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老師,目睹防暴警察攻入大學校園]
昨晚還跟記者朋友們討論,今天網民的「三罷」會搞得如何?有人把今天稱為「黎明行動」,意思是晨早就要堵路,讓大家被逼罷工,記者還說,有沒有人參加呢?
怎知,晨早七時,看手機得悉香港警察在鬧市開了三槍,把一名青年的肝和腎射傷後,整個社會又沸騰起來,我擠了一個小時交通,到達開槍的港島東區西灣河,那個十字路口,我曾經住在附近,隔壁有一楝「太安樓」地下塞滿小吃店,現在地上只有衝突之後遺下的垃圾,一攤傷者遺下的血,和憤怒的街坊。
逗留到中午,再看手機,赫然發現,中文大學的正門,俗稱「四條柱」的地方,警方竟然向大學的大門開催淚彈,這裡是同學畢業拍攝的勝地,中大的地標,我激憤得在街上胡亂攔截義載車輛,直奔20公里以外的母校。
採訪衝突五個月來,一直不太想採訪關於中文大學的東西,因為太貼身。我是這裡畢業的舊生,也在這裡教書長達十年,對這間校園滿有感情。我沒法子像在外面採訪一樣情感抽離。我們早前說黑色笑話:「會不會有天防暴警察會攻入中文大學?會不會在這裡射催淚彈?」悲哀是,竟然今天成真了。
情感上,無論外面的街道、商場、屋苑,衝突如何劇烈,大學校園總是那最後的和平堡壘。學生和老師都愛說:「中大是我的家。」不是矯情,中大人很有歸屬感的,早前,不知道誰在Google Map谷歌地圖的程式裡惡搞,把「中文大學」修改為「暴徒大學」,中大人一邊自嘲,一邊有點歡喜地擁抱這個名字。中大人關心社會,中大人富人文關懷,中大人懷抱公義,這是大家都相信的。
今日(11月11日)之前,防暴警察不敢大搖大擺進入校園,更不會在校園範圍發射武器,或進行拘捕,今日,一切都被打破了。
下午1時許,我趕到中大校園,正門外的馬路設有路障,但防暴警已撤退。戰線轉到校園近鐵路站的一條名不經傳小天橋上。中大是全港佔地最廣的校園,雄踞整個山頭,這條小橋位處偏僻,但為何成為今日重要戰線,因為天橋下正是新界區的命脈高速公路和鐵路路軌。
為了癱瘓交通,有示威者把雜物投擲到公路和路軌上,而防暴警察駐紥這裡,表示是為了阻止這事發生。但至下午,雙方卻演變成對峙和激戰。
當我到達現場,看到警察和學生互罵及對峙的畫面,我生起很複雜的情緒。這條「環迴路」平日杳無人煙,旁邊的研究生宿舍,我曾經住了整整兩年,這條又長又直的環迴路,我曾經在這裡跑步,鳥語花香,身心舒暢。怎麼現在卻成為一個戰場?百計的學生,穿了黑衣,蒙了面,與數十名防暴警察在小橋和環迴路對峙。
這裡的示威用品,全部和學校有關。學生把附近運動場的設施全搬來,有跨欄運動用的欄杆,一套12個,連手推車推來成為障礙物。有禮堂考試用的椅子東歪西倒的,也有人搬來雙人牀的牀墊,作為擋子彈用的屏障。一些公物,上面寫上了CUHK(中大英語簡寫),保安處,物業管理處字樣等。
當然,行人路的粉紅色地磚,挖起了打碎,也有人找來玻璃瓶製燃燒彈。學生舉起傘陣,用巨型帶輪子的垃圾桶掩護自己。雙方相隔約百來米。中間有一個標誌性「更亭」,過了這條界線,就是校園範圍。大家都在揣摩,究竟那條線到那裡。
警察以揚聲器喊道:「黑衫示威者,你們正參與非法集結,請你立即離開!」
學生佔領了研究生宿舍的制高點,以樹木及傘陣掩護,也拿着咪高鋒回應:「這裡是大學校園,無所謂非法集結。」
警察不甘示弱:「你們別攻擊警方,我們已經瞄準了你們,也在錄影,你們別以為我們看不到你。請你們立即離開,否則警方會以武力還擊,將你拘捕。」
學生則模仿警察口吻,從山頭上回應:「前面的綠色生物(防暴警制服為綠色,之前警方曾稱示威者為「黃色物體」,故學生反諷),這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範圍,跟據香港法例1109條《香港中文大學條例》,你們正入侵中大校園範圍,這是中大學生的警告,命令你們立即離開!」
防暴警則回應:「這間大學不是屬於你們(學生)的,是屬於政府的!」
學生進一步取笑警方:「你們怎樣,都不會夠我們的考試成績好!你們毅進仔(警員一般學歷)公開考試成績只有2,我們這裡很多人都有5 (5為最好成績)」說完,眾笑。學生再下一城:「呀!你們沒有人讀過大學!」
但現場畢竟不是講究文鬥,警察很快就拿槍瞄準有異動的學生:「大學生拿擲汽油彈的嗎?大學生來的,這樣子的嗎?垃圾,大學生!」警員口中「垃圾」兩個字咬牙切齒的。
