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三加一 (by 責任編輯珮珮豬)
我「認識」許立杰(Jay)是在2016年。
正確的說,是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笑)。那時候他就靠「許立杰」這三個字行走江湖,沒有粉絲頁,個人臉書追蹤人數近萬人,我帶著期待的心發送加入好友邀請,他大哥2018年才加我呢,看看這排隊要排多久XD
啊,忘記介紹,他是跑步的。
我一個愛跑步的編輯,Follow一個愛跑步的市民跑者(重點是人氣還很旺)真的是合情合理。第一次讀到他的文章是〈一個素人跑者的破三之路〉,簡直轟動跑圈啊,不誇張。除了成績很棒這點以外,許立杰最厲害的是敘事能力以及文字背後扎實的科學化訓練基底。很難想像一個矽谷工程師說故事能力這麼精彩,這種達文西黃金組合(藝術+科學)根本百年難得一見,我想出他的書!
但是事情真的不是我想的這麼容易。
「沒有粉絲頁、一個跑步素人」能出書嗎?在我提案出版的過程其實是受挫的,只能怪我沒有能力說服上級,我一直無法爭取到幫許立杰出書的機會。我心裡很害怕一件事,他總有一天會被簽走的,畢竟太閃耀了嘛,所以我很低調,低調再低調,不敢顯露我有關注他這件事,然後持續努力提案著。
直到2018年,他開了粉絲頁「Jay的跑步筆記」,漲粉根本一眨眼的事,我就決定把他推薦給我認識的出版社好友,我也相信Jay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於是牽線了Jay與一心文化的緣分。原本就是抱持著:「即使我不能做Jay大神的書,我也希望他能得到最好的資源跟照顧。」這樣的心情。
#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幫助你
這句話我發現是真的。因為在今年夏天我有一個去矽谷長住3個月的。矽谷,矽谷有誰?不就是許立杰嗎!所以我接手了這本書,繞了一大圈,將近三年的時間,我成了這本書的責任編輯。
《Jay的跑步筆記》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次經驗。因為在我編輯生涯中,我第一次有一個完整的週期只面對一本書,全身心的在製作。編輯通常必須同一個時間處理多本書籍,但通常這樣的狀況,都能把作者逼到想雇用殺手滅了編輯,更何況我用100%心力在和Jay相愛相殺,他能活到現在並且把書做完,請大家相信他的精神力非同凡人。
Jay這幾年累積了無數文章,每一篇都很精采,原本我們以為把舊有文章收集、整理,應該就可以成書了吧。不過我讀完全部的文章後,我認為這樣不行,沒有一個主軸,而且除了粉絲以外的跑者,會無法好好了解「Jay的跑步哲學與方法」,我們都希望出一本可以幫助市民跑者的書,而不是一本像自傳般過乾癮的書。
所以機車的編輯,我本人,提出重建架構,打散所有文章,能用的概念留著、沒有的就補上──總而言之,重寫。
「重……重寫?」雖然阿Jay很震驚,但他也100%同意並且很清楚知道,這樣做才是對書好的。你們知道嗎,他被我逼到每天都在寫稿地獄,同時還要工作、練習、準備百傑。雖然如此忙碌,他一次都沒有發過脾氣,一次都沒有。這完全讓我感受到推薦人在推薦序中說的:Jay就是個謙謙君子、溫和有耐心的心靈導師。他知道該做的事情生氣也沒用,他會扎實的、踏實的一步一步埋頭執行,就跟跑步一樣。
以往Jay的文章風格犀利明快,搭配厚實的數據資料與科學化分析,讀起來鏗鏘有力十分過癮。但跑步是一件神奇的事,這一年,他跑進一個嚴苛卻也更明亮的世界。他的文字一樣明快,卻多了溫暖。
在這本《Jay的跑步筆記》呈現了一個市民跑者真實的樣貌:生活與訓練。市民跑者不是職業選手,有工作壓力、家庭責任,要如何把跑步融合進去、要如何堅持訓練?Jay一路走來深刻,我在校對跑步生活的稿子,內心無比激動,螢光筆幾乎要畫滿整篇文章,甚至,不怕你們笑,我都是穿著跑步服裝在校對的,通常校對到傍晚四、五點,我就會受不了內心的熱血出去跑步了(不相信你們可以試試)。
跑步訓練的文章,對市民跑者的幫助更具體、更直接。Jay一直以來都使用「漢森訓練法」系統來練習,這本書的課表更是融合了他自身的經驗,設計出全馬400、330、300和240的課表,並且把訓練要點講得清清楚楚。
認識我一陣子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熱愛跑步,但我也受傷多年,沮喪了很久,幾乎要放棄了。去矽谷的日子,Jay從不會要我「修理好什麼」,也不會要我做什麼,他只說可以跑多少就多少,會痛就休息,不要急。
7月分我半跑、半走的,月跑量是40公里,一直慢慢增加,直至上個月。10月分我的月跑量是116公里。一個受傷兩年、醫生都叫我放棄跑步的人,做了什麼可以這樣?坦白說我沒有做什麼,我只聽了Jay說:持續與累積。有的時候我一天只跑3、4公里,一天只跑30分鐘。只有30分鐘?這樣有練到嗎?這樣足夠嗎?很多人都會覺得那麼輕鬆根本就沒練到。但你們知道嗎?就是這樣一天一點的練習,我已經累積了一小卡車了,重點是我又開始愛上跑步了。有什麼比喜歡一件事並且可以持續下去更棒的呢?
