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再見瓦城》殺青後 ,
我整整失業了一年。
不是沒有工作,而是許多工作都會根據《再見瓦城》的樣子來找我。
在這期間,
我忍痛拒絕了非常多重複的外籍新住民角色的作品;
然後我就徹底失業了。
我每天都很焦慮,
開始接受一些非電影相關的活動邀約,
主要,我想藉此努力地澄清自己不是新住民,
我可以演繹很多不同的角色,
慢慢地,我也開始後悔在前往泰國拍電影前把工作辭了。
(在當演員的同時,我也在服飾店工作,我對服飾非常有興趣)
我以為我接下來會非常忙碌,
我終於可以專心的從事我所喜愛的電影之路。
但我卻每天待在家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所事事,
心裡悶得發慌,我也不跟任何人講,
並思考這一切是怎麼回事,也許我不適合這裡?或不適合繼續?
就如最早當臨演時期去經紀公司試鏡,
某知名經紀人說:「我不是大家要的型,我不可能的…」
但回到現在,我已經沒有辦法再像當時一樣,
回到家立刻去髮廊剪了一個齊眉娃娃頭,
開始對著鏡子練習,大家要的型的親切的笑容了…
於是我又開始找歌唱老師,
上歌唱課,上舞蹈課,上表演課,
並看大量的好電影、文學作品,把失業的空閒填滿。
過了半年,
我收到一個雜誌的專欄邀約,
我試著每2個禮拜寫一個有真有假的小故事;小心得,
因為有時真的沒有什麼人生領悟可以分享XD
但我在求好心切的壓力下寫了幾個月,
慢慢地,我體驗到了創作的奇妙感覺,
我好像覺得,我開始有能力編寫故事,
雖然我完全沒學過「編劇」;
我發現我會不禁地用電影畫面去描述我的經歷,
也常常不自覺地用三幕劇的起承轉合去這寫這個小專欄…
但愈寫愈發現;我開始想寫更多。
於是我開始思考,與其閒著慌張,
我有沒有可能靠我自己的力量?…
先學習寫電影劇本?
因為,
我自己當演員時,當我接到劇本時我會寫大量的人物分析,
或許我可以把我那些人物分析延伸出去,
再多寫一點,也許就能寫出「電影劇本」?
我開始幻想:我也許可以當「編劇」?
於是我開始整理自己的筆記本,
回憶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紀錄,
那些從16歲就開始組「街舞團體」到處表演,當臨時演員、當舞台劇演員、當電影演員之間所有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受。
2016年底,終於有了電影演出工作,
我收到雅喆導演的《血觀音》電影演出邀約。
在那之前,
我一口氣寫了2個長篇劇本。
第一個是與“學唱歌”有關的劇本,
第2個是與“學表演”有關的劇本,
也就是現在“灼人秘密”的最初版本。
(記得當時有跟趙導提過,但他不發一語之後也沒提起;我猜他也忘了XD 我本來也想給一些導演看,但我很害怕被笑,一直掙扎,最後就把劇本先放著了)
長達一年的失業期終於過去,
2017年初我拍完《血觀音》之後....
我又失業了一年!
一樣的困擾又來了,
除了新住民角色之外,
開始有一些「棠寧」這樣的角色邀約,
並且希望我可以為了藝術真正全裸演出。
我掙扎不已非常痛苦,最後我婉拒了。
主要是因為,
不想重覆演出一樣的角色…
於是我開始花大量的時間進修,
並重新修改與演員相關的那個劇本,
因為它隨著我的演員生涯的發展而一直都有新的東西想要寫進去。
2017年10月,好萊塢爆發Harvey Weinstein
長期利用其權力地位霸凌處於弱勢女性的#metoo事件。
我很震驚也極度好奇真正的始末,
以及到底在「那個夜晚」發生了什麼事情!
於是我開始查閱和看每一篇美國的報導,
以及所有勇敢站出來的女性的所有文章和採訪,
我覺得非常感動,以及非常被激勵,
這個運動不單只是在說權利濫用這件事,
還有鼓勵女性勇敢發聲,
找到我們原本就擁有的力量,
去完成我們想要完成的任何夢想,
不會因為我們是女性就完成不了,everything’s possible!
