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我們的時代》
過去近二十年,我幾乎不演說,任何邀約,皆説No!
因為我的工作太忙,剩餘的時間,我需要閲讀,我想留給自己多一點時間。
2020年誠品敦南書店關閉,如此的歷史時刻找我當壓軸演說,我當然義不容辭。
之後我的身體時好時壞,心情也免不了受影響。但我發現,他人可以給我力量,我站在台上,無論氣是否喘著,身體是否疲弱。但當我論述大歷史,一些事情時,我會忘記身體的不適,突然之間回到年輕較健康的心情。
於是每隔三個月,我開始會同意一場演講。上一回十一月,在台灣大學:這一回在一個企業家組成的協會。
今天的演講題目:《我們的時代》
題綱如下:
1)1980-1989
*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
*美麗島雜誌創辦及美麗島事件
*台灣關係法
*第二次石油危機
*十大建設升級
*高雄港成石化煉油廠天然氣重工業區
*1982-1985年,孫運璿、潘文淵、徐賢修等説服張忠謀回台(54歲)
*1987台積電成立
*1986/9/28開放黨禁
*1987/88開放報禁、解除戒嚴令
*1988/1蔣經國過世
*1989波蘭大罷工,11月柏林圍牆倒塌
2)1990-2000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正式結束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3)2000-2020
*2001年,中國加入WTO,網路泡沫化,9/11紐約雙子星倒塌
*2003年伊拉克戰爭
*2007年高爾與IPCC得諾貝爾和平獎
*2007-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及金融風暴
*2009年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1%VS. 99%
*2010年Facebook 等社群網站創辦
*2011年半島革命(阿拉伯之春)
*2011 日本東北大地震,福島核電廠氫氣爆炸
*2012年歐債危機
*2012年Facebook IPO
*2013-4年ISIS崛起
*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湧入歐洲
*2012年敍利亞及利比亞內戰至今
*2015年梅克爾宣布接納百萬敍利亞難民
*2015年巴黎恐攻,巴黎氣候變遷會議之後簽署全球第一個大國參與的協議
*2016年川普當選
*2017年,台積電成立三十週年
*2020年COVID-19 席捲全球
*2021/1/6川普落選,支持者佔領國會
*2021年2/19日拜登宣布美國重回巴黎氣候協定*
2021年2月15-25,德州大斷電
兩個小時,談四十年的歷史變遷,從台灣到國際,以及世界局勢彼此之間如何牽動。
回家,吃了基隆最有名的元宵。
不管肥胖了,它也是四十年的變遷史!
隨遇而安,隨境心轉。
在亂世中,在虛弱中,我的聲音雖微小,但它還在!一直會在!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chea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香港與九龍是永久割讓的 那為何要在1997主權移交給中共呢? 而1945年與1949年,蔣介石與毛澤東都有機會收回香港 那為什麼他們都要放棄呢? Bellwoody 路過隨手寫點廢話. 0:35 這不只是港府的問題, 是英國整體的政策問題, 此時英國首相為"張伯倫"....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先天缺陷:從GIUK防線反思台灣關鍵性】
1. #中國出海的阿基里斯之腱:讓中國永遠無法崛起?
在歷史上的強權中,美國擁有地緣政治上最理想的位置:和舊世界的距離使她難以入侵、足夠的土地與人口讓她自給自足、同時面對兩大洋讓她無阻礙的掌控海權,簡而言之,美國進可攻,退可守。
相反的,作為大陸型帝國的中國,雖然也有著廣大的領土與豐沛的人口,但只有一面面海,且自由航行的海域被封鎖在韓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這群大陸邊緣國家之內,若要通往太平洋,中國必須穿越第一島鏈;若要通往印度洋,中國必須穿越被東南亞諸國包圍的南海,
在過去中華帝國的朝貢秩序中,中華帝國對於海權與貿易並不感興趣,放任此處的非官方經濟貿易進行,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海上主要的威脅來自海盜,其中更有許多是叛離中華帝國尋找新天地的子民;但在亞洲國家已經接受西方遊戲規則,建立起西發里亞體系後,中華帝國稱霸南海的主張顯得蒼白可笑;部分中國御用學者主張的中華門羅體系更是忽略亞洲與加勒比海的根本差異。
簡而言之,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下,各國(包含中國)均能維持目前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在中國天朝秩序下則不然。只要美國仍在遠東有效存在,以及中國並未取得第一島鏈的破口(台灣),中國就難以有效取得遠東的武力控制權,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緣環境的先天困境,也是中國一直無恥地肖想的原因。
2. 從納粹到蘇聯: #未竟的大西洋之夢與GIUK防線
在20世紀,歐洲大陸上曾經興起兩個挑戰世界秩序的強權,但都在半世紀內崩潰(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國:1890年代-1918,1936-1945,蘇聯:1945-1991),這兩個強權都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自由進入大西洋的管道,也無法有效切斷英美盟軍的海上生命線。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多次利用從本土和挪威出發的艦艇,嘗試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但往往被英國海軍在GIUK防線發現,進而追擊。所謂GIUK防線,指得是格陵蘭(Greenlan)-冰島(Iceland)-英國(UK),來自北歐或中、東歐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大西洋,除了穿越狹窄的英倫海峽外,就只能從冰島的兩側溜過去。
因此,在二戰爆發後,早在德國還沒入侵法國之前,就先入侵挪威,直指北海;而英國的回應,則是在丹麥淪陷後預防性佔領法羅群島、冰島,美國也實質佔領格陵蘭,以堵住GIUK一線。
二戰初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英國嘗試於丹麥海峽(格陵蘭-冰島)攔截俾斯麥號與尤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雖然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損失了胡德號,但已被發現的俾斯麥號最終仍被擊沈,而無法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在二戰早期,英國無法有效巡邏丹麥海峽,但在1943年後英國逐漸加強此缺口的防務,部署長程飛機巡弋這個缺口,以至於德國只剩部署在法國沿岸的U艇能進行大西洋作戰。
相對於曾經佔領法國的德國,二戰後的蘇聯海軍活動範圍更加受限,在1950年代,隨著蘇聯的威脅增加,GIUK缺口再次成為海上作戰的焦點,假想敵就是從莫曼斯克進入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部隊,這時候英美海軍更近一步的在GIUK海底部署稱為SOSUS的海底聽音站,以偵查蘇聯動態,而英國皇家海軍也積極建立反潛艦隊用以防守此一區域。但相對的,蘇聯也把GIUK缺口視為英美敵對行動的發起線,利用艦隊與長程偵察機不斷巡弋越過此線的航母艦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帝國與蘇聯帝國的生命中,他們都沒有取得遠洋的自由航行能力,儘管透過SLBM的發展,讓蘇聯可以在北海就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在傳統戰爭中,對航運線的威脅仍然有限。
3. JOTP防線- #第一島鏈成為太平洋長城:
我們從GIUK防線的案例回到台灣,和蘇聯相比,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和GIUK防線相比,第一島鏈(Japan-Okinawa-Taiwan-Philippine)的島嶼更多,間隙更零碎,日本相當於不列顛的角色,中間的台灣更是比冰島強大多倍,菲律賓也比格陵蘭更適合部署海空軍。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4. #海軍建軍方向:
最後,為了守住第一島鏈,以及維繫我國海上生命線,海軍應該有怎樣的建軍方向?
