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崢昨天說了一個第三社會,然後今天看到被罵翻...呃,應該是沒到翻的程度,但被念很兇倒是真的。我是覺得不用這樣,有發現不對去修正是好事,應該要鼓勵。
雖然這讓我嚴重懷疑在學校怎麼學的,不過就先算了。生活的常識不見得是錯的,課本學到的知識也不見得是對的,重點是你能不能將之運用到生活上,這才會變成智慧。
第三社會的論點有錯嗎?至少就我的角度來看,我不認為這種分類法比較好,我習慣用農業、工業、後現代社會等等去解釋來自於原生家庭環境的差異,以及都市化後的各種衝突。
但把這個用到政黨支持上面,這就是徹底錯用,好像我們社會中又有各種小社會,這定義上很怪。我是不意外,太陽花後就看到各種意見領袖,試圖把台灣切割成幾個密不透風的群體,方便圈粉來遂行政治意圖,才剛剛倒掉一個,希望另一個快垮,至於其他還沒被炸開的就等因果時刻。
這邊簡單的說明一下,吳崢為何錯認了一些東西,以致於被認為是要替深藍背景脫罪,試圖抹消一些東西等等。這我很習慣了,只要你置身於多重認同中,遲早會發現此點,但小我們一段年紀的,似乎求學過程中,被台灣學界的省籍壟斷,搞到認知錯誤,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不研究自己出身的深藍家庭,以避免自身的認同崩潰。結果就是害到這兩代的台灣年輕人,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問題不是在世代或是省籍,是階級與符碼的分類。
白話一點就是,每個族群都有其自我認同的符碼,也有替其他族群標定的符碼,各有各信仰的圖騰。而政治人物就是再加強自己的支持群,同時醜化敵對群,以方便固化自己的政治版圖。
這邊稍微舉例,分類很不精確,大致就好,重點是舉例
假設外省族群自我認知的標籤有「A」、「B」、「C」,認知所謂的台灣人標籤為「D」、「E」「F」
而台灣人自我認知的標籤是「P」、「Q」、「R」,認知外省人是「X」、「Y」、「X」
我們通常會發現,外省族群基本上是不知道台灣人自我認知的PQR標籤,而會透過偏見、刻板印象,得到P-、Q-、R-等較有貶抑,或是缺點放大的符號。而理所當然會對自己的標籤加強變成A+、B+、C+。但反過來說,台灣人對外省人的看法呢?一樣是A-、B-、C-,然後自我認知是P+、Q+、R+。
舉個例子,陳水扁貪汙這件事情被操作到很有效,那麼想要偏藍的票的人,就會成天說貪污貪汙貪汙,想盡辦法把你其他的符號都抹掉,管你是不是民進黨,還是你跟民進黨的助理的老婆在巷口問路被拍到,就說你貪汙。
久了,台灣族群之間只有刻板印象,有抹去不掉的各種標籤,但這種標籤是對的嗎?還基本上正確,彼此的認知不會距離事實太過遙遠,但也都被刻意放大,而且試圖單一化、純化,這你在網路最清楚,面對討厭的政治人物,就會直覺在他身上掛上某一個標籤。偏藍的最常講的就是你們泛綠的都貪汙,好像只有貪汙這條可以講,其他通通都是衍伸物,貪汙的同人誌展。
實際上呢?各族群的符碼認知,真的那麼少嗎?哪有,我們外省深藍公務家庭,就我個人有印象,比較清晰的符碼就三、五個,沒那麼強烈的則更多。但拿出去跟非外省族群講,覺得我在工三小的佔了八、九成。這就是明顯的相互不熟的象徵,為何我知道?因為我那個深綠老婆在認識我之前,也覺得外省人就那個樣子,同樣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他們那種從黨外就開始抗爭的民進黨元老家庭,到底核心價值是哪一些。
認識久了,清楚了就不會覺得有甚麼奇怪的,因為各族群一定都有好人跟壞人,同樣有認真工作與打混的人,不會一個族群純化到比毒品還純。
