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普尼克,看威權與民主的優勢劣勢】
是說俄國推出的新疫苗叫「史普尼克V」,真的很難忘懷它超越美國的時刻欸😂😂
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其實60年代的太空競賽,真的蠻體現出美蘇在競爭下
兩種不同政治體制的優勢劣勢的。到底中間是什麼情況?
一起來看下去吧!----
.
〖威權劣勢:科學家動不動就得進勞改營〗
其實,60年代的太空競賽基本上,就是兩個人在打架:
美國的馮布朗vs.蘇聯的柯羅柳夫。巧合的是兩個人都曾是「犯人」
馮布朗1912年出生於德國,一戰後因為同盟國把德國所有大型武器的路都堵死了
氣到不行的德國就心想:「好!那我發展目前還沒出現的火箭,可以吧??」
.
所以整個30年代,整個德國都開始燒起一股熊熊的火箭熱
馮布朗也搭上了這股熱潮,終於在納粹時代打造出著名的「報復兵器第二號」:V-2火箭
隨著二戰進入尾聲,馮布朗也向美國投降、不過因為他自帶的「頭腦財富」
雖然是納粹戰犯,但馬上就被接到美國吃好喝好了
.
同樣身為火箭科學家,蘇聯的柯羅柳夫就沒那麼爽了。
1930年代正是史達林恐怖統治的高峰,有天科羅柳夫的家門突然被踹爆,
他莫名其妙被逮補後、就被扔到西伯利亞挖金礦了。
.
蘇聯的勞改營是人間地獄,柯羅柳夫在這裡下顎被打裂、敗血症、牙周潰爛,差點死在勞改營裡,
還好冷戰救了他,亟欲想要超越美國的史達林,突然又把他找出來:「國家現在需要你了,出來為國效力吧~」
柯羅柳夫又莫名其妙的飛天了。就這樣,兩邊的火箭競賽開打了----
.
〖民主劣勢:想上太空?錢!錢!錢!〗
不過威權政體有個優勢,那就是當它不需要你時可以很快把你踢走
但當你的研究項目成為國家重點計畫時,那麼基本上就是要什麼有什麼
當時蘇聯全力發展原子彈,史達林甚至還容許給那群科學家一~點點的言論自由(不過他也說反正之後隨時都可以斃掉)
.
果然在這種優勢下,蘇聯的火箭優勢大幅進展
原本德國火箭的攻擊範圍是三百公里,柯羅柳夫冷笑一聲
一舉就給他推到七千!不過同時馮布朗日子就過的比較慘淡了
雖然在美國的確不愁吃喝是沒錯,但發展火箭這種燒錢的項目
你還是得去乖乖說服美國國會和人民。所以當科羅柳夫專心在火箭領域突飛猛進的時候
馮布朗則是在幫迪士尼,拍攝太空影片~
.
雖然推廣太空的確是很重要的工作。但這些都還不夠,
美國人需要一個具體的刺激來推進他們,終於在1957年的某天晚上,這個「刺激」出現了----
在中亞的哈薩克,一具巨大的蘇聯火箭在如雷聲響中升空,
在一望無際的哈薩克草原上方劃下一到濃煙,幾分鐘後,
全世界就都可以收到從它發出「嗶...、嗶...」的聲音。
.
是的,史普尼克一號衛星,正式升空了~
.
〖威權劣勢:老百姓:上太空干我毛事?〗
接下來四年,美國只能眼睜睜看見蘇聯拿下一個又一個的「第一」:
第一個送動物上太空、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第一個太空人.....
就這樣被啪啪啪打臉四年以後,甘迺迪終於覺醒了
就在蘇聯送人上太空後,他把太空總署找來:給我想出個彎道超車的方法!
而最後太空總署提出:將人送上月球!
.
就這樣,「阿波羅」計畫正式啟動了。
這時,民主與專制的另一項差異就顯現出來了:在蘇聯管他什麼計劃,領導人拍板就好了;
但在美國,太空總署除了登月外,「公關」也是非常重要的~
.
因為太空計畫是用納稅人的錢做出來的,所以照片都可以拿去商用
而且NASA還開始出現各種業配,不難想像這商業效果有多強悍:
太空人用的Omega手錶啦、sony錄音機啦、太空筆啦
最後連橘子飲料都來找太空人代言!他們還問太空總署:欸能不能拍下太空人喝我家飲料的照片啊?
太空總署回應:「我們可以把飲料帶到火箭上,喝不喝是太空人自己的事」
.
1968年聖誕夜,阿波羅八號在距離地球17萬英里的地方
緩緩在轉播中唸出《創世紀》的經文:「起初,神創造天地。......」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著是好的.....」
這張地球的照片,就是那天拍下的。
.
這張「地出」(earth rise),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在那個漫長的冷戰年代裡,這張照片告訴世人的
是我們都活在這顆美麗、卻渺小的星球上。而到了1969年的阿波羅11號登月
美國有百分之95的電視機都在收看實況轉播。就這樣
他們把「登月」從科學家的事、太空總署的事
轉變成所有人類共同的事。這應該也算是民主的好處之一吧~~
.
#不然太空總署專心登月就好啦
#但這樣就沒有巨大的商機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