學生從傘陣和制高點向警察扔磚頭,汽油彈,警察則以海棉彈,橡膠子彈,催淚彈還擊。由於中大校園空曠而安靜,平日在鬧市聽不到的音效,這天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海棉彈那槍枝帶點空洞的「扑」一聲,與防暴槍開催淚彈那個狠勁的刺耳「嘭」聲,橡膠指彈撞擊到路牌的清脆的「亨」一聲,在山嶺海港之旁,清晰可聽到。學生扔出的玻璃瓶落地碎掉,磚頭撞擊地面的沙啞聲音,加上記者的鞋子磨擦着秋躁乾草的「沙沙」聲,戰場的環迴聲響,像一首交響曲。
警察和學生,你來我往,有警員趨前,扯開手擲催淚彈的鎖匙,拋進學生群中,那白色的濃煙升起,有時以槍枝射催淚彈,那彈藥可以進入校園深處達百餘米,連網球場上也升起白煙。
決戰至2時半,戰況變得緊張,學生的傘陣緩緩移前,警方再發放催淚彈及橡膠彈,學生一次過扔五支燃燒彈向警察方向,在混亂的催淚煙霧之中,警察忽然突破了界線,一舉衝前,奔進校園範圍,一邊開槍,一邊制服了四個學生,其他學生狂奔走避。
我親眼看到,有學生在煙霧中被警棍毆打,有警察大喊:「落手扣!落手扣!」估計是害怕學生逃走,然後有警察猛然醒覺,要把示威者帶離校園,於是有警察把身體軟弱無力,其中一隻鞋子甩掉了的學生抽起他的衣領,把他癱軟的身體在地上拖行了五秒,有被拘捕學生向記者喊:「中大政政XXX」(學系和自己名字,希望得到法律支援),他的頭在流血,他喊「白車!(想要救護車意思)」另有一名女學生被拘捕。
其後,警察已越過了更亭界線,有防暴警察以校園指示路牌為掩護,也有警員走入校園範圍的環迴路,向着前面那百計欲反擊的學生,至少開了數發橡膠指彈,直至有指揮官大喊:「回來!回來!」防暴警才退回原來橋上的位置。
雙方繼續攻防至接近4時,有學生在校園收集乾枯樹葉,把路障焚燒起來,秋風助燃下火球升到半空。藍色的天空,綠色的林蔭,偶爾還有鳥鳴,這樣美好的校園,這天見證了一場頑強鬥爭,忽然,學生們大舉離開,原來手機傳來「警察要搜查宿舍」的訊息,大家趕回宿舍收拾物品,但最後證明這是一個謠傳。
戰況最激烈的兩小時,本來正是我要教授「新聞寫作課」的上課時間,這天,因為交通混亂,多間大學宣布今明兩天全日停課,創下了香港近代史的另一紀錄。我的教室就在二十分鐘路程以外,這一天,作為一個老師,一個校友,一個記者,見證了大學校園一場轟轟烈烈的抗爭,百般滋味。
有一些蒙着面,全身穿黑的學生,一聽到我是學校的老師,眼神又由憤怒無助的春青激情,變得溫柔而有敬意,他們,在老師眼中,從來都是單純的孩子。我又想起,世界知名的大學,加州柏克萊、延世大學、京都大學,都有過其社運的抗爭史,中文大學的這一天,一定會載入歷史。
今天傍晚,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激進示威者的所謂政治訴求不會得逞」。
當下午戰況激烈的時候,有一位微胖的外籍女生,一直站在旁邊觀察,我跟她聊起來,她說,她來自美國,來中大做交換生。
我問:「你們美國很多示威吧?」
她答:「是的,我會分清楚,是示威還是暴動。(protest versus riot)」她主動提出這個分野。
我問:「那你親眼看到,你覺得那一樣?」
她說:「很難說,美國也有大規模的堵路,申訴都是和平的。」
我問:「你覺得學生不和平?暴力嗎?」
她答:「我理解,暴徒是為暴力而暴力。今天我看到的是,警察先進攻,學生回應,即使有汽油彈,但警察用槍,美國警察好像也沒有這樣。」
我問:「那你覺得他們是『暴徒』還是『示威者』呢?」
她答:(沉思)「我知道之前你們有百萬人和平示威,政府也沒有回應訴求,搞成今天這樣,我願意相信他們是『示威者』。」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命之花 #神聖幾何 #Floweroflife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知道什麼叫神聖幾何嗎?英文裡面就叫做Sacred Geometry,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科學,而生命之花也是神聖幾何裡面的其中一種,謝謝網友Ngasi Leung留言建議我講生命之花...
