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創作〈小情歌〉,寫下這句歌詞:「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2019年,我引申創作了〈歌頌者〉這首歌,「歌頌者」三個字我自引〈小情歌〉歌詞。今天,他卻表達「歌頌者」三個字,是他給的建議,讓我不可置信。
從兩年前這件事發生以來,除了法庭上,我從未公開談過此事。我一直不懂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一直希望是一場誤會,也一直覺得或許不談論,是對心中那位曾視為父親的人,最後的尊重、寬容與一點保護。但事實上,這樣的盼望落空了,一次又一次,我終究心死了,也覺得必須好好對關心我的你們交代一次這些事。
【事件經過】
我和林先生在2008年有簽署一份詞曲授權合約,原訂2014年底結束,而因我信任對方,一直自動延續到2018年底。
2018年的9月20日,我跟林先生約在他家開會,我向他表示,覺得自己快40歲了,一直以來感受到人生無常,我擔心自己要是突然死掉,家人什麼都沒有,希望詞曲版權拿回來自己處理,他也同意。
我認為依照我們十多年來互相信賴的關係,當面口頭講是比較尊重的方式。我10月26日寄發存證信函提及此事,怕嚇到他,我也先用LINE知會他,他也表示沒問題。
接著在12月6日,我們簽署「合約終止協議書」在雙方律師見證下,確認詞曲合作終止,也將10月26日的存證信函寫進終止書,以「全部遂其所願」表示同意。林先生也親自在電話裡跟環球版權總經理確認以後我會自己處理版權,也發訊息給我「12月31日前這些轉移的對象都會知道你即將自己做」。
原先我想讓一切靜靜落幕,而林先生要求我擬稿,必須在12月31日公開聲明,對外表示以後我將自己處理自己的工作。我記得他一直告訴我要「妥善處理、好聚好散」,並且希望我們能「樹立典範」,告訴大家,不是每一個藝人跟經紀公司結束都要撕破臉。後來也公開聲明結束合作,沒有一點點讓我懷疑我們還有存續任何合約的可能。
一直到2019年4月,我突然收到他的存證信函,我非常錯愕,何況中間我多次在節目上演唱自己創作,他從未有任何反應。收到存函後我不斷跟他聯絡,好幾天他不接電話、我用各種通訊軟體訊息他也不回,最後用email,他才回覆宣稱詞曲授權還在他身上。
沒多久,林先生開始對我提起假處分、民事訴訟、甚至到刑事,還把我所創作的歌名搶註商標。我的律師苦笑地說:「他送給你全餐耶」。
10月,在被告後第一次見到林先生,記得檢察官希望能促成和解而問他「如果要和解,你的條件是什麼?」我記得他表示「我希望他把寫給蘇打綠的所有詞曲都給我,我想keep住我跟蘇打綠的美好回憶!」我記得檢察官當場回應他「這要求已經超出案件範圍,你告『吳青峰』,現在卻要求『蘇打綠』,連我都覺得強人所難,你怎麼能要求他接受,不要講得很漂亮說是美好的回憶,但其實你是想要某些東西。況且現在都告了,也不美好了。」後來我嘗試庭外再約他和解,他提出的條件依然是「繼續授權所有蘇打綠發表過的詞曲,要使用不需經我同意」,並告訴我「只有他知道我的歌怎麼用最好」。當時訴訟的開端是〈歌頌者〉這首歌,和解條件卻是「蘇打綠過去和未來的歌」,過去近百首歌曲,甚至未來我還沒寫的歌?難道不令人懷疑這才是目的嗎?
【一次又一次的死心】
經過幾次出庭與報導,很多人漸漸發現這件事,但你們不知道的是,你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兩年多來,我不斷收到無數書狀,幾週一次,一次動輒數十頁。應該談法律的書狀,卻成為一次比一次荒謬且攻擊性、情緒性的字眼。你們偶然看到報導覺得氣憤的,卻是我的日常心碎。
合意不續約,安分守己唱自己的歌,卻被形容成「無視法紀,不斷膨脹放大自身之權利。」;
為了承接他瞞著我簽的合約,卻被說成「違約在先,企圖霸王硬上弓」;
一個創作者、著作權人反被「被授權人」稱為「不潔之手」;開庭被往事勾動而難過,卻被描述為「其妄尊自大、不可一世的霸道心態與作法,與其前次開庭時的楚楚可憐形象,根本南轅北轍、判若兩人。」;
在高雄演唱會前被觀眾質疑我不能唱自己的歌,卻說我是「利用『創作者不得演唱自己的作品』之悲情訴求,企圖博取大眾之同情,以炒作演唱會熱度之宣傳手法」;
說一個中文系畢業生「曲解電子郵件文字到這種程度」;
連林先生當時委任的律師,都出庭作證所有人都很清楚三份合約皆已結束。對方卻可以寫成是林先生「隱忍退讓,百般之退讓與成全」,說我「令人瞠目結舌」;
當對方提出假處分,要求法院令我四年四個月內不能使用自己作品,他們說凍結我的作品「影響不大」。為了抗辯,我們提出《太空人》的銷售,以及過往歌曲紀錄,這時對方回應「辯稱因為銷售量大所以就應該容忍其侵權云云⋯⋯然還以此沾沾自喜⋯⋯豈非財大氣粗者就可以任意侵權而可以不負法律責任」、「小情歌歌曲並非著名,亦未與『吳青峰』有密不可分的連結。小情歌歌曲僅有1619萬次之觀看次數⋯⋯實難謂其非過於膨脹自身之評價」、「無與倫比的美麗僅有1019萬次之觀看次數」等等辯稱凍結我的作品,對一個創作歌手影響不大。
這樣的言語已歷時兩年,在此所提也只是冰山一角,我真的分不清,到底是寫書狀的林佳瑩律師、張志朋律師的言語,還是林先生本人的意思,但無論如何,就算是律師的意思,肯定也經過林先生同意;就算是林先生的意思,也是律師下筆的。
一次又一次,我真的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一個,我曾視為父親的人口中說出。一直以來盲目相信他、永遠感恩報答的我,為什麼要這樣被對待?就因為不合作,十幾年的情誼都不重要了嗎?那些他曾說是家人、是partner,口口聲聲的好聚好散,都是假的嗎?
