可以自由匯出的前提,會有很多很多套自然出現。
但從公共媒體的目標與實踐傳播權的角度來看,社交媒體既然已經如此關鍵,若公共媒體接下來還是只是停留在創造內容上,而不趁這個全球都在檢討商業社交媒體平台的時機,來開始探索「公共化社交媒體平台」的可能性,我覺得就太可惜了。
能夠合作的對象其實很多。舉例來說,網路之父 Tim Berners-Lee發起分散式網路專案Solid,將資料「還權於民」,就是同樣的概念。
報導: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26188
而很關注科技巨頭壟斷議題的 PTT 創世神 杜奕瑾 (Ethan Tu) 也提出 PTT.ai 的計畫,我個人也很期待。
Github 上的計畫連結:
https://github.com/ailabstw/PIPs/blob/master/PIP-0001.md
當然,馬克倡議的公私協力機制,其實也有很多先例可循,也就是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網路治理論壇。
https://www.intgovforum.org/multilingual/
台灣也有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 Taiwan IGF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57842584459069/
總結來說,我認為在台灣,社群媒體如 FB、IG、Google、Youtube 等的好壞影響力非常大,因此關於馬克提出的四個項目--有害內容、選舉公正性、隱私、數據可攜性--我們不該只是等著歐盟或美國跟這些公司把問題解決,而是該更主動提出改革的做法。
我個人認為,優先從「數據可攜性」這個偏「結構管制」而非「內容管制」的項目切入,比較不具爭議;而以「公共化社交媒體平台」為探索的方向,也比較有進步性跟未來性。
如果民主自由是我們信仰的故事,但具有影響力的媒體或社交媒體平台,卻開始讓這個故事再也講不下去,公民就不該再袖手旁觀了。
要不然,或許是該向年輕人學習,開始用無廣告、無農場文、可輕易匯出的 Google Doc 當作社交平台了。
延伸閱讀: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的好文:社交資本論
https://daodu.tech/03-05-2019-social-capitalism
截圖來自:
https://www.facebook.com/zuck/posts/10107013839885441
中央社wiki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廣告與「圖文不符上課囉」合作播出
💭想利用線上課程開創被動收入嗎?
💭該如何將自己的知識 Knowhow 轉化成線上課程體裁呢?
打造十多堂熱銷課程、狂銷六萬多人
#圖文不符上課囉 暢銷線上課程的煉成心法,大・公・開!✨
志祺將在本場講座中,分享圖文不符上課囉的開課秘訣。
從市場、內容、講者三面向切入,帶大家了解一堂攻心線上課程該如何規劃設計,成為學員相互推薦的超人氣產品。
💡 本次講座在 OnlyTalk 獨家販售,只要 499 元就能無限次觀看,並獲得講座完整簡報!
👉🏻 開啟線上課程第一步,先從這裡開始!點擊連結了解更多內容 👉🏻 https://socialdon.group/onlytalk2-7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圖文不符上課囉」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機師入境檢疫 #防疫破口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22「暢銷線上課程的煉成心法」廣告段落
02:19 機師的規定到底長怎樣?
03:50 放寬規定的 3+11
05:14 為什麼要改回 3+11?
06:20 航空公司的配套措施
07:40 現行規定真的防得住嗎?
09:06 我們的觀點:隱藏在成功背後的防疫難題
10:20 我們的觀點:難題有解嗎?