不鳴則已意思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作為一個老師,目睹防暴警察攻入大學校園]
昨晚還跟記者朋友們討論,今天網民的「三罷」會搞得如何?有人把今天稱為「黎明行動」,意思是晨早就要堵路,讓大家被逼罷工,記者還說,有沒有人參加呢?
怎知,晨早七時,看手機得悉香港警察在鬧市開了三槍,把一名青年的肝和腎射傷後,整個社會又沸騰起來,我擠了一個小時交通,到達開槍的港島東區西灣河,那個十字路口,我曾經住在附近,隔壁有一楝「太安樓」地下塞滿小吃店,現在地上只有衝突之後遺下的垃圾,一攤傷者遺下的血,和憤怒的街坊。
逗留到中午,再看手機,赫然發現,中文大學的正門,俗稱「四條柱」的地方,警方竟然向大學的大門開催淚彈,這裡是同學畢業拍攝的勝地,中大的地標,我激憤得在街上胡亂攔截義載車輛,直奔20公里以外的母校。
採訪衝突五個月來,一直不太想採訪關於中文大學的東西,因為太貼身。我是這裡畢業的舊生,也在這裡教書長達十年,對這間校園滿有感情。我沒法子像在外面採訪一樣情感抽離。我們早前說黑色笑話:「會不會有天防暴警察會攻入中文大學?會不會在這裡射催淚彈?」悲哀是,竟然今天成真了。
情感上,無論外面的街道、商場、屋苑,衝突如何劇烈,大學校園總是那最後的和平堡壘。學生和老師都愛說:「中大是我的家。」不是矯情,中大人很有歸屬感的,早前,不知道誰在Google Map谷歌地圖的程式裡惡搞,把「中文大學」修改為「暴徒大學」,中大人一邊自嘲,一邊有點歡喜地擁抱這個名字。中大人關心社會,中大人富人文關懷,中大人懷抱公義,這是大家都相信的。
今日(11月11日)之前,防暴警察不敢大搖大擺進入校園,更不會在校園範圍發射武器,或進行拘捕,今日,一切都被打破了。
下午1時許,我趕到中大校園,正門外的馬路設有路障,但防暴警已撤退。戰線轉到校園近鐵路站的一條名不經傳小天橋上。中大是全港佔地最廣的校園,雄踞整個山頭,這條小橋位處偏僻,但為何成為今日重要戰線,因為天橋下正是新界區的命脈高速公路和鐵路路軌。
為了癱瘓交通,有示威者把雜物投擲到公路和路軌上,而防暴警察駐紥這裡,表示是為了阻止這事發生。但至下午,雙方卻演變成對峙和激戰。
當我到達現場,看到警察和學生互罵及對峙的畫面,我生起很複雜的情緒。這條「環迴路」平日杳無人煙,旁邊的研究生宿舍,我曾經住了整整兩年,這條又長又直的環迴路,我曾經在這裡跑步,鳥語花香,身心舒暢。怎麼現在卻成為一個戰場?百計的學生,穿了黑衣,蒙了面,與數十名防暴警察在小橋和環迴路對峙。
這裡的示威用品,全部和學校有關。學生把附近運動場的設施全搬來,有跨欄運動用的欄杆,一套12個,連手推車推來成為障礙物。有禮堂考試用的椅子東歪西倒的,也有人搬來雙人牀的牀墊,作為擋子彈用的屏障。一些公物,上面寫上了CUHK(中大英語簡寫),保安處,物業管理處字樣等。
當然,行人路的粉紅色地磚,挖起了打碎,也有人找來玻璃瓶製燃燒彈。學生舉起傘陣,用巨型帶輪子的垃圾桶掩護自己。雙方相隔約百來米。中間有一個標誌性「更亭」,過了這條界線,就是校園範圍。大家都在揣摩,究竟那條線到那裡。
警察以揚聲器喊道:「黑衫示威者,你們正參與非法集結,請你立即離開!」
學生佔領了研究生宿舍的制高點,以樹木及傘陣掩護,也拿着咪高鋒回應:「這裡是大學校園,無所謂非法集結。」
警察不甘示弱:「你們別攻擊警方,我們已經瞄準了你們,也在錄影,你們別以為我們看不到你。請你們立即離開,否則警方會以武力還擊,將你拘捕。」
學生則模仿警察口吻,從山頭上回應:「前面的綠色生物(防暴警制服為綠色,之前警方曾稱示威者為「黃色物體」,故學生反諷),這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範圍,跟據香港法例1109條《香港中文大學條例》,你們正入侵中大校園範圍,這是中大學生的警告,命令你們立即離開!」
防暴警則回應:「這間大學不是屬於你們(學生)的,是屬於政府的!」
學生進一步取笑警方:「你們怎樣,都不會夠我們的考試成績好!你們毅進仔(警員一般學歷)公開考試成績只有2,我們這裡很多人都有5 (5為最好成績)」說完,眾笑。學生再下一城:「呀!你們沒有人讀過大學!」
但現場畢竟不是講究文鬥,警察很快就拿槍瞄準有異動的學生:「大學生拿擲汽油彈的嗎?大學生來的,這樣子的嗎?垃圾,大學生!」警員口中「垃圾」兩個字咬牙切齒的。
學生從傘陣和制高點向警察扔磚頭,汽油彈,警察則以海棉彈,橡膠子彈,催淚彈還擊。由於中大校園空曠而安靜,平日在鬧市聽不到的音效,這天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海棉彈那槍枝帶點空洞的「扑」一聲,與防暴槍開催淚彈那個狠勁的刺耳「嘭」聲,橡膠指彈撞擊到路牌的清脆的「亨」一聲,在山嶺海港之旁,清晰可聽到。學生扔出的玻璃瓶落地碎掉,磚頭撞擊地面的沙啞聲音,加上記者的鞋子磨擦着秋躁乾草的「沙沙」聲,戰場的環迴聲響,像一首交響曲。