這些標籤是我這個世代清楚,但像是吳崢或是我姪子他們呢?基本上是對符碼欠缺認知,而隨著年紀越低,像我的學生,其社會學上的階級認知,已經接近完全脫離省籍因素,偏向以職業為分類的基礎。這表示透過幾十年的和平演變,以及教育系統刻意的抹平差異,「學校再教育」的製成品,會刻意把族群符碼都消掉,尤其是2000年後加強的平等、反歧視教育,近十年的中學生幾乎沒有這種樣貌了。
你得在小學才會看到這類情況,還沒進入青春期的小學生,受到家庭父母影響較大,尤其是台北某些菁英學校,你還是可以看到那種小學生高喊兩岸統一、兩岸一家親、大家都是中國人,充滿濃濃大中國情懷,父母平常看來很正常,背景調出來「一清二楚是統派」。
可是這種小學生,進了國中之後,我到今天還沒看過哪一個是發自內心認同這套的,全部都是天然獨。不相信的去問問那些國民黨跟新黨的政客小朋友,有幾個在青春期時代,會是天然統的?下一階段就得要到高中或大學,遇到啟蒙老師或是有符碼接近的教授,被整個拐去才會歪到統派去。
回過頭來,我的意思是,所謂的第一第二社會,就我的角度來看就是認同的「主要符碼」,信仰的圖騰與運用語言的標籤,兩者截然不同。但在其他次要的符碼上,則是相似與相同者非常之多,若我們用各種議題去標記族群的光譜,會得到數十種色彩鮮明的樣貌,絕對不會是藍綠對各種議題看法全部都相反。
這也不能用保守派跟進步派去分,絕對錯誤。台灣的進步派跟保守派定義與外國根本上不同,因為光是深藍深綠的保守價值就不大一樣了,更遑論其他的,擅自切割與分類,才會導致現在這批因為時代力量自爆,感到背叛跟痛苦的人,那種情感與難以理解。
不是討厭藍綠才變成第三勢力,更不是厭惡藍綠鬥爭才想投第三勢力,而是民進與國民兩大政黨,長年以來為了固化支持者,政治人物習慣貼標籤,但只敢貼主要的標籤,例如統獨,而對次要的標籤不敢亂講。像是1124公投風暴,為何出現同婚被大海嘯屠殺的結果,裡面還不知道有幾百萬票,是因為挺英挺DPP才投下去的。
這不代表國民兩黨的保守派長的都一樣,這不過說明對大部分族群來說,在婚姻價值上面的符碼認同高度相近而已。把婚姻這個換成其他議題,得票數絕對會不一樣,即便是兩黨的保守派,也不會事事都相同。
這正是年輕世代搞不清楚的理由,長久以來被刻意教育成,藍綠只有統獨不一樣,其他長的都一樣。左派想透過這個方式奪權不是新聞,一百年前就這樣了,重點是不談各種議題的實質內容,以及不同族群與地域差異,所造成的價值不一,硬是去貼上高道德標籤,「認同我的是正義,不認同者皆邪惡」。
始作俑者當然不是太陽花世代,但請問太陽花後,哪些人是這招的極端放大者?
越偏核心價值的標籤,自然會越接近生存權的東西,如國家統獨方向,這種就是最最深入的東西,你根本就不可能再現在的台灣,高談一個「統獨以外的第三選項」。最多避而不談,說一堆模擬兩可的廢話,就是不加以表態,典型範例台北市長柯文哲。蔡英文身為總統,公開講話就是交給台灣人民決定,這說白了就是獨派現在拿票多,所以統一沒得談,這可不是模擬兩可,畢竟總統不是我這個天橋下榕樹說書阿伯。
所以第三勢力這幾年的最大問題不是當不當小綠,這跟韓國瑜那種刻意把統獨抹成親中反中的意思一樣,把一個實體存在的問題,弄成只是態度好不好,被當匪諜真的也是剛好。
第三勢力的問題是,規避統獨這個最終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之下,把環保、勞權、同運、平權,這種非國家生存等高層次議題,放到統獨之上。嘴巴說沒有,我們很在乎台灣獨立,實際上就是在統獨之戰上,刻意扯後腿,然後去拐那些年輕小朋友,說兩黨都不在乎環保還是勞工權益等等。
這當然第一個就是失去泛綠中,對於國家生存獨立敏感的大宗支持者,然後連泛藍中對於中華民國存續很在意的,也順便丟掉。在這些人的眼中,統稱不顧大局,把一棵樹的死活當成比台灣存亡更重要的大事。
我知道你們會否認,但就其他人的眼中來看就是這回事。
基進之所以還沒出事,明明裡面也是很多「聲名卓著」的左翼份子,但就是抓著這個大前提,你要說是會看市場風向也好,反正在自己茁壯前,已經有時代這個血腥例子,在獨立跟抗中之前弄亂順序,鐵定就是被泡沫化。
那你說第三勢力沒有空間?
