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之首一例一休 VS 德政22K】
先貼幾則這兩天來的垃圾洗腦新聞
小3生也感受一例一休的苦 日記訴「快沒飯吃了」
一例一休效應延燒許勝雄淚訴政府真的很殘忍 中時電子報
[新聞] 一例一休上路 中職假日賽門票恐漲到500元 中国時報
慌! 1例1休 公車司機少領萬元 聯合報 記者蔡孟妤
總預算沒審完,廖國棟:民進黨花太多時間「搞同志、搞一例一休」
工總轟一例一休最爛政策
一例一休衝擊成本 吃喝玩樂掀「漲」潮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內文中,連「日本環球影城漲價」都列入一例一休影響清單)
垃圾新聞就不附連結了
反正現在什麼都要跟一例一休扯一起就對了
[問卦] 現在是只要漲價,推給一例一休就對了嗎?
http://disp.cc/b/163-9P9c
漲價每年都在漲
怎麼剛好今年漲價就是一例一休的問題?
剛剛一篇「聯合」報導
一例一休造成人事成本提高,為你整理有變動的店家
肯德基
麥當勞
這太瞎了吧...
肯德基明明從去年12月就開始漲了
還有麥當勞根本就是更早之前的事情,還可以把它放進來...
台灣人比較好洗腦?
我在想啦...如果麥當勞是今年才改變點餐方法的
一定會被大篇幅報導說都是一例一休害的
一例一休衝擊產生器
http://slot.miario.com/machines/142583
張小博:
「這幾天在媒體大肆宣傳下,鬼島過去不給加班費、超時過勞、工時世界前三長的情形似乎消失殆盡。
島內一片欣欣向榮,人民終於從過勞中釋放出來能夠支配更多自己的時間!
過去習慣一人當三人剝削的慣老闆們,在一例一休上路後紛紛守法的花錢請更多人來上班填補加班支出。
#才怪」
幫你加薪還在靠北不敢拿
如果身為勞工還跟著起舞
那就世世代代做廉價勞工吧
社評:多拿些加班費 台灣人不用那麼害怕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126
奇怪了聯合報還、中國時報你們的報紙怎麼還不漲價?
中天等旺中集團媒體你們怎麼還沒倒?
以下先複製昨天的文吧
【一例一休圖利財團啦!】
之前很多罐頭帳號來嗆說,怎麼不畫一例一休議題
第一
我早就畫過了。
也早就說了:有職場的經驗的都知道,如果不落實勞檢,一例一休和七天假對廣大的基層勞工來說來說根本是假議題,就算給你一週七例也是一樣。結果不論是抗爭訴求、幫腔媒體、還有特別是那些中國在台政黨組織,還是只會吵要兩例和七天假。
結果之前在網路上帶風向吵著要兩例,要七天假,要蔡英文下台的那些帳號,現在很多都站在資方的角度了ㄏㄏ
第二
台灣人執政之後
我觀察的重點不在勞工議題(或其他同性平權等議題)
而是躲在各種議題背後內鬥台灣
進行統戰焦土戰的中國在台組織政黨
這才是未來台灣四年的亂源
[新聞] 中國製造假新聞 干擾台灣施政
假新聞滿天飛,引發國際關注
http://disp.cc/b/163-9OOo
『官員指出,中國看準了LINE封閉式平台與轉發容易的特性,製作各種「表情包」,並搭配假新聞與謠言,以此「攻陷」群組。假新聞雖是繁體字,但文法及用語與台灣慣用的有所差別,明顯可看出是出自中國網軍之手。』
別再相信中國製造的垃圾新聞了
只會降低你的格調和智商
關心一下你的長輩的Line群組吧
★中國製造的亂台假新聞,中國國民黨社群與媒體網絡,是台灣最大的發行商。
節錄
日本非福島食品輸台的議題,更是中國網軍鎖定的焦點。網路與群組瘋傳的「日本有沒有核輻射?先來看看美國 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是怎麼說的」,直指日本十四個地區的產品進口到美國,FDA 可不做任何檢查就直接扣留。官員指出,謠言源頭就是中國,前年早已在中國網路流竄,去年新瓶裝舊酒、重新包裝後「銷台」。
相關官員解釋,最常見的就是把五年前核災剛發生時的新聞訊息,轉貼到現在的 LINE 群組流傳,但時間錯置,五年來情況已有所轉變。而「一分真、九分假」或「三分真、七分假」的相關論述,以假亂真,影響了民眾的判斷。
中國製造假新聞 干擾台灣施政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67877
去年底的新聞
[新聞] 獨家揭密 中國網軍黑台灣!