警察和學生,你來我往,有警員趨前,扯開手擲催淚彈的鎖匙,拋進學生群中,那白色的濃煙升起,有時以槍枝射催淚彈,那彈藥可以進入校園深處達百餘米,連網球場上也升起白煙。
決戰至2時半,戰況變得緊張,學生的傘陣緩緩移前,警方再發放催淚彈及橡膠彈,學生一次過扔五支燃燒彈向警察方向,在混亂的催淚煙霧之中,警察忽然突破了界線,一舉衝前,奔進校園範圍,一邊開槍,一邊制服了四個學生,其他學生狂奔走避。
我親眼看到,有學生在煙霧中被警棍毆打,有警察大喊:「落手扣!落手扣!」估計是害怕學生逃走,然後有警察猛然醒覺,要把示威者帶離校園,於是有警察把身體軟弱無力,其中一隻鞋子甩掉了的學生抽起他的衣領,把他癱軟的身體在地上拖行了五秒,有被拘捕學生向記者喊:「中大政政XXX」(學系和自己名字,希望得到法律支援),他的頭在流血,他喊「白車!(想要救護車意思)」另有一名女學生被拘捕。
其後,警察已越過了更亭界線,有防暴警察以校園指示路牌為掩護,也有警員走入校園範圍的環迴路,向着前面那百計欲反擊的學生,至少開了數發橡膠指彈,直至有指揮官大喊:「回來!回來!」防暴警才退回原來橋上的位置。
雙方繼續攻防至接近4時,有學生在校園收集乾枯樹葉,把路障焚燒起來,秋風助燃下火球升到半空。藍色的天空,綠色的林蔭,偶爾還有鳥鳴,這樣美好的校園,這天見證了一場頑強鬥爭,忽然,學生們大舉離開,原來手機傳來「警察要搜查宿舍」的訊息,大家趕回宿舍收拾物品,但最後證明這是一個謠傳。
戰況最激烈的兩小時,本來正是我要教授「新聞寫作課」的上課時間,這天,因為交通混亂,多間大學宣布今明兩天全日停課,創下了香港近代史的另一紀錄。我的教室就在二十分鐘路程以外,這一天,作為一個老師,一個校友,一個記者,見證了大學校園一場轟轟烈烈的抗爭,百般滋味。
有一些蒙着面,全身穿黑的學生,一聽到我是學校的老師,眼神又由憤怒無助的春青激情,變得溫柔而有敬意,他們,在老師眼中,從來都是單純的孩子。我又想起,世界知名的大學,加州柏克萊、延世大學、京都大學,都有過其社運的抗爭史,中文大學的這一天,一定會載入歷史。
今天傍晚,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激進示威者的所謂政治訴求不會得逞」。
當下午戰況激烈的時候,有一位微胖的外籍女生,一直站在旁邊觀察,我跟她聊起來,她說,她來自美國,來中大做交換生。
我問:「你們美國很多示威吧?」
她答:「是的,我會分清楚,是示威還是暴動。(protest versus riot)」她主動提出這個分野。
我問:「那你親眼看到,你覺得那一樣?」
她說:「很難說,美國也有大規模的堵路,申訴都是和平的。」
我問:「你覺得學生不和平?暴力嗎?」
她答:「我理解,暴徒是為暴力而暴力。今天我看到的是,警察先進攻,學生回應,即使有汽油彈,但警察用槍,美國警察好像也沒有這樣。」
我問:「那你覺得他們是『暴徒』還是『示威者』呢?」
她答:(沉思)「我知道之前你們有百萬人和平示威,政府也沒有回應訴求,搞成今天這樣,我願意相信他們是『示威者』。」
不鳴則已意思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不鳴則已意思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評價
#生命之花 #神聖幾何 #Floweroflife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知道什麼叫神聖幾何嗎?英文裡面就叫做Sacred Geometry,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科學,而生命之花也是神聖幾何裡面的其中一種,謝謝網友Ngasi Leung留言建議我講生命之花,這個也是能讓我們腦洞大開的主題哦~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影片,我影片主要的題材就是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和UFO,或是一些神秘但卻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如果你也喜歡研究這些奇異主題,歡迎你訂閱HenHenTV。
好!我們開始吧!
