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們,黑化吧。】
別再說為了小孩不離婚
這樣活得一點都不漂亮
「我們離婚吧。」這已經是男方第三次提出了。
她兩眼空洞的看著桌上已經簽好的離婚協議書,想到自己這些年的種種委屈,眼淚竟不自覺的掉落下來。
「你不覺得你很過分嗎?一句這不是你要的生活,就要拋棄我跟小孩,那這幾年我的付出跟感情算什麼?」女方試著壓抑自己的情緒,保持鎮定的說著
男方似乎已經聽膩這套台詞,一臉不耐煩地說:「小姐,拜託你放我自由吧,我們之間早就沒有愛了,小孩你要你拿去,不要再浪費彼此的時間了,好嗎?」
「我為了你放棄原本開店的夢想,在你所謂溫暖的家當起了賢妻良母,你父親生病我照顧,小孩出生前一天你還可以跑去喝酒,每天只想消遙自在過生活,現在還為了外面那個女人,要丟下我跟兒子不管,我到底做錯什麼要讓你這樣糟蹋?」 她就像一朵枯萎的玫瑰逐漸在凋零,用著最後的氣力,把所有的不甘一口氣訴說出來。
「對對對,我就是爛,所以呢?你到底要不要簽字?」男方依舊面無表情,對她的哭訴絲毫無動於衷,無情到讓人懷疑,對面真的是她的老婆曾經所愛的女人嗎?
「我沒做錯事我不會離婚,就算你不愛我了,但小孩不能沒有爸爸,你可以快點清醒嗎?就算不為了我也看在小孩的份上,回來吧….老公。」她依舊不死心的做著最後掙扎,但孰不知,男方這次已經鐵了心的要離開….
【女孩,黑化吧】別再用小孩來當藉口,來隱忍著一段錯誤的婚姻。為了小孩不離婚、小孩不能沒有爸爸,老實說,小孩何其無辜,要變成媽媽情緒勒索的道具?
不能否認,小孩確實是一個好藉口,他將你包裝成一個為了小孩犧牲奉獻的好媽媽,不得不留在一個不負責任的壞爸爸身邊,即便媽媽每天都過得很辛苦也不快樂,甚至被迫失去掉很多,但這都沒關係,因為孩子你要知道,媽媽都是為了你阿!!!
天啊,你覺得十年、二十年後,你兒子聽到這些話他會怎麼想?他會開心得起來嗎?原來童年時,即便爸爸讓媽媽常常以淚洗面,媽媽也不願離開,竟然都是自己所造成?這壓力跟包袱有多深、有多重?
【但事實上這背後的主因,真有這麼單純嗎?】
難道不是你對生活的習慣、害怕離去後的未知生活、經濟上的不許可、擔心未來就業的問題、缺乏自信不敢走入人群、沒有娘家的後援、害怕離婚他人異樣的眼光?你捫心自問不願離開真的是⋯小孩不能沒有爸爸嗎?
無法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便把所有不願離開的主因都說成是〝為了小孩〞,「老實說,這樣活得一點都不漂亮!」
不離婚,硬把爸爸留在這個家,只為求一個完整的家?但在夫妻本身就沒有愛的前提之下,你所謂的家,早就不完整了。
當你們吵鬧、爭執、甚至打架,甚至天天都在哭的時候,難道小孩不會看在眼裡嗎?
