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好像超過3500字,請各位斟酌閱讀。
這次民進黨會贏,原因很多,但我希望各位對政治有點比較正確的認知,而不是電玩三國志,按個鈕大家就會衝上去打到死。
這次勝利是跨世代的聯合,大家有共同亡國危機感,絕對不是某個人羽扇綸巾,彈指間國民黨灰飛煙滅。別再幻想了,了解基層實務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以下舉一些例子說明。
中部出現大黑馬陳柏惟,從表面上來看,大量年輕票回鄉給予致命一擊,顏家死抱韓國瑜到死,這都是對的,但這都忽略掉一個關鍵人物。
王金平
為何他被叫做公道伯?
到這邊先暫停一下,請各位想想,政治要用歷史來比較,台灣政治是哪一種?絕大部分人的想像,就是電玩遊戲,我花一萬金徵兵,來了一萬人,等於砸了一千萬廣告費,吸引一千人投票,幾乎都是這樣。我跟很多人聊過,他們講很多但腦中圖像都是如此。
真實的台灣民主運作比較像是封建戰國時代,國王跟公爵有廣大的領土跟經濟實力,但這不代表他可以叫地方小領主滾來擦鞋。同樣是貴族,都有莊園跟私兵,會被立為王的都得要教會加冕,這是君權神授,不然人民不會認同王權。
你拿出一萬金幣要徵兵,只會有跑來的傭兵(空戰宣傳),以及拿錢給地方領主來率兵勤王(陸戰顧樁)兩條路。而且一萬金幣撒下去,不見得就只有一萬人會來。
因為,我們用在民主政治上的比喻就是,你一個立委候選人為何可以參選?因為獲得黨內提名,或是跨黨派協調,透過初選等等。這些都是一個現代化的宗教儀式,你要經歷這個過程,讓支持你的群眾,認同你的參選正當性。當你有了正當性,各地大小諸侯就會有人主動支持你,大從有城市的伯爵率兵5000,小到一個村莊的騎士小領主帶兵50,集結成一支王軍。
但你可以說人家主動來,所以戰勝後所有的戰利品都不關他的事嗎?就等著大家舉兵造反吧。用在民主政治上也是一樣,對於花資源幫你選舉的人,就算不是你去求他,也得要照顧。這些可以率兵來援的,在現代統稱樁腳,依靠人際關係跟金錢維繫,封建年代就是用金幣維持忠誠,現代則麻煩的多,檯面上的像是請他當局處長,他有這方面專業讓他當顧問協調相關產業,小的問題如小孩轉學幫個忙,噴灑農藥排序前面一點,政府補助可以早點拿到。總之,沒有選完就算了的道理,一堆人說政黨要有理想,我來看的意思就是「傭兵費給了沒」,理想要有實際政策支持,空頭支票開多了,傭兵自然會去找價碼高的投靠,不給錢就搗蛋。
這些大小領主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樁腳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可以顧整個鄉鎮萬人選民的大咖,跟只有一個村莊幾百人的小咖,力量上雖然有差,但名義上地位平等。若你是一個立委參選人,取得黨內提名後為何要去地方拜碼頭?原因就在此,類似封建國王出征儀式,你得要到每個勤王貴族身邊,不分大小去致意,爵位高低有差,但不能狗眼看人低,覺得你一個騎士帶10個農民兵來是有屁用,就算心裡這樣想,場面話還是得說「有你這10人加持,小王有如得到萬人之力」。
封建時代,大小貴族之間彼此不是沒衝突的,水源、關稅、婚嫁等等,除了收入高低還有面子問題。此時誰能夠去擺平名義上同一個國家,但卻勢如水火的兩貴族家,暫時放下仇恨,共禦外敵?通常是位高權重,德行高尚,分派利益不徇私,獲得大家信任的人。
這種人,現代民主社會就是王金平這種公道伯。顏家此次死抱韓國瑜大腿,盤算韓流助攻,圖謀的是什麼?有幾個人知道,在地國民黨大樁腳表面功夫做足,實際上輔選懶散,擺明扯後腿?
顏家想的是,這次不靠你們這幾家大諸侯就選贏,日後就不需看你們臉色,還可以進一步削弱,分派利益給自家人。但問題就在於,此次大樁腳為何不動?中部海線一堆地方勢力眾所皆知,同盟敵對盤根錯節,這些年每次國民黨要選舉,如何擺平利益衝突,幾乎都是靠老王下去橋的。
怎麼喬?