神聖幾何,是由新紀元活動開始的,New Age Movement在1970-80年代開始的,這個活動所牽涉的範圍非常的廣,有神秘學,替代療法還有綜合其他宗教的元素和環保主義,這個活動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思想,把許多的觀念和科學融合在一起,就產生了神聖幾何學,
其實並不可以說是產生,而是這個形態一直都存在宇宙萬物當中,是宇宙所有物體最原始的能量模式。到最後發現,原來很多生命/物體的能量模式都是相同的,所以這個神聖幾何就是去探索,解釋,統一和研究宇宙萬物的能量。
他們相信上帝在創作宇宙萬物,是根據幾何平衡來創造世界的,很多科學家或哲學家都有發現這些共同點,例如普魯塔克講過:柏拉圖說上帝是一直不停的幾何化的,而現代的數學家改編了這句話,稱之為‘上帝算數’
根據Steven Skinner博士的書有講到,神聖幾何是研究大自然的物體根源,很多生物的形態都是和幾何學有關,例如好像是鸚鵡螺,它的螺的外殼並不會因為成長而失去幾何形態,它會以適量的成長而不會讓外殼變形,這個很神奇,對吧?另外蜜蜂築的蜂窩呈六角形,以便容納它的蜂蜜,還有大自然的花朵,植物,還有自然界的水晶,漩渦都是幾何形態的。
在此你應該可以聯想起更多的例子吧!
在古遺跡裡面都不難發現有幾何形態的建築,例如是古埃及,羅馬,古印度,希臘的建築裡面都包含幾何學,到了中世紀,很多的天主教堂都是根據幾何學來建築的,而在人體構造學裡面,也有幾何形態,在leonardo Da Vinci的維特魯威人裡面也是根據維特魯威的建築原理來畫的,而維特魯威的建築原理也是來自幾何學。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都和幾何學有關,例如印度的曼陀羅,中國的太極,八卦,風水,西方的魔法封印,瑪雅的圖騰等等。
那什麼是生命之花呢?
生命之花是由多個均衡間隔的重疊圓形組成的幾何形狀,這個形狀排列成好像花朵的圖案,呈六角形對稱,是一個完美形態。在神聖幾何學研究人員認為,它是深層精神意義和啟蒙的形態,在異教徒裡面,它是包含所有生物基本信息的阿卡西記錄,什麼是阿卡西記錄呢?
阿卡西是創造我們這個世界的頻率格局方程式,這是指在我們思考時,記錄我們的思想,行動和文字的系統,記錄會印在一直叫Akasha的微妙物質上,其他四個原則包括火,空氣,地和水,都是由這個法則中產生的,而五項的原則則代表人類的五種感官。有人說:這個阿卡西記錄講的形態和宇宙集體意識相同,也有人認為阿卡西,可以經過冥想,誘發人們的心靈感應和洞察力。
而在煉金術裡面也有和生命之花有關,在煉金術裡面,有個叫Metatron cube梅達特隆立方體,這個是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的立體圖組成的幾何圖案,這個立方體代表萬物的最根源,它詮釋了宇宙根源形態就是這樣的。而這個梅達特隆立方體就是啟蒙於生命之花。
Learnardo da vinci 也有研究過生命之花和數學屬性,他繪畫了生命之花,也繪畫了生命之種子,在他的畫畫裡面,也運用了一些生命之花的原理,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完美比例。Golden Ratio。
生命種子,是六個對稱的圓形畫在一個圓形裡面,作為生命之花的基礎。有人說:這七個圓圈也代表上帝用了七天創造這個世界。很多的形態都是源自於生命之花,例如是生命之果,是由生命之花裡面演變出來的,它是由13個圓圈組成,它被認為是宇宙的藍圖,包含每個原子,分子的結構,生命的形態和所有存在物體的設計基礎,大家看看分子,原子和量子的結構就會明白很多的原理都是來自生命之花。
而生命之花也在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會看到,例如中國的紫禁城裡面,以色列的古老猶太教堂,日本寺廟,印度的金廟等等,那可能古代的人已經明白生命之花是代表世界的平衡,和萬物的起源。
但是那生命之花又對人類有什麼幫助,你知道了萬物的根源又會如何呢?