有啊,當然有,這招從2000年李登輝離開國民黨時就有提過了。就是基於台灣本土化為前提,在這之下提出各種議題的路線之爭,國民黨沒有這樣幹,趁著中國崛起之時誑騙台灣人親中是好選擇,結果中國現在炸了,自己也陪葬下去,只能說活該。
第三勢力呢?跳脫藍綠兩黨?賣鬧了啊,大好手牌玩到爛,真的自己要檢討。
當初在立院,不要拿著左派議題去押著DPP優先處理,搞到DPP內部分裂,最後釀成1124大海嘯,後面就不會有這些存亡判斷優先於其他的狀況。作法也很簡單,不要綁議題、不要強調自己的最優先、不要動不動開記者會說DPP都不在乎人民。
這種行為你或許會說是忠誠反對黨,但在還沒跳出統獨之爭,以及對阿扁八年國會杯葛的印象中,第三勢力這種行徑就跟國民黨沒兩樣。
你沒有選擇當不當小綠,因為打一開始藍綠就只是被統獨刻意包裝的議題,這個議題本質就是國家與民族存續,算是信仰之爭。想要迴避,裝做自己很中立,根本就是騙自己。
舉個例子,中國今天說支持台灣同運、支持社運、支持各種環保與勞工議題,還願意拿個幾十億台幣,要幫助台灣左派運動,你們收不收這筆錢?還是會說基於全球勞工大團結我們相信中國的善意?腦筋正常的都知道,中國根本就不支持現代進步左派的任何議題,拿錢來給你根本就是為了滲透,挺你的主張本質就是要裂解台灣。
在這種大前提之下,若你提出了路線比統獨重要的說法,或是硬說統獨都在騙人、兩黨都在壓榨勞工,會不會被當中國滲透的匪諜?
為何我前面一開始講,現代年輕世代搞不清楚這種符碼的差異?你認同的標籤不會只有一個,別人也是,輕易的將人家貼上邪惡與不能與之妥協、溝通、談判的標籤,就是在斷掉自己的政治生路。
去根據現實情況與現場溝通,依照技術可行方案評估,按照成本與預算去衡量,這些不叫做妥協,更不叫做保守派,這叫做「實務」。何時現實主義跟重視實務,會被叫做保守派了?
包括吳崢在內的第三勢力同胞,太陽花後幾年,你們也都三十好幾了,人生精華投入政治運動,沒有參加產業運作真的很可惜,但也該清醒些,這種純化的政治運動,拒絕技術人員的建議,堅持理想不能打折。
最後成就了誰?
自古以來都是說謊的野心家,沒有其他。
三次產業分類法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八卦
(這是給美國政府的簡報漢譯版)
歡迎分享。
葉克膜的濫用是中國活摘器官產業化的關鍵技術
——柯文哲是這項技術的創新運用者和提供者,推銷者以及教授者
前言
近年來,中國新疆機場被發現「人體器官移植通道」。目前超過一百萬維吾爾人被關在新疆集中營,家庭被拆散,孩童被強制再教育,大部分的人已被血液測試,許多人無故失蹤。這些證據指向,中國在法輪功之後的下一個器官農場就是維吾爾人。
葉克膜是一種醫療設備,原先設計是為了取代重症病患的心肺功能,協助血液循環,維持生命,延長搶救時間。柯文哲醫師於一九九四年從美國將葉克膜技術引進台灣,創新用途於人體器官移植手術,葉克膜的濫用,成為中國買賣器官產業鏈的關鍵技術。
一,柯文哲醫師創新葉克膜(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臨床用途
一九七〇年代中期,各國開始訂定腦死判定的相關法律,捐贈者必須通過腦死判定,醫生才能摘取器官。然而,腦死判定嚴格耗時,往往在腦死判定的過程中,器官因缺氧損壞而無法進行後續移植。一九八〇年代後,少數歐美國家開始使用馬斯垂克分類法(Maastricht classification)分類病人,訂定無心跳器官捐贈(Non-Heart-Beating Donation)相關法律,捐贈者不需通過腦死判定,在沒有醫療維生器材的積極介入下,心臟自然停止,經過一定的時間(二到二十分鐘,根據各國規定),醫師即可摘取器官進行移植。
一九九四年葉克膜被引進台灣,柯文哲醫師與其醫療團隊開始在台大醫院進行實驗,發展葉克膜的臨床新用途,一九九五年全球首例將葉克膜應用於單肺移植手術。二〇〇〇年柯醫師發表全球第一篇將葉克膜應用在無心跳器官捐贈的論文。(附件一)以葉克膜無心跳協助供體腹部器官血液灌流,維持鮮度,避免缺氧缺血而損壞。二〇〇二年,柯醫師的博士論文以葉克膜為主題,稱葉克膜支持無心跳器官捐贈供體為「特殊臨床應用」。(附件二)二〇〇五年,柯醫師再發表論文,分析一九九八至二〇〇三年台大醫院的各種腎移植手術,宣稱將葉克膜應用於無心跳器官捐贈供體可以擴大供體來源。(附件三)
二,柯文哲醫師在台灣無心跳器官捐贈的爭議