舉個例子,有甲乙兩家工廠,生產能力是6000:4000,結果這次美國下了訂單5000,所以誰要接?王金平就是去協調的人,說這次甲先拿下來,下次換乙就好,或是說乙關難過,此次就先讓乙拿光,反正甲也還有1000可以接。為何信任老王?這就是手腕跟多年累積的信任,最起碼王金平不會坑兩邊,他的地位也可以牽制其他人不出手。
結果這次王金平翻臉,明明就是1124高雄跟中南台灣大勝的功臣,結果韓國瑜陣營全面起用外省人,把王金平晾在一邊,就算王姿態擺低了,還是一毛不拔,把這個本土喬王當成用過即丟的垃圾。各位知道,為此不滿的人有多少嗎?王這次大選擺明不幫忙,連人家找他去吃飯喝酒都不要,中台灣多少樁腳,這次根本不想幫國民黨。
國民黨1124後,利益分派太過難看,只照顧自己的地方派系,還完全不給台灣人生路,那些外省老頭飢渴萬分,紛紛預訂未來內閣職缺,這些要去前線打仗的地方樁腳,被當成下等賤民隨時可割可棄。
國民黨那些挺韓的老頭在想什麼?無非就是透過中國協助,以及狂熱韓粉的加持,一次殲滅掉這些不聽話的地方樁腳,回到兩蔣的中央集權體制。這種反民主的幻想之所以成真,很大一部分歸功黨國教育下,大量民眾對於民主政治的錯誤認知。
結果,從台中到屏東,這些地方頭人不分大小,大量被民進黨策反。亡國感之所以切實,是因為他們感受到這種只看跟中國血統深淺,擺明要把台灣人吃乾抹淨的現狀。民進黨此次地方推出一堆新面孔,著眼點就是都市選民跟網路空戰票,早就脫離地方鄰里傳統,自行其事,所以找來當招牌。檯面下誰去跟這些地方大老談,要找誰去談,選後新的體制怎麼處理,各位以為剛畢業的新鮮人作得到的嗎?
雲林花生之亂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地方農民知道張家人在幹嘛,蘇貞昌派農委會下去壓陣,就跟中央王軍下去地方執行警備任務一樣,讓那些平時作威作福的警備隊沒辦法在中間作亂。當利益直接分派下去,大家確定中間人不會剝削,再加上「我們看到那些地方仕紳與大老與院長站在一起,確定不會被秋後算帳」。
花蓮蕭美琴之所以敗,不光是傅崑萁砸錢多的原因,後山交通不便,中央難以將權威貫徹到底。蕭美琴本人太過正直,在這種妖魔鬼怪出沒的地方,大量啟用同樣性質的正直幕僚,打一場服務選民的乾淨選戰,就注定會有這種結局。花蓮鄉親不見得是短視,很多原因出在他們害怕秋後算帳,有些補助跟利益,傅家勢力只要還在花蓮一天,地方大小仕紳跟樁腳還站在他那邊,就可能一夕消失,求助無門。
很可惜,真的很可惜,那個票數擺明就是傅家全力以赴的結果,不會更好了。對付黑暗要用黑暗去對付,沒聽過冷戰時期CIA跟KGB交手的時候,還得自報家名說要打一場乾淨的情報戰。只要蘇貞昌還在,沒換上清新進步小鬼頭,就有辦法對付下去,各位要牢牢記得,對付黑暗吸血鬼勢力,光是白天陽光普照沒有用,你得要有吸血鬼獵人晚上執行正義。
這次選舉,看時代跟民眾黨得票數就知道,跟都市化程度有正相關關係,小黨若想要求生,顯然就沒辦法依靠人際網路,需要無窮無境的空戰宣傳。但這畢竟有限度,想要台灣繼續都市化很難,而台灣的六都直轄市權力太大,拔除了地方勢力的空間,年輕朋友或許覺得這樣很好,這是大錯特錯。
這表示你若沒選上市長,就啥屁都不是。年輕朋友若沒有學經歷,又不是業務高手,那除了拍市長馬屁,根本就沒機會。想要擴張,應該是要拆解直轄市,要他們根據人口開放區長跟區議會,小黨才會有透過簡單議題求生的機會。
結果現在支持者都反其道而行,覺得有師傅就萬歲,根本是找死,把自己的未來選擇權送出去,斷自己的路。
更可怕的是,韓還拿到超過500萬票,扣掉黨性堅強的,起碼有個200萬是貨真價實的鋼鐵韓粉。這些人拋棄組織、拋棄社群甚至拋棄家庭,就跟人民公社重組社會關係一樣,被訓練成一批台灣紅衛兵,台灣才1800萬選民,幾乎是9分之1相信敵國可以幫助自己。
現階段,根本就沒有正常民主國家,推行左右政策競逐的空間,那些地方仕紳,就算長期支持國民黨,也發現國家定位、民族存亡的問題,曉得中央執政權此次不能給中國拿走。
而你,發現了嗎?還是泡在理想與現實的幻境,相信分裂投票只是基於選人不選黨,還是利益擺兩旁、理念擺中間?