台海作戰,並非全部是登陸與反登陸戰,共軍對我發起奪島、封鎖等有限衝突,配合資訊戰等滲透作戰,瓦解我國內部抵抗決心的成本更低,海軍必須做好各種衝突的準備,並以守護最核心利益與國家生存為第一重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對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兩方面的充分空中、海底偵查能力,包含必要時機隊的24小時滯空巡弋,偵查共軍進入菲律賓海的迂迴動向。
在對水面打擊方面,多種反艦飛彈在海射、潛射、空射、陸基的部署自然必要,且需特別著重機動性、生存性、以及充分備彈數(含生產能力),以應付登陸船團、敵水面主力艦隊兩種目標。
在反潛作戰部分,海軍必須繼續獲得新一代具備拖曳聲吶的FFG,以及足夠數量之潛艦,在海底部署固定聽音站,以及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潛艦可能活動區的水文資料也屬必須,同時仍需注意共軍小型無人水下載具等新作戰方式之使用。
海軍的大型水面艦隊,必須建立菲律賓海制海與自由航行能力,戰時與美日澳海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在戰時,西部港口可能遭遇飽和打擊,艦隊需要立即進行戰術迂迴,在海上維持生存能力,並且打擊穿越第一島鏈的共軍潛艇與水面艦隊。
台灣的位置,是中國心腹之痛,如果我國的防禦力量與決心能夠充分加強,讓中國某些作戰方式成本過高,將可以限縮其戰略可能性,而使我國在政治外交戰場,獲得更大空間。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在 黑貓老師 Facebook 八卦
【說書模式】
這次台灣的世大運辦的非常成功
不過也讓許多政治問題浮上檯面,有同學問了一些問題,像是:
『為什麼我們要叫中華台北而不是台灣啊?』
『為什麼中國要打壓我們呢?』
『為什麼揮台灣旗的會被收走呢?』
這東西實在是很複雜,而且版本也很多,總之,中國與台灣的愛恨糾葛,要從很久以前的國共內戰開始講......
-- -- -- -- -- -- --
很久很久以前,在現在中國的地方有個《大清》國,大清一開始很屌,後來變很廢,被一大堆國家吃豆腐。
大清被吃豆腐就想變強,於是課金買了戰艦跟大砲。
「我課了這麼多單,我OP! (・ω´・ )」
然後又開始很囂張。
下場是被一堆國家壓在地上打,臉腫得跟菠蘿麵包一樣大顆...
其中,有一個叫《大日本帝國》的國家,本來是大清的粉絲,後來自己練得比大清還強,一度想幫忙大清......但很快就受不了大清囂張態度,由粉轉黑,揍起大清揍得特別用力。
大清:「別打了,台灣給你 OAQ」
日本:「好耶 (゚∀。)」
-- -- -- -- -- -- --
看大清整個沒救了,有些清國人就決定要推翻清,效仿列強的制度,建立一個好棒棒的國家。
整個國內出現幾十個革命團體,到處跟官方作對,讓本來就已經很腐敗的清變得更亂七八糟。
其中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叫孫文。
孫文本來沒有那麼猛,但有兩個boss級的狠角色找他合作。
(畢竟要成大事一定得有一個像孫文這樣的嘴炮天才)
一個是很會打架的黃興;
另一個是擅長運籌帷幄的宋教仁。
三個人加上日本地下黑衣人組織的幫助下,凝聚了全國大部分的革命黨,終於翻掉大清,建立了中華民國。
-- -- -- -- -- --
百姓們以為「仗好不容易打完,這下可以過好日子了吧。」
太天真了!
當初為了推翻清,革命黨的人拉攏全大清官方最強的男人:袁世凱
袁世凱同意幫忙勸皇帝退位,但他要當大總統。
孫文:「好吧,你當第一任大總統,我當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大家都是第一啦」
但幾百年的腐敗哪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革?
袁世凱往外一看,各國鹹豬手一直伸進來...