由於生命之花是所有萬物的根源,因此它有很深的靈性層面意思,在能量的測探中,它可以轉化和淨化的能量,在你冥想時,這可以讓你和大自然產生共鳴的能量,讓你提升落地感(Grounding),能夠驅使身體裡面的能量振動頻率,使一些干擾身體的負面電磁波減低,不再讓它們影響你的心靈。
當你可以掌握生命之花能量時,你發覺你是可以感受到宇宙和大自然生物的能量,也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的能量,在了解其他人的能量時,同時可以去醫治他人。如果你的意識頻率提高,你是可以和更高維度的能量或是其他靈性生命體聯繫的。
像之前的影片講的一樣,宇宙的根源是愛,是光和平衡的象徵,凡是以正能量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遇到別人負能量時給予關愛,無私的愛,我覺得那才是在我們人生當中需要學習的東西。
最後讓我們也來一起畫生命之花吧!
願這可以帶給你們平靜和平的感覺。
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不鳴則已意思 在 紙片模型 Youtube 的評價
本來我已經研究完上一版(18w45a),而且準備要拍影片素材了。沒想到突然給我殺出一個更新(18w46a),搞得我得重新花兩天的時間來準備XD
--
想看更多《#一天一麥塊》嗎?那就訂閱紙片吧:http://bit.ly/PAPERsubs
紙片粉絲團:http://bit.ly/Paper_FB
--
關於其他1.14版本的更新消息,紙片推薦可以收看
鬼鬼:https://youtu.be/OAWfvyhgsG4
阿神:https://youtu.be/rIibrQmPqTE
--
謝謝你的收看,紙片持續回歸中!
為了提升我出片的速度,目前還沒有上字幕的計畫
如果你願意助我一臂之力的話,這裡有我製片的腳本給你參考:
(01)哈囉大家好,我是紙片模型,歡迎來到一天一麥塊 第11集,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是Minecraft的最新更新。
(02)Mojang在今天凌晨公佈了Minecraft 1.14版本的最新快照版,18w46a。在過去的更新當中,Minecraft新增了由壞村民們組合而成的集團。分別有拿著戰斧的衛道士、拿著弩箭的掠奪者、以及攻擊力與速度強大,可以做為坐騎的劫掠魔獸;其中還會有一位由衛道士或掠奪者所扮演的Leader,他的背後會背著有壞村民象徵的旗幟,其他的隊員也都會跟著他。他們會無視地形與時間,隨機的出現在地表上。作為Minecraft的新怪物,他們的威脅性和以往的相比絕對是強大了許多。
(03)今天我們會針對18w46a與前面幾次43.44.45a更新內容的差異作介紹。
(04)意思是今天的介紹會比較細節一些,如果大家需要完整性的介紹,可以參考影片下方的連結。
那麼,我們開始吧。
(05)首先這次更新最大的不同,是劫掠魔獸從壞村民集團中被移除了,紙片試著逛遍整個世界,都沒有找到牠。本來劫掠魔獸在單體的,也就是沒有人坐在牠上面的情況下,牠的攻擊力與速度非常的厲害。但是在壞村民隊伍當中,牠是被作為坐騎的存在,導致牠不但失去了攻擊能力,移動速度也下降,甚至因為牠本身體型較大的關係,還很容易卡在叢林或高低不平的地形當中,而Leader又坐在上面,大家會跟著Leader,最後導致整個隊伍直接卡住。我想Mojang是想要改善這種情形,才暫時把牠給移除。所以我猜測,這個版本18w46a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版本,除非官方把劫掠魔獸的Bug與平衡性給調整好,被加回遊戲後,我們才有機會看到1.14版本的出現。
(06)接著,壞村民隊伍人數的上限也有變動,原本不算上魔獸的話,一隻隊伍最多可以有四位壞村民,包含衛道士或掠奪者。而現在則可以有五位,人數變多,其實也就是取代掉劫掠魔獸的空缺。
(07)而以往我們有時會看到單獨一位隊長的存在,他會孤零零的自己一個人出生,然後持續在同一個地點等待隊員加入,顯得非常邊緣以及淒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新的18w46a當中,情況剛好反過來,已經很少看到有單獨一位隊長自己出生的情形,反而是會有幾位壞村民,在沒有隊長把拔的帶領下出現。而這些非隊長的壞村民,當遇到隊長時會跟隨他。所以,當這些落單的壞村民遇上了其他隊伍,他們就會組成人數更多、戰力更強大的軍團,從原本的五個人,到七個、八個,甚至是十幾,二十個都是有可能的,這使的壞村民方的勢力變得非常強大。
(08)村民本來連遇到殭屍都會被滅村了,現在隨隨便便就有二十幾個人的軍團進攻,誰受的了!