從北到南,看到太多故事了,民進黨終究是一個比較願意讓年輕人出頭的政黨,老人提供人脈跟資金,壯年人協調指揮,隱身幕後就好。衝第一線的,只要你肯蹲點,願意累積經驗,勇於出面,就會有人願意給你機會。但這不代表只有宣傳看到的人才是功臣,有的地區選前聲勢大好,結果贏得難看,有些看來是砲灰卻變成大黑馬。這都是參選人種下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前置原因,絕大部分都是國民黨在1124後,徹底倒向中國,利益分配不均,而且挾韓流自重,想要回到一黨專政的中央威權年代,這些經歷過兩蔣時期的地方頭人,怎麼會看不出來你們在幹嘛。而民進黨同輩份的人,知道這些狀況,做出多少協調,尤其在南部反各項進步政策最力的地方,要讓他們放下對傳統價值的堅持,先聯手剿匪,這不是只有承諾而已,事後還得要做到,不然2022就是另一次分崩離析。
後段的原因,就是中國在香港助選,不分世代的人都看到台灣的未來將是如此,激發的亡國恐懼。若說前置因素是顧好基本盤維持55波對抗,那麼後段就是超車反殺的主因。
就我來看,沒有什麼誰功勞較大的問題,就如同一支軍隊,有主攻有側翼、有前線有後勤,你怎麼能說後勤補給官沒去開槍,所以滾回家吃自己吧?
還偏偏有很多人這樣,這明天再說。
若想要台灣人永續保持抗中態勢,就不能天真的以為選舉就是個人魅力主宰一切,搶攻收割更是萬萬不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楊世光在金錢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00:00《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时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想看懂經濟,看懂國際趨勢,看懂財經新聞,看懂A股美股,學習財經金融投資知識,關注我們 00:30 取消鋼材的出口稅等於加稅?加到誰? 06:00 美國房市供不應求? 10:00 原物料漲得比成品還...
中國鋼鐵職缺 在 錢線百分百 Facebook 八卦
強颱蘇力襲擊台灣,請大家出門要多注意安全
祝福大家都平安..週四(0711)晚上最新消息...
(一)
1.集中市場 融資減16.01億達1885.32億
融券減190張達35萬9088張
---多頭想延續,季線想站穩,明9:00怎開,才是關鍵,為何?
明天從開盤-盤中-收盤,走法大推演!(※每位專家畫出來)
明天盤中市場多空拉鋸力量各是誰?想維持多頭動能應把握
價格守?量?技術線型?紅K黑K?(※專家看法分歧 超精采!)
2.台幣29.952 升值1.33角 創一個月新高
升破30元大關,因美元走貶,其他貨幣強升
---美聯準會主席貝南克盤後談話「即使失業率降至
6.5%下也暫時不會升息,將維持低利率作為QE
退場後,支撐經濟主要動力」此話意指?
---貝南克:不會馬上升息(資金仍可維持寬鬆),所以
美元指數隨即重挫,其他貨幣全部強升(歐元.英鎊
澳幣.紐幣.韓元.台幣.馬幣.泰銖.印度盧比.菲披索
人民幣.日圓)國際資金會從美國撤出轉向亞洲?
日後亞股.台股有機會反應資金行情?或 一天行情?