https://goo.gl/qz97C6
這才是全台灣人最該關注的議題
台灣當下的真正亂源。一切的源頭
已經經歷過三次政黨輪替的人,回想一下陳水扁那八年,中國在台政黨與其組織是怎麼不惜國本的虛耗內鬥,就是要製造民進黨執政很亂,中國政黨執政比較「安定」比較會「拼經濟」的假象。未來四年這些爛招將會捲土重來。
如果你是近幾年才開始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要小心,這些有心的媒體輿論就是要騙你這種沒有判斷依據的政治新鮮人。良心的建議,未來四年的謠言只會多,不會少,沈著一點,多看一點再評論,不要搶著幫中共統戰免費帶風向。
「在2016年12月31日前
台灣的經濟問題都是因為陸客不來
從2017年1月1日後
台灣的經濟問題都是因為一例一休
Cheer Chou」
2017統戰焦土戰新文案搶先看
什麼?!你們都已經看過了!
張小博:
「統媒要算一例一休對資方造成多少損失的時候,鬼島的企業突然就沒有了不遵守勞基法的問題了,連薪水都變高了!真的是很神奇。」
James hsieh:
「進步青年與國民黨:你看民進黨搞一例一休有多爛,一堆衝擊
路人:聽說你們之前推的是兩例喔...
這時代最噁心的就是你一定要為了進步價值改革一次到位不然我就流淚罵你是垃圾資進黨而施行後大家怎麼死不關我事的進步青年的事」
之前推一例一休
新聞整天說勞工受害
現在實行一例一休了
新聞又整天報說資方受害
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布袋爺爺表示:
「統戰焦土戰就是扯你台灣人的後腿就對了,還管你會發生什麼事。」
李姓中壢客倌的李小華表示:
「我哪知道發生什麼事!
懶人包我都懶得看了!
反正兩黨一樣爛!
蔡英文更是令人失望!
還是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
要講拼經濟就點連結進來講啦
https://goo.gl/J0sRyT
這張圖文完整打臉那些滿嘴「為什麼不先拼經濟」的天才
你看過這樣的對話嗎?
當談到轉型正義或人權法案時,那種人會說「拼經濟比較重要,景氣這麼差,為什麼去搞那些543的事?」、「搞人權不如拼觀光,都快蕭條死了!」
這樣的對話,代表著三個現象:
1.有一種錯覺,認為人或組織只能做一件事。
2.沒看到的就誤以為沒發生,或是媒體沒報導,就認為沒做。
3.其實是反對,只是拿其他的事當藉口。
當有人說「蔡英文政府只會追黨產,為什麼不拼經濟?」,我們要給這些朋友一件事實,民進黨政府已經將結束國民黨馬政府十多個月的衰退,連續五個月升溫為綠燈,今年觀光客還提早破千萬了。
新政府很多人在很多行政單位、國會,同時在努力各個面向的事。不過,我猜有些人還是會說「不要拿數字跟我說!」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十五位天才」的推薦目錄: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十五位天才 在 Facebook 八卦
「我聽到很多演員說,『我獨自在一個荒島上也會演下去』。嗯,我其實不愛(演戲),對我來說表演很像是在動急診手術,或者蹲在戰壕裡,這只是我會去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而已。」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在2019年接受《IndieWire》專訪時感慨。
.
貴為兩屆奧斯卡影后,茱蒂.佛斯特有著許多人稱羨的演員生涯。但起先這其實不是她的選擇。在三歲時,母親帶著三歲的她陪哥哥去參加一個廣告試鏡,沒想到工作人員看上的卻是她。自此,她獲得的邀約不斷,成為了最多產的童星之一,出現在五十多個電視節目之中,接演的廣告更是不是不計其數。她說自己在七歲就能養活全家。
.
不過這不意味著她原本就想要走上這條路,畢竟入行過程就有些陰錯陽差。茱蒂在三歲就能閱讀,從小就學會流利法語,智商高達132(領先全球98%人口智商)。連她自己也承認,要不是這麼早就接觸表演,說不定就是去當律師了。
.