往內再看,孫文與宋教仁的國民黨想用內閣控制國會,架空袁世凱。
內憂外患下,百姓們一樣沒好日子過,還以為被袁世凱衝康,非常森氣,一直上街嗆他。
袁世凱:「吼!中國就是太自由了啦!ヽ(`Д´)ノ」
袁世凱開始暴走,把宋教仁幹掉,把國民黨拆掉。
還把《中華民國》強制更新成《中華帝國》,自己當皇帝。
...
用過win7的都知道被強制更新有多不爽,所以中國人民超不爽,合力把袁世凱怒轟下台。
袁世凱難受想哭,沒多久就病死了。
最大尾的垮掉,下面的人開始搶位置,中國碎成一塊一塊的。
這就是北洋政府的完結,以及軍閥時期的開始。
-- -- -- -- --
在這第二次的革命中,孫文的兩位革命好夥伴黃興病死,宋教仁被殺害,孫文自己也流亡日本,非常落魄。
「可...可惡,難道民主的中國只是一場夢嗎...(´;ω;`)」
就在這時。
另一個神秘黑衣人組織出現在失意的孫文面前...
「你聽過社會主義嗎?」
「我只推薦好東西,但你不要有壓力,聽聽就好也沒關係」
「幫自己一把,給自己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
原來神秘組織是來自蘇聯的《共產國際》
孫文認為鬥輸袁世凱,最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沒有軍隊,現在共產黨來了,不但願意提供資金、提供武器,甚至還願意幫忙孫文蓋軍營生兵。
孫文:「這波賺!」
反正三民主義某方面跟社會主義蠻像的,於是決定跟共產黨開始合作。
這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
-- -- -- -- -- -- --
孫文配合蘇聯顧問,找了心腹愛將:蔣介石當軍校校長。
很快就練出一支勇猛的部隊,國民黨浴火重生!
...但是孫文卻生病死掉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
留下這樣的遺言後,《中華民國的國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革命先行者》離開了人世...
-- -- -- -- -- -- --
孫文當時有兩個接班人:
文的汪精衛、武的蔣介石
理論上是汪精衛接班......
但很快的,蔣介石率領國民黨的軍隊發動了第一次北伐,利用軍閥間的矛盾,各個擊破。
(但到東北卡關,蔣決定先存檔,改天再打)
東北的奉系軍閥有日本撐腰,很強。
但大家都覺得蔣介石更強,所以手握兵權的蔣介石,聲勢漸漸高過了汪精衛...
-- -- -- -- -- -- --
然後在準備第二次北伐的這段時間。
蔣介石:「共產黨黨員會不會太多了啊!?」
看到黨內越來越多共產黨,而且老是在罷工很煩,蔣介石認為應該要除掉他們。
但汪精衛說:「這跟孫文老大生前理念不符啊,能不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決?」
蔣介石不鳥他,開始派兵攻擊共產黨人士。
共產黨:「介石不要!」
蔣介石:「聽話!讓我幹掉!」
於是在上海的共產黨人士被血洗,死的死逃的逃。
汪精衛:「我覺得不行」
於是團結剩下的人與共產黨,在武漢建立了「國民政府」來抵制蔣介石。
蔣介石很生氣,也在南京蓋主堡,成立另一個「國民政府」
這就是有名的《寧漢分裂》
-- -- -- -- -- -- --
結果沒多久...
汪精衛也被共產黨一直抗議跟罷工弄得很煩,重回南京蔣介石的懷抱,手牽手一起排擠共產黨。
既然國民黨又合體了,於是就繼續未完成的北伐。
結果打一半,奉系老大張作霖卻跟日本人吵起來,憤怒的日本人轟殺了張作霖!
張學良:「父親!!不~~~~」
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這下跟日本樑子結大了,直接全軍歸順國民黨。
國民黨:「搞定!統一中國啦!(゚∀゚) 」
共產黨:「有ㄇ?(゚∀゚)」
原來被排擠的共產黨員偷偷跑到鄉下建立勢力,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捲土重來!
蔣介石氣個半死,馬上派兵鎮壓。
共產黨紅軍完全撐不住,眼看就快要被殺光的這時候......
日本關東軍在這時突擊了滿州!
-- -- -- -- --
防守東北的張學良傻眼,趕快聯絡蔣介石:
「不好了老大,日本攻來了」
蔣介石說:「b」
「現況打不贏日本,攘外必先安內,我們先打共產黨」
紅軍山窮水盡,剩沒多少活人,部隊各自逃竄。
其中一支紅軍部隊老大毛澤東一邊游擊,一邊勉強建立據點,集結了僅存的十萬人,突破國民黨的封鎖⋯⋯
紅軍:「老大,我們要逃去哪?」
毛澤東:「什麼逃!要說我們去打日本!」
於是紅軍一邊被國民黨追殺,一邊面對惡劣天氣與地形,在毫無資源的情況下徒步走了一萬公里。
路上還一直宣傳「國民黨好壞壞,日本人都來了還顧著內鬥殺自己人QQ」、「我們共產黨就算被國民黨搞,也要去對付中國外敵,大家快加入我們」
結果還真的被他們成功了!
紅軍翻過大雪山,走到西北的延安,開始重新組織農村勢力。
而這段大逃亡,被神化成史詩級的愛國大長征,奠定了毛澤東在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比逃亡更成功的,就是宣傳戰。
整個中國都認為日本人登門踏戶來侵略了,合作抗日遠比網內互打重要。
東北老家被佔領的張學良也這麼想,於是綁架蔣介石,把它軟禁起來,逼他跟共產黨合作抗日...
這就是改寫中國歷史的《西安事變》
水火不容的國共於是開始了第二次合作。
-- -- -- -- -- -- -- -- -- --
開始合作抗日沒多久,日本與中國就從地區衝突,演變成全面戰爭。
日本原以為中國軍很廢,沒想到還蠻強的。
抵抗的強度遠遠超乎預期!