1.柯文哲醫師及團隊在二〇〇〇年前,開始在台大醫院進行無心跳器官捐贈與葉克膜的研究與實驗。對未通過腦死判定的器官供體,裝上葉克膜摘除器官進行移植,二〇〇〇年的論文提到四個病例(附件一),二〇〇二年累積至十一例(附件二),二〇〇五年腎臟移植累積至三十一例。(附件三)
2.柯醫師及其醫療團隊違背國際無心跳器捐贈,讓病人自然死亡的原則,施打藥劑,讓病人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加速病人心跳停止(二〇〇〇年論文使用phentolamine;二〇〇四年台大醫院內部protocol使用pavulon),以便EKG monitor紀錄病人無心跳,供檢察官以及相關法律文件使用。(附件一、附件四)
3.台大醫院二〇〇四年內部protocol明文規定,紀錄病人無心跳,關閉EKG monitor,接上葉克膜。不會留下任何病人恢復心跳的證據。再以血管氣球阻斷胸主動脈避免血液回流心臟,集中灌注腹部器官,爭取器官移植手術時間。(附件四)
4.即使無心跳器官捐贈合法的國家,亦不允許對供體使用葉克膜與血管氣球等侵入性裝置。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台灣衛福部公布一個無法律根據的行政指引,規範「無心跳器官捐贈」亦不允許使用葉克膜。
5.曾有台灣醫師的臨床經驗,心跳停止後接上葉克膜,病人恢復心跳。就是說,病人被施打藥劑加速心跳停止,以葉克膜維持循環,病人不是真正死亡,就被摘除器官。這是殺人行為。葉克膜創新用途相關研究皆無醫學倫理審查以及人體實驗許可。
三,柯文哲醫師、葉克膜和中國器官買賣產業
1.柯文哲醫師將葉克膜引進中國、教授技術
二〇〇〇年開始,以柯醫師為首的台大醫院醫療團隊將葉克膜引進中國,中國心肺移植數量暴增。在此期間,中國醫師來台大醫院技術培訓。柯醫師二〇〇〇年至二〇〇八年間,前往中國十九次以上。他多次公開聲稱,幾乎全中國葉克膜使用技術都是他教的。他在中國參與器官移植研討會、教授葉克膜技術,推銷美國美敦力公司葉克膜,並收受費用,超過一千萬新台幣。(附件五)
2.柯醫師在中國醫學期刊發表葉克膜應用於器官移植相關論文
二〇〇五年,柯醫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中國體外循環雜誌》發表論文,提到葉克膜在台大醫院的應用,包括心臟移植、肺移植、無心跳供體器官支持,更表示這些移植應用的優點讓葉克膜物超所值。(附件六)
四,柯文哲、台灣前往中國器官移植旅客和法輪功器官
1.美國人權調查作家伊森葛特曼(Ethan Gutmann)在二〇〇八年七月和柯文哲進行訪談,訪談內容收錄於《The Slaughter》〈Chapter 9 Organs of the State〉(附件七)。書中和柯醫師相關內容,伊森葛特曼分別在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二日、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三日、一月十四日,用電子郵件和柯醫師進行三度確認。(附件八)二〇一四年八月《The Slaughter》正式出版。伊森葛特曼以訪談的內容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調查聽證會、加拿大國會、ITNJ 司法委員會、英國國會作證。
2.根據《The Slaughter》記載,柯醫師在二〇〇四年至二〇〇五年間,和中國的外科醫師認識,進一步協調購買器官的價格。接觸的過程中,柯醫師得到外國人購買器官的半價,中國醫生承諾他買的器官全部來自法輪功。之後,柯醫師協助台灣的病人安排移植。(附件七)
3.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柯醫師前往中國無錫市人民醫院參加「第四屆全國心肺移植高級研討會暨首屆美敦力ECMO培訓班」,研討會流程表上出現的三十一位醫師講師之中,高達二十三位是「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公布的涉嫌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醫務人員。(附件九)
