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從〈大魚小傳〉看台灣大型魚保育
撰文: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8月號 #國家地理雜誌 中《大魚小傳》一文所介紹的「伊氏石斑魚」,雖然只產在 #大西洋,而不在太平洋和台灣,牠的體型大小也略遜於 #台灣 原生種的「龍膽石斑(鞍帶石斑)」。但牠們已是所有硬骨魚類家族中體型最大,體重最重的 #魚類 了。然而不幸的是只要體型大、壽命長、成熟年齡晚、繁殖率低、族群恢復力慢、肉質味美、經濟價值高的魚種,都最容易遭到人類的過度捕撈,最先成為瀕危的物種... (閱讀全文)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46的網紅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Q: 在實驗室的處女蟻后和雄蟻會不會交配,誕生新的族群? A: 紅火蟻要成功交配,必須經歷一個「婚飛的過程。在春、夏繁殖期,有翅的雄蟻與處女蟻后會飛到巢外交配,然後蟻后再找適合地點建立新巢。 螞蟻房也有雄蟻和處女蟻后,牠們有時會飛到盒子外。我們試過將雄蟻跟處女蟻后黏在小棍子上,進行人工配對。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推薦目錄: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在 udn.com 聯合新聞網 Facebook 八卦
哇!這會是人類打倒病毒的新希望嗎?!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八卦
【生態熱區不應開發光電,業者勿當綠能豬隊友】
台南七股及將軍鹽田廢曬後,成為台灣西南沿海重要的水鳥棲地之一,更有全球數量僅餘不到500隻琵嘴鷸,及全球少於1300隻的諾氏鷸在此度冬。也因此在106年行政院會議中,連同嘉義布袋鹽田,就已被認定為高生態敏感區,而被排除在國家光電計畫之外。
但近日有民間綠能業者有意援引布袋八區鹽田光電的經驗,併同劃設保護區與保育計畫,在將軍鹽田做光電開發。
我們雖然高度肯定業者在布袋八區的作為,但「合理的地面光電開發必須建立在優先迴避爭議區為最大前提,其次才是縮小規模、減輕措施及補償計畫」。台南將軍鹽田屬於「要優先迴避」的高生態敏感區,與布袋八區的條件完全不同,不應做光電開發。
氣候變遷日益嚴峻,我們支持友善環境的綠能,達到廢核除煤、減污減碳的目標,但選址不當、嚴重傷害自然生態的綠能並不是我們要的。呼籲政府和廠商懸崖勒馬,立即撤回台南將軍鹽田的光電開發計畫,莫讓錯誤的綠能開發犧牲重要生態環境、拖累國家能源轉型的推進。
——
「撤回台南將軍光電計畫、綠能規劃切記迴避生態熱區」團體聯合聲明全文👉 bit.ly/2IrTzFL
聯合聲明團體: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南市野鳥學會、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台北市野鳥學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基隆市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屏東縣野鳥學會、台灣猛禽研究會、新竹市野鳥學會、七股岸海保護協會...(增加中)
聯合聲明學者: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林惠真 終身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陳昭倫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邱花妹副教授、...(增加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在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Youtube 的評價
Q: 在實驗室的處女蟻后和雄蟻會不會交配,誕生新的族群?
A: 紅火蟻要成功交配,必須經歷一個「婚飛的過程。在春、夏繁殖期,有翅的雄蟻與處女蟻后會飛到巢外交配,然後蟻后再找適合地點建立新巢。
螞蟻房也有雄蟻和處女蟻后,牠們有時會飛到盒子外。我們試過將雄蟻跟處女蟻后黏在小棍子上,進行人工配對。
結果發現:雄蟻想跟處女蟻后交配,但處女蟻后會拒絕雄蟻,所以至今還沒有配對成功......推測原因可能是溫度、濕度等條件不對 。總之,目前還沒辦法在實驗室繁衍新的族群。
--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王忠信老師提供
--
閱讀全文〈「我在中研院養螞蟻」王忠信與他的紅火蟻大軍 〉
http://research.sinica.edu.tw/john-wang-fire-ant-feeding/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在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Youtube 的評價
紅火蟻超級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即是「社群染色體」。紅火蟻的社群染色體有兩種:SB、Sb ,超級基因位於 Sb 上。
因為 Sb 上有超級基因,SB 和 Sb 在整體結構上很不一樣,很像人類的性染色體 X 和 Y 的情況。
單蟻后族群的個體,只有 SB 這種染色體 (就像女性只有 X ) ,多蟻后族群則有兩種染色體:SB 和 Sb (就像男性有 X 和 Y )。這兩種社群染色體的組合,決定了多蟻后巢和單蟻后巢截然不同的社會型態。
【多蟻后的獨家油脂】
科學家將蟻后泡入有機溶劑,將身上的油脂溶出並分析。發現一種編號為 23 的油脂,在 SBSb 多蟻后身上量很高,在 SBSB 單蟻后很低。這種油脂會不會是工蟻判斷多蟻后和單蟻后的關鍵?
因為雄蟻的基因是單套的 SB 或 Sb,科學家又去分析不同的雄蟻,發現 Sb 雄蟻身上有決定脂肪酸構造的多種蛋白質基因 (可產生油脂),但在 SB 雄蟻表現量比 Sb 低,也許這就是具有 Sb 的多蟻后身上為什麼會有大量編號 23 油脂的原因。
下一步要證實:編號23的油脂是多蟻后工蟻辨認蟻后的關鍵!
影片中: 科學家在多蟻后巢中放兩張紙片,一張是泡過多蟻后的紙片,一張是泡過單蟻后的紙片。正常情況下,多蟻后的工蟻會把泡過多蟻后紙片帶回家 (因為編號 23 油脂量很大),將泡過單蟻后的紙片丟到巢外牠們的專屬「垃圾桶」(無編號 23 油脂)。
如果將泡過單蟻后的紙片添加物質 23,工蟻也會帶回巢,那麼編號 23 油脂很可能就是工蟻辨識蟻后的關鍵!
--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王忠信老師提供
--
閱讀全文〈人蟻大戰出奇招:破解紅火蟻超級基因,誘騙工蟻暗殺蟻后〉 http://research.sinica.edu.tw/wang-jhong-sin-fire-ant-supergene/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台灣最權威的魚類學者和海洋生態專家。主要研究為台灣魚類多樣性,著重於生物系統分類學、海洋生態學、魚類分類學、魚類生態學、演化生物學方面。並且是台灣魚類資料庫計畫主持人。
講題:不願面對的海洋真相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在 2020/12/15 三接遷址是否更有利能源安全與溫室氣體減量公聽 ... 的八卦
20201215 鄭明修老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發言( 2020/12/15 三接遷址是否更有利能源安全與溫室氣體減量公聽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