網路上看到許多擷取片段發表意見的法律人說「青峰犯的錯是沒有在三個月前以書面表明不續約」,但他們不知道我的經紀合約包含了著作權條文,2018年12月我與林先生新簽署的〈合約終止協議書〉終止了「詞曲版權、經紀、唱片三份合約,終止書的副本公開聲明即是不續約的書面文件,這點民事判決書也說:「以後約修正或取代前約,致無須在該年12月31日前3個月為之」。
上一次開庭,林先生當時的委任律師有一段證言讓我很驚訝,她說2018年終止合約時,她詢問林先生三份合約,林先生回答她:「版權早就談好了,是沒有爭議的部分,其他兩份因為有工作需要交接,所以要特別寫清楚。」林先生給了她經紀合約與唱片合約,並表示「詞曲合約找不到。」我驚訝的是,我知道林先生全部合約都交給會計張小姐保管,他告訴律師找不到合約的同一禮拜,我也曾向會計張小姐要過詞曲合約來看,不可能找不到。這句話讓我不免驚嚇地懷疑,難道一開始就別有用心?
上一次開庭時,我沒有想到我會哭出來,在證人的證詞中,勾起太多我早已不願回想的往事細節,包括「林先生很擔心我不願意承接騰訊這份合約,他會違約」;但連證人都很訝異我「全盤接受林先生要我承接的」;我曾詢問林先生「是否能聘請你當製作人」卻被林先生拒絕「要斷就斷得乾乾淨淨」;協議結束後我甚至「挽著林先生的手,告訴他:『你不願意一起工作沒關係,我們還可以是家人』」⋯⋯這種種,實在讓我一時沒忍住情緒。
我哭,不是因為我想博取同情,是因為我有真感情。我哭,是因為我至此徹徹底底死心,如同第二次經歷「失去父親」的過程。我哭,是因為我一切都為他著想,但最後換來了什麼,而這一切,竟然是由當時的「對方律師」替我見證的,真是諷刺。
【我對每一個創作者想說的話】
事件開始時,我正面臨《歌手2019》決賽演唱〈歌頌者〉的掙扎,我沒有告訴周遭的人發生什麼事,自己每天回到飯店默默流淚。
坦白說,最開始我問律師:「我們能不能乾脆認輸?他要錢,就照他說的賠,當花錢學教訓、認清一個人,也就不用浪費生命在他身上了。」我很心痛,但我實在不想花費心思在這件事上,依照我們對他以往與其他對象諸多訴訟的了解,他總是纏訟到底,而對我一個創作者而言,我一開始希望版權在自己身上,就是有感於人生無常,就是因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而現在我卻要浪費這麼多生命訴訟,這些時間如果我能拿來寫歌,該有多好?
但律師說:「你是第一個唱自己寫的歌被告的,沒有前例。如果你不力爭到底,你會害到以後有一樣遭遇的創作者。」正因如此,我一直在為了未來我不認識,但可能面對一樣事情的創作者,拼命面對著。同時,一旦看清蘇打綠的歌曲是被搶奪的目標,我也必須為了蘇打綠六個人十多年的心血奮戰。
我們從小的環境、教育,一直被教導要「尊師重道」、「忍耐是美德」,但就是這些教導,讓過猶不及的我,因為懷著感恩,所以一路以來從不懷疑、盲目相信,最後變成這樣。對於「尊師重道」、對於「感恩」,我自認我一直以來都是做到最好,絲毫無愧於心,於情感、於實際收益,我相信我已報恩百倍萬倍。但遇到錯的事,無止境「忍耐」並不是美德,只會縱容、寵壞他人,最終不但會反過來吞噬自己,更有可能害到他人,甚至親眼看著自己最愛的母親、家人陪你難過。
我希望每一個年輕的創作者,記得一開始就要看清楚合約。常懷感恩、努力回報,這些都是理所當然,但一方面,保護自己更理所當然。如果你合作的「長輩」是正直的,就不會因為你「合理」地詢問自己的權益而惱羞成怒。我希望有所有創作者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像我一樣遭受這樣的打擊,讓生命如此虛擲。
我從未想過會遭逢如此巨變,也驚覺有時法律保護的,並非對的人或善良的人,而是「懂得怎麼利用法律的人」。我沒想到,創作有時變成一種原罪,為了自己的作品不被奪走,需要浪費這麼多生命、花這麼多心力。我也從未想過,其實有時律師會力挺的,不是法律、不是真相,也不是正義,而是付錢給他的客戶,如此而已。
【結論:我於理、於情都毫無虧欠,更是合理合法、仁至義盡】
我相信我今天一番話,一定會再被對方以各種曲解和利用法律刁難,畢竟對方連我私人臉書的發文都要自行對號入座、要求我登報道歉。但我不怕,因為我沒有一句話是謊言。我也知道這件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得走,我相信對方會不斷想辦法繼續纏訟,而閉上眼睛寫寫書狀就有錢領的好差事,亦有很多律師趨之若鶩。我也希望每個要興訟的人多想想自己的家人、孩子,你怎麼忍心讓他們查詢自己的家人,都是這些新聞。
面對這件事到後來,不只是我,書狀中的無端攻擊,從針對我,也變成針對六個個別團員,更沒想到,連馨儀也遭受這樣的對待。看著身懷六甲的馨儀接著被告,跟看到吳媽媽要面對一樣令我心痛不已。
我是一個創作者,還在努力創作著,我深知,音樂一旦失去靈魂,就只剩下技巧;而法律一旦忽略人心,產生漏洞,就只是文字罷了。
蘇格拉底曾言:「不只要活著,還要良善地活著。」活在這世界上,我相信我期許自己擁有的,不只是作品、名字,而是良善。我一向問心無愧,沒有一絲虧欠,於情,於理。
同時也有6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格林童話 |十個刪除版的黑暗格林童話 你可能不知道的格林童話真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q2CnSSU2Do 格林童話:穿靴子的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0pNFu4IYmA&t=726s 黑暗原版的格林童話...