雖然還是奪下中國沿海各個大城市,但日軍也死傷慘重。
但可怕的來了:明明侵略大成功,但卻賺不到什麼錢,整個中國這麼大,產值還比小n倍的比利時還低。
日本:「...虧大了 O__Q」
虧錢就算了,這個時候竟然發生一件跌破眼鏡的事:
蔣介石竟然把手上最精銳的部隊砸進上海,狠狠反打一波!
日本差點輸掉!一怒之下,改變策略,追上去想先消滅國軍勢力。
結果在南京跟國軍大打出手,混亂的戰況造成非常大量的平民死亡。
本來入侵滿州就已經害日本被國際排擠了,現在南京殺了這麼多老百姓,各國開始不跟日本做生意了,日本資源越來越吃緊⋯⋯
本來是因為資源不夠才開始侵略,結果中國帶來的獲益超低,維持費又高,還死一堆人,有夠不划算⋯⋯
周轉不靈的日本只好繼續往越南打,結果被美國封鎖+禁運⋯⋯
得不到任何資源的日本這下完全沒戲唱了,只剩下兩條路:
1.放掉目前所有戰果,回日本哭哭
2.賭一把,突擊美國,拿下資源豐沛的東南亞取得資源籌碼,然後逼美國上談判桌。
日 本 選 了 後 者......
-- -- -- -- -- --
回到抗日戰爭的部分
共軍在國府軍的指揮下,被改編成「八路軍」
但因為東北都是日本人的勢力範圍,所以國民黨也管不太到。
國共基本上是各抗各的,有時候還會互相陷害一下。
-- -- -- -- -- -- --
結果打沒幾年,國民黨就對日本投降了。
國民黨:「靠北!哪有!? o__O)!?」
原來是日本打到很累,覺得中國很難打又賺不到錢,超不划算,所以想談和。
一聽到日本願意談和,國民黨大咖汪精衛,接受了日本的提案,回到南京成立同名同姓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汪國民政府:「日本這麼強,我們又打不贏...,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不好嗎?」
蔣國民政府:「B嘴!漢奸!偽政府!」
日本有了汪精衛主導的魁儡政府後,就把攻勢放慢,主打「以華制華」讓中國人自己互打就好。
-- -- -- -- -- -- --
美國加入了戰局後。
《抗日戰爭》變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緬印戰區》
有了美軍協助,國府軍開始漸漸的能跟日本打個五五波。
雖然還是輸多贏少,但很確實的把百萬日軍釘在中國,害日本在太平洋嚴重人手不足。
-- -- -- -- -- -- --
1943年底
美國在太平洋開始不斷獲勝;歐洲、北非也開始反攻了,為了一舉擊垮軸心國,有必要確定一下聯合作戰的方向
美國:「咱們三巨頭是不是該開個會?」
英、蘇:「好喔」
中國:「...我呢? σ (´・ω・`)」
英、美:「呃...,...好,我們「四強」來開個會」
蘇聯:「等等,我檯面上跟日本有簽約,我跟中國不要見面比較好」
於是,英國的邱吉爾、美國的羅斯福、中國的蔣介石,就改到埃及的開羅先開個會前會。
跟中國有關的部分大概是:
1. 中國配合美國的太平洋攻勢
2. 中國往緬甸方向跟英國合力進攻
3. 日本要把1914年開始佔的土地(加台灣與澎湖)全部還中國
4. 打完後要幫助韓國獨立
但因為英國強力反對孟加拉與緬甸的戰役,加上史達林還沒同意,所以這場會議沒簽下任何文件。
直到過幾天德黑蘭會議結束後,這份《開羅宣言》才發表。
-- -- -- -- -- -- --
到了1945年。
納粹德國倒下,軸心國剩下日本頑強抵抗。
同盟軍的領導人在德國波茨坦又開了一次會,討論戰後處置跟太平洋戰爭怎麼收尾。
這時羅斯福病逝,杜魯門上台;
邱吉爾選輸,艾德禮上台;
蘇聯還是史達林。
參加的人不同了,結果也很不同,波茨坦會議因為牽扯太多利益分配的問題,所以開得很不順利,英、美、蘇關係出現裂痕。
不過還是勉強有了些共識,各國會議結束後,發表了《 波茨坦宣言 》
簡單說就是要日本趕快投降,然後照著《開羅宣言》的內容把搶來的東西吐出來。
日本:「我拒絕!ಠ_ಠ」
美國:「我拒絕你的拒絕 (#`Д´)ノ!」
(丟原子彈*2)
日本高層看到廣島跟長崎兩個城市瞬間被蒸發掉,覺得沒救了,就摸著鼻子投降了。
-- -- -- -- -- -- --
日本一投降,整個亞洲陷入一片超級大混亂。
國共開始了一場《搶日軍物資》大賽。
這場劫收大戰對國民黨非常不利,因為遷到重慶的國民政府要跑很遠才收得到物資。
但在東北的共產黨只要走出門口就可以開始收了,(蘇聯還來幫忙搶。)
國府軍只好趕快對日軍喊話:
國府軍:「日本的朋友,戰場上的種種行為大家都是身不由己,我們將以德報怨,不再計較」
日軍:「真的嗎?」
國府軍:「但是你們不可以對共產黨投降,不可以把任何物資交給共產黨!」
日軍:「好ㄅ... (´・ω・`)」
雖然日軍答應了,也很努力的抵抗蘇聯與共產攻勢,但還是一大堆東西被共軍接收走。
因為這個過程,國共雙方再次吵架。
從WW2結束後,中國只和平了一個月,國共雙方就開始起衝突...