(二)
1.鴻海前進高軟 帶來3千職缺:鴻海集團斥資新台幣
20億元,正在高雄軟體園區大興土木,將提供近
3000個工作機會
---鴻海:外資今買超第1名,外資.投信皆連3買超,
未來業績表現?操作?
2.中鋼(2002)6月合併稅前盈餘新台幣15.7億,累計
上半年合併稅前盈餘122.1億元,優預期。法人估上
半年稅後盈餘約80億元,年增逾3倍,EPS 0.52元
---中鋼:外資連3買,中國鋼鐵股也大漲,中鋼續漲?操作?
3.華航暑假載客率高 Q3拚獲利 暑假旺季效應發酵,
華航(2610)董事長孫洪祥:平均載客率高達85%,儘管
油價又走高,但只能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Q3會積極朝單季獲利努力。
---華航:外資今"由賣轉買",油價漲破106對航空股
成本壓力?航空股操作?
台股站上8100,關鍵-美國,今凌晨,美聯準會會議紀錄您看懂?
●大約半數(about half)委員:今年晚些時候結束QE是合適
許多(many)委員:估QE將延續到2014年
數位(several)委員:強調QE對經濟成長是有效的
就業市場改善前 QE必須繼續
一些(a few)委員:在6月放緩或停止QE會更好
奇怪!about half+many+several+a few似乎超過100%
(聯準會所有開會成員)會議紀錄重點是?貝南克心中正計劃?
1.收8179漲167量1087 外資+187億元
---連3長紅站上8100和季線,量也罕見超過千億,但前面
1200億,價位過了,量卻背離?今天多頭穩?可以再攻?
---外資+187億元 創去年8/9以來 單日買超新高金額紀錄
外資連3買逾296億,可延續大買超?待觀察!期貨+選擇權訊號!
---電子資金連兩天不到六成,台股卻大漲,電子淪為配角?對行情阻礙?
2.國際股市全都收紅
---澳幣強升1.69% 不怕失業率5.7%
---泰:央行維持利率2.5%不變 通膨緩
---印尼:銀行領漲 預期升息至6.5%
---陸:漲3.23%創7個月最大漲幅
---韓利率維持2.5%不變 兩個月不動
---日央行續保持零利率,日圓升至98.2,日股漲少
---均線(月.季.半年.年線)全站上:美.英.日.台股
3.國際異常變局
---油價漲破106美元,市場:油價漲逾110美元,通膨壓力
將擴及消費端,真?衝擊全球GDP復甦?金價今天也大漲
之前中國大媽,現在香港大叔搶金,大媽.大叔持金成本?
金價有機會跌深反彈?支撐價?金相關商品的操作佈局?
---連兩天,陸股下半場強拉,從陸股中,兩天大漲標的觀察
都是大型股,這是中國主力拉抬結果?陸股誰拉?目的?
---七月首周,中國四大銀行貸款強勁反彈,官方整頓金融
告一段落?中國經濟下半年硬.軟著陸?陸股可打出底型?
4.焦點股
---六月營收成長外資認錯回補股?
---全世界公債價格狂跌,國內壽險業紛贖回債券型基金,
總金額約1500億,這些錢會轉進?
5.今天最關心! 投資心理VS真正好股
---見到台股大漲!想買又不敢買(因為有些強股頻創新高)
現階段投資心理?操作原則如何掌握,進可攻,退可守?