世界最粗的樹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八卦
📝酈英傑處長給台灣人民的道別信
「隨著我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日子即將畫下句點,我也即將離開台灣,我想藉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這一番歷練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當我說擔任AIT處長其實是我這輩子的榮幸,也讓我得以實現長期職業生涯中的抱負與理想,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
我19歲時第一次離開家鄉,就是來台灣。對年輕的我來說,從那時起,台灣就成了交流與理解、探索與冒險的同義詞。台灣不僅有著讓人眼花撩亂的異鄉風情,也代表著意想不到的嶄新機會。我在這裡嘗試新奇的食物,像是水餃和臭豆腐,並且學習如何在擠滿單車和機車的大街小巷穿梭自如。一方面,我努力用我粗淺的中文,讓別人聽懂我說的話;但同時我也發現,無論走到哪裡,迎接我的都是滿滿的親切友善與熱情好客。
因此,在成為美國外交官後,能夠以台灣作為我派駐海外的第一站,真是再適合不過了。畢竟,是台灣首先點燃了我對亞洲、尤其是台灣的畢生興趣,也激發了我對跨文化理解和共享目標——也就是外交工作——的終身熱忱。此後,我也曾派駐其他地點,多數是在大中華區域,但我的台灣經歷與回憶始終常存我心。最終我能以美國駐台最高層級外交官的身分回來這裡,可說是我多年職涯的高峰。顯然,我這一生注定與台灣有著深刻的連結,或者也叫作「緣分」吧,才會讓我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回到台灣。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台灣。我總覺得:「答案不是很明顯嗎?」不過如果一定要我從個人與專業的角度,解釋我對台灣的喜愛與敬佩之情,我通常會提到以下幾個領域:
首先,台灣兼具活力與穩定、進步與延承、還有創新與傳統。每次回到這裡,我都對台灣社會在各個方面日新月異的進步感到驚艷不已。台灣的民主更臻成熟,經濟益加蓬勃,環境保護更受關注,藝術文化發展也生生不息。
台灣在許多最先進的科技產業上持續為全球創新樹立標竿,但與此同時,台灣的社會穩定和文化傳承依舊令人欽羨佩服。儘管生活充裕且形象良好,台灣人民卻依然謙虛樸實、平易近人。在台灣,最古老的傳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文化和歷史古蹟受到妥善的修復與保護;年輕人也可以學習代代相傳的書法技巧,接著再把作品秀在Instagram上。
再者,對美國來說,台灣正是共享利益與共享價值交集的典範。美台夥伴關係的重點在於確保科技發展能夠嘉惠、而非傷害我們雙方的經濟,科技突破則應被用於鞏固、而不是破壞我們的原則。美台之間自由、多元、平等及透明等共享價值,時時激勵我們努力在世界各地打造民主社會的韌性。而我們也持續尋求新的方式,為解決全球問題做出貢獻,這麼做不僅是因為能夠造福我們自己的人民,也是因為我們相信,身為21世紀敦親睦鄰的好夥伴,就是該這麼做。
最後,每當我想到台灣、以及整體美台關係,我總會想到希望、光明和成長。美台的情誼在過去40年來不斷拓展與茁壯。我相信每任處長都會同意,他們離開台灣時的美台夥伴關係,比起他們剛上任時都更上一層樓。同樣的,當我向AIT告別的那一天,我的心中將充滿肯定與成就感,因為我知道,美台夥伴關係比以往都更加深刻和強健,我也對自己能為美台關係今天亮眼的進展小有貢獻,而深感驕傲。
但是,比起這些事情,我想我更難忘的是台灣在我生命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記。我永遠會記得我在台灣度過的第一個聖誕節,還有第一個農曆新年。我永遠會記得台灣朋友的真摯與溫暖、教會同伴堅定的信仰、炎炎夏日來一碗芒果冰的沁涼、資源回收車沿街播放《給愛麗絲》的回音,還有巷弄中撲鼻而來的茉莉花香,這些都會是我畢生珍藏的美好回憶之一。我也會記得好友間的餐聚、充滿歡笑和故事的夜晚、以及一路以來我受到過的無數的善意與關懷。我更會永遠記得,是各位台灣朋友們,你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我和我家人的生命更加地豐盛美好。對此,我要衷心地謝謝大家。
雖然我將離開台灣,但台灣不會離開我。」
—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酈英傑
✅信件全文亦可至AIT官網查看:https://bit.ly/2TSkLDF
📝A Farewell Letter from AIT Director W. Brent Christensen
"As my time as AIT Director draws to a close and I prepare to leave Taiwan, I want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ell you what this experience has meant to me. It is not an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this has been the honor of my life and the fulfillment of a career-long aspiration.
