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英傑處長給台灣人民的道別信
「隨著我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日子即將畫下句點,我也即將離開台灣,我想藉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這一番歷練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當我說擔任AIT處長其實是我這輩子的榮幸,也讓我得以實現長期職業生涯中的抱負與理想,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
我19歲時第一次離開家鄉,就是來台灣。對年輕的我來說,從那時起,台灣就成了交流與理解、探索與冒險的同義詞。台灣不僅有著讓人眼花撩亂的異鄉風情,也代表著意想不到的嶄新機會。我在這裡嘗試新奇的食物,像是水餃和臭豆腐,並且學習如何在擠滿單車和機車的大街小巷穿梭自如。一方面,我努力用我粗淺的中文,讓別人聽懂我說的話;但同時我也發現,無論走到哪裡,迎接我的都是滿滿的親切友善與熱情好客。
因此,在成為美國外交官後,能夠以台灣作為我派駐海外的第一站,真是再適合不過了。畢竟,是台灣首先點燃了我對亞洲、尤其是台灣的畢生興趣,也激發了我對跨文化理解和共享目標——也就是外交工作——的終身熱忱。此後,我也曾派駐其他地點,多數是在大中華區域,但我的台灣經歷與回憶始終常存我心。最終我能以美國駐台最高層級外交官的身分回來這裡,可說是我多年職涯的高峰。顯然,我這一生注定與台灣有著深刻的連結,或者也叫作「緣分」吧,才會讓我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回到台灣。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台灣。我總覺得:「答案不是很明顯嗎?」不過如果一定要我從個人與專業的角度,解釋我對台灣的喜愛與敬佩之情,我通常會提到以下幾個領域:
首先,台灣兼具活力與穩定、進步與延承、還有創新與傳統。每次回到這裡,我都對台灣社會在各個方面日新月異的進步感到驚艷不已。台灣的民主更臻成熟,經濟益加蓬勃,環境保護更受關注,藝術文化發展也生生不息。
台灣在許多最先進的科技產業上持續為全球創新樹立標竿,但與此同時,台灣的社會穩定和文化傳承依舊令人欽羨佩服。儘管生活充裕且形象良好,台灣人民卻依然謙虛樸實、平易近人。在台灣,最古老的傳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文化和歷史古蹟受到妥善的修復與保護;年輕人也可以學習代代相傳的書法技巧,接著再把作品秀在Instagram上。
再者,對美國來說,台灣正是共享利益與共享價值交集的典範。美台夥伴關係的重點在於確保科技發展能夠嘉惠、而非傷害我們雙方的經濟,科技突破則應被用於鞏固、而不是破壞我們的原則。美台之間自由、多元、平等及透明等共享價值,時時激勵我們努力在世界各地打造民主社會的韌性。而我們也持續尋求新的方式,為解決全球問題做出貢獻,這麼做不僅是因為能夠造福我們自己的人民,也是因為我們相信,身為21世紀敦親睦鄰的好夥伴,就是該這麼做。
最後,每當我想到台灣、以及整體美台關係,我總會想到希望、光明和成長。美台的情誼在過去40年來不斷拓展與茁壯。我相信每任處長都會同意,他們離開台灣時的美台夥伴關係,比起他們剛上任時都更上一層樓。同樣的,當我向AIT告別的那一天,我的心中將充滿肯定與成就感,因為我知道,美台夥伴關係比以往都更加深刻和強健,我也對自己能為美台關係今天亮眼的進展小有貢獻,而深感驕傲。
但是,比起這些事情,我想我更難忘的是台灣在我生命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記。我永遠會記得我在台灣度過的第一個聖誕節,還有第一個農曆新年。我永遠會記得台灣朋友的真摯與溫暖、教會同伴堅定的信仰、炎炎夏日來一碗芒果冰的沁涼、資源回收車沿街播放《給愛麗絲》的回音,還有巷弄中撲鼻而來的茉莉花香,這些都會是我畢生珍藏的美好回憶之一。我也會記得好友間的餐聚、充滿歡笑和故事的夜晚、以及一路以來我受到過的無數的善意與關懷。我更會永遠記得,是各位台灣朋友們,你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我和我家人的生命更加地豐盛美好。對此,我要衷心地謝謝大家。
雖然我將離開台灣,但台灣不會離開我。」
—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酈英傑
✅信件全文亦可至AIT官網查看:https://bit.ly/2TSkLDF
📝A Farewell Letter from AIT Director W. Brent Christensen
"As my time as AIT Director draws to a close and I prepare to leave Taiwan, I want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ell you what this experience has meant to me. It is not an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this has been the honor of my life and the fulfillment of a career-long aspiration.