美國很努力的調停,蘇聯很努力的看戲,最後還是沒辦法阻止國共的決裂。
1946年3月,國軍對共軍的華北、華中展開全面攻擊。
第二次國共內戰就此開打...
-- -- -- -- -- -- --
開戰前,國府軍總人數有430萬,還有美軍給的武器、戰車跟飛機。
共軍在抗戰期間不斷的從農村吸收力量,湊出了120萬人,不過只有一堆莫名其妙的步槍可以用。
戰鬥初期,毛澤東下令共軍避免正面衝突,以游擊戰為主,同時進行宣傳戰與焦土戰。
並且持續的在鄉村實行土地改革,將地主的地分給農民,然後吸收更多的農民加入。
國府軍勢如破竹,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把共軍佔領的城市打回來,甚至連共產黨大本營延安都打下來了。
國府軍:「GG」
共軍:「你才GG!陷阱卡發動!(#`Д´)ノ」
就在這個國府軍以為要消滅共產黨的這個moment。
共產黨熊熊變身,改版成《人民解放軍》並且開始反攻!
國府軍兵敗如山倒。
國府軍:「為...為什麼!?(((゚Д゚;)))」
原來解放軍不論是戰前、戰後一直忙著農村的土地改革。配合長時間的宣傳戰,再次營造出「解放軍是為了人民而戰」,「國民政府軍只是蔣中正的私人軍隊,為了爭奪權力對自己人動武」的形象
中國已經打了十幾年仗了,大家都很厭戰...
以前打的是日本人,有愛國情緒在撐;但現在打的是自己人,大家根本打不下去。全國百姓又是失業又是餓肚子的,看到發動內戰的國民黨就不爽。
國府軍看似一直贏一直贏,其實已經處於「鄉村包圍城市」的情況。
-- -- -- -- -- -- --
面對解放軍全面反攻。
國府軍一開始也沒有很怕,畢竟人數還是壓倒性的多。
這時解放軍發動了第二張陷阱卡!
讓國府軍再次全面敗陣。
國民黨:「為...為什麼!?(((゚Д゚;)))」
原來國府軍的兵都是四面八方徵來的,卻因為上級的權力鬥爭而被派到異鄉作戰,空虛寂寞覺得冷
而且蔣介石疑心病重,總是喜歡把同派系的打散,只重用自己嫡系的人。
但解放軍則幾乎都是北方人、軍官把同鄉的或是同家族的人編在一塊,讓它們為了家園而戰,打起仗來同仇敵愾,贏一起贏,死一起死。
士氣遠比人數重要,國府軍又吞了好幾場敗仗。
-- -- -- -- -- -- --
國府軍:「可惡,沒關係!我還有裝備優勢!」
解放軍:「翻開陷阱卡~速攻魔法發動! ヽ(`Д´)ノ」
解放軍拿出大聲公開始喊:「蔣軍的弟兄們,只要投降繳械,不但不殺、不問罪,還請你們吃大餐,讓你回老家看家人喔」
這一招一出,效果拔群,超爆幹有效!
國府軍前仆後繼的投共,甚至有整個師帶著武器、裝備直接投共。
有了國府軍投降的武器與裝備。
再加上蘇聯「不小心」忘在滿洲國的槍械與火砲。
解放軍再也不是一開始只有『小米加步槍』的雜牌軍。
而是一支不論質與量都屌打國府軍的鋼鐵勁旅了。
-- -- -- -- -- -- --
國府軍:「可惡,我們先回家重整旗鼓!」
但是就算回到自己的地盤,國民政府一樣不斷的失血。
因為社會秩序已開始崩盤。
之前國民政府拉攏日軍、配合偽軍的劫收吃相太過難看。
抗戰時每天都在罵日本狗、漢奸......,結果抗戰完馬上跟這些人一起搶物資。
通貨膨脹得亂七八糟,銀行天天都在擠兌。
說要用金元卷穩定經濟,結果卻坑殺掉中產階級所有財產
官商勾結、貪汙舞弊,民不聊生...
知識份子帶著人民上街抗議,卻被子彈鎮壓。
導致本來沒有解放軍的地方也變成支持解放軍了。
「反正再糟也不可能比現在糟,換人看看會不會比較好」
-- -- -- -- -- -- --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解放軍就收回所有丟掉的地方,把國府軍打到失神。
並在《遼瀋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 三大戰役後,情勢完全逆轉!
長江以北完全被解放軍掌控。
蔣介石不得已,只好開始跟中共談和。
但解放軍現在是順風場,姿態很高,開出的條件蔣介石不能接受。
蔣介石袖子一揮「不談了不談了」
就宣布退休,把全部的事情丟給副總統李宗仁。
-- -- -- -- -- -- --
可是,中華民國當時是以黨領政。
蔣介石退的是總統,但沒有退掉國民黨主席的位置,李宗仁根本沒有實權。
李宗仁:「老蔣,你陰我!(#`皿´)」
談判很快就破裂。
4月21日,解放軍度過長江,接著不到三天,就拿下了南京。
最後的幾個月,共軍想打哪就打哪。
有時甚至不需要動武,目標城市就會自己政變開城迎接解放軍。
李宗仁覺得很幹。
雖然想往西南繼續退守,但蔣已經開始把物資偷偷搬往台北.....
不論是外鬥還是內鬥都居於劣勢的李宗仁政府只能一直退一直退...