The first time I left my hometown at age 19, it was to come to Taiwan. From that early age, Taiwan became synonymous for me with the ideas of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exploration and adventure. Taiwan represented both disorienting foreignness and unexpected opportunity, as I tried new food – like shuijiaos and qiu doufu – and learned to navigate my way through streets crowded with bicycles and scooters. And struggled to make myself understood with my rudimentary Mandarin. But all the while discovering the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that welcomed me wherever I went.
It felt appropriate for me to serve my first tour as a U.S. diplomat in the place that first sparked in me a lifelong interest in Asia – and in Taiwan in particular – and in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shared purpose, or in other words, diplomacy. After that, my career took me to other places, but mostly still in the China region. But the memories of my experiences in Taiwan stayed with me. And finally having the opportunity to serve as the top U.S. diplomat to Taiwan was the culmination of all the years that came before. It is clear that I have a lifelong connection to Taiwan, or “yuanfen,” that has led me to return again and again.
People often ask me why I have such a fondness for Taiwan. “Isn’t it obvious?!” I always think. But when forced to explain my affection for and professional fascination with Taiwan, I usually come back to a few themes.
First, dynamism and constancy; progress and preservation;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Every time I return to Taiwan, I am immediately struck by the many ways Taiwan has advanced as a society. Taiwan’s democracy grows more mature, its economy more prosperous, its environment more cared-for, and its arts and culture more vibrant.
Taiwan’s industry continues to set the benchmark for global innovation in some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aiwan society is remarkable for its stability and cultural continuity. Taiwan’s people, despite their relative wealth and stature, continue to be modest and unassuming. Taiwan’s most ancient traditions are alive and well. Cultural and historic sites are restored and preserved. Young people may learn calligraphy techniques handed down for generations, but then share their work on Instagram.
Second, for the United States, Taiwan exemplifies the intersection of shared interests and shared values. Our partnership is about making sure our economies are beneficiaries rather than casualtie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nsuring tha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dvances rather than undermines our principles. Our shared values of freedom, diversity, equality, and transparency inspire our efforts to build the resilience of demo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we continue to find new ways to contribute to global problem solving, both because it benefits our own peoples and because we share the belief that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 good neighbor in the 21st century.
Finally, I associate Taiwan – and the broader U.S.-Taiwan relationship – with hope, promise, and growth. This friendship has expanded and flourishe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 believe every person who has done this job walked away knowing they left this partnership better than they found it. I will similarly leave AIT with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success, knowing that the U.S.-Taiwan partnership is deeper and stronger than ever, and feeling immensely proud of my small role in getting us there.
But more than any of these things, I will remember the ways that Taiwan has touched me personally. I will always remember my first Christmas in Taiwan – and my first Chinese New Year. I will remember the warmth of Taiwan friendship, the faith of my fellow church members, the taste of a mango bing on a hot summer day, the echo of “Fur Elise” from the recycling truck, the fragrance of jasmine blossoms in village alleyways – these are just some of the memories I will treasure. I will remember the long dinners with dear friends, full of laughter and stories. And I will remember their many kindnesses. I will remember all the ways big and small that you, the people of Taiwan, touched my life and the lives of my family. And for that, I thank you.