《Jay的跑步筆記》雖然是一本跑步書,但他真的不只是一本跑步書。很多時候,我覺得Jay的文章不是在說跑步,他是在說人生。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你要怎麼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在多種責任中取得生活的平衡?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放棄的堅持是什麼?整個過程或許辛苦、或許挫折,但都不能阻止我們在終點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些概念分享都會觸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我會一直記得,他說:「即使平凡如我,也有努力的權利。」我們都是普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著,在心中要記得「有一個更好的自己的版本」,堅定的、確實的朝它跑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希望這本書能感動你之餘,更能幫助到你。這就是Jay和我努力這段時間來,最大的願望了。
我非常少推薦書給別人,但我真的很推薦《Jay的跑步筆記》這本書。絕對不是因為它是我做的,也不是因為它是許立杰寫的,而是因為《Jay的跑步筆記》真的很棒,很值得推薦。
—
以下是Jay的心內話:
我剛剛才從紐約回到灣區,一落地就收到這一篇簡直傻眼 😨 感謝的話就不多說了,很幸運可以遇到珮珮豬當我的責編。書的內容好不好,還是得由市場評價決定,但毫無疑問,她和我都覺得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做出一本不會後悔的書了。
我常說:「馬拉松在報名之前就已經開始,而在踏上起跑線的那一瞬間,就已經結束了。」接下來《Jay的跑步筆記》即將踏上起跑線,能夠一路把它送到這裡,我真覺得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接下來它會「跑」得怎樣?就麻煩各位了。
預購日期:11/07 (四) 凌晨 00:00 開始 (就是今晚)
博客來【簽名版】https://bit.ly/2Woikpb
博客來:https://bit.ly/32RhUu2
金石堂:https://bit.ly/2q1Dcqa
誠品:https://bit.ly/32Ri1ps
讀冊:https://bit.ly/2PsX4gW
Momo:https://bit.ly/2BSSnF6
「三 折 頁 自傳」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心得] 三折頁製作- 看板study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零基礎| PPT 簡報| 豬豬不通自傳產生器| 三折頁模板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備審小撇步之三摺頁教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面試有沒有必要準備三折頁- 大學新生季板 的評價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輔導室| 高三學習歷程檔案 的評價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心得] 三折頁製作- 看板study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三 折 頁 自傳 在 錄取中學教甄/ 征戰考場篇PART3. 自介口試三折頁 的評價
三 折 頁 自傳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八卦
#推薦序三加一 (by 責任編輯珮珮豬)
我「認識」許立杰(Jay)是在2016年。
正確的說,是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笑)。那時候他就靠「許立杰」這三個字行走江湖,沒有粉絲頁,個人臉書追蹤人數近萬人,我帶著期待的心發送加入好友邀請,他大哥2018年才加我呢,看看這排隊要排多久XD
啊,忘記介紹,他是跑步的。
我一個愛跑步的編輯,Follow一個愛跑步的市民跑者(重點是人氣還很旺)真的是合情合理。第一次讀到他的文章是〈一個素人跑者的破三之路〉,簡直轟動跑圈啊,不誇張。除了成績很棒這點以外,許立杰最厲害的是敘事能力以及文字背後扎實的科學化訓練基底。很難想像一個矽谷工程師說故事能力這麼精彩,這種達文西黃金組合(藝術+科學)根本百年難得一見,我想出他的書!