The first time I left my hometown at age 19, it was to come to Taiwan. From that early age, Taiwan became synonymous for me with the ideas of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exploration and adventure. Taiwan represented both disorienting foreignness and unexpected opportunity, as I tried new food – like shuijiaos and qiu doufu – and learned to navigate my way through streets crowded with bicycles and scooters. And struggled to make myself understood with my rudimentary Mandarin. But all the while discovering the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that welcomed me wherever I went.
It felt appropriate for me to serve my first tour as a U.S. diplomat in the place that first sparked in me a lifelong interest in Asia – and in Taiwan in particular – and in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shared purpose, or in other words, diplomacy. After that, my career took me to other places, but mostly still in the China region. But the memories of my experiences in Taiwan stayed with me. And finally having the opportunity to serve as the top U.S. diplomat to Taiwan was the culmination of all the years that came before. It is clear that I have a lifelong connection to Taiwan, or “yuanfen,” that has led me to return again and again.
People often ask me why I have such a fondness for Taiwan. “Isn’t it obvious?!” I always think. But when forced to explain my affection for and professional fascination with Taiwan, I usually come back to a few themes.
First, dynamism and constancy; progress and preservation;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Every time I return to Taiwan, I am immediately struck by the many ways Taiwan has advanced as a society. Taiwan’s democracy grows more mature, its economy more prosperous, its environment more cared-for, and its arts and culture more vibrant.
Taiwan’s industry continues to set the benchmark for global innovation in some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aiwan society is remarkable for its stability and cultural continuity. Taiwan’s people, despite their relative wealth and stature, continue to be modest and unassuming. Taiwan’s most ancient traditions are alive and well. Cultural and historic sites are restored and preserved. Young people may learn calligraphy techniques handed down for generations, but then share their work on Instagram.
Second, for the United States, Taiwan exemplifies the intersection of shared interests and shared values. Our partnership is about making sure our economies are beneficiaries rather than casualtie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nsuring tha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dvances rather than undermines our principles. Our shared values of freedom, diversity, equality, and transparency inspire our efforts to build the resilience of demo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we continue to find new ways to contribute to global problem solving, both because it benefits our own peoples and because we share the belief that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 good neighbor in the 21st century.
Finally, I associate Taiwan – and the broader U.S.-Taiwan relationship – with hope, promise, and growth. This friendship has expanded and flourishe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 believe every person who has done this job walked away knowing they left this partnership better than they found it. I will similarly leave AIT with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success, knowing that the U.S.-Taiwan partnership is deeper and stronger than ever, and feeling immensely proud of my small role in getting us there.
But more than any of these things, I will remember the ways that Taiwan has touched me personally. I will always remember my first Christmas in Taiwan – and my first Chinese New Year. I will remember the warmth of Taiwan friendship, the faith of my fellow church members, the taste of a mango bing on a hot summer day, the echo of “Fur Elise” from the recycling truck, the fragrance of jasmine blossoms in village alleyways – these are just some of the memories I will treasure. I will remember the long dinners with dear friends, full of laughter and stories. And I will remember their many kindnesses. I will remember all the ways big and small that you, the people of Taiwan, touched my life and the lives of my family. And for that, I thank you.
I may be leaving Taiwan, but Taiwan will never leave me. "
-- AIT Director 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
✅Read the letter: https://bit.ly/3hUrsgw
同時也有5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萬的網紅Rainie Yang's Official Channel楊丞琳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楊丞琳 出道二十週年大逆轉 挑戰TRAP新舞曲 重拾舞鞋完成唱跳夢 〈BAD LADY〉 壞女人出世 全面抱緊處理 🎧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BADLADY 女人不壞 男人不愛 直來直往做自己 敢愛敢恨萬人迷 11月將推出的楊丞琳全新專輯,由知名金曲常客製作人剃刀蔣,...