(09)而讓壞村民變得更厲害的是,在新版本中,他們的AI還有被優化過。尤其是原本的衛道士,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被做壞了還是有Bug,他在感知敵人這方面,沒有像一般怪物這麼靈敏,甚至有時只要不要和他對上眼,衛道士就不會主動攻擊。然而現在新版本18w46a中,這個問題有被改善,衛道士變得更容易找到你,然後奮力地用斧頭把你給砍死。
(10)所以綜合上面所述,Mojang這次把這些新怪物們變得非常厲害,在上一個版本當中,紙片本來稱這些壞村民巡邏隊為:在白天不會被燒死的普通菁英怪,但是現在18w46a版本當中,真的可以稱之為「武裝屠村集團」了。
--
(11)接著我們來介紹另一項更新,就是我們上一個快照版就有出現的scaffolding 手腳架,他可以很方便的讓玩家爬上爬下。這個新方塊的討論度雖然沒有壞村民那麼高,但紙片認為他是一個突破性的更新。從此以後,我們在建築高樓層的建築物時,就不會有拿泥土當成鷹架的情況發生了。等到1.14版本推出時,我們就可以宣布,泥土鷹架,從此走路歷史。
(12)而手腳架這次的更新,如果將官方的文字翻成中文就是「腳手架在下降之前可以延長距離」,老實說,每個字我都看得懂,但我就是不懂他的意思。我猜測意思是不是:「在手腳架被打壞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放置方塊」結果就發生了像畫面一樣的Bug,莫名的留著一個沒有用的手腳架在上面。
--
(13)最後我們要介紹的是大家最期待的「燈籠」,沒錯,燈籠終於在這個版本被加到遊戲當中了,只要你在火把四周放上鐵粒,就可以拿到一個燈籠,基本上在遊戲中後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燈籠可以直接放在地上,也可以被吊掛在天花板上,但是不能掛在玻璃,或是橫掛在牆壁上。而除了美觀之外,燈籠的亮度也比火把高一些些,火把的亮度是14,而燈籠的則是15。
--
(14)好啦,今天的一天一麥塊差不多要結束啦,不知道你對於前面提到的新怪物、手腳架或是新的燈籠有沒有共鳴呢?如果有的話記得在下方留言告訴大家你的想法,也別忘記把這支影片分享給你還在玩Minecraft的好友,一天麥塊,我們下次下次再見。
--
(15)最後我彈奏一首歌,來結束我的影片吧
謝謝,謝謝天,謝謝地
謝~謝所有的人,謝謝所有的觀眾,也謝謝YouTube,沒有YouTube,這支影片我無法在這裡....(漸暗)
不鳴則已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習近平用一國兩制模式,推銷兩岸統一,台灣人冷淡不屑,只有憔悴執政的蔡英文最亢奮,跳上這個習近平為她搭建的舞台,蔡英文2020年順利連任便有望了。鄭若驊放生梁振英是死政策,公佈後公眾嘩然,但刻意放假,手法無衣食。人與人,國與國,政府與民眾,溝通從來不易。《周易》第五十八卦兌卦,說如何真誠有效的溝通。(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一國兩制 #台灣共識 #放生梁振英 #UGL事件 #鄭若驊僭建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1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一國兩制騙局再現
真是粗糙的年代。
習近平用「一國兩制」,告台灣同胞書,要求兩岸統一。
一國兩制,不是新東西,八十年代初期,由鄧小平提出:九七之後,在香港也實行了二十二年。
四十多年前,可以有幻想;今日再說,就純是騙局了。
人人都知的騙局,還用來行騙,這就是粗糙了。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是政治現實的需要。
利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城市,融資、人才、經驗。
香港,就是老鄧口中「摸著石頭過河」的石頭。
但一個共產專制政權,如何收回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所以,他構思了這個「一國兩制」的模式,再三向香港人推銷。
實踐了二十二年「一國兩制」的香港,今日情況如何?所謂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究竟是什麼標準?
