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應變中心
#防疫會議變停電應變會議
#上街視察
今天下午秀燕正跟市府首長們召開防疫會議,收到高雄興達電廠事故、台中區域停電通知,立即轉換為停電應變會議,當下馬上成立應變中心,要求各局處立即回報各區狀況,且據悉因停電也致交通號誌異常,秀燕馬上親率交通局、警察局同仁趕至路口現場視察!
台中市目前掌握至少300個路口號誌受停電影響。警察局立即調度超過317人次警察,並動用205人次義交現場指揮交通疏導,感謝市府團隊人員支援,秀燕回到市府繼續召開第二次應變會議,秀燕向市民朋友呼籲,現在台電狀況還不明,各區復電情況斷斷續續,秀燕指示相關局處須隨時整備待命,第一時間排除各種突發狀況,維護市民安全。
上街視察 在 黃暐瀚 Facebook 八卦
陳菊,錯了嗎?
13號晚上七點,莫蘭蒂颱風直撲高雄而來。高雄市長陳菊帶著副市長與市府一級主管,一同去為一位「民間友人」慶生獻唱。陳菊,錯了嗎?
根據「災害防救法」第12條規定: http://goo.gl/cVlWX9
為預防災害或有效推行災害應變措施,當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直轄市、縣 (市) 及鄉 (鎮、市) 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應視災害規模成立災害應變中心,並擔任指揮官。
再來看「高雄市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 https://goo.gl/5JJmna
四、本府各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遇有重大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1、向本市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以下簡稱會報召集人,由本市市長擔任)。
簡單的說,陳菊市長就是高雄市防災中心的指揮官,颱風來了,她得在「防災中心」裡頭。
台灣每年暑假必遇颱風,每當「海上警報」發布、颱風範圍內的縣市政府,必須立即「二級開設」,通令各相關局處「副首長」與「承辦人」抵達災防中心待命;如果後續發布「陸上警報」的話,這個災害應變中心,還得提升成為「一級開設」,這時就由「市長」與「局處首長」本人,親自到場指揮。這個規定全國皆然,不是高雄特立。
也就是說,當中央氣象局,在13日上午1100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之後(花蓮、台東、屏東、高雄、台南為警戒區),這五個縣市長的首長,就必須以「指揮官」的身份,親自到「防災中心」,主持「防災會議」。
13日下午兩點,高雄市長陳菊確實去了防災中心。
不過下午開完防災會議之後,晚上七點,他卻又帶著市府一級主管群,一起去為「友人」慶生,形成「高雄莫蘭蒂、市府嘸郎滴」的窘狀。隔天陳菊「高歌獻唱」的畫面,在網路炸開,對照高雄這次因為颱風受創嚴重,這晚的「慶生會」,引來了猛烈的批評。
眼看批評漫天而來,陳菊團隊嚴陣以待,立刻在網路上「製圖」澄清,強調「慶生」當時,高雄並無風雨,是隔天(14日),才開始出現災情。陳菊本人並趁著15日上街視察災情的機會,親自對媒體澄清:「颱風還沒有開始,那個時候是颱風,還沒有颱風,只是我們在做颱風的準備,颱風是昨天(9月14日)早上開始,所以前天晚上,13日晚上,高雄市所有中秋節的相關活動我們都是照常」。
陳菊說的沒錯,13日(週二)晚上,高雄還未出現災情。
但如果因為「尚未出現災情」,就可以去幫朋友慶生?可以高歌獻唱?那同樣的道理,前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2009年8月8日晚上,去飯店吃地瓜粥,去幫95歲的岳父慶祝父親節的時候,台北也無風雨,小林村的慘劇也還沒發生,那為什麼薛香川不能在「災情」出現之前,跑去吃地瓜粥呢?
市長的確不必一整天都在應變中心,的確。但市長不能不懂法令,還誤解了救災指揮的真意。
身為地方縣市的救災指揮官,一旦開設了應變中心,他就責無旁貸的得親自指揮救災。舉凡颱風來襲之前的停班課決定、颱風過程的警示訊息發布到風災過後的救災指揮調度,都是身為指揮官的市長,所該盡的責任。面對「風災來襲」,市府有很多的「預防工作」要做,不是只有看到哪裡淹水了?哪裡倒樹了?才下令去救。
這次莫蘭蒂造成高雄受創嚴重,高雄港10多艘商船漁船斷纜在港區飄流,四千多棵路樹被吹斷,都證明了市府「事前過於輕忽」,一來沒有提前修剪樹葉,二來沒有準備船隻防災,三來市民警戒不足,都是市府預防的「不足」。
尤其,當年薛香川是「政院秘書長」,只是個幕僚,並不是某個防災中心的「指揮官」,如果薛香川在「無風無雨」的時候陪岳父吃飯不行,那為什麼身為「指揮官」的陳菊,在「無風無雨」的時候,陪友人慶生,就又變得可以呢?
「陳菊,錯了嗎」?她是錯了。
從薛香川在父親節陪岳父吃地瓜粥,而辭官下台的那一刻起,已經注定錯了。
暐瀚 2016-9-17 de 淡水
#陳菊 #莫蘭蒂 #颱風 #慶生 #薛香川 #防災中心 #地瓜粥 #父親節
上街視察 在 李雅慧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路平改善不只要高高平,還要緊緊緊
中午陪同 林欽榮Charles Lin副市長前往左營區新上街視察道路刨鋪工程,工務局在簡報中特別提到,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對道路刨鋪要求除了嚴格實施SOP外,還要做到「三方聯控」,從瀝青材料出場到施工,以及道路現場施工透過三方影像監控,確保每一條道路施工品質如一。民眾也可以透過道路施工影像系統APP掌握相關資訊。另外,林副市長擔心造成民眾的不便,特別提醒確保品質外,還要儘速完工。
#龜毛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