做完研究後,我快速地改寫了劇本,
完成了完整的《灼人秘密》。
2017年底左右我鼓起可能會被笑的勇氣拿給趙德胤導演看。
沒想到他竟然很喜歡,
覺得這個故事非常原創以及極度的有趣,
重點是跟他以往的作品的差異性太大,
讓他很想挑戰拍攝這部電影。
於是,
我們開始合力改寫劇本的一些架構和邏輯問題,
我不停地改寫不同的版本(結尾),
最終完成了《灼人秘密》的電影劇本。
前天,我真的非常開心劇本獲得「優等劇本獎」的鼓勵。
今天,竟然入圍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競賽單元」!
我聽到坎城影展主席親口說出我們的電影入圍時,
瞬間低頭也抑制不住兩行眼淚不停掉落。
“Everything’s possible as long as we keep working hard and try ! And Im proud of being a woman who can be as strong as the others and capable of doing anything I want to ! “
其實這也是我外婆告訴我的,
她說人的潛力無窮,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只要努力,夢想就會成真。
我要感謝坎城影展評審給我們《灼人秘密》全體劇組的大鼓勵以及肯定,
還要感謝整體劇組同仁,
大家真的辛苦了,
我寫了一個在執行面上非常難拍攝的瘋狂劇本,
那是整整2個月異常艱辛和痛苦的體力以及毅力挑戰,
我很開心大家的努力付出有了肯定,
榮耀是屬於所有劇組裡的每一個人!恭喜大家!
還要謝謝謝謝我的家人及朋友,
還要特別謝謝這些年來協助我鼓勵我很多的前經紀公司「好好娛樂」的經紀人塗翔文,還有恬恬,以及其他同仁。以及我曾合作過,教導過我,啓發我的電影導演趙德胤,黃銘正,楊雅喆等等。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現任經紀公司CAA 的經紀人郝為,Christina ,Josh Julia ,Sophia,Patricia ,Agnus ,Woody 等等。
可熙 :) 2019/4/18
灼人秘密
三幕劇 起承轉合 在 吳可熙 Wu Ke-Xi Facebook 八卦
2015年底,《再見瓦城》殺青後 ,
我整整失業了一年。
不是沒有工作,而是許多工作都會根據《再見瓦城》的樣子來找我。
在這期間,
我忍痛拒絕了非常多重複的外籍新住民角色的作品;
然後我就徹底失業了。
我每天都很焦慮,
開始接受一些非電影相關的活動邀約,
主要,我想藉此努力地澄清自己不是新住民,
我可以演繹很多不同的角色,
慢慢地,我也開始後悔在前往泰國拍電影前把工作辭了。
(在當演員的同時,我也在服飾店工作,我對服飾非常有興趣)
我以為我接下來會非常忙碌,
我終於可以專心的從事我所喜愛的電影之路。
但我卻每天待在家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所事事,
心裡悶得發慌,我也不跟任何人講,
並思考這一切是怎麼回事,也許我不適合這裡?或不適合繼續?
就如最早當臨演時期去經紀公司試鏡,
某知名經紀人說:「我不是大家要的型,我不可能的…」
但回到現在,我已經沒有辦法再像當時一樣,
回到家立刻去髮廊剪了一個齊眉娃娃頭,
開始對著鏡子練習,大家要的型的親切的笑容了…
於是我又開始找歌唱老師,
上歌唱課,上舞蹈課,上表演課,
並看大量的好電影、文學作品,把失業的空閒填滿。
過了半年,
我收到一個雜誌的專欄邀約,
我試著每2個禮拜寫一個有真有假的小故事;小心得,
因為有時真的沒有什麼人生領悟可以分享XD
但我在求好心切的壓力下寫了幾個月,
慢慢地,我體驗到了創作的奇妙感覺,
我好像覺得,我開始有能力編寫故事,
雖然我完全沒學過「編劇」;
我發現我會不禁地用電影畫面去描述我的經歷,
也常常不自覺地用三幕劇的起承轉合去這寫這個小專欄…
但愈寫愈發現;我開始想寫更多。
於是我開始思考,與其閒著慌張,
我有沒有可能靠我自己的力量?…
先學習寫電影劇本?