但是事情真的不是我想的這麼容易。
「沒有粉絲頁、一個跑步素人」能出書嗎?在我提案出版的過程其實是受挫的,只能怪我沒有能力說服上級,我一直無法爭取到幫許立杰出書的機會。我心裡很害怕一件事,他總有一天會被簽走的,畢竟太閃耀了嘛,所以我很低調,低調再低調,不敢顯露我有關注他這件事,然後持續努力提案著。
直到2018年,他開了粉絲頁「Jay的跑步筆記」,漲粉根本一眨眼的事,我就決定把他推薦給我認識的出版社好友,我也相信Jay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於是牽線了Jay與一心文化的緣分。原本就是抱持著:「即使我不能做Jay大神的書,我也希望他能得到最好的資源跟照顧。」這樣的心情。
#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幫助你
這句話我發現是真的。因為在今年夏天我有一個去矽谷長住3個月的。矽谷,矽谷有誰?不就是許立杰嗎!所以我接手了這本書,繞了一大圈,將近三年的時間,我成了這本書的責任編輯。
《Jay的跑步筆記》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次經驗。因為在我編輯生涯中,我第一次有一個完整的週期只面對一本書,全身心的在製作。編輯通常必須同一個時間處理多本書籍,但通常這樣的狀況,都能把作者逼到想雇用殺手滅了編輯,更何況我用100%心力在和Jay相愛相殺,他能活到現在並且把書做完,請大家相信他的精神力非同凡人。
Jay這幾年累積了無數文章,每一篇都很精采,原本我們以為把舊有文章收集、整理,應該就可以成書了吧。不過我讀完全部的文章後,我認為這樣不行,沒有一個主軸,而且除了粉絲以外的跑者,會無法好好了解「Jay的跑步哲學與方法」,我們都希望出一本可以幫助市民跑者的書,而不是一本像自傳般過乾癮的書。
所以機車的編輯,我本人,提出重建架構,打散所有文章,能用的概念留著、沒有的就補上──總而言之,重寫。
「重……重寫?」雖然阿Jay很震驚,但他也100%同意並且很清楚知道,這樣做才是對書好的。你們知道嗎,他被我逼到每天都在寫稿地獄,同時還要工作、練習、準備百傑。雖然如此忙碌,他一次都沒有發過脾氣,一次都沒有。這完全讓我感受到推薦人在推薦序中說的:Jay就是個謙謙君子、溫和有耐心的心靈導師。他知道該做的事情生氣也沒用,他會扎實的、踏實的一步一步埋頭執行,就跟跑步一樣。
以往Jay的文章風格犀利明快,搭配厚實的數據資料與科學化分析,讀起來鏗鏘有力十分過癮。但跑步是一件神奇的事,這一年,他跑進一個嚴苛卻也更明亮的世界。他的文字一樣明快,卻多了溫暖。
在這本《Jay的跑步筆記》呈現了一個市民跑者真實的樣貌:生活與訓練。市民跑者不是職業選手,有工作壓力、家庭責任,要如何把跑步融合進去、要如何堅持訓練?Jay一路走來深刻,我在校對跑步生活的稿子,內心無比激動,螢光筆幾乎要畫滿整篇文章,甚至,不怕你們笑,我都是穿著跑步服裝在校對的,通常校對到傍晚四、五點,我就會受不了內心的熱血出去跑步了(不相信你們可以試試)。
跑步訓練的文章,對市民跑者的幫助更具體、更直接。Jay一直以來都使用「漢森訓練法」系統來練習,這本書的課表更是融合了他自身的經驗,設計出全馬400、330、300和240的課表,並且把訓練要點講得清清楚楚。
認識我一陣子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熱愛跑步,但我也受傷多年,沮喪了很久,幾乎要放棄了。去矽谷的日子,Jay從不會要我「修理好什麼」,也不會要我做什麼,他只說可以跑多少就多少,會痛就休息,不要急。
7月分我半跑、半走的,月跑量是40公里,一直慢慢增加,直至上個月。10月分我的月跑量是116公里。一個受傷兩年、醫生都叫我放棄跑步的人,做了什麼可以這樣?坦白說我沒有做什麼,我只聽了Jay說:持續與累積。有的時候我一天只跑3、4公里,一天只跑30分鐘。只有30分鐘?這樣有練到嗎?這樣足夠嗎?很多人都會覺得那麼輕鬆根本就沒練到。但你們知道嗎?就是這樣一天一點的練習,我已經累積了一小卡車了,重點是我又開始愛上跑步了。有什麼比喜歡一件事並且可以持續下去更棒的呢?