記得嗎?在《從前,有個好萊塢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2019)當中,那個抱著書在片廠、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交心的超齡小女孩,就是以童年的茱蒂為原型。茱蒂後來受訪時也非常開心自己早期的經歷獲得了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致敬。
.
真正讓她一舉成名的,無疑是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計程車司機 Taxi Driver》(1976),她在片中飾演的雛妓艾瑞絲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當時她年僅14歲。這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但伴隨的卻是成名後造成的壓力,包括瘋狂粉絲追殺。這一切帶來莫大壓力,過程中她一度暫時放棄表演,前去攻讀耶魯大學文學系(輕鬆以最好成績畢業)。
.
成年後拍攝的兩部作品《控訴 The Accused》(1988)與《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分別讓她在奧斯卡獲封影后殊榮,不過看似只是被擺佈的演員,茱蒂其實一直存在自己的強烈主見,她不願意接演刻板的女性角色,因此上述的人物都存在著她有意傳遞的性別主張。無論是《控訴》當中性侵被害人,還是《沉默的羔羊》當中的一枝獨秀的女性探員角色。
.
不過,她也語帶譏諷地說,《沉默的羔羊》的成功帶給她唯一的「獎勵」,就是有更多完全相同的女探員角色找上門來。
.
與其處在被動姿態,茱蒂感受到涉入創作可以擁有主控權。她說自己不曾後悔過去的演出經歷,只是對她而言最大的收穫不見得是演技上的提升,而是看導演怎麼工作。從馬丁.史柯西斯、尼爾.喬丹(Neil Jordan)、史派克.李(Spike Lee)身上,她學會了不少導演技巧,尤其是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茱蒂說芬奇是他看過唯一能對每一個細節都能做到精準掌控的導演。
.
其實在1990年代,茱蒂已經有過兩部長片的執導經驗,分別是《我的天才寶貝 Little Man Tate》(1991)和《心情故事 Home for the Holidays》(1995)。但一直到第三部長片《海狸先生 The Beaver》(2011)之後,她才正式確定之後自己要將重心轉移到導演工作上。
.
「拍了快50年的電影,透過女性眼睛看見、由女性導演述說的故事有多少?」在2017年接受《衛報》採訪時,茱蒂談及轉向創作的原因。她也說在過去20年,每次讀到的劇本(通常是男性執筆)當中的女性角色,都有童年被強暴或虐待之類的遭遇。「這樣就叫有深度嗎?」她對此產生質問。
.
許多人將茱蒂視為已經半退休的演員,在過去十年間,她只演出過三部電影。她的最新力作《失控的審判 The Mauritanian》(2021)使她一舉在金球獎獲得最佳女配角,但這其實甚至不是她原本會接演的電影類型。
.
在她漫長的演藝生涯之中,茱蒂只演過兩個真實改編的人物。第一個是《安娜與國王 Anna and the King》(1999)的安娜(Anna Leonowens)。《失控的審判》中的辯護律師南希.霍蘭德(Nancy Hollander)是第二人。
.
茱蒂說自己不喜歡傳記電影的原因在於,多數這類電影更像流水帳,少有作品真正深入人物的內心,讓觀眾試著去更了解他們。但《失控的審判》的劇本卻讓她耳目一新,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接演這個劇本。
.
在片中,塔哈.拉辛(Tahar Rahim)飾演的薩拉希(Mohamedou Ould Slahi)因為手機裡出現與賓.拉登(Osama bin Laden)聯繫的紀錄,而被美國關進關塔那摩灣監獄。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他是恐怖分子,但只有南希.霍蘭德願意聽聽他的說詞。隨著劇情推展,她甚至可望與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庫奇中校(Stuart Couch)一同扭轉判決。
.
美國為了反恐戰爭而執行的這類羈押,在過往鮮少有人提出異議。但後來證明這類作為不僅違反人道,也無法有效對抗恐怖分子,遑論其中有些人可能根本是受到構陷,卻要蹲十餘年苦窯,並面臨殘酷刑求。但一部為阿拉伯人申冤的作品,終究不是主流題材,但茱蒂卻認為自己有責任讓更多人關注,義不容辭加盟演出。
.
不過後來茱蒂發現自己的存在似乎給導演凱文.麥唐納(Kevin Macdonald)帶來了一些壓力,因為她畢竟是這部片最具代表性的卡司,編導為了討好她,竟新修劇本增加她的戲份,嘗試擴充她飾演的南希的背景故事。
.