不同角度看事情故事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2013年,我在蘋果日報有一篇投書,「我的存在,見證台灣的荒謬」,6年後的今天,面對台灣今天的政壇,依舊如此。
其實2020總統大選,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我要去選,可是藍綠雙方一直把柯文哲當成假想敵,甚至把他放在總統初選的民調,來做對比,今天如果柯文哲說他不選了,請問兩黨的初選是不是要重辦?
我的主觀認為,剛選完市長就馬上就投入總統大選,這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應該有的現象。我也認為,這會影響整個市政的進行。
事實上,我在一開始很不想去選,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到了今年年底,我們同時有一萬戶的社宅開工,環南市場要完工進駐,大龍市場要完工進駐,第一果菜市場跟魚市場要開工,這些工程加一加就超過兩百多億元,有很多理由,讓市政跟總統大選沒有辦法同時去兼顧。
我個人也認為,要相信自己的口號,「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如果我們在台北可以把它做好,政治文化可以改變,也可以把台北當槓桿,來影響整個台灣。
事實上,在過去這段時間,我相信我們在台北的所作所為,不管在財政紀律,從雙語教育,到智慧教學,都一步一步去改變整個台灣。
我從一個素人來當台北市長,我非常清楚,其實當台北市長的前兩年非常非常的辛苦,因為都搞不清楚狀況,一直到第三年第四年才比較順利,其實我現在如果選上了總統,我相信整個故事又要重演一遍,前兩年會非常辛苦,對整個狀況沒辦法掌握那麼好。
所以,事實上從頭到尾,本人對參選2020總統大選的意願本來就不高。
只是,當時藍綠初選結果出爐的時候,讓我們非常的焦慮,我相信這不僅是我,而是全台灣知識份子都有類似的焦慮:「難道我們真的要在草包跟菜包當中做個選擇嗎?」這種藍綠對決,或是訴諸意識形態,就會造成到現在為止,藍綠雙方的總統候選人很少在談政見,每天晚上政論節目在談的,也只是如何去贏得這場選舉,從來就沒有一個候選人告訴我們,如果他當選的話,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整個台灣又開始陷入統獨的泥淖,我個人認為,現階段要解決的,還是「國家治理」,效率、務實、注重數字、講究KPI…這種政治文化才是我們這個時代要建立的。
郭台銘先生是一個跨國大企業的老闆,應該是一種危機型的領導人物,所以當時我認為,如果能在企業界存活下來,有一定的實力,我也相信,企業出身的,受意識形態包袱的影響會比較低。
當時郭台銘先生表達他想投入大選,特別是在初選之後,我也覺得,如果有人願意出來挑戰這一局,讓台灣有機會跳脫藍綠泥淖,個人是樂觀其成,所以還特別還替他取了一個口號:「台灣重開機」。
不過,每個人都有他的人情世故,郭董作為一個跨國企業大老闆,他考慮的層面一定更複雜,我想他還是有很多的包袱,所以當他決定不選,我只能表達尊重,我也理解,將來大家還是會維持合作關係,在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努力。
能夠對台灣有好處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在不同崗位,不同角度去努力。
既然這場總統大選,會回歸到藍綠對決的局勢,那就更凸顯我們在國會力求三黨不過半的重要性。目前的執政黨在國會也過半,可是我們看到的是執政毫無顧忌,人事浮濫酬庸,特別在選前太多大撒幣的政策,在我看起來是完全沒有財政紀律,這是目前執政跟國會都過半的一個寫照。
如果民眾黨可以進入國會成為一個關鍵少數,我想有幾個好處:
第一,有人在問:「為什麼要組黨?」其實在現行的體制下,我們要進軍立法院,不得不組黨,特別是不分區立委,所以我們希望成立政黨進軍國會,把我們的價值理念帶進國會,將它推廣跟實踐。
第二,如果我們可以成為一個關鍵少數,至少在不同的議題,跟不同的政黨合作,既可以減少在野黨無理取鬧,不是純粹為反對而反對,也可以避免執政黨肆無忌憚,我們可以做更好的監督。
最後,我們在國會的布局,還是用影子內閣的概念,我們會提滿34席的不分區立委,能夠當選的就進入國會當立法委員,排在後半段的,就進入國會當辦公室主任,或是幕僚助理,這也是培養下一代的政治人才。
以上是我的聲明。
不同角度看事情故事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2013年,我在蘋果日報有一篇投書,「我的存在,見證台灣的荒謬」,6年後的今天,面對台灣今天的政壇,依舊如此。
其實2020總統大選,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我要去選,可是藍綠雙方一直把柯文哲當成假想敵,甚至把他放在總統初選的民調,來做對比,今天如果柯文哲說他不選了,請問兩黨的初選是不是要重辦?