---為您找出"底剛打好,短多剛發動股"(每人兩檔好股分享)
****精采內容都在今晚(周四)錢線百分百,睿涵與您分享專業****
中國鋼鐵職缺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八卦
【2021世銀碳價趨勢報告摘要】淨零競逐下 全球碳價收入達530億美元(06/01/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碳價是必要但不能只有碳價
2021年世界銀行全球碳價現況與趨勢報告出爐,開宗指出碳價對於低碳轉型十分重要,但要真正發揮作用,則另需要確保:(1)碳價水準達每噸40~80美元、(2)根據各國不同情況量身設計、(3)低碳轉型需要包裹政策,包含致力於低碳研發、破除減緩措施的非經濟障礙等。
文:倪茂庭(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
1. 關鍵數字
全球61個碳價機制,管制21.5%溫室氣體排放
2021年全球碳價機制成長至64個,包含3個具體規劃中的碳價。其中61個已施行生效的碳價機制,共管制全球約21.5%的溫室氣體,主要的增幅來自2021年2月中國施行的全國碳交易。
全球碳價水準中,僅有3.76%的排放量符合巴黎協定水準
從各國減量自訂貢獻中,全球氣候行動仍不足以回應巴黎協定的目標,這同樣也反映在目前的碳價水準上,目前全球的碳價中僅有3.76%看齊應有的碳價水準,即世銀2017年給予符合巴黎協定2°C目標的碳價建議,分別於2020年、2030年時,每噸碳價應為40~80美元;50~100美元的水準。若要進一步達到1.5°C的目標,世銀報告也引用國際能源研究顧問公司WoodMac的分析,2030年碳價應達到每噸160美元的水準。
2021年碳價水準的典範(下圖灰色範圍),即高於40美元的碳價制度,也從去年的4個增加到9個,但也僅佔全球排放量的3.76%,分別是歐盟碳交易、法國碳稅、芬蘭碳稅、列支敦士登碳稅、盧森堡碳稅、挪威碳稅、瑞典碳稅以及瑞士的碳稅與排放交易制度。
全球碳價收入來到530億美金
2020年全球碳價收入高達530億美金,相較於2019年提高了80億美元,主要的貢獻來自於歐盟碳交易價格的漲幅,管制全境39%溫室氣體的平均價格為49.8美金,收入約計225億4800萬美金。其次,碳價收入排名依序是法國碳稅96億3200萬、法國碳稅96億3200萬、加拿大碳稅34億700萬、日本碳稅23億6500萬、瑞典碳稅的22億8400萬。(※碳價收入的高低涉及該國實際管制的排放量、碳價等因素,排序僅為概況的說明。)
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採行企業內部碳價;9.8%的內部碳價高於每噸80美金
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採行企業內部碳價(共226家,包含預期兩年內施行)。2020年全球也有853家企業採行內部碳價,1159家企業預期兩年內施行,統計約27兆資本額加入。企業內部碳價的採行,主要乃為了強化低碳投資的需求。儘管內部碳價的實質影響受到質疑,但相關研究與具體實踐的經驗中也逐漸優化內部碳價機制設定的標準與分析實際減量成效。
此外,也有許多企業的內部碳價水準已經高於政府碳價機制。雖平均來說企業內部的平均碳價並未符合巴黎協定要求,但有超過16.1%的企業內部碳價符合每噸40美元~80美元的碳價水準,更有9.8%的企業採行更高水準的碳價。
2. 關鍵訊息
碳價的韌性挺過新冠疫情,更為綠色振興創造財源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活動的同時也影響著全球碳價,影響包含遞延排放盤查的期限、暫緩調升碳價的措施等,但自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大流行起開始觀察幾個全球主要排放交易市場中的碳價表現,可以發現絕大多數都有約計40%以上的漲幅,包含歐盟、紐西蘭、美國區域溫室氣體倡議(RGGI)。除整體淨零氣候承諾的維繫外,排放交易制度本身透過其價格供給調整機制(price or supply adjustment mechanisms, PSAMs)支撐碳交易市場。另一方面,仍有如加拿大、愛爾蘭等國如期提高碳稅稅率。此外,自願性額度市場同樣也挺過來了。這些發展都可以看見碳價制度的韌性。
碳價亦扮演著疫情衝擊下綠色振興的重要角色,短期內確保低碳永續的產業維持競爭力、創造就業及維持經濟成長外,長期可實踐淨零目標。此外,藉由碳價的收取可增加綠色振興所需的財源,無論是投資低碳技術或創造低碳產業職缺,例如加拿大2020年12月提出共119億美金的健康環境與經濟計劃中(Healthy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Economy Plan),即擬利用碳價收入打造未來10年的產業轉型創新的來源,碳價將每年提高每公噸11.94美元,預期2030年達到每噸135.3美元的碳價水準。
碳價的政治經濟分析與政策溝通策略越顯重要