與其他影星不同,茱蒂做了一個根本違反常理的決定────她寫信要求導演刪減她的戲份。她跟導演說,這部作品的重點應該是擺在薩拉希身上,即便要強調南希這個人,也該要透過她與薩拉希之間的互動來體現。
.
雖然言談當中可以感覺茱蒂的視野已經不再侷限於演員的視角,但她堅稱自己還是想繼續嘗試表演工作,原因是她已經看開了,不再需要與年輕的自己競爭,可以多拍一些自己關心的、有意義的電影。更重要的是,比起過去對表演的焦慮感,她覺得自己終於能以更優雅的態度去演出。《AARP》記者提姆.阿波羅(Tim Appelo)在2021年採訪時,指稱茱蒂的演藝生涯其實依然是在「向上走」,而非走下坡。
.
茱蒂回道:「長久以來,我一直非常期待六、七十歲的到來,這樣我就能飾演更多有趣的角色。五十歲對於女性來說像是一個過渡期,沒有太多有趣的角色。」
.
「我相信我會一路演到八、九十歲。」
.
各位影迷,你最喜歡哪些由茱蒂.佛斯特主演電影呢?
.
#茱蒂佛斯特 主演的《#失控的審判》可在 CATCHPLAY+ 觀看 >>>https://bit.ly/3n0LFpc
CATCHPLAY獨家作品現在只有CATCHPLAY+看得到喔!切勿錯過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十五位天才 在 陶傑 Facebook 八卦
伊利沙白二世成為英國「任期」最長的君主,而且在新的亂世,女皇聲譽日隆。
不但因為女皇是舊時代過來、有經歷的人,而且國家實行君主立憲。
君主立憲是聰明而優良的制度,當初構思,一定是天才。英皇與首相內閣,並不是皇帝和侍臣,也不是老闆和CEO的從屬關係,而是一種很特別的「伙伴聯盟」(Partnership Alliance)。
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皇喬治六世與首相邱吉爾,就結成了很微妙的伙伴關係。英皇和首相,都是有見識、有器度、品格高尚的人。喬治六世和邱吉爾各司其職:首相定期向英皇滙報戰情,首相統籌戰局,英皇也要分憂,就是激勵士氣。德軍轟炸倫敦,喬治六世偕同瑪麗皇后巡視災區。德國戰機還在空中不遠處巡弋,這樣是有風險的。但皇室要與平民站在一起。
喬治六世說話口齒不清,但為了向國民廣播,要聘請專家訓練廣播的口才。這段往事,電影拍過了,喬治國皇與他的音訓教師,成為好朋友,戰爭結束,也分道揚鑣。
英國君主立憲的伙伴關係,最大的成功,是沒有所謂「儒家精神」──孔子的儒家思想,在秦始皇暴力統一之後,變質為君臣、父子、主奴的一條統治權力的主軸線。在這條主軸之下,雍正皇帝和田文鏡張廷玉、慈禧太后和李鴻章、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明確的主奴,不可能成為伙伴關係。喬治六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憂患而成抑鬱。戰勝慶祝,英皇與首相同站在白金漢宮的陽台向英國民眾揮手。一切都歡樂而平等。二十年後的毛澤東、林彪、周恩來、劉少奇,也在天安門城樓檢閱紅衛兵,中國問題專家由他們的排列次序,推測毛帝準備向哪一個下手誅殺,那一個得寵上位。君主立憲是符合人性的制度,集傳統與現代的優點。喬治六世早逝,伊利沙白繼位,她承繼而執行了此一優良的制度。她不說「我統治本國」,而說「我服務本國」(I serve this country)。六十三年來,十二位首相先後過場,成為她的治國伙伴。
這一切,她經歷了,將一切收藏在心裏,盡皆過眼煙雲。她不喊口號,沒有「治國理念」,但她的偉大,在於她沉默和忍毅,在於她對國家、國民、皇室三者正確而文明的理解。在空白處有豐富的色彩;在寂靜中有天籟的玉音;波平如鏡而又浪激洶湧,她是母儀天下的大愛圖騰。
London eye
英國民主八百年(文:嚴亢泰)
中國南宋寧宗嘉定八年時期,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對手下的大臣及各等官職有絕對權力,要罷誰的官,就罷,總之是獨裁政治。
奠定民主基礎