我的主觀認為,剛選完市長就馬上就投入總統大選,這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應該有的現象。我也認為,這會影響整個市政的進行。
事實上,我在一開始很不想去選,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到了今年年底,我們同時有一萬戶的社宅開工,環南市場要完工進駐,大龍市場要完工進駐,第一果菜市場跟魚市場要開工,這些工程加一加就超過兩百多億元,有很多理由,讓市政跟總統大選沒有辦法同時去兼顧。
我個人也認為,要相信自己的口號,「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如果我們在台北可以把它做好,政治文化可以改變,也可以把台北當槓桿,來影響整個台灣。
事實上,在過去這段時間,我相信我們在台北的所作所為,不管在財政紀律,從雙語教育,到智慧教學,都一步一步去改變整個台灣。
我從一個素人來當台北市長,我非常清楚,其實當台北市長的前兩年非常非常的辛苦,因為都搞不清楚狀況,一直到第三年第四年才比較順利,其實我現在如果選上了總統,我相信整個故事又要重演一遍,前兩年會非常辛苦,對整個狀況沒辦法掌握那麼好。
所以,事實上從頭到尾,本人對參選2020總統大選的意願本來就不高。
只是,當時藍綠初選結果出爐的時候,讓我們非常的焦慮,我相信這不僅是我,而是全台灣知識份子都有類似的焦慮:「難道我們真的要在草包跟菜包當中做個選擇嗎?」這種藍綠對決,或是訴諸意識形態,就會造成到現在為止,藍綠雙方的總統候選人很少在談政見,每天晚上政論節目在談的,也只是如何去贏得這場選舉,從來就沒有一個候選人告訴我們,如果他當選的話,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整個台灣又開始陷入統獨的泥淖,我個人認為,現階段要解決的,還是「國家治理」,效率、務實、注重數字、講究KPI…這種政治文化才是我們這個時代要建立的。
郭台銘先生是一個跨國大企業的老闆,應該是一種危機型的領導人物,所以當時我認為,如果能在企業界存活下來,有一定的實力,我也相信,企業出身的,受意識形態包袱的影響會比較低。
當時郭台銘先生表達他想投入大選,特別是在初選之後,我也覺得,如果有人願意出來挑戰這一局,讓台灣有機會跳脫藍綠泥淖,個人是樂觀其成,所以還特別還替他取了一個口號:「台灣重開機」。
不過,每個人都有他的人情世故,郭董作為一個跨國企業大老闆,他考慮的層面一定更複雜,我想他還是有很多的包袱,所以當他決定不選,我只能表達尊重,我也理解,將來大家還是會維持合作關係,在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努力。
能夠對台灣有好處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在不同崗位,不同角度去努力。
既然這場總統大選,會回歸到藍綠對決的局勢,那就更凸顯我們在國會力求三黨不過半的重要性。目前的執政黨在國會也過半,可是我們看到的是執政毫無顧忌,人事浮濫酬庸,特別在選前太多大撒幣的政策,在我看起來是完全沒有財政紀律,這是目前執政跟國會都過半的一個寫照。
如果民眾黨可以進入國會成為一個關鍵少數,我想有幾個好處:
第一,有人在問:「為什麼要組黨?」其實在現行的體制下,我們要進軍立法院,不得不組黨,特別是不分區立委,所以我們希望成立政黨進軍國會,把我們的價值理念帶進國會,將它推廣跟實踐。
第二,如果我們可以成為一個關鍵少數,至少在不同的議題,跟不同的政黨合作,既可以減少在野黨無理取鬧,不是純粹為反對而反對,也可以避免執政黨肆無忌憚,我們可以做更好的監督。
最後,我們在國會的布局,還是用影子內閣的概念,我們會提滿34席的不分區立委,能夠當選的就進入國會當立法委員,排在後半段的,就進入國會當辦公室主任,或是幕僚助理,這也是培養下一代的政治人才。
以上是我的聲明。
不同角度看事情故事 在 Rainie Yang's Official Channel楊丞琳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楊丞琳 出道二十週年大逆轉
挑戰TRAP新舞曲 重拾舞鞋完成唱跳夢
〈BAD LADY〉 壞女人出世 全面抱緊處理
🎧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BADLADY
女人不壞 男人不愛
直來直往做自己 敢愛敢恨萬人迷
11月將推出的楊丞琳全新專輯,由知名金曲常客製作人剃刀蔣,米奇林MCKY與金曲獎最佳新人ØZI 所屬的音樂廠牌「新樂園」和楊丞琳共同擔任製作統籌,首支單曲〈BAD LADY〉楊丞琳首次嘗試帶有攻擊性的嘻哈R&B舞曲,在TRAP曲風中出現的808大鼓產生出來的強烈低頻與高頻合成器,歌唱的表現方式也在這樣充滿侵略性的風格下用了新的唱法與人聲處理效果,像是告訴大家這就是屬於全新楊丞琳的壞女人姿態!