根據2021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 The Peoples' Climate Vote》民調的120萬份調查中發現,全球調查的50個國家中約計有64%的受訪者視氣候變遷為緊急狀態,特別是小島國家聯盟與高收入國家皆有超過70%的受訪者同意。同意的受訪者中,又有近6成(59%)認同國家應採取必要且立即的氣候政策。然而,6大領域共18項的具體氣候政策中「污染者付費」的政策選項,僅獲得39%的支持,位列第10名應採行的優先措施。相對地,於高所得國家中污染者付費工具的政策支持度則比較高,獲得55%受訪者支持。
這些民調顯示碳價的施行與碳價水準高低維繫於社會接受度,從企業端觀察,過去為主要的反對遊說勢力,但近期因氣候管制的手段已勢不可擋的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轉向支持碳價政策。至於公眾則比較關注於碳價制度的公平性、碳價收入的使用是否帶來低碳投資、減低其他稅賦或提高社會福利等,例如愛爾蘭碳價用於社會福利保障、德國碳價用於減低電力稅、通勤補貼等措施。據此,相關碳價的推動都開始聚焦政治經濟分析、制度公平性與社會溝通策略。
淨零競逐下,全球碳價前景看好
全球淨零競逐下,結至2020年底已有127個國家、823座城市、101個地區與1541家企業承諾2050年淨零目標。碳價該如何回應各國淨零的競逐?一方面可以發現歐盟碳價創了歷史新高、加拿大、德國、愛爾蘭、紐西蘭等國的碳價也相應的向上修正;另一方面,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想像也預期逐漸落實,包含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預期今年6月主辦G7峰會的英國,也將強調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落實。
同時,私部門方面,一方面企業加入淨零行動也增加自願碳價機制的量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私部門的碳價參與固然重要,特別是自願的碳價市場多以碳權額度市場為主,涉及高度的異質性、減量真實性與重複計算的質疑,重點仍應擺在實質減量的努力,應視碳權額度的參與為輔助的措施,並更進一步確保額度交易的透明度、減量真實性。
同樣的外,也越來越多金融投資機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以及Lansdowne Partners等也開始參與碳市場,據統計,2020年43.7%的歐盟碳交易市場碳權由投資機構購入,雖然可強化碳市場流通性與參與碳價誘因,但相對的必須注意碳權及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金融監管機制。
3. 亮點實踐經驗
中國碳交易
今年度受溫室氣體管制的成長貢獻主要來自2021年2月公布的中國碳交易,預期將於今年6月底前啟動線上交易,預期將初步管制全國2225個發電業者,共計約40億噸的碳排量。目前全國碳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中碳登)也刻正進行開戶手續。受管制的電業今年將首次針對過去兩年的碳排放償付碳價,若未能履行碳價義務則預期將處以高於市場碳價2~5倍的處罰。
然而,根據《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業)》初期尚未有總量的限制,將會視未來更多具體部門別目標設定以及《十四五》計畫的內容後,決定中國碳交易的總量目標。另外,除了已於2020年開始施行的再生能源配比制度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預期將於2021年底,針對「能源密集」產業施以「能源消費配額機制」,這些都將影響碳交易市場的總量設定與運行。
歐盟碳價:碳交易改革、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綠色政綱宣布以來已經完成氣候法的制定,正式將2030年氣候減量的目標設定於減量1990年標準55%,2050年淨零排放;2040年的目標預期將於全球盤點後6個月內提出。為了回應歐盟新氣候目標,也將連同調整歐盟碳價制度,即包含修訂歐盟碳交易與頒布碳邊境調整機制。首先,針對歐盟碳交易制度,預期修正的方向包含收緊碳總量的設定、重新檢視市場穩定存量機制、強化航空業排放管制,並思考是否擴大排放管制部門,如新增海運、運輸與建築部門。其次,針對碳邊境調整機制方面,首批將針對原先於碳交易制度中屬於亦受碳洩露風險影響的水泥、鋼鐵等產業,同時取消免費核配碳權,改以碳邊境調整機制緩解境內外碳價差異。相關具體調整皆預期於今年6月後公布細節。
歐洲國家碳價趨勢:英國、德國、荷蘭
脫歐後的英國也正式於今年1月停止參與歐盟碳交易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英國獨立碳交易市場,相關制度的設計則仍維持歐盟第四交易期的規則,涵蓋電業、製造業、國內航空業等,預期每年減少420萬噸排放,2024年後將進一步重新校正。
德國也針對運輸、建築,兩個非歐盟排放交易管制部門,進行德國境內的碳交易制度,約計管制40%的德國排放量。