《Jay的跑步筆記》雖然是一本跑步書,但他真的不只是一本跑步書。很多時候,我覺得Jay的文章不是在說跑步,他是在說人生。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你要怎麼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在多種責任中取得生活的平衡?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放棄的堅持是什麼?整個過程或許辛苦、或許挫折,但都不能阻止我們在終點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些概念分享都會觸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我會一直記得,他說:「即使平凡如我,也有努力的權利。」我們都是普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著,在心中要記得「有一個更好的自己的版本」,堅定的、確實的朝它跑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希望這本書能感動你之餘,更能幫助到你。這就是Jay和我努力這段時間來,最大的願望了。
我非常少推薦書給別人,但我真的很推薦《Jay的跑步筆記》這本書。絕對不是因為它是我做的,也不是因為它是許立杰寫的,而是因為《Jay的跑步筆記》真的很棒,很值得推薦。
—
以下是Jay的心內話:
我剛剛才從紐約回到灣區,一落地就收到這一篇簡直傻眼 😨 感謝的話就不多說了,很幸運可以遇到珮珮豬當我的責編。書的內容好不好,還是得由市場評價決定,但毫無疑問,她和我都覺得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做出一本不會後悔的書了。
我常說:「馬拉松在報名之前就已經開始,而在踏上起跑線的那一瞬間,就已經結束了。」接下來《Jay的跑步筆記》即將踏上起跑線,能夠一路把它送到這裡,我真覺得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接下來它會「跑」得怎樣?就麻煩各位了。
預購日期:11/07 (四) 凌晨 00:00 開始 (就是今晚)
博客來【簽名版】https://bit.ly/2Woikpb
博客來:https://bit.ly/32RhUu2
金石堂:https://bit.ly/2q1Dcqa
誠品:https://bit.ly/32Ri1ps
讀冊:https://bit.ly/2PsX4gW
Momo:https://bit.ly/2BSSnF6
三 折 頁 自傳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把焦點放在「好不好」是過去威權教育的影響,我們總是心心念念要完成外在目標、滿足父母老師老闆的期望。當陪伴孩子,頭腦卻充滿「目標」時,我們容易心神不寧、動輒得咎,缺乏彈性,而孩子最愛的想像力,更被我們視為洪水猛獸。
我們一定有不好的時候,但,親愛的,你是否害怕面對真實的、不好的自己?
逃避面對,換來的是拚命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把孩子「教好」,卻傷害了關係;破碎的關係,產生自責,繼續努力「變好」、加強控制……要打破這個循環,從停止懲罰自己開始。
取自《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段摘文本身,便是自我成長的練習。「認識自己」這件事,常要跟過去連結,寫自傳是一種方式。
(如果在家沒地方去,不知道要做什麼,誠摯推薦「寫自傳」這個活動,能練心。)
很多時候,以我們目前的高度,再回首過往,可以理解我們之前看不懂的疑惑。很多過去發生的事已不可考,其實只剩不知道是否精確的記憶,但我們一直會受到我們內在記憶的影響,這些記憶會引發身心反應。
跟自己和解,是照顧好自己的關鍵之一。
然後,我們常常可以去探索,我們到底從父母身上傳承了什麼。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我們傳承到的東西,這些能保持覺知,我們便有機會進行自我對話,並且因時因地制宜地調整。
醜爸的想法我相當認同,我會在3/14(六)晚上八點跟醜爸直播,當面請教學習。歡迎大家一起參與,也祝願您,在這個恐慌蔓延的時刻,能照顧好自己!