沒有天生的反派 只有得不到的愛
楊丞琳演歌大爆發 扮古今中外6大美麗壞女人 向經典人物致敬!
〈BAD LADY〉打破丞琳出道以來所有造型尺度
楊丞琳配合歌曲主題重新以時尚角度詮釋古今中外6大不同類型的美麗壞女人,當她第一次聽到要扮演歷史上各種壞女人的概念時,非常期待能向這些經典人物致敬!第一個是西班牙熱門影集「紙房子」,丞琳非常欣賞這部搶劫犯罪影集中的女主角「東京」,所以搶匪就是她選定第一個致敬的經典BAD LADY角色;第二個角色是小丑女,率性而為不按牌理出牌的製造混亂者,被小丑編造的悲慘身世感到同情也被小丑的人格吸引,於是為愛瘋狂;第三位「BAD LADY」是壞皇后,那位總是問著「魔鏡啊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或許只是真實地表達出女人對美麗的渴望和不隱藏自己的嫉妒罷了!第四位是迪士尼101忠狗中的反派角色庫伊拉,有人認為她是時尚藝術家,她的名言:「在婚姻中失敗的女人比戰爭中死去的女人還要多。」也暗示了也許她是在婚姻中受傷才變成反派!第五位「BAD LADY」是古裝宮廷劇裡必會出現的娘娘角色,不同朝代的後宮總有不同的勾心鬥角戲碼上演,第六位是「追殺比爾」中的殺手角色,由鄔瑪舒曼主演的新娘,因為受到集團追殺失去胎兒的復仇故事,這部也是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的暴力美學代表作;透過這些角色也想表達不同時代的不同壞人觀點,大部分的壞人都有變壞的原因,而且大部分都是因為得不到愛或是在愛情的過程中受過傷害才會變成反派,就像「紙房子」的東京也有一句經典台詞:「最終,愛情是個讓事情全搞砸的好理由。」
全球最火BLACKPINK、J.Lo 御用舞蹈老師Kiel Tutin編舞
楊丞琳自我歸零從練習新生開始 紐西蘭跨國視訊雲端排舞
「舞蹈一直是我永遠的興趣,其實想當唱跳歌手本來就是我小時候的夢想,這一次和音樂製作團隊在討論新專輯的音樂走向時,大家都鼓勵我可以嘗試沒做過的R&B舞曲,所以就決定找回初心的做唱跳的曲風吧!」
音樂風格確定之後,因為她個人喜歡和想要的舞蹈路線是比較有個性和剛烈的,這和以往華人唱跳女歌手表現的風格比較不同,丞琳和團隊最後邀請到人在紐西蘭的知名舞蹈老師Kiel Tutin展開雲端編舞的合作方式。丞琳覺得他的作品非常適合這次新專輯的風格,雙方一拍即合。堪稱國際當紅炸子雞編舞老師Kiel,不但是J.Lo的御用舞蹈老師,紅遍全球的BLACKPINK破億夯曲How You Like That就是他的最新力作,雙方透過視訊來排舞對楊丞琳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第一次的嘗試,但她第一次看到老師的編舞影片就興奮得尖叫,因為完全就是她想像中要跳的樣子,為了準備這首闊別舞曲十年之久的唱跳MV,她練舞練到全身痠痛,還因為動作做得太認真,雙手太用力把腰部打到瘀青都不自覺,但是當聽到Kiel l老師驗收成果之後的稱讚,讓她覺得這半年多的努力都值得了!