最後覺得情勢沒救了,李宗仁乾脆說自己胃痛要看醫生,跑去美國就不回來了。
解放軍在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 人民的掌聲與歡呼下,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就這樣從南京退到廣州。
再從廣州退到重慶。
接著再往西一點到成都。
最後,來到了台灣......。
-- -- -- -- -- -- --
中國跟台灣發生的這一切
美國都默默看著。
從二戰開始,美國就不斷的援助蔣介石,為的就是將來二戰獲勝時,在中國有個親美政權。
可是沒想到國共問題會鬧成這樣......
當初美國支持蔣介石,而蘇聯支持毛澤東的情況,是戰況升溫的原因之一。
美國就心想:「那不然我就跟蘇聯一起撤軍,讓國共自己打,蔣介石兵力多三倍,總不可能輸吧?」
結果蔣介石被打爆。
美國:「WTF!? ಠ_ಠ」
不管砸多少錢、多少裝備給國民黨
結果不是莫名其妙的不見,就是跑到共產陣營那邊...
美國雖然想找個人來取代蔣介石...
但一時又找不到適合的人選...
就這樣被套牢十幾年。
現在老蔣在國共戰爭的大挫敗,讓美國在中國的投資即將化為烏有。
但看到老蔣開始把物資大批大批的搬到台灣,美國頭又更痛了:
當初請中華民國托管越南,結果中華民國把越南出賣給法國。
然後請中華民國托管台灣,結果管得亂七八糟,甚至現在丟掉中國後,竟然想直接把中華民國搬過來。
當初《波茨坦宣言》說了要把台灣還給中國沒錯...
但那個中國應該是很強很大的那個中國,不應該是這個貪腐又只會吃敗仗的中國啊......
可是我如果用《聯合國憲章》來讓台灣民族自決,等於放任蔣介石政權被殲滅,我的投資會血本無歸...
就這樣,美國在各種矛盾,又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下...
只好多做幾個備案,讓蔣介石把中華民國搬到台北。
看怎樣再見機行事。
-- -- -- -- -- -- --
結果國民黨到了台灣,表現的比在中國的時候好得多。
大致上原因如下:
1. 從中國運來大量黃金與物資,支撐了前幾年的政府運作
2.台灣人民教育較普及,素質較高,讓政策推行順利。
3.日本人留下大量基礎建設、資料跟數據,讓政府的體質大大改善。
4.很多日本人留在台灣提供技術與軍事的訓練
而且,台灣小得多,相對好管理。
社會主義思想也還沒在此萌芽......
所以清鄉一輪後,也不會有人帶頭反抗。
最最最重要的是:《韓戰》在這時開打了...
如果說《西安事變》是拯救共產黨的救命繩...
那拯救國民黨的就是韓戰。
因為韓戰的原因,美國改變策略,正式將台灣列入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的島鍊。
並且將艦隊開到台灣海峽中間,強勢中止了解放軍跟國軍的戰鬥。
-- -- -- -- -- -- --
各國在這段期間,籌備了《舊金山和約》來把日本的戰後處置說清楚講明白。
但因國共還沒打出勝負,《中國》代表權有爭議,所以沒有人出席簽名。
日本就在和約寫了「放棄台灣跟澎湖列島的主權」
雖然沒有寫清楚「還給誰」...
但在那個時候,世界的局勢是民主vs共產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民主陣營所認定「唯一合法的中國政權」
所以沒寫清楚倒也沒什麼問題。
但到了1969年,中共跟蘇聯吵架了!
美國馬上把握這個機會拉攏中共,畢竟要是少了中國這一大塊,蘇聯的勢力馬上削弱超多!
拉攏中共的條件,就是美國認定中共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權」
美國:「好,這下只要叫中華民國改名成台灣,一切就搞定了」
中華民國:「我不要... (´;ω;`)」
美國:「你乖啦,不然大家很難辦事」
中華民國:「 我不要 我不要 我不要 我不要 我不要 」
美國兩手一攤,眼前對付蘇聯比什麼都還重要,既然中華民國不配合,那就算了。
於是這世界的「中國」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我才是中國 ><,你們要是不承認我就絕交」
這話說出口,各國也沒辦法,紛紛跟中華民國斷交。
中華民國眼看就要被逼退了,乾脆桌子一拍
「哼,漢賊不兩立啦!ヽ(`Д´)ノ」
然後轉身離開,退出了聯合國...
-- -- -- -- -- -- --
就因為這些不同的時空造成的複雜時局變化...
讓台灣土地上的人民一直飽受身分認同的困擾。
到了現在...
台灣的主權問題依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台灣》各個不同的勢力間拉扯。
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
中華民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中華民國才是中國;
但越來越多台灣的人民開始有了不同的認定,像是:
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不是中國的。
以及:
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台灣是台灣,台灣尚未建國。
目前來看,這些問題非常難解,原因如下:
1. 不管哪個說法都能找到可以施力的依據。
2. 讓台灣保持這種曖昧關係,對美國好處最多,所以美國故意不把話講死。
3. 中國為了取得台灣的領土,用武力威脅中華民國不能修憲、不能獨立。
-- -- -- -- -- -- --
我知道的大概就是這樣...
這段歷史真的太長太複雜,短短6000字真的沒辦法講得很詳細,若有什麼漏掉的部分、或是錯誤,還麻煩各位大大幫我補充。
希望有一天
台灣人能用智慧,以和平的方式找到解決的辦法......
(´・ω・`)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在 cheap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香港與九龍是永久割讓的
那為何要在1997主權移交給中共呢?
而1945年與1949年,蔣介石與毛澤東都有機會收回香港
那為什麼他們都要放棄呢?
Bellwoody
路過隨手寫點廢話.
0:35 這不只是港府的問題, 是英國整體的政策問題, 此時英國首相為"張伯倫".
1:10 後來還是有華人自願軍, 香港駐軍的增援是一個加拿大旅, 在日軍幾個師團眼前什麼都不是.