I may be leaving Taiwan, but Taiwan will never leave me. "
-- AIT Director 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
✅Read the letter: https://bit.ly/3hUrsgw
世界最粗的樹 在 羅智強 Facebook 八卦
中鋼之父、經濟鐵頭
趙耀東
好個趙鐵頭
緬懷趙耀東
台灣鋼鐵龍頭中鋼
1至7月營業利益達414億元
營收獲利再攀高峰
今天是中鋼創辦人趙耀東逝世13週年
50年前,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風雨飄搖之際
趙耀東肩負起十大建設中的標竿任務
創辦「大煉鋼廠」
於1971年成立中國鋼鐵公司
中鋼成立之初
遭遇沒人、沒錢、沒技術、沒原料
的艱困處境
趙耀東向行政院長蔣經國簡報
中鋼「以企業觀點看,不值得,風險大、回收慢,成功機會太少;但是以台灣國家發展、經濟長程看,卻非辦不可」
蔣經國聽了,堅定的回答
「不但不能停辦,而且要加緊辦。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出身民間的趙耀東向蔣經國反映
中鋼若受「國營事業管理法」約制
按照法定待遇將難以延攬第一流人才
依照標購規定也買不到最好的設備
蔣經國答應他
中鋼的人事、財務、採購自主
趙耀東則承諾
「辦不成鋼鐵廠,會提頭來見!」
趙耀東首創以民營企業的精神
經營國營事業
講究效率、獎懲分明
為中鋼樹立獨有的組織文化
在各界普遍不看好下
中鋼在3年內就開始營運獲利
粗鋼生產力居世界第一
超越日本、韓國及美國等鋼鐵大廠
趙耀東所制定的管理制度
讓中鋼在與民營企業一起評比的
競爭力調查中
奪得「標竿企業」第一名
不僅創造「中鋼奇蹟」
也成為企業管理學習的典範
1981年12月
趙耀東被任命為經濟部長
當時正值第二次石油危機
國內不少企業經營搖搖欲墜
趙耀東向經國先生提出
協助業者度過難關的良策
凡是中小企業有外銷訂單或外銷實績
不需擔保品就可向銀行借款
如果發生倒帳
90%由政府的信保基金來負擔
銀行只承擔10%的風險
「雨天不收傘」奏效
果然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
趙耀東於經濟部長任內
大力整頓國營事業
明白指出國營事業有
呆料、呆時與呆人的「三呆」弊病
他不畏反對意見
先後撤裁台金、台鋁等六家
虧損累累的國營事業
他引領企業展望世界舞台
倡導經濟自由化、國際化
並開放第一家麥當勞來台
藉此將外商的管理、資金
市場行銷理念引進台灣
趙耀東行事如鋼鐵般堅定
不畏強權,剛正不阿、勇於直諫
外界為他起了個「趙鐵頭」的響亮稱號
鐵頭可不是幹假的
為了平衡與日本的貿易逆差
趙耀東無預警宣布禁止1533項日貨進口
這項決策事先連行院長孫運璿都不知道
為阻止韓國汽車不公平對台傾銷
他寫好辭呈
寧背負台韓經濟會議破裂的責任
也不肯放寬進口配額
他強力反對「物價管制」措施
引起蔣經國的不快
趙耀東向經國先生直言
不能用在大陸失敗的經驗
強套到已經濟富裕的台灣
趙耀東主掌中鋼11年
從未分紅、用過特支費
退休時僅領了30多萬的退休金
一張中鋼股票都沒有
他告訴子女
「清譽」是留給他們的遺產
蔣經國在官僚體系外找來趙耀東
趙耀東也不辱使命
在中鋼與內閣中做得有聲有色
蔣經國的氣度,趙耀東的才具
明主賢臣,相得益彰
趙耀東常說
自己的烏紗帽不是戴在頭上
而是拿在手上
為政策負責,隨可以掛冠
今年5月台電兩次大跳電
7月底一張椅子讓核二廠跳機
主管的經濟部長卻仿若沒事人般
什麼樣的領導人用什麼樣的官
像趙鐵頭這般風骨的政務官
放眼當今綠朝,哪找?
世界最粗的樹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評價
格林童話 |十個刪除版的黑暗格林童話
你可能不知道的格林童話真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q2CnSSU2Do
格林童話:穿靴子的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0pNFu4IYmA&t=726s
黑暗原版的格林童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OB9CilGk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在做十個童話背後的變態故事和六個童謠的恐怖故事的影片,我開始一直看到關於格林童話的一些故事,如果大家還沒看之前的這兩個影片,可以點擊左上角那個i去看。
那先說格林童話是怎樣來的?在1806開始,格林兄弟開始收集在民間的童話故事和古老傳說,最初是想用童話的口吻來講故事給成年人聽,但是由於太過暴力,血腥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教育價值可言,初版的格林童話有三十多個故事被刪除掉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十個被刪除的初版格林童話裡面的變態故事,我只在三十多個里面選出十個,慎入,以下的故事充滿暴力血腥變態。
德文原名 参考译名 收录版本 编号
Von der Nachtigall und der Blindschleiche 夜莺与盲蜥 1 6
Die Hand mit dem Messer 持刀的手 1 8
Herr Fix und Fertig 万能先生 1 16
Wie Kinder Schlachtens miteinander gespielt haben 孩子们的屠杀游戏 1 22
Der Tod und der Gänsehirt 死神与养鹅人 1 27
Der gestiefelte Kater 穿靴子的猫
1 33
Hansens Trine 汉森的老婆 1 34
Von der Serviette, dem Tornister, dem Kanonenhütlein und dem Horn 餐巾、帽子、背囊、角笛 1 37
Die wunderliche Gasterei 奇异的盛宴 1 / 2 43 / 43
Hans Dumm 傻瓜汉斯 1 54
Prinz Schwan 天鹅王子 1 59
Das Goldei 金蛋 1 60