#楊丞琳 #BADLADY #LIKEASTAR
【楊丞琳 LIKE A STAR 世界巡迴演唱會 台北站】
11月6、7、8日 台北小巨蛋 與你 星心相惜
-
〈BAD LADY〉
曲:Karencici
詞:鯨魚Whale
剛剛醒過來
燈火夜闌珊 外賣 好慢
皮囊千千萬
越好看越不好玩 好爛
管我運動褲搭什麼外套
乖乖的弟弟
別讓我傷心
管我怎麼哭笑怎麼撒嬌
我不做自己
誰做我自己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要不要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要不要
BAD BAD LADY
慢歌都有毒
誰給個節奏 嘔吐 跳舞
找個另一半
再愛個如假包換 我敢
管我運動褲搭什麼外套
乖乖的弟弟
別讓我傷心
管我怎麼哭笑怎麼撒嬌
我不做自己
誰做我自己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要不要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要不要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要不要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BAD BAD LADY
要不要
BAD BAD LADY
-
製作&經紀公司Production & Artist Management:樹與天空娛樂有限公司Tree & Skyline Entertainment Co., Ltd.
監製Chief Executive Producer :楊丞琳 Rainie Yang
經紀人Artist Management:林麗娟Dana Lin
執行經紀Assistant Artist Manager:楊于慧Charlotte Yang / 詹佳玲Erin Chan
創意&企劃統籌Creative & Marketing Director:周啟民Jimi Chou
-
作詞Lyricist:鯨魚Whale
作曲Composer:Karencici
-
視覺總監Image & Art Director:周啟民Jimi Chou
化妝Makeup:陳佳惠Carlin Chen (妝顏造型工作室)
化妝助理Makeup Assistant:梁安妘An Yun Liang
髮型Hair Stylist:劉珈妘Sydni Liu (Zoom Hairstying)
髮型助理Hair Stylist Assistants:陳翰志 Hans Chen /方雅雯Nora Fang(Zoom Hairstying)
造型服裝Stylists:陳錦嬅Kate Chen / June Wan / Alfred Hun / Herman Sin
造型服裝助理Styling assistant :蘇育弘Justin Su / 黃子櫻Tzeying Ng
-
編舞Choreography : Kiel Tutin
舞蹈顧問Choreography Consultant:林真羽Denis Lin
舞者Dancers:
林真羽Denis Lin /李佳蕙Amanda Lee /呂巧棋Vicky Lu
陳慧文Sandy Chen / 謝宜庭Tina Shie / 郭靜蓁Jin Kuo
陳昱卉Reaphy Chen / 熊融融Angela Hsiung
陳伊凡Eva Chen /詹倩懿 Sharron Chan
阮靖容Ching Juan / 陳姵樺 Shaddai
舞者造型服裝 Dancers Stylists:陳錦嬅Kate Chen / 湯姆上校 Major Tom
舞者髮型Dancers Hairstyle: 李玉翎Vanessa Lee /吳季芳Lesley Wu (Zoom Hairstyling)
髮型助理Hair Stylist Assistants:陳韻儀Uriel Chen(Zoom Hairstying)
舞者化妝Dancers Makeup:陳詩晴Shih Ching Chen / 邱馨瑩Stella Chiu /林書帆 Jamie Lin
-
花絮平面攝影 BTS Photographer: 謝宏奕 Hung Yi Hsieh
花絮動態攝影 BTS Videographer: 梅澤 Jimmy Mei
-
影像製作Production:東頤製作有限公司Tung Yi Film Production
導演Director:鄺盛Kuang Sheng & 周啟民Jimi Chou
製片Line Producer:黃緯豪Huang Wei Hao