因為,
我自己當演員時,當我接到劇本時我會寫大量的人物分析,
或許我可以把我那些人物分析延伸出去,
再多寫一點,也許就能寫出「電影劇本」?
我開始幻想:我也許可以當「編劇」?
於是我開始整理自己的筆記本,
回憶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紀錄,
那些從16歲就開始組「街舞團體」到處表演,當臨時演員、當舞台劇演員、當電影演員之間所有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受。
2016年底,終於有了電影演出工作,
我收到雅喆導演的《血觀音》電影演出邀約。
在那之前,
我一口氣寫了2個長篇劇本。
第一個是與“學唱歌”有關的劇本,
第2個是與“學表演”有關的劇本,
也就是現在“灼人秘密”的最初版本。
(記得當時有跟趙導提過,但他不發一語之後也沒提起;我猜他也忘了XD 我本來也想給一些導演看,但我很害怕被笑,一直掙扎,最後就把劇本先放著了)
長達一年的失業期終於過去,
2017年初我拍完《血觀音》之後....
我又失業了一年!
一樣的困擾又來了,
除了新住民角色之外,
開始有一些「棠寧」這樣的角色邀約,
並且希望我可以為了藝術真正全裸演出。
我掙扎不已非常痛苦,最後我婉拒了。
主要是因為,
不想重覆演出一樣的角色…
於是我開始花大量的時間進修,
並重新修改與演員相關的那個劇本,
因為它隨著我的演員生涯的發展而一直都有新的東西想要寫進去。
2017年10月,好萊塢爆發Harvey Weinstein
長期利用其權力地位霸凌處於弱勢女性的#metoo事件。
我很震驚也極度好奇真正的始末,
以及到底在「那個夜晚」發生了什麼事情!
於是我開始查閱和看每一篇美國的報導,
以及所有勇敢站出來的女性的所有文章和採訪,
我覺得非常感動,以及非常被激勵,
這個運動不單只是在說權利濫用這件事,
還有鼓勵女性勇敢發聲,
找到我們原本就擁有的力量,
去完成我們想要完成的任何夢想,
不會因為我們是女性就完成不了,everything’s possible!
做完研究後,我快速地改寫了劇本,
完成了完整的《灼人秘密》。
2017年底左右我鼓起可能會被笑的勇氣拿給趙德胤導演看。
沒想到他竟然很喜歡,
覺得這個故事非常原創以及極度的有趣,
重點是跟他以往的作品的差異性太大,
讓他很想挑戰拍攝這部電影。
於是,
我們開始合力改寫劇本的一些架構和邏輯問題,
我不停地改寫不同的版本(結尾),
最終完成了《灼人秘密》的電影劇本。
前天,我真的非常開心劇本獲得「優等劇本獎」的鼓勵。
今天,竟然入圍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競賽單元」!
我聽到坎城影展主席親口說出我們的電影入圍時,
瞬間低頭也抑制不住兩行眼淚不停掉落。
“Everything’s possible as long as we keep working hard and try ! And Im proud of being a woman who can be as strong as the others and capable of doing anything I want to ! “
其實這也是我外婆告訴我的,
她說人的潛力無窮,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只要努力,夢想就會成真。
我要感謝坎城影展評審給我們《灼人秘密》全體劇組的大鼓勵以及肯定,
還要感謝整體劇組同仁,
大家真的辛苦了,
我寫了一個在執行面上非常難拍攝的瘋狂劇本,
那是整整2個月異常艱辛和痛苦的體力以及毅力挑戰,
我很開心大家的努力付出有了肯定,
榮耀是屬於所有劇組裡的每一個人!恭喜大家!