對英國來說更糟的就是, 早年不成立太平洋艦隊, 後來又由於馬來亞海戰的結果, 英國已經喪失了遠東的海權, 駐港英軍根本不可能得到來自海上的援救.
2:20 邱吉爾和蔣介石兩者互信基礎薄弱. 蔣介石記恨邱吉爾封閉過滇緬公路, 而邱吉爾也沒忘記蔣介石差點加入軸心國.
2:29 日本投降時英國首相為"艾德禮", 邱吉爾已經因為保守黨選舉失利而離開首相職務.
2:41 蔣介石此時還有求於英國, 重建海軍需要英援船艦和英訓官兵.
3:01 耍賴本性而已, 沒錯, 拳頭大可以耍賴. 但別人會記得你耍賴食言的記錄........
3:10 已經不算在邱吉爾的帳上了.
3:33 漏談了一件事: 周恩來提出"英國不對香港實施民主政治, 中國就不武統香港"
3:39 這是類似國家政權繼承的問題, PRC終於被聯合國承認繼承了ROC的地位.
當時美國本來可以保ROC在聯合國內的一般會員國資格, 卻被蔣介石敗人品敗掉了, 結果當然是弊大於利
現在不用分擔聯合國會費, 養裡面那些貪官廢物, 算是少數的優點吧? 不然又被國內的鯛魚們說閒話, 就是當凱子繳錢給聯合國.........
3:50 1982年有一件事不可以漏掉, 英阿福克蘭戰爭.
4:23 雖然靠拳頭講話, 但是條約在國際法上還是有最高的地位. 拳頭不夠大的時候可能無法履行條約義務, 但在未來將可以給"更大的拳頭"師出有名.
想一想為什麼"俄羅斯不直接把烏克蘭車掉", 只能用蠶食的方式策反俄羅斯人多的區域, 也是有考慮到外交和統治的問題; 單純比拳頭, 俄羅斯還是世界第二大, 東半球第一大.
4:48 被斷水斷電不只是管理成本上升, 是連生存都有困難.
大概會有些英國史學家或海軍將領認為, 當時應該直接收下台灣, 雖然港口條件比較差, 但自給能力比香港好的多, 還有產煤.
大家好,我是cheap,這個頻道將用很簡單的方式
像是電玩畫面或是可愛的插圖
帶你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ymNuMVg
Zorro遊俠佐羅 http://tinyurl.com/y2nx79au cheap朋友的頻道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柬埔寨獨立紀念碑 Independent Monument是金邊的一座紀念碑,位處諾羅墩大道和西哈努克大道的交會處,靠近湄公河,佇立BKK (Boeung keng kang)西南區大圓環中。此碑建於1958年,充滿了深厚柬埔寨的文化及歷史,主要紀念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脫離法國殖民,和紀念在戰爭中為國犧牲的烈士,建立完全獨立王國。每年獨立節時,柬國王或國王代表會在此舉行隆重的慶典,各國國家代表也會至此參予盛會。當天晚上的獨立紀念碑,四周的水池噴著水,染上了刻意打上的燈光,看著顏色的變換,以及周遭的車水馬龍,令人不禁思索起這個國家的歷史,這個國家的文化,是從如何的點點滴滴造就出來。設計師名為范‧莫尼旺 Van Moly Vam。1958年動工興建,1962年11月落成。底座寬36公尺、高37公尺,共七層。四周共佇立了100尊的Naga那伽(七頭蛇神),象徵柬國之文化,神聖與王國的興盛。仿造暹羅吳哥古蹟中的巴孔寺(Bakong)所設計。為柬幣100面額的鈔票圖樣(舊幣)。在印度教中,Naga被視為有靈性的生物,是泉水、井水和河流的保護神。它能夠造雨帶來豐收,但也帶來如洪水和乾旱等災害;佛教傳說裡,Naga為金翅鳥死敵,金翅鳥以Naga為食。吳哥窟、小吳哥窟、連金邊市中心的獨立紀念石碑, 到處都有祂的踪影。
百適河大餐廳是一家金邊市有名的自助餐廳,就在中國大使館附近。在這裏可以嘗遍東南亞、歐洲乃至世界美食,不過這裏主打還是高棉菜。這裏也是旅遊團喜歡光顧的地方,因此用餐時間人會比較多,注意避開高峰時間。餐廳提供500個用餐座位,晚餐200多種菜品,午餐100多種菜品。