4.柯醫師和「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公布涉嫌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陳靜瑜醫生等人的親密照片,已在網路上流傳。(附件十)
5.柯醫師在《白色力量》第一版書中第245頁自承「我們外科加護病房常常是科技走在法律前面,如果我做的所有事情都讓法律追究的話,下半輩子都要在牢裏渡過。」(附件十一)
三次產業分類法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八卦
(這是給美國政府的簡報漢譯版)
歡迎分享。
葉克膜的濫用是中國活摘器官產業化的關鍵技術
——柯文哲是這項技術的創新運用者和提供者,推銷者以及教授者
前言
近年來,中國新疆機場被發現「人體器官移植通道」。目前超過一百萬維吾爾人被關在新疆集中營,家庭被拆散,孩童被強制再教育,大部分的人已被血液測試,許多人無故失蹤。這些證據指向,中國在法輪功之後的下一個器官農場就是維吾爾人。
葉克膜是一種醫療設備,原先設計是為了取代重症病患的心肺功能,協助血液循環,維持生命,延長搶救時間。柯文哲醫師於一九九四年從美國將葉克膜技術引進台灣,創新用途於人體器官移植手術,葉克膜的濫用,成為中國買賣器官產業鏈的關鍵技術。
一,柯文哲醫師創新葉克膜(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臨床用途
一九七〇年代中期,各國開始訂定腦死判定的相關法律,捐贈者必須通過腦死判定,醫生才能摘取器官。然而,腦死判定嚴格耗時,往往在腦死判定的過程中,器官因缺氧損壞而無法進行後續移植。一九八〇年代後,少數歐美國家開始使用馬斯垂克分類法(Maastricht classification)分類病人,訂定無心跳器官捐贈(Non-Heart-Beating Donation)相關法律,捐贈者不需通過腦死判定,在沒有醫療維生器材的積極介入下,心臟自然停止,經過一定的時間(二到二十分鐘,根據各國規定),醫師即可摘取器官進行移植。
一九九四年葉克膜被引進台灣,柯文哲醫師與其醫療團隊開始在台大醫院進行實驗,發展葉克膜的臨床新用途,一九九五年全球首例將葉克膜應用於單肺移植手術。二〇〇〇年柯醫師發表全球第一篇將葉克膜應用在無心跳器官捐贈的論文。(附件一)以葉克膜無心跳協助供體腹部器官血液灌流,維持鮮度,避免缺氧缺血而損壞。二〇〇二年,柯醫師的博士論文以葉克膜為主題,稱葉克膜支持無心跳器官捐贈供體為「特殊臨床應用」。(附件二)二〇〇五年,柯醫師再發表論文,分析一九九八至二〇〇三年台大醫院的各種腎移植手術,宣稱將葉克膜應用於無心跳器官捐贈供體可以擴大供體來源。(附件三)
二,柯文哲醫師在台灣無心跳器官捐贈的爭議
1.柯文哲醫師及團隊在二〇〇〇年前,開始在台大醫院進行無心跳器官捐贈與葉克膜的研究與實驗。對未通過腦死判定的器官供體,裝上葉克膜摘除器官進行移植,二〇〇〇年的論文提到四個病例(附件一),二〇〇二年累積至十一例(附件二),二〇〇五年腎臟移植累積至三十一例。(附件三)
2.柯醫師及其醫療團隊違背國際無心跳器捐贈,讓病人自然死亡的原則,施打藥劑,讓病人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加速病人心跳停止(二〇〇〇年論文使用phentolamine;二〇〇四年台大醫院內部protocol使用pavulon),以便EKG monitor紀錄病人無心跳,供檢察官以及相關法律文件使用。(附件一、附件四)
3.台大醫院二〇〇四年內部protocol明文規定,紀錄病人無心跳,關閉EKG monitor,接上葉克膜。不會留下任何病人恢復心跳的證據。再以血管氣球阻斷胸主動脈避免血液回流心臟,集中灌注腹部器官,爭取器官移植手術時間。(附件四)
4.即使無心跳器官捐贈合法的國家,亦不允許對供體使用葉克膜與血管氣球等侵入性裝置。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台灣衛福部公布一個無法律根據的行政指引,規範「無心跳器官捐贈」亦不允許使用葉克膜。
5.曾有台灣醫師的臨床經驗,心跳停止後接上葉克膜,病人恢復心跳。就是說,病人被施打藥劑加速心跳停止,以葉克膜維持循環,病人不是真正死亡,就被摘除器官。這是殺人行為。葉克膜創新用途相關研究皆無醫學倫理審查以及人體實驗許可。
三,柯文哲醫師、葉克膜和中國器官買賣產業