我有一個女性友人,她很早就領悟到,「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
她在發現前夫外遇之後,就毅然決然離婚,帶著兩個小孩的生活雖然辛苦,但也活得挺踏實。小孩的爸爸會定時接他們出去玩,寒暑假更是直接住在爸爸家裡一整個月,換媽媽跟姊妹出去旅行。
小孩其實很單純,在他們很小的時候,要的就是父母好好愛著我,但父母有沒有很相愛、有沒有住在一起、有沒有睡在同一張床上,他會好奇但並不會特別在意,只要父母有持續的出現,愛著我、陪伴我、關心我,才是他們內心最關注跟想要的事情。
而漸漸長大後的小孩,也會隨著心智的成熟、教育的薰陶之下,慢慢體會到,原來婚姻不是代表永久,父母雖然無法繼續相愛,但至少…
他們從小都很愛我。
離婚不是罪也沒有錯,它不過是給兩個不適合的人,再次幸福的機會,是將兩個錯誤的決定,畫下一個句點,是在曾經的錯誤中,做出對的決定並加以修正罷了。
總比一錯再錯,甚至那些貌合神離為了某些利益而苟延殘喘死撐著的假面夫妻,來得好太多了。
「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口罩男 Facebook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Facebook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Re: [閒聊] 會對媽媽講話不耐煩嗎?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總是不由自主對父母不耐煩-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孩子為什麼對父母那麼不耐煩?-洪英正我家有個青少年 的評價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討論] 父母會因為手機對孩子不耐煩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Re: [閒聊] 會對媽媽講話不耐煩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婚姻]Re: [求助] 婚後的爭吵摩擦如何持續維持感情 - PTT鄉民日記 的評價
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青少年坐下來還沒點餐,就開始抱怨正在照顧弟弟的媽媽:「妳怎麼老是忘東忘西的…」
那種不耐煩的語氣,一長串的數落,我好像見到了一個丈夫,在數落妻子的樣子。或許,這是我的投射,因為我看過有些男人,比女人還要會唸。
好像是媽媽的手機忘了帶,影響了接下來的行程無法確認。又不方便回家拿,又不知道等一下該怎麼辦。媽媽一邊慌慌張張地打點食物,一邊翻遍自己的包包口袋,一時沒空搭理青少年,就只是皺著眉頭,讓他盡情責備。
我很能體會,孩子那種不耐煩的講話口氣,可以很傷父母的心。而且很有可能,孩子句句切到重點、打中要害,更會讓父母羞愧自責。
或許是青少年的個性本來就比較敏感,或許是媽媽健忘的狀況真的越來越嚴重。但是我很擔心的是,孩子是不自覺地模仿了爸爸對媽媽的樣子,換句話來說,爸爸親自教導了孩子,如何不尊重自己的媽媽。
我曾經碰過一個真實的案例,孩子罵媽媽的樣子,媽媽告訴我,就是先生罵她的樣子,只是程度輕微一點。媽媽當時的狀況,確實不太好,疑似有憂鬱症,情緒、專注力各方面的困難,大概讓她要同時扮演一個稱職的媽媽與太太,不那麼容易。
然而,媽媽還是不忘自己的母愛,極力想讓孩子有較佳的情緒與人際,即便孩子學著先生,正在言語上傷害她。不過,講實在話,媽媽用她當時的狀態來跟我互動,我也會覺得不太舒服,那種滿滿負面能量的表達方式,很容易讓人敬而遠之。
青少年的大腦正在邁向巔峰,大概很難想像,他們的父母,大腦正在退化的感受。幾年前流行初老症的說法,我摘錄幾項:
「如果不自言自語,腦子就會轉不過來」、「越接近現在的事情越容易忘記,越早以前的反而印象越清晰」、「總是把『重要的東西』放在『重要的地方』,然後就忘了那個『重要的地方』在哪裡」、「有件事一直提醒自己要告訴你,可是一看見你就全忘記」…
我認識一位媽媽,在生孩子的時候大量出血,年紀也不很大,還談不上初老,但坐完月子之後,就感覺記憶與反應大不如前。當一個媽媽要記住整個家裡的事,還要出門帶著兩個男孩子,也不一定要說到初老,健全的大腦也可能不夠用,因為事情可能太多太雜,負荷過度。
初老磨人,更年期也磨人。三明治世代,上有高堂,下有配偶孩子要照顧,那種家務繁忙,還可能兼著要工作,蠟燭兩頭燒,年輕人如果沒有觀照到這些層面,對父母有情緒也不意外。
有時候,沒做事的人抱怨最多,因為用「看」的好像都很容易。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那種半夜要醒來好幾次,或者有時候日夜作息剛好跟大人顛倒,當時身心方面的消磨,像是瞬間讓人老了好幾歲。如果孩子再有莫名病痛,常大哭不止,壓力可能大到照顧者會厭世。
我相信,這件事讓年輕人來做,恐怕沒有那種耐心。就算有耐心,也有意願,這種生活過個半個月,就會明白人的體力、腦力有極限。
我希望,有同樣處境的父母,看到這篇文章,能感覺到被同理,心情能寬慰一點。我希望,對父母很不耐煩的青少年,看到這篇文章,能體會自己的父母不見得像自己想像得那麼差。雖然父母會有地方做不好,但有些事,青少年的頭腦還會比父母好,能夠體諒與協助父母,會讓父母感覺幸福。
我希望,常在孩子面前指責另一半的朋友,看到這篇文章,能夠自我警惕。要把孩子教得不知感恩,讓孩子變得不尊重父母,其實不難,就是為人父母的自己帶頭這樣做,就可以!