攝影師Director of Photography:金鑫Jin Shin
二機攝影師Second director of photography:張謙旻Chang Chien Min
跟焦師Focus Puller:劉于豪Liu Yu Hao
穩定器操作員Movi Puller:呂昭宏Lu Chao Hung
攝影助理Assistant Camera:張裕奇Chang Yu Chi / 郭澤影Kuo Tse Ying /林東慶Lin Tung Ching
美術指導Art Director:郭志達Kuo Chih Da
執行美術Set Decorator:謝怡文Hsieh Yi Wen
美術助理Art Assistant:劉倢妤Liu Chieh Yu
美術實習生ART INTERN:李以謙Li Yi Chien / 林柏辰Lin Po Chen / 曹衣宥Tsao Yi Yu / 羅之唯Lo Chih Wei
執行製片Executive Producer:陳登哲Chen Ten Gche / 林孟廷Lin Meng Ting / 張仟又Chang Chien Yu
主演 Starring : 楊丞琳 Rainie Yang
演員Actors:Fernando Kodiak / Ragin Zeng 鄭宇辰
燈光師Gaffer:馬銘財Ma Ming Tsai
燈光助理Gaffer Team:高煜盛Kao Yu Sheng / 賴振盛Lai Chen Sheng / 田峻榮Tien Chun Jung / 郭耿華Kuo Keng Hua / 馬銘健Ma Ming Chien / 張武雄Chang Wu Hsiung / 李正杰Li Cheng Chieh /陳錫銓Chen Hsi Chuan
剪接Editor:鄺盛 Kuang Sheng
調光Colorist:鄺盛 Kuang Sheng
舞台燈光Stage Lighting:黎哲光Li Che Kuang / 吳承翰Wu Cheng Han /鄭卉妤Cheng Hui Yu
廠務Production Assistant:林家豪Lin Chia Hao / 吳明吉Wu Ming Chi / 李宗庭Li Tsung Ting /筑美有限公司Chu Mei Co.Ltd / 樂活工作室Le Huo Studio / 阿哥工作室Ako Studio / 緯盛工作室Wei Sheng Studio /藍鯨工作室 Lan Ching Studio
義交Brave Traffic-Police:張巧敏Chang Chiao Min / 黃楊和Huang Yang Ho
片廠Equipment:阿榮影業股份有限公司Arrow Cinematic Group Co.Ltd
輔拍器材Special Equipment:力榮影業有限公司Lee Rong Film & TV Equipment Co.
Crane:樂天影業有限公司LE TIEN Film & TV Equipment CO.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to:圓山大飯店The Grand Hotel Taipei / Taipei Zoo木柵動物園
-
發行 Published By:百代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EMI Records And Entertainment Limi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166gvlkCao/hqdefault.jpg)
不同角度看事情故事 在 Maggie 傅珮嘉 - 又宣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好,歡迎訂閲我的頻道
http://bit.ly/fufuamulet_yt
想看更多:
Instagram : http://bit.ly/fufuamulet_ig
Facebook :http://bit.ly/fufuamulet_fb
Maggie傅又宣
2016 震撼單曲 (我們的)鬼故事
數位聆聽請上KKBOX:http://kkbox.fm/Qa1RUq
超載的愛 滋養著心裡的鬼
用真心與靈魂交換以愛為名的鬼 遮住了雙眼 失去了自己
相愛時的義無反顧 不愛時的失衡殘酷
2014 在不同時期 對愛的感觸– 愛,這件事情
2016 在相同泥淖 對愛的感悟-- (我們的)鬼故事
血淋淋的精闢透析 赤裸裸的認識愛情
愛情都是鬼故事,一戳就不存在
不科學的愛情 熱戀的片段都是鬼影
你苦心經營的愛情 到頭來究竟是 童話故事?還是鬼故事?