Von dem Schneider, der bald reich wurde 裁缝的一夜暴富 1 61
Blaubart 蓝胡子
1 62
Von dem Dummling 傻瓜蛋 1 64
Hurleburlebutz 1 66
Von dem Sommer- und Wintergarten 夏天的庭院和冬天的庭院 1 68
Der Okerlo 1 70
Prinzessin Mäusehaut 鼠皮公主 1 71
Das Birnli will nit fallen 梨树绝不会倒 1 72
Das Mordschloß 杀生堡 1 73
Von Johannes-Wassersprung und Caspar-Wassersprung 1 74
Vogel Phönix 凤凰 1 75
Vom Schreiner und Drechsler 1 77
Der Schmied und der Teufel 1 81
Die drei Schwestern 1 82
Die Schwiegermutter 1 84
Fragmente 1 85
Der Froschprinz 1 99
Die Krähen 1 / 2 / 3 / 4 107 / 107 / 107 / 107
Der Faule und der Fleißige 懒汉和勤快人 1 119
Die lange Nase 长鼻子 1 122
Der Löwe und der Frosch 雄狮和青蛙 1 129
Der Soldat und der Schreiner 1 130
De wilde Mann 1 / 2 / 3 / 4 / 5 136 / 136 / 136 / 136 / 136
Die Kinder in Hungersnot 饥荒中的孩子 1 143
Die heilige Frau Kummernis 忧愁圣女 5 152
Das Unglück 4 / 5 / 6 175 / 175 / 175
Die Erbsenprobe 豌豆上的公主
1 182
10. 飢荒中的孩子
故事是講一對母女在貧困飢餓當中,母親已經陷入瘋狂了,她對大女兒說:我得殺了你,那我們才有肉吃,大女兒說:請你體恤我,我會出去找東西吃,過後她帶回一塊小麵包,大家分了吃,還是不夠。母親又對小女兒說:現在輪到你了。小女兒說:請你體恤我,我會出去找東西吃,她也帶回兩塊麵包,還是不夠。母親對他們倆說:你們兩人都得死。不然我得煎熬。女兒對她說:親愛的媽媽,我們將躺下,直到新的一天來之前,我們將不會醒來。不過女兒醒來過後發現母親離開了,她沒有殺了她們其中一個。。。(我們不會明白飢荒時人們是怎樣滅人性會想到吃自己的孩子,只可以說現在的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
9. 夜莺与盲蜥
從前夜鶯和蜥蜴各有一隻眼睛,住在一起互相照顧,有一天夜鶯被邀請去參加婚禮,它就和蜥蜴說:你可以借我你另外一隻眼睛嗎?我不想單眼去出席婚禮,明天就還你。蜥蜴就借給它了。但是當夜鶯從婚禮回來時,才覺得原來有一雙眼睛是那麼的方便,她就背叛蜥蜴,不再還他的眼睛。盲蜥詛咒夜鶯,我會向你和你的孩子,和你孩子的孩子報仇。夜鶯說:去吧!夠膽就去吧,我會吧我的巢建在那菩提樹上,那麼的高~因此以後有夜鶯的巢,一定會有盲蜥一直往上爬,去到夜鶯的巢,吸乾它仇敵的蛋。
8.死神和牧者
有一天一個牧者趕著白鵝,來到一條大河,遇到一個死神也正在渡河,他問死神:你從哪來,往哪去?死神回答他:他從水里來,打算離開世界。牧者問:那人要怎樣離開世界呢?水的界面分隔陰陽兩界,人必須越水而過,才可以去到新世界。牧者說:我已對世界厭倦,帶我走。死神說:還不是時候。不遠處有一個守財奴,死神引導他去到河邊,推了他下去。過了很久,死神再去找牧者,看到他高興的唱著歌,死神問:你要來嗎?他欣然地接受了。帶著他的白鵝離開世界了,見到造物主。這個故事有隱喻勸人不要自殺,當時候到了,你得欣然的面對死亡。
7.殺生堡
這個故事和藍鬍子有點類似,從前鞋匠有三個女兒,有一天有個紳士坐著金碧輝煌的馬車來到他家,(其實初版故事他已經接了她兩個姐姐過去)這次看中了他的小女兒。小女兒就跟住他回去古堡了,他把鑰匙交給她,叮嚀她這個古堡都可以去,但是不能去地堡。當紳士出去後,她就去地底下看到一名老奶奶洗著腸子,她就問道:老奶奶,你在做什麼?老奶奶說:我在刮着你姐姐的腸子,明天就輪到你了(老奶奶也蠻坦白一下哦),她嚇到把鑰匙跌在血泊裡,弄骯髒了鑰匙。老奶奶說:主人知道你來過一定會殺了你,你趕快藏在裝有稻草的馬車內,她主人回來後,老奶奶就和他說:我手頭上沒事做了,就順便把她殺了,這是她的心臟,她的頭髮還有她的腸子。紳士就沒說什麼了。那個女生逃到另外一個貴族城堡,把事情都公佈出去,那個紳士的城堡被毀,而且財產都歸她所有。
6. 穿靴子的貓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會聯想起在shrek裡面的貓吧,那個眼睛水汪汪的貓吧。。。真實故事為一個農夫死後分財產給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只分到一隻貓。原本他想吃了它,把它的皮做手套保暖。但是貓對他說:主人,你不要垂頭喪氣,你只要給我一個口袋,和一對靴子就行。它抓了個兔子和很多禮物代它主人獻給國王,還用計謀讓公主喜歡上它的主人,更威脅所以人說土地和稻草都是它主人的,不然就會被剁成肉醬。最後更用計謀吃了變成老鼠的吃人魔,搶了它的財富和城堡,讓國王納他主人為女婿。這裡我就不明白為什麼刪除這個故事,可能它為了主人不擇手段吧?但是如果不是不擇手段,它現在應該變手套了。
5. 梨樹絕不會倒
這個故事是以童謠的方式呈現,他的最後一段為:
老爺又派出了劊子手,
他得去吊死那個屠夫;
劊子手願意吊死屠夫了,
屠夫願意宰那牛犢了,
牛犢願意飲水了,
水願意滅火了,
火願意燒棍子了,
棍子願意打狗了,
狗願意咬好手了,
好手願意搖晃梨樹了
梨樹也願意倒下了。
不知道他為什麼是要砍梨樹。。。。
4. 青蛙王子和忠僕海利希
這個大家都會聯想起青蛙王子的故事,公主吻了他就解除詛咒,它就變成王子吧?但是初版的青蛙王子沒有那麼單純,公主的金毯子掉進湖里了,青蛙就說:我不要你的金銀珠寶,只是你和我做朋友,和你共用金盤子吃飯,還讓我睡在你床上(這只青蛙也蠻貪心一下哦)我可以幫你撿起來。公主心想這只又臟又臭的青蛙在哪裡胡說八道,儘管看它做出什麼東西來。亦是她就答應了。當青蛙把她的金毯子拿回來後,公主就反口不認賬。青蛙追到國王的城堡外要她認賬,國王說:既然答應人(青蛙)就要遵守承諾,(國王也蠻有仁義的。)當公主帶青蛙會房間,她想把它扔到牆上摔死它,結果青蛙就變成俊俏的王子了,剛好是公主喜歡的類型,結果就答應和他一起睡同張床(哇~這妞也蠻現實哦),他的僕人海利希也來接他和公主回去他的城堡了。