.
ps. 我有碰過爸爸本身很不尊重媽媽,卻要求孩子要尊重媽媽的例子。自己做不到的,卻要孩子做到;給了負面身教,卻要孩子表現出正面行為。孩子很錯亂,我也很傻眼。
pps. 大部分青少年,如果是在被尊重的環境中長大,通常也會尊重父母。不是青少年就必然「叛逆」,只是思辨能力強了,對事物有了不同於父母的看法。父母的態度,是欣賞還是否定,會直接影響跟青少年的關係。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從6/8(五)凌晨開始,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博客來獨家66折,只有一天】
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Facebook 八卦
▍回聲對話法
生養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想必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尤其是孩子雖然出生不久,卻已經開始會學大人的模樣,真是太神奇了!我微笑時跟著笑、我皺眉時跟著皺,我張開嘴發出聲音,孩子也跟著把嘴張得大大的,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就連現在想到當時孩子可愛的樣子,我的嘴角也會不自覺浮現笑容。
孩子之所以會模仿爸媽,是因為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會讓人只要看到對方的行動,就會產生彷彿自己也親自行動一樣的感覺,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那個行動。
不僅是行動,能感受別人的情感也是鏡像神經元的功勞。當看到別人感受某種情感時,會刺激我們的鏡像神經元,產生神經共鳴。
光是觀察別人的行動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做,別人心中的情感就像自己的情感一樣有相同感受,人的身體和心靈真是神妙莫測。
「同理心」一詞源自「移情」的德文「einfuhlung」,這是由ein(移入)和fuhlung (情感)組成的合成詞,即「移入情感」的意思,像是將對方的情感移入到自己心中一樣,是一種心理現象。
確立移情概念的德國心理學家李蒲斯(Theodor Lipps)表示若想了解他人的心,只要以模仿對方的心態去努力就可以了,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我們與他人關係中,相互理解的最根本要素。
無論是性格乖僻的孩子、溫順的孩子,還是具攻擊型的孩子、迴避型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對自己有「同理心」。無關年齡,不管是年幼的嬰兒、青少年,還是已經長大成人,只要是為人子女,最喜歡父母的反應也是「同理心」,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同理心」。
■ 同理心的對話很多人做不到
同理心出現在所有的育兒書中,但在現實生活中,最難做到的也是同理心。雖然肉眼看不到情感,但行動是會立即看到的,所以父母會先針對行動做出反應,也就因此很容易錯過表現同理心的時機。所以,我建議父母應該要培養自己的同理心。
如果你是一個眼睛看到孩子的行動就會立即反應的人,就訓練自己放慢反應的速度,先試著觀察孩子內心的感覺。即使剛開始會不太順利,但也不要放棄,堅持下去熟練後就會成為有能力產生同理心的人。
對於性格上很難與他人產生同理心,或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說,更需要努力和練習,但是爸媽們不太喜歡練習,雖然都會推說很忙,不過實際上主要還是嫌麻煩和疲倦。
有的媽媽會抱怨孩子不練習鋼琴,實力沒有提升,繳的學費都浪費了;有人說學校體育課要考跳繩,帶孩子出去練習卻又懶得動,而責罵他們不認真。你是哪一種呢?