1.柯文哲醫師將葉克膜引進中國、教授技術
二〇〇〇年開始,以柯醫師為首的台大醫院醫療團隊將葉克膜引進中國,中國心肺移植數量暴增。在此期間,中國醫師來台大醫院技術培訓。柯醫師二〇〇〇年至二〇〇八年間,前往中國十九次以上。他多次公開聲稱,幾乎全中國葉克膜使用技術都是他教的。他在中國參與器官移植研討會、教授葉克膜技術,推銷美國美敦力公司葉克膜,並收受費用,超過一千萬新台幣。(附件五)
2.柯醫師在中國醫學期刊發表葉克膜應用於器官移植相關論文
二〇〇五年,柯醫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中國體外循環雜誌》發表論文,提到葉克膜在台大醫院的應用,包括心臟移植、肺移植、無心跳供體器官支持,更表示這些移植應用的優點讓葉克膜物超所值。(附件六)
四,柯文哲、台灣前往中國器官移植旅客和法輪功器官
1.美國人權調查作家伊森葛特曼(Ethan Gutmann)在二〇〇八年七月和柯文哲進行訪談,訪談內容收錄於《The Slaughter》〈Chapter 9 Organs of the State〉(附件七)。書中和柯醫師相關內容,伊森葛特曼分別在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二日、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三日、一月十四日,用電子郵件和柯醫師進行三度確認。(附件八)二〇一四年八月《The Slaughter》正式出版。伊森葛特曼以訪談的內容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調查聽證會、加拿大國會、ITNJ 司法委員會、英國國會作證。
2.根據《The Slaughter》記載,柯醫師在二〇〇四年至二〇〇五年間,和中國的外科醫師認識,進一步協調購買器官的價格。接觸的過程中,柯醫師得到外國人購買器官的半價,中國醫生承諾他買的器官全部來自法輪功。之後,柯醫師協助台灣的病人安排移植。(附件七)
3.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柯醫師前往中國無錫市人民醫院參加「第四屆全國心肺移植高級研討會暨首屆美敦力ECMO培訓班」,研討會流程表上出現的三十一位醫師講師之中,高達二十三位是「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公布的涉嫌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醫務人員。(附件九)
4.柯醫師和「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公布涉嫌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陳靜瑜醫生等人的親密照片,已在網路上流傳。(附件十)
5.柯醫師在《白色力量》第一版書中第245頁自承「我們外科加護病房常常是科技走在法律前面,如果我做的所有事情都讓法律追究的話,下半輩子都要在牢裏渡過。」(附件十一)
三次產業分類法 在 三次產業分類法 的相關結果
三次產業分類法 是紐西蘭經濟學家費歇爾首先創立,1935年著《安全與進步的衝突》中提出對產業的劃分方法。英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拉克在費歇爾的基礎上,採用三次產業 ... ... <看更多>
三次產業分類法 在 三次產業分類法 的相關結果
一般國家會用「三次產業分類法」來表達該國經濟發展情形。第一產業包含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採集業等,有的國家會將「採礦業」歸類在第一產業, ... ... <看更多>
三次產業分類法 在 克拉克大分類法 - 維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三次產業分類法 ,又稱克拉克產業分類法、克拉克大分類法、三級產業分類法、配第克拉克定理等。為經濟學中產業研究的一種重要的分類方法。它是一門有關經濟學中經濟發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