3. 保齡球和撲克牌遊戲
從前有個年老的國王,有個非常漂亮的公主,國王漸漸的老去,就想幫公主找個女婿,他就說有誰可以在那個古堡上經過三天三夜,我就把公主許配給他。有位年輕人就說:只要給我雕刻刀,旋轉車床和火把就行。他把東西搬進古堡後,晚上時有一個骨頭掉了下來,接著另外一根,到最後一共十根骨頭,剛好足夠可以做保齡球瓶,還欠一粒保齡球,然後煙囪又掉下兩個人頭骨,他就把兩個人頭骨磨成圓形,做成保齡球了自己玩了起來(大哥你也蠻大膽哦)。突然有兩隻大黑貓出現,他就問它們要不要玩撲克牌,說要先檢查它的指甲,就乘機殺了它們。還有一張會跑的床等等的怪事發生,最後他進過了三天三夜,國王許配公主給他了。
2.會唱歌的骨頭
從前有個野豬在森林裡殺了很多人,國王就說有誰可以殺了他,就將公主許配給他,有三兄弟聽了就要出發去獵殺野豬,三弟先獨自出發了途中有小矮人交黑色長矛,說這把長矛一定可以殺死野豬,他就殺了野豬興高采烈的回去告訴哥哥們,怎麼知道哥哥殺了他,丟在橋下。告訴國王自己殺了野豬,公主就許配了給他哥哥。有一天,一個牧羊人見到橋下的骨頭,就用來做成笛子,怎麼知道一吹的時候,笛子就講起他哥哥的壞事來,牧羊人就把它交給國王,國王很生氣處死了他哥哥,然後把三弟的骨頭埋葬在教堂的墓園裡。
1. 孩子們的屠殺遊戲
從前有三個兒童,他們在玩個遊戲,分別是演屠夫,廚師和被宰的豬,扮演屠夫的小孩,把扮演豬的小孩倒吊起來,割喉放血,而其他扮演學徒的小孩則是拿盆去裝血。經過的議員目睹了一切,就把小孩交到法庭審判,當大家不知道如何審判這次的案件,就有人提議:如果小孩選擇蘋果,就無罪釋放,如果選錢幣,就殺了他,結果他選了蘋果無罪釋放(馬的,你們有沒有求其了一點啊)另外一個故事就是三兄妹也是玩這個遊戲,做屠夫的哥哥殺了二哥,幫小兒子沖涼媽媽,回來目睹了一切,就殺了哥哥,結果小兒子也溺死了,她受不住刺激上吊自殺了,而他老公也瘋了。這個。。。。故事。。。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看完了這些初版的格林童話,你也開始明白為何當時的人反對得那麼厲害,但你也要明白,這是故事都是民間各階層的人士提供的,有些粗俗,血腥,暴力的故事,也完完整整的保留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格林童話已經是第七版了。有時世界的真實面是比我們想像的殘酷,但是經過這些真實故事,才能讓人們真正了解自己有多幸福。
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記得按讚和分享給朋友看。大家想看什麼故事嗎?也歡迎你留言告訴我,你最喜歡的故事是哪一個(不是格林童話的)。
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世界最粗的樹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南丫島是香港第三大島,居民約6,000人,面積13.85平方公里,換句話說每位居民享有約25,000平方呎。聽起來很吸引吧,再看看租金。
多人聚居的北面榕樹灣一帶有12條村,最細單位350呎,租金約6,500至8,000元,加上坐船出中環僅27分鐘,難怪一直不乏外國人及年輕人入島。
周嘉良個多月前搬到南丫島,鄰近洪聖爺沙灘,由榕樹灣碼頭走回家約需半小時,差不多全是山路,更要行約百多級樓梯。拍攝當日氣溫約攝氏35度,記者和攝影師走到終點,衣服幾近全濕。「這裏太偏僻,在這間屋,網絡接收很差,除了應付到WhatsApp、ig,不能打機,平時只可以看書或游水。變相逼你去做健康的事。我平日會踏單車到碼頭,踩得快,十分鐘就到,不過現在天氣熱,如果在市中心買完食物回來,就像去完健身一樣。」一臉稚氣、年僅23歲的嘉良說。
#南丫島 相關影片:
37歲慈父一家五口住南丫島 前鋪後居:錢搵唔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0QZQdiG0oQ
黎巴嫩籍神人隱居南丫島種森林 修建千呎農舍自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y9KZF2DzX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尋找以色列 - 足本版】日日炮彈聲送飯 港夫婦耶路撒冷開麵店女兒當兵「呢度係全世界最安全地方!」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yfMJ1OOPK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癌妻疑腫瘤增大再入院】林子博心力交瘁 感激汪阿姐報紙包錢相贈渡難關(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gk83T58fTIs)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頭條動新聞】孕婦被拉跌 社會關注度不及細So與美斯《頭條動新聞》Ep.6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4MaqWS-XFEc)
#榕樹灣 #村屋 #咖啡 #鄰里關係
#我是南丫島人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世界最粗的樹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評價
李劍青 / 匆匆
劍青這一張,是我做音樂當製作人進行最久的一張,
到目前才完成一首,剩下的仍未知,
不過,我挺滿意。
有照我想要的情感走,希望也能去到我想去的地方...去到這一代離鄉背井兩眼摸黑忍受屈辱未來茫然的人的心裡,
讓他們知道,我看見他們了。深受打動,並且為他們寫歌。
這首歌,也紀念我在大陸生活的日子。
我自己也通過創作這這首歌,獲得巨大的安慰與力量。
非常幸運!!!