■ 依樣畫葫蘆的回聲對話法
小時候到鄉下爺爺家,我第一次聽到回聲,當時覺得很神奇又有點可怕,很奇幻的感覺,我一喊「呀呼!」圍繞在周圍的山就像輪唱一樣,同樣的「呀呼」此起彼落。
「回聲對話法」就是像回聲一樣模仿對話,而且是只要付出努力,相對效果最好的「同理心」對話法。只要照著孩子說的話說、跟著做出孩子說話時的表情就行。如果做不出同樣的表情也沒關係,抓到感覺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假設孩子說:「媽媽,電話的聲音太吵了!」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媽媽可以附和說:「媽媽的電話聲太吵了,很煩是吧?」
如果說「電話本來就比較大聲啊!」或是「哎喲,你怎麼那樣講?」就像是在責怪孩子,而非同理心的表現,接下來要再進行溝通會變得困難,希望孩子修正行為的期待也會更遠了。
正如前面多次強調過的,只有建立在共識、尊重和信賴基礎上的教導,才能讓孩子改正且不會受到傷害。
■ 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回聲對話的效果更大
回聲對話在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進行,不過有人會覺得媽媽心情不好、孩子不聽話時用回聲對話法並不好,因為基本上不認同孩子說的話,自然就不想給予回應。但其實回聲對話效果最好的時機,就是在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例如生氣、悲傷、不開心、鬧彆扭等,這時候產生同理心的效果最大。
站在鏡子前,鏡子會原原本本反映出我的樣子,因為鏡子不會判斷,只會照本宣科,當然也無法改變我。就像鏡子不會讓醜陋的臉變漂亮一樣,媽媽只要照著聽到的回應,先不要對孩子的行為做任何判斷,就像照出真實面貌的鏡子一樣,模仿對方的話和表情的反應就是「鏡射」(mirroring)。
回聲對話法用在進入青春期的十幾歲青少年身上,也有顯著的效果。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運用回聲對話法,沒有說教、判斷和斥責,純粹順著孩子說話的內容回應,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同理心,認為得到理解,心中就不會對媽媽產生抗拒感。
媽媽不加入自己的立場思考或曲解孩子的意思,對孩子來說有種可以繼續對話的安全感。而從媽媽的立場來看,附和的過程中可以確認自己聽清楚孩子表達的意思,進而減少誤會的產生。
■ 回聲對話法的種類
從基本的回聲對話法稍微做一些改變,就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地進行自然的對話。即使只是像「啊」、「喔」這樣的感嘆詞,隨著不同的語調,感覺也會完全不同。
下面列舉一些例子,根據不同情況,同一句話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若一時不知道如何變化,可以先從「喔,原來如此~」開始,不管孩子說什麼只要回說「喔,原來如此」或「原來是這樣啊」,孩子就能感覺被認同。
1. 「因為~所以覺得~」
說明:「因為媽媽的電話聲音太大,妨礙到你了,所以才覺得很煩啊。」
2. 「因為~好像讓你~」
說明:「因為媽媽聲音太大,好像讓你覺得很煩喔。」
3. 「看起來好像~」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
4. 「看起來好像~,是嗎?」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是嗎?」
不過,回聲對話法因為相當簡單,所以還是會有副作用。例如腦子裡充滿了想法,孩子很認真地表達,媽媽卻好像「沒有靈魂」地一味回應「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啊」,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根本就漠不關心。千萬不要以為有回應就好,有心無心其實孩子都知道。
現在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將影響孩子的人格,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呢?以同理心的對話擁抱孩子的心靈,比給他昂貴的玩具、送他上名師補習班,或是在各種競賽中得到獎狀獎盃都要珍貴。現在你決定好在哪裡多用點心了嗎?
……
KEY POINT
◎ 與同理心形影不離的是「真誠」。任何再好的對話方式如何缺乏真誠,孩子很快就會知道那是「沒有靈魂的話」。
◎ 即使再忙再累,當孩子想跟你對話時,請看著他的眼睛,把耳朵和心都集中到孩子身上。做好這一點,將來後悔就會少很多。
.
本文摘自《#好爸媽的高效生氣法》
健康地表現怒氣,親子一起正向成長
作者:張成旭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要能做到上一篇摘文中,提到的「回應性」與「情感性」,這一篇摘文可做參考。
「同理」是我相當重視的技巧,也是一種態度—不管對方有什麼情緒,我都願意接納與傾聽,並且適當地回應。但要注意的是,同理並非認同,同理對方的情緒,並非認同對方的行為,這一點常被混淆。
能接納對方的情緒,才能真正說是關心對方,也才有可能扮演安全堡壘的角色。這方式特別適用在現在這個時機,親子雙方有情緒的時候,同理的使用,能讓雙方喘口氣。
祝願您,能優先同理自己,傾聽與接納自己的情緒!