************************************
都要把自己照顧好
【文/ 陳其正(醜爸)】
「醜爸,你老是說要自我照顧,但你那些薩提爾啊、正念啊、阿哩不答啊,實在不是我的菜。而且沒時間、沒錢的人,怎麼辦?」
老實說,一直薩提爾啊、正念啊、阿哩不答啊,的確不容易。我認識很多父母,他們追蹤許多心理師、心靈成長教室的臉書專頁,就是為了盼到時間、地點可以的課程來照顧自己,但不是天時地利無情,就是速速秒殺無緣。而且,這樣的課程也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四五六加上私下練習是基本蹲馬步,練成套拳都是用年算的。
雖然我相信上述的投入與堅持是值得的,但所謂自我照顧的核心,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相信什麼。
「好啊,那你倒是說說,父母該相信什麼?」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三歲失去父親,十九歲進入婚姻的媽媽
我的母親來自客家與閩南結合的家庭,對於與我無緣相見的客家背景外公,媽媽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是和他手牽手,在大街上撿未熄的菸蒂,好飲鴆止渴無法抑制的鴉片癮。
媽媽三歲時,她的爸爸離世,她的媽媽,也就是我的新莊阿嬤(從小,我就被教導有「台北阿嬤」跟「新莊阿嬤」,沒有外婆這回事,畢竟沒有人希望被加上「外」吧),就這樣帶著包含我媽媽在內的五個孩子(還有最小的舅舅已送養),過著「看人臉色」的生活。
就像上一代許多出身貧困家庭的孩子一樣,雖然媽媽小學畢業拿了市長獎,但家中無力讓她繼續升學。那是民國五十六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施行的前一年。
從我有記憶以來,新莊阿嬤即與暴爺爺住一起。暴爺爺(真的姓「暴」,不是我亂取綽號)來自中國山東,自製水餃跟麵條好吃得不得了!每次回新莊,老人家也總會為我們兩隻小孫子準備冰涼養樂多。母親是家中唯一的女兒,跟新莊阿嬤有非常緊密的關係與牽絆,每次回去,母女都會先到房間聊個老久,欣賞阿嬤最新的「戰利品」。阿嬤過世後,我才發現媽媽跟她是如此相像,努力照顧自己,永遠要美美的樣子。
媽媽十九歲,和父親結縭,在二十歲、二十四歲時,分別生下至今還在折磨她的兩個兒子(謎之音:還敢講)。因為天生麗質,加上穿著年輕新潮,我們兩兄弟高中大學時期的朋友,都以為我媽媽是「姊姊」。她書唸得少,不容易參與我們的學校課業,卻也不曾拿著「讀書至上」的大旗苛求我們(當然分數太離譜而抓狂也是有的)。媽媽費盡心力照顧我們,該有的一樣不少,可以不要有的盡可能滿足,尤其喜歡買新衣服,希望我們看起來帥氣體面(謎之音:是誰叫自己醜爸的)。
雖然走過婚姻低潮,我從未見她停止照顧自己。直到現在,媽媽每天都有慣常的保養程序;日常生活節省,遇見看對眼的新潮「請衩」(河洛話「穿著」的發音)卻從不手軟。為自己的美好付出,每一個行動都是無價。
■ 只要承載對自己的支持,物質不一定帶來空虛
我的母親從未走上所謂的心靈成長之路,甚至看似在物質世界尋求慰藉,但她卻把自己照顧得非常好。她不曾有財務問題,兩個兒子也都在自求多福階段,從她身上,我看見追求物質不該被直觀地視為一種「空虛無意義」的行為,也毋須刻意反對。
「齁齁醜爸,我看你是孝順過了頭,不能因為陳媽媽的例子,就幫追求物欲的人平反吧?」
這是個好問題,「追求物欲」和我提到的「透過物質照顧自己」有什麼不同?透過重視人的內在狀態,而非強調表面行為的薩提爾模式,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看:
.「追求物欲」的人,帶著低自我價值,相信物質的魔力無遠弗屆,能滿足許多的期待,獲得他人肯定與青睞的眼神。得不到時,便出現指責、不理智等應對姿態,認為別人是忌妒、害怕。但在無法獲得認同、與人連結的情況下,自我沒有力量,行為難有轉化的可能。
.「透過物質照顧自己」的人,有較高的自我價值,相信物質的功能但也保持彈性,會視情境與自己的能力做調整。渴望他人的認同,但不強求,不以過度追求物質取代對等的關係,因此在關係中受挫時,也能運用其他資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個人比較想在行為層次較勁,還是享受在追求物質條件提升的同時,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成長?在追求的路上,只顧慮到自己的需求,還是可以在自我、他人與情境中多方考量?如果得不到,有辦法欣賞自己的付出,還是急著揪出戰犯,甚至東山再起?