李宗盛
Taipe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沒有什麼神秘的過去,基本跟普羅一樣,就當是跟大家聊聊天吧。
人生到現在我覺得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入行之前,入行前五年和這幾年~
先說說入行前吧。這個橋段最長,可以寫的太多了,基本跟大陸拍的五六十年代苦大仇深大片兒差不多。我經歷了物資極度匱乏年代的大尾巴,什麼都要不僅憑票還要求爺爺告奶奶才能買的困難好轉期。說這有點讓人迷糊,這麼說吧,"的確涼"還當金條賣的時候。然而我家還是那個年代裡較窮的一個群體,家裡兩兄弟,那種情況可想而知,還好我和哥哥算是懂事,沒給父母添什麼大亂子。基本上,我繼承了50後父母輩的品質,打得粗,能吃苦,勤儉,自立,並,沒有機會任性,也就習慣到現在了。
入行前五年。。。老闆是大哥,華語樂壇傳奇人物。所以,我用這五年消化掉幻想,沉澱癡夢。
這幾年心潮不會動不動就澎湃了,真實,平淡了,開始調侃自己了。不是不在乎,只是硬氣都藏在心底了,把這份工作不再當成通往神奇殿堂的光明大路了,並經常的階段性的反省和提醒自己,古時候我頂多是個下九流龍套,角兒不是每人都能擔綱的,這樣說有些悲觀,但我確實是這樣打擊自己的。會寫幾句旋律,可如果就這,比起那些偉大的非專業選手,在下輕如鴻毛。
音樂上在下是固執的,不會隨波逐流,見風使舵我也幹不出來,雖說是根鴻毛,但也是在下的陣地,我有我的領域,不會很久以後,當你再次遇到我,我就變成了另一個人。
此致
敬禮
李劍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匆匆
詞:李宗盛 曲:李劍青 製作人:李宗盛
分租房每月三百 緊挨著煙囪
睡裡廂的姓李名字叫雙喜 是我的二房東
儘管日子過得很窘 他都能從容
只是有次年前 殘摩給收了 急得要發瘋
影樓照裡在老家的對象名字叫芙蓉
就算婉轉地說長得也勉強只能算普通
我有幾次交不出房錢 他都肯通融
只是他說小子你給我去算算煤球有幾個窟窿
那些褪色青春夢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你肯定懂
青春期 熬夜 衝鋒 上小縣城的高中 已光榮
路的盡頭的少年宮 兀自沈默在風中 無言相送
那一年一首遠方的歌 說什麼往事如風 他往事如風
我失色青春的惶恐 現在才知道
回憶是心蟲 光讓人癢癢 不讓碰
明白了現實裡 沒有人是孫悟空
課堂 老師忘了教 八面玲瓏
不敢想過得舒服 也願意吃苦
只是好些感慨感觸感悟會把人搞迷糊
清楚自己養樹教書 必定要不滿足
與其等往後有了別的貪圖 不如現在先找條路
明白不管是什麼 多了只變得麻木
我依然在虛幻之中奮力尋找 尋找我的歸屬
人若是離開故鄉 像樹離了土
只怕我掙了全世界的財富 卻搆不着幸福
那些過時的青春夢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你肯定懂
蛻盡了青澀和懞懂
當人在異鄉才知感動
合奏課隔了舊屏風 女孩見不到我臉多紅 琴聲嗡嗡
離家時故作輕鬆 留給娘的是匆匆
我心隱隱痛 不承認自己仍是小童 未覺察林子裡那軟香的風
只留下母親聲聲地召喚在風中
滿垛啊 咱家桂花香 正濃
只留下母親聲聲地召喚在風中
滿垛啊 咱家桂花香 正濃
世界最粗的樹 在 世界最粗的树| 30个人都抱不过来,树干可以当仓库| 惊奇蛙 的八卦
... 今天给大家介绍世界上最粗的树想来大家一定猜不到, 世界最粗的树 竟然是一棵栗子树另外这棵树也是一棵千年老树大家还想知道哪些神奇的树木欢迎留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