12:12 提問
12:3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陳時中:2染疫機師病毒定序都是Delta 序列不同:https://bit.ly/2XBextU
→基因定序出爐 另兩名機師也是Delta:https://bit.ly/3zp91HA
→沒去桃園為何有細胞簡訊 莊人祥:雙北新竹高雄都可能收到:https://bit.ly/3AmE9ZG
→長榮航空證實開除案16120機師 違反3規定「決不寬貸」:https://bit.ly/3An1o5U
→機組員防疫QA (QA for Crew Epidemic Prevention Practices):https://bit.ly/3CiEblG
→武漢肺炎》一圖搞懂3+11 陳時中圖卡說明:只是回到去年制度並增採檢1次:https://bit.ly/3khyo9U
→空勤組員「3+11」是怎麼回事?該怎麼看? - 焦點事件:https://bit.ly/3zf6O1q
→COVID-19/機組員隔離新制反而關更久?指揮中心回應:尊重航空公司管理 - Heho健康 (4/15):https://bit.ly/2XzZCjD
→國籍航空機組員檢疫措施調整 未打疫苗者「7+7」新制7/1上路 - 中央社 (6/14):https://bit.ly/3lFnJ8J
→機組員防疫新制提前上路 完整接種者長程返台也要隔離檢疫 - 中央社 (9/3):https://bit.ly/3zvULNv
→CDC 的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規定:https://bit.ly/3hJcPgY
→3+11爭議 - Wiki :https://bit.ly/3lCJW73
→華航群聚感染事件 - Wiki:https://bit.ly/39npQrH
→機師趴趴走?工會曝光外站:有人為防疫沒見到父母最後一面:https://bit.ly/3khhgBk
→曹雲臉書:https://bit.ly/3EsYJKa
→執勤+頻繁檢疫 7成機師嚴重失眠:https://bit.ly/3Emzx8a
→機師長期頻繁檢疫身心受影響 陳時中鬆口:天數會降:https://bit.ly/3tO4KMA
→談論相關3+11當初設計的緣由:https://bit.ly/3hFASxa
→【投書】一位機長的告白:我的「三級警戒」生活已經15個月 - 報導者 (2021.06):https://bit.ly/3hEITCD
→747貨機機長劉昭宜:連孩子都不能擁抱的日子(2021.02):https://bit.ly/3Am0CWN
→機組員不再只關3天!紐機師「害釀本土破口」衛福部祭2嚴防規定 - ETtoday新聞雲:https://bit.ly/3kjybTK
→航空貨運供給吃緊 4月承載率達71% 產業面臨巨大壓力 - 鉅亨網:https://bit.ly/3Ao8yGO
→市場復甦帶動空運需求暴增,但運載量不足情況持續存在 - DHL:https://bit.ly/3nKS8Fi
→【疫境求生】長榮拆客機座椅當「金雞母」 載貨飛美每趟賺1500萬 - 蘋果新聞網 (2020.06):https://bit.ly/2XvBiyM
→海運漲完換空運 華航兩岸運價9/2大調35% - 中時新聞網:https://bit.ly/3tPxm8k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中央社wiki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圖文不符五週年回顧展 #全新臭泥周邊強勢來襲
💛 追蹤圖文不符 IG 獲得第一手展覽資訊!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unbox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黨產條例 #中國國民黨 #還錢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0:54 什麼是不當黨產?
02:35 黨產條例規定了什麼?
04:05 中國國民黨的反對理由
05:41 大法官第793號解釋
07:48 解釋完了,然後呢?
08:29 我們的觀點
09:40 提問
09:5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釋字第793號【黨產條例案】:https://bit.ly/3lMQvTN
→司法院釋字第 793 號解釋摘要 :https://bit.ly/2Gq72wZ
→司法院臉書 圖說釋字:https://www.facebook.com/judicial.gov.tw/posts/164122188592917
→一起讀判決-什麼是黨產條例?:https://bit.ly/3jGj03L
→一起讀判決-黨產條例釋憲案之一:案件由來、釋憲範圍與結論:https://bit.ly/2ERNGjS
→一起讀判決-黨產條例釋憲案之二:憲法保留、組織法及權力分立:https://bit.ly/3bmUmlJ
→一起讀判決-黨產條例釋憲案之三:平等權、法律明確性、比例原則與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https://bit.ly/3bra7Ir
→台灣轉型正義的憲法時刻──專訪黨產案憲法法庭鑑定人黃丞儀:https://bit.ly/2ERk5a8
→黨產解密:https://bit.ly/3505Dr9
→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wiki):https://bit.ly/3jHAHjo
→台灣立法院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國民黨家底恐大縮水:https://bit.ly/3gZ5lmx
→中國國民黨KMT-【多數暴力通過違法違憲惡法 民進黨讓台灣民主沈淪】:https://www.facebook.com/mykmt/photos/a.150164682972/10154338138842973/?type=3
→中國國民黨-【Q&A 魔鬼藏在細節裡 掐生掐死都由你】不當黨產處理條例:https://bit.ly/3hXVUVV
→《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終於三讀通過!藍營:台灣民主最黑暗的一天:https://bit.ly/3gTSBxQ
→黨產條例全部合憲 國民黨:大法官喪失獨立性:https://bit.ly/3hWtag7
→中央社-黨產條例釋憲專題:https://bit.ly/2QRMu2s
→黨產條例合憲 國民黨:憲法守護神大法官淪民進黨附隨:https://bit.ly/2Z1droB
→黨產條例合憲 黨產會:該人民的還給人民、該國家的還給國家:https://bit.ly/34ZiZ6Y
→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https://bit.ly/32SXl1x
→關於「不當黨產條例」的故事——歷經16年、三次政黨輪替,我們是這樣一路走過來!:https://bit.ly/2EYaRsr
→黨產就像是魔戒!三張圖搞懂藍綠的黨產到底剩多少:https://bit.ly/2ET1Voz
→追討765億不當黨產 全卡在行政法院:https://bit.ly/31RAvrK
→劉昌坪專欄:黨產條例與法治國原則孰輕孰重?:https://bit.ly/3jMzlE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中央社wiki 在 全球視野3382集- 中央社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