■ 都要把自己照顧好
這一年,我隨著世界展望會在全台各地舉辦講座,無論題目是如何與孩子溝通、3C使用問題、親子陪伴課題,我找到機會,就邀請在場日日奮力在教養第一線求生存的父母,找找看照顧自己的方法。
我知道運用在都市小康家庭、中產階級的「那一套」,太不貼近他們的日常,但我相信他們擁有自己的資源。我邀請他們相信自己是夠好的父母,就在此時此刻。當人與自己的內在接觸了,行為層次如何照顧自己,物質也好,心靈也罷,都是有力量的。
從母親身上,我看見照顧自己的重要;從來自不同地區、社會經濟狀況的家庭,我明瞭自我照顧並非一味強調心靈成長的唱高調。怎麼照顧自己,並非取決於形式,而是能不能在支持自己的過程中,感受到美好。請用你的方式,即使再忙再累再煩再XX,都要把自己照顧好。
‧父母厭世語錄:自我照顧、自我成長那種心靈雞湯的玩意兒,我沒錢沒空,也對我沒用啦!
‧醜爸勸世良言: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方法,可以不需要別人的肯定,單純地覺得自己很好,即使只是無愧疚感地買一瓶想喝的紅酒都行。
.
以上文字取自
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放過自己,也放心讓孩子飛的解放之書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03900162
博客來 http://bit.ly/036900162-B
誠 品 http://bit.ly/03900162-E
金石堂 http://bit.ly/03900162-K
三 折 頁 自傳 在 零基礎| PPT 簡報| 豬豬不通自傳產生器| 三折頁模板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深度閱讀】 三折頁 製作教學升大學升科大備審資料| 三 分鐘就學會| 零基礎| PPT 簡報| 豬豬不通 自傳 產生器| 三折頁 模板| 免費模板. 45K views · 3 ... ... <看更多>
三 折 頁 自傳 在 備審小撇步之三摺頁教學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3 :05 · Go to channel · 【深度閱讀】 三折頁 製作教學升大學升科大備審資料| 三 分鐘就學會| 零基礎| PPT 簡報| 豬豬不通 自傳 產生器| 三折頁 模板| 免費模板. ... <看更多>
三 折 頁 自傳 在 [心得] 三折頁製作- 看板studyteacher 的八卦
分享一下我對三折頁的想法與製作關鍵,
也許用語不是那麼恰當,只是想緩和一下氣氛XD
好讀圖文版
https://blog.xuite.net/mintxahmin/ahmin/240065151
(圖片一)
(圖片二)
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也許適合您,也許不適合,
如果在裡面挖到什麼你需要的,
謝謝您幫助我還願。
在做這個三折頁前,務必務必一定要先好好思考,你想呈現什麼,
我想大家都一定分析過自己的強項是什麼,然後在最有效的頁數裡面塞進去,
所以就塞了「自傳、生平、教學照片、教學理念、相關證照、
大學畢業證書、教師證、獎狀、研習、活動照片...」等等。
你把你的人生全部塞了進去,可能會出現2種結果:
1.為了全部塞進去,所以導致字太小,圖片太小。
2.看完後,評審「找不到重點」。
做三折頁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評審在最快的速度瞭解你嗎?