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總是不由自主對父母不耐煩- 心情板 - Dcard 的八卦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很常對家裡兩老講話很不耐煩,在外面跟別人的長輩、自己的朋友、主管同事們,脾氣都很好也都很替人著想,覺得好像都把好脾氣留給 ... ... <看更多>
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孩子為什麼對父母那麼不耐煩?-洪英正我家有個青少年 的八卦

每一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的壓力與狀況,青少年也常因為自我認同產生不同的人際反應,在成長期往往會產生生理與心理的衝擊和衝突,而 父母 親是青少年發洩 ... ... <看更多>
不自覺對父母不耐煩 在 Re: [閒聊] 會對媽媽講話不耐煩嗎? - 看板WomenTalk 的八卦
※ 引述《cacasasa123 (Sabrina)》之銘言:
: 我自首我有不耐煩重症。
: 一直在找東部或離島的工作,不需要有出息,但是有獨立的生活空間,不要密集跟家人共
: 處。
: 可是因為我媽媽自己一個人,再加上想省錢也沒有搬出去的打算,摩擦就會一直產生。(
所以是媽媽需要照顧 還是自己單純想省錢不想搬出去
媽媽每天忙到10點才回家加上你用家的吃家裡的~~比較像媽媽在照顧你...
或者說 你照顧媽媽甚麼?
很多時候會拿自己跟父母住在一起就是"照顧父母"來安慰自己
: 我廢)
: 所謂的摩擦就是,有時候只想放空滑手機(我自己平常是沒什麼經濟壓力的人),但是就
: 是只想看電腦滑手機,我媽是在外面忙一整天到十點十一點,回家還會霹靂啪啦,一直一
: 直講話的人。
: 我 就 會 覺 得 很 煩。
: 想大聲回不要吵好不好!的那種。
每個人個性不同,有些媽媽就是非常愛碎念那種,碎念到爆炸
如果摩擦 建議可以搬出去,如果不想搬出去寄人籬下,的確像你哥說的
對老闆態度都沒那麼差了,對媽媽有必要那麼差嗎?
: 講話就會很不耐煩,態度很差。
: 覺得已經在外面聊一整天了,回家可不可以安靜,我不想講話為什麼一定要回話。
: 可是因為住家裡,開的車也是媽媽買給我的,所以我哥覺得我沒有資格對媽媽不耐煩,理
: 由是我媽給我的勝過她帶來的煩躁,我應該要忍耐,他分析說我瞧不起我媽所以不尊重我
: 媽。
: 但是我哥長年住在國外,加上疫情這三年第一次回來,他一回來只看到我的不耐煩,所以
: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也不爽說他天天住在一起最好是受得了。
: 要我明天報告,我為什麼會瞧不起我媽。
: 可是我覺得我沒有。要報告我報告不出來。
: (當下只有死魚眼覺得我哥是不是有病吧)
: 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幫我想個下台的合理解釋。
: 然後我就要去東部的民宿換宿直到我哥年底離台:)
整件事跟你哥都沒關係,你自己知道妳對妳媽不耐煩,但是跟你哥無關
你文章下面打上你哥的事情,是不是自己想安慰自己,你哥是既得利益者
所以他沒立場靠杯你不耐煩~是希望大家留言認同你??
今天假設是第三者,不是既得利益者這樣說呢?
我看到推文一堆歪樓,你耐不耐煩跟你哥和遺產完全無關阿
你媽有說需要你照顧嗎?
雖然父母"大多"都希望子女在身邊,
但是更"大部分"的父母是希望子女有規劃好的人生
"事實上"很多子女本來就不會再原出生地落地生根(都市例外)
你哥有辦法在國外長期工作,表示是有自己人生規劃的!!
你哥在這件事情上又沒有錯,幹嘛拿他出來鞭
我哥之前也長期在國外,台灣只有我在顧,
但我很清楚我爸媽不想因為自己綁住孩子....
小孩自己有好的人生規劃跟工作,對他們來說才是真的放心
就算心裡想也不會事事要求孩子要陪在身邊
你媽身體還健康,每天又忙到很晚,
聽起來你媽感覺自己人生也很有規劃的忙
加上看敘述你媽應該也沒有經濟問題
如果你3X己還沒有目標,我覺得你媽煩的是你不是你哥回不回來台灣
如果摩擦就搬出去吧!!個性不合 不一定能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249.1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84718374.A.D9E.html
※ 編輯: kensky (111.253.249.157 臺灣), 05/22/2023 09:22: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