Tonle Bassac Restaurant Buffet Dinner Menu
Action Station
1. Fresh Grilled Seafood Station (Lobster, Shrimp, Crab, Squid and White shell)
2. BBQ Pork, Beef, Chicken
3. Grilled Beef and Pork, Pork roll, Beef roll with Vegetable)
4. Mongolian Station (Selection of Vegetables; Seafood, Pork, Beef, Fish fried to your wishes)
5. Noodle Soup
6. Papaya Salad
7. Tempura Station.
8. Vietnamese Station more than 10kinds of Vietnamese Cuscine)
9. Japanese food Station(Shush and Sashimi) fresh Salmon and Green Mussel Mixed
10. Salad bar with French dressing
11. Tuna Salad
12. Spaghetti Salad with Tatar sauce.
13. Rice Pudding
14. Grill Hold Lamb (on Fri, Sat and Sunday)
15. Beijing packing crispy duck
Hot dish
1. Three kinds of Chinese Soup
2. Crab Soup
3. Thai Soup
4. Fried Curry
5. Fried Glass Noodle with Shrimp
6. Scallop Top on Onion with Thai Sauce
7. Deep Fried Squid with Crab Meat
8. Baked Fish with Mango Salad
9. Bacon with Vegetable Roll
10. Steamed Fish with Soya Sauce
11. Tonle Bassac Shrimp Paste
12. Tonle Bassac Dried Rice
13. Fried Mussel with Sweet and Sour
14. Fried Pork Rib With Red Wine Sauce
15. Fried Vegetable With Oyster Sauce
16. Spicy Beef Salad
17. Baked Chicken Wing With Tomato Sauce
18. Deep Fried Fish With Chili Sauce
19. Fried Shrimp With Garlic and Pepper Sauce
20. Fried Corn With dried Shrimp
21. Pepper Steak
22. Deep Fried Salad with Moyne’s
23. 8 kinds of additional food on Fri, Sat and Sun
24. Fried Rice
25. Steamed Rice
Dessert
1. Ice cream
2. Assorted cake
3. Three kind of Cambodia dessert
4. Thai dessert with ice
5. Fruit salad
6. Mixed fruit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這一段也是八十年補遺,是講長沙大火,又或者叫做文夕大火。文夕其實是根據韻腳來定那一日。那是計陰曆的,但事實上是1938年11月12日,在長沙發生的大火。1938年,10月25日,是武漢淪陷。武漢一淪陷,南下就是長沙。那長沙應該怎麼做呢?那時有人提出焦土抗戰,最有名的是俄國對抗拿破崙的焦土抗戰,燒光東西,令拿破崙搶不到東西,沒有糧食,最後再火燒莫斯科。這就是焦土抗戰。
當時很多人也提出焦土抗戰。李宗仁寫了篇文章提出焦土抗戰,但之前一直都沒有實行過。因為武漢及南京都是一個太重要的城市,沒有實行到。現在武漢失守,便驚惶失措,因為去到武漢已經是華中地帶,如何可以進一步抵抗,於是又提出焦土抗戰。下一個受危險的城市是長沙,當時焦土抗戰派佔了上風。那時候湖南省的軍隊是隸屬是張治中,他的上級是陳誠,那戰區是陳誠指揮的。其實蔣介石叫侍從室任林蔚打來的長途電話:「奉委座諭,我們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隨即又接到蔣介石來電「限一小時到,長沙張主席。密。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中正文侍參。」
在武漢時,蔣介石都有想過焦土政策,但沒有執行,所以覺得後悔。陳誠也沒有執行,而張治中也不想執行,因為覺得燒毀長沙是沒有人可以負得起的責任。長沙原本有三十萬人,因為戰亂便有很多難民走入,大約有五十萬人左右。更重要的,在中國的大城市中,長沙是幾乎唯一一個二千多年沒有改變地點的城市。西安已不是古代的咸陽,已經搬過了北京和南京的舊城也不在現時的地點。持續在同一地點的城市,由楚國到現在,長沙都是在同一地點,二千多人沒有改變。所以那歷史遺跡是重要的。所以張治中是有所猶疑,但他給蔣介石罵過了,於是便回長沙佈置。他的佈置是找了長沙警備司令酆悌、湖南省保安處長徐權,要求他們立即擬出焚城計劃。他們把消防局的水放走了,周圍放了柴,叫軍隊守住,必要時可以立即叫軍隊引火。當時張治中的計劃是必須要我必須在我軍由汨羅江撤退後,等待命令開始實施;第二,舉火前必須放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待群眾離家後方可執行。燒有兩個訊號,一個是發出空襲警報一個小時後才可以燒。而且是由天心閣點火,其他地方見到才這個訊號才開始點火。
十一月十二日那日是怎樣呢?看回這件事,我只覺得有些人徹底不負責任,負責指揮的人大部分都不在長沙,都已撤離。張治中不在長沙,所以他沒有親身經歷。他話他和陳誠睡在同一間屋。他也是起了火才知道。負責指揮的人也因為怕而走了。其實十一月十二日,日本軍只不過由岳陽去到新牆河,距離長沙還有百多里。當中還有十多萬的國軍在守備,不是旦夕之間可以到的,但是電報看成新河,覺得日軍已經打到,慌亂一片。負責人便走了。有人在天心閣,其他地方的人也立即點火就撤離。這就是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把長沙90%的屋燒毀了。九成多人燒死。根據國民黨政治部話死二千多人,但根據報告,辨別到屍體的有三萬人,而辨別不到的,不計其數。蔣介石接到消息也覺得心膽俱裂。全國嘩然,因為日軍根本未有來到,放火燒了九成長沙,而燒死那麼多人。傷者不計其數,變成人間慘劇。軍事法庭審判,負責指揮的三人不負責任地走了。酆悌和徐權是被搶斃而向國民交代。張治中被撤職查辦。其實他也有點冤枉,因為他不主張的。而且他的命令也清楚地不是這樣,但下面執行成這樣。但一件如此重要的事,他應該親自在長沙,看著執行。所以他有失策的責任,所以他被撤職查辦。
早幾年,湖南省主席的治湘有三大方案。人們做了對聯,因為酆悌和徐權被槍決,有人覺得張治中也應該要槍斃。他們寫一對聯把張治中三個名,一面是治績云何?兩大方案一把火;中心何忍?三顆人頭萬古冤。」橫批: 張惶失措。加起來便是張治中三個字。張治中是一個淡薄的人,後來比較同情共產黨,結果投降於共產黨。他是國民黨派去和共產黨談和的使節,結果投降到共產黨,到1969年才死。張治中的事蹟可以再談,但這是抗日戰爭中的一個重要事件,所以詳細地講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在 中國古代最離譜的戰役,80萬大軍竟然被8萬人打得潰不成軍? 的八卦
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小橋流水,柳岸曉風殘月所有的 歷史 ,由大郎為你講述【歡迎訂閱史大郎】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