華語情歌高層次的新角度 概念大膽獨特 刻畫愛情的真實模樣
Maggie傅又宣
捫心自問的愛情揪心體悟〈(我們的)鬼故事〉
無敵黃金製作陣容 聯手出擊
暢銷作曲人 Skot Suyama陶山 x 叱詫港台詞壇大師 黃偉文
(我們的) 鬼故事 曲:Skot Suyama陶山/Dizzy Dizzo蔡詩蕓 詞:黃偉文
聽著你說分手的堅定
我的身體突然半透明
從脊椎 慢慢 往上 結冰~
謝謝你最殘酷的提醒
沒人愛的 我只是一只 幽靈~
嘆一口氣 幻作流螢
倒數幸福的壽命
揪一下心 碎成落英
護送你漸遠身影~
享受我 人間 最後 光景
你不愛~我不在~
我的名字 我的故事 我的定義
瞬間徹底崩壞 化塵埃~
切斷各種的糾纏不清
換來沒有重量的生命
愛情裡 不能 承受的輕~
瞳孔變得混濁的眼睛
快速重播著我們 剎那 歸零~
嘆一口氣 幻作流螢
倒數幸福的壽命
揪一下心 碎成落英
護送你漸遠身影~
享受我 人間 最後 光景
你不愛~我不在~
我的名字 我的故事 我的定義
瞬間徹底崩壞 化塵埃~
上一分鐘 還在計劃 不來的未來
不知道 愛情 都是 鬼故事 一戳就不存在
科學思想 每一個人 都假裝明白
直到你碰到 邪門的愛
也只能無奈 主動投懷
你不愛~我不在~
我的信念 我的尊嚴 我的明天
化作一陣霧霾 像聊齋~
製作,編曲,吉他:Skot Suyama (陶山)
鋼琴 : Dizzy Dizzo
和聲:傅又宣 Maggie Fu
錄音室:[Skot's House] 陶山錄音室
混音:Brian Paturalski
混音錄音室 : Dance Party Studios, Santa Barbara C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XQv_nQXQk/hqdefault.jpg)
不同角度看事情故事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評價
🔥真人版跟動畫版有差異嗎?是在看XX地理頻道嗎?
🔥丁滿與彭彭『哈庫納馬他他』的真正意義?
🔥辛巴闖禍&刀疤變壞人的原因揭曉!
動畫版這裡可看:http://bit.ly/2XQyJCc
迪士尼在過去幾年間所做的經典動畫翻拍作品都備受關注,因為真人化電影難免會被拿來跟原作比較。而在高度的期待之下,迪士尼不管是守成還是創新,都會引發許多熱議。
不過當我們在看這類型的作品時,覺得與其討論誰比較好,倒不如試著用『讓感動延續』的角度,來看看不同版本是如何跨越時空,相互呼應的。以《獅子王》來說,我們私心覺得動畫本身已經非常完整,所以,在翻拍的同時,有其『必要且合理』改動的地方或許就沒那麼多了。而它的創新之處,就是在畫面上擬真呈現,並且合理化一些角色的動機。
我們推薦的原因,不是因為懷舊。而是發現在翻拍版本中,即便沒有大幅度改動故事情節,但或許是因為編導強化了部分背景,或是畫面非常擬真的關係,讓我們更能體會到原作中,較為隱晦的深意。
因此今天的節目我們會先探討《獅子王》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發,接著我們會列舉出幾個真人版做出的改動,然後分析這些改動背後的用意以及效果!
--------------------------------------------------------------------------------
【上一支影片】
《我的鋼鐵老公:東尼&小辣椒》 ⇨ https://youtu.be/l1YvgEZ7hVE
【最新院線影評】
《蜘蛛人:離家日》⇨ https://youtu.be/x-YZP7zYFBg
《玩具總動員4》⇨ https://youtu.be/p4n-2cmztXk
《寄生上流》 ⇨ https://youtu.be/TMq6CbthIrA
【更多真人改編解析】
《阿拉丁》 ⇨ https://youtu.be/IY66d7ZEmu0
《美女與野獸》 ⇨https://youtu.be/Crhm92ytZqc
【更多動畫深度解析】
《獅子王育兒術》 ⇨ https://youtu.be/YWNvpun2Vkc
《玩具總動員三部曲:教你怎麼說再見》 ⇨https://youtu.be/ALZNQmRHmPE
《巴斯光年:內心的聲音》 ⇨ https://youtu.be/p4n-2cmztXk
《無敵破壞王2》⇨ https://youtu.be/AiWqC5LcFYE
《樂高玩電影2》⇨ https://youtu.be/l4DCBuwGuzs
《動物方城市》:奧斯卡最佳動畫片 ⇨ https://youtu.be/a99n_PrA2qw
《寵物當家2》⇨ https://youtu.be/-DuCUTlRl_g
《拉拉熊與小薰》⇨ https://youtu.be/kaAG_qqR32I
《聲之形》⇨https://youtu.be/ujwN_oo_pRg
【Elton John】
《火箭人》⇨https://youtu.be/WziGuROf_KY
#TheLionKing
#獅子王
#金球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QfkXvUjBk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