但那時,一二一五年的英國,國王約翰手下的一些貴族就不服氣,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當時由坎特伯雷大主教首先起草了一份「大憲章」迫使約翰王簽署。起草這一憲章的人竟然沒有被捕入獄,這就使英國社會有了進步的可能。當然,當時的這份「大憲章」只是國王同教會及貴族之間的權力分配的規定,但卻奠定了民主的基礎。
不過,在歐洲,議會民主產生最早的還是冰島。到冰島去旅遊的人都會去觀看他們最早的議會場所。我想,由於冰島的自然環境非常嚴酷,非得大家共同管理才能生存下去,光靠一個「君主」是行不通的。英國的「大憲章」則有比較詳盡的規定,為以後更趨完整的民主制度打下了基礎。
人權、自由的象徵
「大憲章」八百週年紀念活動有很多。今年二月三號大英圖書館展出現存的四種「大憲章」的版本。此外,英國美術家 Cornelia Parker 為這個紀念活動特別繡製了一幅很大的掛氈,今年五月五日開始在大英圖書館展出。六月五日在「大憲章」原來簽署的地方,即離溫莎堡不遠的 Runnymede 公園舉行紀念儀式,英美兩國的許多顯要人士都到場出席紀念儀式。
「大憲章」經過這麼多年,有些條文已經過時,為甚麼現在還會隆重紀念呢?那是因為它提出了一個影響人類歷史的社會原則:不能由一個人或少數人掌握大權,社會中每人都有權力。比如美國憲法中有一條說「不經過正規的法律程序,沒有任何人的生命,人身自由,財產應受到剝奪。」據說就是從「大憲章」中引來。所以「大憲章」已經成了人權、自由的象徵。八百年以來,英美的民主制度也在逐步改善,至今社會不能說已經完美無缺,仍有很多改進的餘地,而且英美國家的人民和掌權當政的頭面人物也都承認要「改進」。這就是能改進的條件。如果當政的不准任何人提出改進的意見,不准社會上任何人參政,那就只有倒退,退到普通人忍無可忍的時候,就要造反,結果就是改朝換代,再從頭來,社會觀念幾千年不變。我認為「大憲章」的重要意義就在於一個「變」字。
為虎作倀就是「變」的阻礙
中國在一九一一年推翻滿清,那是受到西方影響,人民也想參政,所以就成立了所謂「民國」。後來一九四九年也是受到西方影響,成立了「人民共和國」。開始人們都以為這下子會「變」,老百姓也能參政管理國家大事了,海外的很多人紛紛到中國,以為可以參政想辦法改進社會,但是他們的想法沒有實現,經過幾十年,權力仍然在少數幾個人手裡,這幾個人也並不是全國人口中智商最高的,也許有的還不如一般水平呢。這些人的全部精力都花在如何保住自己已經拿到的權力,絕不要「變」,而且誰提出要變,就很怕,就得把此人監禁。他們的社會觀念同一九一一年以前的社會觀念相似,幾千年不「變」。雖然說甚麼「只有社會主義能救中國」。他們的社會主義究竟是怎樣的社會主義,沒有人能理解,也許是「孔子式」社會主義吧!「大憲章」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威脅,是削減統治者權力的利刀,就像八百年以前的約翰王一樣,不願意在上面簽字。不過,二十一世紀的科學發展飛速,電腦普及,封鎖消息愈來愈困難,想要變更的人愈來愈多,這種趨勢,當政掌權的人也會看到,他們的思想會不會轉變呢?社會上只想改善自己生活的,想往上爬的,溜鬚拍馬的狗腿子,為虎作倀的人就是「變」的阻礙。這些圍著掌權的人使他們的思想不能改變。這種阻力不取消,那就「變」不了。
(全文見 CUP Magazine 164 期「尋找星星的回音」專欄)
***
(生於上海大家族的嚴亢泰,曾於中央廣播電台工作,自一九七五年加入倫敦 BBC 監製節目。在新書《無夢書——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這部自傳中,嚴亢泰憶述在紛亂時代知識分子飽經憂患的曲折命運、無辜者受野心家誣陷的浮沉榮辱,還有作者自身在文革期間,到幹校思想改造,最終逃離中國的經歷。
《無夢書——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現已出版,各書局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