還要謝謝謝謝我的家人及朋友,
還要特別謝謝這些年來協助我鼓勵我很多的前經紀公司「好好娛樂」的經紀人塗翔文,還有恬恬,以及其他同仁。以及我曾合作過,教導過我,啓發我的電影導演趙德胤,黃銘正,楊雅喆等等。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現任經紀公司CAA 的經紀人郝為,Christina ,Josh Julia ,Sophia,Patricia ,Agnus ,Woody 等等。
可熙 :) 2019/4/18
灼人秘密
三幕劇 起承轉合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八卦
【返校】
插畫創作者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H.Chia.Art/
電玩在過去的社會裡,總帶給別人一種非主流的印象,尤其對於並非從小接觸網路世代的人來說,更有種神秘的隔閡。追根究柢,其實是電玩的故事題材,大部分都太遠離台灣大眾的生活的經驗與記憶。
其實這也是過去以來,電玩改編類型題材的電影一直難以跨越的鴻溝。因為「過去的」電玩並非如小說或漫畫一樣能快速的普及大眾化,再加上有些昂貴硬體的條件,要加入電玩的世界本身就有些門檻。電玩並非像兩三百塊一場電影能馬上得到即時的娛樂,有時你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浸淫投入,而且電玩本身若存在了一定的難度,若克服不了挑戰的挫折,就很難進行完整個故事流程,但電影與小說並沒有存在這種互動性上的門檻。
在這些條件限制下,電影公司如果要將一部電玩改編成電影,勢必要更著重於電玩迷的市場,然而電玩迷的票房也無法支撐起大部分的票房,那電影公司勢必要在粉絲與一般大眾之間為難與斟酌,例如【魔獸世界】就改編自擁有驚人玩家數量的電玩作品,但票房依舊滑鐵盧(也因為劇情本身就不太理想)。大部分電玩作品的名氣都是在電玩族群裡流傳,要向非電玩迷族群的一般大眾行銷存在了一定的難度。除非像【精靈寶可夢】因為本身玩法很親民,再加上動畫推波助瀾的關係,它跨越了年齡與族群的限制,更成為親子重要的活動之一,所以累積了大量的粉絲群,成為電影【名偵探皮卡丘】賣座的基礎。
從2018到2019年「華納兄弟」改編了四部電玩作品,清一色找了許多有知名度的演員擔綱演出,例如巨石強森與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艾莉西亞薇坎德,以及因【死侍】聲名大噪的萊恩雷諾斯,將這些演員做為銜接一般大眾與電玩迷兩邊市場的橋梁,每部都還有不俗的票房。
華納兄弟的改編證明,電玩改編的電影需要跨越一定的資本,才有可能將既有的電玩題材行銷到更多的消費群。
【跨越隔閡的路徑】
電玩公司「赤燭」分別於2017年與19年推出兩款遊戲,分別是【返校】與【還願】,這兩部作品皆以台灣人熟悉的歷史與文化做為基底,描述庶民在大時代之下遭遇的悲劇。
這兩部電玩作品對於資深的核心玩家來說,難度絕對只是皮毛,甚至會覺得毫無遊戲性可言。但因為使用了普羅社會大眾都關心的社會議題當題材,吸引了原本不是玩家的消費者,更跨越了原本電玩的限制,成為一種社會現像,將電玩的難度降低到微乎其微,讓過往不習慣電玩媒介的人可以輕易上手。雖然說這兩款遊戲沒有難度,但強大的文本能力還是能讓人投入其中。
在過去所謂的威權體制留下的傷痕,只能用苦悶的藝術形式來闡述從未癒合的悲劇,但隨著電玩媒體的普及,我們能用更有娛樂性的方式,去認識被刻意掩蓋的回憶。這些我們共同擁有的歷史記憶,也成為能讓電玩跨越不同世代的溝通樞紐。
【改編電影】
因為【返校】累積了足夠的社會現像能量,它不僅受到電玩迷的熱烈討論,也受到電玩迷以外的關注,從此奠定了足以改編成電影的基礎。