具體的事實,市民投票選出來的議員,可以隨意被政府取消資格,議事會堂的尊嚴被踐踏。
代表民眾監察政府的議員,要合乎政府胃口,三權合作,互相包庇。政府的權力工具視市民為敵,官員不再向香港人負責,市民不再相信政府。
#北京是台獨推銷員
這個時候,習近平用一國兩制的模式,推銷兩岸統一,告台灣同胞!
二千三百萬台灣人,一臉不屑的冷淡,只有蔡英文最亢奮,第一時間跳上習近平為她搭建的舞台,義正辭嚴,耍一套她最熟習的套路。
選舉失利,獨派逼宮,小英四面楚歌的時候,習近平搬出了「一國兩制」舊調騙局,憔悴執政的蔡英文,又一次威風八面。
2020年總統大選,習近平屆時只要再一次推銷「一國兩制」給台灣,說兩岸統一,蔡英文就順利連任了。
北京,一直是寂寞的台獨推銷員。
#溝通說難
人與人,國與國,政府與民眾,說話是為了溝通。溝通從來不易,所以,韓非寫了《說難》。
《周易》第五十八卦兌卦,說如何真誠有效的溝通。
五十八卦是八重卦之一,上卦是兌,下卦也是兌,兌為澤,兩澤相連,互相滋潤。
每個人,都想將心中所想所感告訴對方,希望進行有效的溝通,引起共鳴,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怎麼說,怎樣表達而不會扭曲原意,使對方明白呢?
《序卦傳》說: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
兌者,說也。
#巽卦兌卦一體兩面
兌卦是跟隨著第五十七卦巽卦而來,兩卦一組,是相綜的關係。
巽卦與兌卦,是一體兩面。
巽卦說的,是隱微深入,不表達出來。兌卦是溝通,表達的,就是巽卦深藏的東西。
台上一分鐘,是兌卦;台下十年功,是巽卦。
諸葛見劉備,一語道出他心中所思所懼,天下三分之勢,得劉一生信賴;蘇秦能六國拜相,取得大量資源,都是因為前面做了大量巽卦的工夫,懸樑刺股。
#亨利貞是溝通三大原則
兌卦的卦辭,只有三個字:
亨,利,貞。
亨,是亨通。說話,是溝通。第一條件是用對方聽得明的方法,表達你的意思,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還有說話的時機,人不厭其言,內容是他需要的東西。
利,是無往不利。是對對方有利的內容。不能只有你一方說說過癮,對方為什麼要聆聽與他無關的內容。
貞,正也。內容是經得起時代考驗,有高度,有重量,才是貞。
兌卦卦辭代表在不同的時、位,說話都要符合這三大原則,能溝通明白,對方需要的,有內容有份量的,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兌卦六支爻說溝通循序漸進
兌卦六支爻,說溝通的技巧,要循序漸進。首先,要對方肯坐下來,聽你說話。
第一支爻:和兌,吉。
怎樣跟對方溝通,怎樣爭取對方認同你的意見呢?
《周易》的答案是:和兌。
表達的關鍵,就在一個「和」字。
《中庸》說: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一開口,要說中對方的心坎裡。對方的疑惑,憂慮,需要,一開就要中節。用按摩作例,一按要按中他的穴位,最需要的地方。
#開口不能中節即成困局
《小象傳》說: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一旦對方有猜疑,說什麼都沒用了。
如果不能一開口就中節,擊中要害,爻變為澤水困卦。水從澤底流失了,兌卦本為互相滋潤,變成困局。
孟子見梁惠王,一開始便出事。孟子急於說自己的理念給梁惠王,沒有照顧到梁惠王當時的處境。
所以,孟子見梁惠王,只能無功而返。
#創作騙局也要下工夫
如果作為中共黨政軍領導人,必須每年說說「兩岸統一」,習近平應該認真的做好他的工作。
和兌,一開口,要台灣民眾聽得下去的說話,不能拿四十多年前老鄧騙香港的舊法寶,自己一點都不下工夫。
上行下效,鄭若驊放生梁振英,既然是死政策,能否做得認真點,按足程序,找個獨立意見配合你的既定結論,技術上真的咁難?明知公佈必定引起公眾嘩然,然後刻意放假,這已經是無衣食了。
這個粗糙的年代,做金魚佬,都唔肯落本買金魚了!
2019年1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不鳴則已意思 在 【Apex】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當Yuki拿起滋蹦在頂獵場一口氣爆 ... 的八卦
回家直播~ 畫質較差請見諒歡迎追隨我的實況- https://www.twitch.tv/yuki如果喜歡我的影片歡迎按讚+訂閱+留言回饋我的社群:Instagra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