我對於這個有另外一個解讀,
為什麼要做三折頁,
就是讓評審在面試的時候看三折頁,問出你已經準備好的問題,
因為你已經把問題藏在這三折頁中。
所以你如果給了評審太多不必要的訊息,
他們就會難以掌握你想表達的重點是什麼,到時候就容易隨便亂問,
反而失去了三折頁的意義。
所以你在規畫三折頁之前,我建議先拿一張A4白紙,
先折成三折頁的樣子,然後用鉛筆在上面塗塗畫畫,
做做看你到底想放的訊息,
再來你要在這個階段學會資料的取捨,
像是我選擇把自傳中的國小畢業地點、居住地址、家中排行等比較零碎,
把這些放了也不會加分的訊息移除,
教授不會看了你的家中排行就對你印象滿滿,別妄想以下內容會出現:
「你住OO市喔,好巧唷,我們同鄉耶,那你有去過XX地點嗎?」
「你是家中老大喔,那你一定很有責任感。」
「你國小在OO畢業喔,那裏的噴水池還在嗎?」
「你信OO教喔,我也是...」
如果這些問題都出現,那就算了,我會把這樣的評審歸類在比較不專業的評審XDD。
我個人講話比較機車,所以我會預設評審看完的反應是以下這樣:
「你住OO市喔,然後呢?你住不住OO市關我屁事,我們在選老師不是在選市長議員。」
「你是家中老大喔,然後呢?你是不是老大關我屁事,我們在選老師不是考慮繼承。」
「你國小在OO畢業喔,然後呢?全國兩千多間國小,你想跟我認親嗎?」
「你信OO教喔,然後呢?我信回教,要打架嗎?」
當然以上講得比較偏激一點,不過說這些真的對你幫助不大,能刪的就刪吧!
那三折頁到底要呈現什麼?
就我來說,我希望呈現資訊能力,我多元的教學方式,
豐富的經歷,並且想給人專業又有親和力,
但這些放完一定爆掉,
所以我把經歷、作品集和證照獎狀,用條列式的放在第五頁,
只挑幾個特別突出的選照片擺在第三第四頁,
因為人對於圖片的敏感度比文字來的強,
所以照片和圖片幾乎都是評審第一眼看的東西,
也是他們會問你問題機率最大的地方,他們會看完圖片後,
才看你的自傳,最後才看你的經歷和作品,
回顧一下第一張,
(我是圖片)
我的第一頁(右)和第六頁(中)很簡單,因為我不太愛入鏡照片比較少,
第一頁找了我和小朋友的合照,想表現出具有親和力的樣子,
因為當老師重要的就是與學生的互動,
第六頁(中),我選擇和封面同色系保持整體感,
並且想透露出我願意虛心學習,所以我犧牲了這一頁只放這個。
第五頁(左),我設定在他們很閒很閒的時候才會看到,如果看到這一頁,
他們也會先注意到我的年度經歷,不過他們重點還是擺在234頁。
自傳(簡介)的部分,我就不多說了,寫好後請別人幫你看吧。
至於3(中)4(右)頁,就是你的重點了,一張照片搭配簡短的文字,
如果評審好奇了、不小心問了一個問題,
而且這問題又是你已經先準備好的,
等於你就在面試中賺了時間和分數了。
最後要記得一點,三折頁是「備而不用」,
你可以準備,但是用不用的到,真的是再說,
如果真的要做,也一定要記得,他只會是你面試的輔助工具,
並不是虛應一應故事讓你白費功夫,或是減分的工具。
不要因為「因為別人都有做,所以我也要做」,然後又不知道重點亂做一通沒加分,
如果真的變成這樣,不如不要做,節省自己和別人的時間與荷包吧。
希望以上的訊息能對各位有幫助。
P.S.我用Photoshop製作。
P.S.II為了想炫耀一下自己的設計能力,所以特別花了心思在設計編排上,
還特地用了相片紙,做出了和外面印刷廠很類似的效果出來,結果朋友說,
我覺得你不說的話,評審一定以為你花錢請人家做的,OOO(髒話消音),
早知道就用一般紙印一印就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7.88.1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409068553.A.95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