【返校】電玩原作本身其實就有明確的文本與故事線,但為了符合電玩的形勢,原本可以起承轉合的劇情,被拆解成許多零散的部分,玩家就要去撿拾這些零碎的記憶,逐一拼湊出完整的故事。這些線索就像是引誘孩童到糖果屋的麵包屑,製造出一種非線性的懸疑。
好的電玩敘事手法,在於設計者不會對於玩家所操控的主角給予太多的資訊與設定,讓玩家能把自己的情感與意識投入進操控的角色上,讓玩家感覺是憑著自己的判斷與思考去完成遊戲,這種敘事手法較著重事件的設計,而並非起承轉合的線性。比較不理想的電玩形式,就是強加許多提示給玩家,牽引他們走玩刻意安排的劇情,這種電玩的編劇方式很類似電影的三幕劇結構,只是在這三幕的間格裡又塞了許多衝突事件,延展電玩內容的長度。
【返校】電玩原作的設定,巧妙地以「失憶」的形式暫時抽離了女主角方芮欣的設定,讓玩家能把自我意識投射在她的身上。隨著事件的進展,方芮欣的背景愈來預明朗,引人入勝的時代設定讓玩家漸漸地甘願把自己的意識從角色上抽離,甘願地跟隨指引完全沉浸在悲劇的氛圍裡。
【返校】雖然故事背景被設定在白色恐怖時期,但關於戒嚴的批判算是做得很隱晦,它被埋藏在遊戲探索時發現的各種文件線索裡,真正的主線還是方芮欣個人情感與家庭拉鋸的背景。當被改編成電影時,白色恐怖的背景則是被凸顯出來了。
因為電影的關係,所以必須將電玩原作非線性的敘事,轉化為明確線性的劇本結構。遊戲本身的流程,就是藉由蒐集各種符號來拼湊故事的過程,所以要如何將這些符號轉化成電影劇本的環節就很重要了。可喜的是,徐漢強導演並不會為了「忠於原作」依樣畫葫蘆,他大膽捨棄了不符合電影劇本架構的表現符號,讓電影的段落完整分明。電玩原作有不少七爺八爺、陰曹地府等許多道教信仰的場景與元素,那些元素存在的目的是用道教惡果觀呼應方芮欣的罪惡掙扎,電玩之所以這樣設定,是因為作品本身是平面的卷軸遊戲,人物的情感無法很立體的處理,所以必須用大量的符號來建構角色的情境。當被改編成電影時,演員能表現出強烈而明確的情緒,那自然就可以刪減一些意識流的暗喻符號,將空間留給角色的舒展。原作裡被輕描淡寫的角色,在電影加深了刻劃,始得電玩裡原本不連貫的情感,在大電影裡顯得更完整而有感染力。
電影的結構分三個章節,每個章節是先在死者徘徊的陰間裡,用各種符號與魔幻手法製造各種懸疑,然後在方芮欣的回憶裡解答陰間時留下的懸疑,兩者形成緊密的對照。但可能是因為大量削減道教符號的關係,第一章時為了解釋地縛靈的設定有些亂了節奏,但接下來的故事則是平穩了許多。而有些符號較欠缺鋪陳的脈絡,比如布袋戲的部分,如果觀眾對於布袋戲的角色較欠缺了解,可能會無法理解內涵。另外,可能由於要控訴白色恐怖的意圖有點明顯,部分台詞顯得有些生硬。
但整體而言,【返校】還是成功地將電影散射的結構,緊縮成一條清晰的電影劇情主軸,並不會因為要符合電玩迷的期待而自縛,在大刀闊斧的刪改下,不僅說出了屬於自己的故事,也保留了原汁原味。
【未來的命運,在過去裡】
過去沒有癒合的傷口,塑造了你未來的命運。我們依循過去的陰影,找到夢寐許久的光明。過去一直是進行式,它一直是未來的一部分。
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曾在哈佛的一場畢業典禮上演講時提到,未來的寶藏就在過去的歷史裡,他也很喜歡歷史的題材,總是用商業電影的方式,來闡揚過去為自由奮鬥的英靈,他拍攝了兩部人權相關議題的故事,【間諜橋】闡述面對蘇聯的間諜,男主角仍舊堅持間諜有權享受美國憲法的保障,不該因應輿論而改變犯人的待遇 ; 【郵報:密戰】描述新聞媒體對抗政府箝制言論自由的英雄事蹟,史蒂芬史匹柏用相當通俗的方式,讓過去民主鬥士的精神,用平易近人的方式繼續流傳在年輕世代的記憶裡。
【返校】難能可貴的是,它用了更通俗的語言來講述了很多人不堪回首的傷痛,用魔幻的形式來描述一段肅殺的慘劇。在接連失敗不斷的電玩改編電影行列中,【返校】或許能成為該類題才的模範,因為它以歷史作為與大眾溝通的橋梁,以通俗的電玩作為消弭隔閡的語言,我相信【返校】能成為台灣影史上獨一無二的經驗。
#返校