再次突破氣候訴訟想像的荷蘭,也於2021年1月開始施行產業碳稅法(Industry Carbon Tax Act / Wet CO₂-heffing industrie),每噸碳稅設定於35.24美元,管制的對象包含原本已包含於歐盟排放交易的產業外,也包含廢棄物焚化等產生氧化亞氮的部門,預期管制235家企業共284個廠址,目標2030年限制產業排放量為143萬噸。原本已包含於歐盟排放交易的產業,針對排放超過歐盟標準的部分,需另外依2030年產業減量目標並計算權重後,額外繳納碳稅(top up fee),若低於排放標準則可獲得抵減碳權(dispensation rights),作為交易或獲得過去五年裡依法繳納碳稅的退稅依據。
亞洲國家重點
日本除現行的地球溫暖化對策稅與東京市、埼玉市的排放交易制度外,日本政府2021年2月起,也分別由環境部、經產省各自展開碳定價機制與低碳成長的策略研究,例如從環境部的《Our Shared Future》報告中,預期2030年碳稅水準達到100歐元(122美金),預期未來10年將有95億歐元的氣候行動基金收入,並規劃其中的30億用於社會福利、避免能源貧窮以及公正轉型;50億用於建築物翻修;15億用於永續農業上。此外,排放交易的部分也會規劃碳底價的制度確保碳價水準。
南韓碳交易則於2021年進入第三交易期,擴大了原本管制範圍,新增大型運輸公司、與營建公司等,管制排放量約計全韓國73.5%;拍賣碳權的比例也來到10%。另外,也鬆綁關於投資機構參與碳權次級市場、以及國際額度碳權使用的限制。
此外,印尼於2021年3月開始碳交易試行,涵蓋80家燃煤電廠,並展開碳交易法制的擬定,預期2025年上路;越南於2020年11月修正通過《環境保護法》,提供排放交易制度的母法依據,預期於2025年試運行、2027年正式施行。
參考資料
“World Bank. 2021.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1.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 World Bank. License: CC BY 3.0 IGO.”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316
♡
中國鋼鐵職缺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評價
#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00:00《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时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想看懂經濟,看懂國際趨勢,看懂財經新聞,看懂A股美股,學習財經金融投資知識,關注我們
00:30 取消鋼材的出口稅等於加稅?加到誰?
06:00 美國房市供不應求?
10:00 原物料漲得比成品還高導致。。。?
16:00 美國職缺市場的變化
20:00 美國供給的不平衡,以及“國際鋼鐵陰謀論”。。。
💡加世光為Line好友 ,隨時掌握最新訊息👉 http://nav.cx/2NuwkCF 或是ID搜尋 @islllight加入好友 (記得前面要加@)
💡成為金鐵桿,收看會員獨享“乾貨”👉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m095p7ZHRS1njmQ1wkgCg/join
*注意只有金鐵桿及以上等級才能收看每日獨享專題
💡記得打開頻道鈴鐺 光速接收金錢爆資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bDlcjz5Org/hqdefault.jpg)
中國鋼鐵職缺 在 王彥恩先發好投!五局僅被敲兩支安打送出兩次三振沒有失分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中國 強硬惹眾怒,各國回應都說了什麼?【TODAY 看世界】 ... 重工業的碳排有救了?75% 能源由煤炭供應,排碳大戶 鋼鐵 業如何轉型?「綠色 鋼鐵 」將改變 ... ... <看更多>
中國鋼鐵職缺 在 [情報] 中國鋼鐵104年新進人員甄試簡章(中鋼CSC) 的八卦
中國鋼鐵母公司工作機會,基於經濟不景氣,青年謀職不易,故分享該工作機會。
報名期間:104年3月04日(三)18:00 止。
工作地點:高雄市...等共N名
簡章備份: https://cht-exam.blogspot.tw/2015/02/104-csc-employee-wanted104.html
(因招過後,簡章常招官方刪除,故備份於google docs,供日後參考, 點擊後自動下載。
不喜勿點,若下方連結正常,請優先點擊下方連結。)
正式以中國鋼鐵委託金融研訓院之公告
(網址:https://ptc.tabf.org.tw/tw/ptc_104csc/BotApplyExamStrat104iykujyhetsfbsfb.asp)為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95.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423705630.A.0C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